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确定经常居住地的相关规定与证据

时间:2019-05-15 09:3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进城务工人员确定经常居住地的相关规定与证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进城务工人员确定经常居住地的相关规定与证据》。

第一篇:进城务工人员确定经常居住地的相关规定与证据

进城务工人员按城镇户口确认的相关规定与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条规定,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我们在进行一些民事行为时,特别是在参与一些损害赔偿等诉讼过程中,经常需要提交能证据自己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的有关证据材料,而所谓的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条)。

一、在证明经常居住地时,我们可以利用的证据有:

1、暂住证或者居住证,以及当地管辖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证明等;

2、街道、居委会、小区出具的证明等;

3、房屋权属证书;

4、房屋出租人出具的证人证言,房屋租赁合同书,房租缴费收据等;

5、各种缴费证明,如取暖费、电费、水费、卫生费、物业费等等的缴费凭证;

6、其他劳动合同、参加社保的证明、证人证言等

二、主要收入来源地的证据,我们可以提供的证据有:

1、用人单位出具的工作证明,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职工花名册,押金收据等;

2、向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机关缴纳管理费的凭据;

3、工作单位的负责人、同事的证人证言;

4、交纳“四金”的凭证和管理机关的档案记录等。

第二篇:证明经常居住地和收入在城镇的证据材料[范文]

一、证明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证据

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条)。可以提供的证据主要有:

1、暂住证或者居住证,以及当地管辖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证明等;

2、街道、居委会、小区出具的证明等;

3、房屋权属证书;

4、房屋出租人出具的证人证言,房屋租赁合同书,房租缴费收据等;

5、各种缴费证明,如取暖费、电费、水费、卫生费、物业费等等的缴费凭证;

6、其他如受害人同事、朋友的证人证言等;

二、证明主要收入来源地在城镇的证据可以提供的证据主要有:

1、用人单位出具的工作证明,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职工花名册,押金收据等;

2、向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机关缴纳管理费的凭据;

3、工作单位的负责人、同事的证人证言;

4、交纳“四金”的凭证和管理机关的档案记录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城市经商、居住的农村户口的受害人,应当同时提交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地均为城市的证据,二者不能或缺。

第三篇:传媒与进城务工人员_访谈提纲09.05.22

liuli_jie2008@sina.com

传媒与进城务工人员 访谈提纲

一、进城务工人员基本情况

1、性别:(l)男(2)女您老家在:______ 省(2)四川

2、您的年龄:(1)不到20岁(2)20-30岁(3)31-40岁(4)41-50岁(5)50岁以上(3)

3、您的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或中专(4)大专及以上(2)

4、您的婚姻状况:(l)己婚(2)未婚(3)离婚或丧偶(1)

5、您来沪多少年:(1)不到1年(2)1-2年(3)3-5年(4)6-8年(5)9-12年(6)13-20年

(7)20年以上(2)

6、您每月的收入:(1)﹤1000元(2)1000-1500(3)1500-2500(4)2500-3500(4)﹥3500

(2)

7、您的职业是:

(1)服务人员(2)门卫或保安(3)个体经营者(4)建筑工人

(5)工厂工人(6)各种单位的临时工(7)销售员(8)其它______

(5)

8、正常情况下,您一天的工作时间是:

(1)﹤8小时(2)8小时(3)8-12小时(4)﹥12小时(5)不稳定(3)

9、一般情况下,您一周休息几天:

(1)半天(2)1天(3)2天(4)超过2天(5)不休息(6)不稳定(1)

10、您对现在的工作是否满意:(1)很满意(2)比较满意(3)不太满意(4)很不满意(2)

11、您对您的婚姻是否满意?(1)非常满意(2)比较满意(3)不太满意(4)很不满意(2)

二、进城务工人员接触大众传媒情况与受影响的情况

1、传媒对您日常生活有无影响?

有。我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传媒,像报纸、电视、广播等等,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没有这些传媒生活将会很无聊。

2、传媒对您生活方式有无影响?

有。不过影响不是很大,我的生活方式基本固定,没有太大影响。

3、传媒对您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有无影响?

有。尤其是各种广告,有时看到一些广告介绍的东西还不错,就会想去买。

4、如果你认为传媒对你没有影响,那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5、您平时空闲的时候主要做什么?您接触比较多的大众传媒是(电视、电影、DVD、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接触最多的一种是?

平时主要看电视或DVD,看看报纸。接触最多的是电视

6、您平时主要接触的大众传播媒介?

电视吧。看电视比较轻松,能够放松自己。

7、除娱乐之外,您能从大众传媒中获得有用的知识吗?

能,可以获得许多生活常识。

8、您平时每天接触大众传媒的时间各有多长?(电视、电影、DVD、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电视2小时左右,DVD1大约小时,报纸半小时,网络很少能接触。

10、您一天中接触大众传媒的主要时间段(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晚上。白天的时间都要上班的,基本上只有晚上才有空。

11、您接触大众传媒的主要场所?(在住处、在工作单位、在公共场所、在其它地方)

在住处。工作单位管理比较严,没什么机会接触,平常空也不多,很少有时间出去,还是在家里接触的机会比较多。

12、您接触大众传媒的主要方式?(自己购买或付费、单位提供、享用他人、公共场合)

自己购买或付费。

13、您比较关注传媒中哪方面内容?(政治、财经、法律、体育、科教文化、法律、社会、时尚、各种绯闻、农民工话题、招聘信息、电视剧、新闻、娱乐、广告等)

体育,科教文化,农民工话题,电视剧,新闻,娱乐等。

14、您上网主要做什么?

很少能接触到网络。家里没有电脑,更不用说上网。也不太会去网吧上网。

15、您觉得大众传媒(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里面的内容与你的生活关系大不大?大。从这些大众传媒能够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对生活影响还是蛮大的。如每天的天气预报,能对每天的天气有所了解。

16、您觉得大众传媒与你的工作关系大不大?

不大。传媒与我的工作应该没什么关系吧。

17、您觉得大众传媒对你本人的影响大不大?

有较大影响。不过具体什么影响我也说不清楚,不过影响肯定是有的。

18、您觉得大众传媒中关于农民工的话题多不多?对传媒中的农民工话题有些什么印象?多。对农民工讨薪的话题比较关注,很多农民工拿不到工资,实在可怜。

20、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您或您的同事有没有找过媒体反映问题?

没有。平时不太会去找媒体,怕麻烦,尽量自己解决吧。

21、您认为向媒体反映自己的问题有没有用?

也许有吧,但不愿意这么做。

22、您或您所认识的进城务工人员中,有没有通过媒体帮助而解决问题的?

没有。没听说过有人去找媒体帮忙的。

23、您认为媒体中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的报道比较真实还是不太真实?

比较真实。我想这些媒体还是比较负责的吧,不会做一些不属实的报道吧。

24、您认为大众传媒主要适合城里人看吗?

这个我说不清楚,我觉得不论谁都适合吧

25、您认为大众传媒中进城务工人员的形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积极的。消极的事情毕竟是少数吧。

26、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怎么看?

要从小开始培养,希望孩子能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孩子是我们的希望。

27、您是否同意“进城务工人员遇到问题,应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句话?

同意。法律应该是比较公正的吧,能保护我们的权益。

28、选举权对一个公民来说?很重要

29、您希望将来选择什么地方居住?

环境好点的地方,住的能舒服点。

30、有些人认为“只要我努力就可以有所作为”;另一些人认为“很多事情不是我所决定的,再努力也没有用”。您同意哪一种看法?

前面一种吧,我相信努力还是会有回报的。

31、您对婚姻的看法?婚姻是靠双方努力才能维持下去的32、您认为现在对您最重要的是什么?

涨工资,提高生活水平。

33、最后,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能好一些,能赚更多的钱。

第四篇: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管理的若干规定

附件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管理的若干规定

为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04‟109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必须坚持依法办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自觉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监督、检查、评估和审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第二条申请举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㈠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相应教育教学管理资历的专职行政负责人;

㈡有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办学章程;

㈢有一定数量并具有相应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的教师队伍(教师学历要求:小学中专以上,初中大专以上;教职工与学生比:初中不得低于1:19,小学不得低于1:25);

㈣有必要的开办资金(注册资金在30万以上)和保证日常教学正常开展的经费来源;

㈤有符合标准的校舍和活动场地(要求单门独院、生均占地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不少于3.5平方米、12个班级以上);

㈥有符合标准的教育教学设备(要求按国家Ⅲ类标准配备仪器设备和音体美劳教学器材);

㈦有明确的办学方案、课程计划,使用区教育局审定的教材。

第三条举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由举办者向区教育局提出申请。同时必须提供下列材料:㈠申办报告(包括申办理由、条件、资金、办学形式及可行性报告等);㈡拟任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和身份证; ㈢拟任校董事会或理事会,拟聘校长和其他主要管理人员、教师的任职资格证明;㈣教学用房及设施安全需提供建设、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的证明;㈤经费筹措来源、使用预算报告和验资证明;㈥拟办学的章程和学校五年发展规划;㈦审批机关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第四条经批准设立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实行属地管理,由镇(街道)参照当地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实施统一管理。区教育局各业务科室分别负责指导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有关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和督导评估等工作。

第五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自主聘任(用)教师,所聘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并签订聘用合同,符合条件的其人事关系可进入区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职员工的聘用、解聘、报酬、福利、工作保障等事项要按签订的《聘用合同》办理。对符合条件聘用的教职员工,区教育局要在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师业务培训、教科研活动和各类先进评比等工作纳入职责范围,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

第六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必须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

度和财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会计帐本,年审时须提交财务审计报告,接受区教育局的财务监管。

第七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各项收费要纳入当地物价及有关部门的管理范围,对学生的收费必须报当地物价部门核定,不得乱收费。

第八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招生纳入区教育局的统一管理,按“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划定招生范围,学校在划定的招生范围内招生,不得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跨片招生。

第九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学籍管理纳入区教育局中小学学籍管理体系。建立的学籍档案可参照当地中小学的学籍档案模式,并严格遵守局关于学籍管理的规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学生学习结束后,经考试合格的,由举办学校颁发学历证书。学历证书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班额,初中原则上每班不超过54人,小学原则上每班不超过50人(对非常规教室原则上人均不少于0.8平方计)。

第十一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采用本区统一的教材。在执行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开选修课和活动课,尽快融入本区教育。

第十二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要为师生提供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教学和生活设施,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和安全。自办的学生食堂必须符合卫生要求。要落实专人负责学校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饮食、饮水安全的管理,杜绝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要切实加强法制、道德、健康和安全教育,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防止校园内出现传染病暴发流行。要接受卫生监督、疾

病控制等部门的指导和检查,切实做好凭证入学入托工作。

第十三条严格控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使用车辆接送学生,如确需使用接送车辆的须经区教育局同意后报交通部门批准。接送车辆必须符合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生接送车管理的意见》(浙教基„2006‟137号)的要求,一定要确保安全,做到车辆检验合格,持证驾驶,不准超载,并指定专人随车护送学生到接送车停靠站(点)。

第十四条经批准举办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要自觉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监督、考核、评估和检查。对存在违反本规定、学校管理混乱、教育质量低劣、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由区教育局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对情节严重的可给予停止办学的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经常居住地与住所地不一致为理由提出管辖异议案

经常居住地与住所地不一致为理由提出管辖异议案

「案情」

原告:陆伯权,住浙江省慈溪市宗汉镇上洋山路村。

被告:陈芳君,暂住杭州市机场路闸弄口新村28弄18号。

被告:陈学忠(系陈芳君之父),暂住同上。

被告:严调花(系陈芳君之母),暂住同上。

1990年9月,原告陆伯权与被告陈芳君经人介绍相识恋爱。双方恋爱期间,陆伯权送给陈芳君及其父母财礼若干。后因种种原因,双方中断恋爱关系。1992年11月13日,陆伯权向被告户籍所在地的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陈芳君及其父母返还所送之财礼。

被告陈芳君、陈学忠、严调花在答辩期内,以自己经常居住地在杭州市江干区为理由,向慈溪市人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要求将本案移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审理。

审查与裁定」

慈溪市人民法院经审查查明:被告陈芳君、陈学忠、严调花于1992年1月9日起暂住杭州市机场路闸弄口新村28弄18号,有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分局闸弄口派出所办理的被告暂住证为据。本院对本案的立案日期为1992年11月13日。3被告在杭州市江干区连续居住的时间至本院立案时尚不满一年,因此,不能认定杭州市江干区为被告的经常居住地,被告提出管辖异议 的理由不能成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慈溪市人民法院于1992年12月5日裁定:

驳回被告陈芳君、陈学忠、严调花对本案管辖权提出的异议。

一审裁定后,陈芳君、陈学忠、严调花不服,以自己于1991年8月起居住杭州市机场路闸弄口新村28弄18号,至慈溪市人民法院立案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为理由,问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一审法院的裁定,将本案移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审理。

在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期间,上诉人陈芳君、陈学忠、严调花提供了房屋出租人陈柄根及杭州市江干区闸弄口村治保委员会出具的证明,证实陈芳君、陈学忠、严调花租住杭州市机场路闸弄口新村28弄18号的时间为1991年8月。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公民申报《暂住证》为经常居住地的起算时间,故应以公民实际居住时间为经常居住地的起算时间。上诉人于1991年8月起租住杭州市机场路闸弄口新村,至被上诉人起诉时已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上诉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成立,应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第三十八条之规定,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3年2月17日裁定:

一、撤销慈溪市人民法院一审民事裁定;

二、本案移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处理。

「评析」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公民的住所地,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五条的规定,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条解释,为“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本案一、二审法院之所以会对被告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作出截然相反的裁定,关键在于对经常居住地起算时间的理解上存在着分歧意见。一审法院是以当事人向公安机关领取《暂住证》为经常居住地的起算时间,二审法院则是以公民实际居住开始的时间为经常居住地的起算时间。那么究竟应该以谁为准呢?根据前引有关规定,我国法律对经常居住地的起算时间不是以领取《暂住证》作为认定标准的,而是以公民离开住所后,在其他地方开始居住时为认定标准的。因此,只要当事人能够对自己在其他地方实际开始居住的时间提供充分证据,就应以其实际开始居住的时间为其经常居住地的起算时间;只有在当事人无法对自己实际开始居住的时间提供足够的证据予以证明时,人民法院才可以依据公安机关发给的《暂住证》来认定公民的居住时间。本案中,被告一方对自己离开户籍所在地到现在暂住地开始居住的时间,提供了足够的证据,因此,二审法院以被告一方实际开始居住时间作为经常居住地的起算时间,并因其至起诉时在此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而认定此地为被告的经常居住地,裁定应将案件移送给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审理,是完全正确的。

下载进城务工人员确定经常居住地的相关规定与证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城务工人员确定经常居住地的相关规定与证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