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使用视频课件进行学习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使用视频课件进行学习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所在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商学院)
【中文摘要】研究者在Excel公共选修课学习一年以及对该课程历年成果实践的学习研究过程中,针对使用视频课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这一教学模式,探讨其达到的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运用多方面的理论对使用视频课件进行学习评价是以主体教育观和个性发展观为价值取向的,以共同建构为特征的第四代评价,体现了课程评价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Excel,第四代评价,主体教育观,个性发展观,视频课件
研究者通过多年自身的学习经验、对于现存教学模式的观察和结合URP项目相关老师在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四年视频教学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当前课程评价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评价主体单一,被评价者被排斥在评价活动之外,只能被动接受评价结果。例如,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评价主体往往只有老师,很少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之间的互评。第二,过于强调评价标准的统一性,造成被评价者墨守成规、千人一面,严重压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第三,评价内容单一,特别是只关注对学业成绩的评价,忽视对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评价。第四,忽略被评价者的差异性。例如,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主要是依据学科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不顾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而是将所有学生放在同一评价尺度上相互比较,一方面造成对学生的误评价,另一方面又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种“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式,使分数低的学生严重丧失自信心,无法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而分数高的学生又容易被高分蒙蔽,看不到自己的薄弱之处,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第五,评价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当思维过程、体验过程、感悟过程等被忽略,这种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是毫无价值可言的。
“第四代评价理论”的创立者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库巴和林肯,依据建构主义方法论针对前三代评价中存在的“浓厚的管理主义倾向”、“忽视价值多元性”和“过分强调科学实证主义的方法”等缺点和不足,对评价的本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他从建构主义出发,认为现实并不是纯“客观”的、“外在于人”的东西,它不过是人们在与对象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建构物”。因此,评价亦并不是“外在于人”的“纯客观”的过程,而是参与评价的所有的人,特别是评价者与其对象双方交互作用,形成共同的心理建构的过程。人头脑中的“建构”是以人们的价值观为基础而形成的,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里,评价活动就需/
4要综合考虑如何融合或沟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而评价者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梳理出不同人、不同环境中的建构,并运用协商的方式,逐步改变、统筹不同意见上的分歧,引导他们达成共识。他们提出评价的出发点在于利益相关者的宣称、担心与问题,评价的最终结果是参与评价及与评价有关的人或团体基于对对象的认识通过协商而整合成的一种共同的、一致的看法。其强调“回应”,注重“协商”、“共同建构”和“建构主义探究方法”等主要观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学校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教育观、生态伦理观、个性
【1】P447发展观是21世纪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精神支柱,这些价值观也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
化。
一、使用视频课件进行学习评价的实践
URP项目主持者中国农业大学王国辉老师,从2007年9月开始尝试使用对现有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进行局部改革的EXCEL视频教学课程。该课程在从2007年9月开始的《Excel 2003》教学中,对高职2005经管1-2班100人,高职2004园艺班40人,本科公共选修课程班2008.3-2008.7(156人)、2008.9-2009.1(156人)、2009.3-2009.7(52人)、2009.9-2010.1(30人)、2010.3-2010.7(30人),合计550余名学生开展了使用视频课件教学的试验。王老师耗费几百小时,录制了10余小时的Excel视频课件,每个视频课件1-15分钟不等,只涉及几个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操作到公式函数、图表、数据分析、VBA、专业应用等等,还编写了VBA电子教材和项目教学典型案例若干。研究者结合王老师的相关教学经验,并经过研究小组的整理与调研,发现视频课件的使用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部分研究者也选修了此门课程。对于这种讲讲停停、看视频与讲授交错进行、边讲边指导大家操作的教学方式,同学们表示很容易接受,并认为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记忆印象更深,理解得更透彻。这就实现了因材施教、一个学生一个进度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而采取差别化教学。快的同学可以多学到更多知识,慢的同学也不会有被拖着拽着的感觉。
另外,该课程采取个别化的教学方式,先教会几个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再让他们去指导其他还未理解的同学。研究者就有过相关经历,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所学又得以巩固;而在被教的过程中,发现更容易接受和明白,少了去请教老师的胆怯而多了争取成为最先学会的一员去教授别人的愿望。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了学习效率。
该课程给研究者印象最深也是对课题研究最具指导意义的是——特别的结课方式,即教学结果和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放弃了传统的考试和论文形式,每节课结束王老师都让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整节课所学,记录自己所得。以自己总结的方式代替教师统一小结,让每个学生复习所学知识的同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真正学到的东西,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并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学期结束,学生须提交一个自己录制的时间超过十分钟的视频教学作品。老师只提供相关软件和简单的指导,具体软件如何用,如何录制出精彩的视频,需要
学生自己去学习和体会。经过一遍遍反复录制,学生对知识烂熟于心,对相关软件也可熟练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还让学生为自己打分,只要学生给出具有足够说服力的理由,老师就接受学生的自我打分,将其作为学生结课的最终成绩。这样一来,学生又会整体审视自己一个学期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
二、使用视频课件进行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
使用视频课件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主体教育观和个性发展观。主体教育观有两个基本内涵:首先,人是主体,教育应当尊重并提升人的主体性,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其次,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回归了生活世界的教育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即主张培养具有丰富人性、能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那么如何理解个性发展观?第一,个性是完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品质是个性健全发展的表现。第二,个性是独立的、具体的、特殊的。第三,个性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统一的。第四,个性的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1】P430-446研究者通过研究学生视频课件,总结视频的教学效果具体是:提升了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行决定所录制的视频课件的内容),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的视频课件内容涉及了Excel的各个方面、甚至超越了Excel的范围),考查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信息技术等的使用能力。学生录制视频课件之前,首先必须好好学习教师录制的视频教学课件,其次要学会综合运用Powerpoint、Word、Excel、课件制作等软件,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和模仿,才能录制好自己的视频课件。研究者看到很多学生反反复复的录制了十几遍,才得到他们自己满意的视频课件,为此很多学生都感叹老师录制十多个小时课件的不易,研究者也深刻体会到视频课件这种评价方式所引发的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对学生自主学习有着强烈的促进作用。总之,视频课件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
以共同建构为特征的第四代评价认为,评价的意义在于服务,应该关注服务对象关注的问题、兴趣和焦点。视频课件考核方式的提出,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我选择视频题目,恰恰能够体现以学生关注的问题、兴趣和焦点为依据,实现了评价的服务目的。
另外,第四代评价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视频课件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能够通过视频这一能够反复使用的媒介让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获得大量的一致的看法。
三、使用视频课件进行学习评价的评价结果的利用
1.通过整理中国农业大学近三年网络教学视频课件和分析研究部分学生对于此类课程的态度,结合研究小组通过视频教学的切实体验与真实感悟,研究者总结出使用视频课件进行学习评价:学生可以从评价的结果中获益。主要原因是视频具有即时反馈和强化的作用,学生在录制视频课件的过程中,也会像教师备课一样,事先准备大量的内容并反复操练(根据研究者的经验,初学者的准备时间和录制时间的大概的比例为10比1,即准备100分钟
才能录制10分钟),才能够比较顺利和流畅的录制出几分钟的视频,往往一个停顿、一个口误就会导致重新录制。视频课件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反映,是对学生选题能力、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表达能力等的综合反映。此外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表情、形象也有严格的要求,还有学生对自己的讲解声音不满意。在录制过程中,他们能够充分体验教师备课的过程,实质上这也是双方共同建构的过程。很多学生把自己最终录制的视频课件作为一个纪念保存起来。
2.通过采访选修过视频教学课程的同学,并结合研究者对中国农业大学网络视频教学的切身体验,研究者得出了如下结论:这种学习评价同样可以让教师从评价的结果中获益。每一个学生的视频课件中都含有大量的信息,教师可以针对视频课件做各种量化的、质性的分析,并通过分析诊断出学生遇到的困难,然后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助于教师做各种教学研究。学生关注的问题、兴趣和焦点往往和教师的思路不一致,所以学生制作的优秀的视频课件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并且可以直接作为教学用的视频课件。还有的学生所录制的视频课件,其内容的广度和难度都达到了一定层次,比如有的涉及到了线性规划、有的涉及雷达图制作、有的涉及方差分析,还有个别来自学校广播站、拥有表演天赋的同学,其声音的甜美、教态的自然,其表现出的亲和力和互动能力,也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这种教学评价方式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一同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以主体教育观和个性发展观为价值取向,按照以共同建构为特征的第四代评价标准,使用视频课件进行教育教学和学习评价,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体现了课程评价的时代精神。下一步,研究者将总结现有研究成果,进一步细化评价标准,建立量表,对课件进行质性的、量化的科学分析,力求这种视频课件的评价方式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2008.6重印)
【2】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
【3】马云鹏,张春莉等编著.数学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2008重印)
【4】温萍.论“第四代评价理论”对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启示【M】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第二篇:学习、实践与思考
学习、实践与思考
就“教师专业发展”,我一直都在思索着几个问题:
1、教师专业发展应从哪里出发?
2、教师专业发展应在哪里生根?
3、时下教育最缺什么样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什么样的人?
一、从课堂出发。
课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师专业化发展始终要服务教学和育才这个主题,说具体点,就是专业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促成培养目标的实现。
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上的教师能力本位的发展,而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它强调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其对于经验的不断反思,学校同事的合作与交流,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基于对学校现状的分析与诊断,从教师课堂这个出发点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与思考:
(一)现状分析 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处于中游状态,教师队伍的结构较为合理,人才发展空间较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我校校园文化特色明显,初中标准化建设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相对于硬件建设的完善,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更为迫切,而教师队伍的现状也有令人堪忧之处:
劣势一:学校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能力问题——老教师多,面对新课程改革新理念严重匮乏,部分教师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
二是结构问题——富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部分学科尚无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
三是职称问题——中级职称教师相对数量少,影响了年青教师从教的积极性。
劣势二:影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薄弱。“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教师科研能力无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是区级骨干教师数量相对偏少,优质教师的缺乏正逐渐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因此,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营造良好氛围,建立保障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迅速提升迫在眉睫。三是教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目前,虽然在逐步实行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如“干好干坏一个样”、“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
四是缺乏完整、科学的培养和培训体系。由于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缺乏严密、完整的培训体系,造成当前高职、骨干敦师和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信息社会化的素质和能力缺乏,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确定发展目标
基于我校教师现状,我们确定的发展总目标:创建有我校特色的自主发展的教师团队,营造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探索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促进教师迅速成长,造就一支会教学、会科研、善于学习的教师队伍,在规划期间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校、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
第一层次目标:通过讨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记录教师专业发展历程、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以及校本研修等活动的开展,对教学能力不强的中青年教师,促其较快接受教育新理念,向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学习好经验,较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优秀的教师。
第二层次目标:对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通过校本研修使其尽快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技能,促其成长为校、区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第三层次目标:校、区级骨干教师,通过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专家引领等,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
具体目标:每个教师要通过学习、进修、参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及校本研修,诚品读书会等活动,实现知识更新、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大大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实施策略
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和校本研修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指导”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科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重文化:学校通过五年发展规划与行动纲领的制定,注重加强教师文化、课堂文化、教研文化的建设,在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中,升华教师的专业精神,在目标引领下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从而寻求办学的核心支撑力。
(2)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定期对规划内容进行自我诊断与评价。要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积极参加诚品读书会活动,读1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
(3)抓备课:积极参加教研组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每月开展教师诚品读书活动,通过推荐书目、读书交流等,倡导教师多进图书馆、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举办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以及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整合应用能力,拓展备课资源、创新备课手段。
(4)磨上课:借助区教育局“两个关注”活动的开展,对每位老师的常规课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指导。一是通过落实教学常规行动,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常规。二是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三是开展课堂技能竞赛活动(三优、五优),通过教师间互相听、评课,切磋课堂技艺,商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整体授课水平。
(5)促交流:建立新的听课制度。校级领导进行“指导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作具体的指导;教务主任、教研组长进行“研究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进行研讨;教师间进行“互助性听课”,主要是教师间通过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立足“听-说-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交流反馈制度。因为这些活动立足学校资源,直面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较真实和直观地反映教师的专业状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有针对性、诊断性、启发性。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接触最前沿的教育教学资讯,了解名校的发展状况,吸收其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党员生活会、读书交流会;开展教育思想、方法和校本研修大讨论,通过相互交流、激烈的辩论,使教师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实行教师结对活动,促进新老教师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6)倡反思: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起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要以检查、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为手段,监控、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教学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读书心得,教育故事等,开展评比,汇编交流。
(7)重指导:依托“江仲林工作室”,充分发挥知名教师的辐射作用。认真落实《台北路学校江仲林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形成在市区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团队。
(四)实施步骤(略)
(五)机制保障(略)
(六)工作轨迹
这几年,在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化的工作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并且根据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措施,以促进我校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以点带面,促进发展
为了让教师们能够快速地成长起来,提高其专业技能,我校利用江中林老师的名师效应,率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选出年轻的骨干教师作为名师工作室里的成员,定期进行培训,使他们在一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了研究型的青年教师,他们的工作精神、工作方式与工作能力又逐渐在全校老师们中间形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全面地提高了我校教师们的教研能力。
另外,我校还建立了首席班主任工作室,使一批优秀的班主任代表得到了培训的机会,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加地完善。通过骨干教师的培训,再让这批教师带动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实践,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以书为伴,全员读书
校园读书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研究方式,我校成立了“诚品”读书会,尽可能营造不懈学习、严谨讨论、和谐交流的读书氛围,将个人的学习纳入群体的研究过程,带动学校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学校定期举行读书沙龙,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教师书吧为老师们提供了看书、借书的平台,还开辟学习栏目,定期展示教师的学习成果;围绕研究主题,要求教师广泛阅读,并进行文章推荐,“美文共赏”,使广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内,吸收更多的新经验。现在,老师们养成了每月必读一本书的习惯。特别是教育方面的书,深受老师们的欢迎。精神上丰富了,教育理念更新了,老师们的教研水平自然也在无形中提高了。
3、有效的教学指导
学校要想发展,教师的教学是关键,为此,我校实施了“八个一”工程,即研究一个课题、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设计一节优秀教案、上一堂高质量公开课、出一份标准模拟试卷、设计一份好作业、制作一个优质课件、接受一次业务能力测试。通过这样的活动,全校老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将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我校还请了专家来校对骨干教师们的教学进行指导,然后带动全员的教学热情,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
除以上的几点以外,我校还建立了“心晴” 工作室,由心理健康教学的专职和兼职教师定期对教师心理把脉,准确把握教师的心理状态,提高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
(七)对课堂的反思:
1、谈到课堂无法逃避地就会与质量产生联系。
作为校长应如何引导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更科学合理地关注课堂教学质量建设?
(1)引导教师从十个方面进行课堂的“问课”:
一问教学结果:学生会不会?作业交不交?作业抄不抄?成绩好不好? 二问教学效率:师生累不累?时间长不长?作业多不多? 三问备课质量:理不理解课标?教材?学生? 四问教学艺术:
五问领导才能:听不听?服不服?爱不爱?追不追? 六问教材开发:有无自己开发的补充教材
七问三课表现:组内讨论课—校内研究课—校外展示课
八问基本建设:有无经典课例?参照性课件?基本题库?新老师有无蓝本?老教师有无风格?
九问双向构建:制度程序——行为改变
十问特色建设:有无优势学科?强势教师?攻关成果?普适性经验?
(2)引导教师从八个方面思考:怎样做最能让学生学得最好? ①、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②、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稳定的注意力、高效的记忆力、敏锐度洞察力、卓越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
③、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④、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⑤、不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⑥、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⑦、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⑧、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
2、谈到课堂无法逃避地就会就会涉及到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校长为核心的团队是改革学校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学校就通过文化建设和机制建设促进教师从“专题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动,实践反思”等四个维度推进有效课堂的建设。
(1)帮助教师从五个方面分析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原因: ①学科的定位和价值的理解不够深入 ②学科知识面较窄,专业素养不够丰富
③观念陈旧,没有确立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④教学方法呆板,没有在继承传统上有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⑤关爱每一个学生,悉心研究内驱力的并不高 建议:细心诊断课堂,形成归因分析。
(2)学校要从三个方面建立好课标准,引导改进,准确评价。好课的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生学三方面评定 ①从教学目标而言——设定确切,达成度高 其
一、全面落实“三维”(学会,会学,乐学);
其二、以简驭繁,使学生易懂,易掌握,当场问题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其三、学生受益面大,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效率高。②从教师教而言——教师有效的主导性“教”是为了“学” 教学内容——准确,整合,本体 教学思路——清晰,凸现,合意 教学方法——激活,引导,相长 教学素养——思想、专业、教态
③从学生学而言——课堂教学气氛浓厚,体现学生主体性(3)帮助教师从五个方面提高课堂有效性:
①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细化组织、问题化组织、操作化组织)②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力求三个发展:知识体系发展,认识规律发展,激发内驱力发展;
③积极推行多种教学方式、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有效性; ④“学导式”教学法;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主线:教师的启发 编制“学案”和“教案”
⑤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进行教学文化的熏陶
其一,制定各学科的学习规范要求:预习读书,听课记录,练习作业,订正改错,复习整理,规范写字,朗读习作等,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
其二、规范教师的教学习惯,以教师的教学规范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在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实践上生根。
就本质而言,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实践的价值追求有三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特色的形成。这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学校应以校本开发与课程实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平台,让教师在学校中、在具体的实践中生根,在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反思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1、树立课程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从微观的角度来说,答案很简单,也很直接,它就是课程。说得更明确一些,也就是课程中学生感觉最吃力的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课程就是指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体验到的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每单元的内容、各种作业以及思想教育的内容。课程还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计划、展示、成果、测试等。重点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所经历的事情,即教师讲授的要对学生进行测试的那些内容。
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来说,课程涉及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发展性课程(学科知识竞赛、科技发明等)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是教师诊断问题、发现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研究者。
2、树立课程即教师的意识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这种教师角色,倘若对于理想与理论没有充分的了解,那么,这种转化就会有很大的落差。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如果抛开学校去谈教师的发展或成长,那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石和依托。“教师专业化”只能依靠“学习型组织”的专业对话、自主判断、行动研究、行动伦理来驱动。从现代经营主义思想来看,“所有教师都是管理者”。特别是从课堂教学层面看,教师理应成为学校课程的开发者和班级的管理者。
目前我们台北路学校作为全市的涉台教育基地之一,开发了涉台教育的校本教材--《“拥抱台湾”教育读本》,而正在开发的是以我校校训――“小信诚,大信立;人品真,学品优”为主要内容的“诚品”校本教材。
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①基于“教历”的教师发展
每个希望获得专业成长的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经历或历程作全面、真实的记录与分析,这就是教历研究。这种研究要求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地、系统地、持续不断地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达到改进教学实践的目的。
②基于“研究”的教师发展
“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对那些钟情于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当之无愧的有效的实际观察者。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教师教学研究是教师对日常教学生活的一种自觉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和过程。
③基于“教学合作”的教师发展
教师教学合作是在原有分科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层面和不同形式的何种,将各学科间有逻辑和自然联系的或者重合交叉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调整或合理延伸,使它们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合理的系统结构,发挥最大的整合功能,并由多个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④基于“自主”的教师发展
在操作层面,要观念先行,树立教师的自我意识,这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前提;而后要有自主能力作为行动支持,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一切的目标都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实现;最后自主发展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它是自主发展的平台与保证条件。
⑤基于“反思”的教师发展
“经验+反思=成长”。构建“教学情境—意识到关键问题—提出其他方法—新的尝试—专业结构的形成、改变或强化”的五步反思模型,采用“理论学习—对教学情境进行反思—自我澄清—改进或创新—新尝试”的操作程序,可运用反思日志、课堂实录、听取学生意见、与同事交流等具体方法。
⑥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发展
同伴互助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互助方式,以发现和解决教师现有的问题为基础,通过团队合作、经验分享等增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经验分享,这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且也有助于学校良好组织文化的建立。
⑦基于“专业引领”的教师发展
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的核心任务是帮助教师实现新理念与适宜行为的对接,将不适宜的行为进行剖析,找出共同适宜的策略。专业引领实质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通过专业引领,将自上而下的指导活动与自下而上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将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理念的践行能力,这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三、时下教育最缺什么样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什么人? 当今的教育面临更多的难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对教育内涵发展的呼唤、对教育均衡的要求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教育系统内部的队伍建设,因为队伍建设尤其是校长队伍建设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此,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的“教育家办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表示,只要是为教育作出很大贡献、取得成就的人,就是教育家,这没有什么可以谦虚的,这是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而概率最大、最容易成为教育家的是校长。因为校长有着相对独立的空间,有着一定的资源基础,有着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条件,所以更容易成为教育家。于是,打造“教育家型校长”,这一鲜活而紧迫的时代命题跃然而出。“从内涵与特征上来分析,教育家型的校长应具有强烈的教育情感、高远的教育追求、忘我的奉献精神、主动的专业发展、系统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教育实践。”陈玉琨如是说。
作为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引领学校不断创新的学校决策者,必定是有着先进乃至独特教育思想的人。今天的教育最紧缺的无疑是有智慧、有思想的教育家型校长。他们最大的特点便是能推陈出新,有着自己成体系的或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有着自己的思想和善于学习、消化、吸收、创新的能力,能沿着自己的办学轨迹不断上升,而支撑他们高昂着头前行的便是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崇高的教育情怀,以及踏踏实实的不唯名、不唯上、只唯实的“以师生为本”的朴素理念。
成为教育家型的校长应是我们在座各位校长的理想与追求。只有坚定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做个真正的领跑者,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
每次,当我们决定退回一个不超越自我的界限,我们就会有许多的借口,借口正好是梦想和希望的毒药。而教育名师们会适时地敲醒我们:没有任何借口!因为教育需要我们这群追梦人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用敢于担当的情怀、用激情浪漫的情怀去坚毅地跋涉、执着地追寻。
我们或许是一群把自己抛到绝境的人,不论是自愿的或是被动的绝境。只要我们坚信:心中有不灭的梦想,胸中有恒久的激情、耳畔有智者的叮咛、前路有名师的引领、周遭有并肩的同仁,凭着我们的坚毅与勇气,就有机会走出长长的黑暗隧道,就一定能看到隧道尽头的灿烂千阳!
第三篇:视频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制作总结
视频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制作总结
这学期我报了《视频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制作总结》这门课,通过汪青云、揭安全等老师的讲解,我对视频课程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有了新的认识,收获颇多,现总结如下:
第一,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树立当代教育新理念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在当代高考指挥棒指挥的基础上进行的,以教为中心,以应试教育为主,以灌输为主,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我们目前高等教育最为无奈的现状。
面对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逐渐接纳并喜爱使用新媒体,以往在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在大学这个层面开始逐渐解冻,新的课堂形式和新的学习方式逐渐被诸多学生接受,改变了以往的以教为主的学习方式,未来的高等教育需要我们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要在理解、尊重、服务、启迪、激励学生的基础上,以学为中心,注重基于问题的学习,巧妙灵活运用多媒体,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的不同,利用不同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才能,是我们21世纪所面对的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第二,认真学习视频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制作,服务广大学生 由于教育具有其特殊性,课件是由教师或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使用,因此课件的设计与制作需体现一定教学目标,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的教学策略。它不仅可以储存、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还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
多媒体课件是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辅助教学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因此它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方式把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具有知识密度大、表现力强的特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图文声像并茂;
(2)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3)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4)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5)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途径。
通过对所学课程的总结,我认为优秀课件制作流程应包括如下步骤;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环节及过程是:选题→学习者分析→教学设计→系统结构设计→原型开发→稿本编写→素材制作→系统集成→评价和修改→发布和应用→升级更新。
要想做好一课件,需要注意的有很多,现将我掌握的注意事项写下;多媒体课件制作注意事项 1.注意色彩的合理应用 2.尽量加入人机交互练习 3.注意字、图、声的混合 4.以课件制作流程为主线,增加一个系统性原则,整体和谐统一,注意与其它媒体的综合结合
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原则:教学性原则、控制性原则、简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点课件制作的知识,但我深深的知道这还远远不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第四篇:学习思考实践
学习思考实践
——学习《人民教育》部分文章所悟
新建乡中心学校王晓波
根据教育科技局安排,近日悉心领读了《人民教育》第三、四、五期中的《从均衡发展走向内涵发展》、《甘肃庆阳:用经典唤醒灵魂》、《建造“精神特区”》等几篇文章。从中意识到学习、思考、实践对于工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在不断学习、思考、实践中进行的。学校作为培养教育人的主阵地,时时处处均显育人,学校建设在细微中,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一、学习能使人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养。
邯郸市教育局长赵浩军说:“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指出了教育工作目的是培养人,是一个发展变化的人;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邯郸市的“十个一”素质为我们指出了具体任务;怎样培养人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着力点在学校的一切活动,每一项教育都不能是空头的说教,不是赶鸭子上架,需要一定的活动来助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教师素质赶不上教育变化的需求,提升教师素质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近日曾令新局长在新建完小调研时指出:教师把学习当成生活状态时,就是我县教育飞速发展之时。学习能更新知识储备,能改变教师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说明了教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生感到教师知-1-
识丰富,具有人格魅力,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经常阅读教育期刊杂志,浏览教育信息网站,了解前沿的教育信息,阅读历史、政治等书籍,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抢着回答老师的提问,怎么到中高年级学生就不主动回答问题了呢?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是被老师给抹杀了。教师由于知识储备或教育方法问题,在课堂内外无意间对学生一些打击,致使学生自我封闭。
学校对教师的学习缺乏监管,特别是在强化学习之初。只是给予教师一些书籍,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管,无活动助推。学校应要求教师拟出每期或月读书学习的具体清单,明确具体的读书学习任务,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开展读书活动。学校领导可以对教师进行家访,与教师交流情感,增进友谊,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深化学校管理。
二、勤思考,创新工作方法。
思路决定出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无疑说明思考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甘肃庆阳市教育局长卢化栋,在刚任局长之处就对学校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掌握基本情况,理清推进学校发展的思路,走出用经典唤醒灵魂的特色建校之路。局长、校长要做有思想的教育者,引领校园文化,师生共享成长幸福,通过学生影响家长,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机集合。岔河中学也是通过教师品读《论语》,参悟其中的教育真谛,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
教师通过学习,收集一些教育信息,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整理、思考。结合自身工作或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创新自己的工作思路,彰显出自身特色。如领导到学校调研时,要求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如果汇报者没有系统思考,没有深
入研究学校工作,将是泛泛而谈,不着实际,给人思路不清,工作不细的感觉。
在一所学校,校长不善于思考,好比一本无目录的书刊,学校的工作将会主次不分,无轻重缓急,学校班子成员整日忙碌,工作出不了效果;教师不善于思考,反思教学行为,抓不住重点,分不清难点,用相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的学生,究不出原因,教育教学质量就会上不去;学生不思考,认不清自身学习情况,找不出自己学习的重点。一位教师说过,你越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越多,说明你有进步,反之就没有进步。如果不去思考,根本就不知道有什么懂不懂的问题。
三、不断实践、改革,提升总结。
列宁说:“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纸上谈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赵括理论的战略非常熟悉,兵书背得很熟,一到战场就不能应对。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就好比是熟背兵书的赵括一样,掌握的理论是没有在教育教学中实践过的理论,是空洞无物的;相反,一个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如果不通过学习理论,那他的实践也就是上不了高度的。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浮得上来,沉得下去。没有理论的支撑,说话处事、教育教学就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思考问题,上不了一定的层次;学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没有进行深入的实践,就不知道这套理论的实际功效。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深入实践、总结经验,提升工作水平。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补充血液,勤动脑,多思考,明晰思路,在实践中学习,用理论指导改革实践,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第五篇:论如何进行学习评价
论如何进行学习评价
陈磊
(淮南市寿县迎河中学,chenleiata741@163.com)
摘要:本文旨在交流我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学习评价。关键词:教师,学生,评价,有效 引
言
请本文通过交流教学经验,以求达到共同进步,提升教学素养。
一、新课程背景下学习评价的改变
1.评价目的与评价价值取向的转变
随着《课程标准》的改变,评价的目的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正反映出我们教育的改变。需要对陈旧的评价理念进行取舍。
(1)评价目的的转变
评价不再只重学习结果,而是学习过程与结果并重;评价不再只为改进教师教学工作,同事要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之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是对传统评价思想的革命,也是当前教育阶段教育的性质。
(2)评价价值的转变
《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到,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合作、表达能力、探究和实验能力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要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2.评价手段与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现在因为评价目的的改变,也迫使我们要改变评价的手段等,要想让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对学生全面评价,这就需要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可以更加准确地诗选评价的目标和功能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进行学习评价 1.树立学生自信心,多鼓励
著名的教育评价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当我们对学生评价时,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用心揣摩他们此情此景的心理,用心鼓励,以利于提高评价的“效能”。[1] 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教师可用以下等语言鼓励,“回答得非常正确!”“说得太漂亮了!”“老师和你想的一样,真不错!”若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时,我们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你能站起来回答问题说明你已经很勇敢了,别急,看看谁可以帮助你?”“这个问题,已经跟正确答案接近了,再想想。”
2.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同
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发展状况和努力程度,尊重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并给予具体指点和引导,耐心期待学生一点点成长、进步。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教师评价时不只是简单地判断或褒奖,而应注重具体引导,应更多地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去点拨和启发。泛泛而又单一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时,心中要有“爱”,要做到“每句话背后都是一颗心”,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评价一定是发自内心,真心实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强调以生生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学习问题。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相互交流,激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倾听别人的思想。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充分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展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得到很好锻炼和收获。[2]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可以根据根据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设计各种教学轰动,进一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热情。
4.评价方式应具有多样性
(1)创造条件,让学生自我评价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上有很多内容是活动内容,如探究实验、调查报告、技能训练等,对这些内容,教师要抓住机会,给学生自由发挥,亲身体验的空间,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试试实验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不知不觉的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可观的评价,对自己好的方面是什么,不足在哪里,如何进行改进,这样既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也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使学生终身难忘。
(2)大力开展学生互评
自评可以帮住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同伴的评价也恨重要,有句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评不一定全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同伴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互评,可以发现优缺点,并能自我反省,相互学习,增进友谊,共同进步;也能培养学生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态度。
(3)作业及试卷评价
作业及试卷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作为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是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健康发展的手段,也有其好的一面。随着课改的改变,教师布置的作业及考试的试卷也要有创新的设计。在作业及试计方面,要遵循以生为本,拓宽作业设计的空间,要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针对性的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成就感。同事在作业及试卷的批改方面,要变符号批改为对话批改。对于生的做得作业,不管优劣,教师都要真诚的协商赞赏及感受和教诲,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的学习星期、学习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总之,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更加自信,更有兴趣,更有激情。同时评价也可以帮主学生诊断自己,从而增强自信心,促进学习。教师只有把握好尺度,进行有计划的、多种方法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才能实现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梧桐雨:《如何有效进行学习评价》,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8796db0102vw6t.html [2]郭建耀:《有效学业评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第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