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体系

时间:2019-05-15 09:4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障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障体系》。

第一篇:保障体系

2012年11月22日—23日我们到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的教学督导评估部门进行了调研、考察,受到了哈师大教学督导评估中心常务副主任姚立江、黑大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陈文江等同志的热情接待。在考察期间,我们与两所高校的相关人员围绕督导和评估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和探讨,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一、哈师大教学督导评估中心情况简介

1、组织机构

哈师大教学督导评估中心工作人员5人,主任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兼任,由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学校设立校院两级督导机制,校级督导员17人,由退休和在职的教学管理人员和专家担任,要求年龄不超过65岁。院级督导员由各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等担任。

2、工作方式及工作内容

督导评估工作主要针对本科教学开展,监督教学秩序,评价教学质量。工作方式是按照学科门类把督导员分成8个组,每组2—3人,到相关学院随机听课。

(1)督导员每周听课6—8学时(包括与被听课教师的反馈时间),每周至少听4位教师的课。一学年把全校教师的课听一遍并给与评价。教学督导评估中心每学期对督导员听课中反映出的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包括期初、期中、期末总结,及时向学校汇报。

(2)督导员还针对当年拟申报晋级的教师进行听课、打分,督导员评价结果实行一票否决制,被评为不合格的教师不允许申报高一级的职称。

(3)对引进的教师和新上岗的教师,督导员参与听课,给予教学方面的评价,确定其是否具备教师水平和能力。

二、黑大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简介

(一)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分为三级:

一是学校一级,校长为教学评估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全校教学评估工作的领导和决策;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和首席督学为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正副主任,负责全校教学评估工作的整体策划、组织实施和结果认证;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负责全校教学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工作人员5人,主任、副主任各一名,科级干事三名。校级督学11名(其中顾问1名,首席督学1名,督学9名)组成人文、理工、外语三类学科专业教学评估专家组,在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校级教学督导和教学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是院(部)一级,各院(部)教学督导员74名(拟增加到90名)组成各院(部)督导组,负责本单位教学督导和教学评估工作的领导与具体实施。

三是学生一级,建立了班级评学小组,负责组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结果核实;设置了学生教学信息员,负责学生评教中教学意见、建议、要求等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二)工作方式、内容

黑大建立的“3+X”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在2001年和2008年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和水平评估中,均被教育部专家组认定为办学特色,并于2005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黑大又在总结前些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又建立健全了围绕“一个中心”、实行“两线推进”、开展“三级监控”、坚持“四评并举”的“1234”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并被批准为“黑龙江省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专题项目”。

1、围绕“一个中心”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个中心”。

学校在各种评估项目、评估指标的设计和考察上,强调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衡量,不是在数量上比规模、比设备、比论文,更重要的是在人才培养上比内涵、比特色、比贡献。

2、实行“两线推进”

实行“两线推进”就是实行教学活动组织与运行线、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线“两线推进”。

学校按照管理体系中执行与监督相分离的原则,明确划分了教务处和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两个机构的职能划分、行动边界和工作关系。

在职能划分上:教务处是对教学运行进行组织、指挥、协调,具有组织与运行的行政职能;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任务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监控、咨询,具有评估与监控的非行政职能。

在工作关系上:教务处和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教务处经常向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通报教学活动情况或向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提出协助调研教学活动中的某项问题;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及时向教务处反馈教学质量信息和提供咨询,主动配合其开展各项教学管理活动,但不干预教务处的具体业务工作。

3、开展“三级监控”

开展“三级监控”,就是开展学校监控、学院监控、专业监控“三级监控”。在办学实体的宏观(学校)、中观(学院)和微观(专业)三个层面上,扩大学院、专业监控权责,实行质量监控重心下移,建立“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以专业为基础“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校级监控从直接管理、审批管理、行政管理、刚性管理转变到宏观引导、政策制定、规范管理、柔性管理上来。加强院(部)、专业内部质量保障,变外在压力为内在需求。

学校把校级督导队伍由23人精简为11人,院(部)级教学督导员增加到74人,进一步加大了院(部)、专业层面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力度。同时,把评教、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奖评选、评学权责下放到学院乃至专业,学校通过制定原则性方案对学院、专业评估与监控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4、坚持“四评并举”

(1)评教

评教是以所有任课教师为对象的对教师教学水平的综合评价。评教内容由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扩展为以课堂为主的教学质量、师德师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教学工作评估,促进教师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全面发展和提高。评教方式是以督导专家评价(25%)、学生评价(50%)、教师自评(25%)为基础、院(部)初定等级、学校认证的三级评估,每二年进行一个周期。评估指标体系分专业类型、课程类型、教师类型分别评价,实行分类评价、分类指导、分类促进。评估结果分为合格、准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本轮评教周期内每次学生评教排名均为本院(部)后5%,经校、院(部)领导和专家“会诊性”听课确认教学效果较差者为“准合格”;本轮评教周期内经核实存在严重师德师风问题、严重教学事故问题、学生反映有严重问题者以及连续两轮“准合格”者为“不合格”;其余为合格。在每两年进行一轮的教师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基础上,由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组织,通过专家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由低到高依次设立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35%)、示范奖(10%)、标兵奖(7%)、名师奖,构建完整的“金字塔型 ”教师教学工作奖励机制。

(2)评管

评管即全方位地评价各个院(部)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保障措施、教学过程状态、教学资源利用效益等。以四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评管重点从以往的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行为为主向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转移,以教学管理规范化和教学改革与建设绩效为评管主要内容,评管手段从专家考察为主转变为数据库信息监控、院(部)自评与专家考察相结合。将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年报发布制度与评管有机结合起来,对院(部)教学工作进行信息化、动态化和常态化监控。评管以院(部)自评自建为基础,经学校初评和复评给出评估结论,评估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在A级中进一步评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单位。

(3)评学

评学是以本科学生为对象,以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为内容,结合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进行全程评价。积极构建并不断完善了三阶段依次推进、四年不断线的评学体系,即在学业导师指导下,进行以制定学业规划为重点的“大一引导性评估”,以优化学业规划为重点的“大二和大三改进性评估”,以完成学业规划为重点的“大四综合性评估”。使之对学生成人成才发挥更好更大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最后的综合性评估结果分为A、B、C三个等级,颁发证书,并记录在学生档案中。

(4)专项评估

专项评估是以“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为重点,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考试工作、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等进行全面评估。2010年,对思想政治理论、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大学体育、大学军事理论等八类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专项评估。2011年,对全校81个本科专业进行了专业评估,为深化专业改革、整合专业资源、加强专业建设、规范专业管理供了客观依据和决策参考。项目多种、形式多样的专项评估,是对评教、评管、评学的重要支撑,使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真正做到了全方

位、无死角。

总之,这次考察使我们对两所学校的教学督导和评估工作有了较详细的了解,他们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校借鉴和学习。但我校的教学督导工作相比这两所高校,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我校非常重视督导员对青年教师和教学水平较差的教师的指导以及加大了对教研室的督导工作等等,这也是其他院校没有开展的。但总体来讲,我校的教学督导和评估工作与一些高水平大学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做好教学督导与评估工作,推进我校的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试行)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日常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估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和建设不断深化,不断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以提高教育质量求生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精心培育具有胜任第一任职岗位的职业能力、职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能力以及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所应具备要求的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令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满意的优质高职教育教学服务。

总的质量目标是:突出敬业精神好、实践技能强的办学特色;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85%;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就业率≥9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90%。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体现,课程(理论、实践)质量目标要求在课程标准中明确体现。

二、组织机构与职能 1.教学工作委员会 全面负责全校范围内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保证全校质量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从宏观上总体把握全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确定影响教学质量各因素和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目标、标准和措施,对教学质量进行控制。创造条件,争取全校师生及各部门对质量保障工作的支持。具体工作如下:

(1)对质量保障工作进行全面设计,建立健全全校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制订质量保障方面的各种规范性制度、质量标准和工作计划;(3)组织全校性的教学检查、评估、督导等工作;

(4)建立校级领导、处级领导、教师的听课制度,并督促、组织实施;(5)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档案管理工作;(6)组织质量保障工作会议、座谈会、问卷调查等;(7)做好汇总、统计、分析、备案、总结等工作;(8)建立并实施较为健全的教学质量奖惩制度。2.教学督导组

教学督导组在主管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对全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及教学工作状态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教学督导组配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相对独立地开展各项督导工作。

3.职能部门

招生就业指导处负责招生过程的质量管理,把好新生质量关,搞好招生宣传、招生录取、新生入学后的复审等工作;负责组织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教务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分步实施;负责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把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建立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制度,严格考试过程管理,进行必要的试题及试卷分析,做好考试及教学工作总结;负责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提高使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水平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院务处负责教学条件保障。4.各系(部)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保证本单位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行。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下,建立健全本单位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2)制定本单位工作计划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有关文件;(3)组织本单位的教学检查、评估、督导等工作;(4)坚持执行听课制度,并督促、组织实施;(5)建立和完善教学方面的档案管理工作;(6)组织各类教师、学生座谈会议、问卷调查等;(7)做好汇总、统计、分析、备案、总结、上报、信息反馈等工作。

三、日常教学质量管理

1.建立教学检查制度。教务处与系(部)坚持定期进行教学质量及教学秩序检查,经常了解教学情况,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过程的管理。教学检查由教务处统一组织,一般可安排开学前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教学检查等。检查的方式可采取抽查学生作业、召开座谈会、学生问卷调查、检查性听课等。

2.建立听课制度,充分发挥听课制度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务处长、教学督导组成员、系(部)主任及教研室主任都应定期深入课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听课,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教研室应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开展研讨,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制度。一般安排每学期末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一次普遍评教活动,同时进行教师评学,由教学督导组和教务处共同组织,教学督导组进行数据的汇总、统计与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学副院长。4.学风检查。学生工作处与各系(部)要坚持定期进行学风检查,经常了解学生学习纪律、完成课堂课后作业、考风、考纪及主动学习状况,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学风检查由学生工作部统一组织,检查的方式可采取抽查学生作业、召开座谈会、抽查学生出勤情况、抽查学生自习情况等。

5.由教务处督导组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按专业、年级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组织,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教务网留言板等各种渠道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意见,及时改进教学。6.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招生就业指导处与各系(部)要坚持定期进行毕业生质量社会调查,经常了解毕业生胜任工作状况、用人单位的满意率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调整建议等信息。

四、教学质量评估

建立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评估,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学生学业质量测评等方面。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以系(部)、教研室自评为主、学院抽评为辅,注重实效。1.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评估

校级教学管理水平评估,主要对全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进行自我评估,结合教育部五年一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包括:(1)教学职能与业务部门的教学管理水平评估,每五年进行一次,在评估周期内分期完成。(2)教研室教学管理水平评估,每三年进行一次,由各系(部)统一规划,教研室提出申请,经院、系(部)审核后,接受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研室和教研室主任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2.教师教学工作考核

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是学院对教师教学工作实施的全过程、定量化的检查、考核制度。考核人员包括学院领导、院教学督导组成员、教务处成员、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考核内容包括课前准备(教案、讲稿)、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环节,考核方式包括定期检查教学日历、教案、讲稿、学生作业,随堂听课,不定期抽查辅导答疑,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学生评教等。各项检查、考核都要填写量化考核表,期末汇总。3.专业评估

以《专业评估实施细则》为基础,开展以专业教研室自评为主、学院抽评为辅的专业评估,初步建立起与省级、国家级试点专业、精品专业评审接轨的以评促建机制。4.课程评估

《课程评估实施细则》、《课程评估标准(试行)》,初步建立起与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接轨的以评促建机制。5.学生学业质量测评

由教务处与有关系(部)组织完成,主要包括:(1)试题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试题分析;(2)课程结业考试、期中及平时考查(测验、作业等);(3)实习实训考核和其他教学实践环节的考核。(4)毕业论文(设计)考评和实践技能考核。(5)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考核。

五、教学质量信息反馈

教务处、各系(部)负责将教学检查、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学风检查、毕业生质量调查、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评估、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学生学业质量测评等各项工作的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个人,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学与管理工作。同时,将结果反馈给组织人事部,作为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篇:售后服务保障体系

第1章 售后服务保障体系

1.1 免费服务内容

☆一年内三次免费上门服务,每次1个工作日(本地);

一年内一次免费上门服务,每次3个工作日(外地);

☆一年内免费远程数据库维护、整理;

☆一年内免费现场需求分析;(本地)

一年内免费远程需求分析;(外地)

☆一年内免费使用情况现场答疑;(本地)

一年内免费使用情况现远程答疑;(外地)

☆首次免费安装、培训;(外地客户视项目情况定)

☆首次免费提供基础数据和规则设置的数据导入;

☆首次免费提供系统页面标识修改;

☆终身免费修改系统bug(即不能正常的使用软件功能);

☆终身免费提供7×24小时电话和电子邮件技术支持;

注:上门服务超出部分按“技术人员上门服务收费标准”进行。

1.2技术人员上门服务收费标准

☆费用组成:差旅费+人工费;

☆差旅费=实际发生的车费+住宿费(按每人每天100元的标准)+伙食费(每天每人50元的标准);

☆人工费=每人每天500元;

☆其他商定形式;

1.3系统功能个性化开发收费标准

☆工作量:按照需求提供研发报告交由用户单位认可,量化为*工作日完成结果; ☆本地研发收费标准:工作量*工时费(每人每天1000元);

☆现场研发收费标准:工作量*工时费+技术人员上门服务费用(按“技术人员上门服务收费标准”进行)

第四篇: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一是社会保险目的是保障被给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属于基本性的社会保障;二是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三是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补偿劳动者的收入损失;四是社会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雇主)、劳动者(雇员)依法缴费及国家资助和社会募集。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和目标。一是社会救助的目的是保障被救助者的最低生活需要;二是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失业者、遭到不幸者;三是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是扶贫;四是社会救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及社会群体。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它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社会群体。

社会优抚安置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社会优抚安置目的是优待和抚恤;社会优抚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社会优抚的基本特征是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社会优抚的基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第五篇: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必要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通过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形式,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和医疗水平,以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改革深化的社会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提高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也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虽然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得以提高,但是社会就业、养老等问题也日趋突出,社会不稳定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构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现行社会保障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社会保障工作,社会保障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草案》,为城市国营及部分大型集体企业职工建立了涵盖养老、医疗、工伤、生育、死亡等项目的社会保险制度。这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构筑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仅包括社会保险的部分内容,范围相对较小。二是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我国未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进行了明确,构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指明了社会保障资金由国家、工作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社会保障范围涉及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区服务、社会强制性保险(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住房)、个人储蓄积累和以自愿为原则的商业保险,使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灵活、有效、丰富多彩。三是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条保障线,实行以“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两个确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工作。由此,一个政府主导、责任分担、社会化、多层次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一制度所处的特殊国情和时代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各种问题在所难免。

(1)覆盖面狭窄。目前我国发达地区主要是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在试着搞养老、医疗、低保等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享受养老保险的农村人口大约有6 000万人。但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不到农村总人口的10%,至于失业保险等其他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均与农民无缘。除此之外,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覆盖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群约1.6亿人,另有3亿多人被排斥在外,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仍然较窄。随着我国失业人口逐年增加,2001年我国城镇职工失业率为3.6%,2002年为4%,2004年增加到4.3%,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达1 400万人。截止到2004年全国有10 58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仅覆盖全国约9 400万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约占城市“下岗、失业、待岗”总人数的30%。还有相当多的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以及广大的个体纳税户没有加入社会保障的体 系。

(2)社保资金缺乏统一管理,基金运转处于无序状态。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是按地区和部门分开制定的,地区间条块管理比较松散。社会保障基金既有县市统筹又有省级统筹,统筹形式多种多样,统筹办法各地自行确定。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基本上处于分散管理的状况,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由劳动部门负责;抚恤救济由民政部门负责;医疗保险由卫生部门和职工所在单位负责。由于社会保障缺乏统一的管理,政策规定及筹资办法也政出多门,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集社会保险的收、支、管、用与政策制定于一身,没有一个机制对它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社会保障费管理不严格、漏洞大,社会保障资金运转处于无序状态。一些地方随意提高社会养老统筹比例,大大超出国家规定的20%的养老保险缴费率,并且存在挪用、浪费社保基金的现象,危及社保基金的安全。

(3)收不抵支,资金短缺。我国社会保障费的征收方式没有统一规范,有的地方委托地税机关征收,有的地方实行按地区、分行业征收的办法,也有些地方采取差额结算缴拨,还有些地方采取按规定协议缴费。各省市的社会保障项目多少不一,比例不同,又没有法律的约束,因而征收手段不硬,导致收费困难,欠费现象普遍。1998年,我国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319亿元,2004年达到近500亿元。另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时间短,而我国又人口多,底子薄,过去没有积累,资金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目前,企业的保险缴费负担较重,养老保险平均为22%,医疗保险6%,失业保险2%,造成企业逃费欠费现象普遍。企业效益差,迫切需要社会保险的保障,而社会保险制度的建成又需要企业的资金支持,这样在社会保险与企业效益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4)社会保障立法滞后。社会保障的特征是保证低收入者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一定程度上具有强制性,这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同时也需要以法律为依据界定政府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在社会保障管理方面的权限与义务、职工的权利与义务。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还很不健全,由于立法滞后,在对社会保障方面发生的争议进行仲裁或提请诉讼时,仲裁机构和法院难以根据权威性的法律规定对这类争议和纠纷进行仲裁或判决,一些问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职工的基本社会保障权利得不到法律保护。

(5)社会保障意识淡薄。在经济转轨时期,由于原有的保障体系的影响还未从根本上消除,对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宣传教育不够。一方面,一些职工长期养成的依赖思想致使他们缺乏自我保障意识,不愿为自己的生老病死积累资金。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领导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也存在误区,认为这只是企业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部分领导从地方经济利益出发,擅自挪用社保资金,弥补政府经费不足或进行各种投资。由于全社会的社会保障意识淡薄,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进程缓慢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并存,不同社会群体间的保障水平差异过大,建立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大多数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首先,扩大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范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养老保险方面。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应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部分集体企业、个别私营企业、少数外资企业职工扩大到全体城镇各类企业及职工。这样既可以促进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职工在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方面合理衔接,为职工的合理流动创造条件,又可以为全体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用提供保障。失业保险方面。由于国有企业改制、行政机构改革不断向社会释放富余人员,新增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我国社保体系面临巨大失业压力,失业保险的范围应扩大到城镇各级各类企业及职工。医疗保险方面,应全面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职工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制度。针对城镇低收入者、生活贫困的居民,通过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失业救济、再就业补助结合,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其次,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扩大基本保障覆盖面。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但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全面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还不具备。经济发达地区先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有区别的、覆盖全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为农村贫困人口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大力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农村医疗救助,解决农村人口因病致贫问题。同时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

(2)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历来由国家独自支撑,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应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分别设计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和机关事业单位附加养老保险、职工个人的储蓄性保险,还应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和社会互助,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发展私人养老、医疗保险等,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通过政府的补贴、税收优惠措施,促使非营利组织在补充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领域里发挥作用。

(3)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效率。在现行制度下,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机制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严格管理社会保障费等问题已迫在眉睫。对此,我国目前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借鉴国外经验,确立由社会自治组织经办社会保险的方式,实行社会保险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改变目前多头管理的现状。二是充分发挥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财政始终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财政参与社会保障管理,关键是要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对社保资金实行全程监督,加强对社会保障结余资金的管理,保证这部分资金的安全与保值增值。三是建立社会保障服务网。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实现现代化管理。

(4)多头并举,开辟新的筹资渠道。首先要硬化征缴手段,扩大社保资金规模。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省份把养老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征收,但普遍存在“税硬费软”的问题。如果将社会保障费改为社会保障税,既可以增强社会保障筹资的强制性,变弹性收费为刚性收税,又可以降低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成本,扩大筹资规模。其次搭建社会保障新平台,开辟新的筹资渠道。目前我国在养老保险制度转换过程中,要将几十年积累的巨额债务在短短几年内全部消化,既无必要,更不现实。而搭建社会保障新平台是解决资金问题的一种新选择。由于进入社会保障新平台的人员目前大多是青壮年,通过这个平台所筹集到的资金,可以在未来20~30年内用于偿还历史债务,等到这些人年老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已积累到相当规模,完全可以解决资金支付问题。最后对特定企业适时减免或加成征收社保费。当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财政困难时,允许它们暂时拖欠部分社会保险费用,等这部分企业资金充裕时再连本带息全部上缴,这样做有助于其未来更自觉地缴费,还可以吸纳逃费者加入缴费计划并有利于其以后自觉缴费。但同时必须使恶意逃费者认识到,逃费的机会成本将远远超过期望收益,今后他们会面临更严厉的处罚风险。

(5)尽快完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管理法制化,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加快立法建设。一是根据社会保障制度中各个具体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实际进展情况先分项制定法规。然后在制定单项法规的基础上,再考虑制定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等,明确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之间的职责与权限,使社会保险管理有法可依。二是加快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立法。规定基金筹集方式、来源渠道、各方分担比例、基金保值增值途径等,保证社保基金正常运转。三是健全社会保障的司法机制。要保证社会保障参与者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能获得相应的司法保护,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社会保障法》为主体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公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的基本事项,明确公民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和义务。在健全法制的基础上,加快完善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人民在社会保障中真正得到实惠。

(6)加强宣传,增强全国人民的社会保障意识。社会保障与全国人民息息相关,但由于历史的或现实的原因,对社会保障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我国社会保障的改革,因此加强宣传成为当务之急。一是克服依赖思想。对国有企业职工加大宣传力度,使其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不再为职工的生老病死承担全部费用,而是由企业与职工共同分担。社会保障程度高低不仅影响职工的现实生活水平,而且会影响他们的未来生活水平。二是克服侥幸心理。对于那些心存侥幸舍不得花钱买保险的人,从各个层面分析社会保障将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使他们对社会保障有一个新的认识。三是纠正部分领导对社会保障的误解,确保社保资金的安全。

下载保障体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障体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公司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为了不断提升公司服务品牌,赢得良好的客户口碑。 建立服务管理保证体系 提供优质服务,需要通过企业的各个部门高效协调,因此浙江电力电子技术公司从管理......

    美国海军后勤保障体系

    美国海军后勤保障体系 美国海军全球物资供应保障体系是美军全球后勤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军海外物资供应保障的主导力量。海军全球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具体由美国海军......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多种观点,但是农村城镇化、农民非......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水电厂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一、生产组织保证措施1落实本单位管理标准中《安全生产》《安全防护》《安全生产奖惩办法等各项制度》。2、落实进厂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制度。3、......

    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潞西市广泛开展2009年春节慰问活动潞西市委、市政府对做好2009年春节期间驻军部队和困难群众的慰问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和安排。要求各级部门认真细致地做好摸底排查工作,并具......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的重要保证。几年来,省委、省......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精心设计,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在认真总结了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理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路,形成了以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资源保障、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时政背景社会保障关系着社会里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是切实关系民生的大问题,在今年也依然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除了城镇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实现顺畅转移接续,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