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在我区已经进入第三个学年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参与课改实验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原有的陈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必须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洗礼中加以更新,才能够真正适应教育的发展形势,抓好教育教学工作。这当中,急需更新的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因为科学的评价方式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之一。新课程提倡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要改变仅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手段的评价方式。那么,怎样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而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激励性评价”是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人在受到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会产生巨大的动力,进而在学习中发挥出巨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争取进步,从而产生最高的学习效率,最好的言行表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种激发和鼓励所产生的效果则尤为显著。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十分必要。
那么,什么是“激励性评价”呢?“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运用尊重、信任、肯定、赞许、鼓励、嘉奖等形式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答案正误、思维水平、学习效果及进步幅度、努力程度有无创建等方面加以肯定和赞许,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的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使其积极主动学习的评价方式。
那么,怎样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肤浅的体会,以抛砖引玉吧!
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保护其自尊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自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同一个班集体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激励性评价的前提。既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不能用一个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寄望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消灭差异,否则,将使我们的教学又回到过去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上去,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硬灌给学生。我们只能通过教育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而对初一的学生而言,他们刚进入初中,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对初中学习所需要的新的学习方式尚未形成,学习分化已经出现且在乡村初级中学有的学生还较突出,形成分化的原因主要是由课堂学。
第二篇: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郭华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评价提出了新的理念:“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不断融合,思维不断碰撞,智慧不断闪现,捕捉信息、发现亮点、恰当评价自然成为评价的关键。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市、区、校课题组的研究经验,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浅谈一下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情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巧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情感。
1、激励语评价
人人都需要赞美,就像花朵需要阳光一样。对于小学生来说,表扬与批评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课上,评价小学生的语言要有激励性,正确合理的语言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获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对上课爱发言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老师很欣赏你的自信,你的发言很精彩。”“你回答得真棒,和老师想的一样。” „„
2、态势语评价
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起到传递情感信息的作用,给学生以无穷的力量、智慧的源泉,让学生乐此不疲。如,小学生上课搞小动作时,老师可以轻轻走过去,摸一摸他的小脑袋瓜儿;学生违反纪律时,给他一个眼神;学生发言正确时,老师伸出大拇指„„
3、小小物质奖励和精神鼓舞
对于小学生,一朵红花、一颗小星、一张画片、一阵掌声、一种称号、一个暗示都会被他们看成是对自己最高的奖赏,都会使他们欣喜若狂,我们不要吝惜这些,通过这样的评价来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使他们多一点儿享受成功的体验。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新知,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课堂学习兴趣。
二、改进数学作业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1、教师恰当点评,重在激励
每次作业时,孩子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类型的评价,从中得到激励。例如,对作业书写认真、正确率高的优秀学生,我经常使用以下语言:“看到你的作业老师真开心,这简直是一种享受!”“你是一个很有数学才能的学生,老师因你而骄傲!”“批改你的作业,老师感到很幸福、快乐!”„„对班级的后进生,更多的是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例如“这星期你的作业进步真大,相信你今后会把作业做得更漂亮”,以此来启发、引导、激励学生的进步。
2、评价方式多元化
我有时会采用作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现在的学生普遍缺少甚至根本没有检查的意识和习惯。针对这种现状,每次写完作业后,我就要求学生先作自我评价,并根据自己的认真程度和自我满意度给自己作出评定,可用一颗星到五颗星代表相应的等级。凡是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大致相当的要给予肯定,如果差距太大,则要个别谈话,找出原因。这样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会把握自我、认识自我。学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
地提高自身的水平。
三、不单纯以“分数”来论英雄
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单元过关和期末检测中仍被我们采用,但有所改变。
1、运用等级制和激励性语言评价
在考试中,我改变了以往的分数制,用 “A、B、C、D”作为四个等级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淡化了“分数意识”,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一般90分以上的会得A+,80分—90分之间的会得A,70分—80分间的会得B;分数高但书写差的不会得A,且会有评语“你感觉书写怎么样呢”,学生自然会知道因书写差得了个B;进步较大但分数在C档的会提一档得B,“这次进步真大,继续努力”„„这样灵活地采用等级制,不单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评价会更全面。、采用多次测查的评价制度
我建立了多次测查制度,允许学生对自己认为不满意的测查结果申请第2次甚至第3次测查,直至对自己的成绩满意为止。这项措施的实施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对参与多次测查并不感到难为情,有的学生反而会因为二次测查得了个A而感到高兴。应该说,多次测查为学生创造了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使更多的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插上了快乐的翅膀,成为学生美好的学习体验。无论用哪种方式评价,都要抱着诚恳的态度,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宽容、善待每一名学生,让他们树立信心,使评价真正达到一个追求增值的目的,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篇:激励性评价:学生兴趣提高的动力
摘 要:在以“成长记录”为载体,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有效利用多种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更加乐于充分利用“成长记录”获得自身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评价 激励性评价 作用 方式 有效利用
评价(Evaluation)是指,通过评价者(Evaluators)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注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逻辑的结论。评价一般具有三大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其中,评价的激励功能因为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被广泛使用。
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它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1.激励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做事情的兴趣:课内课外教师对学生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并及时地予以肯定,学生就会更乐于去做正在做的一项事情,从而使学生对该事产生的浓厚兴趣。
2.激励性评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制能力差,教师的正面引导、奖励与赞美能激发学生正确的动机并强化这样的动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激励性评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对学生取得的小小成绩加以肯定,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使其自我感觉良好,激发继续尝试和探索的热情及保持优点的自信心。
由于激励性评价的这些作用,在以“成长记录”为载体,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尤其需要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以此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促进能力的真正提高。为了激发学生使用好“成长记录”,我们采取的激励性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目标激励评价
构建明确而合理的目标,可以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矫正、激励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成长记录”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确定自己的达成目标,此时应当注意的是,目标过低,会导致学生在利用成长记录的过程中缺乏动力,马虎了事;目标过高,则是忽略实际情况,很可能造成学生不但达不到目标,反而为其所累,造成厌烦情绪。因此,最好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
每个学生都在使用“成长记录”进行好文章的摘录,或者进行作文的写作,表达的训练,但由于个人基础以及知识结构的差异,每个人所能完成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层次差异很大。因此,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就应当结合实际,给他们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有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那么我们就不逼着他们非得每篇写上几百字才行,我们也不用要求他们一摘录好词好句就要非常优美的。总之,我们不能拿自己的思维来固定限制这一部分同学。此时,对他们的目标,我们就应当换为能够坚持每周摘录部分词句,写作时能够逐渐表达清楚自己的看法这样一些要求。当他们能够坚持达到其中任何一项时,我们都应该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我们重在对这部分同学进行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但对于那些基础较好,或者很好的同学,这样的要求显然过低,如果我们不加思考地将其运用,那么利用“成长记
录”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的目标将得不到实现。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则应该在“成长记录”的使用过程中,提出让他们每周至少完成两次精妙文章的摘录,对于摘录的句子数量,点评等方面都可以有具体要求;让他们能够在写作板块将所摘录的好词句加以运用创新等等。一旦他们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就要大力表扬,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使学生享受成功被认可的喜悦,从而更加积极地完成下一阶段关于“成长记录”方面的学习。
另外,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对于“成长记录”使用过程中各个层次学生对于各自目标的实现,可以允许学生有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然后再给予评价,这样推迟评价既可以让学生很好的学会所学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
二、标签激励评价
著名心理学家克劳特提出了“标签效应”,即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它启示我们:在“成长记录”的使用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写好“成长记录”上学生摘录或者写作的评语,就如给学生贴上“标签”,使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
比如,我所教的班上有一个学生对语文一直不太感兴趣,所以在完成相关的语文作业方面自是拖拖沓沓,别说让他一个周完成两篇摘录,写好一篇作文了,就是摘抄一篇,他也是一副心不甘情不愿,像“上刀山,下火海”一样的痛苦。但是,我在评改他的“成长记录”的过程中却发现,他虽然每次像赶鸭子上架一样抱着不得不做的心态来完成作业,但并没有马马虎虎,只是数量不够而已。所以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我首先在他的“成长记录”上做好评语:“摘录非常仔细,这是一个好习惯,要保持。”然后,我再在班上表扬了这个同学的认真仔细,做事不凑合。没想到,下一次,这个学生不但沿袭了之前做摘录时的仔细,而且还多做了一份摘录。我暗自高兴,两三周后又对他的这个情况在班上进行真诚的表扬。渐渐地,他不但认真去完成“成长记录”,而且还会补上之前的内容,再不是以往那种勉强的态度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以“贴标签”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这不失为增加学生兴趣的一个好办法。
三、期望激励评价
积极的期望是成功教育的第一要素。承认每个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能够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从而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远期性期望),以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易于接受,转化为内在需要和自觉追求,从而使要求得以逐层实现,不断逼近远期性期望。
在“成长记录”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要坚信学生可以通过训练得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相信他们能够出色地完成一系列的要求。只有抱着对他们的期望,我们才会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帮助他们,同时,当学生感受得到老师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关注,抱有很高期望值时,他们往往不会表现得令人失望。《论语》里有句话说得好:“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不能害怕对学生抱的期望越高,当不能实现时会产生更大的失望。在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前提下,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学生会尽力去完成你所期望的目标。哪怕真的不能达到,他也不会做得很差。比如你期望学生每次完成“成长记录”时可以对所摘录的文章进行精彩的赏析,那么你就需要告诉学生你对他的这个期望,同时加以方法的指导,这样他会尝试着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最后,你将会惊喜地发现,这个学生已经从最初的只会说“这个句子好。”到了能够对一个句子进行好词,修辞,语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一个好句子的分析了。
四、实物激励评价
普遍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需要得到老师,家长及同学口头的肯定鼓励之外,还很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实物奖励,以此表明自己的出色表现得到了确确实实的肯定。因此,一个写上祝贺语的笔记本,一支钢笔,一本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哪怕一朵教师自己制作的表示鼓励的小星星,学生都会从内心认可并珍惜通过自己努力所得来这些实物奖励。当这成为学生的群体性认识时,很多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努力去争取这些奖励。比如在使用“成长记录”的过程中,可以开展每个星期由小组推选出组内摘抄得法,写作突出的同学,然后由老师发给小星星,以此表示鼓励与肯定。学生可收集好这些小星星,在学期末进行比拼,小星星最多的同学,则可获得一份更大的奖励,比如一套自己喜欢的书,以此作为一个学期认真完成“成长记录”的回报。
我们也可以用小组互评,教师参评的方式推选出一个学期以来在“成长记录”的使用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然后把他们的“成长记录”进行展出,让更多的学生进行学习这些优秀的方面,促进更多人的完善。对于那些坚持不懈,完成得很好的同学,我们一定要做到充分激励,以期其做得更好,同时带动一部分同学的提高。学生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自然可以在兴趣的导向下,将事情做得更好。
总之,我们应该在“成长记录”的使用过程中,巧妙运用各种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并以此为基点,做到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参看文献:
(1)《论语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9年4月
(2)《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
第四篇:通过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
通过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具备基本的汉语读说写能力的最重要的时期。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并在兴趣中愉快的学习,顺就孩童的天性,是每位语文老师都极力所追求的。因此,结合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其中多多利用激励性评价的方式,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更有兴趣。本文将对利用激励性评价来对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字:语文 激励性评价 兴趣
评价机制的正确建立,能够对孩子塑造主流的价值观,培养起他们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夸奖,这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自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关注,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小学语文不像其他科学科目一样严谨有固定的答案,因此,语文教学中使用激励性评价更方便。通过更多的激励性评价,来促进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激励性评价的定义
激励性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激励性评价的运用,有助于肯定学生的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行为,有利于产生进一步的学习的动机。优秀的教师能够利用评价机制,将整个班级一直都处在积极好学的氛围下,学生能踊跃的发言,积极的思考,起到极佳的效果。
二、如何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的激励
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被赞赏的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高,学习的成绩也能不断的提高,智商表现也比较突出,而较少得到教师赞赏的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并有些自卑,成绩也不佳。根据这个研究,我们发现,教师的激励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简直便如一个金钥匙一样,是打开他们学习兴趣之门的重要道具。在课堂教学中,是激励性教学的重要使用时间。
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小学生在智力与知识的储备量上一定是不如成年人丰富的,所以小学生的举动语言也许会有些幼稚。而老师在这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对他们所有的行为尊重,并且对他们进行细致的关注。只有得到正视,学生们才愿意接受教师,愉快的投入到课堂中去。
接着,教师要注重鼓励的方法。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利用鼓励转变教学方式,把课堂上教师说的多,转变为学生说的多。多鼓励,学生会对于投入语文课堂更有兴趣。另外,对于回答错误的学习,教师不能批评学生,反而也要给予学生激励,使他们保持他们的积极性。经常说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多微笑:“你做的很好。”、“做的不错,再来一次。”“非常好。”等等夸奖话语不要吝啬。
此外,教师还应该懂得营造一种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时候,学生的错误回答,会引起课堂的爆笑起哄,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是极其尴尬的。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往往都是极敏感的,教师要注意对他们保护。所以教师在这时要学会引导,引导学生们也要宽容的看待回答问题的同学,并对这位同学的表现作出鼓励与赞赏。在一个和谐宽容的氛围下,学生更乐意投身于语文学习中去。
二、建立成长档案,学生进行自我的激励性评价
除了课堂上面的评价,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还可以加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的方式。
何为成长档案?学生建立起一个记录自己学习与成长的档案袋,其中教师将组织阶段性总结。比如说,在学期初,可以组织起一个新学期展望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发言,发表想法,然后再写入档案中,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每人激励性的评价。再过一阶段的学习,教师组织第二次、第三次的活动,学生将把自己在这段时间的所得所想所感都写入档案。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对他们进行指导。
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锻炼他们的开口讲话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组织语言的写作能力,通过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学生也能建立起自信与对语文学生的信心。
三、建立起长期的累计式评价
语文的学习让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长期的累计式评价也是可行的。
比如说,学生在每次进行学习活动时,如何回答问题就可以得到一个小贴画,贴至语文课本上面。如果在课下完成作业做的好,也可以得到另一个小贴画。不限于行为,一旦学生做出了值得称赞的举动,教师就可以把小贴画奖励给学生,对学生以激励。一旦积攒了足够的贴画,还可以向老师兑换大贴画。如果采用这种长期式的游戏性的评价方法,学生一定会对于被老师激励这件事感到极其兴奋,从而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四、总结
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是培养起学生兴趣的最重要的时期。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但是没有教师的赞赏与激励,是不能巩固强化这种兴趣的。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多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这种激励的方式,与学生建立起亲近的师生关系,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通过激励性评价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纠正学生的不妥行为,对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兴趣有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贺敏.中低年级激励性评价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 2014年05期
[2] 施海英.激励性评价要注重“四性”[J].云南教育 2005年06期
[3] 徐琼花.课堂激励性评价的案例与反思[J].小学教学参考 2006年15期
第五篇: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
评价改革是新课程实验的关键。现行的学生评价往往局限在学习的结果上,且具有鉴别和选拔“精英主义”功能倾向,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忽视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课程改革呼唤新评价理念指引下的新的评价方式——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评价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它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如何把激励性评价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大胆尝试。
一、尊重个体差异,让评价成为学生向上攀登的阶梯
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激励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1、“沙里淘金”,消除自卑
适当、及时的鼓励性评价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教师要善于为落后学生或学生学习中暂时落后的方面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通过教学评价,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在评价时可以运用“低起点、小台阶、”的方法,鼓励学生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例如:我有一位学生,通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在同学心中,甚至在她的心目中,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语言天赋极差的学生。为此,他上课几乎从不举手发言,与小组内同学合作表演他也很少参加,作文语句都写不通顺,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他都显得非常被动。直到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我参加了他们小组的活动。在课堂上他在小组伙伴的鼓励下,表演了课文的情境对话。表演中虽然表情、语调尚需加以提醒,但对他来说,已经相当不简单!当时我高兴地举起他的手说:“大家瞧,他今天表演得多棒呀!看来只要勇敢地尝试,就一定会有进步!”其他同学也发出了赞叹声。这时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成功的喜悦。接下来的语文课里我常能看到她自信的笑容,她学语文的兴趣也在逐日提高。所以只要教师提供激励学生发展的反馈信息,使“学困生”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就可以为学生今后如何发挥强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也充分开发了儿童的发展潜能。
2、以“我”比“我”,激发自信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同学们所关注的焦点往往是那些少数的优等生。而学习水平一般或是不太好的同学往往很难看到自己的长处与进步。如果能够引导他们以“我”比“我”,从纵向比较中,他们将会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前进的动力。如:课文朗读正确、流利,体会作者感情准确到位,遣词造句新颖独特,作业书写工整漂亮等等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也可以通过填写随堂记录卡的方式进行评价。如:“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如果有,学生就可以在这栏后面画上一个笑脸的符号。使学生很清楚的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
3、找“岔”挑“刺”,消除自满
教学评价中应避免“廉价的表扬”,对于较轻松的学生,频繁的激励式评价会使他们飘飘然不知所向,助长他们的自高自大的情绪。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和平日的学习表现,展开生生互评或自我评价。找缺点,寻不足,让“优生”心服口服,使他们真正看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激励他们精益求精,锦上添花。
二、关注学习过程,让激励性评价成为开启艺术殿堂的金石
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当我们的孩子在积极提问和答问时,当他们大胆尝试时,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时,我都及时对这一切给予鼓励和肯定。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不管孩子最终表达出的结果怎样,过程中的那份肯定的激励的评价都会给他以成功的感觉。传统的教学虽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学习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没有明确要求,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方面,也仅限于老师对学生的单项评价。
新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是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评价体系上也就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这种激励性的多方面、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大大地改善了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
1、评价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在学科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智育得到发展很重要。教学评价必须与学科教育目标和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因为这些内容是培养目标的一部分,是必须关注的,同时它们也是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这样才能将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落到实处。
2、在学习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
评价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思维的正确性,还要从思维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发散性等方面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往在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可能每次都正确,这时,有些老师便常常以“对”或“不对”来评价,或者引导学生以“好”或“不好”来互相评价。至于好在哪里,又错在哪里,该怎么分析,学生无从知晓。在激励性评价体系中,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才是更有利的。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如一位教师在即将下课时对全班同学的学习作如下评价:“今天一堂课,同学们通过分角色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懂得了寓言两则的深刻含义,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真值得嘉奖。”这种带有激励色彩的评价,体现了教师评价对学生通过努力,进行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过程的肯定,有利于学生保持这种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我设计的随堂评价记录卡中还有这样三栏:你今天认真规范地书写了吗?你今天主动阅读了吗?你今天主动用与他人交流阅读体会了吗?我想这都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评价。如果他们养成了这些好的习惯,那在他们的成长记录卡上会出现许多张可爱的笑脸。
三、关注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让评价成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激励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激励性评价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同时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评。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如:引导学生设计自评卡进行自我评定。
其次,鼓励生生互评。让其他学生在倾听与交流中进行比较和判断,可以提出疑问,请发言者解答。使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通过互动、讨论、碰撞后形成对评价结果的共识。经过生生互评,被评价者都会高高兴兴的接受对方的建议,也有少数学生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断陈述自己的理由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最后,教师评价。教师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积极鼓励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总之,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让我们随着课改的步伐,树立发展的教育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真正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自由自主的、个性化的语文课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