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模块案例分析小组总结
B组《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讨论结果
经过大家几天的共同努力学习和激烈讨论,现在我把本小组对《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讨论结果总结如下:
1.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
答: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这是完全正确的。
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起主导作用,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最清楚整个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收获与进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不但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清楚自己的强项与不足,促进大家相共同进步,所以学生应参与到评价中。
王一平老师提出,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主体呈现多元化。因此学生应该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之中。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使学生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
杨变香老师还提出:主体多元性是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之一。只有学生参与进来,才能强调、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使得评价结果更真实和全面。
2.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了哪些评价工具 ?
答:我们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
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了“评价量表”这一工具,具体包括了教师评价表,学校对学生评价表,课题评估表。还有一个激励
性的评价办法和专项奖学金。
3.方案中的评价表格多以量化形式出现,有的老师提出要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在写评语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答:我们大家在讨论时都认为应该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因为新课程强调,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相结合,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水平,这样的评价比较科学合理,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热情。
在写评语时,我们小组多数人认为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1在写评语时应该客观、公正,以激励性语言为主。
2.评语在指出需要改正、提高之处时,要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充满期待。
3.评语的内容要全面,比如说包括: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的学习结果等方面。
王一平老师指出:在写评语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有:不仅参考在这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格量化,还应该参考学生团队的自评量化,学生自我的评价量化。如果还有其他方面的人或单位参与到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还要参考他们的意见,才能作定性的描述性评价。
张文秀老师也提出,评语在指出需要改正、提高之处时,要使评语起到指引性作用
李吊珍老师还提出:教师在写评语时可以参考表格的量化过程,或学生的自评量化,或他们自己的意见,但老师要以鼓励为主。
但我们都认为,在写评语时老师应当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保护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评语也要详细地指出学生的优缺点,这既是对学生具体的建议,也对他们起到了很好的指引性作用。
4.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评价?你觉得是否全面?还需要补充哪些?
答:大家通过讨论,都觉得案例中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 开题报告,要求教师从课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研究的方案三个角度对开题报告进行评价,评价的详细指标见量化评价表。⑵ 研究过程,要求教师从课题目标(态度、能力、方法)的角度对学生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在量化表中,又将此细分为五个评价要点。
⑶ 课题报告,要求教师从论文的结构、内容、拓展等方向对学生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的评价。
通过大家商量、讨论,大家都觉得比较全面。
但也有一些建议性的补充:因为案例中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只是老师和学校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而研究性学习评价主体是呈多元化的。所以,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评价应当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积极的交互过程。所以还应当考虑学生、家长等方面的因素。
张文秀老师也提出,评价应当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和一些其他参与者共同参与。因为研究性学习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
吕维香老师还提出: 在评价中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5.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需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每个阶段,你认为在学生探究的不同阶段各应该对哪些内容进行评价?有哪些收集信息的来源?
答:大家讨论后,都认为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需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每个阶段,在学生探究的不同阶段各应该对如下内容进行评价:
⑴ 开题报告中课题的提出、评审、立项;
⑵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情况;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
⑷研究成果的表述,如结题报告、课件制作、相关论文等。这些信息有静态的文字,也有动态的实践;有外在的形象描述,也有内在的体验感受;还包括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鼓励等。
通过大家讨论、交流,一致认为,信息的来源渠道主要有:⑴学生的开题报告;
⑵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体验、实践能力等;
⑶平时的观察,判断学生的研究精神与态度;
⑷建立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
⑸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⑹学生的结题成果: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种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
第二篇:模块八案例分析
1、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
答:我认同邹老师的想法,因为学生才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很多时候学生是脱离老师的视野和指导的,他们需要独立自主地思考和调研,他们才最清楚整个学习过程,最清楚自己的收获与进步。我觉得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这四个特点,也决定了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去。
2、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了哪些评价工具?
答: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主要采用了评价量表的评价工具,共用了三种量表:教师评价表、学校对学生评价表和课题评估表。
3、方案中的评价表格多以量化形式出现,有的老师提出要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在写评语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答:我同意这些老师的提法,在评价中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将等级和评语结合起来,等级给出学生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参照,评语则更为详尽地指出学生的优缺点,是对学生更具体的建议,对他们有很好的指引性作用。在写评语时,应该考虑以下这些问题:一方面参考在这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格量化,另一方面还要参考学生团队的自评量化。
4、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评价?你觉得是否全面?还需要补充哪些?
答: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如下方面进行了评价:
教师评价:
① 开题报告:要求教师从课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研究的方案三个角度对开题报告进行
评价,评价的详细指标见量化评价表。
② 研究过程:要求教师从课题目标(态度、能力、方法)的角度对学生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进行评价。在量化表中,又将此细分为五个评价要点。
③课题报告(论文):要求教师从论文的结构、内容、拓展等方向对学生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的评价。
(2)学校鉴定:
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教师评价的结果,按照表中规定的权重计算出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总评分值
课题评估表:学校研究型课程学术委员会在评定学生的成绩时,将对其中的优秀课题进行初选,并将初选出的课题交给研究型课程学术委员会作进一步的评定。
5.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需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每个阶段,你认为在学生探究的不同阶段各应该对哪些内容进行评价?有哪些收集信息的来源?
答: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需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每个阶段,我认为在学生探究的不同阶段各应该对如下内容进行评价:(1)开题报告中课题的提出、评审、立项;(2)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情况;(3)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研究成果的表述等。
信息的来源渠道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体验、实践能力等;平时的观察,判断学生的研究精神与态度;建立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中期评价结论;(2)评审学生的结题报告及论文的答辩等。
第三篇:模块五必选案例分析小组总结
模块五的必选案例分析讨论总结由我来完成。我非常感谢同组的同事们对我的信任,如果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我是这个案例的领取人,现在就小组的讨论结果总结如下:
1、老师没有发现上网和玩游戏的同学,也没有发现一直没有完成基础自测的同学,你觉得原因是什么?谈谈你认为可行的解决办法?
答:我们组通过讨论认为:老师没有发现上网和玩游戏的同学,也没有发现一直没有完成基础自测的同学,原因是:
(1)在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过程中,给予学生的自由度比较高,造成教学难于管理。
(2)王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过重的依赖于了计算机,没有适时给学生强调注意事项及纪律,也没有走下讲台加强巡视及指导,给学生自由的尺度太过于宽松。
⑶、“屏幕监视”功能本身功能可能不足,没有自动提醒功能,只能靠老师机械的去浏览,难免有疏忽的时候。
⑷、王老师虽然有意识的在教师机的监视器上随机观看学生的自学自测情况,但毕竟是随机抽查,全班学生中乘机“开小差”的同学就会钻了空子。所以老师的监控手段过于单一。
⑸、老师过分依赖这个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完全脱离了传统教学,应走下讲台巡视辅导学生,这样其实也是一种监控的方式。老师只是在监视器上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的自测情况,没有达到面对全体,细致浏览。
解决方法:
(1)加强教学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纪律监督,老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要走下讲台去“巡视”,这样做还
能随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二是加强技术保障,如进行一些设置,让学生在广播教学的时候不能脱离广播教学网。
(2)加强对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培训。通过培训,不仅可以使教师更加熟练地使用各种设备和功能,还可以教给教师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利用转播示范功能,讲练结合,开展新型习题课教学;开展合作学习;利用电子白板开展交互教学;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做汇报,2、“电子称象”课中,老师和学生应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哪些功能?
答:我组成员讨论后大都认为“电子称象”课中,老师和学生应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有:
①、应用了“屏幕广播”功能:如老师一开始上课用话筒讲,学生用耳机听,又看播放的动画等。
②、用了“网络学习交互平台”功能: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给同学们提供了自主练习近平台;
③、用了“遥控辅导”功能:如“有些学生因为遇到了问题而使用电子举手功能来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指点,老师并不用来到每个有问题的学生旁边,他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的遥控指导功能就能实现对学生的遥控指导。”
④、用了“屏幕监视”:如“王老师则在教师机的监视器上随机观看学生的自学自测情况。”
⑤、用了“电子举手”:“如有学生用电子举手功能示意通过检测,也有些学生因为遇到了问题而使用电子举手功能来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指点。”
可见老师们的观点还是很一致的,对案例的分析也很细致,详尽。
3、你觉得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分别在哪里?
答:我组老师讨论后共同认为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是:
(1)教师利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多媒体学生机、多媒体教师机以及教学系统、软件等多媒体网络设备,通过用“杆秤勾起大象”的动画导入课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注意力;(2)让学生自主使用网络系统中的“自学检测区”“课文游戏互动区”以及“题库系统”进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计算机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网络查找与课程习相关的内容或软件进行辅助学习;(3)同学在观看“杆秤勾起大象”后进行讨论的现象来看,有助于学生之间的探究性学习;(4)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电子举手”功能来向教师发问,有助于老师能及时有效地实施一对一的具有针对性的辅导,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失败之处在于:
(1)虽然教师通过计算机随即监控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教学的全称都是“人机对话”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必要的交流,部分缺乏自觉性的学生存在开小差的情况,而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及更正;
(2)学习过程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程软件的内容按部就班学习,教学方法较为单调,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3)未能很好的关注学生的差异;如学生自觉性的差异,学生对于媒体使用水平的差异等,导致课堂监督调控力度不够,课上出现“开小差”的同学,更出现一直带着困惑而未能解决的同学。
4、你认为什么样的课程活动适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答:我组成员的观点不一,但讨论后有共性的观点总结起来是以下两种种课程活动适合在多媒体教师进行教学:
(1)一些需要网上学习的课程活动。学生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还可以利用在线交流工具开展网上交流合作等。
(2)网上教学测试。
(3)自学检测,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计算机可以给出学生不同的反馈。
(4)语言辅导教学。
还有的老师认为这样的课程活动也适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如:
(1)多媒体演示教学;
(2)分组教学;
(3)监听监视;
(4)交互式教学;
(5)学生自主学习;
(6)语言辅导教学;
(7)网上学习;
(8)资源共享;
(9)进行教学测试和信息反馈分析。
5、学生在自测和游戏的时候,电脑对学生的操作有一定的反馈,您认为这是否可以取代老师对学生的反馈?
答:我组老师讨论结果很一致。大家都认为:学生在自测和游戏的时候,电脑对学生的操作的反馈,不可以取代老师对学生的反馈。其原因是:
①、多媒体技术始终仅仅是工具,在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把多媒体功能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特点、课程特点统一协调起来,这些工作仍需教师来完成。
②、整个网络教学过程必须经教师的精心设计、优化、控制和实施。同时考虑到电脑的反馈往往都是程序化的,反馈的针对性不会很强。它是以一定的模式表现出来的,是有它的局限性的,它不能以灵活的、形式多样的方式反馈。
比如:学生的一道测试题做错了,计算机能给的反馈恐怕是“你做错了,请再仔细读题,试一试,相信这次你能成功”,老师对学生的反馈则是及时的、现实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灵活的反馈。老师反馈的话可能会更详细的指出错因在哪里,应该怎样避免这类错误。
③、老师和学生之间也存在一种情感的沟通和共鸣的缺失。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尹庄实验小学 张维星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下面我就一节作文课谈谈: 作文评改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案例分析
一节作文课上,我让学生组里修改《在成长的道路上》这篇作文,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学生还没进入状态,没开始修改,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合作修改?
教学反思: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逃避作文,这与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呆板单一不无关系。多数学生的作品往往被教师忽略,甚至被一元化的标准否定,因为教师面对几十份作品,在短时间内都给予恰到好处的承认是困难的事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吸收了合作教学的思想,在作文评改中开展了小组合作。
在批改和讲评这一关键环节上,我充分相信同学。分小组轮流批改作文。我要做的是:活动前,将作文互批的要求告诉给学生。找出有代表性的习作为讲评作准备,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面批。在作文评讲课上,教师担任主持人角色,学生为主评人开展评讲活动。教师在中间对讲评人进行鼓励性评价,对被评作品进行适时、适量的二次评价,沟通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不仅改变了教师在评价作文时的单一模式和定势心理,而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把修改讲评的过程变为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和批改作文的效率。
第五篇:作文小组教学案例分析
“作文小组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但现实是一提起写作文,很多学生都头疼,不愿写甚至怕写。语文教师为了学生能写好作文,精批细改,讲得口干舌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却收效甚微。几年下来,写得好的学生当然有提高、差的还是差。难道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就真的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写作指导方法吗?于是我在作文差异的兴趣激发、指导和评改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案例过程:
一次,我观摩了一堂石荣山老师的化学课:《氧气的制取》。
石老师先给大家准备了试验的物品:酒精灯、水槽、烧杯、药品、试管等,然后就讲解试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孩子们早已按耐不住好奇的心情,也在摩拳擦掌,只等石老师一声令下,试验开始了。
一个小组在紧张地布置装置,另一个小组已经点燃了酒精灯,还有小组在装药品……
不一会儿,小组试验已经初具规模,该试验把孩子们搞得手忙脚乱,但他们仍是兴趣十足,整个实验室内也飘出了朗朗的笑声——开始泛起气泡,一些孩子惊喜地手舞足蹈,讨论、争执也是此起彼伏……
热烈的一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回到教室,他们仍沉浸在刚才的试验之中。
我为之一动:这不是很好的一个机会吗?作文教学何尝不行?
案例分析:
提出写作教学以“写作小组”为突破口的设想,主要基于如下四点考虑: 1.创造写作环境
写作小组由师生共同组成,以写作、阅读、听、说为主要活动内容。在此情境下,教师把写作看成促进学习的一种工具,重视内容的表达、信息的传递,特别重视反复修改和师生、同伴间的交流反馈;当学生围绕着关于写作及修改的一些想法而开展交往时,不但产生了大量的写作语言,他们自己也获得了积极的肯定。写作小组的活动不仅使学生乐于参与,也给写作提供了支持、动力和素材。研究证明,合作写作的经验能导致以后个体写作成绩的提高。通过写作,语文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并内化,为语文各项技能的全面发展铺路。2.写作小组中的学生
在写作小组中,学生讨论写作计划,进行写作,阅读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反思自己的文章。小组中的社会交往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适于有效而愉快地写作。此种社会交往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学生彼此间开展对话:同学间的讨论有助于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更加清晰地形成看法,并重视读者的反应。在伙伴群体中,学生可提出或接受建议,学习或传授经验。二是学生把彼此看作“伙伴编辑”:学生结成写作伙伴对子(3~4人)。每个学生编辑对方的文章,使对方了解自己喜欢文章的什么地方,与对方讨论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伙伴编辑”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各种年龄的作者。有关研究已经显示了积极的结果:“伙伴编辑”能提高写作质量,改进学生对写作的态度。还可以减轻教师修改作业的负担,从而解放教师,使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到促进学生获得他们所需的特定技能方面。
3.写作小组中的教师
教师在写作小组中起重要的领导作用。在辅导写作小组时,教师要创造一种环境,营造一种自由的、支持性的写作氛围,鼓励学生坦诚地交换意见,在友好的气氛中学会讨论、交流与合作,使文字写作的所有方面,即听、说、读、写都有效地得到锻炼。在写作小组中,教师不再是垄断课堂、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协调者、答疑者及信息提供者。4.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针对传统教学法的弊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我们构建了初中语文的课堂写作教学策略。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以写促学的目的。
案例反思
第一,通过实施“写作小组”教学策略,学生写作的兴趣有明显提高。第二,通过实施“写作小组”教学策略,学生的主体意识有较明显的提高。第三,通过实施“写作小组”教学策略,学生写作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第四,通过实施“写作小组”教学策略,学生的作文成绩有明显提高。
第五,实施“写作小组”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写作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写作小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师生多向交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会话环境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它激发了学生自我确认、自我完善和相互竞赛的动机,以及增强与人合作的技能和心理承受力,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学会学习。“写作小组”能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写作小组”策略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实现学生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获取知识能力的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大学习密度,拓展学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