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与公路养护技术中试实验室建设工程

时间:2019-05-15 09:2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智能交通与公路养护技术中试实验室建设工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智能交通与公路养护技术中试实验室建设工程》。

第一篇:智能交通与公路养护技术中试实验室建设工程

智能交通与公路养护技术中试实验室建设工程 电梯技术参数:

1.台数:一部(无机房)

2.荷载量:1600kg

3.客(货)梯:无机房载货电梯,从首层到二层

4.速度(设计未明确)

5.檐高(建筑高度):9.8m

6.底坑深度:1.7m

7.顶层净高(扣除电梯高度):4.350m

8.是否消防梯(设计中未明确)

9.是否有安防(设计中未明确)

10.是否无障碍(设计中未明确)

11.电梯井道:2.800(长)×2.800(宽)m

第二篇:公路水运工程检测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年终总结

技术负责人2014年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在检测中心担任技术负责人一晃就是两年有余,过去的一年里,我在集团总公司及交委领导的关心下、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在同事们的协助和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为单位的工作与发展做了一定的贡献,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为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开展来年工作,现将今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在思想上,始终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拥护改革开放,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明辨是非,坚持真理;认真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同时,加强理论素养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于一些牵扯职工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也能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理有据地给职工以明确的解释,消除了部分职工的思想疑虑。

二、在学习上,能自觉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上级部门指示和本中心规章制度的学习并遵照执行,严格按照职责要求,努力学习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特别是对新购仪器设备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带领中心检测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在今年,学习的新购对象主要有超声检测仪、激光自动平整度仪、激光压实度仪、钢筋检测仪和新型路强仪等等,确保了仪器设备的购入即投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家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

/ 4

三、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尽心尽职,勤勤恳恳。做为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我深知这一职位的重要性,如果把单位比做一辆车,质量与技术就是她的车轮缺一不可,从质量上说:技术是根本,管理是保障。没有技术这个根本,就不会有好的质量;没有管理做保障,质量就难以稳定保障。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这方面,我主要做了几点:一是通过咨询、查询及购买各种方式,及时充实更新中心相关技术资料,规范及标准,保证了我中心采用的规范、标准的持续性和适用性。二是遵照设施环境条件要求,严格执行安全作业管理程序并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完善各种应急措施,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诸如乱倒垃圾和沥青废液、违规操作、卫生打扫不及时有死角等问题及时予以指出纠正,对有相互工作间有不利影响的采取隔离措施,有效保证了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三是对实验室配备的如抽样工具、样品制备和数据处理等需要的仪器设备正确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检查,做到不空缺、不浪费、交叉使用、配备合理;同时对设备保管员及试验员的操作工作进行监督与跟踪检查,并会同质量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开展期间核查和沥青比对试验,保证设备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四是有计划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尤其是新进人员和新购设备的学习培训,采用了提问、讨论和现场操作的形式,通过培训,不仅使检测人员掌握了质量体系的要求,加深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执行能力;也增宽了知识面,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 4

更难得的是在这过程中,通过大家的踊跃发言和广泛讨论,有力促进了大家的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就职观点的成熟。五是努力配合中心同事做好合同评审、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工作,对其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交由会议分析讨论、予以纠正,并制定改进措施,避免同类或相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在本月5日开展的内部审核中,对刘大超教授、田彬亢CMA内审员及本中心同事发现的设备采购无书面采购申请、管理评审没有专业表格、无“三废”处理记录、化学物品室无化学物品登记、领用、使用记录等问题,均协调或配合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使内部审核真正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增进能力、提高素质的机会和过程。

四、存在不足,一是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平时学习的内容大都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总书记十八大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不够,对照十八大精神,对照快速发展的形势变化,对照承担起岗位职责的要求,在学习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一是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关心、不深入。平时忙于应酬,看书看个皮,看报看个题。囫囵吞枣,浮光掠影,缺乏刻苦钻研、如饥似渴、深入思考的精神和学风。其二是学习不系统。没有计划,不是针对不足去学习,不是明确目标去学习,而是看见啥学啥,零打碎敲,支离破碎。其三是实用主义。很多时候是临阵磨枪,应付场面,该开某个会议了,才找一些有关文件和上级领导的讲话看看。其四是写作能力和讲话水平较差。自以为资历深、拿的证多,是个务实性的人,在检测中心工作理论

/ 4

知识差不多也够用,可实际上自身写作能力和说话水平还比较差,主要是囿于平时事务繁琐,很不注重除专业理论知识外的学习,以至于在聊天过程中,对别人谈的话题都无法接茬。二是工作思路不够清晰。对工作的最优流程认识不够,逻辑能力欠缺,结构性思维缺乏。三是工作认识不够全面。缺乏全局观念,对行业缺少分析,对工作定位认识不足。四是存在老好人思想,主要表现是:对明知某些错误或不符合规定的问题,因怕得罪人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睁只眼闭只眼,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阻止、不报告,视而不见;在具体工作中,过多地考虑方方面面的关系,明知有问题也不敢当面指出,对事物的态度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社会风气,给单位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五、下步努力方向,一是继续保持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和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高理论水平。二是强化业务能力素质锻炼,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全面提升中心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优化工作思路,树立全局观念,培养自身全面把握工作的能力及对行业发展的预见性。四是注重对管理理论的学习,并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五是敢于坚持真理和原则,克服老好人思想。

总结人:***

二O一四年*月*日

/ 4

第三篇: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教学大纲(DOC)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

适用专业: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试验检测、工程造价、市政工程 课程学时:50学时 课程学分:3学分

前序课程:《路基路面》、《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公路设计》和《地基基础》

一、总论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公路与桥梁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解决公路养护的各种问题和处治措施。

(二)开课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以公路工程养护与管理为研讨对象,阐述公路工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公路的调查管理,确定对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等构造物采取小修保养,大中修工程、改善工程,公路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年限。参与工程养护活动各主体在工程养护中地位,作用及相应的工程管理问题。以公路工程养护为背景,有效处理各种公路病害为控制核心,阐述工程养护管理理的基本概念,施工组织理论、养护措施,质量管理和控制、养护成本控制、信息管理等工程养护的基本问题。

(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手段等说明

本课程主要是讨论公路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行车荷载作用产生的各种病害,主要学习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后果和处治措施。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对各种病害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的掌握,可以根据实地授课和多媒体教学,结合工程实习掌握课程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要求 绪论(2学时)

任务1 公路技术状况的影响因素及评价

0.1.1 车辆荷载对公路技术状况的影响 0.1.2 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 0.1.3 公路技术状况的评价

任务2 公路养护工作的任务及其工程分类

0.2.1 公路养护的任务与分类 0.2.2 公路养护的技术政策及发展

项目1 公路路基的养护(6学时)

任务1 公路路基的养护与维修(4学时)

1.1.1 概述

1.1.2 路基技术状况的评价 1.1.3 路基的日常养护与维修 1.1.4 路基典型病害的防治 1.1.5 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的养护 1.1.6 排水设施的养护 1.1.7 路基翻浆的防治

任务2 特殊地区的路基养护(2学时)

1.2.1 黄土地区的路基养护 1.2.2 膨胀土地区的路基养护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2.3 沙漠地区的路基养护 1.2.4 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养护 1.2.5 盐渍土、盐湖地区的路基养护 1.2.6 泥石流地区的路基养护 1.2.7 泥沼、软土地带的路基养护

项目2 沥青路面的养护与维修(10学时)

任务1 沥青路面状况的调查及评价(2学时)

2.1.1 沥青路面养护的要求与内容 2.1.2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类型与分级 2.1.3 沥青路面路况的调查与评定

2.1.4 路面现有使用质量的评价及其养护对策

任务2 沥青路面的日常养护(1学时)

2.2.1 一般公路沥青路面的日常养护 2.2.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日常养护

任务3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维修(3学时)

2.3.1 裂缝类病害的维修 2.3.2 松散类病害的维修 2.3.3 变形类病害的维修 2.3.4 其他破坏的维修

任务4 沥青路面的翻修与再生利用(2学时)

2.4.1 沥青路面的翻修 2.4.2 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

任务5 沥青路面的补强和加宽技术(1学时)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2.5.1 沥青路面的补强 2.5.2 沥青路面的加宽

项目3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与维修(10学时)

任务1 概述(2学时)

任务2 任务3 任务4 任务5 3.1.1 养护要求及内容

3.1.2 常见路面病害的类型及分级 3.1.3 路面状况调查 3.1.4 状况评定与养护对策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日常养护(1学时)

3.2.1 日常养护的基本要求与内容 3.2.2 水泥混凝土路面日常养护作业

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破损处理(2学时)

3.3.1 断裂类维修 3.3.2 竖向位移类修补 3.3.3 接缝类处治 3.3.4 表层类处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善(2学时)

3.4.1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功能恢复 3.4.2 水泥混凝土加铺层 3.4.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宽

其他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3学时)

3.5.1 整块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翻修 3.5.2 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路段修复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3.5.3 水泥混凝土整块桥面板翻修 3.5.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 3.5.5 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的养护与维修

项目4 桥涵和调治构造物的养护与维修(10学时)

任务1 桥梁的养护与维修(7学时)

4.1.1 桥梁的检查与检验

4.1.2 桥梁上部构造的养护、维修与加固 4.1.3 桥跨结构的养护、维修与加固 4.1.4 墩台基础的养护、维修与加固

任务2 涵洞的养护、维修与加固(2学时)

4.2.1 涵洞养护的要求与检查内容 4.2.2 盖板涵、拱涵的养护与维修 4.2.3 圆管涵的养护与维修 4.2.4 箱涵的养护与维修

任务3 调治构造物的养护、维修与加固(1学时)

4.3.1 调治构造物的分类 4.3.2 调治构造物的养护与维修

项目5 隧道的养护、维修与加固(2学时)

任务1 土建结构的养护

5.1.1 土建结构养护的工作内容 5.1.2 隧道主要病害的处理

任务2 机电设施的养护

5.2.1 供配电设施的养护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5.2.2 照明设施的养护 5.2.3 通风设施的养护 5.2.4 消防与救援设施的养护 5.2.5 监控设施的养护

项目6 公路自然灾害的预防(2学时)

任务1 水毁的预防、抢修与治理

6.1.1 水毁的预防 6.1.2 水毁的抢修

6.1.3 水毁主要成因及治理对策 6.1.4 公路、桥涵抗洪能力的评定及修复

任务2 其他公路自然灾害的防治

6.2.1 公路冰害的防治 6.2.2 公路雪害的防治 6.2.3 公路沙害的防治

项目7 公路沿线设施的养护及公路绿化(2学时)

任务1 公路沿线设施的养护

7.1.1 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 7.1.2 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的养护 7.1.3 公路机电设施的养护 7.1.4 服务设施的养护

任务2 公路绿化

7.2.1 道路景观设计 7.2.2 公路绿化及规划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7.2.3 公路环境保护

项目8 高等级公路的养护(2学时)

任务1 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

8.1.1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任务及内容 8.1.2 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系统

任务2 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

8.2.1 日常养护与维修 8.2.2 专项养护与大修工程 8.2.3 养护机械化

项目9 公路养护的安全作业(2学时)

任务1 安全养护作业的基本要求

任务2 养护作业控制区

9.2.1 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的布置 9.2.2 养护作业控制区的基本要求 9.2.3 养护作业区的安全设施

任务3 养护维修作业的安全

项目10 公路养护的管理(2学时)

任务1 公路养护管理的组织机构

10.1.1 公路养护管理组织机构的具体职责 10.1.2 公路养护管理机构的人员配备

任务2 公路养护的技术管理

10.2.1 一般规定 10.2.2 信息化管理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0.2.3 养护工程管理 10.2.4 公路检查 10.2.5 档案管理

任务3 公路养护的生产管理

10.3.1 公路养护生产的组织方式 10.3.2 公路养护的计划管理 10.2.4 文明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三、习题和习题课

本课程习题由任课教师辅导,某阶段专门安排专门习题课,作为阶段总结和复习。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J 073.1—20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H12—2003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H11—200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JTG 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8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JTG/T D33—20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五、考核办法

1、出勤及课外:10%

2、作业和专项考核:60%

3、期末考试:30%

第四篇: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料实验室导师

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产学研联盟由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研究所、兰州大成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兰州交大国家绿色镀膜工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大成真空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联盟主要从事真空镀膜技术与装备、真空复合镀膜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与生产、开放与咨询服务,转化、辐射和推广技术成果。2006年,联盟科研创新团队在国内外率先提出“绿色镀膜”技术概念,就是采用真空复合镀膜集成技术替代或者部分替代传统的化学电镀技术,达到保护环境、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根除电镀三废污染的目的,解决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矛盾。绿色镀膜技术包括真空离子镀膜、磁控溅射镀膜、蒸发镀膜、离子注入、离子清洁等一系列单项技术及其多项复合技术的集成,涉及真空、机械、控制、光电子、材料改性、表面工程、信息等光机电控一体化多学科领域,联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发、工程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06年联盟获得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007年,联盟主持完成的“超大容积高端汽车灯具镀膜系列装备与工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实现了联盟“人才、技术、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科技创新从应用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再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无缝连接,实现了联盟“自主创造核心技术、引领行业科技进步”的创新目标,被誉为产学研成功合作的典范。2007年,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标志着联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绿色镀膜工程中心的组建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大型真空镀膜技术与工业化装备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辐射和推广绿色镀膜技术成果、推进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带动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一、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2007年11月16日,国家科技部下发文件(国科发计字[2007]675号),正式批复依托兰州交通大学和兰州大成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期为三年,组建经费预算4200万元。

中心主要从事真空复合镀膜技术与装备的工程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与生产、开放与咨询服务,转化、辐射和推广技术成果。为进一步发挥中心为经济建设的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中心人才、技术和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2007年11月28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在国家工程中心平台上,依托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和兰州大成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在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成立了“兰州交大国家绿色镀膜工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家绿色镀膜中心公司(NGDC)”),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承担“中心”的经济运行职责,主要是“中心”的科技成果孵化、中试和产业化培育,“中心公司”与“中心”相互依托,互动成长,分工明确,资产明晰。

中心的两个依托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和兰州大成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是我省技术创新力量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优秀代表。两个依托单位是产学研战略联盟,具有很强的综合技术实力和优势互补能力,在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方面积累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具有先进的技术开发手段和设施,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具备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能力以及成果转化、推广、辐射与产业化的能力。2007年,两个依托单位共同承担的“超大容积高端汽车灯具镀膜系列装备与工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经列入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议授奖名单,在我国汽车灯具行业高端市场占有率已达65.9%。

我中心完成的科研项目“超大容积高端汽车灯具镀膜系列装备与工艺研发及产业化”荣获2007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甘肃省属高校中惟一获此殊荣的学校,也是我校建校以来以第一单位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级奖励的最高奖项。项目负责人范多旺教授应邀出席大会,代表学校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颁奖。国家绿色镀膜工程中心的组建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特别是我省大型真空镀膜技术与工业化装备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辐射和推广绿色镀膜技术成果、节能减排、降耗增效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经过三年的建设,国家绿色镀膜工程中心将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绿色镀膜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基地、工程技术咨询与信息服务中心、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绿色镀膜装备产业化示范基地、绿色镀膜技术检验与测试基地。“中心”将以一流的硬件设施、一流的科技创新环境、先进的创新机制、高效的经营管理,实现“出一流人才、创一流技术、造一流装备”,支撑“中心”可持续研发能力,成为我国镀膜行业先进技术的集散地和辐射源,推动镀膜产业升级发展,引领镀膜行业技术发展。

二、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 2003 年 12 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 1998 年建立的铁道部“通信与自动化”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主要依托兰州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及计算电磁学与计算光学研究所进行建设,同时正式对外开放,是国内尤其是西北地区光电技术和智能控制领域研究课题覆盖面较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重要研究基地。实验室现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博士点和9个硕士点。国内著名匡定波院士、薛永琪院士、钱清泉院士、卢秉恒被聘为本实验室的学术委员和兼职教授。从国外归来的博士后也为实验室注入了新鲜活力。

2003年以来,实验室共承担各类项目近40项,其中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等重大项目1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发表科技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7部。经部级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9项,获得授权专利5项。实验室与兰州大成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两项主要产品“计算机全电子联锁系统”和“大型全自动控制汽车灯具真空镀膜机”,属于国内首创,其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创新成果已在全国十八个区市得到转化与推广,对引领相关领域科技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07年8月7至9日,2007年8月7日,联合体成功组织了由学校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日本东京大学举办2007纳米光电子学国际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冯健身出席开幕式并讲话,范多旺教授担任会议联合主席,来自中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瑞典和美国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针对纳米光电子学这一关键领域进行导向性的演讲,讨论了纳米半导体工艺及合成技术、可调光电特性的新物理学、先进的表征技术以及具有新功能的创新设备等。2007纳米光电子学国际会议是我校建校史上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国外参会专家最多的一次高水平学术会议,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实验室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确定为:大型专用真空光电子技术与装备;光电技术与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计算电磁学与光电子学。2007年1月25日,教育部发文公布,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正式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获得300万元项目资助,以此为标志我们创新团队已进入国家队的行列。实验室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实验用房面积 4700平方米。研究仪器比较齐全,拥有大型真空镀膜机、联想高性能并行计算机、激光快速成型等总价值超过3000万元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室非常重视国际合作研究,近年来,有近20名国内外学者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或客座教授先后来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与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国内非常重视与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大企业集团的合作,促进了该室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推动了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正在承担的项目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

1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 国家科技部

2铁路车站全电子控制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 国家863计划

3微结构异质界面柔软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工艺 国家863计划(与西安交大合作)4紫外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多骈噻吩芳环共轭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太阳能电池p-n异质结界面的三维微结构压印成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西安交大合作)7镁合金防护与连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8青藏铁路运营保障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9V1800立式镀膜机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10铁路车站应急联锁系统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11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12DLZ系列大型快速等离子轰击清洁设备

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三、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3.1范多旺:男,1955年3月出生,甘肃省永靖县人,中国共产党员,现任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甘肃工业交通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甘肃省高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交通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成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范多旺教授在二十几年的科研创新工作中共完成了各种科研项目30余项,全部得到了应用,先后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八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和一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超大容积高端汽车灯具镀膜系列装备与工艺研发及产业化”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完成的“ZR-1416-8大型铝板翅式换热器真空钎接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超大型系列铝真空钎接炉计算机测控系统”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研制的“大型真空钎焊炉微机测控系统” 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研制的“新型系列汽车灯具真空镀膜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研制的“铁路车站全电子化模块高原适应性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承担的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铁路车站智能化控制嵌入式软件及成套设备的开发与应用”获“信息产业部优秀项目”奖。范多旺教授在我国铁路自动化领域和真空钎焊及真空镀膜计算机测控领域卓有建树,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多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并以第一完成人先后申请8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范多旺教授主持完成的“计算机联锁全电子执行单元”通过铁道部鉴定,鉴定意见:技术先进,属国内首创,达到了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主持完成的科技部攻关项目“超大容积汽车灯具真空镀膜成套设备的研制及其镀膜工艺研究”已通过科技部验收和鉴定, 验收意见为:该成果填补了高端镀膜机的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的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大型立式全自动控制真空镀膜机研究”研发成功并通过甘肃省科技厅鉴定,鉴定意见为:填补了立式全自动控制复合镀膜机的国内空白,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范多旺教授199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获“第二届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兰州市科技功臣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甘肃省劳动模范”、“全路新长征突击手”、”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兰州市先进科技工作者”。3.2王晓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兰州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 省工程中心技术带头人。王晓明教授长期从事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可视编程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先后发表高水平论文十余篇,获甘肃省科技成果二等奖、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和铁道部电务局中青年电务专家称号,主持研究的一项科研成果被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3.3任恩恩: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兰州交通大学校长,省工程中心主任、技术带头人。任恩恩教授长期从事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工程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目前主持和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铁道部科技开发计划重点项目等3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3项。

3.4逯 迈:教授、博士后,现任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交通大学)副主任、学术带头人。1991年6月从兰州交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1999年6月从兰州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8月至2001年8月,在兰州大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微波化学方向做博士后,2001年2月至2004年1月,在英国BATH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计算电磁学方向做博士后(Post-Doctor Research Officer),目前在瑞典CHALMERS工业大学信号与系统系生物电磁学方向做博士后(Post-Doctor Fellow)。1998年获得“宝钢教育奖”,1999年获得“铁道部科技拔尖人才”,2004年获得“甘肃省第十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主要研究领域是在跨学科的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环节在无线电物理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凝聚态物理的磁学与磁性材料研究方向上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具体研究内容有:计算电磁学、计算微磁学与磁滞建模、生物电磁学等。参与英国EPSRC资助的主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目前正在进行的国际合作项目1项、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通过上述研究,已在国际学术刊物、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7篇,其中被SCI收录32篇。3.5郑小平:教授,博士后,1990年6月兰州大学物理系磁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6月获兰州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在加拿大Manitoba 大学物理系作为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9月—2005年1月在 兰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2月被聘为兰州交通大学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型专用真空光电技术与装备”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Kinetic Monte Carlo模拟薄膜生长机理及其制备工艺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已发表各类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有8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有13篇在英国、韩国、德国、荷兰等国际期刊上刊登,有13篇被全球最权威的科技论文检索系统SCI、EI收录,并参加14th CANADIAN MATERIALS SCIENCE CONFERENCE、第十一届全国磁学与磁性材料会议、全国固体物理与Mössbauer会议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3.6汪洋:教授、博士后,1989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获得物理学士学位,1999年日本奈良教育大学毕业,获得物质科学硕士学位,2002年,日本奈良女子大学毕业获得金属材料博士学位,2003年3月—2005年3月,在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金属研究所从事了3年的博士后研究。2004年6月作为甘肃省引进人才被聘为兰州交通大学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材料学学科带头人,任职教授。汪洋教授长期从事多年金属材料的研究,在其科研领域首次研究成功Al-Ni-Co准晶晶体, 代替准晶粉末状态,为准晶研究提供便利条件,属于国内外首创.另外,利用国内最先进的产业真空镀膜机,蒸镀了高熔点TiO2薄膜, 为国内首创.目前主持一项建设部项目“利用太阳能研究废气在金属表面吸附和脱附”(项目编号No.2005110),一项甘肃省国际合作项目。近几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已有7篇被SCI、EI收录。

3.7俞天智:博士后,1995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离子交换平衡及动力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稀土配位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8月至2005年7月在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激发态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荧光光谱分析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药物、发光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的研究。近年来,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作为主要合作者参与《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研究》和《草酸二乙酯的合成与分析研究》,为甘肃省环保所承担《蔬菜及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分析研究》项目的测试工作,建立起一整套相关农药的分析测试方法。现已完成了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青年创新基金一项,参与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激发态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Eu配合物电致发光效率及寿命提高研究(项目号:90201012)。2005年5月任兰州交通大学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学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效紫外光、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包括发光材料的合成和高效发光器件的研制二个方向。

3.8魏宗寿:男,汉族,1954年7月生,72年3月参加工作。82年3月广播电视大学电子专业毕业,在兰州铁道学院电信系自控教研所工作,90年晋升为工程师,95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01年被学校低职高聘为研究员至今。行政上担任自动控制研究所副所长,甘肃省高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任现职以来主要专业技术成绩:发表论文6篇,完成项目(不含获奖项目)四项:成果获奖五项,申请发明专利六项。“超大容积高端汽车灯具镀膜系列装备与工艺研发及产业化”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ZR-1416-8大型铝板翅式换热器真空钎接设备”1998年12月获国家科技进步贰等奖。“超大型系列铝真空钎接炉计算机测控系统”1997年5月,获省科技进步壹等奖。“发电机参数监测综合信息显示系统”1997年5月,获省科技进步贰等奖。“新型系列汽车灯具真空镀膜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2000年3月获省科技进步贰等奖,本人名排名2/6,承担系统硬件设计,控制监测软件设计。

3.9邓志杰:男,兰州交通大学教授,省工程中心技术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骨干成员,现任兰州大成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志杰教授长期从事真空镀膜、自动控制领域的工程技术开发,特别是真空镀膜技术装备的设计与开发,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化实践经验,近年来共主持或参加纵向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承担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22项。先后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6项省科技进步奖,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3.10陈光武:男,副教授,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甘肃省高原交通工程及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兰州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骨干成员。陈光武副教授从事铁路信号、容错计算机系统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开发工作,目前参与国家863项目1项,主持承担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完成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EI论文2篇,核心刊物论文6篇。

3.11王成龙:男,在读博士,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被聘为省工程中心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梯队成员,兰州大成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真空研发部副主任。王成龙副教授主要从事真空镀膜工艺的系统开发及检测试验,近两年承担企业委托技术开发任务6项,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3.12魏文军:男,1971.12.10生,副教授,在读博士。参与了“超大容积高端汽车灯具镀膜系列装备与工艺研发及产业化”、“铁路车站全电子计算机联锁仿真开发系统”、“LDJLZ-II型计算机联锁全电子执行单元”、“铁路车站全电子执行机冗余系统开发仿真平台”、“多通道电液伺服协调加载系统”和“铁路车站信号应急联锁系统”等多项科研项目的开发其中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甘肃省科技一等奖一次、甘肃省高校科技二等奖两次、通过省部级科研成果鉴定6次,指导的一名研究生获得了2006年甘肃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特等奖。公开发表论文多篇,合作出版专业教材一本。

3.13何涛:男,1977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商都县,副教授,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光电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9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现兰州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2002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现兰州交通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2000年至兰州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研究所工作。2004年晋升讲师,2006年低职高聘副教授,主要从事铁路信号自动控制系统方向的研究。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有:铁路车站全电子化模块高原适应性研究,2004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青藏线全电子模块控制单元故障-安全及系统冗余的研究与试验,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04年通过验收;铁路车站信号应急联锁系统,2005年获郑州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铁路车站智能化控制成套设备及嵌入式软件的开发与应用,2005年获信息产业部优秀项目奖;LDJLZ-II型计算机联锁全电子执行单元,2005年通过铁道部科技成果鉴定;铁路车站全电子计算机联锁仿真开发系统,2006年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智能交通铁路车站信号数字化应急联锁系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2007年通过验收;铁路车站全电子执行机冗余系统开发仿真平台,2007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论文有“铁路车站信号计算机联锁全电子执行单元研究”(铁道学报)、“25 Hz相敏轨道电路接收器的电子化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等。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高可靠容错专用计算机系统(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青藏铁路综合安全监控系统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四、2008年硕士生招生规模 40人左右。

五、招生专业 序号 专业名称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 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3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4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5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6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7 通 信8 电路与系统9 系统分析与集成

六、硕士生导师名单

序号导师姓名 职称

1.任恩恩 教授/博导2.王晓明 教授3.范多旺 教授/博导4.邓志杰 教授5.汪 洋 教授6.魏宗寿 研究员7.郑小平教授8.逯 迈 教授9.魏文军 副教授10.俞天智 副教授11.陈光武 副教授12.何 涛 副教授13.王成龙 副教授14.夏养君 副教授 1.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的理论及应用

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包括铁路、公路、水路、机场、码头等领域在内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系统设计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在该方向已获得联合国ITU国际合作研究资助、铁道部和教育部的资助等,参加了美国IEEE-VT铁路通信标准组工作和铁道部铁路移动通信网络设计等研究工作。

2.交通运输自动化控制系统

本方向主要从事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自动控制的研究开发,该研究方向的特色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可靠性技术及铁路信号技术研制新型交通运输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行车安全。本方向1996年以来完成科研项目总经费900多万元,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3.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本方向主要开展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铁路运输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持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高速试验列车旅客信息系统的研究”,参与的铁道部重点项目“全路客票发售和预定系统总体设计”获得了1999年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些项目的完成和推广,为铁路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城市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统的研究

ITS技术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集现代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现代数学理论为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公路交通的ITS理论与应用研究,以解决ITS中一些关键的技术难题。本方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铁道部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俞天智 陈光武 李立 刘红忠 钱清泉 汪洋 王永生 魏宗寿 何涛 靳根明 卢秉恒 秦世引 史铁林 魏文军 张福甲 何美芳 黄良甫 匡定波

第五篇:交通工程建设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全区交通工程建设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坚持管养和绿化并重 构建通畅与优美交通

??镇人民政府

我镇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始建于2003年10月,四年多来,我们始终把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事工程来抓,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加强推进。截止2007年底,全镇建成通村四级水泥路面108公里,基本实现了村通组达目标。农村通达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完善农路养护机制,巩固农路建设成果

1、营造农路养护氛围,形成全民建养共识。农村公路建设,农民群众是行动的主体。如何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众的行动主体得到充。

行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养路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对公路养护实行全程考核督查,确保不留空白。

3、明确农路管养措施,保证农路管养效果。一是养护方式坚持以季节养护与日常养护相结合。季节养护以每年春秋两季组织群众搞好路肩培土,边沟清理,日常养护以一线养路工为主,负责路容路貌整洁,路肩平整,排水通畅,做到路基、边坡稳定,从而保证农村公路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二是养护经费坚持以财政补贴与工程施工相结合。以公路站牵头,成立专业施工队伍,搞好全镇路桥工程施工,从中弥补养护经费不足,以保证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到位。三是养护考核坚持以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根据全镇实际情况,每年下达好路率指标,按指标考核验收,建立养护考评制度,做到养护效果与养护经费挂钩,与安排下建设项目挂钩,开展“优秀护路员”活动,做到奖罚分明,优胜劣汰。镇公路站对养护管理人员和一线养路工每月、每季检查考核一次,采取积分制百分评比,促进农村公路管养达标。

二、绿化美化交通环境,推进“绿色??”建设

今年是“十一五”发展总体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是实施“绿色??”建设重要之年,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绿色通道,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将按照“生态??、绿化??”的要求,以构建绿色通道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一着不让抓好通村公路绿化建设。

1、坚持规划引领,制定科学规划。为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全力打造“绿色??”,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镇制定新增成片造林面积5000亩,林木覆盖率增加4.3个百分点,新建完善农田林网24000亩,林木栽植总量45万株。其中规划绿色通道:一是盐徐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步湖路、盐宁路,四条等级公路两侧各按30米宽全部建成绿色通道。二是通村公路两侧各5米建成绿色通道。

2、坚持实效为先,措施落实到位。为保证绿色通道的良好开展,主要采取三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全镇四条等级公路以农业线牵头,组成四个专业班子,分工负责,分赴四条等级公路组织实施;二是绿化面积到位,全镇四条等级公路两侧30米宽绿化面积,至目前已全部界定落实,分界沟已全部放线到位,为绿色通道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三是实施机械到位,至目前四条绿色通道分界沟,调动10台挖机正在紧张施工中,确保本月底分界沟开挖全部完成。

3、坚持速战速决,新春确保到位。

下载智能交通与公路养护技术中试实验室建设工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智能交通与公路养护技术中试实验室建设工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