第一篇:小学英语青年教师 有感
“小学英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观摩活动有感
龙王庙希望小学武增凤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小学英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观摩活动,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收获很大,受益匪浅。而且还让我领略到了各市区出类拔萃的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些优质课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从而也让我从中发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下面我来谈一下我的浅薄的认识:
第一、教师的良好的业务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对教学全过程的理解,才能让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
2、善于利用多媒体,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自然,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教学氛围,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教学功底作为后盾,使得课堂更加充实。
第二、英语课件的精心制作,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都非常富有创意,既形象又生动。通过各种直观形象得图片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句型以及课文的理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第三、导入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设计巧妙、风趣,导入的形式也多种多样。课题的引入与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是课程设计的重点,各地老师都采用多种形导入新课,有的用图画、有的用当时的天气、学生对这些导入方式很感兴趣,注意力很集中。通过这次听课,拓宽了我的视野,并看到了自己思维的狭隘,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其次,虚心向别人请教,多听课,吸取经验来充实自己,扬长避短,做一个永不自满的学习者。
第二篇:《致青年教师》有感
《致青年教师》有感
说来惭愧,自从开学伊始我就打算沉下心来好好对一本书,提升自己,更好的驾驭我的课堂,随着孩子们长大,越来越叛逆,我该如何才能更好的组织我的教学,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可计划不如变化大,觉得自己每天都是赶脚的忙,直到2周前被我们王校长提点着,我才算是认认真真的把《致青年教师》读完。
读完以后,我有种茅塞顿开的轻松自在,因为我收获满满,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吴非老师用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近5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靠我的热情教学是不够的,读了吴老师的文字我更加清楚的知道,要做一个成熟理性的教师不是靠教龄的积累,而是我们自身的追求,教师就必须是一个“思想者,学习者,实践者”,教师就要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常听到有人说:“你是老师呀!真不错,一年到头也上不了几天的班,这休那休的......”每当听到这些,我只有一笑了之,我明白只有从事了这份职业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苦,这份工作的沉甸。作为教师就是一个良心活,这是每个教师精神的实质,教师固然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艰辛,但她也有别人无法体会的幸福,每天清晨,踏进校园,孩子们那一声甜甜的老师好是种幸福,每年的教师节,孩子们亲手送上的自制小卡片是种幸福,没送走一届学生,他们会 不舍的道上一句:“老师,我们会回来看你的”是种幸福,当下班走在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大喊老师老师时是种幸福......这幸福的背后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付出的无穷无尽的爱,每天面对这些活泼可爱的生命,我怎敢懈怠?正如吴老师说,心里是装着学生的心,尤其在读到等一会,让他把话说完,我的感触颇深,因为我个人性格原因,我是急性子,做起事来干净利索那种,不自觉的在课堂上也要求我的学生如此,其实对我的学生而言,是事倍功半,我的这种急性思维实则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判断,在我们班就有不少这样的学生,想半天才开口回答问题,而我总是不耐烦,有一次,我很生气,课下把他叫到办公室,我问他:“你会吗?”他点点头。“你什么时候会说了什么时候回去上课”,他仍闷不做声,我更急了。“行,你站那里,想好 给我说。”大约过了5分钟,他开始向我讲解那道数学题,听得我特别吃惊,他竟然说的那么清楚,甚至比我课上讲解的更加细致,我心里想,看来这个题他是真的理解了,而我却一直以为他是反应迟钝,不等他把话说完便不耐烦,其实如吴老师所说,如果教师能等待他,让他把话说完整,就可以知道孩子思维的准确,就能看出孩子的天真可爱,未必会认为孩子脑子有问题了,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有耐心,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好多年,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种树人那样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书中引起我共鸣的不止这一个,如教师的心中要有阳光,多让学生说说话,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等等章节,都让我欣喜若狂,如同找到了让我困惑的解药。
这本书是王校长读完给我看的,其中还有些他作的批注,更加促使我思考,获得更加深刻的精神体会和精神财富。爱所有孩子!确实应该是做教师的根本。
我想读书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读书多了久了才会自信,有底气,才能获得更多的物质回报,才会有更充实的情感依靠,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慢慢找到作为教师的幸福感,更好的驾驭我的课堂。
第三篇:青年教师培训有感
青年教师培训有感
2010年 1月22日我随全体教师在县四中进行了青年教师培训。有北京著名教师李镇西的教育教学讲座以及呼图壁县一中的两位骨干教师杨福成等老师的教学经验之谈,到场的除了青年教师以外,还有不少中老年教师都来认真聆听了教育教学专家的讲座。并进行了现场问答互动活动。有效解答了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我在这次培训活动中也感受颇深,体会如下:
数学骨干教师杨福成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以身边点滴汇成教育故事。他说:“教师要有大爱,首先做教师要感到当教师的幸福,针对学生的迟到问题,他能恰当处理,提醒教师不能和学生太“认真”,其含义深刻,对学生的早恋问题,他形象的用“冬天的西瓜不好吃”这个事实教育学生,使其领悟到早恋的危害性。
其次,我从杨老师的“教师要有立身之本”中自己的“六个必须”中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好老师的踏实执着的苦干精神,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针对教师对工作的倦怠这个问题,他提倡教师们把每个工作日当成一个创造日,促进每一位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
是啊!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他们的行为和形象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能,所以,教师应当是才德具优,即言即行之人。这是因为,教师的道德面貌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榜样的力量。教师自身所具有的高尚品德能防止学生产生有害影响。因为,在“幼稚无知的年龄,当他不知道弄虚作假,最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育时,最容易受到熏陶”。古罗马教育思想家昆体良认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应当是“严峻而不冷酷,和蔼而不纵容”,否则,冷酷会引起厌恶,纵容会招致轻视。学生一旦厌恶和轻视老师,自然不屑听这位老师的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他主张教师应到走近学生,仔细考察学生的接受能力,弄清楚学生的能力和天赋素质,把握学生的心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也是前面杨老师提到的有时不能和学生太“认真”,要宽严结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自然会接受你和你所教授的课程。
在古代教育中,体罚也是相当普遍的问题之一,而教育家昆体良则认为“恐吓能约束一些学生,却是另一些学生失去生气,他明确表明态度,对于体罚“我是无论如何不赞成的”他提倡在“纠正学生过失时,既不能讽刺挖苦,也不应辱骂,更不可“吹毛求疵”,因为那样,“学生就会丧失努力地信心,意志消沉”。
于此相联系,他强调运用奖励的办法,使学生“因称赞而受到鼓励,因荣誉而感到喜悦”。
通过培训学习,老师们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在积极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策略,努力树立一个新型教师的榜样,具有进步的政治态度,坚持教育进步方向,为真正的国民教育而奋斗。
种牛场小学
曾玲燕
2010年1月23日
第四篇:青年教师听课有感
激情演绎课堂收获带给师生
2012年3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红桥区小学“名师教学风采”系列专场展示活动,共听了两位教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课堂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两位老师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听了杨老师的《杨氏之子》一课,更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个正确的航向。下面我就来谈谈我个人对《杨氏之子》这一课的收获吧。
杨老师的《杨氏之子》这一课让学生领略到了祖国汉语言文化的无限魅力,并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课堂充满着平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语句的韵律美及表达的丰富多彩。杨老师规范的汉字书写,简明的板书,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流畅地分析讲解,充满期待与真诚善意的微笑,无不凸现出语文教师的魅力。首先通过学习单元导读,让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的方法。让学生对于学习本单元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从题目导入,指导学生理解“氏”,给出选择,让孩子们根据课文理解字义,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古文的氛围;同时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为学生铺设台阶。
这节课杨老师深入挖掘了教材,重点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读,读出义、读出停顿、读出情,通过读找出自己疑惑的地方,通过想象丰富自己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上,我们分明看到了学生在教师富有艺术的引领中淋漓尽致的表现,老师的妙语连珠,学生的精彩发言,尽显了生本课堂的特点。引导学生对“甚聪惠”进行解读,让“甚聪惠”成为本课的主题。学生理解了“聪”和“惠”,明白了杨氏之子是怎样的“聪”和“惠”。尤其是在课堂期间杨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用了“甚聪惠”,让我觉得杨老师真是将课文与课堂、学生深深融合在了一起。通过和学生模拟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对话,以轻松愉悦的方式理解杨氏之子的“甚聪慧”,从“应声答曰”中让学生理解到了“不假思索”;从“未闻”中悟到了话中
拐了个弯的委婉„„一个“善听”、一个“会说”,巧妙地刻画了杨氏之子的聪慧,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顿时眼前豁然开朗。最后将学生的注意力再度转移到单元导读中学到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实践真正的将学习方法融汇于心,真正的落实、成为自己的东西。这些巧妙的技巧让我无不深深钦佩,同时也深知自己的差距还有很多。
这一次的学习感受到的很多,无法一一陈列。总之,我们听课、思考,浸润在这样的专业研究的氛围中,精神富足。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和对自己的警世;回来之后,也在细细思索一些问题,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是根本,还需要细心发现并研究课堂问题,提高钻研教材的能力。纪伯伦说:“倘若他真有智慧,他不会令你踏进他的智慧之堂,而是领你去你自己心智的门口。”的确,名师的智慧不仅仅是传授一定的知识,她更是激发学生自己寻求知识的动力,帮助学生寻到通往智慧之堂的门口。深情诗意的语言,一唱三叹的诵读,层层递进的设计,恰如其分的点评。这就是语文的味道,这就是智慧的课堂!这节课飞扬着睿智的神采。让我们得益匪浅,不虚此行。
第五篇:《致青年教师》有感
《致青年教师》有感
通过读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真是受益匪浅!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习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所以 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现在需要学习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