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5级学位论文电子档提交方案
2005级学位论文电子档提交方案
我校《学位论文提交系统》提供基于Web的远程论文提交功能,实现向我校图书馆本地的学位论文库中提交作者姓名、学号、密码、作者所在系、专业、论文题名(中外文)、导师姓名、论文关键词(中外文)、论文文摘(中外文)及其它元数据和论文全文等内容。对学位论文库中的资源进行分类、标引、编目等后期加工后可提供学位论文的发布与检索等服务。
一、提交流程
二、方案实施细则
1.提交方案须在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版权已归属学校的前提下进行正式实施,版权是否归属学校取决于毕业设计(论文)作者及其导师是否已在《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等文档相应位置签字。
2.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提交由各班的2名学生代表具体执行,学生代表名单由各院相关负责人确定,并在汇总后通知图书馆。毕业设计(论文)成果中,实物、挂图、样品等无需提交至图书馆。以下电子文件均须提交至《学位论文提交系统》:
(1)与纸本内容完全一致的文书文件(.pdf格式文档);
(2)不含在(1)之内,但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组成部分的源程序、图片文件、网页等非文本文件。
3.每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电子文件由该班2名学生代表负责收集。文书文件要求为.pdf格式,若为其它格式,请作者自行将其转换为.pdf格式,然后交给学生代表(转换软件可到图书馆网页上下载)。要求每位学生的文书文件只有一个(封面、目录、正文等必须在一个文档中),不得将其不同部分(如封面、目录、正文等)以不同文件分别提交;对于非文本文件,要求每位学生将其用WinRAR打包后形成一个压缩文件,交给学生代表提交。
4.学生代表要严肃、认真、负责地对待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提交,服从图书馆“学位论文提交系统”项目组老师的指导和要求。
5.所有已成功提交并通过审核的学位论文,其作者将由图书馆及时报送校教学管理部门;对于尚未提交或未通过审核的学位论文作者,教学管理部门将暂缓为其办理毕业相关手续,直至完成提交并通过审核。
6.图书馆为了后期数字化加工、网络发布的需要,可以向各学院暂借毕业设计(论文)纸本及挂图、实物等其它设计材料,并尽快归还。
三、在本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将随时进行沟通和联系,请所有涉及到的部门、人员积极配合。
咨询电话:0516-83105355(内线:5355)
图 书 馆
二○○九年五月七日
第二篇:武汉大学学位论文电子全文提交流程
附件l
武汉大学学位论文电子全文提交流程
1.答辩通过后的博硕士生请进入图书馆主页()点击“博硕士论文提交”,进入
论文提交系统。
2.如果是第一次使用,请点击 “立即注册”。输入本人注册信息(密码自定),点击“提交”按钮进行注册。
3.输入学号、姓名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进入系统。
4.按要求填写论文提交单,带*号的项目为必备项。填写完成后,点击“提交”
按钮,上传提交单。成功后,进入下一步操作。
5.进入全文提交页面,点击“浏览”按钮;选中提交论文,点击“确认”按钮,上传全文。
6.等待系统反馈提交信息。接到提交成功信息后,退出论文提交页面。
7.提交者在一周内等候论文提交合格确认通知。如果没有收到Email发出的合格确认通知,可进入“图书馆主页-博硕士论文提交-已通过论文提交名单”查询。
8.如果收到不合格的邮件通知,请按邮件要求修改后再次进入系统提交论文。
9. 收到合格确认通知后,请持末页附有签名《武汉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协议
书》(见附件2)的纸质本学位论文,到学校图书馆各分馆咨询台办理离校手续。
武汉大学图书馆主页 /的博硕士论文提交系统24小时开通,同时在研究生学位论文集中缴送高峰期间,图书馆将在各分馆电子阅览室设立专人辅导、并提供计算机,方便全校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电子全文提交。在工作时间内开设咨询电话,或用Email方式解答研究生学位论文缴送的相关事宜和问题。
论文提交服务咨询:论文提交技术咨询:
联系人:周素芬联系人:邓 玲
部门:武汉大学图书馆资源组织部部门:武汉大学图书馆系统部
电话:68756446电话:68755708
第三篇:学位论文电子档与纸件一致承诺书
学位论文电子档与纸件一致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所提交的电子版备检测论文“学院-学号-学生姓名-导师姓名.doc”,与纸制版论文《*******》内容完全一致,并按照相关要求,是学位论文全文的word文档(封面至参考文献)。
如电子版与纸制版不一致,本人愿承担一切责任。
承诺人签字:
导师签字:
年月日
第四篇:组织行为学论文电子档
组 织 行 为 学 论 文
摘要:我们通过对组织行为学的概况,其主要研究方法及内容,发展历程来分析不同的人在同样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不同员工在同样的组织环境(如同一个领导,同样的薪酬体系,同一团队氛围,同样的企业文化等)中会有不同的绩效表现,组织总是在不停地寻找最有可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工作上负责任,不会出现攻击性或破坏性行为,并始终表现出色,能做出一番成就的员工。列举了煤炭企业组织行为中激励机制的运用,并简单介绍了组织行为学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组织;组织行为;激励机制;管理;
引言
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组织存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目标的需要;组织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组织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生产组织、互利组织、强制组织、小型组织、营利组织、公有组织等。组织行为是指组织的个体、群体或组织本身从组织的角度出发,对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或者可以定义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组织行为是一种重要的组织现象,对这种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了组织学家的重视。组织行为学,是专门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学科体系还在不断的扩张之中。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演变
组织行为学是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组织行为管理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中应用的直接产物。
管理科学的发展史是在十九世纪以前,管理科学被称作早期管理,那时主要是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的转变阶段,其管理特点是管理简单,工作专业化水平低,劳动效率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是科学管理阶段,代表人物是泰勒(F.W.Taylor),泰勒的管理制度:一般事务下属处理,重要事务、未完成的计划由主管处理。管理原则为:给每个人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提出科学的工作方法;科学地挑选、培训、教育、培养工人;与工人热忱合作,确保所做的工作符合已提出的科学原理;在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基本实现工作与责任的对等分工,管理者承担那些比工人更具有适应性的工作。
二十世纪初,管理科学迅速发展,先后涌现了许多管理理念,比如法约尔(H.Fayol)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韦伯(M.Weber)的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厄威克(L.Urwick)的组织的科学管理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管理科学发展到现代管理时期,这时的管理科学已经相当成熟,运筹学、数量分析、系统论决策科学等都已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管理特点是强调科学方法、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决策科学华。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行为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60年代,代表人物是梅约、麦格雷戈等,他们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史中被称为里程碑式的实验就是1924年开始的霍桑实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1927年接管并主持了霍桑实验,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实验,如福利实验、随访实验、观察实验。梅奥的重要研究成果产生了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实验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作“照明实验”。当时的实验假设是:提高照明度会有助于减少疲劳,提高生产效率。但不管是提高照明度,还是降低照明度,一个组的照明已经降到月光的程度,工人的产量仍然提高,专家无法解释是什么原因促使产量的增加。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运用系统分析研究方法,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规律及其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分析、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规律。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规律。研究的目的是提高管理人员分析、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重点运用普通心理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研究、解释组织中个体的行为规律及其后面的心理活动规律,研究对个体工作行为与绩效产生影响的个体因素和影响方式(个性、动机、态度、信仰、价值观等)。个性—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行为模式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研究工作群体的行为规律及其背后的心理活动规律,研究群体中的成员如何相互影响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群体的工作绩效,研究影响群体工作绩效的群体内外因素及影响方式,以便使群体成员一起紧密合作并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和生产率。运用社会学理论研究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将重点放在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影响组织行为和组织效率的方式和影响度,并研究其他影响因素对组织行为和组织效率的影响方式和影响度。群体理论和激励理论——激励机制在煤炭企业组织行为中的运用
煤炭企业存在员工绩效问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企业留不住人才,说明企业激励机制出现了问题。企业人员流动率高,缺乏一定人员稳定性,这本身就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危害,也影响本企业内部员工的团队士气和凝聚力,间接导致生产能力下降。因此,构建现代组织行为中的激励机制成为煤炭企业管理者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激励对于组织经营至关重要。员工对组织的价值并不是取决于他的能力和天赋,其能力和天赋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动机水平的高低。无论一个组织的现代化程度有多高,除非作为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载体的员工被真正激励起来,否则它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激励一般是指一个有机体努力追求某些即定目标的意愿程度,其目的在于满足有机体的某些需要。
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总和,也就是指企业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激励机制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发现他需要什么,然后用这个事物作为员工完成工作的报酬;二是确定他的能力是否可能完成这项工作。激励并不是无条件地简单满足员工的任何需要,而是要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组织绩效提高的方式满足员工的需要,要对需要满足的方式和程度予以控制。员工激励是一个过程,是员工行为发生前后相互关联的因素链。了解这个因素链,便可因人而异地实施激励方案,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在激励员工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否很高?如果不是很高,则不仅要激励员工的动机,而且要提高他的工作能力,并且进行绩效评估,发现问题并寻找修正措施。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激励手段:
1、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煤炭企业普遍应用的一种激励模式。
2、建立多层次的差异性激励。采用人尽其才的办法,给“能人”足够大的舞台,让他们身兼多职,采取岗位激励的办法,给他们提供多个富于挑战的锻炼机会。
3、要注意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激励。管理者要做到洁心自律,不吃、拿、卡、要,公正不偏,不任人为亲,经常与员工进行情感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尽量表扬,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传统取向的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行为学有一些新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企业重组、战略管理、跨国公司或国际合资企业管理的研究呈现强劲势头,由复杂性增加而导致研究的注意力全面转向整个组织层面。
第二,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组织行为学更加关注研究管理者决策、技术创新和员工适应中必须具备的胜任素质,更加关注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
第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在跨国公司和国际合资公司的比较研究、科技投入的行为研究、失业指导研究、劳动力多元化、国家金融安全等方面,均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组织行为学研究除秉承强调生产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组织行为学认为强调生产率与强调工作生活质量并非相互排斥的。
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
积极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怎样引导和激励消极、懒惰的员工;研究更有效地解决冲突、压力和工作倦怠;改进不良的态度和对组织变革的抵制。
积极组织行为学(Positive Organization Behavior)的理论基础源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西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了20世纪90年代,有关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塞利格曼和席克珍特米哈依(Seligman&Csikszentmihalyi,2000)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受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影响,鲁森斯(Luthans,2002)提出了积极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积极组织行为学是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可开发和绩效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美] 斯蒂芬·P·罗宾汉.组织行为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 陈国权.组织行为学[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 傅永刚.如何激励员工[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 胡海清.浅谈煤炭企业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机制的运用.商业经济,2009,9(333):58-59.[5] 李满红.管理中组织行为学运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4(21):48-50.
第五篇:电子系统级设计论文
电子系统级(ESL)设计
摘要:电子系统级设计(ESL,Electronic System Level)设计是能够让SOC 设计工程师以紧密耦合方式开发、优化和验证复杂系统架构和嵌入式软件的一套方法学,并提供下游寄存器传输级(RTL)实现的验证基础。ESL牵涉到比RTL级别更高层次的电路设计,其基本的关注点在于系统架构的优化、软硬件划分、系统架构原型建模、以及软硬件协同仿真验证。SystemC是一种很好的软硬件联合设计语言,它不仅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完成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还可以避免传统设计中的各种弊端,并提高设计效率。关键词:电子系统级设计;SOC;SystemC 1 引言
目前,高质量的电子系统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困难。功能更繁杂的设计需求,更短的上市时间,不断增加的成本压力使这种趋势看起来还在加速。从应用概念到硅片实现的过程已经不能仅仅靠工程师聪明的大脑来完成,而更需要依赖于严格完善的设计方法学。
随着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设计复杂度的不断提高,设计前期在系统级别进行软硬件划分对SoC各方面性能的影响日趋增加,迫切需要高效快速性能分析和验证方法学。传统的RTL仿真平台不能提供较快的仿真速度与较大的仿真规模,FPGA平台则不能提供详细的性能分析指标,而电子系统级设计(Electronic System Level,ESL)方法,不仅提供高速的仿真验证手段还提供详细的性能分析指标,已经成为当今SoC设计领域最前沿的设计方法,它是能够让SoC设计工程师以紧密耦合方式开发、优化和验证复杂系统架构和嵌入式软件的一套方法学。电子系统级设计(ESL,Electronic System Level)牵涉到比RTL级别更高层次的电路设计,其基本的关注点在于系统架构的优化、软硬件划分、系统架构原型建模、以及软硬件协同仿真验证。全新的ESL工具为电路系统级建模提供了虚拟原型的基本仿真平台。电子系统级设计正在从学术研究的课题变成业界广为接受的建模手段,它完成从理想应用优化到目标体系结构建立。而后依据预期产量规模的不同,用SoC 芯片或可编程平台实现。2.传统SOC设计方法的局限
目前的设计方法不能充分利用设计能力来快速构建满足市场需求的SoC。而只有快速适应消费电子市场的变化,商业系统设计公司才能在竞争中胜出。这使SoC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技术上,SoC设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系统建模和硬件设计之间的不连续性。通常系统是使用C语言或其他系统描述语言定义的。而系统的集成电路实现却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因此导致转换和重写系统的负担。这样的流程使得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错而且耗时。验证流程中需要仿真大规模系统,仿真速度难以需满足设计需求。HDL模型仿真效率低,需要提高抽象层次。SoC系统中的组件具有多样性异质性,包括各个专业的设计,模拟和数字设计等等,需要提供异质的仿真环境以及对系统级设计空间的探索复杂性的管理。千万门级的规模使得设计本身的管理成为问题深亚微米集成电路中,沿线延迟的增加使时序收敛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需要消除前端逻辑设计和后端物理设计的反复返工问题传统的设计重用方法需要适应规模的增长。系统设计需要具有竞争力,从基于芯片的设计方法,过渡到基于IP核的设计也是必然趋势。虽然可以使用标准接口,但是更理想的办法是分离出通讯部分,使用接口综合技术。因此需要设计工具重点面向模块间的通讯和互连,门级和寄存器传输级(RTL)仿真速度太慢,不适合系统设计。需要提高设计的抽象层次。SoC设计的趋势是向高层抽象移动,更强调芯片级的规划和验证。强调早期芯片级规划,以及软硬件系统验证。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是SoC设计方法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主要目的是开发适应设计需求的设计方法和相应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在设计中通常一种技术是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因此要结合研发成本和开发周期等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种技术。3.ESL设计的基本概念
ESL设计指系统级的设计方法,从算法建模演变而来。ESL设计已经演变为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验证、调试的一种补充方法学。在ESL设计中能够实现软硬件的交互和较高层次上的设计抽象。ESL设计能够让SoC设计工程师以紧密耦合方式开发、优化和验证复杂系统架构和嵌入式软件,并能够为下游的寄存器传输级(RTL)实现提供验证基础。
ESL设计以抽象方式来描述系统单芯片(SoC)设计。在ESL设计中,系统的描述和仿真的速度快,让设计工程师有充裕的时间分析设计内容。并且能提供足够精度的虚拟原型,以配合软件的设计。ESL设计不仅能应用在设计初期与系统架构规划阶段,亦能支持整个硬件与软件互动设计的流程。
ESL设计技术与IP模块能将流程融入现有的硬件与软件设计与工具流程,在SoC开发流程中扮演协调统合的角色。它们让工程师能开发含有数百万逻辑门与数十万行程序代码的设计,并提供一套理想平台,用来进行验证,满足客户持续成长的需求。
4.ESL设计的特点
ESL设计之所以会受欢迎,主要源于以下五方面功能:功能正确和时钟精确型的执行环境使提前开发软件成为可能,缩短了软硬件集成的时间。系统设计更早地和验证流程相结合,能确定工程开发产品的正确性。在抽象层设置的约束和参数可以被传递到各种用于设计实现的工具中。(1)更早地进行软件开发
有了虚拟的原型平台意味着可以更早地开始软件开发。对于目前基于SystemC语言的ESL设计方法学来说,ESL设计工程师可用SystemC生成一个用来仿真SoC行为的事务级模型。由于事务级模型的开发速度比RTL模型要快得多。在RTL实现以前,完成TLM建模后的系统就可以开始软件的开发。这样软件的开发可以和RTL实现同时展开,而不是传统上的在RTL实现完成以后才开始软件的开发。虽然部分和硬件实现细节有关的软件要在RTL完成以后才能开始,但还是可以节省大量的开发时间。(2)更高层次上的硬件设计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或经过改进的产品。在SoC设计中可以通过改进一些模块的性能、增加功能模块或存储器、甚至在体系结构上做出重大的调整。因此设计工程师必须拥有可实现的快速硬件设计方法。为了实现快速的硬件设计,在ESL设计须建立在较高层次上的抽象如事务级建模(TLM)。事务级模型应用于函数调用和数据包传输层。传输级模型可以分为事件触发型和时钟精确型,这些模型能够提供比RTL级模型快好几个数量级的仿真速度。ESL工具的挑战就是既要保持足够精度的时序信息来帮助设计决策,又要提供足够的仿真速度以满足大型的系统软件(如OS启动)在可接受的时间内的完整运行。只要掌握了这种平衡,就可以在高级设计中验证时序和设置约束条件,再将这些优化的设计分割、分配到各个不同的软、硬件设计工作组去加以实现。RTL仿真通常只能提供10MIPS到数百MIPS左右的性能;然而,时钟精确型的ESL仿真却能达到100KMIPS到1MMIPS的仿真速度。(3)设计的可配置性和自动生成
越来越多的系统强调自己的可配置性,诸如:不同的处理器、不同的总线带宽、不同的存储器容量、无数的外设。配置和生成出来的设计必须和验证环境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并延续到整个设计流程中。通过ESL模型,结构设计师能够找到最好的配置方案。但是,这样产生出来的结果需要和一套骨架的验证环境同步到设计实现中去。如ARM已经实现了从RealView SoC Designer ESL环境中自动导入SynopsysDesignWare coreAssembler SoC的集成和综合流程,并且可以从coreAssembler或Mentor Graphics公司的Platform Express中启动ARM PL300 AXI可配置互联生成器,来生成AXI总线系统。(4)方便的架构设计
ESL架构设计能完成功能到运算引擎的映射。这里的引擎指的是那些可编程的目标——如处理器、可配置的DSP协处理器,或者是特殊的硬件模块如UART外设、互连系统和存储器结构。这是系统设计的开始环节,从行为上划分系统,验证各种配置选择的可行性及优化程度。ESL工具对于开发可配置结构体系是非常关键的。它使系统结构从抽象的行为级很容易地映射到具体的硬件设计,从而方便决定哪些模块可以被复用,哪些新模块需要设计。还能提供必要信息指导最优化的通讯、调度和仲裁机制。(5)快速测试和验证
由于ESL设计中的抽象级别明显高于RTL设计抽象级别,ESL设计中可以做到描述模块内的电路状态、精确到纳秒的转换以及精确到位的总线行为。相比使用RTL,使用周期精确的事务级模型将使硬件验证和硬件/软件协同验证速度快1000倍或者更多。这种方法不仅可产生用于验证系统行为,它还支持与较低抽象级别的RTL模型的协同仿真。如果ESL设计抽象级别被当作一个测试台的话,当下游的RTL实现模块可用时,它们便可在这个测试台上进行验证。
系统级的HW/SW协同验证要优于C/RTL实现级的HW/SW协同验证。因为在系统级的验证可以在较早的展开,而不必等到底层的实现完成后才开始。在底层实现没有开始前的协同验证可以及时修改体系结构或软硬件划分中的不合理因素。越高层次上的验证,可以越大程度上减少修改设计带来的损失。5.ESL设计方法
ESL作为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学,能够用于硬件的功能建模与体系结构的探察,给硬件架构设计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设计依据,因此在本章的内容里将将详细介绍ESL设计的基本流程与ESL的核心方法—利用SystemC实现事务级建模的基本理念。
首先要指出的是在设计的哪个阶段使用ESL设计方法和ESL设计工具。每一个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以某一种形式的顶层定义开始。这个定义过程可以以文本的形式描述,也可以用图表、状态图、算法描述,或者利用工具如MATLAB等描述。ESL设计并不是定位在这个层次上的设计。而是通过描述系统怎样工作,并为进一步的实现提供一个解决方案。ESL设计成为系统和更加底层设计之间的桥梁。ESL设计包括功能设计和体系结构设计两大领域。
系统的行为由功能模块实现,功能模块设计必须关注系统的应用。功能设计不考虑硬件和软件,物理和工艺。功能设计包括实现功能模块结构、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它们的基本行为。在ESL中一个硬件功能模块的设计包括定义正确的功能,确定输入和输出,划分子模块,确定子模块的结构、数据流和控制逻辑,还要为其模块建立测试环境。这个设计过程和RTL的设计流程相似,但他们在不同的抽象层次上,使用不同的设计语言,例如,在ESL的功能模块建模过程中使用SystemC或SystemVerilog,而RTL级建模则使用Verilog或者VHDL。
体系结构设计首先要建立平台的描述。接着将应用的功能部件影射到平台。验证体系结构模型,并根据成本和性能优化这个结构。在体系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处理器的类型、处理器的数量、存储器的大小、Cache性能、总线互联和占用率、软件和硬件的功能划分和评估、功耗的评估和优化等。
首先ESL接受一个设计定义的输入,这个定义可以是文本、图表、算法或者是某种描述语言如UML,SLD,MATLAB等的描述。对于这个输入的定义,在ESL设计完成算法的开发,接口定义,用ESL语言或其他语言来描述来完成体系结构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软硬件的划分。完成软硬件划分后,可以开始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在硬件设计中,对于功能单元需要在较高层次上的建模,完成功能设计。比如说用SystemC进行事务级的建模。
用C/C++或其他高级语言完成应用软件的设计。在这个阶段开始软硬件的协同验证,根据协同验证的结果反馈给体系结构和软硬件划分。后者根据性能、成本等因素重新做出调整。软硬件的设计和验证,包括软硬件的协同验证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要根据验证的结果对体统和设计做出调整。完成验证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就可以组成一个完整地系统级设计。传递给下一级 的设计作为输入。比如说是ESL设计为软件应用提供C或C++语言描述的程序。为定制电路提供Verilog或VHDL语言描述的硬件设计。为硬件平台提供PCB板的功能部件或抽象层IP,比如说基于SystemC的IP。在实现ESL设计流程的具体过程中,有不同的实现方法可以采用。下面介绍两种应用得比较多 的设计方法。
在完
成系统功能定义后,设计方法之一是从系统的定义开始,先进行算法级设计。通常用MatLab等工具进行算法的分析,接着用Simulink等工具进行数据流的分析。完成分析后进行体系结构的平台的设计。体系结构和平台设计要进行系统级的验证,以确定结构是否合理。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中,首先从IP库中获取已有的硬件模块的事物级模型,如处理器和总线模型,或者重新设计IP库中没有的模块的事物级模型。硬件模块的事物级建模完成后,建立系统模型。接下来输入软件参考模型进行软硬件的协同验证。体系结构的系统级验证的目标是确定存储器的大小、DMA的定义、总线带宽和软硬件划分等。
与图2中的ESL设计方法一相比,图3中的设计方法是直接由软件参考代码开始,创建事物级模型的虚拟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结构设计,验证和性能的分析。通常,软件参考代码已实现了基本功能,特别是保证了算法及数据流等的正确性。如,软件参考代码可以是某一标准协议的用C语言写的参考代码。在软件参考代码和事物级模型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在软件设计中,会把建立完成的虚拟平台和构架作为集成开发环境的一部分。集成开发环境还包括编译器和调试工具的开发。在设计的过程通过软硬件的协同验证调整设计的内容。
6.SystemC的系统级芯片设计方法研究
在传统设计方法中,设计的系统级往往使用UML,SDL, C, C++等进行描述以实现各功能模块的算法,而在寄存器传输级使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描述。最广泛使用的2种硬件描述语言是VHDL和Verilog HDL,传统的系统设计方法流程如图3所示。从图中不难看出,传统的设计方法会出现如下弊端:首先,设计人员需要使用C/C++语言来建立系统级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设计细化阶段,原始的C和C++描述必须手工转换为使用VHDL或Verilog HDL。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产生一些错误。
其次,当使用C语言描述的模块转换成HDL描述的模块之后,后者将会成为今后设计的焦点,而设计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建立起来的C模型将再没有什么用处。再次,需要使用多个测试平台。因为在系统级建立起来的针对C语言描述的模块测试平台无法直接转换成针对HDL语言描述的模块所需要的测试平台。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设计方法学,人们都需要对SOC时代的复杂电子系统进行描述,以选择合适的系统架构进行软硬件划分、算法仿真等。描述的级别越低,细节问题就越突出,对实际系统的模仿就越精确,完成建模消耗的时间、仿真和验证时间就越长。相反,描述的抽象级别越高,完成建模需要的时间就越短,但对目标系统的描述也就越不精确。作为设计人员必须在速度和精确性之间做出选择。
人们对系统级描述语言的要求是:高仿真速度以及建模效率、时序和行为可以分开建模、支持基于接口的设计、支持软硬件混合建模、支持从系统级到门级的无缝过渡、支持系统级调试和系统性能分析等。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语言单一地完成全部设计。这种语言必须能够用于描述各种不同的抽象级别(如系统级、寄存器传输级等),能够胜任软硬件的协同设计和验证,并且仿真速度要快。这就是所谓的系统级描述语言SLDL,而传统的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和Verilog HDL都不能满足这些要求。SystemC就是目前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最好的成果,他扩展传统的软件语言C和C++并使他们支持硬件描述,所以可以很好地实现软硬件的协同设计,是系统级芯片设计语言的发展趋势。7.ESL综合
“ESL综合”到底有没有一种明确的定义,能让我们确信ESL综合是一种可行的设计技术,或者用于评估某款所谓的ESL综合工具是否真的能够完成综合工作?凭借Synplicity营销高级副总裁AndrewHaines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方面的工作经验,关于ESL综合的定义,建议是:此定义应该突出ESL综合与其他ESL设计工作相比的独到之处。
首先,从本质来说,综合是从一种抽象层级转变为另一种抽象层级,同时保持功能不变。逻辑综合是从RTL到逻辑门的转变;而物理综合则是从RTL到逻辑门及布局的转变。因此,ESL综合是从ESL描述语言到RTL等抽象较低的实施方案的转变。就ESL综合的定义而言,选择哪种描述语言并不重要,因为通过在初始化阶段根据不同应用支持多种ESL语言的方式,用户群最终均能解决这一问题。重要的是,ESL综合应将设计转变为抽象较低但功能相当的实施方案。其次,某种技术被定义为综合技术,就必然与其他形式的转变存在根本区别。例如,原理图输入(schematic capture)很显然是一种涉及多种抽象层级的转变,而综合则不是。综合与原理图输入定义的独特区别在于香蕉曲线,也
就是说,综合的结果不是面积与时序关系图上的一个点,而是一条曲线,表示所有综合结果均保持相当的功能,但时序与面积不同。因此,根据面积与时序关系自动定义一系列功能相当的解决方案必须作为ESL综合定义的一部分。
我们已经认识到,真正的DSP综合需要从算法发展到优化的RTL,市场中已有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相关ESL综合技术。这确实是ESL综合技术的进步。不过,客户必须始终认识到,有的所谓“ESL综合”工具实际只能根
据算法描述创建参数化的RTL模型,这种产品不能实现自动化,也无法形成“香蕉曲线”,且对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定义本身不会改善ESL设计,即便如此,我们也应当在早期为其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以便设计小组了解ESL的真正进步与不足。参考文献:
[1]刘强.基于SystemC的系统级芯片设计方法研究,现代电子技术,2005(9)[2]陶耕.基于ESL设计方法学的雷达信号产生与处理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09 [3]Ron Wilson.电子系统级设计:从现象到本质.EDN电子设计技术,2008(11)
[4]Bassam Tabbara.电子系统级(ESL)设计:越早开始越好.中国集成电路,2005(12)[5]祝永新.基于ARM ESL平台的H.264与AVS双解码软硬件协同设计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6]刘昊.基于ESL的AVS帧内预测算法周期精确级建模.信息技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