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荣八耻”对“第三次改革论争”重要意义
胡锦涛同志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改革的重要拐点上,为茫然的人们,点亮的一盏明灯;对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和道上的缺失的一次深刻弥补,是对“第三次改革论争”结果的最坚定,最明确的指示。
2004年起,社会上关于改革问题和方向的激烈论争,被媒体认为是继1982年到1984年的第一次大争论、1989年到1992年第二次大争论之后的“第三次改革论争”。从起初的经济学界内部在关于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争论,到后来扩大到教育、房产、医疗、法律等各个层面的全民参与的大论争,论争的关键性认知差异,出现在,一方认为,问题是由于市场化改革所致,必须全面后转;另一方认为,这是改革不彻底、在继续深化改革的方向上有所偏差所致,必须全面加速推进改革,调整方向。
我个人认为,贫富差距的悬殊、房价不停飙升、医疗体制改革偏失、教育产业等改革不彻底和改革方向偏差导致的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正是引起公众广泛参与“第三次大论争”的动因。
随着经济学界郎咸平和顾雏军关于国企改革的激烈争论,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家、商企业界人士参与到论争中来。社会上不断涌现由百姓“仇富”情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绪和行为所致的暴力事件;房地产界出现了任志强关于“富人区”和“穷人区”、“我们只给富人盖房子”的大炮式的言论;教育领域,对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化的关注空前的高涨;“看不起病,去不起医院”等百姓生活中切实的问题,摆在了这次论争的显著位置。
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最为突出的已经不再是落后的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了。“贫富差距”即凸显了改革开放的辉煌的成果,也遗留下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中国的GDp连续七年飞速增长,也使得中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国在改革的重要拐点上,前所未有的迷茫。人们也在对利益和金钱的追逐中,逐渐丧失了自我而不自知,文化和道德上的缺失使得人们在论争中,摸索、迷茫。
而此时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这一混乱的论争中对公民道德和文化缺失的一次深刻弥补。“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析明了“第三次改革论争”中种种言论和人格的是是非非,切实的从道德上和文化上,对公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在中国改革的关键时期,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社会主义荣辱观,必然会时刻伴随着中国改革之路,鉴证中国腾飞。
第二篇:八荣八耻”对“第三次改革论争”重要意义
胡锦涛同志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改革的重要拐点上,为茫然的人们,点亮的一盏明灯;对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和道上的缺失的一次深刻弥补,是对“第三次改革论争”结果的最坚定,最明确的指示。
2004年起,社会上关于改革问题和方向的激烈论争,被媒体认为是继1982年到1984年的第一次大争论、1989年到1992年第二次大争论之后的“第三次改革论争”。从起初的经济学界内部在关于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争论,到后来扩大到教育、房产、医疗、法律等各个层面的全民参与的大论争,论争的关键性认知差异,出现在,一方认为,问题是由于市场化改革所致,必须全面后转;另一方认为,这是改革不彻底、在继续深化改革的方向上有所偏差所致,必须全面加速推进改革,调整方向。
我个人认为,贫富差距的悬殊、房价不停飙升、医疗体制改革偏失、教育产业等改革不彻底和改革方向偏差导致的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正是引起公众广泛参与“第三次大论争”的动因。
随着经济学界郎咸平和顾雏军关于国企改革的激烈争论,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家、商企业界人士参与到论争中来。社会上不断涌现由百姓“仇富”情绪和行为所致的暴力事件;房地产界出现了任志强关于“富人区”和“穷人区”、“我们只给富人盖房子”的大炮式的言论;教育领域,对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化的关注空前的高涨;“看不起病,去不起医院”等百姓生活中切实的问题,摆在了这次论争的显著位置。
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最为突出的已经不再是落后的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了。“贫富差距”即凸显了改革开放的辉煌的成果,也遗留下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中国的GDp连续七年飞速增长,也使得中国在改革的重要拐点上,前所未有的迷茫。人们也在对利益和金钱的追逐中,逐渐丧失了自我而不自知,文化和道德上的缺失使得人们在论争中,摸索、迷茫。
而此时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这一混乱的论争中对公民道德和文化缺失的一次深刻弥补。“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析明了“第三次改革论争”中种种言论和人格的是是非非,切实的从道德上和文化上,对公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在中国改革的关键时期,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社会主义荣辱观,必然会时刻伴随着中国改革之路,鉴证中国腾飞。
第三篇: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是时代道德建设的精神概括
(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路明灯
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状况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打开改革开放27年来的历史,每一页都记载着我国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嬗变,对人们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无可避免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也有消极不良、腐败堕落的,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某些情况下混淆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的界限,致使人们的荣辱观发生了某些畸变与偏差。然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受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与消费文化的冲击,社会上弥漫着金钱至上的荣辱取向。一些人的是非观念、荣辱观念已完全被金钱所左右,以金钱为转移,为了获取金钱不择手段,严重败坏了社会的风气。他们是假冒伪劣的商品的制造者、以权谋私的贪官、索要红包的医生、学术腐败的学者,而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甚至坑蒙拐骗的事件在我们的身边时有发生。试想,如果以这样的荣辱观为价值导向,我们的国家将走向何处。锦涛同志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直接针对和纠正的就是这些美丑、善恶、真伪不分的情况。
历史老人把它的经验大典不吝打开以示后人,后人从中可以体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每当社会面临重大转型的时期,精神支柱的力量是尤其不可或缺的,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这一精神支柱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重要时刻,“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的提出,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拓展和丰富了新时期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实践渠道。
(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们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制定道德规范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做到先进性和层次性的统一,既要高举道德理想主义的旗帜,又要照顾到大多数人的道德现实主义的基本要求。“八荣八耻”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弘扬正气,有利于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达到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效支持,是一种适应现实要求、操作性强、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道德标准的道德规范体系。
(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开放和宽容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予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无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社会道德的底线,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特别是象我们这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国家,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市场经济从一个视为洪水猛兽的怪物变为上下通彻的亲睐之宝,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市场法则,相应的还有道德规范,至为重要的是需要构建一个完备的道德体系,以保证社会生产力发展、体现效率与公平、道义与利益、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起码人格准则,“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具有具体的操作性,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
(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范的调节器
当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当经济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当社会规范呈现纷杂化趋向的现今这个变革之中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使社会生活有一个共同的规范;并通过这种共同的规范去调节人们的行为,使整个社会生活保持在一种有序的状态之中。而这种有序的社会状态,正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范的调节器。
(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的导向标
革命圣哲马克思认为,人把握现实世界的方式,不限于科学的或理论的方式,还包括艺术、宗教和精神践行的方式。道德是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最重要的精神实践方式,它面对现实,注重实践,指向理想。因此,“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以规范为基本形式,以价值为实践指向,为人们的相互关系的调节和行为表现提供一种价值的支撑和价值导向。
(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社会成员综合素质提升的助推仪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对道德与人性的关系的认识有多么大的差异,但对道德特别是荣辱观对人的教化功能的认识则是惊人的一致。无论什么性质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最主要靠两条:一是社会制度,二是人的素质。而在人的素质系统中,起核心和灵魂作用的是思想道德素质。而“八荣八耻”荣辱观,既有社会主义中国的特色,也有全人类的普遍性能,它是社会成员综合素质提升的强大的助推仪。
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具有深邃的思想性,是优秀伦理精华的与时俱进
(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念的精髓所在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一个全新的社会,其道德价值观念,有着鲜明的社会特征,其精髓就是爱国主义的情操、共产主义的理想、集体主义的原则、吃苦耐劳的精神、先人后己的风尚、团结互助的关系,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作耻”荣辱观,从公民道德建设的角度为全社会树起了一个新的标尺,全面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对于我国当前精神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有着非常鲜明的针对性,这就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念的精髓。
(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了主导社会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等相应内容的价值体系。文化的中心是人,文化的价值在于塑造和培养既有高尚道德情操,又遵守基本道德操行的新人。“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就是围绕先进文化建设的目标,对思想道德规范体系的补充、调整和完善。
(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优良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
1、“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
荣辱观念是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思想珍宝。“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严、勇、孝”成为一代代中华儿女做人成事的准则。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过做人的三个标准,即智、仁、勇“三达德”,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然而,孔子有生之年,为之奋斗的伦理道德,是“礼”。
从公元前21世纪,就有了原始礼仪。周代以礼乐治天下,“周礼”的建设与发展前后八百余年。早于孔子百余年的齐国管仲,提出“四维”即“礼、义、廉、耻”,以礼为首,这些都是孔子所直接继承的伦理智慧。可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是对中华伦理智慧的继承与发展。
第四篇: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是时代道德建设的精神概括
(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路明灯
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状况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打开改革开放27年来的历史,每一页都记载着我国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嬗变,对人们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无可避免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也有消极不良、腐败堕落的,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某些情况下混淆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的界限,致使人们的荣辱观发生了某些畸变与偏差。然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受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与消费文化的冲击,社会上弥漫着金钱至上的荣辱取向。一些人的是非观念、荣辱观念已完全被金钱所左右,以金钱为转移,为了获取金钱不择手段,严重败坏了社会的风气。他们是假冒伪劣的商品的制造者、以权谋私的贪官、索要红包的医生、学术腐败的学者,而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甚至坑蒙拐骗的事件在我们的身边时有发生。试想,如果以这样的荣辱观为价值导向,我们的国家将走向何处。锦涛同志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直接针对和纠正的就是这些美丑、善恶、真伪不分的情况。
历史老人把它的经验大典不吝打开以示后人,后人从中可以体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每当社会面临重大转型的时期,精神支柱的力量是尤其不可或缺的,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这一精神支柱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重要时刻,“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的提出,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拓展和丰富了新时期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实践渠道。
(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们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制定道德规范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做到先进性和层次性的统一,既要高举道德理想主义的旗帜,又要照顾到大多数人的道德现实主义的基本要求。“八荣八耻”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弘扬正气,有利于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达到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效支持,是一种适应现实要求、操作性强、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道德标准的道德规范体系。
(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开放和宽容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予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无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社会道德的底线,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特别是象我们这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国家,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市场经济从一个视为洪水猛兽的怪物变为上下通彻的亲睐之宝,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市场法则,相应的还有道德规范,至为重要的是需要构建一个完备的道德体系,以保证社会生产力发展、体现效率与公平、道义与利益、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起码人格准则,“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五篇:论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是时代道德建设的精神概括
(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路明灯
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状况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打开改革开放27年来的历史,每一页都记载着我国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嬗变,对人们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无可避免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也有消极不良、腐败堕落的,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某些情况下混淆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的界限,致使人们的荣辱观发生了某些畸变与偏差。然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受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与消费文化的冲击,社会上弥漫着金钱至上的荣辱取向。一些人的是非观念、荣辱观念已完全被金钱所左右,以金钱为转移,为了获取金钱不择手段,严重败坏了社会的风气。他们是假冒伪劣的商品的制造者、以权谋私的贪官、索要红包的医生、学术腐败的学者,而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甚至坑蒙拐骗的事件在我们的身边时有发生。试想,如果以这样的荣辱观为价值导向,我们的国家将走向何处。锦涛同志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直接针对和纠正的就是这些美丑、善恶、真伪不分的情况。
历史老人把它的经验大典不吝打开以示后人,后人从中可以体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每当社会面临重大转型的时期,精神支柱的力量是尤其不可或缺的,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这一精神支柱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重要时刻,“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的提出,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拓展和丰富了新时期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实践渠道。
(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们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制定道德规范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做到先进性和层次性的统一,既要高举道德理想主义的旗帜,又要照顾到大多数人的道德现实主义的基本要求。“八荣八耻”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弘扬正气,有利于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达到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效支持,是一种适应现实要求、操作性强、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道德标准的道德规范体系。
(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开放和宽容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予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无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社会道德的底线,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特别是象我们这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国家,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市场经济从一个视为洪水猛兽的怪物变为上下通彻的亲睐之宝,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市场法则,相应的还有道德规范,至为重要的是需要构建一个完备的道德体系,以保证社会生产力发展、体现效率与公平、道义与利益、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起码人格准则,“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具有具体的操作性,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
(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范的调节器
当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当经济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当社会规范呈现纷杂化趋向的现今这个变革之中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使社会生活有一个共同的规范;并通过这种共同的规范去调节人们的行为,使整个社会生活保持在一种有序的状态之中。而这种有序的社会状态,正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范的调节器。
(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的导向标
革命圣哲马克思认为,人把握现实世界的方式,不限于科学的或理论的方式,还包括艺术、宗教和精神践行的方式。道德是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最重要的精神实践方式,它面对现实,注重实践,指向理想。因此,“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以规范为基本形式,以价值为实践指向,为人们的相互关系的调节和行为表现提供一种价值的支撑和价值导向。
(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社会成员综合素质提升的助推仪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对道德与人性的关系的认识有多么大的差异,但对道德特别是荣辱观对人的教化功能的认识则是惊人的一致。无论什么性质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最主要靠两条:一是社会制度,二是人的素质。而在人的素质系统中,起核心和灵魂作用的是思想道德素质。而“八荣八耻”荣辱观,既有社会主义中国的特色,也有全人类的普遍性能,它是社会成员综合素质提升的强大的助推仪。
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具有深邃的思想性,是优秀伦理精华的与时俱进
(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念的精髓所在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一个全新的社会,其道德价值观念,有着鲜明的社会特征,其精髓就是爱国主义的情操、共产主义的理想、集体主义的原则、吃苦耐劳的精神、先人后己的风尚、团结互助的关系,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作耻”荣辱观,从公民道德建设的角度为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全社会树起了一个新的标尺,全面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对于我国当前精神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有着非常鲜明的针对性,这就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念的精髓。
(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了主导社会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等相应内容的价值体系。文化的中心是人,文化的价值在于塑造和培养既有高尚道德情操,又遵守基本道德操行的新人。“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就是围绕先进文化建设的目标,对思想道德规范体系的补充、调整和完善。
(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优良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
1、“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
荣辱观念是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思想珍宝。“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严、勇、孝”成为一代代中华儿女做人成事的准则。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过做人的三个标准,即智、仁、勇“三达德”,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然而,孔子有生之年,为之奋斗的伦理道德,是“礼”。
从公元前21世纪,就有了原始礼仪。周代以礼乐治天下,“周礼”的建设与发展前后八百余年。早于孔子百余年的齐国管仲,提出“四维”即“礼、义、廉、耻”,以礼为首,这些都是孔子所直接继承的伦理智慧。可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是对中华伦理智慧的继承与发展。
孔子一生从礼、崇礼,对礼的建设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以至对后世中华礼仪之邦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出了“仁”,但在他一生所推行的道德是“礼”,也就是说,“仁”并没有成为当时人们共识与实践的道德规范。然而,孔子在“仁”与“礼”的关系上,确有重要贡献,他的“内仁外礼”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将“礼”融入“仁”中,使人的情感成为“循礼”的内在动因。这种外在与内在的和谐、内化与外化的统一,是孔子对礼的理论升华的突出贡献,成为中国建设“礼仪之邦”的理论依据,为当今礼的教育与礼的建设提供了参照。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四德”,是对儒家伦理的新整合。其中,以“仁”为首,“义”为次,“礼”从首位降到第三,“智”也从孔子“三达德”之首,退居到末位。
汉代董仲舒,在孟子“四德”的基础上增加“信”德,表明当时“信”已经成为一种公共生活准则和社会发展需要。从此,“仁、义、礼、智、信”推为“五常”,成为国家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它将儒家伦理推向了新高度,并统领我国伦理道德教化与建设两千年。
到了宋代,又有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其中再次恢复了管仲提出的“四维”,去掉了“仁”,增加了“孝”、“悌”与“忠”,将家族道德置于首位,“家”乃国之基。有了纵向的“父慈子孝”,又有了横向的“兄友弟恭”,建构一个纵横交错的家庭伦理十字架,就可实现“家和万事兴”。
从清末到民初,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冲击,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都认为,道德是中国之长项,只要推陈出新,就能够建构中国的新道德。
梁启超等维新派,试图以“孝、悌、忠、信”这“四德”为基础,吸收西方近代道德精华,建构中国新道德。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这是“中体西用”、中西道德精华相融合的杰作。
中华道德发展的历程表明:以孟子“五伦”为标志,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观。宋代以“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观。孙中山以新“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国为本”的伦理道德观。这“三个为本”经历了三千年。分别成为不同时期道德教化的着重点,反映了不同时代及其发展对道德发展的必然要求。道德是历史的产物,又推动历史的不断进步。
而今,中国又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人”、“家”、“国”,这“三个为本”在当代的辩证统一,必将对反映当今人际关系的新伦理、新道德,做出新的概括,从而建构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新道德,在新的千年推动中华道德有个新的发展。
历史进程表明,道德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基本道德规范数量的增减,也包括每个道德规范在不同历史时期自身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一些恒久不变的道德规范,是由人类社会生活长久不变的内容决定的,即使这些似乎“千古不变”、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自己的内涵。因此,每个历史时代的中国人,都有继承前人道德智慧的责任,又有“推陈出新”发展中华道德的义务。“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格言警句,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同等重要之地。正是由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代代传承,才成就了中华民族铁的脊梁。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其中只有中国的文化传续了下来,其他三个文明古国都消亡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沧桑,但列强最终未能使我亡国灭种。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优秀的民族文化。“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与中华民族优良美德和思想珍宝一脉相承的,更是这些优良美德和思想珍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与时俱进。
2、“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发扬
我们敬爱的革命导师毛泽东主席曾经高度概括了党的“三大作风”和“两个务必”,还提出了对每个党员的具体要求:“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新的历史时期,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八荣八耻”的提出,是与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作风一脉相承的,也是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