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0370刑事证据学 全国2013年7月自考 试题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事证据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7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唐律》规定运用证据的基本原则是
A.以证求实
C.罪疑听赎 B.罪从供定 D.众证定罪
2.某公安机关法医李某在上班途中目睹了甲杀死乙的经过,那么李某
A.应当作鉴定人
B.应当作证人
C.既可以作鉴定人,又可以作证人,但只能选其一
D.既不能作鉴定人,又不能作证人
3.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的认识,正确的是
A.翻供都具有对抗性
C.翻供会增加办案人员的工作量
4.鉴定意见在办案中的作用不包括 ...
A.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案件性质
B.明确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C.鉴定意见是审查判断其他证据的必要手段
D.鉴定意见是司法机关据以定案和作出处理决定的一个重要根据
5.将证据划分为原始与传来证据是根据
A.证据来源不同
C.证据表现形式不同 B.证据对于受刑事追诉者的利害关系不同 D.证据的证明力不同 B.翻供都是行使辩护权的表现 D.翻供的行为应当一律禁止
6.经侦查发现项某持有其不该持有的若干国家机密文件,此时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为
A.项某
C.国家安全机关 B.公安侦查机关 D.人民检察机关
7.在封建专制主义诉讼制度下,对待疑罪处理的原则为
A.有罪推定
C.疑罪从重
8.非法证据规则的起源国为
A.英国 B.美国 B.无罪推定 D.疑罪从宽
C.法国 D.中国
9.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同样适用于言词证据的规则为
A.“银盘理论”
C.“毒树之果” B.“米兰达警告” D.“善意的例外”
10.对于大陆法系国家中最佳证据规则的发展演变,正确的表述是
A.最佳证据规则是大陆法系国家最古老的证据规则之一
B.在大陆法系国家所有的诉讼中均涉及最佳证据规则
C.大陆法系国家的最佳证据规则发展较为成熟
D.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中有一些相关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在侦查过程中查获涂改数字的发票应为
A.原本书证
C.符号书证
E.图形书证
12.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证人证言陈述的对象包括
A.本案的被害人
C.本案的侦查机关
E.本案的律师
13.审查提供证言者的证人资格应当注意的有
A.提供证言者是否知道案件的情况
B.证人是否由于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影响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C.是否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亲属关系
D.所提供的情况与其年龄、社会经历、知识水平是否相符合E.是否同时为本案其他诉讼参与人
14.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特征包括
A.依赖性
C.思想性
E.重现性
15.运用间接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应当遵循的规则包括
A.据以定案的每一个间接证据都必须经过查证属实
B.据以定案的每一个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都有客观联系
C.间接证据相互之间应当协调一致 B.生动性 D.统一性 B.本案的被害人近亲属 D.本案的审判机关 B.文字书证 D.偶然书证
D.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
E.间接证据组成的证明体系得出的关于案件事实的结论是唯一的、排他的16.按照狭义证明观的主张,刑事证明主体的范围包括
A.审判机关
C.自诉人及其代理人
E.鉴定人
17.下列有关事实推定的表述,正确的有
A.事实推定需根据法律明文规定
B.事实推定需根据经验法则作出
C.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具有高度的盖然性联系
D.事实推定与法律推定有密切联系
E.事实推定的法律化即为法律推定
18.我国证据规则现状的成因包括
A.自由心证制度与我国倡导和坚持的唯物主义思想理论不相容
B.古代法律很少规定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C.我国历来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小
D.我国受大陆法系影响较深
E.我国法制传统职权主义色彩比较浓厚
19.下列有关美国意见证据规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A.证人分为普通证人与专家证人
B.普通证人意见陈述被绝对禁止
C.专家证人的意见可以作为证据采纳
D.鉴定人与普通证人并列
E.证据的证明力大小通常由法官依自由心证、自由裁量而认定
20.关于最佳证据规则起源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有
A.最佳证据规则是英美证据法中新兴的规则之一
B.起源国为美国
C.霍尔特首次提出了“最佳证据”这一术语
D.美国成文证据法对传统意义的最佳证据规则作出了突破
E.最佳证据规则在大陆法系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同样发展成熟、历史悠久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承认证据具有客观性,是在证据理论领域坚持______的必然结果。
22.诉讼价值是指诉讼程序及其结果在满足公民、社会以及国家需要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______。B.公诉人 D.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23.被告人庭前供述和辩解出现反复,庭审中不供认,且无其他证据与庭前供述印证的,______采信庭前供述。
24.把物证概括为所有以其______、特征或存在状况证明案件情况的客观实在,符合我国证据立法的精神,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5.被害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的被害人仅仅包括______中的被害人。
2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揭发其他______或者检举其他有犯罪行为的人,称为攀供。
27.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鉴定人有权进行鉴定所必需的检验、检查和______。
28.扣押物证、书证的目的在于取得和______证据。
29.刑事证明的意义之一在于使裁判更具有______。
30.实体法方面的事实是与______直接相关的。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客观真实
32.自由评价原则
33.书证
34.辩护证据
35.最佳证据规则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证人和见证人的区别。
37.简述口供可以作为直接证据使用的情况。
38.简述实体法事实的范围。
39.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层次性原理在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中的体现。
40.简述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疑罪处理原则。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证据裁判原则。
42.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保护措施。
第二篇: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刑事证据学自考试题
为将该项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我局把下基层活动作为提升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的有效抓手,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契机,认真研究部署,完善工作制度,精心组织实施。
一是建立联镇包村住户(点)制度。落实市委规定的领导干部联镇包村住户驻点制度,建立起经常性的党群干群联系网络。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到联系点调研不少于1个月,其中走村入户不少于10天。
二是建立动态跟踪管理制度。健全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基础台帐,每位领导干部发放一本民情日记,及时如实记载领导干部下基层时间、地点、内容、举措等。领导干部要加强调查研究,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文章。
三是建立督查考核评议制度。把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群众考核评议制度,完善督促检查机制,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跟踪督查活动进展情况,及时通报活动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活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提炼、形成制度规范,并长期坚持,真正实现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四是建立责任落实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目标责任制,每年研究一次工作计划,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到点,责任到人,努力做到干部下得去、扎下根,问题上得来、能解决,活动受欢迎、得实效。
鹰潭市城市管理局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实施方案
为将该项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我局把下基层活动作为提升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的有效抓手,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契机,认真研究部署,完善工作制度,精心组织实施,现制定鹰潭市城市管理局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按照“了解社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力解机制束缚、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促进机关执行力提升”的要求,坚持“贴近基层、注重实效、创新方法、统筹推进”的原则,通过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更直接地掌握城管工作的新情况,更全面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新诉求,更有效地解决长效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把鹰潭的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二、活动内容
1、搞好调查研究。围绕如何促进城管行业发展等重点、热点、难点,深入街道社区和系统基层单位驻点调研,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提出解决办法。驻点期间要安排一定时间接待群众来访,听取群众诉求,化解矛盾和隐患。每名领导干部每年撰写一篇以上的相关调研报告,对调研的课题提出
思路对策、政策建议。每次调研后,填写《南京市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情况登记表》交机关党委备案。
2、体验基层生活。在下基层驻点期间,安排一定的时间,走进基层工作现场、走进城管执法一线,积极主动地融入群众,从中体验基层群众的生活状态,深入了解他们在管理和执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帮助解决。结合开展局系统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的“牵手行动”,每位局领导要帮扶一户困难群众家庭。
3、为民办好事实。根据城管局职能和分管工作,帮助基层重点排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制定和实施为群众办实事计划,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根据基层反映的情况,及时完善现有的城市管理法规政策体系,严密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能,推动机关执行力的不断提升。
三、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对象。城管局党委成员。领导下基层时,可根据需要率分管处室工作人员随行,也可根据调研主题安排相关业务处室工作人员参加。
2、活动主要形式。下基层活动和“牵手行动”相结合。主要采取驻点调研、走访慰问、座谈交流和体验生活等形式。每位局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2个月(今年安排不少于30天),其中局领导班子成员驻点调研安排5-7
天(今年安排3天)。
4、活动地点。每个领导确定一个区,作为下基层活动的定点联系区;驻点调研为一个区属基层单位、一个直属基层单位和一个社区(村)(详见附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局领导下基层活动在局党委统一领导下实施,局机关作风建设办公室负责做好落实和检查督办工作。具体分工:机关党委、组织人事处负责计划安排、面上工作的组织协调、资料台账登记整理;办公室负责活动的服务保障、调研课题的统筹;宣传教育处负责活动宣传报道工作;其他各职能(业务)处室负责人按照计划分工,在随领导调研时做好有关工作的协调落实。
2、做好统筹结合。局领导下基层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一定要确保动机与效果相统一,不作秀、不搞形式主义。要将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难点顽症和基层的困难,从而服务市民和取信于民,作为下基层活动的目标追求。因此,局领导下基层的安排,以深入一线基层单位和街道社区了解民情民意,调研解决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为主,要与12319服务热线和局长接待日中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以及管理执法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做好统筹。
3、严明工作纪律。局领导下基层活动形式要低调,一
律轻车简从,不要基层陪同、不搞特殊接待、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驻点住户自备日常生活用品,按照高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标准,向住户群众支付必要的生活费用,不要给基层干部和群众增添麻烦造成负担。要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政勤政准则,树立起城管局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2011年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证据学试题
2011年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证据学试题5
课程代码:00370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英美证据法中,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
A.证据确实充分B.盖然性占优势
C.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D.无合理怀疑
2.刑事证据区别于一般证据的最显著标志是()
A.客观性B.关联性C.合法性D.时间性
3.以物证的形态分类,可以把物证分为()
A.宏观物证、常态物证、微量物证B.特征物证、属性物证、状态物证
C.固定物证、液体物证、气体物证D.视觉物证、嗅觉物证、触觉物证、听觉物证
4.下列人员中,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只有()
A.被害人B.公诉人C.证人D.刑事被告人
5.甲、乙二人共同犯有盗窃罪,在审理的过程中,甲在供述了盗窃罪行后,又揭发了乙还曾
犯有强奸罪。甲对乙犯强奸罪的揭发属于()
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B.准证人证言
C.实质意义上的证人证言D.既属于口供又属于证言
6.鉴定结论要具备法律效力,必须()
A.由鉴定人签名B.由鉴定机构盖章
C.由鉴定机构负责人签名D.由聘请鉴定人的专门机关负责人签名
7.在下列关于直接原则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直接原则即言词原则
B.直接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定案时必须具有直接证据
C.直接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诉讼原则
D.直接原则是由言词原则所派生出来的一项诉讼原则
8.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应存入诉讼案卷永久保存的是()
A.刑事案件中的物证B.刑事案件中的视听资料
C.刑事案件中的文字证明材料D.刑事案件的各种实物证据
9.审查判断证据的任务是()
A.对个别证据的审查判断及对全案证据的综合审查判断
B.逐证审查判断
C.综合审查判断
D.对全部证据的审查判断及对关键证据的重点审查判断
10.在下列关于举证责任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刑事诉讼中,证人是承担举证责任的主体 B.在某些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也须承担举证责任 C.刑事诉讼中的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不承担举证责任 D.举证责任不涉及刑事案件被告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我国实事求是证据制度的基本规则包括()
A.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B.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C.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
D.询问证人,应当告知他应当如实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
第 1 页
E.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12.以下关于证据客观性的理解,正确的有()
A.一切诉讼证据,都是伴随案件进展而出现的实物、痕迹或反映现象
B.任何诉讼证据,都是不依赖办案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C.所有证据都是不依赖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纯客观的东西
D.证据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独立存在E.证据是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1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内容包括()
A.自首B.坦白C.供认
D.申辩E.攀供
14.鉴定人的诉讼权利主要有()
A.有权了解送鉴材料的来源
B.有权接受当事人的聘请进行鉴定
C.有权要求提供足够的材料
D.有权拒绝鉴定
E.有权拒绝当庭回答当事人提出的疑问
15.以下勘验、检查行为,符合法律要求的是()
A.侦查阶段进行勘验、检查应由侦查人员主持
B.侦查人员勘验、检查时,必须持有侦查机关的证明文件
C.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须经死者家属同意,公安机关才能解剖
D.对于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认为有必要可以强制进行人身检查
E.侦查人员认为有必要,可以自行决定进行侦查实验
16.在下列关于书证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情的实物证据
B.收证是言词证据
C.书证必须表现为书写的文字材料
D.书证可能成为证明案情的直接证据
E.特别书证是指在制作程序上有特别要求的书证
17.言词证据形成过程的阶段包括()
A.感受B.判断C.综合D.记忆E.复述
18.现场目击者指认出犯罪分子并陈述犯罪过程的证言属于()
A.间接证据B.直接证据C.原始证据
D.传来证据E.言词证据
19.在下列关于刑事诉讼证明主体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刑事诉讼证明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中的当事人
B.刑事诉讼证明的主体是诉讼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C.刑事诉讼证明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中的其他诉讼参与人 D.刑事诉讼证明的主体承担不同的证明责任 E.刑事诉讼证明的主体承担相同的证明责任
20.法律推定的意义在于()
A.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活动
B.可以通过其核实证据
C.可以消除对于某些无法证明的必须举证的困难
D.可以使有关当事人合理分担举证责任
E.可以扩大证据材料来源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刑事证据制度同刑法的关系是_______的关系。
22.证人所作的判断性陈述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体验性判断,另一类是_______判断。
23.对于被依法拘留或者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必须在其被拘留或逮捕后的_______小时内进行
第一次讯问。
24.进行侦查实验时,应当禁止一切造成危险、_______或者有伤风化的行为。
25.视听资料的内容是记录与储存的_______。
26.揭露犯罪和证实犯罪,控诉证据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不允许存在脱漏的环节,也不允许在控诉证据中存 _______的现象。
27.实物证据是以各种实物、痕迹、图形符号等载体和客观上存在的_______为表现形式的证
据。
28.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方法是_______的。
29.在诉讼法上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强调控诉方的_______。
30.对于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
自诉,或者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法定证据制度
32.微量物证
33.攀供
34.传来证据
35.证明对象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司法实践中询问证人应注意的问题。
37.简述鉴定人应具备的条件。
38.视听资料具有哪些特点?
39.简述收集物证、书证的主要方法。
40.简述证据排列组合的原则与方法。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述我国刑事诉讼不同诉讼阶段的证明要求。
42.试论刑事证据的合法性。
第四篇:刑事证据学名词解释(本站推荐)
1、证据学:通常称为诉讼证据学,又称证据法学,它是以各类诉讼中的证据位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
3、诉讼证据:是能够证明争议案情的已知事实与表现其内容的法定形式的统一。
4、刑事诉讼证据: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收集的,或者由辩护律师、自诉人等依法提出的,用以证明犯罪事实是否发生,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是否有罪,以及有关案件实施情况的一切事实。
这一定义的核心内容,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第二,刑事诉讼证据依法收集和依法提出。
第三,刑事诉讼证据应当是事实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
5、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反之,任何想象、猜测、分析、估计、推断、梦呓、卜以及来源不清的道听途说等并非客观
存在的事实,都不能成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
6、刑事诉讼证据的关联性: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与争议案情有关联、能够发挥其证明作
用的事实。反之,与本案无关的其他事实与材料,都不能成为诉讼中的证据。
7、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由司法机关或者当事人、辩护人等依据法
定程序收集的事实。反之,采取非法手段收集的材料,即使是
客观存在的事实,由于其取证的手段不合法,也难以成为刑事
诉讼中的有效证据。
8、“弹劾式诉讼”:就是诉讼必须由原告对被告提出弹劾(控告)才能引起,国家并不主动
干预。
9、“纠问式诉讼”(“审问式诉讼”):是指封建国家要求司法机关依据其职权,对犯罪行为主
动予以追究,在诉讼中又特别注重对被告人的“纠问”,采取各种手段逼使当事人招供。
10、“法定证据制度”:就是对于各种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一概由法律预先作出规定,要求法
官必须按照法定的规则来审查,判断证据。
11、证明标准:是指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其所依据的证据对案件的证明需要达到何种程度
才能据以定案。
12、证据规则:是指为了规范证明行为而确立的公安、司法机关与诉讼参与人在收集证据、判断证据、采用证据时必须遵守的一系列程序性原则。
13、证据能力(证据资格):是指哪些事实和材料可以被用为证据,哪些事实和材料则不能
成为证据,也就是要解决证据是否可以采信的问题。
14、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用违反法律规定的手段所获取的证据材料不具有可采性,不能作
为定罪与判刑的根据。
15、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传闻证据不具有可采性,一般不能被用作定案的根据。
16、“毒树之果”:源于美国。采用非法方法取得的口供所提供的线索,再去获取其他证据,被认为是由“毒树”结出的“毒果”,因而该证据也被认为同最初采用非
法方法取得的口供一样不具有可采性。
17、意见证据:是指证人对案件事实发表的意见。
18、证据证明力:是指某一证据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究竟具有多大的可信度。
19、最佳证据规则: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情时,其原件才
是最佳证据。
20、补强证据:是指用以增强另一证据证明力的证据。
21、补强证据规则:是指对于某些证明力难以确定的证据,必须有其他证据予以印证,以
增强其证明力,才能被法庭采信作为定罪的根据。
22、证据开示(证据展示):是指控、辩双方在法庭开庭前相互展示证据,以交换有关案件
信息的一项制度。
23、当庭认证:是指法庭对于控、辩双方提交的证据,应在当庭审查后予以认定。
24、推定:是指在司法证明中,以已知的事实为基础,根据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规律,推
导出另一事实的带有假定性质的判断。
25、司法认知:是指法院对于某些司法人员熟知的事实,可以无需证明就直接认定其存在不存在。
26、疑罪:是指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不足,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其无罪的两难情况。
27、物证:是以其自身属性、外部特征和存在状况来证明案情的客观实在。
这一概念与以往的定义不同,集中在三点:(1)强调物证是一种“客观实在”。(2)物证是“以其自身属性、外部特征和存在状况来证明案情”(3)突破了以往概括为“物品和痕迹”的局限 物证常被用来验证其他证据的真伪,成为检验人的证言是否真实的试金石。
28、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和图形等方式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情的实物证据。书证内容的表达,多数情况下是用文字表述的,但也可用符号和图形来表示。
29、证人证言: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以外的人,就其耳闻目睹的有关案件的具体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30、被害人陈述:是指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就其遭受侵害的情况及其他案情事实向
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叙述和控诉。
3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又称“口供”,是指受刑事追诉的人,就有关案件事实
向司法机关所述的供认、辩解和陈述。
32、鉴定结论(鉴定人的意见):是由有关专家对诉讼中涉及的某些专门性问题,采用现代科
学技术手段进行检查测定以后,所出具的结论性书面意见。
33、勘验、检查笔录:是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人
身、尸体的实际状态进行勘验、检查所制作的实况记录。包括绘图、照片、录音、模型等,它是各种实况记录的总称。
34、视听资料:是指录音、录像或电子计算机存储的资料以及其他科技设备与手段所提供的有关案件的信息。
35、控诉证据(攻击证据):是指那些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罪重或者应当对
其加重处罚的证据。
36、辩护证据(防御证据):是指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对其从
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证据。
37、原始证据:是指从直接来源或最初来源获得的第一手证明材料。
38、传来证据:是指并非直接来自原始之处,而是经过了转手、传抄的第二手或第二手以上的证明材料。
39、言词证据:是以人的言词(包括证词的录音)为表现形式的证据。
40、实物证据:是以各种实物、痕迹、图形、符号等载体和客观上存在的自然情况为表现形
式的证据。
41、直接原则:是由言词原则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诉讼原则。
42、言词原则: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一切当事人和证人等提供证词,都必须以言词的方式作
口头陈述。
43、直接证据:是指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44、间接证据:是指那些本身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而必须同其他证据联系起来,互相
印证,组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并需要借助于逻辑推理的方法,才能对案件中的主要事实加以证明的证据。
45、案件主要事实(主要案情):是指涉及本案争议中最关键的那些事实,就刑事诉讼来说,是指:
犯罪事实是否发生、谁是真正的犯罪分子、有关犯罪的主要情节。
46、证明:就是用已知的事实和原理,证实未知事项的活动。
47、诉讼证明:是指司法机关和当事人根据已知事实,为查明和证实争议案情所进行的诉讼活动。
48、刑事诉讼证明: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当事人在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收集证据和审
查、判断证据,并运用证据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或排除犯罪嫌疑的诉讼活动。
49、证明对象(待证事实):是指在诉讼中需要由司法人员和当事人使用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
50、司法认知:(审判上的知悉)是指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就众所周知的事实或应当适用的法律,无须当事人举证而直接加以确认的一种证明方式。它有利于简化司法程序、提高
诉讼效率。
51、证明责任:是指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收集、审查、判断证据,对其审理的案件承担以确实的证据来加以证明的责任。
52、举证责任:是指控告方对自己提出的诉讼主张,负有举出证据加以证明的义务。
53、举证责任转移:是指公诉方证明了被告人的行为事实确实存在的情况下,如果被告人要反驳
指控,则须对其反驳意见提出证据予以证明,否则控诉成立。
54、举证责任的倒置: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将通常应由控方承担举证责任,倒转至被告人身上,即被告人要否认犯罪,他就需要提出一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没有实施过犯
罪。
55、证明标准(证明程度、证明要求):是指刑事诉讼中证明主体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及其他相关
待证事项的证明所须达到程度和要求。
56、推定:法律上的“推定”一词,是指对于某些不确定的状态,依法用推断或假定的方式作出认
定。
凡属“推定”的事项,一般都允许事后一旦发现有确实的证据时,还可依据法定程序推
翻原先的推定。
57、法律推定:是指对某些情况不明或者确实不可能查清的事项,由法律规定某种程序,来推断该
事项的“有”或“无”。具体而言,它是指由法律规定在已经证明了甲事实的存在的前提下,就可以推定乙事实的存在。在法律推定的情况下,如无相反的证据证明要
件事实并不存在,则认为要件事实的存在已经得到证明。
58、事实推定(裁判上的推定、诉讼上的推定):是指法律授权司法机关或者法官根据已知事实和
经验法则,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判定待证事实是否真实。
59、收集证据:就是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和辩护律师,运用侦查手段或者依法进行调查,发现和提取能够证实案情的证据材料的诉讼活动。
60、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保全: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为了使已经发现和收集到的证据材料,不致由于
自然地或者人为地原因而发生变形、变质、混合、条换或者灭失,而
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提取、固定并妥为保存的诉讼活动。
61、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是指办案人员对已经收集到的证据材料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以判
明他们的真实性及其与案件真实的关系,并确定其证明力的诉讼活动。
62、诉讼证据的排列组合:就是将已经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材料,根据办案的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把他们排列起来,形成对所要证明的每个问题,都有一组相应的证据。
第五篇:证据学试题及答案
证据学试题及答案
(二)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40分)
1.合法的刑讯逼供主要存在于()之下。
A.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形式证据制度
D.神示证据制度
2.下列不属于证据法调整范围的有()
A.证明对象
B.证明标准
C.犯罪的概念
D.推定
3.根据诉讼证据的(),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A.存在B.表现形式
C.来源
D.证明方向
4.被害人陈述是我国()中的法定证据种类。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三大诉讼
5.书证可能是()。
A.原始证据
B.传来证据
C.直接证据
D.间接证据
6.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包括()。
A.原告
B.被告
C.公安机关
D.审判机关
7.当事人陈述特指()中的一种法定证据类型。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经济诉讼
8.审查判断物证的内容有:()
A.真实性
B.相关性
C.合法性
D.科学性
9.关于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三大诉讼有着不同的证明标准
B.民事、行政诉讼具有相同的证明标准,但与刑事诉讼不同
C.民事、刑事诉讼具有相同的证明标准,但与行政诉讼不同
D.三大诉讼具有统一的证明标准
10.询问证人的主体有()。
A.被害人
B.侦查人员
C.检察人员
D.审判人员
11.检察院的起诉书称,郑某作案时已满18岁,他以带孩子为名,当船行至水库中央时,故意将刚满一周岁的女婴抛入水库,使其溺水而死。本案公诉人在法庭审理时应主要证明哪些事实()。
A.郑某作案时已满18岁
B.郑某的行为系故意
C.该女婴不会游泳
D.该女婴已因溺水而死亡
12.我国司法认知的范围有()。
A.众所周知的事实
B.自然科学定律
C.当事人承认的事实
D.生效判决确认的事实
13.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能够作()。
A.证人
B.被害人
C.被告人
D.当事人
14.不可以成为被害人陈述的主体的有()。
A.自然人
B.法人
C.成年人
D.未成年人
15.下列属于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是
A.法律关系消灭的事实
B.证据事实
C.犯罪事实
D.量刑事实
16.在我国,可以提供证人证言的人员范围有()。
A.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非当事人
B.目击人
C.被害人
D.侦查人员
17.鉴定结论在诉讼中可能成为()。
A.物证
B.直接证据
C.言词证据
D.实物证据
18.当事人承认的分类有()。
A.全部承认
B.默示的承认
C.有利的承认
D.诉讼外承认
19.周某向公安机关陈述,其兄亲眼目睹王某持刀杀了赵某。周某的证言属于()。
A.控诉证据
B.直接证据
C.传来证据
D.言词证据
20.视听资料的特点有()。
A.形象性
B.直接性
C.不稳定性
D.综合性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论述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2.如何理解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3.论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意义。
4.论述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5.推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三、案例分析(20分)
1992年7月13日凌晨,在杭(州)肖(山)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事故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摩托车,尸体旁边有被害人的血迹。尸体不远处有汽车急刹车留下的摩擦痕迹。被害人手腕上的手表已被摔坏,时针指在5点50分。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法医鉴定结论: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有妇女张某对侦查人员说,她丈夫告诉她,事故发生时,他行走在离事故现场50米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逃离而去。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记明事故发生地距肖山15公里。肖山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曾有二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肖山某厂车辆。经侦查人员查看,该车上有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厂调度证明司机刘某13日早晨5点55分回厂。侦查人员询问刘某和与司机同车的赵某,两人均否认他们当天早上发生过交通肇事。
问:上述案例中哪些属于直接证据?哪些证据属于辩护证据?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BCCCAABCDCDBCABCDBCDABDABDBCDBAABBCABDABCDABD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论述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1.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或自诉人承担。
(1)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与其承担的控诉职能相联系。检察机关决定提起公诉,必须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否则,法院将会作出无罪判决。
(2)公安机关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主要涉及有关程序法事实。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必须就所认定的犯罪事实提供准确、充分的证据。
(3)自诉人向法院提出控诉,必须提供证据。否则法院将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裁定驳回。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即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但犯罪嫌疑人并不享有沉默权。
3.在下列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承担证明责任
(1)涉及“资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
(2)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如果他提出反诉,对反诉要承担证明责任。
(3)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承担证明责任。
(4)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被害人也可提出请求,此时也负有举证责任。
2.如何理解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对此可以作以下理解:
(1)据以定罪的证据均亦查证属实;
(2)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
(3)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
(4)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
3.论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意义。
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情况,向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即通常所说的口供。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1)确定侦查范围;
(2)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和辩解意见,可以祈祷兼听则明的作用;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对查明案件事实也有一定的作用;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检举揭发,有利于公安、司法人员发现新的情况和线索,查破案件,使隐藏很深的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4.论述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1.在证据的收集中,要努力寻找、发现并尽可能地获得原始证据。司法和执法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追根求源,尽最大努力去发现原物、原件,直接听取原始证人、当事人的口头陈诉,以获得对案件事实的最深入的了解。即使在无法取得原始证据的情况下,也应尽可能地获取最接近案件事实的传来证据。
2.传来证据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传来证据的运用,首先要树立起传来证据也是证据的观念,不要对传来证据视而不见。其次,要充分发挥传来证据的作用。传来证据是从原始证据派生而来的,收集到传来证据,可以寻根溯源,找到原始证据;传来证据还可以与原始证据互相印证、核实,增强原始证据的证明力;在难于收集到原始证据的情况下,可以用传来证据代替原始证据;传来证据经审查核实,也可以用作定案的根据。但是,运用传来证据时,除遵守一般的证据规则外,还应遵守相应的特殊规则:
(1)来源不明的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2)在运用传来证据时,应采取传闻、转抄、复制次数最少的材料;
(3)只有传来证据时,定案必须持慎重态度,对案件事实不能轻易作出结论。
5.推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推定是法律所直接认可或间接认可的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特殊规则。
(2)推定应允许当事人提出反证推翻,因而与证明责任紧密相连。
(3)推定既可以依法律规定进行,又可以按经验法则进行。
(4)推定既须有前提事实,又须有推断事实。
(5)不同的推定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
三、案例分析(20分)
1992年7月13日凌晨,在杭(州)肖(山)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事故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摩托车,尸体旁边有被害人的血迹。尸体不远处有汽车急刹车留下的摩擦痕迹。被害人手腕上的手表已被摔坏,时针指在5点50分。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法医鉴定结论: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有妇女张某对侦查人员说,她丈夫告诉她,事故发生时,他行走在离事故现场50米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逃离而去。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记明事故发生地距肖山15公里。肖山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曾有二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肖山某厂车辆。经侦查人员查看,该车上有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厂调度证明司机刘某13日早晨5点55分回厂。侦查人员询问刘某和与司机同车的赵某,两人均否认他们当天早上发生过交通肇事。
问:上述案例中哪些属于直接证据?哪些证据属于辩护证据?
(1)直接证据有:A.妇女张某的证言;B.司机刘某的陈述;C.与司机同车的赵某的证言;
D.法医的鉴定结论。
(2)辩护证据有:A.地上刹车的痕迹;B.摔坏的手表、里程碑和出车表三个书证所证明的内容(共同构成一个辩护证据);C.肖山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有二辆解放牌卡车经过事故现场;D。司机刘某的陈述;E。与司机同车的赵某的证言。
另外还有可以下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