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论文-现代农业概论
农业课程论文
• 1.结合现代有机农业理论撰写有机农产品安全生产方面的综述论文;题目自拟。
• 2.也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或近期发生的农产品安全或农产品出口事件,论述中国现代有机农业生产现状与发展;题目自拟。
课程论文具体要求:
• 1.论文不能抄袭,内容雷同答卷视为零分。
• 2.要求做到以下10点:
• ① 主题鲜明;② 观点明确;③ 结构合理;④ 条理清晰;⑤ 段落分明;⑥ 论据充分;⑦ 文字流畅;⑧ 叙述完整;⑨ 引文适当;⑩ 联系实际 • 3.论文字数本科3000字以上。可以打印(需要签名并上交电子版)或手写
• 4.格式要合理:有摘要、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
• 5.论文成绩按百分制批阅。
2作业题目《我国精确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要求:1.字数3000字以上
3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技术特点
要求:1.字数3000字以上
2.格式完整,要求附有参考文献
4分析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5试分析当前世界农业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6针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策略及前景。
第二篇: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S100131065申浚
曾经在大学时代就拜读过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相关著作,但是经过本学期的学习,仍然感觉从中收获匪浅。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写于1873-1886年,包括十篇论文、一百六十九段札记和片断、两个计划草案,共一百八十一个部分。《反杜林论》写于1876年9月~1878年6月,以《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为题陆续发表于1877年1月3日~1878年7月7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前进报》及其副刊上。这两篇重要文献虽然发表于一百多年前,但是却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概括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体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总体思想。
《自然辩证法》导言作为《自然辩证法》全书的总结,概括的介绍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总结出了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一文中,恩格斯总结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进程,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回顾一下历史,在大约十六世纪,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认知革命后,促使人们真正发现了地球。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这是一次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无数的的科学巨匠产生了,他们几乎全部处在时代的运动中,自然科学在这个时代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枷锁不断发展。在这个伟人云集的时代,人们开始渴望以科学的自然辩证法正确的认识、解释这个世界,当科学威胁到神学的时候,一些为了真理而奋斗的先驱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然而当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
哥白尼推翻“地心说”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时代,从此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尽管科学与神学仍有争执,但是在此后的一百多年,就连教廷也不得不承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在随后的年代里,自然科学逐渐的但是却不可动摇的向前发展着,在以牛顿和林耐为标志的这一时期,我们见到这些科学部门已经达到某种程度的完成。最重要的数学方法基本上被确立了,一些重要学科建立、一些主要规律被彻底弄清楚了。然而,由于依然受到神学的影响,在这个时代普遍的的存在这样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的中心是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的。即不管自然界是怎么产生的,但一旦他存在,那么他就一直以这样的方式存在。像对于起因,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只是简单的解释为由于神秘的“第一推动”而运动起来,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奇怪,十八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在材料的整理上高于希腊古代,但它在观念地掌握这些材料方面,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是这样地低于希腊古代。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在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家看来,它却是某种僵化的东西、某种不变的东西,而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看来,则是某种一下子就产生的东西。可以说是科学发展的限制,神学的禁锢使得这一时期的科学家不能站在发展的角度来来解释这个世界,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最高的普遍的思想,是关于自然界安排的合目的性的思想,但这一时代的哲学没有被同时代的自然知识的狭隘状况引入迷途,它一直坚持从世界本身说明世界,而把细节方面的证明留给未来的自然科学。
这种建立在神学基础上的思考方式,使得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上出现了背离,这也导致牛顿等科学家们后来发现虽然他们可以解释一些现象和规律,但是却不能找到这些规律的根源,最终只能迷失在神学中。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旧序中指出,“十七和是把世纪的形而上学,是一些迷人的障碍。”
直到一个哲学家打破这个障碍,康德在1755年发表了《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其发现包含着一切继续进步的起点。康德认为地球是某种生成的东西,其上面的生物不仅有在空间中互相邻近的历史,而且还有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历史。这样,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这就使得自然科学家们不再走无穷无尽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下浪费掉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劳动。这也告诉我们,在今天,我们提供科学方法训练、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的知识很多,哲学,历史,文学都有我们可以汲取的营养。
尽管康德的著作并没有产生直接的结果,但随后自然科学的发展证明了康德的论述。地质学的产生,赖尔认为地球在缓慢的变化着,尽管赖尔没有突破当时思想的束缚。只是他第一次把理性带进地质学中代替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发所引起的突然革命。”后来物理学三巨匠焦耳在曼彻斯特,迈尔在海尔布朗证明了热核机械力的相互转化,格罗夫证明了“所谓的物理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从而得出了运动着的物质的永远循环的最终结论。从拉瓦锡后,特别是道尔顿后化学的突飞猛进,生物学研究中更为精确的考察,到古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经过各种自然学科的不断发展,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完成,新的自然观的基本上完备,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回到希腊哲学的伟大创立者的观点:整个自然界都是处在永恒的产生与消灭中,处于无休止的变化中。只是这个结论是古希腊人天才般的直觉的结论,而在我们这是通过严谨的科学的以实践经验为依据的的研究结果。虽然这样一个结论在经验上的证明是有缺陷的,但是这些缺陷被逐渐发展的自然科学一点一点的弥补起来了。
首先是拉普拉斯以一种至今无人超越的方式详细的证明了太阳系是如何从一个单独的气团中发展起:形成的天体逐渐冷却,互相转化的各物理运动形式的交替显著地出现,直到最后但达到化学亲合性开始起作用这一点时,以前没有在化学上区分的元素现在互相在化学上区分开来,获得了化学的性质,相互发生化合作用。这些化合作用随着温度的下降,一部分物质从气态成为液态,再成为固态,这个过程不断更替。当行星有了一层硬壳而且在它的表面上有了积水的时候,它的大气层变成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意义下的气象现象的活动场所,它的表面成为地质变化的活动场所。最后,当温度降低到至少在相当大的一部分地表上不越过蛋白质能在其中生存的限度,那末在其他适当的化学的先决条件下,有生命的原生质便形成了。或又许经过了多少万年,才出现了可以再进一步发展的条件,这种没有定形的蛋白质能够由于核和膜的形成而产生第一个细胞。随着这第一个细胞的产生,也就有了整个有机界形态发展的基础;根据对古生物学的记录:生物最初发展出来的是无数种无细胞的和有细胞的原生生物,这些初等生物发展出最初的植物,另一些逐渐分化为最初的动物。从最初的动物中,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
出动物的无数的纲、目、科、属、种,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获得充分发展的脊椎动物的形态,在这些脊椎动物中有一种从自然界获得了自己的意识—这就是人。人也是由分化产生的。无论是从个体方面来说还是从历史方面来说。经过多少万年之久的演化,手和脚的分化,直立行走,于是人就和猿区别开来,于是音节分明的言语的发展和头脑的巨大发达的基础就奠定了,从此就形成了人和猿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鸿沟。手的专门化意味着对自然界的改造,意味着生产。而随着手的发展,头脑也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随着对自然规律的知识的迅速增加,人对自然界施加反作用的手段也增加。随着人的产生,我们进入了历史。有了人就有了历史,动物也有历史,那是人赋予它们的。人类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动物只能适应自然。人类的社会在发展,但是仍然是被未被控制的无意识的力量所左右,只有一个在其中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象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历史的发展使这样的社会生产组织日益成为必要,也日益成为可能。
但是一如恩格斯所说,“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死亡”,也许经过几万年,几亿年,地球也会死亡,但也可能是经过亿万年以后偶然的,重新回到一开始的样子,这种转化的可能性愈来愈被承认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种结论:放射到宇宙空间中去的热一定有可能通过某种途径转变为另一种运动形式,在这种运动形式中,它能够重新集结和活动起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所讲述的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在其中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中所得出的观点无一不指向这样一个结论:“除了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就阐述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阐明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论述了思维、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根本观点;批判了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折衷主义,论述了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唯物主义原理;批判了杜林在时间、物质、运动问题上的谬论,论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批判了杜林在道德和法的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谬论,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平等、自由和必然的基本观点 ;批判了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系统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就关于时间空间的观点上,杜林认为,世界在时间上是有开端的,在空间上也是有限的,并胡说物质可以脱离时间而存在,时间也可以脱离物质而运动。恩格斯以充分的论据和合理严密的逻辑驳斥了杜林的这些荒谬的观点。恩格斯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只能在时间、空间中进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的形式。例如按照杜林先生的意见,现代力学是形成思维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它完全不能说明怎样从不动转到运动,杜林先生自圆其说,这或许可以在严格的静(平衡)和动(运动)之间架起一座桥。但是恐怕杜林先生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的揭示出这座桥是怎么养的一座“桥”。
杜林企图用一种唯心主义的,不能经得起科学的验证的“伪科学”来迷惑众人,恩格斯用一系列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文章狠狠的驳斥了他,揭露了其唯心主义的本质。
无论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还是《反杜林论》中揭露杜林关于时间空间的唯心主义的谬误观点,我们不然从中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就如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所总结的一样:除了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也就是唯物史观中所说的物质是永恒的,运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仔细研读,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在其中逐渐形成唯物主义的观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充分的理解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着的这个观点上并从学习中收获的知识对于启发和指导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第三篇: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浅谈可持续发展是化学工业的必由之路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署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先提出,并于1992年6月被发表在《里约热内卢宣言》上, 从那以后人类开始把减轻地球环境负荷作为共同的努力目标。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的需求, 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发展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是人们长期以来单纯的经济发展观, 导致了地球环境的 全方位污染与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统计的结果也表明, 化学工业为最大的有害物质释放工业, 超过排在前10名的其他个行业的总和,因此,可持续发展是化学工业的必由之路。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得以迅猛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在目前却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尤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的困难重重,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经济整体素质不高。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综合国力还不够强,科技水平明显落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尚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质量和效益不高。(2)人口总量庞大,人口素质较低。到本世界中叶,我国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将接踵而至,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短期难以改变,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资源短缺,人均资源明显
不足。(4)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极为严重。部分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令人触目惊心,部分大中城市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多年处于较高水平,城市空气污染普遍较重,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全国流失面积已达3.6亿公倾,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并且仍在继续增加。土地荒漠化、草原沙化面积仍在快速扩散。七大水系污染严重。事实证明,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不仅不能持久,而且最终会给我们子孙后代带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当前我国经济要想保持高度持续增长,必须审时度势,立足现实,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努力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化学工业的概况
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又称化学加工工业,泛指生产过程中化学方法占主要地位的过程工业。包括基本化学工业和塑料、合成纤维、石油、橡胶、药剂、染料工业等。
化学工业是利用化学反应改变物质结构、成分、形态等生产化学产品的部门。如:无机酸、碱、盐、稀有元素、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染料、、化肥、农药等。
利用化学反应改变物质结构、成份、形态来生产化学产品的工业部门。
发展化学工业,对于改进工业生产工艺(如以化学工艺代替繁重的机械工艺),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工业原料,巩固国防,发展尖端科学技术,改善人民生活以及开展综合利用都有很大作用,它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各门学科正在酝酿着新的技术突破,化学工业也将随着催化、分子设计、激光和化学仿生学等重大技术突破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化学工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化学工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是化学工业的必由之路。现代化学工业应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开发绿色化学与化学工艺
(1)产品目标确定后, 选择无害、无毒的原料与中间品。
例如用非光气法生产双酚, 避免了剧毒物的产生;日本住友旭化成公司以异丁烯取代用剧毒的氢氰酸为原料的丙酮氰醇法合成聚甲基丙烯甲醋(MMA),先一步氧化成甲基丙烯酸, 再醋化为该 产品公司则开发出以甲基乙炔为原料在把催化剂作用下经拨基化醋
化生产的绿色工艺, 此法原料价格低, 产品收率高催化剂作用下经拨基化醋化生产的绿色工艺, 此法原料价格低, 产品收率高。(2)尽量不用、少用有毒、有害的溶剂和助剂, 或采用环境友好的溶剂和助剂。
a.固态化学反应。此反应无添加溶剂, 明显减少有害溶剂对环境的危害。例如一种制造印刷线路板的全新工艺川, 其核心步骤是一个固相次磷酸铜热分解反应, 废除了传统工艺中溶液预处理, 把盐溶液的表面活化和洗涤及化学镀铜等一半多湿法步骤, 不仅大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而且每块板子比原来便宜了两倍。
b.无溶剂的液态反应。在常态或熔融状态下进行无溶剂的液态反应。例如,(S)一脯氨酸诱导的,1,3 一环己二酮的非对称化, 即环化反应, 也可以在无溶剂存在下进行, 反应得到重要的手性砌块一酮。
(c)以水为介质的有机反应此反应因没用有机溶剂, 不存在易燃易爆等问题, 操作也更为简便、安全, 可以省去许多诸如官能团的保护和去保护等合成步骤, 因此水是潜在的环境友好反应介质。但它需要解决有机底物在水中的“ 疏水作用” , 反应底物和试剂在水中的稳定性, 水中存在的大量的氢键对反应的影响, 以及水中有机反应的 机理, 水中反应的立体化学, 适于水相反应的新试剂和新反应的发现及应用。例如在水溶液及空气中进行的金属催化有机反应, 代替传统上需惰性气体保护的无水有机溶剂中的反应, 不仅节省了反应时间、能耗、有机溶剂用量, 甚至可能消除副产物的产生。
可持续发展是化学工业的必由之路,为了满足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 现代化学工业不能单纯的追求利润最大化, 而应转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目标并重的追求, 以便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先庆.略论“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方向”[J].新华文摘,1998,(3).【2】刘培哲, 潘家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世纪议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02〔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2002
【4】伊武军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1
【5】贡长生, 张克立绿色化学化工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第四篇:旅游学概论课程论文
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一.绪言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行业。旅游业社会化程度高、综合性强,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旅游业的发展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入分析我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机遇,明确旅游业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并提出实现我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措施
二.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创新
整篇规划书 《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为基础,并依据《旅游规划通则》、《安徽省旅游条例》、《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法规文件进行编制,力求做到与全省的旅游发展实际和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相协调,其中该旅游发展规划关于旅游产品的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规划中将安徽省的各项旅游资源按其特点不同分为了一下几个方面:
1.观光旅游产品
继续提升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两大世界自然、人文遗产产品档次,并开发大型娱乐类产品,促进观光与娱乐的结合,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可参与性。其它各旅游区结合自身资源、产品情况,深度开发现有观光产品,不断挖掘特色产品的内涵,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旅游精品。
利用我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建设以“徽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如徽文化之旅(黄山、宣城)、“寿县古城”文化之旅(淮南、六安)、李白游踪之旅(马鞍山、池州、宣城)、淮河水文化之旅(蚌埠、淮南、阜阳)、古战场寻踪之旅(蚌埠、淮南、宿州)、黄河故道文化之旅(宿州、淮北、亳州)、亳州中医药及古文化之旅(亳州)、禅宗文化寻根之旅(安庆)、桐城文化之旅(安庆)、中国·滁州醉翁亭文化旅游节(滁州)、合肥历代名人及科学岛之旅(合肥)、铜都文化之旅(铜陵)、明皇故里寻踪之旅(滁州)、隋唐运河、矿山煤城之旅游(淮北)。
发挥我省各地历史、文化、现代化建设成就及相关资源,建立完善城市服务系统,大力发展城市观光旅游。建设一批“中国(安徽)优秀旅游乡镇”,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和民风民俗,为城乡居民提供特色观光产品。
2.度假旅游产品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是未来五年我省旅游产品发展的重点。根据我省旅游资源特征,一是围绕我省大城市和城市群建设,结合城市休闲消费需求,加快发展城市休闲旅游产品,以文化休闲、教育培训、康体健身、运动娱乐等现代休闲消费为基础,逐步建立城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二是围绕长三角地区客源市场,加快开发度假产品。依托我省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开发温泉、湖泊、山地、森林等休闲度假旅游系列产品。三是着眼于国际度假市场,深度开发“两山一湖”地区度假产品,建成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3、专项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产品:按照《安徽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要求,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快提高我省重点红色旅游区的数量与品位,着力建设“六大重点红色旅游区(带)、十二大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参见《安徽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推出10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做足“新四军”文章,做响“淮海”、“渡江”两大战役品牌,做亮红色大别山,做好独秀园、江村、龙川、王稼祥纪念馆四大人物景区,将我省打造成全国著名的主题教育型红色旅游胜地之一。黄金水道旅游产品:以长江、淮河、新安江为基础,加快游船及码头建设,提升沿岸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并积极争取与国际、国内游船公司合作,增加游船停靠次数。发挥长江水路优势,购置大型游船;淮河、新安江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水上娱乐项目。
乡村旅游产品: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工程,深入开展“中国(安徽)优秀旅游乡镇(村)”创建活动,打造集生态乡村、农家乐园、乡野度假于一体、内涵丰富的系列乡村旅游产品。在已经建成并获得全国首批17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基础上,围绕城乡统筹发展,近期推出50家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为主要吸引物的“农家乐”旅游景区,以及反映渔民养殖、捕捞等过程的“渔家乐”产品,创建5家以上具有较大规划的“农家乐”(渔家乐)旅游区。
工业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全省大型工业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电力资源项目优势,加快工业旅游发展,建立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并逐步向全省推广。争取将大型工业集团都培育成工业旅游的增长点。
科教旅游产品:抓住国家将合肥市确定为第一个国家级创新试点市的契机,以中科大、合工大、中科院合肥分院等教学和科研机构为基础,组织科教旅游系列产品,培育旅游新热点。
三.我省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结合我省人文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上述规划书中对于各项旅游产品的创新性提出是符合我省实际和极具合理可行性的,下面从我省人文自然资源角度来看规划书的创新性。我省人文自然资源深厚,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发展
旅游业具有良好的条件,皖南、皖中、皖北三大版块在于资源、区域方面协调发展,有利于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1.传统旅游区
皖南旅游区以“两山一湖”为龙头资源,另加红色旅游资源、徽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生态休闲旅游资源。
皖中旅游区依托我省中心城市和“环巢湖”旅游区。
皖北旅游区可以挖掘史前文化、过渡性文化、多元文化的优势资源。皖东旅游区拥有凤阳明中都城、明皇陵及琅琊山等古迹资源。
皖西旅游区主要以大别山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主。
皖西南旅游区可以联合徽文化、禅宗、桐城派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和大别山红色旅游。
皖江旅游区可以继续挖掘沿江城市的独特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
2.重点旅游区
皖南国际旅游区:按照国际化、现代化理念开发开放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促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现代艺术品味与传统文化风格相结合,充分挖掘旅游的徽文化、佛文化、道文化内涵。
“环巢湖”度假旅游区:发挥合肥作为省会和中心城市的优势,整合周边2.5小时高速公路车程内的人文自然资源,特别是巢湖水资源、大别山生态资源。“沿江”旅游区:以“马芜铜宜”为重点的皖江城市群为基础,充分发挥长江及沿岸地区的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
“沿淮”文化旅游区:以“两淮一蚌”重点城市群建设为基础挖掘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凤阳明中都、寿县古城等沿淮市县人文自然资源潜力。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皖西、皖西南,特别是大别山区的红色旅游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
四.个人见解
综述我省的旅游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以前的发展中并没有像十一五的规划创造性的设计了各项旅游产品,只是放任其凭借自己的吸引力来喜迎游客。而现阶段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游客对于单一的旅游观光已经不满足了,他们需要不同于以前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我们针对现有的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将其打造成一系列的旅游产品,我省旅游资源丰富,适合打造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如观光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等。
该规划对于旅游产品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其实我认为还可以创造性的设计一些旅游线路,在旅游线路设计方面,应以旅游企业为主导,开发多条“南进北出和北进南出”的精品旅游线路,开发与长三角形成互动的观光、度假旅游线路,开发沿长江(名山名城)、淮河(沿淮水上风情)、新安江(徽文化)的黄金水道旅游线路。现介绍几种旅游路线的设计:
1、重点旅游线路
(1)黄山、太平湖、九华山、合肥之旅
产品类型:文化观光型
主要线路:合肥(市区、三河古镇)——九华山——太平湖——黄山市场定位:重点面向境外游客,属长线旅游,适合国内外各类人群
线路特色:以安徽最精华的旅游区——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核心,集
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度假休闲于一体,并有各种不同包装和组合,是了解安徽精华旅游资源的首选线路。
(2)世界遗产探访之旅
产品类型:文化观光型
主要线路:屯溪——黄山风景区——黟县——歙县
市场定位:重点面向境外游客和国内高中端市场
线路特色:黄山市拥有两处世界遗产。黄山风景区既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
重遗产,又是世界地质公园。黟县的西递、宏村是世界文化遗产,保存的明清古建筑精美绝伦。此线路集中游览两处世界遗产,体验造物奇景,探索文明脚步。
(3)皖江黄金水道之旅
产品类型:游轮旅游
主要线路: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
市场定位:重点面向欧美长线旅游团推介
线路特色:长江流经安徽省境内416公里,两岸坐落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著名景点和丰富的文化古迹,够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线路,可以编排出不同游程,有多种组合。
2.红色旅游线路
确定新四军缅怀之旅等九条旅游线路为重点红色旅游线路,其市场定位为,针对国内党政机关、学校等团体,面向会议市场
(1)新四军缅怀之旅(南线)
合肥(杭州)——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黄山(周恩来、叶挺抗日期间曾上黄山)
(2)新四军缅怀之旅(北线)
亳州(新兴镇彭雪枫革命纪念馆,六一革命烈士陵园、辉山革命烈士陵园)——河南商丘(雪枫纪念馆)——河南永城(雪枫抗大)——淮北(淮海战役战场)——江苏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
(3)渡江战役之旅
合肥——肥东(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繁昌(荻港渡江第一船、三山渡江战役烈士纪念碑)
(4)大别山红色之旅
合肥——六安(皖西烈士陵园、独山革命旧址)——金寨——霍山(西镇暴动纪念馆)——湖北罗田
(5)安庆红色之旅
合肥——岳西(红军二十八军部旧址、王步文烈士故居)——安庆(陈独秀陵园)——天柱山
五.总结
该《规划》的实施对于推动我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对于促进我省实现奋力崛起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是今后五年推进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也是我省实现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中部崛起、东向发展等战略的全面实施,我省旅游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省必须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奠定旅游发展基础、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努力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将旅游业培育成我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将我省建设成为旅游大省,并向旅游强省推进,建成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
该《规划》合理的对安徽省旅游发展做出的长远可观的规划,加之现阶段全国乃至全球旅游业大发展,从结果来看安徽省抓住了这次机遇,迎接了这次挑战,实现了安徽省旅游业的大发展,为将我省建设成为旅游大省,并向旅游强省推进,建成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做足了准备,安徽省的旅游业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加成熟。
第五篇:化学概论课程论文
封面
化学概论课程论文
维生素C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目 录
前言 抗击坏血病的维生素C 2.体育运动与维生素C 2.1 体育运动中维生素C的重要性
2.2 维生素C在我们进行体育运动时主要发挥的生理功能如下: 2.2.1 维生素C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 2.2.2 胶原蛋白与人体运动 2.2.3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2.2.4 维生素C与葡萄糖和心肌糖原的合成 2.2.5 在运动过程中维生素C的代谢及其作用 3 维生素C与烧伤
3.1 维生素C在皮肤烧伤起作用的原理 3.2 维生素C在一般性烧伤应用 3.3 维生素C在化学烧伤的应用 维生素在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癌症中起到作用 4.1 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概述
4.2 对心脑血管疾病中几种主要的特发疾病作分析: 4.2.1 乙型脑炎惊厥
4.2.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2.3 关于动脉硬化 4.2.4 病毒性心肌炎
4.3 维生素C在抗癌方面的探讨 5 维生素C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6 维生素C的其他现实应用 6.1 维生素C的免疫效果 6.2 维生素C与铁
6.3 维生素C在眼科疾病上的治疗效果 6.4 维生素C对皮肤的保养功能 6.4.1 胶原蛋白与皮肤 6.4.2 自由基与皮肤 6.4.3 皮肤的需要解毒 6.4.4 去除皮肤的黑色素 7 讨论
摘 要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了人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作为结缔组织的基础物, 维生素C可促进胶原纤维和组织间粘合质的形成, 故可促进创伤的愈合。将血浆铁蛋白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铁离子,促进铁的吸收是其另一钟常[2]见功能。此外,维生素C对人体的免疫力起积极作用,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阻断亚硝胺在体内的形成,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这篇文章中就维生素C最常用的几种用途一一列示:从坏血酸的治疗、体育运动、烧伤等伤口的辅助、到心脑血管、癌症以及内皮功能的强化.几近包含了维生素C在生活中的所有重要应用.另外,本文还阐述了维生素C在皮肤上的极具现实实用意义的功用
关键词
维生素C 坏血病
体育运动
烧伤
心脑血管
癌症
内皮功能
维生素C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李楚润
前言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是高等灵长类动物和其他少数生物的必须营养素。维生素C是一种熔点为19030分钟补充100ra2diography)研究证明,大动脉壁中维生素C 含量较多,维生互素C 缺乏可致动脉内壁脂质沉着,给予维生素C 可见消失。另有许多研究表明,维生互素C不足引起的高脂血症,系因内皮细胞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导致促进胆固醇分解的7α-羟化酶(7α-hy2droxylase)活性下降所致。由此可见充足的维生互素C 对内皮细胞确有保护作用,故有专家提倡维生素C内皮细胞保护疗法。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对维生素C 的作用应从多方面加以解释。所以,维生素C 对动脉硬化进行治疗,应该要抑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1)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最大危险因子。高脂血症者血中维生素C 也呈现低值,故认为胆固醇摄取量增加可致维生素C 需要量增加。用维生素C 治疗高脂血症是否有效,意见尚不一致,但由于高脂血症多伴有维生素C 低值,故补充维生素C 还是有必要的。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用维生素C 并用果胶治疗高脂血症有效。(2)吸烟也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之一,吸烟可致血中维生素C 下降。实验证明,1 支香烟可致血浆维生素C 下降0。06 mg %;每天吸20 支以上香烟者较不吸烟者血浆维生素C 低40 %。而维生素C 能抑制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维生素C 用于由吸烟所产生的某些毒物的解毒作用,而使消耗增加。(3)高血压也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之一。有作者通过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表明,高血压患者血中维生素C 低。已知儿茶酚胺对高血压的发生有重要作用,而儿茶酚胺和吸烟一样与 多巴胺转为去甲肾上腺素经路有关。
4.2.4 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来认为,心肌缺血、缺氧及炎症细胞浸润可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当机体不能及时清除时,即造成心肌细胞的破坏。而维生素C 为自由基清除剂,有抗病毒作用,增强机体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同时可增加冠状血管的血流量,增加心肌糖元,促进细胞氧化,对心肌有修复作用,并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变心肌炎症时的左心室收缩功能。[1] 4.3 维生素C在抗癌方面的探讨
1949 年, Cameron 等人进行了一项有争议的试验, 说明大剂量维C 的使用可以延长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而Moertel 等人对维C 在癌症治疗中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进行了随机双盲试验, 证实维C 对晚期癌症患者无明显疗效。事实上,维C 能否抑制癌症转移恶性肿瘤细胞引发胶原降解后, 造成了癌细胞向周围组织扩散。由于维C 是合成和稳定胶原蛋白的必要组分, 是不是通过维C 维持胞外基质的稳定而抑制癌细胞转移呢?。[5]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为了研究其效果,我们做了一个实验: 静脉注射高剂量维生素C。
在这个实验中,维生素C的药物治疗浓度为0。3~20。0 mmol/L, 这相当于静脉给药的浓度, 在体外实验证实可杀死某些癌细胞。而维C的生理浓度仅为0。1 mmol/L, 在此浓度下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均无任何影响。在有明确疾病史的患者中, 使用静脉注射维C 观察对癌症进程的影响, 在所有的病人中, 高剂量维C 延缓了恶性肿瘤的发展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高剂量静脉注射维C也能显著提高癌症晚期患者的全身情况。尽管维C 不能治愈癌症, 但是成功地实现了一个重要目标: 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这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是最大的欣慰。[5]
解释这一点的重要原因是癌症患者维生素C 消耗的增加,而且经常出现类似坏血病的症状,实验曾用紫外线照射裸小鼠生成扁平上皮癌,给予维生素C 明显低于对照组。环境化学致癌物N亚硝基二乙胺每日10μg/ kg 体重即可诱癌。此类亚硝胺可由食物中的含氮化合和的生成。Mivish 报告,维生素C 有阻碍其形成的作用。维生素C 有抗组胺作用, 可对抗过敏, 并可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生成。[2]此后也有许多报告指出,维生素C 对多种实验性肿瘤有抑制作用。但今井田、福岛等报告,对BBN诱发的膀胱癌前病变,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 有促进作用。村田等对晚期癌症患者经静脉给予5 g 以上(平均25 g)维生素C ,平均寿命显著延长。关于对维生素C 的抗癌作用一般认为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⑴使癌组织的透明质酸酶丧失活性,使增加的结缔组织下降,抑制 癌的发育。⑵通过使腺苷酸环化酶丧失活性,抑制磷酸二酯酶,从而可以抑制由组织内c1022 [10]苏东东,向光大3,孙慧伶3,赵林双3,乐 岭3,侯 洁3.2008 维生素C 对葡萄糖负荷后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2(2):38-41 [11]韩 华.2004 维生素C 治疗口腔溃疡100 例.中国民间疗法,12(3):53 [12]杨杰1,史良图2 ,黄丽娃2 ,师衍清3 ,于侠4.2006 富含维生素C 铁食物防治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中国校医,20(6):595-596 [13]蔡晶,楼帅.2008 维生素C,让皮肤健康起来,第12 期:43-45 [14]李诚让,朱文元2005 维生素C衍生物研究进展 临床皮肤科杂志,34(7):487-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