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海中心小学计划生育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
2012学年度外海中心小学
计划生育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
为了加强外海街道中心小学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和管理,学校成立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的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机构如下:
组长:陈华忠
副组长:伍素红容卓山余凤娇
成员:杨瑞华马苏雁吴琼马启康陈小平
伍惠莲彭锡健陈慕贞彭秋仲林芳华
林月娴林雪梅谢绮红余惠庆
二、职责
(一)组长职责
负责学校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全面工作。
(二)副组长职责
协助组长认真落实有关工作,安排好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任务,做好本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
(三)成员职责
1.填写、收集、汇总数据,登记完善本单位教师计划生育的档案资料。
2.组织妇女进行体检和查环查孕工作。
3.做好带头学习和宣传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4.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专题讲座。
5.做好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查验小孩父母计划生育证明和资料整理工作。
外海街道中心小学
二○一二年九月
第二篇:现代教育领导机构工作职责
现代教育领导机构工作职责
一、负责宣传、贯彻、落实现代教育方针、政策。
二、负责学校现代教育中长远发展规划与布局。
三、负责学校现代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实施。
四、负责学校现代教育硬件、软件保障与管理。
五、负责督促学校现代教育工作计划贯彻落实。
六、负责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高。
七、负责学校现代教育常规应用研究持续开展。
八、负责学校现代教育各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
渠县有庆镇第一中心小学
第三篇:安全工作领导机构与职责
安全工作领导机构与职责
根据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意见的紧急通知》及教育局有关文件的批示精神,为进一步强化我校的安全工作,增强责任感,保证我校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使学校安全的方方面面、每个环节以及各种场所、各种设施、设备都有专人负责。为此,特设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邱学礼
副组长:魏俊星
组员:范祥龙王长忠陈福义谢丽
邱学礼为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魏俊星为第二责任人,班主任为班级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
工作职责主要是:
一、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组织,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
作的规章制度,完善安全工作的资料。
2、加强宣传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坚持
“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3、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例会制度,加强安
全工作检查,切实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4、加强协调,经常向有关部门汇报工作,主动争取公
安、交通、卫生消防等部门的关心、支持。
5、督促各班级做好安全工作。
6、对在责任期内,疏于管理,酿成安全事故的班级或
个人将严肃追究责任。
二、安全工作职责:
(一)教育、教学安全:
1、加强师德建设,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2、强化安全意识,学校一切活动要严密组织,严格管
理,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一级对一级负责。
3、开展安全常规教育,加强心理疏导。
4、落实有关安全工作制度。
5、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完善安全工作资料。
(二)校产校舍安全及设施、设备安全:
1、定期组织校舍检查,发现险情,及时排除。
2、设施设备安全:
(1)加强易燃、易爆、剧毒品的管理。
(2)严格用电、用水管理,各项设施齐全到位,规范操作。
(3)定期检查设施设备,及时排除存在的隐患。
第四篇:安全领导机构及工作职责
安全领导机构及工作职责 经校委会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一、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相顺刚
成 员:秦庆战 陈小博 及各班主任
二、防洪、防震,防火抢险安排 成立抢险突击队:
队 长:陈小博
成 员:秦庆战及各班主任
三、安全管理分工:
1、学校安全总责:相顺刚
2、安全教育及档案资料管理:秦庆战负责。
3、处理突发事件:陈小博
4、节假日安全值班:详见具体节假日值班安排。
5、图书仪器庞维
6、学校资产管理:陈小博
7、远程教育硬件设备及系统运行安全:相伟
8、课间活动:由值周人落实。
9、上下楼梯管理:由庞维管理。王彦旭负责巡查,具体由上课时的下课教师负责,10、学生集会:由秦庆战负责。
11、学生接送管理:各村值班教师负责。
12、门卫管理:具体由值王彦旭负责,做好每天的大门按时加锁、打开和来客登记工作。
13、环境卫生、消毒工作:由陈小博负责。
百井小学
第五篇:中心小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方案
猪场坪乡中心小学2013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本方案。
一、强化领导责任,加大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力度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学校校长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学校副校长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具体抓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工作责任,及时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定期向教辅站通报。
2、加强协调配合,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与流动人口户籍地的联系,做好流动人口子女的入托、入学服务工作。教师出租房屋给他人居住的,要严格实行出租登记报告制度,除到当地机关登记报告外,还需报乡教辅站备案。若出租人不按要求登记报告造成承租人政策外生育的,由公安部门按有关规定对出租人进行处罚,由人口计生部门对违法生育对象进行处罚。
3、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计划生育氛围。高年级要认真开展卫生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上好人口理论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课,确保每年不少于两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卫生健康知识讲座或常识课,并做到有教材、有师资、有教案。广大教师要将计生知识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使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受到经常性的人口教育。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把计生政策宣传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多种宣传渠道,开展计划生育的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的计划生育氛围。
二、完善工作制度,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管理
1、落实计生工作月报制度。学校负责人、分管领导必须及时掌握本单位教职工的婚姻、生育、节育、环孕检等动态信息。要建立计生对象档案和育龄妇女的管理资料及环孕检工作记录,做到不错登、不漏登、不弄虚作假。
2、落实计生工作责任制。学校校长要与教师签订责任书,做到齐抓共管,层层落实。凡计生工作出现失误而影响全乡计划生育工作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3、健全教职工计划生育档案台帐管理制度。做好相关资料档案的建立和规范工作,做到计生工作档案齐全。主要台帐包括:计生工作文件政策、计生工作组织机构、计生工作计划、计生工作责任书、计生工作合同书、计生工作宣
传教育材料、教职工请假审批表、教职工计划生育情况登记表、未婚男女青年登记表、已婚未育夫妇登记表、已婚生育夫妇登记表、环孕检对象情况登记表、计生工作信息通报表。
三、狠抓关键环节,坚决落实计生工作措施
1、严格把好晚婚晚育和婚后生育关。学校教职工必须依法登记结婚,按规定依法生育,办理结婚证、计划生育证并报学校审核备案,确保新婚办证率、持证生育率达100%。并提倡教职工实行晚婚晚育。
2、严格抓好已婚育龄妇女的环孕检工作。①已生育子女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女教职工和男教职工配偶,女方年龄在50周岁及以下的都要参加环孕检工作。②长期病休、脱产进修等人员都要按时参加环孕检工作。③已婚育女教职工或男教职工配偶外出不在本市的,必须回户籍所在地计生服务站或到现居住地县级以上计生技术服务机构或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参加环孕检。凡到现居住地所在县计生服务站或医疗卫生机构参检的,要一年四次将现居住地县级以上计生服务机构或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有效证明寄回现在单位。并根据实际需要,每年至少一次回来接受单位目测。④环孕检每季度一次,全年计4次。⑤环孕检工作由学校统一安排部署,与当地计生服务站联系后通知有关对象,学校计生干部要负责督促到位。⑥环孕检对象一律凭《生殖健康服务证》或《环孕检证》《结婚证》《身份证》在规定时间内到乡计生服务站接受检查。⑦每次环孕检结束后,学校要将环孕检情况(已参检人员和未参检人员名单,并附已参检人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证明)报乡计生服务站。⑧要重点加强对未到站环孕检对象的分析与管理。各学校对确实无法到站的环孕检对象,须列出名单,标明其具体去向,联系方式,未到站原因,并将名单分别报送乡教辅站及乡计生服务站。⑨对不按照规定参加环孕检的育龄女教职工和男教职工不按时提供配偶环孕检证明的,要采取行政措施,强制其接受环孕检管理,确保环孕检到位率达到100%。
通过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确保教育系统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综合避孕节(绝)育率达100%,杜绝早婚早育、政策外生育现象发生,使全体教职工在全乡计生工作中都能起到表率作用。
3、切实做好长效避孕节(绝)育措施工作。①已婚育的女教职工和男教职工配偶生育后必须在90天内落实长效避孕节(绝)育措施,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要达100%。②凡是已落实节(绝)育措施的对象,需将计生部门出具的节(绝)育证明复印件交单位备案。无有效证明备案的视为未落实。③因患有
节(绝)育手术相对禁忌症需要暂缓落实手术的对象,应向学校提供乡计生服务站或县级医疗单位出具的有效证明归档备查。④因患有节(绝)育手术绝对禁忌症需要采取其他避孕方法的对象,一要向乡计生服务站和学校提供有效证明;二要与学校、乡计生办签订实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协议。
四、建立考核制度,坚决实行人口计生工作“一票否决”
1、学校在年底将组织人员按照年初签订的责任状进行考核。
2、对未完成计生目标管理责任,考核未达标的;不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教职工出现违法生育情况的;在人口与计划生育中,有严重弄虚作假行为,违法乱纪,徇私舞弊造成不良后果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并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
猪场坪乡中心小学
二O一三年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