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时间:2019-05-15 08:0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警察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警察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第一篇:警察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警察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警察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警察文化是渗透体现于警察群体中的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当前,公安机关要推行正规化建设和人性化执法,就必须克服过去队伍建设中的种种弊端,如重用兵、轻养兵,重整顿、轻养

成,重治标、轻治本,重片面、轻系统等问题。一阵风式的教育整顿,难以走出整顿——好转——反弹——再整顿的怪圈。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着重从“根上”和“本上”下功夫,没有着重解决好民警的观念、理念问题,没有真正建立起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警察作为不同于一般公务员的执法队伍,警察文化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应时之举,而且是治本之策。用先进的警察文化武装警察、塑造警察,是时代的呼唤和警察自身的需要。

一、警察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警察文化是科学的警察认识观念和系统化的工作方式方法,必须把它作为全局性的战略来对待。在推动警察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警察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具体地讲,就是物质文化要先进,行为文化要文明,制度文化要规范,精神文化要高尚,要着眼于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但是,我们还必须明确警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以人为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的管理转变。倡导“以民为本”的理念,也可以说以维护人民的安全为本。在警察内部,树立“以警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了解警、关心警、尊重警、培养警、规范警、激励警、服务警和凝聚警。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警察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

警察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搞单打一和一蹴而就,要因警施策、多策并举,在建立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当前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大力加强教育培训,促进观念正确定位。没有一个新的观念、新的理念做先导,就不可能与时俱进地搞好新时期公安工作。首先,要解决观念和理念问题,加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警察价值观念。警察的最高职业标准是“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要解决好为什么当警察,为谁当警察,怎么当好警察3个问题,最起码也要按警察最基本标准要求警察个体,做到把自己的事做好,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做警先做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家庭观念和公共道德,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分辨善恶的水平。其次,要倡导警察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公安机关,提倡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和处处学习。要工作学习化,把工作作为学习的对象,对工作过程和结果经常总结,认真总结,不断提高办案水平。要工作学习化,组织和个人都要把学习像工作一样安排、一样检查、一样考核。

(二)大力规范警察行为方式,塑造文明公正形象。已经习惯成自然的行为方式改起来不可能说改就改,我们必须循序渐进地改,一点一滴地变。要按照正规化的要求,制定标准化的行为准则,强制警察去照办,使一些文明的、先进的、规范的言行举止成为警察自觉的行为习惯。要进一步规范办事标准和程序,以公开、合法、简明、便民为原则,做到组织行为协调化、决策行为民主科学化、领导行为艺术化、言行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要进一步规范和使用警察标志,设计警旗和雕塑形象,充分体现作为打击犯罪的利剑和服务人民的公仆为象征的警察精神。进一步改进警政、警民关系,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丰富警察文化艺术,弘扬人民警察主旋律,积极构筑新型的警察公共关系。

(三)大力加强抓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过多难以操作,也等于没有规矩。当前我们要对一些已经过时的、不利于提高警察工作效率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制度进行修改。在管理体制上,应该推行中央集权制和垂直领导,减少地方行政干预公安机关公正执法和履行职责。要建立直接规范警察队伍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录用、培训、任用、警衔、装备、优抚等工作,重点是建立警察休息、培训、体检、保险等制度。要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和救济制度,保证警察依法履行职务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在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的同时,注重依法治警,依法规范警察的行为。要认真组织实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纲要,建立正规化示范单位,以点带面,从最基本、最基础抓起,不断推进正规化建设步伐。(刘永卿)

第二篇:对警察文化建设和警察公共关系的一点认识

对警察文化建设和警察公共关系的一点认识

从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有效的警察公共关系工作,可以为我们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并赢得人民群众的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而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根基是警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基本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理解的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以现代信息传播为手段,以建立互利合作的人民群众关系为重点,以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为目标的管理科学和行为艺术,是以队伍建设与文化建设为依托的形象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建设不仅是活跃队伍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群众路线新警察公众行为与警察文化的方针与实践。

一、塑造警察形象是警察公共关系运作的起点和前提,而警察文化对于塑造警察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警察文化决定着警察形象

警察代表国家履行对社会管理的职能,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和群体的特定性,必然会产生出警察的职业文化现象。警察文化有着自身强烈的职业特点和独特的价值取向,是警察特有的思想、道德、精神、作风、意志、品质、气质、风格、仪表等方面的总和。我们的警察文化产生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是随着警察队伍的建立、成长、壮大和公安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警察文化深受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文化传统可以代代承传、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那些固有的文化糟粕也会随波沉浮、绵延不绝。像对群众“冷、硬、横、推、拖”、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等衙门作风,就是一种封建主义糟粕文化的残余。少数民警举止不雅、满嘴脏话、动手动脚、赌博酗酒、不讲社会公德,等等,更是一种粗俗市井文化的表现。当前还有一种现象,在队伍中、工作中称兄道弟,热衷于庸俗化。糟粕文化具有很强的消极影响,只要它存在,就要释放出能量。在现实中存在着带有职业特点的、迎合糟粕文化的顽固陋习,虽经反复教育整顿也难以根绝。有人说“警察可爱可敬又可恨”,在关键时刻,紧要关头,警察真是可敬可爱,几天几夜连续奋战,这种奉献精神值得赞扬和尊敬;但在执行职务时往往又有可恨的那一点,冷、硬、横、推、拖,举止不端。这说明警察的整体形象还不适应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我们在文化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陷。

富有时代精神的警察形象应该是:面对种种邪恶,就必须具有刚毅果敢、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精神;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就必须具有刚正不阿、廉洁奉公、执法如山的品德;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必须具有爱民如父母、甘于奉献、无怨无悔的热忱,等等。因此,我局在筹备北京警察博物馆时,专门铸造了一尊“警魂柱”,就是要把警察这些崇高的品质,形象直观地塑造出来:魂似利箭,刺穿邪恶;魂似盾牌,保护人民;魂似獬豸,公正不阿;魂似凤凰涅槃,勇于献身。

(二)警察文化在塑造警察形象中的作用

第一,警察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公安机关树立良好形象要通过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和严整的警容风纪体现出来,其内在动力就是我们提倡的警察文化,它可以对民警队伍树立良好形象给予明确的导向。这种导向还能拉近民警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进而推动警察公共关系。公安机关是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在打击犯罪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行政管理,在管理中限制和约束是必然存在的,甚至会产生矛盾和对抗的情况。一方面我们要把服务寓于管理之中,把管理当作服务去运作;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警察公共关系,增强与人民群众的亲和力,把社会舆论向有利于管理和服务的方向引导,真正使我们的队伍在社会中得到应有的地位,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例如,首都警官合唱团坚持走进校园、走入社区、走出国门,这个影响力不可低估。合唱团到德国去演出,德国人羡慕不已,说想不到中国的警察有这样的文化修养,有这样漂亮的警姿,这种文化交流带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警察职业本身的范围。我们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密切和群众的关系,改善在社会上的形象,使全社会更加理解、关心、支持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

第二,警察文化具有教育作用。思想是意识形态上的东西、是外在形式的内部本质。警察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载体之一,或者说思想政治工作要借助警察文化的形式深入下去,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在实践中,大家都能体会到,如果思想教育只是一成不变、照本宣科地讲空洞的大道理,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不仅效果不好,而且会使民警产生厌倦和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是永恒的,这一点不能动摇。关键是要通过什么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搞得实实在在,易于为广大民警所接受。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警察文化,思想政治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深刻和丰富,更易为广大民警所接受,也就能有效地占领民警的思想阵地,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教育广大民警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第三,警察文化具有凝聚作用。警察文化具有的同化作用和融合作用,能够有效地沟通民警的思想和感情,使他们对警察的价值取向等产生高度的认同感。例如,在公务员体系中,在政府的各部门中,能够做到24小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而且信息高速传递和反馈的,要首推警察部门。我们有一套从上到下以一贯之的运转体系和全天候的工作秩序、工作规律,这既是我们特有的职业特点,也是我们特有的文化特点,是一种职业养成。凡是警察文化开展得好的单位,广大民警更具有“团队精神”,缓解因紧张、繁重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身体疲劳,队伍中也会培养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正气。这样就有利于民警产生对警察职业的自豪感和对警察集体的归属感,激发献身公安事业的热情和建功立业的事业心,使公安队伍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四,警察文化具有约束作用。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说到底,体现在每个民警身上。警察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它以一种间接影响的方式而不是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规范和约束,使广大民警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与警察文化的要求趋向一致,有效地提高民警的精神境界,把接受组织的管理和规章制度约束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由于这种浓厚的警察文化氛围逐步渗透并植根于民警的思想深处,因此会产生无形的强制作用和规范作用,而且更加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从某种角度和意义上讲,文化的约束作用、习惯养成的作用要强于行政命令的方式,或者说行政命令的方式是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的。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首都警察的人文素质、整体形象不仅要与世界接轨,而且要争创一流,这就更需要加强警察文化建设。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求我们继承首都公安优秀文化遗产,还要求我们要大胆进行文化创新。要努力纠正对警察文化片面性和表面化的理解,把警察文化从“吹拉弹唱”的浅层次提升到塑造警察形象、推进警察公共关系的深层次上来。

二、警察公共关系的运作过程就是把警察形象警察文化信息科学地、系统地和艺术地传播给人民群众的过程,其本身也是一个文化运作过程

要塑造警察形象,更要将良好的警察形象传播给人民群众。警察公共关系要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就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灵活地运用传播方式,开展不同层次的警察公共关系活动。我们认为,按照信息传播的功能,一般有三个层次:

(一)传递信息,知晓层次的传播知晓权的满足是人民群众产生信任的前提。

公安机关要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信任,进而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合作,首先就要让人民群众了解警察,了解公安机关。因此,知晓层次的信息传播主要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把公安机关自身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目标和成就等信息传递给人民群众。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稿件,经常有计划地、及时地向人民群众传递有关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最新消息,或拍摄有关公安工作的影视专题片。

2002年的“警察开放日”是一个了解日,是一个咨询日,我们的基本目的是让各界群众深入警营、了解公安机关。很多单位用展板、实物等形式向群众全面介绍队伍建设、严打整治和科技强警所取得的成果,现场教授使用安全防范技术,演示警务装备和警务技能,并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提供咨询服务。我局展示的各种警用枪支、特警的特殊装备、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心理测试仪等现代化警用车辆和装备,让到场的群众大感“新奇”,大呼“过瘾”。刑侦总队的特警展示和警犬表演成为公园内的一个热点,为便于群众了解,他们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许多群众对特警“一招制敌”的擒拿功夫拍手称好。他们表示:以前对警察确实有误解,觉得警察都是高嗓门、冷面孔,今天大开眼界,感觉与警察距离更近了,警察也变得更亲切了。

(二)影响和改变态度层次的传播

态度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比较持久的主观意向。基于对公安机关的了解和感知,人们会对警察持有某种态度,这种态度会直接影响人们是否与公安机关进行合作。所以,影响和改变人民群众的态度就成了警察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共关系的传播作用,公安机关可以不断对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传递,用来自警方的各种有利信息去覆盖人民群众已有的不利信息,对警察产生新的印象,并产生兴趣和好感,改变以前可能对警察持有的冷漠或消极态度,使社会各界都对公安机关抱有积极认同的态度。可以说,转变态度的信息传播是公共关系工作中最复杂、最关键的部分。在2002年3月8日北京警察文化节开幕式上,我局向社会推出了精心设计的“北京警察卡通形象”。警察形象卡通化,就是一个新的有利的形象信息。以往,人民警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大都威严、严肃,缺乏亲和力。新卡通形象既体现首都警察的时代精神和工作特征,又具亲和力,在略带夸张的形式下体现警察性格:刚毅、敏捷、热情。

卡通形象的推出得到社会认可后,我们及时用卡通形象规范民警提示牌,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新民警提示牌共13种,由卡通警察形象的图案和一句通俗亲切、朗朗上口的中英文提示语组成,上面明显地写有报警电话。小小一张纸,图案轻松活泼,警示功能、报警功能一应俱全。亲切的提示语就像有一位和左右邻居、大妈大爷非常熟悉的社区民警,站在旁边和您拉家常,好像一下子拉近了警察和百姓的距离。实际上,这种感受上的变化,正是推出卡通警察形象的初衷。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出现在警民关系发生的本质变化,那就是从过去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转变到现在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三)引导人民群众行为层次的传播

改变态度是为了影响行为。我们之所以要通过公共关系影响和改变人民群众的态度,目的还在于促使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公安工作,进而付诸我们所期望的行动。然而,在态度和行为之间还有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如需要、动机、外部环境的压力等,都将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行为最终实施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警察公共关系来予以启发和引导。

以“警民携手,确保十六大绝对安全”,“共建安全稳定之都”为主题的“警察开放日”不仅是了解日,咨询日,更是一个体验日、一个理解日、一个发动日。在开幕式上,北京市公安局授予长期支持公安工作并因此获得中国范长江新闻奖的北京电视台记者徐韬同志“北京市公安局荣誉人民警察”称号,这也是我局的一个首创,之后将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凡对我局公安工作、队伍建设有重大贡献,并获得国家级奖项或相关国际奖项的,都可以得到这一荣誉。当天,刑侦、治安、交通、消防等主要警种和市局各职能部门,在公园内分30个区域,开展了包括展板展示、咨询服务、警民互动等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防爆安检处让群众试穿重达35公斤的排爆服,让群众亲身体验防爆安检工作的危险和艰苦,以及作为一名处臵涉爆现场的防爆安检民警所应具备的体能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脱下排爆服后,很多群众都满头大汗,他们非常感慨地说:“警察太辛苦了!刚穿一会儿,就热得受不了,不仅热,而且危险,我们以后要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工作。”在装备展区,穿着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警服的民警们大受欢迎,要求和他们合影的群众排起了长队。公交分局将两辆公交车开进活动现场,由反扒侦查员现身说法介绍反扒绝招,边演示、边讲解在公交车上如何防盗,还现场发还了40多位市民近期被盗的4万余元。

开放日下午的活动以警察礼仪大赛决赛为重点。警察礼仪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是塑造警察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获得理解和支持的基本条件。2002年以来,北京市局以《北京市公安局公安民警礼仪规范》指导民警在各种场合下的警容仪表、言谈举止。礼仪大赛决赛中,来自各单位的15名民警通过小品、相声、时装表演等形式,结合现场演示、情景模拟,展示了人民警察在日常执法、窗口服务等警务工作中应有的职业礼仪风范。现场的外国朋友、居委会干部、礼仪专家都认为,大赛组织得有品位、有内容、有分量,对提升良好的警察形象,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人民群众既是公安机关的服务对象,更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关于这一点,我们的体会很深。近几年来,我们在开展警察文化,塑造警察形象,推进警察公共关系方面收获不小,“警察开放日”活动更为我们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式。但是我们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如何维持这种热情,避免轰动一时,热闹一阵,类似需要继续98探讨的问题还很多。今后,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把“警察开放日”活动带给我们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并形成制度,形成警察公共关系体系,推进警察文化建设,真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对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对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层面,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及历史因素,需遵循其固有规律顺序而积极推进。我国是个缺少法治文化传统的国度,培育法治文化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法治文化内涵要有正确的认识

法治文化是法律制度、法治精神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的程度和人们对法律信仰水平的总和。包括法治精神意识、法治规范制度、法治行为方式和法治物质载体四个方面。

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法治文化从结构形态和构成要素上可以分为有形法治文化和无形法治文化。有形法治文化,主要是指法律法规、法律制度和法律设施等可视内容。无形法治文化,主要是指法律心理、法律意识和法律思想等不可视内容。

由于中国法治文化的缺乏,目前,对法治文化内涵的研究基本都是以西方的法治文化为坐标的,所以,在法治文化的研究培育过程中,要注重继承吸收传统的法治元素,并大胆借鉴和移植“外来”的先进法治文化,同时使之民族化、本土化。

加强法治文化培育和移植。一是要注意对传统法律文化的批判。过批判,使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糟粕成为一种“恶”,从而使人们形成自觉抵制这种落后文化的心理和习惯。二是其他文化形态要保持与法治文化立足点、价值趋向等方面的一致性。三是要正确处理好法治文化与道德文化的地位关系。如果是以“依法治国”来表达法治的话,就表明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最高准则,道德只能服务于法治文化。

二、树立“以文化引领法治,以法治弘扬文化”的构建理念

我们要努力在强化组织保障、浓厚社会氛围、拓展法治空间、融合各种文化、推进法治实践上做文章,多角度、深层次立体打造法治文化网络,全力做到“以文化引领法治,以法治弘扬文化”,最终实现法治文化建设的良好社会效果。

(一)加强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在强化组织保障上下功夫

通过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整合区域资源,多途径、多手段拓展法制文化建设。要让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思考,共同参与构建设法治鼓楼,将法治文化元素多视角、全方位地融入城市建设中。

(二)在社区改造出新中注入法治文化元素,在浓厚社会氛围上下功夫 在社区,我们结合老城改造出新工程,注入法治元素,较为成功地打造了部分新型法治文化社区。“六五”普法期间,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小区出新的契机,多交流、多思考,努力将法治文化元素注入到出新中,全力打造新型法治文化小区。

(三)打造新型“法治文化广场(长廊)”,在拓展法治空间上下功夫

“五五”普法期间,我们先后建设了“莫愁法制文化广场”、“铁路北街法治文化广场”和“芦席营法治文化广场”。这些法制文化广场有的是借助原有设施,在注入必要的法治元素后打造出来的,有的是在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增设法治名言、法治漫画和法治宣传橱窗打造出来的。有的是根据区域调整,根据绿地空间的需要,结合老城改造、小区出新工程,经过认真设计,整合法治宣传各种功能后建成的。建成开放后的法治文化广场具有休闲、健身、游憩、普法学习一体,深受群众喜爱。“六五”普法期间,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对传统法制文化品牌进行提挡升级。此外,要进一步开拓进取,不断寻找新的法治文化构建空间,多角度、深层次立体打造法治文化广场(长廓)。比如,结合区政府对湖南路商业街进行二次改造,利用政府打造立体化商业街区契机,协调苏宁集团与区住建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打造新型湖南路法制文化一条街规划和建设准备工作。

(四)建设区级法治文化教育中心,在法治文化的融合上下功夫

目前,我们正在协调区政府,着力筹建区级“法治文化宣传教育中心”。成立后的区“法治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将承担以下工作职能。

一是进行法治文化元素设计,努力在法治文化广场中进行推广应用。二是组织法治文娱创作和演出,努力多出主题鲜明、寓理寓法的文艺精品。三是进行移动手机法治文化短信编辑,形成不同教育群体短信内容。

四是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共同推进“六五”普法教育。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与落地执行的认识和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与落地执行的认识和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没有自己企业文化的企业其经营往往是随波逐流的,其员工也没有主人翁意识,这样的企业很难在市场上长久生存下去。在现代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机遇,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兴起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里程,是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但追根溯源,关于企业文化的形成,还需从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人对文化的反思开始。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日本只是一个国土资源缺乏的弹丸小国。但是就是这个小国,1980年的生产总值却占世界总值的8.6%,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这使美国感到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威胁,也开始了加强对日本企业的研究。

日本企业飞速崛起随之与美国企业展开了一系列竞争,在汽车、钢铁、电子等行业美国受到很大挫折。美国人在研究了日本之后,认识到: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日本的原因,不是科学技术部发达,也不是财力、物力缺乏,而是因为美国的企业管理没有日本好。美国要重振经济雄风,必须对美国传统的经济文化和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深刻认真的调整,建立起真正具有美国精神的企业文化。于是,美国企业兴起了追求卓越、重塑美国的热潮。纷纷以日本企业文化为基础,结合自身文化背景、经济体制等因素来致力于本国的企业文化。

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实践始于日本。日本运用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第1页

并取得了成功经验。美国学者对日本的企业文化实践经验进行调查、总结、研究,并进行理论的概括,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使之成为可以指导美国企业管理改革的管理理论。其后,日本学者又从美国学者的研究出发,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试图从本国的企业文化实践中提取理论。以后欧洲各国纷纷效仿,就这样,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文化研究得以兴起和发展。

那么,让我们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与本人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来谈谈怎么建设企业文化和文化的认识与文化落地的思考。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客观存在于每个企业之中,有些积极的文化促进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长盛不衰,但有些消极落后的文化却极大地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提出,它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自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中外许许多多管理学者对企业文化给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A、是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如激进、保守、迅猛等,这些风格是企业中行为、言语、活动的固定模式,管理人员以自己为榜样把这个固定模式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

B、是企业文化还是企业中人们做事的方式,是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和象征的凝聚。

C、是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可见企业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的分解,不是企业中自然形成的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中的文化,它有着严格的内涵和外延。它的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

第2页

根本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管理思想。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文秘部落。

2、企业文化的特征

人文性:企业文化的人文性就是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企业内外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这也是企业文化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根本区别。

社会性:企业文化是企业这个经济社会群体的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生活信息等等。它是一种社会群体心理文化、物理文化、行为文化。

团队性: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将自己的价值观、规范和制度日积月累积淀下来形成的,是依靠一个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个异性: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具有其鲜明的个性性、殊异性特色。从生产设备到经营品种,从生产工艺到经营规模,从规章制度到企业价值观,都各有各的特色。任何一般的大众企业文化都不可能有持久的强大的生命力。

综合性:企业文化的综合性,它实质上是精华的吸收与再创造,包括生产新的文化,企业文化的综合性越强,生命力就越强。

规范性: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所创造出来的,企业具有整合功能。要求企业内个人的思想行为至少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的思想和行为应当符合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与企业文化认同一致。

第3页

时代性:企业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演化着自己的形态。不同的的时代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代文化也有不同特点。可见时代特点感染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映着时代风貌。

民族性:任何企业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比定时某一民族文化的微观表现形式。民族文化教育是企业文化的根,企业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企业文化的发展往往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

3、企业文化的原则

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中指出:几乎美国的每个大公司,都在发生企业文化的变化,老的企业文化在衰变,新的企业文化在产生,美国的企业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种精神可以包括在八大基本价值之中。

目标原则: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有价值的目标。共识原则:企业成功与否,看它能否聚集众人的能力。

卓越原则:卓越不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工作伦理,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

一体原则:全员参与,强化组织的一体感。成效原则:成效是激励的基础。

实证原则:即强调科学的态度,善于运用事实、数据说话。亲密原则:即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队精神。

正直原则:正直就是诚实,以负责、认真的态度进行工作。

许多美国跨国公司都能坚持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同时也都能体现美国企业精神中的八大原则。

宝洁:核心价值观就是宝洁人、领导才能、诚实、正直、积极求胜、信任。

第4页

公司坚信宝洁的所有员工始终是公司最为宝贵的财富,是核心价值观的核心。

强生信条:富有团队协作精神他们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不断学习,他们知道一个人的竞争能力还反映在他的学习能力上,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吸收新的思想和方法,他们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错误中学习,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4、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A、从战略高度看,企业文化可以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可以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并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

B、从经济的角度看,只有实现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然后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将进入更加旺盛时期。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中,精神文化含量越高,其经济附加值也就越高。

C、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在保持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也越加明显。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和社会化大生产已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已普遍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将越来越高,文化传播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将会得到空前的发挥。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规范化发展,人类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

第5页

用确实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具有全局性的决定意义。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切实把握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5、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的重大影响

A、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质量。尤其影响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待生产劳动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所以精神气质是人力资本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是否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是否能够承受创业活动的辛劳,这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衡量一种文化能否对创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核心的标志在于这种文化能否培育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家。

B、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软环境。从具体内容来看,企业文化表现为与民众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有关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和精神状态,即民众个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是企业文化的微观内容;企业文化也包括鼓励并支持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的环境和制度,这是它的宏观内容。在硬件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个企业的软环境。软环境本质上是人的素质问题,软环境的好坏影响到市场秩序、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C、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具体来说又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第二,文化的类型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劳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可能摧毁或者挽救一个产业。第三,消费者的水平将是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消费意识和消费品味对企业的产品

第6页

开发和技术改造产生强大的影响。好的消费者是一种竞争力的源泉,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6、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A、企业文化有助于明确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国际规则等外部因素的变化,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经营业务类型,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它的竞争地位,避免盲目跟随别人,造成决策失误。

B、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学习能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竞争力之本、创造力之源。要建设学习型企业,树立忧患意识,着力增强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发明、反思、推广、执行的能力。要拓展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渠道,探索企业内部知识分享的办法。要在重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经营团队的学习能力,并转化成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保证。企业可在全球范围内同行业中寻找战略伙伴,通过持有外国公司股权,跨越式提升研发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双赢。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专业标准制定工作。可以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使具备实力和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上市。企业上市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企业融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引进一套外部规范机制,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

C、企业文化有助于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目前,国家实行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有利于化解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市场风险。大量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增强承接国

第7页

际产业转移的能力,积极引进与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管理与技术,善于利用国际资本、人才等资源和市场,采取合作、合资等方式,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但在合作、合资过程中,要谨防“国际化陷阱”,注意规避风险。

7、企业文化能够打造企业名牌文化,确保名牌之树常青

为了使企业文化更好地托举和支撑名牌,使之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必须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器物文化这三个方面进行名牌文化的培育,确保名牌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

A、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上,要强化名牌意识。名牌意识是指企业领导和员工主动追求名牌、培育名牌、发展名牌的意识。它是名牌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名牌产品的前提。具体讲,名牌意识又包括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科技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品牌形象意识、大市场的意识和现代营销意识等。一旦将这些意识植入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作风等等领域中,就会影响企业全局并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过程,那么企业离名牌就不远了。

B、是在行为文化层面上,要狠抓名牌管理。名牌管理是指企业为创造和保持名牌而在制度文化方面对企业组织及员工的各种行为所做的规范和约束,它是创造名牌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证。狠抓名牌管理,就意味着必须把名牌愿景转化为企业宗旨,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细化为经营方向、经营目标,成为职业理想,再具体输入到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尤其是企业员工录用制度、工作规程、员工行为规范等,用制度激励员工创造名牌业绩;狠抓名牌管理,还意味着必须树立典型榜样,加强员工培训,让员工知晓、领悟名牌文化的真谛,使员工具备追求卓越的思维习惯,进而产生创造名牌的心理需求。

C、是在器物文化层面上,要打造名牌品质。名牌品质既包括产品的高质量、第8页

高性能、优质服务等,又包括商标的名称、样式以及产品外观包装等要素。打造名牌品质,首先要狠抓产品质量,包括提供一流的售后服务,这是名牌的生命。为此,要随时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积极参加质量认证工作,按照国际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并重视研发投入,以保证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8、完善制度管理

完善的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不断发展的成果,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是从两方面得以实现的,其一,通过体现并承载员工共同信奉并付诸实施的价值理念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度的实施,是硬性的管理部分;其二,企业价值理念的文化道德约束作用。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常常被忽视,其结果,一方面,只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因此,产生了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代替企业文化建设,宣传教育和灌输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成为主要手段的现象;另一方面,不考虑本企业管理的实际,想通过照搬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完成企业落后管理的兑变;这都是对企业文化的片面认识所致。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关系,完善的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完善的基础管理,文化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张瑞敏在总结海尔成功经验时曾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制度约束是基本保证,只有实现从无序管理向严格制度管理迈进,并逐渐向自主管理过渡,才能使企业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在塑造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必须把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企业制度中,在制度的执行中,强化企业的价值观念,规范企业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行为(包含员工行为)规范。

由于历史上我们对泰勒制和科学管理原理的片面理解和简单化批判,而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又被发达国家那些表面的最为时尚和现代的管理思想所吸引,第9页

从而忽略和没有真正认识支撑现代工业体系的标准化的流程管理。在本单位经营管理、产品设计与生产管理中,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利、缺乏指导员工的标准工作流程、没有形成规范的员工行为准则等管理薄弱现象,必须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建立完善的基础管理体制。

9、在继承基础上要不断创新企业文化

基于企业文化理论,继承性和创新性同属于企业文化的属性,在企业文化建设务实中,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继承基础上要创新企业文化。继承就是对现有的企业文化应该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要善于挖掘和提炼本企业的精神文化。创新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并融入到本企业文化之中,塑造出新的企业文化。也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就是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就十分注重荟萃世界优秀企业文化,它规定在国外的子公司有研究各国企业文化的使命,子公司领导人回国述职或参加培训,首先要报告所在国家和地区企业文化的特点。对于外来的企业文化,也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应持认真鉴别、分析研究、选择吸收的态度。要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适用于自己的。同时,汲取别人的长处、精华,还必须进行一番改造,才能适用于自己的企业。

10、在共性的基础上要塑造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强调以人为中心,激发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实现企业的目标,同时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的实质决定了企业文化基础的一致性。但是,在外部,因国家、民族、地域、行业的不同,在内部,因发展历史、类型、性质、规模、心理背景、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差异,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经营准则、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因此,即便在企业文化理论

第10页

基础上具有一致性,在管理实践中,它的独特性仍然会保留,在一定条件下独特性越明显,其内聚力越强。所以,文化建设重点是在共性的基础上要塑造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

11、在灌输的基础上要身体力行

企业的核心理念只有从倡导到践行再到形成习惯,最后溶入到员工的血液以至成为信仰,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从企业文化实践看,领导的身体力行尤为重要。领导的带头作用体现在带头灌输企业理念和带头执行企业制度。联想集团有定期的高层文化布道会,灌输联想理念,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可见,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灌输是重要手段之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认同,认同的关键在于参与,实效在于执行。海尔的质量观念是“砸冰箱”砸出来的,对收购企业的文化移植是制度执行出来的。郭为在联想因工作的失误曾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做检查,柳传志、杨元庆都曾因上班迟到在楼门前罚站,联想的作风是领导带头执行出来的。新的企业理念和企业行为方式,只有经过灌输——执行——再灌输——再执行这样多次反复过程,才能被员工所接受。领导带头,身体力行是关键。

12、总结

企业文化就是决策层意志和行为在企业管理实际中和员工认识中的投影。建设企业文化,最主要的内容不是让员工知道该怎样做,而是要让领导们清醒和明白怎么做、以及这么做的意义和代价。从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来说,通过宣传媒介、强化教育等形式进行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烘托固然是个办法,但实际

第11页

上影响员工行为的却绝不是这些,而是决策者、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管理行为,所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不是“文化促管理”,而是“管理促文化”——至少在未形成固有的良性的企业文化氛围之前,管理行为的辐射力是决定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比如说企业倡导诚信,可在管理规定和经营实践中却处处以“人之初、性本恶”的观点为行为准则,这样引导出的文化氛围势必是适得其反的。其实,企业文化是不需要特别去建设的,它与企业的制度建设、执行力建设、管理行为等同生同息,所谓的文化就是这些行为在企业人众中的反馈和折射。那些为了文化而文化的所谓宣传册、口号,其实不要也罢。否则的话,要了又做不到,只会动摇军心,在员工心中闹闹笑话!

第12页

第五篇:对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对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2006-3-25 0:0 响水县国税局·高圣峰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对当前国税文化建设的认识

国税文化是国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实践工作中长期积累的共同理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具有税收工作特色的理念体系。以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为基本特征的税收文化建设,一方面强调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及保障税收征管工作的物质环境,这是开展国税文化建设的前提;另一方面强调对人的约束性,有一套保障税收工作正常运行的规程体系,是国税机关编织的一张有形的网;第三是强调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通过文化的熏陶,凝聚人们的向心力,达到提高素

质的效果。

对于“国税文化”概念,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而且这一术语本身在经济学文献中出现得较少。笔者认为所谓“国税文化”,就是指国税机关在长期税收实践中所创造的独具税收特色的优秀物质成果和先进精神成果的总和。作为税收文化现象,包括价值观念、行业精神、治税思想、职业道德、工作技能、行为规范等一切观念意识的成果。国税文化,是实现制度与目标的思想保障,是制度创新与工作创新的观念基础,是税务机关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是税务机关活力的内在源泉。税收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国税机关的文化,更是每一位国税干部的文化,需要全员发动、全体参与、共同努力,采取由下到上、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的方式,建立全体税务干部共同的价值理念、奋斗目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促使全体国税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局一盘棋。

二、国税文化建设与其他文化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文化是国税文化建设的基础。

物质文化建设是国税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国税文化建设的基础。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能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能使干部职工在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情,能提高工作效率。物质文化建设是税收文化建设由表及里的第一个层面,也是做好税收工作的物质基础。一方面,税务干部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去组织税收收入,为国家财政不断增加新的血液,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多种征管措施,不断强化税源管理,加大科技管理的力度,扶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组织收入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另一方面,税务干部职工在工作生活中,不仅具有组织税收收入的义务,也应有物质、安全、情感、自尊和价值体现等方面的权利,税务机关的决策者要在尽可能的前提下,注重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最大程度地满足干部职工的各项需要,从而使税务干部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职业自豪感,进而为实现个人和税收群体的共同目标而竭尽全力。

(二)制度文化是税收文化建设的核心。

制度文化建设是国税文化建设的关键和保证。西方有一句谚语:如果世界上真有所谓天堂和地狱,那么,天堂的规则一定比地狱更详细。就是说唯有制度和标准,能守护一个良好的集体。制度文化是税务系统在工作实践中所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总和。它是税收经济活动中的必然产物,对于规范、约束税务干部职工行为、保证税收征收管理活动正常进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规章制度是税务机关决策层意志的集中体现,因而具有权威性、强制性,规章制度一经制定,要求每位干部职工都必须坚决遵守,不得违犯。任何一个规章制度都是在一个阶段和条件下对干部职工行为的明确规范。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着非常明确的针对性,便于操作。对税务干部行为的强性约束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推行税收文化建设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不断加强税收制度文化建设,才能

使税收工作高效、有序地运转。

(三)精神文化建设是税收文化建设的灵魂。

精神文化是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思想基础,是国税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培育和谐进步的国税文化精神和理念,可以对内感召群体,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形成团队的战斗力;对外形成传播,树立国税良好形象精神文化建设是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群体感悟税收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组织情感,以此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税收核心理念是税收精神文化的高度概括,这是税务大家庭的精神支柱,是与每一位成员关系联接和维系的纽带,促使他们自觉为税收的发展而努力。要特别强化以人为本观念,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出发点,来创造良好的人才培育环境及和谐高效的“团队精神”;把税收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其相适应的文体活动结合起来,使广大税务干部既有精神文化的情感陶冶,又有精神文化外在表现的美感享受。

三、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几点设想

(一)本着庄重、明确的原则,加强国税标识文化建设。

标志形象是文化的传统表现形式,如长方形的“中国税务”胸章、灯笼式“税”字肩徽等都是税收文化的标志形象。一是规范办税服务厅标识。统一标牌名称,统一标牌长宽比例,统一标牌背景底色,统一字体、字色,统一字高宽与标牌高宽比例,统一标牌图样式、比例与标注位置。二是进一步规范着装。强化服装管理与着装要求的一致性,让税务人员喜欢穿、有得穿、有得换,以及建立服装淘汰更新的灵活机制,从实际出发强化必须着装的范围和非公务行为着便装的意识。三是统一基层各单位(科、所)的名牌、有象征意义的雕塑、办公楼以及自行设计的宣传广告、独特的名片设计等,充分运用艺术手段反映税收文化的精神

内涵。

(二)本着快捷、便利的原则,加强办税服务厅文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办税服务厅环境建设,全面推行办税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办税服务厅值班长制度,改进办税服务流程,实现一窗一站一门式服务;开发使用税款征收专用设备,简化优化征收及打印的工具,规范配置,提高效率;规范办税窗口,分为基本服务区(必设窗口)与特色服务区;规范办税厅陈设,规范办税公开,规范文书填写样本,规范办税宣传;深入开展“星级办税服务厅”、“ 巾帼文明示范岗”评比活动,全力构建“服务型”国税系统。

(三)本着应用、拓展的原则,加强国税宣传文化建设。

营造声势浩大的税收文化氛围,就必须借助各种宣传媒介的力量。既要发挥好报纸杂志的宣传作用,也要利用现代科技的新方法,如网络、广播、电影、电视、声像、现代科技产品等,从不同侧面反映税务职业道德的涵义。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税收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还应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逐步丰富智能化和网络化税收文化内涵。特别是要利用互联网宣传成本低、宣传面广、传播速度快、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等特点,大力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局域网上开设“业务探讨”、“网络文摘”、“文化论坛”等版面和栏目,在全局营造出积极向上、团结有序的文化氛围,激发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

(四)本着统一、标准的原则,加强管理文化建设。

税收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必须加强管理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事的管理。近年来,我国的税收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逐步实现了从“管户制”到“管事制”、从“人工管理”到“微机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到“集约化管理”的现代化管理变革,但不可否认,新的文化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放水养鱼”、“减税引资”、“寅吃卯粮”等消极错误的思想倾向,大大削弱了改革成效。将“诚信”的观念引入税收工作,使税收文化内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是我国税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标志着我国的税收文化建设开始向更高层次迈进。其次是加强对人的管理。大力弘扬当前的读书学习文化,培育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事事学习的文化理念,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之风,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以不断的学习适应不断的变化,建设学习型国税队伍。通过开展一些诸如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知识竞赛、体育竞赛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向上和寓教于乐的活动,培养税务人员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和团队精神,引导税务人员在活动中升华思想、陶冶情操和增长见识。开展好“希望工程”、“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的宝贵道德文化教育资源,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培育税务人员热爱祖国、热爱税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五)本着科学、统一的原则,健全税收文化运行机制。税务职业道德教育依赖于税收文化的良性有序发展,既需要全体税务人员的精心培育和呵护,还需

要有健全的机制作保障。

一是文化理论探索机制。

税收文化应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理念,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保证税收文化长期和健康发展,就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税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不仅要深入探讨中国税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而且还要认真研究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税收文化,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的税收文化理论

体系。

二是人员素质保障机制。

税收文化是税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共同培育并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税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学识水平以及社会背景等文化因素必然会影响到税收文化建设的水平,因而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必须以良好的素质作保障。在提高素质过程中应更多地融人情感和文化的因素,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渗透干部的思想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改造人、教育人、提高人。此外,还要舍得投入,在培训时间、制度、教材、经费、场地等方面,给予优先保证,建立起以促进税收文化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

三是社会形象建设机制。

社会形象建设是税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文化建设成功与否,最终都会反映到社会形象上来,因而必须加以重视。社会形象主要分为环境形象和行为形象。所谓环境形象就是指学习、工作的办公条件,环境形象文化就是通过不断改善税务机关办公条件,美化工作场所,营造舒心愉悦的文化氛围,并借助环境效应,对税务人员进行和风细雨式的改造。所谓行为形象就是通过严肃税收风纪,使税务人员举止大方,待人接物文明礼貌等。形象文化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诱导者、监督者,是无形的学校,能为税收工作的正常开展营造良好的氛

围。

下载警察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警察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强制隔离戒毒所警察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强制隔离戒毒所警察文化建设的思考 (锦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张仲凯) 摘要:强制隔离戒毒的警察文化建设应该包含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警察文化建设中应该做到......

    认识警察公共关系

    认识警察公共关系 1、公共关系的发展 公共关系是从英文PublicRelations翻译而来,简称公关。“public”在英文中有公共的和公众的意思,有学者认为应翻译为公众关系更准确。公共......

    对警察文化建设和警察公共关系的心得体会

    近年来,北京市公安机关在推进警察文化建设和警察公共关系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特别是2002年,开展了贯穿全年的警察文化节活动,在塑造警察形象、改进警察公共关系方面做了......

    浅议监狱警察文化建设

    浅议监狱警察文化建设 [摘要]监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质,并以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独具魅力的文化品格影响着监狱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警察文化建设感想体会

    警察文化建设感想体会 每当一种文化和职业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这种文化就被赋予了强烈的职业特色。比如曾经轰轰烈烈的商业文化、环保文化等,都是和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从其主......

    银行合规文化建设思考认识发言

    银行合规文化建设思考认识发言“合规文化”一词最早来源于国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之中,其义主要是指关于银行如何规避此类风险的管理方式......

    警察文化建设的实践措施

    警察文化建设的实践措施警察文化建设的实践措施党的“十六大”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

    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一、文化的概念及特征(一)文化的概念。“文化”两字,自古有之。“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文化”的本义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