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学业评价方案(小编推荐)
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古荥镇实验小学:
六、二班 为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的目的检验与考察学生的学及其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革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有效促进学生发展。评价中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知识技能、学习愿望和能力、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
三、评价的原则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
2、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从学生学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
四、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对小学生的学业评价,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学业状况形成过程的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进行;其次要对学生学业的结果进行评价,通过终结性评价进行。其中终结性评价又主要通过展示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进行。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具有评价的个体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态度、能力、发展状况、情感、价值观等进行评价
2、展示性评价
展示性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一般要求,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时机可以以各种橱窗布置、作品(业)展览、竞赛、评比等形式安排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也可以以期末检测为形式安排在学期末进行。评价的内容有基础知识类的内容、也有实践检测类的内容。在展示性评价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可以组织学生对自我展示内容的自评,学生间的互评,小组评价,班与班间的互评,教师建议性点评。通过展示评价使学生学会自我判断,学会分析作品与欣赏他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能较好地观察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把握程度、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看待自我的客观性与自信度。
3、水平性评价
水平性评价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的学科水平性笔试。要在把握好难易程度的情况下,全面考查学生应知、应会的、教师应教的“双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体现发展性思维、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
4、关于学业评价的结果呈现和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结果以“综合性、激励性的评语+等级”的形式呈现。其中学生平时各学科的作业的评价采用“双等级”制(一方面评价作业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如书写等)+激励性批语进行,提倡教师多进行面批与个别性指导。
(2)展示性评价结果一般采用“等级制”(优、良、合格、待努力)
(3)水平性评价结果采用“百分制+等级”的方法进行,不论是何性质的水平检测,均不要当众宣布学生考分,更不能排名次。
(4)学科学业水平综合等级采用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5)注重学生的综合性评价。对学生各方面的品行表现的综合评价,采用“星级”评定,评价的方法步骤一般是先学生自评,再学生间、小组互评(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的形成情况在平时要及时记载),家长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星级的综合评定,班主任同时要对学生学期综合情况形成书面的综合性评语。
其他综合评价项目:
坚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校“五好学生”综合评比方案;另外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每年“六·一”节均进行“学习奖章”、“文明奖章”与“实践奖章”的评选;这两项综合评价不应受指标限制。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要克服评价功能注重“甄别”转向注重“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通过学业评价改革,学生在课堂听讲状态和规范程度上都有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第二篇: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为落实省市关于素质教育实施要求,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等规定,现对我校学生学业评价规定如下,望遵照执行。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我校制定了学生学业水平测评方案。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创造适宜于孩子们成长的环境,使学生实现思想、智力、心理、实践、身体、创新、审美能力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体现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状况。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学业评价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进行全面发展评价,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实现有个性特长的发展。通过评价主体的互动、评价内容的多元和动态的评价过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探索科学可行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根据我校的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方式,规范、完善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加强公示、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学生评价工作的实效和公正。通过探索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建立健全学生评价制度,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导向性原则。
实施学生学业评价方案,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初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初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初中教育与学生以正确的导向。
(二)操作性原则。方案实施要为老师学生所理解与接受,操作简便、直观。方案的指标体系合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操作实现信息化。
加强学业评价工作的制度建设,提前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和有关规章制度,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保障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全面、客观、科学。
坚持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适当收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实证材料。正确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
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实质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引导过程,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过程。评价的过程、目的首先在于对学生进行教育。
学业测试评价委员会领导小组
四、关于考试
(一)考试设置、统考:学校每学期统一组织期中阶段质量检测和期末质量检测两次考试。
单元测验:各学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单元为单位由学科教师自行组织单元考试。<除以上两项外,严禁组织学生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考试、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
(二)关于单元检测的规定:单元测试等平日质量检测主要用于反馈教与学的信息。测验题体现课标要求,密切联系实际,以考察能力为主,重视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控制机械记忆性题目的比例。考试完成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讲解和总结。考试次数根据单元数量在开学初制订教学计划时一并确定。单元考试的次数不得随意更改,两周不能超过单元考试时间在集体备课时同年级一同确定。单元考试成绩使用等级制,不得使用分数。由任课教师按照的比例评价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分别记班主
任可以予以汇总学生各科成绩,作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但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在教室内公布或张贴学生的考试成绩。
l、学校每学期组织统一考试两次,即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卷面可以使用分数,在学校汇总后总评实行等级制。
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教师不得当众宣布、不得张贴成绩。
不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评优的主要依据,不按学业成绩排列学生名次。不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和奖惩师生的主要标准。
期末考试评价实行等级制,期末考试评价成绩学业学期综合评价的办法:实行 “日常学习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日常学习评价”每周一评。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一周来的日常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知识掌握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以班级为单位按照%的比例评价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分别记分,累计后再由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将各学科教师的评定予以汇总,按照%的比例评定出“优秀”、“良好”、“一般”。“期末考试评价”各学科和“总评”均中的期末学业成绩为依据填写“优秀”、“良好”、“一般”。总评的计算办法同日常学习评价。学期综合评价”两个“总评”中两个“优秀”的评为“优秀”;一个“优秀”一个“良好”、两个“良好”、一个“优秀”一个“一般”的评价为“良好”;一个“良好”一个“一般”和两个“一般”的评价为“一般”。
五、音乐、体育、美术等及综合实践科目、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评价的原则
参与性。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过程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力的发展。
评价的内容通常应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二是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活动的收获与成果。
评价方式体现多样化,要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档案袋评价
要求活动小组建立活动档案袋,里面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调查表、出勤登记表、实验记录表或调查记录表、原始数据、学习体会、日记等与活动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做为小组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
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表演、模型、设计方案等学校定期举办一届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举办一届手工制作、模型设计作品展示评比活动。
项目评价与阶段综合评价。在每个活动项目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在活动之后能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指导后继的活动,并为每学期的阶段性综合评价提供依据。阶段评价做为学生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
第三篇: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涟源三小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为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必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生评价制度。
一、学生评价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学生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评价的功能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评价改革,要力求达到这个目标。
二、评价内容和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应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一般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学科学习般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学科学习目标应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应体现差异性。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情况。具体评价内容和标准: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能主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扎实,经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
3.能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
4.能对学习方式方法加以评价,并能改造和利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2.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并提出改革的办法。3.在各种环境中,能与他人合作确立学习目标并实现目标。4.有独立思考、质疑的习惯,有创造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具有诚实、公正的品格。
2.能通过所学知识对个人和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3.尊重他人,了解自己,理解并学会赞赏他人。4.对学习与活动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各学科制定学科学习发展目标评价标准可参照以上评价标准。
三、评价原则: 学生评价改革,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一)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评价方法要多样化,方式应灵活、多样,具有科学性、简便易行、有实效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和他评的评价方法,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
(三)评价不能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四)要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使教育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四、评价方式:
(一)定期正规评价:
1.书面检测、考试。适用于学业考查学科,采用等级制。2.口头测试。适用学业考查学科,如语文、英语、音乐等,采用等级制。
3.表现性评价。适用非学业评价,检查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采用质性评价。
(二)即时评价:如学生作业、课堂表现。不拘泥于时间间隔、字数、内容、形式等,觉得“有感要发”就可以记录,采用质性描述。
(三)学生成长记录袋。将学生各种评价材料存于学生成长记录袋中,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使教师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有个清晰全面的把握
五、评价方法: 1.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第一,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可采用口头评价的方式,根据“短、小、勤、快”的原则,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利用口头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促使学生朝向既定的学习目标。此外,还要分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第二,利用一些成长记录的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第三,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期中、期末成绩中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各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精神并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但要注意坚持正确的导向,要采取某些方法和策略,如在学科期末成绩评定中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分别报告,并根据内容的不同对平时和期末成绩设定不同的权重。这样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
第四,可以利用学科学习和评价的特点,采取分项考试、分散考试的方法。如将语文的评价、考试分为语言表达、词汇掌握、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采用写字卡、朗读卡、积累卡、阅读卡、表达卡等考察方式,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考试采取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此外,还可以尝试在期末考试中实行免考,如平时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不参加期末考试,这是给学生的荣誉,激励了学生在平时努力学习。
2.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学科教学目标不但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学业内容,后者一方面是学科培养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业好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评价改革中,必须对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给予关注。可利用统一的评价表定期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非学业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同学的相处、劳动、关心集体等方面。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特别是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可在日常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或小组合作时,让其他同学或小组给予评价。有时也可定期让同学和家长在成长记录上对学生进行评价。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在评价与考试中注重学生差异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考试作为查缺补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可尝试给学生多次的考试机会,只要学生觉得考试结果不理想,就可以申请重考,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关于这点教师要注意教育学生淡化分数、等级和相互比较,要强调进步和纵向比较,在学生中树立起考试是考察和检验,更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观念。
第四篇:小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目的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贯彻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根据课改理念,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就是要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评价的原则
“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应该注重对学生建构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
2、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从学生学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
三、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传统的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评价。事实上,评价的内涵与外延远远丰富于考试,对学生产生影响,能促使其发展的不仅仅局限在考试方面。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拓宽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外作业、与他人交往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对自身现在和未来的期望等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生在师生每日交往中的全面化评价及其评价信息的传递对学生的影响,其实远远大于次数有限的考试及其分数。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从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各项素质,促进、激励学生素质的发展。
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主要内容有: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自己最满意的习作与书画作品、日记,最典型的活动杰作(参加实践活动作品等),检测卷及其他荣誉。
2、即时性评价。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评价者在课堂上、活动时、生活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积极反馈,实施书面的或口头的评价,给学生以鼓舞、指导、调整。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思维的品质、创造性、独特性、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展示性评价
展示性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一般要求,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时机可以以各种板报、作品(业)展览、竞赛、评比等形式安排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也可以以期末检测为形式安排在学期末进行。
4、水平性评价
水平性评价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的学科水平性笔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既要进行书面检测,又要进行实践检测。每学期末接受县水平性评价检测,学校在每学期中途进行一次调研性水平检测。
技能学科的水平性评价学校只进行阶段性的(一般每学年一次)水平性调研检测,其中毕业年级接受县结业性水平检测。
5、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结果以“综合性、激励性的评语+等级”的形式呈现。其中学生平时各学科的作业的评价采用“双等级”制(一方面评价作业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如书写等)+激励性批语进行,提倡教师多进行面批与个别性指导。
(2)展示性评价结果一般采用“等级制”(优、良、合格、待努力 A B C D)(3)水平性评价结果采用“百分制+等级”的方法进行,不论是何性质的水平检测,均不要当众宣布学生考分,更不能排名次。
(4)学科学业水平综合等级采用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即在学期末素质发展报告书中,以任课教师寄语性的激励评价语言(主要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 度、知识技能、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学科的等级评价的形式呈现,总之坚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6、课堂评价。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这时就需要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艺术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教会他们在正确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能客观自我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即时评价。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其实是在一个个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的。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懂得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发表评价意见。但尚存在评价方式传统、内容浅显、层次较低等不足。如在评价内容上,陈述性知识评价、程序性知识评价比较多,主要评价基本知识是否掌握,是知识的简单再现。教师要充分认识评价在教学中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作用。特别要善于利用评价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思维。
7、作业的评价。
作业评价由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其目的主要是淡化甄别的功能,分数的意识。但从评价的功能上进行考察,这种变化没有引起质的改变。教师批改作业,主要目的依旧是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考察学生对基本内容掌握与否,以便及时弥补学生的疏漏。对优秀的作业,主要是采取加贴红花的方法给予鼓励。作业内容主要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为主。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显得力度不足。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给予评价。采用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即,不要把眼光仅仅停留于传统意义的“对”与“错”上,要多层次、多维度地看待学生作业。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总之,从作业中发掘学生不同领域的长处,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学生将优势智力领域的好品质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使作业评价更好地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8、营造氛围
相互评价
在集体生活中学生逐步学会评价他人,学会倾听,学会赞赏,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回答,同时也更增强他们对自我评价的信心。这样,才能体验并享受到成功的幸福,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还要能真实、客观地评价自己。这时要训练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学会赞赏自己。一位哲人说:发现优点比发现缺点更困难,因为这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当学生能从各方面挖掘自己的优点,那么他们就希望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他们就会相互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营造轻松、愉悦的评价氛围,为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学生们在融洽的课堂气氛感召下,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习过程真正成了师生共同生命的历程,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生命发展的空间。
9、多元评价的魅力
学生的自我评价: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发展。
学生间互相评价: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他们交流想法的最好时机。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养成敢争、敢驳的习惯。既锻炼了思维,也培养了团结合作意识。
家长参与评价:使学生、老师、家长三方形成评价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评价主体的作用。评价单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以一个单元教学任务或一个阶段为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同桌互评、老师评、家长建议多方反馈信息,让学生看到一个清晰的自我,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这种全面客观的评价,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积极健康地发展。
总之,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实现自身价值。学生最期待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但是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着差异。那么过去单一以分数论高低,以考试评优劣的评价形式已经不适应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那么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确定个体发展的方向。让优生有“劲头”,中等生有“想头”,后进生有“奔头”。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感,增强了他们探索知识的信心,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统一要求与因教材施教的矛盾,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当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五篇: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方案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方案
(讨论稿)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和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改革传统评价机制的弊端,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监控功能,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综合评价学生学业水平,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一大批素质全面,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初中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二、改革目标
通过实施学业成就评价改革,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探索新的评价方法,改革考试考核机制,从而鼓舞学生的学习信心,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努力营造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职业教育。
三、评价改革原则
1、发展性原则:传统的评价重在选拔和甄别,新评价体系必须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思想,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仅看到学生现有水平,还要看到潜在的能力,突出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
2、全面性原则:评价必须全面考虑学生素质的构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3、差异性原则: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着每个学生发展上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场合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让人人体会到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特别是对部分智力滞后学生更应采取特殊评价方式。
4、导向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学习潜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对学生学习加强针对性指导。
5、多元化原则:在评价中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自评与他评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综合素质考核,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方法多样化,做到定量与定性结合,形成经常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6、可行性原则: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应是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达到的,每项指标应明确具体,易为学生理解,便于教师掌握,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对不好量化的科目和项目可用优、良、合格等等级来量化。
四、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手段。
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学生评价的内容应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两个主要方面。过程性评价要注意科学、易行、活泼、多样,如观察、访谈、问卷、课堂即时评价、竞赛和展示、作业批阅、测验、成长记录等;水平性评价可采取考试(包括书面、口头、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和实物展示等方式进行。具体措施如下:
1、过程性评价
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做出的评价,评价方法重在任课教师指导下,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由教师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标准依据学科特点具体制定。其主要形式包括: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适时记载学生成长过程,主要包括学生意见、学生习作、日记、获奖证书等。
(2)适时性评价。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给予及时的书面或口头评价,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学习中提问答问能力、学习习惯等,给学生以鼓舞、指导和调整。
(3)阶段表现性评价。如设置各种奖章等多种灵活方式。(4)综合评定。在期末发放《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量化表》由学生互评,教师评定。
2、技能和能力考核。
技能和能力是职业学校评价的主要内容,既包括专业技能,也包括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创造发明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等关键能力。通过专项技能考核和教师日常教学实现这一评价指标,具体标准依据各学科具体制定。如数学主要考察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即思维能力,表达能和动用操作能力,语文主要考察学生朗读能力、交际能力和实用写作能力,体育主要是体能测试。
其评价方式主要为展示性评价,评价可以专项技能考核、考查,也可以各种橱窗布置、作品展示展览、竞赛、评比等形式安排在学习某一阶段,也可在期中、期末集中安排。依据不同学科应有区别,如语文可采取朗读、书法比赛、习作、辩论会、演讲、社会调查等。教学侧重口算、估算、调查统计、兴趣活动、测量与设计等。英语测重于唱英语歌、口语会话、讲英语故事、班报校报等。
3、笔试。
主要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的学科水平性测试,包含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应知应会的“双基”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考试内容和形式应依据学生实际灵活选用,降低难度、突出应用。如政治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试题多种联系生活实际。在成绩评定上可不实行百分制采用等级制等。
4、社会实践和实习评价。
社会实践和实习是中职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因此必须将该项内容纳入学生学业评价内容,其评价主体重在学生自己和用人单位,学生在参加实习或实践前发给相应评价表,学生实习(实践)结束时,由用人单位签订评价意见,经学生本人签字后返回学校。也可作为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给学校教学提供相应依据。
五、学业评价结果的呈现和成绩认定。(1)学生成绩的构成: A、学科结业成绩
专业学科结业成绩=过程性评价30%+技能考核50%+理论考核20%。
文化课结业成绩=过程性评价30%+基础知识运用50%+能力考核20% 艺体和其它校本课程重在过程性评价。B、学科学期成绩
专业学科学期成绩=过程性评价30%+期中检测20%(理论10%+技能10%)+期末检测50%(理论10%+技能40%)。
文化课学期成=过程性评价30%(学习中的表现、情感、态度)+能力考核20%+中期检测20%+期末检测30%。
其它校本课程、活动课程按过程性评价30%+展示性评价30%+期末水平检测40%计算。
(2)学生成绩的呈现
A、形成性评价结果以“综合性评语+等级”的形式呈现。其中学生平时学科作业的评价采用双等级制(一方面评价作业正确性,一方面评价作业完成态度书写等)+激励性评语进行,提倡教师多进行面批与个别指导。
B、展示性评价结果一般采用等级制(优、良、合格、须努力)。C、水平性评价结果采用“百分制”结合等级制的方法,具体根据学科和试题难易程度把握(如某次考试语文80分为优,70分为良,60分为合格,而另一次考试则可能为70分为优,60分为良,50分为合格)。
D、学生学科学业水平综合等级采用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评价方法一般先自评、后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等级评定,同时对学生综合情况形成局面综合性评语。
六、相关工作安排
1、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请广大教师积极学习,广泛宣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评价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控制功能,认真研究,扎实开展避免评价流于形式。
2、各专业、各教研组(文化课)依据改革思想制定出具体实验方案,各学科制定出相关评价标准。
3、教导处建立健全学生档案,搞好学业评价与学分制的结合。
4、教科室制定《学生学业评价登记表》和《学生过程性评价量化表》。
5、此项工作从2009年春季开始试行,将评价改革的实施工作纳入教师评价重要内容。
二○○八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