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合理运用地理学习评价的结果
★如何合理运用地理学习评价的结果?
扬州市地理教研员朱雪梅
【理论阐释】
实践中的课堂评价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堂评价结果处理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一般来说,日常性的、即时性的评价,可以采用某一种评价结果处理形式,例如,课堂理答就是针对于课堂中学生回答情况的反馈;而阶段性的评价,则应该将几种形式加以组合,如通过“分数或等级十评语十档案袋十学生自我评价卡”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从评价结果处理的发展来看,将各种形式加以组合,以博采众长,克服彼短,成为一种趋势。
地理学业成绩评价结果的应用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改进学习、促进教师发展,而非打分、记录分数和排名次等一次性的处理,更不应该成为评定教师等级、发放教师薪酬的主要依据。《标准》指出:“给学生作出评价结论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具体来看,地理学业成绩评价结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诊断学习效果
评价的实质是价值判断,所以“诊断”是评价结果最显性、最直接的作用,特别是每一次测试的分值或等级就是对教学效果的一次定量诊断。一般地认为,地理测试中高的分值代表学习效果良好,对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高,学习目标的达成率高;反之亦然。当然,这样的诊断结论并不是绝对准确,因为测试分数的高低还受其他非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心理素质、临场发挥状况、试题的熟悉程度等。所以,对学习效果的诊断还需要结合过程性的表现性评价作出综合判断,应该采用定性评语与定量测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习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诊断不是最终目的,诊断后对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使之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2.调控教学进程
地理评价结论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的、比较全面的和有效的反馈信息,评价者将反馈信息与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相比,可以对今后的教学进行调节与控制。如果评价结论显示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过于轻松,并能达到更高目标时,会将目标调高,将进程相对调快;而如果认为学生还未能达到目标要求时,可能将目标调低,将进程相对调慢,使之符合学生的相对水平。就具体的教学过程而言,地理评价的调控作用一般是通过调节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程和节奏、教学速度和难度等来实现的。
3.激励学生成长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也是地理评价的最终追求。《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指出:“评价结果解释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作
出多角度和较为全面的评价。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地理评价结论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回顾地理学习的历程,反思学习的得与失,如引导学生思考:评价结果显示我的地理学习优势在哪里?我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我还有哪些地理问题没有解决,我能采取哪些措施来改正?另外,对学生地理表现的评价,特别是档案袋评价的成果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助于学生维持学习的内驱力,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效的方法探索新知识,以获取更好的评价结果。
【案例1】评价结果的再评价――用橡皮泥制作地形模型
一、准备阶段
提前一节课通知准备材料: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至少带一盒橡皮泥(最好四人商量后,8颜色而异)和一团线(线的颜色与橡皮泥对比要强些)。
二、布置制作任务
(1)制作一座山地模型,每人必有一份作品,且在课堂上当场完成。
要求:①突出五要素:山脊、山谷、山顶、陡坡、缓坡。②再缠上3~5条线,代表山地的等高线。
教师当场制作一个山地模型供学生参考。
(2)制作山地、高原、丘陵、盆地等四种陆地地形。按四人小组进行,分工到位,每人制作一种地形,并能简要介绍所作地形的突出特征。
教师巡回参与制作、指导、提示改进。
三、评选优秀作品
每班选出3~5人优秀作品,展示出来,保存好,并在科技节期间向全校展示,获奖情况张榜公布。由备课组向学校申请经费,进行适当奖励,摄影留念。每份获奖作品均写上班级、姓名、座号,获奖作品的照片送给每位获奖者作留念,好的图片留作资料。
四、评价方式
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不理想”四个等级。(1)自评:先小组内自评。(2)互评:前后桌同学互评。
(3)师评:本着鼓励原则,将成绩定高一些。【案例1解读】
本案例是用制作模型的方法检验学生对地形基本类型及等高线概念的理解。从学习进程看,学生用橡皮泥制作而成的地形模型就是表达等高线地形图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结果,1陈淑妙.用橡皮泥制作世界地形模型[M]//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8-49.这一表达形式与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地形类型相比,更加直观、生动,也加深了理解的深刻性。
本案例的亮点在于对等高线模型这一评价结果所进行的评选与展示活动,这一活动能够促使师生反思教与学的效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优秀作品的诞生是小组成员自评、前后桌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共同结果,在这过程中,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地形类型及等高线的基本内涵,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定,这是一个学习反思的过程。教师在评选学生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从而判断教学的效果,并可能会向学生指出错误所在,分析原因,给予指正。
将优秀作品进行摄影留念、在科技节上展览,以及对获奖者的奖励,均起到激励学生成长的作用。对获奖者而言,是其努力学习与精心制作的回报,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得到更大的驱动。对未获奖者而言,能够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差距,激发未来的地理学习动机。【案例2】莫用测试成绩排名次――某市2008年地理会考成绩的运用
某市每年度在6月份举行初中地理结业会考。测试及阅卷工作由市考试院组织,全市所有在籍初二年级的学生全部参加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合格为60分。以2008年的会考为例,其成绩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地理会考成绩是中考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记入学生档案。成绩合格者方可在2009年报考三星级及以上普通高中。
2.该市教研室对所有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向各县(市、区)教育局与市直中学公布了下列统计表。(注:县、市、区名称与学校名称用代号表示)
表1 某市2008年县(市、区)地理会考成绩统计
县市区 代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全市
人数 7682 6387 10263 7247 9824 12218 53621
≥90以上人数 4116 2073 2713 2744 5008 5430 22084
优秀率 53.58% 32.46% 26.43% 37.86% 50.98% 44.44% 41.19%
80-89人数 1687 1464 2506 1689 2787 3002 13135
良好率 21.96% 22.92% 24.42% 23.31% 28.37% 24.57% 24.50%
≥60以上人数 7162 5380 8613 6432 9371 10991 47949
及格率 93.23% 84.23% 83.92% 88.75% 95.39% 89.96% 89.42%
均分 85.5077.87 76.35 80.41 86.02 82.37 81.53
表2 某市2008年市直中学地理会考成绩统计
学校 代号 A B C
人数 788 173 596
≥90以上人数 684 136 455
优秀率 86.80% 78.61% 76.34%
80-89人数 83 31 108
良好率 10.53% 17.92% 18.12%
≥60以上人数 788 173 595
及格率 100.00% 100.00% 99.83%
均分 94.9292.6292.48
D E F G H I J K L 645 353 156 449 630 315 573 57 307 480 247 97 257 334 158 242 16 106 74.42% 69.97% 62.18% 57.24% 53.02% 50.16% 42.23% 28.07% 34.53% 122 79 43 108 153 93 173 24 62 18.91% 22.38% 27.56% 24.05% 24.29% 29.52% 30.19% 42.11% 20.20% 644 353 156 438 602 304 544 57 271 99.84% 100.00% 100.00% 97.55% 95.56% 96.51% 94.94% 100.00% 88.27% 91.9490.9090.0087.7886.1986.0784.1783.4479.32
3.市直各中学根据本校成绩的排位考核地理任课教师业绩,并发放相应的奖金。【案例2解读】
初中地理结业会考是一次大规模的终结性测试,测试结果表现为量化的分值。案例中测试结果的应用方式在当今是普遍现象,这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危害性。
案例中第1条应用方式,体现了终结性测试的诊断与选拔功能,在目前评价制度中发挥了其应用的甄别作用,这是积极的一面,也说明会考是衡量学生地理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
测试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诊断与选拔,更应该是为了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案例中第2条的成绩统计表实际上公布了成绩的排名,第3条以学生成绩评定教师奖金,这样的应用方式简单、粗暴,体现了分数决定论的思想,这抑制了测试的积极意义,只能加剧应试教育的程度,教师难以体验到地理教学的愉悦之感。
关于会考成绩的运用,更需要分析测试成绩所反映出来的课程目标的达标情况。建议仔细分析每一试题的作答情况,对照《标准》,分析试题所反映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的掌握情况,找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出具学习诊断报告,用以指导教师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并改进未来的教学。
第二篇:合理运用评价 提高写作兴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合理运用评价 提高写作兴
作者:李晓琴 陈亚针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29期
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无数的语文教师,毕竟学生写作能力跟不上去,势必会影响到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换句话说,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在写作方面进行有效攻克。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觉得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第一要务。
写作教学中,模仿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形式,它既有助于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有利于收到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应积极鼓励他们模仿和借鉴范文,以此逐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即使是刚开始时的机械模仿,我们也应对他们加以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使之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道路走下去,逐渐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当然我们认同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但学生写作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开始起步时,可以进行模仿,但入门后,必须脱离仿写,而应该走创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写法,有自己的特点。因为只注重模仿,而不注重创新,久而久之,学生将来到了一定的学习阶段后,将仍然只会依葫芦画瓢,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只能总是停留在那个档次,相对于其他同学,写作水平将会显得降低一些。而写作是一个充满个体灵性的活动,以缺乏灵性的一味模仿来代替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最终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动笔写作,只能留下模仿的技巧、技法,却没有表达的冲动,写作水平将无从提高。
学生作文写好后,教师的批改与评价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批改与评价的价值趋向。一般说来,学生作文统一由教师来批改,批改好后再由教师向学生作讲评,这是写作教学的一种基本做法,由教师来指出学生作文的成败得失,固然有意义,但细细考究起来,这种做法其实也有消极的一面。首先,长期以往,学生很难通过写作使自己获得一定的发展,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揣摩如何迎合教师的心理。其次,会使学生丧失读者意识,教师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只是作文的评判者,写作既为表现自我,也在自我表现中能对别人有所启发或感悟。失去了后者,只让学生拥有作文的评判者,写作易流入文字游戏,人云亦云。所以,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不应该只是采取传统式的教师承包批改、讲评的做法,而应该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文的批改、讲评;在指导批改时要把握好分寸,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力求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想法,真诚地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教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要尽可能用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这些闪光点包括别致的题目,好的开头和结尾,一个精彩的词句等,都给予肯定赞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写作的信心。
第三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价及运用办法
**市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评估结果运用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整合监督资源、完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增强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科学性,全面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监督水平,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若干意见(试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中共***省委关于建立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机制的意见》、《***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试行)》、《***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实施范围包括:县(市)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市直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含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市委、市政府设立的超过一年以上有独立经济活动的临时机构的主要领导干部。
第三条 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估,是依据审计机关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出的意见报告,进行全面的评估、鉴证。结果运用,是指纪检(监察)、组织、审计、财政、国资等部门,在干部监督管理、选拔任用、表彰奖励、目标考核等工作中,在依法作出纪律处分、组织处理、行政处罚等决定,在加强财政、财务、资产管理等方面,将审计评估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五条 评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要以审计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实事求是地反映经济事项的真实状况。
(二)重要性原则。要按照经济事项的重要程度,以及与领导干部所承担责任的关联程度开展评价。
(三)对等性原则。要按照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所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综合分析,使责权对等。
(四)谨慎性原则。对审计过程未涉及的事项或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超出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
第二章 评估内容
第六条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评估内容,要突出三个环节: 一要紧扣“任期”,即审查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活动。二要突出“经济”,就是要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审查和评估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三要体现“责任”,就是要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抓住构成经济责任的内容。
第七条 评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执行情况评价。
(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评价。
(三)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评价。
(四)履行管理监督责任情况评价。
(五)廉洁自律情况评价。
(六)其他经济责任情况评价。
第八条 审计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以及审计机关认可的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内部管理的有关规定,对领导干部担任特定职务期间未能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界定,包括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九条 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机关应当形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估报告,其内容包括:
(一)实施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和所在单位、部门、地区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三)审计发现的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部门、地区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领导干部廉政规定的主要问题;
(四)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对审计发现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 廉政规定的问题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五)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部门、地区存在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的处理、处罚意见和改进建议;
(六)需要反映的其他情况。
第三章 评估程序
第十条 审计结果评估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由市委组织部向审计局发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以下简称委托书),委托书内容包括审计对象、范围、内容、重点及其他有关事项。对群众信访举报问题较多、考核排名位次靠后以及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联合进点的单位及领导干部列为重点评估对象。
(二)审计立项后,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具体实施审计。审计组对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缜密的审前调查,以增强审计的针对性。
(三)在审前调查基础上,审计组根据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具体情况,制定出内容详实具体、重点明确突出、方法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四)审计组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应同时送达审计对象本人,并告知被审计对象及单位做好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资料准备。
(五)审计组进点时,由组织、审计、纪检等部门召开被审计对象、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下属机构主要负 责人参加的述职测评会,听取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自查述职报告,进行相关事项的民意测评。对审计对象、内容、时限和审计人员以及情况反馈方式等,在被审计单位进行公示。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应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提供有关资料。领导干部自查述职报告及相关材料,于审计工作开始后5日内递交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
(六)审计组以对财政财务收支的帐目审查为主要手段;对重大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益性实施必要的审计调查;对该单位及本人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鉴证,并就其合规性和效益性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价,对存在问题作出相关的责任界定。在审计过程中,市委组织部要深入被审计单位,了解审计情况,督促工作进展,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题,严格审计纪律,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实施形成审计评估报告。
(七)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局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估报告提交组织部门,并抄送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
(八)对被审计对象及所在单位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审计局依法作出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被审计对象和单位如对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对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请市政府依法裁决。
(九)审计终结后,市委组织部牵头召集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纪检(监察)、财政、国有资产监管等部门共同听取审计机 关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做出的审计结果评估意见,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作出相应的结果运用。
第四章 结果运用
第十一条 组织、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国有资产监管等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成员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自在审计结果评估和运用中的职责,积极构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共享平台,形成联动工作机制。
第十二条
纪检(监察)部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估结果的运用:
(一)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干部廉政档案,作为考核、评价干部廉政情况以及完善干部廉政监督制度的重要依据。同时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风险进行评估,并向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进行反馈。
(二)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较为轻微的违法违纪行为,不构成移送有关部门的,应对其进行警示谈话或诫勉谈话,及时纠正存在问题。
(三)对经济责任审计中查证核实的被审计领导干部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调查处理,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四)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反映出的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引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应当及时研究分析,提出治理、预 防的意见和措施。
第十三条
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估结果的运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估为优秀等次的,组织部门应给予适当形式的表彰奖励,在干部考核中予以肯定,并作为干部提拔、重用、留任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估为良好等次的,组织部门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组织函询,要求其作出书面回复,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
(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估为一般等次的,组织部门视情况对其进行提醒谈话、批评教育和诫勉谈话,且一年之内不能提拔任用。
(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估为较差等次的,组织部门应结合干部日常管理和考核等情况,及时提出调整、降职、免职等组织处理建议。
(五)组织部门要经常分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总结出带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将典型事例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并提出加强干部从严管理监督的意见和措施。
第十四条 审计部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估结果的运用:
(一)对经济责任审计查出领导干部或有关人员存在的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和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或由于失职、渎职、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应当给 予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涉嫌经济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对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应当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进行审计处理、处罚;需要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单位)纠正和改进的,提出审计建议并督促整改。
(三)建立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资料库,及时将组织、纪检(监察)、财政、国资等部门提供的领导干部基本情况和相关情况,存入经济责任审计信息资料库。
(四)对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或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应当提出审计建议,专题报告本级党委、政府。
第十五条
财政部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估结果的运用:
(一)根据审计结果反映被审计对象所在地区、部门、单位存在的财政财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加强财政财务和资产监督管理,以及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
(二)协助审计部门落实审计决定,暂停拨付与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协助扣缴由财政拨款的被审计单位应上缴财政的违纪违规资金。
(三)针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多发性、倾向性问题,制定和完善财政财务制度,防止和堵塞漏洞。
第十六条
国资部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估结果的运 用:
(一)督促检查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国有企业违反财经法规问题的整改。对未在期限内落实审计整改意见的,追究国有企业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责任。
(二)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审计整改结果作为加强国有资产(资金、资源)监督管理和对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经营业绩考核及考察、任用、奖惩和后续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在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合并、分立、兼并、破产,以及进行国有产权转让、置换、拍卖等国有资产(资金、资源)处置和日常管理时,应将相关审计结果作为重要依据。
(四)对审计结果反映出的国有资产重大损失、国有资产管理严重失误问题,采取措施挽回损失和避免进一步损失,并调查核实、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被审计领导干部相关责任。
第十七条 建立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制度,组织、纪检(监察)、财政、国资等相关部门运用审计结果情况,要向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汇报,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结果。
第五章 组织领导
第十八条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估结果运用由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组织实施,成员单位各派一名领导和一名干部分别出任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和联络员。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
第十九条 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可临时召集)。主要职责是:商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协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通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十条 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评估和结果运用工作,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审计结果应用,为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十一条 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从严遵守保密工作相关规定,凡涉及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文件材料,要建立专人负责制度,要严格按照涉密材料进行管理,严禁以任何方式泄露相关内容,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凡属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任用,其考察材料均要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评价及任职意见的内容。因特殊情况需在经济责任审计前任用的,市委常委会通过任用决定后,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影响任职的,建议市委复议取消任职资格。
第二十三条 组织部门要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档案,工作档案主要包括审计结果评价报告、整改通知书、整改情况以及有关处理意见等材料。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各县(市、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遵照本办法实施。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行。
第四篇:合理评价全面发展
浅谈职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性评价
【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对职高学生语文素质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显然,传统评价学生语文素质的测验方式已在许多方面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目的以及语文教育特点。构建一个符合中学语文教育发展及职高学生身心发展的现代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职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依据先进的学生评价理论,对职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全面、客观、综合、动态的分析评价。
【关 键 词】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对职高学生语文素质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显然,传统评价学生语文素质的测验方式已在许多方面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目的以及语文教育特点。首先,现实中单调片面的考试评价方式,使得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以及全社会形成了一种误解:考高分的学生是好学生;班级平均分高的教师是好教师;升学率高的学校是好学校。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式的负面影响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教育变成了为考试做准备,而不是为学生生活做准备。其次,传统语文测验方式只强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运用,用一张试卷、一个分数进行简单评定,忽视了语文素养的丰富内涵。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是语文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可见,简单沿用传统评价方式可能会使语文素养中许多有价值的内涵得不到体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趋于片面简单化,长此以往将最终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三,传统测验方式只能静止地看到学生的表面现状,却无法深入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及预测学生的学习潜力,只根据几次不同质的测验也无法动态地分析学生进步、稳定还是退步。第四,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自我评价已相当谨慎,且愿意讲出自己的不足。然而,传统的测验方式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只是扮演一个“被告”的角色,仅仅是受测者。因此,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同时,构建一个符合中学语文教育发展及职高学生身心发展的现代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职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依据先进的学生评价理论,对职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全面、客观、综合、动态的分析评价。其中“语文综合素质”包括语文读写听说能力、语文学习方法与习惯、合作交流能力、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创新能力几项内容,“发展性评价”是指该评价不是一时一次的评价,而是一个多次综合动态并预见学生发展趋势的评价。
一、职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构建的依据及实施原则
职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评价的内容结构上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述:人的发展表现在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中,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表现在人与社会交往过程中,是对社会关系总和的全面占有,不仅包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而且还包括精神上、道德上、情感上的全面和谐发展。在构建高中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内容时,不仅重视语文能力要求,而且更强调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的内容评价,1
对于这些内容的重要性不因在目前考试内容中没有具体体现而被忽视。同时,在制定评价目标及作出评价反馈的环节上,职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教师和家长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并由教师通过学生日常表现资料的积累分析出每位学生的发展潜力及目前的优势和不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智力倾向,而表现出来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种智力,也可能是几种智力;各种智力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差、轻重之别,每个人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在评价过程中,还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要求学生、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评价建立在多方协商的基础上,从评价目标的制定、评价内容的确定到评价结论的得出,教师都应该与学生甚至是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多方切磋才能保证体现不同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体现在形式上不仅有教师评、学生自评,还有学生互评、家长评。职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也借鉴了后现代主义关于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具有可变性的主张,在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都体现了多元的特点,并且注重形成评价,突出过程,强调收集日常资料的重要性。
1.综合性。首先从评价内容看,注意知识与能力、课内与课外并重,由中学语文读写听说能力、语文学习方法与习惯、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创新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综合构成;其次在评价方式方法上,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总结性评价、现状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等级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等,重视学生日常表现观察记录与综合性学习代表作的收集与展示;另外从评价的时空角度分析,不仅评价过去,更重视现在和未来,是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而得到的综合效果。
2.主体性。首先是参与评价的主体广泛。评价主体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及家长,目的是尽可能使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体现。其次是评价对象具有主体性。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而且作为评价对象也具有能动作用,可以自己保管评价表,与其他评价主体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
3.超前性。本评价旨在寻求学生语文素质的积极发展,并预见未来,指出发展了的学生需要扬长避短之处,为学生的未来语文学习做准备。
二、职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的构建及实施步骤
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又需日积月累。需要把原有的隐性评价,转化为显性、多元的评价。让学生学有方向,做有目标。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中找到自我。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多样化的评价。
1.单元考试、平时作业、小测验(30)
知识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目标,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语文基础知识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根据学案、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要求,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词典的习惯,完成基础知识作业,老师按等级评定.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掌握,老师通过小测验评定成绩,每单元成绩总和/次数所得均分登记在评价细则表;大、小作文按成绩、等级评定,登记在表中;背诵一定量的文章是积累语文素养的途径,能否按时完成背诵、默写,学生都要登记在单元评价细则表中,每单元作业完成情况根据登记记录进行自评、小组评定最后老师综合评定.期末六单元合计均分乘以30。(被文学社录
用稿件的同学,或在报刊、杂志、或市级以上获奖者期末作业分可加至30)
2.综合性学习(10)
在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手抄报比赛、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小论文、辩论等,根据每次活动,形成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评价等级,学期结束累计每个学生按(8、6、4、2)等级加总分/次数。(根据学生参与的态度、表现出的能力、资料的搜集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奖励性评价,可加至10分)。
3、课外阅读(10)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课外阅读不仅使学生拓展了知识,同时感受了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名著的阅读更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读书笔记作业,老师每周检查一次,以等级评定,每单元考评一次.期末累计次数。(有关名著活动能积极参加、且在活动中获奖分别以2、4分奖励,加至10分)
4、语言表达、课堂表现(10)
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语言的表达是思维结晶的展现,课堂上积极的表现,可以提高听课效率。根据上课发言的次数(主动、被动用“正”登记在细则表中,以及发言的准确情况予以登记,单元考评时老师评定,期末综合考评时取均分。)
5.期中(15)、期末(25)
期中、期末,采用闭卷方式,题目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按7:2:1的原则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和阅读、写作的能力。期中乘以15%、期末乘以25%。
以上这些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都是以欣赏、赞美、鼓励学生为出发点,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三、对职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的反思
1.如何使评价成为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职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是贯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受传统评价观的影响,教师认为进行评价是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迎接全市(区)统一考试之外另加的环节,他们不仅要做好日常记录,还得花专门时间组织实施、评价总结和分析反馈。这种评价与教学两张皮的传统观念与做法,使得任何科学合理的评价改革都难以顺利进行。
2.如何协调评价与考试的关系?职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的实施并不是要完全替代语文考试,它只是针对考试所暴露出的问题加以解决。考试作为一种评价学生素质的方式由来已久,具有悠久的传统。并非有考试就是应试教育,考试虽然有其弊端,但也有别的评价方式所不具有的长处。职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结合有效适时的语文考试才能最终达到全面客观评价学生、促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发展的目的。但在改革初期,二者之间仍存在师生难以理解的矛盾,所以如何合理安排考试内容、次数、时间,以及如何发挥评价与考试的综合效果,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3.如何解决传统的学生评价观对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影响?尽管职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教师花时间去做的项目,但大量的工作可以通过特定程
序在计算机上进行。因此技术问题并不是最难解决的,最难一时转化的是评价所涉及人员中的评价观念。当习惯于被人评的学生拿到一张让自己评价自己及同伴的表格时,反而无所适从,大部分学生在宣泄着长期以来被低分数评价的不满,在“本人”一栏里非优即良。家长在由自己评价的一栏里没有写下对孩子的评价,却满是诚恳地要求教师严厉执教的话语„„所有这些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只有克服传统评价观的影响,广大师生及家长才能正确认识评价主体问题,恰如其分地充当评价主体。
【参考文献】
1.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2.祝新华.语文能力结构研究[J].教育研究,1995,(11).3.崔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2.4.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五篇:合理运用财务杠杆
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筹资效益
由前述可知,财务杠杆对企业的资金运用有一种放大效应,当企业运用了负债,财务杠杆的效应就会显现。但是负债并非越多越好,我们首先应该分析筹集资金后资金的利润率是否大于利息率,如果是,则负债的运用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每股利润,负债体现的是一种正杠杆的效应;反之,负债的运用会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每股利润,负债体现的是一种负杠杆的效应。当然,这仅仅是对单种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进行阐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筹资的渠道很多,财务杠杆效应往往是通过组合的筹资结构体现的。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从资本结构角度谈论
资本结构是指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传统财务理论认为,从净收入的角度来考虑,负债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价值。但企业利用财务杠杆时,加大了股东权益的风险,会使权益资本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内,权益资本成本的上升不会完全抵消利用资金成本率低的债务所获得的好处,因此,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会下降,企业总价值上升。但是,过度利用财务杠杆,权益成本的上升就不再能为债务的低成本所抵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便会上升。以后,债务成本也会上升,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上升加快。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下降变为上升转折时的负债比率就是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筹资有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这就呈现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即资本结构。企业筹资必须达到综合资金成本最小,同时将财务风险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就是最佳资本结构。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才能合理确定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的比例,把握资本结构的最佳点呢?
1.从企业的营业收入状况确定:营业收入稳定且有上升趋势的企业,可以提高负债比重。因为企业营业收入稳定可靠,获利就有保障,现金流量可较好预计和掌握,即使企业负债筹资数额较大,也会因企业资金周转顺畅、获利稳定而能支付到期本息,不会遇到较高的财务风险。相反,如果企业营业收入时升时降,则其现金的回流时间和数额也不稳定,企业的负债比重应当低些。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决定企业的负债临界点。负债临界点=销售收入×息税前利润率/借款年利率。企业负债筹资规模若超越这个临界点,不仅会陷入偿债困境,且可能导致企业亏损或破产。
2.从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方面确定:长期负债大都是用企业的固定资产作为借款的抵押品,所以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可以揭示企业负债经营的安全程度。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以2∶1为安全。只有固定资产全部投入正常营运的企业,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维持1∶1的比率关系。
3.从所有者和经营者对资本结构的态度确定:如果所有者和经营者不愿使企业的控制权分落他人,则应尽量采用债务筹资而不采用权益筹资。相反,如果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太愿意承担财务风险,则应尽量降低债务资本比率。
4.从行业的竞争程度确定:如果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较低或具有垄断性,营业收入和利润可能稳定增长,其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重可较高。相反,若企业所在行业竞争强烈,企业利润有降低的态势,应考虑降低负债,以避免偿债风险。
5.从企业的信用等级方面确定:企业进行债务筹资时贷款机构和信用评估机构的态度往往是决定因素。一般来说,企业的信用等级决定了债权人的态度,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应以不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为限。
从以上筹资的定性分析中可概括出:(1)如果企业处于新建或不稳定和低水平发展阶段,为了避免还本付息的压力,应采取偏重股东权益的资本结构,包括内部筹资、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筹资等;(2)如果企业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则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借款等负债筹资的方式,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偏重于负债的资本结构。
(二)从财务结构角度谈论
财务结构是指企业各种筹资方式的组合构成,通常用资产负债率表示。财务结构的类型有3种:(1)资产负债率为100%,股东权益比率为0,全部为借入资金;(2)资产负债率为0,股东权益比率为100%,全部为自有资金;(3)资产负债率与股东权益比率均小于100%,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各占一定比例,比例的不同又会衍生出若干种具体的财务结构。企业全额负债经营,风险全部由债权人承担,不仅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而且会严重干扰一个国家的经济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公司设立必须要具有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由股东出资形成,也即实践中不允许上述第一种财务结构存在。企业全部依靠权益资金经营,无负债,虽不受法律的制约,但权益资金成本高,不能根据需要作灵活的调整,且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交易的结算关系和临时性资金需要,第二种财务结构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第三种财务结构才是现实经济生活中需要加以研究的,也就是如何安排和调整负债与股东权益资金的比例,使之更趋于合理。那么,什么是理想的财务结构呢?
1.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借入资金成本小于权益资金成本,流动负债成本低于长期负债成本,所以提高负债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将使公司实际负担的资金成本下降。
2.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杠杆效益是指企业负债经营能使权益资金获得的额外利益。在企业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经营会使权益资金利润率超过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并且负债比率越高,这种财务杠杆效益越大。但若企业获利能力很差,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经营或高负债比率将使权益资金利润率下降,甚至无利可图或发生资本损失。这种财务杠杆负效益应尽量避免。企业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等于负债利息率,这是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前者大于后者,提高负债比率将使股东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
3.财务风险适度。企业负债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高,虽然能够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并能为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效益,但加大了财务风险。如果风险过大,以至于债务到期不能偿还的概率很高,企业就可能陷入破产的境地,持续经营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应根据预计的现金流量,合理安排债务的数量、种类和期限,降低财务风险。
财务杠杆对企业收益和股东的影响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举债是不可避免的,若企业大量举债,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会较大,将导致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急剧上升,对企业收益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而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来自于财务杠杆的高低。
所谓财务杠杆,是企业每股收益对营业净利的敏感程度,或者说是企业负债对普通股股东收益的影响程度。财务杠杆的功能可以用财务杠杆率表示。
财务杠杆率=纳税付息前收益÷(纳税付息前收益—利息费用—优行先股股利)
财务杠杆率反映了企业纳税付息前收益与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的关系。在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举债比例愈大,负债利息愈多,其财务杠杆率愈高。因此,财务杠杆率又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
假定甲、乙两企业有关财务资料如下(表三):
项目
甲企业
乙企业
资本结构
股本100万元(5万股)
股本50万元(2万股)
负债50万元(年利率8%)
纳税付息前收益
10万元
10万元
利息(年利率8%)
4万元
税前收益
10万元
6万元
所得税(33%)
3.3万元
1.98万元
税后利润
6.7万元
4.02万元
每股收益
1.34元
2.01元
财务杠杆率
1.67
注:甲、乙两企业股本均为普通股。
从表三可知,由于甲、乙两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同,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影响也不同。乙企业的财务杠杆率高于甲企业,所以,导致乙企业普通股股东的每股收益大于甲企业(即2.01元>1.34元)。从股东的角度讲,只要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企业的财务杠杆就能为普通股股东增加收益,举债是有利的。因此,企业管理人员没有理由拒绝运用财务杠杆。另一方面,财务杠杆率越高,对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响越大,表明企业财务风险越高。所以,企业运用财务杠杆时,必须把股东可能取得的较高收益与其可能承担的财务风险进行权衡、比较,尽量减少财务杠杆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