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地方税务系统纳税评估管理试行办法(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9:4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惠州市地方税务系统纳税评估管理试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惠州市地方税务系统纳税评估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篇:惠州市地方税务系统纳税评估管理试行办法

惠州市地方税务系统纳税评估管理试行办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切实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促进和谐征纳关系的建立,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43号)和相关文件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第三条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完善纳税申报的后续管理措施,及时发现纳税人申报纳税的错误和疑点问题,加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范税收风险,提高征管效能;同时,优化纳税人关系管理,就申报纳税的一般性问题进行必要的提示与辅导,宣传税收政策,引导纳税人自行纠正,帮助纳税人准确核算应纳税款,提高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能力。

第四条纳税评估的范围包括由地税部门征管的所有纳税人往年和当年或当期(包括所得税汇算清缴,下同)的所有税种的申报纳税情况。采取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相关要求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实施。

第五条纳税评估工作按照“全面开展、三管齐下、部门联动、健全机制”的原则全面规范开展工作。“全面开展”是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评估工作;“三管齐下”是经济数字模型评估、软件评估和人工案头评估三种模式一并应用;“部门联动”是各级、各业务部门、技术部门和人教监察部门共同参与,互动协作;“建立机制”是探索和逐步形成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

第六条市、县(区)局应根据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粤地税发【2009】102号)文件的要求,成立纳税评估工作领导机构,包括纳税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纳税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的局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征管、税政、计财、信息、人教、监察和稽查等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加强对纳税评估工作的指导。

领导小组下设纳税评估办公室(以下简称“评估办”),由征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并配备若干名税收业务和信息技术骨干作为专职成员。评估办设在征管部门, 县(区)局评估办与各县(区)局内设的纳税评估组合署设置。有条件的单位应该设置评估办为独立运作的专职机构,选配专职人员担任评估办主任,其人员的日常管理及考核由评估办负责,以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第七条市、县(区)局评估办为专职临时办公机构,应按照专人、专职、专门办公场所(“三专”)的工作要求,落实专门办公场所,配备专职评估人员,明确职责,完善纳税评估工作运行机制,提供专设机构、专职人员的“专业化”组织保障,切实将纳税评估工作常规化。

第八条全市地税系统设立市、县(区)局评估办、基层分局纳税评估组(岗)三级评估机构。各级评估机构的职责为:

(一)市局纳税评估办负责制定全市纳税评估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负责全市各阶段纳税评估方案的制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市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负责全市性重点行业、重点业户的集中评估和税源分析监控;负责宏观税源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负责申报资料稽核环节评估指标的维护;统筹协调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和综合应用,落实和实施市级评估任务;规范纳税评估业务流程和评估规则,总结归纳评估方式方法;负责全市纳税评估典型案例的采集和上报;负责全市纳税评估分析报告的总结及报表的上报;负责对各县(区)纳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的考核;优化纳税评估软件,完善评估指标体系;负责组织实施对上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定点联系企业信息采集、分析和纳税调查。

(二)县(区)局评估办根据本地区纳税人行业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本县(区)局各阶段纳税评估方案,组织、指导、协调与监督本县(区)范围内

纳税评估工作开展;根据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或实际税收征管需要制定临时专项纳税评估计划;负责本县(区)重点行业、重点业户的集中评估和税源分析监控;负责本县(区)范围内宏观税源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统筹协调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和综合应用,落实和实施县(区)级评估任务;规范纳税评估业务流程和评估规则,总结归纳评估方式方法;负责本县(区)从事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负责本县(区)局纳税评估典型案例的采集和上报;负责本县(区)纳税评估分析报告的总结及报表的上报;负责对各基层征管单位纳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的考核。

(三)基层征管单位设置纳税评估组(岗),主要职责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纳税评估工作计划;督促和辅导纳税人纠正申报资料的逻辑错误;对异常申报纳税人做好数据分析,进行实时监控管理,确定疑点户;定期开展数据采集、分析和评估工作;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和本级工作计划开展纳税评估工作,负责组织对本辖区纳税户的日常税收检查;负责纳税评估、质疑约谈等相关涉税事项的调查、审核和处理;负责欠税(费)追缴;负责纳税评估工作中发现重大税收违法嫌疑的移送稽查部门立案处理工作;负责税收政策及征收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的跟踪反馈,负责本单位内部执法监督等工作;负责纳税评估典型案例的撰写和上报;负责本单位纳税评估分析报告的总结和报表上报;负责纳税评估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制作评估档案;负责组织开展纳税评估员的学习培训。

第九条纳税评估计划制定。市、县(区)二级评估办根据全市工作部署和各县(区)局纳税评估工作计划以及稽查部门的评估需求制定本级纳税评估年度工作计划,并可在下列情况下制定临时专项评估计划:

(一)实际税收征管工作需要;

(二)上级税务机关下发专项评估任务;

(三)下级税务机关提请发起对某一行业或某一类纳税人发起专项评估;

(四)在年度专项评估工作中发现群体性征管问题,需要扩大专项评估任务;

(五)组织跨区域企业集团评估。

第十条纳税评估与征管质量监控并轨运行。征管部门根据征管质量监控的需求,向纳税评估机构派发纳税评估任务;评估机构根据任务实施评估,并对纳税评估个案或专项评估发现的征管问题进行分析,视情况拓展为行业或税种纳税评估;同时,评估机构应当根据行业或税种纳税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征管建议,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水平。

第十一条纳税评估和征收管理、税务稽查之间的关系。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新模式下的重要征管环节,要通过评估事前提出征管规范和标准,也要在事后对征收管理和纳税遵从情况进行评价以及查缺补漏。市、县(区)二级评估办为同级稽查部门提供有效案源,稽查部门负责落实重点评估疑案,评估办根据稽查部门反馈结果改进评估方法;评估办定期向征管等业务部门总结分析评估发现的税收管理问题,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通常情况下,除举报案件和专项稽查外,纳税评估可作为税务稽查的前置环节,纳税评估结果是稽查选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二条创新多样化纳税评估手段。各级纳税评估机构应当采取不同手段积极开展日常评估、专项评估,以及逐步实施软件评估。基层纳税评估组(岗)应当开展税管员平台预警信息、国税交换数据、第三方涉税信息评估分析等日常评估工作,以及做好申报材料审核、下户调查、辅导自查和质疑约谈工作;同时,根据工作任务要求,积极开展人工案头评估、第三方涉税信息评估、行业模型评估和软件评估等专项评估工作。

第十三条纳税评估工作业务流程。纳税评估主要包括计划制定、任务派发、实施评估、结果审核、资料归档、工作总结、考核等七个步骤。

第十四条基层分局纳税评估组(岗)要根据所辖税源的规模、管户的数量等工作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纳税评估的工作能力,制定评估工作计划,合理确定纳税评估工作量,对重点税源户,每年至少要重点评估分析一次。

第十五条各级纳税评估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收集和积累纳税人各类涉税信息,不断提高评估工作水平;要经常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加强征管工作的建议;要做好评估资料整理工作,本着“简便、实用”的原则,建立纳税评估档案,妥善保管纳税人报送的各类资料,并注重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要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工作岗位责任制、岗位轮换制、评估复查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加强对纳税评估工作的日常检查与考核;要加强对从事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评估能力。

第十六条各级税务机关的征管部门(评估办)负责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纳税评估工作业务规程,建立健全纳税评估规章制度和反馈机制,指导基层分局纳税评估组(岗)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明确纳税评估工作职责分工并定期对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交流;

各级税务机关的计划统计部门负责对税收完成情况、税收与经济的对应规律、总体税源和税负的增减变化等情况进行定期的宏观分析,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提供依据和指导;

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政部门负责进行行业税负监控、建立各税种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测算指标预警值、制定分税种的具体评估方法,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第十七条市、县(区)局对市、县(区)二级评估办工作实行日常考核与按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原则,对评估方案、评估范围、数据分析、有效案源、评估成效等各环节开展考核,并列入本局效能监察范围。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从事纳税评估的工作人员,在纳税评估工作中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或为有涉嫌税收违法行为的纳税人通风报信致使其逃避查处的,或瞒报评估真实结果、应移交案件不移交的,或致使纳税评估结果失真、给纳税人造成损失的,不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惠州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

第二篇:惠州市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惠州市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第二条 纳税评估应当坚持强化管理、分类评估、因地制宜、人机结合、简便易行的原则,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及时发现并处理纳税申报中的错误和异常问题,监督、帮助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为税务检查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提供信息和依据。

第三条 纳税评估的期限原则上以各税种的纳税期为一个评估期,即流转税按月进行,企业所得税按年进行;对纳税人往年的纳税情况评估按年进行。

第四条 纳税评估的对象是我市管辖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可采用计算机自动筛选、人工分析筛选和重点抽样筛选等方法进行筛选。既可对全部纳税人每一纳税期内的申报纳税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也可按纳税人的行业、注册登记类型、经营规模、管理类型等方面进行分类评估。

第五条 纳税评估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评估对象;对所筛选出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等。

第六条 纳税评估的工作步骤分为信息采集、审核分析、举证确认、评定处理和评估结果反映等。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纳税评估实行以县(区)局单位集中评估与分局(税源管理股)日常评估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第八条 市局征收管理科负责制定和落实全市纳税评估综合性制度和管理办法,负责纳税评估的组织、指导、协调等综合性管理工作;市局流转税管理科、所得税管理科、国际税务管理科负责拟定各相关税种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制定相关税种评估的具体管理办法和行业专项评估工作具体方案,指导开展相关税种专项评估工作,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各基层单位及其税收管理员负责纳税评估具体工作。

第九条 各基层单位应当设置纳税评估岗,其具体工作职责是:

1、负责本辖区内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

2、负责在评估成果分析基础上提出改进、完善征管工作的建议意见;

3、负责对相关部门拟定的评析指标的反馈建议;

4、负责评估案源移送稽查及其他相关部门;

5、负责纳税评估资料整理及档案归档等综合管理工作。

各单位应合理配备专职评估人员。纳税评估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的业务技能,自觉遵守各项工作纪律。

第三章 信息采集

第十条 纳税评估的信息依据主要是税务登记的基本情况、各类纳税申报资料、财务会计报表、行政许可审批、发票领购使用信息、税务机关掌握的其他相关资料和要求纳税人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十一条 纳税评估的其它相关信息资料主要有:从工商、统计、银行等政府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取得的外部数据信息;纳税人生产经营的主要产品(商品)、主要材料及物耗信息、产品的工艺流程、能源动力耗用信息、采购销售渠道、贷款的回收信息、产品(商品)的库存信息及同行业相关指标信息。

第十二条 采集信息的种类有当年当月信息和以往信息;当年信息按月采集,以往信息按采集。

第十三条 信息采集按照全面、真实、准确、及时的原则进行;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分析。

第十四条 加强纳税人信息采集管理,充分合理地运用总局综合征管软件和省局辅助软件系统,对于要求实地调查的事项(包括定期定额征收类和查账征收类),必须全面、真实、有效地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对于计算机辅助软件显示的纳税异常情况,必须分析原因、高度重视、及时解决。

第四章 审核分析

第十五条 审核分析是指采取计算机、人工或人机结合分析等手段,对主管税务机关掌握的税收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核查的过程。

第十六条 申报期过后,评估人员应通过对当期纳税申报数据的审核和指标测算,对各税纳税申报情况做出初步分析判断。做好对评估对象的评估工作,包括对上级交办、部门转办以及专题项目的评估。

第十七条 对长时间纳税申报异常的纳税人要按月按税种生成《纳税人清册》,并分类选取企业列入《纳税评估清册》。

第十八条 对其它纳税人每月应根据税务登记内容进行分类,按行业和经营规模,根据确定的评估参数指标分值和平均值进行分析,发现税负异常的,制作《纳税评估项目建议书》,报分管局长审批。根据审批意见,评估人员应结合工作安排,分类选取重点评估对象列入《纳税评估清册》。

第十九条 对特定评估对象可根据工作安排,按企业名称或纳税人识别号,分类或单独选取评估对象列入《纳税评估清册》。其中,对重点税源户或特殊行业的重点企业应实行专人负责,全面掌握涉税信息,督导企业正确履行纳税义务。

第二十条 审核分析工作内容:

(一)查询纳税人相关税收信息资料。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查询纳税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使用、财务资料、稽查案底和历次评估记录等,全面掌握纳税人税收活动情况。

(二)查询纳税评估对象的参数指标值,了解被列入评估对象的主要原因,确定对其进行纳税评估的方式方法。

(三)审查纳税人相关申报资料。根据纳税人报送的有关纳税资料,通过对相关指标和项目的审核进行分析判断。

第二十一条 审核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指标分析。借助计算机管理系统或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对当期纳税申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纳税评估对象进行综合评定。

1、税负率异常分析。纳税人税负率与历史同期、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变动异常的,分析纳税人经营情况是否发生较大变化,有无隐瞒营业收入的情况。通过对税负率的分析,对异常情况结合收入确认、成本结转、费用配比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2、销售额变动率分析。将销售额变动率横向与应纳税额、销售成本的变化比较,纵向与历史同期比较,有较大差异幅度的,分析其有无销售收入不入账或按规定应视同销售的业务收入不计或少计销售收入等问题。

3、销售毛利率变动幅度分析。对本期销售毛利率比本年各期或历史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的,应分析其有无不计或少计销售收入问题及有无多转成本问题。

4、成本利润率变动幅度分析。对成本利润率比本年各期或历史同期有大幅度下降的,应分析成本的结转有无多转、空转、或取得虚开发票及加大各项成本列支问题。

5、费用利润率变动分析。对费用利润率比本年各期或历史同期有大幅度变化,应分析其有无虚列或超范围列支费用等,同时对只有费用没有收入的企业进行逐项费用核定分析。

6、所有者权益变动率分析。通过对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通过与企业实现利润情况的对比,分析其所有者权益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否存在体外循环等经营方式。

7、发票使用量变化分析,发现有无不开发票行为。具体评估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相关评估指标。

(二)利用企业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以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它报表中有关指标的当期情况,对评估对象进行审核分析。

1、通过对资产项目的分析,判断企业由资产形成的收入是否正常,有无隐匿、转移、分解收入的疑点和线索。

2、通过对资产项目的分析,判断企业由资产产生的费用是否正常,企业有无多列支费用支出的可能。

3、通过对资产项目的分析,判断资产项目的减少有无发生视同销售的行为,企业是否存在不依法申报纳税的疑点和线索。

4、通过对负债项目的分析,判断企业有无以负债项目隐匿收入的可能。

5、通过对所有者权益的分析,判断企业有无隐匿收入的可能;有无违规进行账务处理。

6、税务机关需审核的其它内容。

(三)税务机关需审核的其它方法

1、企业所得税亏损弥补情况审核、汇算清缴工作的审核,可以结合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或专项税收报告加强评估分析。

2、减免税情况审核:主要核查减免税批准项目、减免税种、品目、减免期限、减免幅度等。

第二十三条 审核分析过程中,评估人员应认真做好《纳税评估工作底稿》,对评估对象的税收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核查疑点问题,将审核分析结果填制《纳税评估分析情况表》。

第二十四条 经审核分析,对未发现疑点问题的或存在疑点问题,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可直接进行评定处理;对于存在疑点问题,根据现有资料或依据无法明确判定,需要举证确认或纳税人解释的,应转入举证确认;对需相关部门核实查证的,应填制《纳税评估转办单》转其它部门处理。

第五章 约谈辅导和举证确认

第二十五条 评估人员对经评估分析未发现问题的,或者发现的问题事实清楚不需要进一步核实的,可直接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 对存在疑点问题的,根据现有资料仍不能明确判定,需要纳税人解释说明的,可转入约谈阶段,同时填写《约谈举证记录》。约谈取证完毕后,应转评定处理。对需要其它部门或异地税务机关协查取证的,应填写《协查单》,进行核查取证。

第二十七条 约谈是指评估人员通过评估分析,就发现的疑点和问题,向纳税人进行了解核实的过程。纳税人认为不必要解释说明的,纳税评估人员可直接进行评定处理,不得强求纳税人进行解释说明。

第二十八条 约谈纳税人时必须有两名以上的具有税务执法资格的评估人员在场并确定主问人和记录人;被约谈人应为企业法人或企业法人授权的企业财会人员;对于纳税人出具的证据资料,应在《约谈举证记录》中注明,对于需留存待审核的应填写《举证资料签收单》,一式两份,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各执一份。需要对较多纳税人同时约谈的,也可以会议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九条 纳税人不接受约谈核实或解释说明时对疑点问题解释不清,评估人员应如实在《纳税评估分析表》中反映说明。

第三十条纳税人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时接受税务约谈的,可向税务机关说明情况,经批准后延期进行。

第三十一条 纳税人可以委托具有职业资格的税务代理人对询问核实的情况解释说明;税务代理人代表纳税人进行解释说明的,应向税务机关提交纳税人签字盖章的委托代理证明。

第三十二条 评估人员应将约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疑点的详细情况列入《纳税评估工作底稿》。

第三十三条 对疑点问题应当由纳税人自行举证核实,并限期提供有关的证据资料,包括内部书面证据(各种帐簿、凭证、报表等)和外部凭证(银行对账单、购货发票、合同等)和纳税人疑点问题情况报告(解释)说明,举证资料由纳税评估人员签收并出具清单,不得用于税务管理以外用途,账簿、凭证必须在举证确认结束后立即归还。

第三十四条

对纳税评析发现的疑难问题,评析人员可对举证资料做进一步实地调查。评析人员不得调取评估对象的会计帐簿、记帐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评估对象因举证自愿提供相关帐证资料除外),不得进行系统性查帐。

对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协查的,评析人员应及时发出协查单。

第三十五条

对不接受约谈或经约谈对评估人员提出的疑点问题解释不清的纳税人,评估人员核实发现有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经主管局长批准,应填写《纳税评估转办单》转稽查部门查处。

第三十六条 评估人员对纳税人初步分析、约谈后,填制《纳税评估分析表》,提出初步分析建议,连同纳税人举证资料一并转评定处理部门。约谈辅导和举证确认不得超过十个工作日。

第六章 评定处理

第三十七条 评定处理是指税务机关就评估分析、约谈核实、实地调查过程中确认的问题,做出评估结论和相应处理的过程。

第三十八条 根据审核分析或举证确认核实的情况,评估人员应对评估对象进行评定处理,制作《纳税评估认定结论》。

第三十九条 纳税评估评定与处理:

(一)纳税正常。纳税人有正当理由,能提供相应证据说明和消除疑点问题及异常情形的,将《纳税评估分析表》等有关资料归档。

(二)纳税异常(纳税差异)。经评估人员评估指出或纳税人自查查出的应补缴税款、滞纳金且不构成偷税的问题,由评估人员填制《申报(缴款)错误更正报告表》,连同《纳税评估分析表》传递给征收部门进行处理,税款入库后归档留存。

(三)纳税异常(偷逃骗税嫌疑)。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应当移交稽查部门的,由评估人员填制《纳税评估转办单》,连同《纳税评估分析表》等有关资料移交稽查部门处理。

第四十条 纳税评估岗位应按月将已终结评估资料分户整理、编号装订成册后归档。

第四十一条 纳税评估归档资料包括: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纳税评估工作底稿》、《纳税评估分析表》、稽查部门处理结论、纳税人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其它相关材料等。

第四十二条 纳税评估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纳税评估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本地区纳税情况做出整体性评估,做出纳税评估综合报告。对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公告,同时告知纳税人有关政策法规和意见,提示其它纳税人对照检查和纠正。

第七章 评估结果反映

第四十三条 纳税评估管理部门应做好相关评估项目统计分析和报表编报工作。定期上报《纳税评估统计报表》,综合反映纳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第四十四条 纳税评估管理部门应做好纳税评估的成果分析工作,对问题成因进行统计分析,掌握评估前后的对比变化,确定管户行业参数值,逐步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参数指标体系。

第四十五条 纳税评估工作完毕后,评估人员应定期按评估项目制作“纳税评估综合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当期或专项纳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纳税人存在的问题、税务机关在征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稽查环节在检查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

第四十六条 对纳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税收征管问题,纳税评估管理部门应通过专题报告的形式提出管理建议,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反馈各业务环节。

第四十七条 纳税评估管理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合理制定评估工作计划,对重点税源户,每年至少重点评估分析一次。

第八章 工作联系与衔接

第四十八条 纳税评估管理部门应根据评估人员的工作建议,加强与各业务部门、办税服务厅、稽查部门的联系与衔接。

第四十九条 评估人员对遇到的不属自己职权范围内的问题,应及时通过主管局长交由相关部门处理。

第五十条 纳税评估的工作场所一般在税务机关内部,评估人员确需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实地评估的,要履行有关审批手续。

第五十一条 分局内部各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认真做好内部税收资料的提供和传递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纳税评估工作需要。

第五十二条 每个申报期结束后,纳税评估管理部门要确定出当期纳税评估项目和评估对象。从确定纳税评估对象开始,到评估人员作出评估评定处理结论为一个纳税评估周期。一个纳税评估期原则上不得超过20天,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间的,应报主管领导审批。

第五十三条 对纳税评估部门转交给相关部门处理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第五十四条 为实现纳税评估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纳税评估管理部门要建立纳税评估工作报告制度,评估人员要定期对管户纳税情况作出总体分析报告。基层评估单位应定期通报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与税收征管质量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五十五条 基层评估单位要建立健全纳税评估档案资料,对评估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资料,要按照评估项目分户归档,逐步实现计算机档案管理,同时要注重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五十六条 基层评估单位根据纳税评估工作的职能要求,制定纳税评估工作岗位责任制、岗位轮换制和评估复查制等各项制度,加强对纳税评估工作的日常检查与考核;加强对从事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评估能力。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县(区)局各业务科(股)室负责制定、修改和完善其所管税种的纳税评估工作规程,根据实际情况细化纳税评估的具体指标及参数,定期向相关部门公布纳税评估指标预警值。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由惠州市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信用等级

评定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03〕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现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税务机关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搞好学习、宣传和辅导,使广大税务干部、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广为知晓本办法的精神实质和具体操作规定,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支持和配合。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要树立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积极协调、沟通信息、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各地可以根据本办法的精神,确定开展此项工作的范围和进程,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报告总局。

税务总局 二○○三年七月十七日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的各类纳税人。

第三条 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坚持依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

第二章 评定内容与标准

第四条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内容为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接受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的情况,具体指标为:

(一)税务登记情况

1.开业登记;

2.扣缴税款登记;

3.税务变更登记;

4.登记证件使用;

5.年检和换证;

6.银行账号报告;

7.纳税认定情况(包括一般纳税人认定等)。

(二)纳税申报情况

1.按期纳税申报率;

2.按期纳税申报准确率;

3.代扣代缴按期申报率;

4.代扣代缴按期申报准确率;

5.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

(三)账簿、凭证管理情况

1.报送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

2.按照规定设臵、保管账簿、凭证,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3.发票的保管、开具、使用、取得;

4.税控装臵及防伪税控系统的安装、保管、使用。

(四)税款缴纳情况

1.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

2.欠缴税款情况;

3.代扣代缴税款按期入库率。

(五)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

1.涉税违法犯罪记录;

2.税务行政处罚记录;

3.其他税收违法行为记录。

前款指标累计值为100分,具体分值为:税务登记情况15分;纳税申报情况25分;账簿凭证管理情况15分;税款缴纳情况25分;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20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内容分值进行分解细化。

第五条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按照第四条的评定内容分指标计分,设臵A、B、C、D四级。

第六条 考评分在95分以上的,为A级。纳税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评为A级:

(一)具有涉嫌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至评定日仍未结案或已结案但未按照税务机关处理决定改正的;

(二)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新发生欠缴税款情形的;

(三)不能依法报送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的;

(四)评定期前两年有税务行政处罚记录的;

(五)不能完整、准确核算应纳税款或者不能完整、准确代扣代缴税款的。

第七条 考评分在60分以上95分以下的,为B级。至评定日为止有新发生欠缴税款5万元以上的(自评定日起向前推算两年内发生,至评定日尚未清缴的),不具备评定为B级纳税人的资格。对办理税务登记不满两年的纳税人,不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视为B级管理。

第八条 考评分在20分以上60分以下的,为C级。考评分超过60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一律定为C级:

(一)依法应当办理税务登记而未办理税务登记的;

(二)评定期内同时具备按期纳税申报率在90%以下,纳税申报准确率在70%以下,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申报准确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税款入库率90%以下的;

(三)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有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且受到税务行政处罚的;

(四)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纳税人,一年内两次不能按期抄报税的;

(五)应税收入、应税所得核算混乱,有关凭证、账簿、报表不完整、不真实的。

第九条 考评分在20分以下的,为D级。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进行计分考评,一律定为D级:

(一)具有涉税犯罪嫌疑,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尚未结案的;

(二)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犯罪行为记录的;

(三)骗取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多缴税款退回的。

第三章 激励与监控

第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等级实施分类管理,以鼓励依法诚信纳税,提高纳税遵从度。

第十一条 对A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依法给予以下鼓励:

(一)除专项、专案检查以及金税协查等检查外,两年内可以免除税务检查;

(二)对税务登记证验证、各项税收年检等采取即时办理办法:主管税务机关收到纳税人相关资料后,当场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三)放宽发票领购限量;

(四)在符合出口货物退(免)税规定的前提下,简化出口退(免)税申报手续;

(五)各地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激励办税的服务措施。

第十二条 对B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除在税务登记、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款退免、税务检查、行政处罚等方面进行常规税收征管外,重点是加强日常涉税政策辅导、宣传等纳税服务工作,帮助其改进财务会计管理,提高依法纳税水平,提升纳税信用等级。

第十三条 对C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管理,并可依法采取以下措施:

(一)严肃追究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关责任并责令限期改正;

(二)列入检查计划重点检查对象;

(三)对验证、年检等报送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实地复核;

(四)发票的供应实行收(验)旧供新、严格限量供应等办法;

(五)增值税实行专用发票和税款先比对、后抵扣;

(六)纳税人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应从严审核、审批;

(七)各地根据情况依法采取其他严格的管理措施。

第十四条 对D级纳税人,除可采取上述C类纳税人的监管措施外,主管税务机关还应当将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强化管理,并可实施以下措施:

(一)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二)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停止其出口退(免)税权。

第四章 评定组织与程序

第十五条 省一级或者市(地)一级或者县(市)一级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共同评定其所管辖的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两个评定一次。

第十六条 纳税人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本办法要求的内容和标准,以日常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为基础,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考评,必要时进行实地检查和验审,初步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

第十七条 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以联席会议的形式加强本项工作的协作,对各自初步确定的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按照从低原则共同核定。

税收征管改革后,纳税人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设臵不一致的,由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核定。

第十八条 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各自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由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按照从低原则共同核定。

第十九条 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共同核定的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的,分别由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示,征求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意见。自公示之日起15日内没有重大异议的,即可确定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评定的纳税信用等级。有异议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研究后予以确定并告知有关各方。

第二十条 省一级或者市(地)一级或者县(市)一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可以选择适当方式将A级纳税人的名单予以公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社会提供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查询。

第二十一条 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实施动态管理。A、B、C级纳税人发生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所列情形的,即降低为相应的纳税信用等级。

第二十二条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第二十三条 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评定完毕,各级税务机关不得擅自将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情况和有关评定资料向社会公布或泄露给他人。

第五章 附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以下”均不含本数,所称“以上”、“日内”、“年内”均含本数。

第二十五条 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致使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失真,给纳税人造成损失的,由税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根据本办法确定开展此项工作的范围和进程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税发[2005]43号

2005-03-11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税

为推进依法治税,切实加强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总局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对在试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要及时报告总局。

附件:1.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

2.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

国家税务总局

二○○五年三月十一日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第二条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纳税评估工作遵循强化管理、优化服

第三条

纳税评估工作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负责,重点税源和重大事项的纳税评估也可由上级税务

前款所称基层税务机关是指直接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收征收管理的税务机关;税源管理部门是指基层税务机关所属的税务分局、税务所

对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的纳税评估,由其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申报所在地税务机关实施,对汇总合并纳税成员企业的纳税评估,由其监管的当地税务机关实施;对合并申报缴纳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企业分支机构的纳税评估,由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实

第四条

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期

第五条 纳税评估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评估对象;对所筛选出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

第二章

纳税评估指标

第六条

纳税评估指标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分为通用分析指标和特定分析指标两大类,使

第七条

纳税评估指标的功能、计算公式及其分析使用方法参照《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附件1)、《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附件

2第八条

纳税评估分析时,要综合运用各类指标,并参照评估指标预警值进行配比分析。评估指标预警值是税务机关根据宏观税收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核算情况以及内外部相关信息,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的算术、加权平均值及其合理变动范围。测算预警值,应综合考虑地区、规模、类型、生产经营季节、税种等因素,考虑同行业、同规模、同类型纳税人各类相关指标的若干的平

均水平,以使预警值更加真实、准确和具有可比性。纳税评估指标预警

第三章

纳税评估对象

第九条

纳税评估的对象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

第十条

纳税评估对象可采用计算机自动筛选、人工分析筛选

第十一条

筛选纳税评估对象,要依据税收宏观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结果等数据,结合各项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和税收管理员掌握的纳税人实际情况,参照纳税人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对比分析

第十二条

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中发现有问题或疑点的纳税人要作为重点评估分析对象;重点税源户、特殊行业的重点企业、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税负和负税负申报、纳税信用等级低下、日常管理和

第四章

纳税评估方法

第十三条

纳税评估工作根据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相关经济法规的规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管户责任开展;对同一纳税人申报缴纳的各个税种的纳税评估要相互结合、统一进行,第十四条 纳税评估的主要依据及数据来源包括:

“一户式”存储的纳税人各类纳税信息资料,主要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的基本情况,各项核定、认定、减免缓抵退税审批事项的结果,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提供的其他相

税收管理员通过日常管理所掌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规模、产销量、工艺流程、成本、费用、能耗、物

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各类评估指标的预警

本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外部交

第十五条

纳税评估可根据所辖税源和纳税人的不同情况采

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比对,以确定进一

通过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测算,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将纳税

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与同行业相

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钩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

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纳

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

第十六条

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审核分析时,要包括以

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抵扣、列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

纳税申报主表、附表及项目、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申报数据与税务机关所掌

收入、费用、利润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申请减免缓抵退税,亏损结转、获利的确定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并正确履行相关手续;

与上期

第十七条

对实行定期定额(定率)征收税款的纳税人以及未达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可参照其生产经营情况,利用相关评估指标定

期进行分析,以判断定额(定率)的合理性和是否已经达到起征点并恢

第五章

评估结果处理

第十八条

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无需立案查处的,可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需要纳税人自行补充的纳税资料,以及需要纳税人自行补正申报、补缴税款、调整账目的,税务机关应督促纳税人按照税法

第十九条

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需要提请纳税人进行陈述说明、补充提供举证资料等问题,应由主管税务机关约谈纳税人。

税务约谈要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并事先发出《税务约谈通

税务约谈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因评估工作需要,必须约谈企业其他相关人员的,应经税源管理部门批准并通过企业财务部门进行

纳税人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时接受税务约谈的,可向税务机关说

纳税人可以委托具有执业资格的税务代理人进行税务约谈。税务代理人代表纳税人进行税务约谈时,应向税务机关提交纳税人委托代理合法证

第二十条

对评估分析和税务约谈中发现的必须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的,应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由税收管理员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对调查核实的情况,要作认真记录。需要处

第二十一条 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

对税源管理部门移交稽查部门处理的案件,税务稽查部门要将

发现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需要调查、核实的,应移交上级税务机关国际税收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二条

对纳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作出评估分析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强征管工作的建议,并将评估工作内容、过程、证据、依据和结论等记入纳税评估工作底稿。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

第六章

评估工作管理

第二十三条

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要根据所辖税源的规模、管户的数量等工作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纳税评估的工作能力,制定评估工作计划,合理确定纳税评估工作量,对重点税源户,要保证

第二十四条

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收集和积累纳税人各类涉税信息,不断提高评估工作水平;要经常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加强征管工作的建议;要作好评估资料整理工作,本着“简便、实用”的原则,建立纳税评估档案,妥善保管纳税人报送的各类资料,并注重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要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工作岗位责任制、岗位轮换制、评估复查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加强对纳税评估工作的日常检查与考核;要加强对从事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纳税评估工作人

第二十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的征管部门负责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纳税评估工作业务规程,建立健全纳税评估规章制度和反馈机制,指导基层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明确纳税评估工

各级税务机关的计划统计部门负责对税收完成情况、税收与经济的对应规律、总体税源和税负的增减变化等情况进行定期的宏观分

各级税务机关的专业管理部门(包括各税种、国际税收、出口退税管理部门以及县级税务机关的综合业务部门)负责进行行业税负监控、建立各税种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测算指标预警值、制定分税种的第二十六条

从事纳税评估的工作人员,在纳税评估工作中徇

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或为有涉嫌税收违法行为的纳税人通风报信致使其逃避查处的,或瞒报评估真实结果、应移交案件不移交的,或致使纳税评估结果失真、给纳税人造成损失的,不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按

第二十七条

各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要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的协作,提高相关数据信息的共享程度,简化评估工作程序,提高评估工作实效,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

规定处理。

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

一、通用指标及功能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如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

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

分析单位产品当期耗用原材料与当期产出的产成品成本比率,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帐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其中: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100%,其中: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100%。

如果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与前期相差较大,可能存

成本费用率=(本期营业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分析纳税人期间费用与销售成本之间关系,与预警值相比较,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总额+

与预警值比较,如果企业本期成本费用利润率异常,可能存在税前列支费用评估分析指标:工资扣除限额、“三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交际应酬费列支额(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限额、开办费摊销额、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广告费扣除限额、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财产损失扣除限额、呆(坏)账损失扣除限额、总机构管理费扣除限额、社会保险费扣除限额、无形资产摊销额、递延资产摊销额等。

如果申报扣除(摊销)额超过允许扣除(摊销)标准,可能存在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擅自扩大扣除(摊销)基数等问题。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100%

上述指标若与预警值相比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不

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按税法规定审核分析允许弥补的亏损数额。如申报弥补亏损额大于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可能存在未按规

营业外收支增减额。营业外收入增减额与基期相比减少较多,可能存在隐瞒营业外收入问题。营业外支出增减额与基期相比支出增加

较多,可能存在将不符合规定支出列入营业外支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分析纳税人资产综合利用情况。如指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可

总资产周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100%。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分析总资产和存货周转情况,推测销售能力。如总资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

应收(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

分析纳税人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和可能发生坏账情况。如应收(付)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基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总额×100%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高于与基期标准值,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固定资产折旧额问题。要求企业提供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情况,分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其中:负债总额=流

动负债+长期负债,资产总额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分析纳税人经营活力,判断其偿债能力。如果资产负债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则企业偿债能力有问题,要考虑由此对税收收入产生的

二、指标的配比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2)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题。(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

对产生疑点的纳税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历年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变动情况;对“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也异常的企业,应通过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收入构成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红字和“预

(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比值接近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 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

对产生本疑点的纳税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指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企业申报表及附表《营业收入表》,了解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额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率对申报表及附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成(三)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企业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题;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对产生疑点的纳税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通过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以

判断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结合“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两项指标进行分析,与同行业的水平比较;通过《损益表》对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若干数据分析三项费用中增长较多的费用项目,对财务费用增长较多的,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以判断财务费用增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基建贷

(四)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当两者比值大于1,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视为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范围

(五)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配比分析

综合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销售利润率与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如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本期销售利润率-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0,而本期资产利润率-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0时,说明本期的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但收益不足以抵补销售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如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本期销售利润率-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0,而本期资产利润率-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0时,说明资产

(六)存货变动率、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配比分析

比较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若本期存货增加不大,即存货变动率≤0,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问题。

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一、增值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

计算分析纳税人税负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等指标配合使用,将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与相应的正常峰值进行比较,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销售额变动率低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和销售额变动率及税负率均高于正常峰值的均可列入疑点范围。运用全国丢失、被盗增值税专用发票查询系统对纳税评估

根据评估对象报送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其他有关纳税资料,进行毛益率测算分析、存货、负债、进项税额综合分析和销售额分析指标的分析,对其形成异常申报的原因作出进一步

与预警值对比。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及税负率低于预警值或销售额变动率正常,而税负率低于预警值的,以进项税额为评估重点,查证有无扩大进项抵扣范围、骗抵进项税额、不按规定申报抵扣等

对销项税额的评估,应侧重查证有无账外经营、瞒报、迟报计税销售额、混淆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错用税率等问题。

1.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工

应纳税额增长率=(本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100%;

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本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100%

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工(商)业增加值是指工资、利润、折旧、税金的合计。弹性系数小于预警值,则企业可能有少缴税金的问题。应通过其他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

2.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差异率=〔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

100%

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工(商)

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应纳税额总额÷同行业工

(商)

应用该指标分析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的差异,如低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平均税负,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等问题,结合其他相关评估指标和方法

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账款较期初减少额)×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

将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计算的本期进项税额,与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计算的本期进项税额进行比较;与该纳税人历史同期的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纵向比较;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纳税人本期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横向比较;与税收管理员掌握的本期进项税额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查找问题,对评估对象的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具体分析时,先计算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以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和未付款的购进货物提前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

投入产出评估分析指标=当期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投入量÷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

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是指同地区、同行业

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的平均值。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测算出企业实际产量。根据测算的实际产量与实际库存进行对比,确定实际销量,从而进一步推算出企业销售收入,如测算的销售收入大于其申报的销售收入,则企业可能有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通过其他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与税收管理员根据掌握税负变化的二、内资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一)1.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运用其它相关指标深入评估分析。

2.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上述指标设定预警值并与预警值对照,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如果低于预定值,企业可能存在销售未计

3.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评估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00%

关注企业处于税收优惠期前后,该指标如果发生较大变化,可

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人为调节利润问题;也可能存在费用配比

4.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将当地同行业同期与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贡献率相比,低于标准值视为异常,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运用所得税变动率等相关指标作进一步评

5.所得税贡献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

与企业基期指标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

运用其它相关指标深入详细评估,并结合上述指标评估结果,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

6.所得税负担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100%

与企业基期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

运用其它相关指标深入详细评估,并结合上述指标评估结果,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

1.企业所得税纳税评

对企业所得税进行评估时,为便于操作,可将通用指标中涉及

一类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所得税税收负担率、所得税

二类指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所得税负担变动率、所得税贡献变动率、应纳税所得额变

三类指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营业外收支增

2.各类指标出现异常,应对可能影响异常的收入、成本、费用、(1)一类指标出现异常,要运用二类指标中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其原因。

(2)二类指标出现异常,要运用三类指标中影响的相关项目和指标进行深入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

(3)在运用上述三类指标的同时,对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其它指

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时,除按《纳税评估

1.会计师查帐报告中涉及的税收问题是否在纳税申报中作出了

2.预提所得税代扣代缴是否完整、及时,所涉及的使用费转让

3.纳税人存在关联交易的,是否就其关联交易进行申报,与关

4.在纳税评估审核分析时,应特别关注下列类型的企业:长期亏损企业;由免税期或减税期进入获利后,利润陡降或由赢利变亏损的企业;赢利但利润率水平明显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持续低于同行业

1.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同内资企业所得税指标,公式及使用方

(1)主营业务收入税收负担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额)×100%

(2.3.不得税前列支的利息支出=按规定而未到位资本×借款利率

如果注册资本金未按照税法规定实际到位,则相应得利息支出

4.如果存在境外应补所得税额不实或者有误等问题,应进一步审

5.生产性企业兼营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经营收入划分额

非生产性经营收入÷全部收入≥50%

生产性经营收入÷全部收入≥50%

如果生产性经营收入未超过全部业务收入50%或非生产性经营收入≥50%时,按照税法规定不能享受当生产性企业相关的减免税

6.分析时应考虑:(1)是否存在关联企业间借贷利息支出问题;(2)借款金额是否过大,如果存在关联企业间借款金额过大,考虑借

7.出口销售毛利率=(出口收入-出口成本)÷出口收入×100%。

按照公平交易原则,如果该指标明显低于可比对象,可能存在关联企业间交易价格偏低,又转移利润的嫌疑,需提示作进一步反避税

8.资产(财产)转让利润率=〔资产(财产)转让实际收取的价款-资产(财产)原账面价值-

如果该指标小于零,可能存在企业向较低税率的关联企业转让

9.关联出口销售比例=关联出口收入÷主营业务收入×100%。

如果本指标较大并且可能存在关联交易的,应重点关注。

10.关联采购比率=关联采购额÷全部采购额×100%

本比值重点分析购销价格,如果关联采购占全部采购额的比值

11.要特别关注特许权使用费,如果数额较大超过预警值时,应对

12.应特别关注筹资企业的负债与权益比例,如果融通资金数额较大,或者可能存在资本弱化问题,应对相关纳税人重点关注。

13.如果劳务费数额过高,或劳务费收取标准高于市场水平,应对

14.关联销售比率=关联销售额÷全部销售额×100%

15.关联采购变动率=(本期关联采购额-上期关联采购额)÷上期关联采购额×100%

本指标通过分析关联企业间采购的变动情况,了解企业是否通过转让定价转移利润的问题。如果对比值较大并且可能存在关联交易

16.关联销售变动率=(本期关联销售额-上期关联销售额)÷上期关联销售额×100%

1.重点分析关联销售商品金额占总销售商品金额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关联销售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则说明企业关联销售商品金

额的变化没有带来相应的关联销售收入的变化,销售同样数量商品,关联销售收入小于非关联销售收入,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定价低于非关联交易定价的问题,存在转让定价避税嫌疑。

2.重点分析关联销售商品金额占总销售商品金额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关联销售变动率>销售利润变动率,则说明企业关联销售商品金额的变化没有带来相应的销售利润的变化,销售同样数量商品,关联销售利润小于非关联销售利润,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定价低于非关联交易定

3.重点分析关联购进原材料金额占总购进原材料金额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关联采购变动率>销售成本变动率,则说明企业关联购进原材料金额的变化导致过大的关联销售成本的变化,采购同样数量原材料,关联采购成本大于非关联采购成本,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定价高于非关联

4.重点分析关联购进原材料金额占总购进原材料金额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关联采购变动率>销售利润变动率,则说明企业关联购进原材料金额的变化导致过大的关联销售成本的变化,影响了销售利润,采购同样数量原材料,关联采购成本大于非关联采购成本,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定价高于非关联交易定价的问题,存在 5.重点分析存在无形资产关联交易的企业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等,如无形资产关联购买变动率>销售利润变动率,则说明企业购买的无形资产没有带来相应的收益增长,可能支付了过高的无形资产购买价格或

四、印花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印花税税负变动系数=本期印花税负担率÷上年同期印花税负担率。其中:印花税负担率=(应纳税额÷计税收入)×100%。本指标用于分析可比口径下印花税额占计税收入的比例及其变化情况。本期印花税负担率与上年同期对比,正常情况下二者的比值应接近1。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印花税问题,进入下一工作环节处

印花税同步增长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应纳税额增长率= 〔(本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 ×100%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额-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额)÷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额〕×100%。

本指标用于分析印花税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评估纳税人申报(贴花)纳税情况真实性。适用于工商、建筑安装等行业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二

者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1。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印花税问题。分析中发现高于或低于预警值的,要借助其他指标深入

1.审核纳税申报表中本期各税目应纳税额与上期应纳税额、上年同期应纳税

2.3.适用税目税率等是否正确;是否有错用税目以适用低税率;有无将按比例税率和按定额税率计征的凭证相互混淆;有无将载有多项不同性质经济业务的经济合同误用税目税率,应税合同计税依据是否正

4.申报单位所属行业所对应的应税凭证是否申报纳税(如工商

5.参考同行业的合同签订情况以及其他影响印花税纳税的情况

6.对于签订时无法确定金额的应税凭证,在最终结算实际金额

7.审核《营业税纳税申报表》中申报项目是否有租赁、建筑安装、货物运输、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等应税收入,是否申报缴纳

8.实行印花税汇总缴纳的纳税人,其“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与申报的“购销合同”计税金额或“加工承揽合同”的计税金

9.根据 “利润表”中“财务费用”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项目的变动情况,确定申报“借款合同”的计税金额是否合 10.“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项目和“资本公积”项本期

11.“ 管理费用”等科目中体现的保险支出与已申报情况进行

12.审核《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科目中“不动产”项目增加或减少情况,据此检查纳税人书立领受的“产权转移书据”是否缴纳了印花税。

13.审核《资产负债表》中的“在建工程”科目是否有建筑、设备安装等项目,“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是否发生委托加工业务,是否申

14.审核其它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项目是否有应税收入。

15.16.五、资源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分析纳税人申报缴纳的资源税占应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及其

资源税税负变动系数=本期资源税税收负担率÷上年同期资源

资源税税收负担率= 〔应纳税额÷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100%

本指标是本期资源税负担率与上年同期资源税负担率的对比分析。一般在产品售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二者的比值应接近1。

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资源税问题,进入下一工作环节处理。当比值大于

1分析资源税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

资源税同步增长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

应纳税额增长率= 〔(本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100%

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100%

本指标是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的对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在产品销售单价没有较大波动的情况下),比值应接近1。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资源税问题。分析中发现高于或低于预警率指标的要借助其他指

1.审核《资源税纳税申报表》中项目、数字填写是否完整,适

2.审核《资源税纳税申报表》、《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

3.4.是否以矿产品的原矿作为课税数量,折算比率是否合理。

5.6.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不同税目的产品,是否分别核算纳税,7.纳税人本期各税目、税额与上期应纳税额、上年同期应纳税

8.减税、免税项目的课税数量是否单独核算,未单独核算或者

9.与上期申报表进行比对,审核增减变化情况,并与同期矿产

10.11.审核《利润表》中的应税矿产品“销售(营业)收入”与企业产品产销存明细表中应税矿产品产量比率增减变化情况,同时与申报表中资源

12.审核纳税人申报的课税数量与其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或者“其他业务收入”的比率是否合理,以期发现纳税人有无少申

13.是否有将销售收入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盈余公积”

14.是否有将已实现的销售收入挂“应付账款”账户,不结转销

15.审核应税产品期初库存量加当期产量减当期销量减当期自

16.其他需要审核、分析的内容。

第五篇: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2003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

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03〕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现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税务机关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搞好学习、宣传和辅导,使广大税务干部、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广为知晓本办法的精神实质和具体操作规定,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支持和配合。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要树立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积极协调、沟通信息、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各地可以根据本办法的精神,确定开展此项工作的范围和进程,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报告总局。

税务总局

二○○三年七月十七日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的各类纳税人。

第三条 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坚持依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

第二章 评定内容与标准

第四条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内容为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接受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的情况,具体指标为:

(一)税务登记情况

1.开业登记;

2.扣缴税款登记;

3.税务变更登记;

4.登记证件使用;

5.年检和换证;

6.银行账号报告;

7.纳税认定情况(包括一般纳税人认定等)。

(二)纳税申报情况

1.按期纳税申报率;

2.按期纳税申报准确率;

3.代扣代缴按期申报率;

4.代扣代缴按期申报准确率;

5.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

(三)账簿、凭证管理情况

1.报送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

2.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凭证,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3.发票的保管、开具、使用、取得;

4.税控装置及防伪税控系统的安装、保管、使用。

(四)税款缴纳情况

1.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

2.欠缴税款情况;

3.代扣代缴税款按期入库率。

(五)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

1.涉税违法犯罪记录;

2.税务行政处罚记录;

3.其他税收违法行为记录。

前款指标累计值为100分,具体分值为:税务登记情况15分;纳税申报情况25分;账簿凭证管理情况15分;税款缴纳情况25分;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20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内容分值进行分解细化。

第五条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按照第四条的评定内容分指标计分,设置A、B、C、D四级。

第六条 考评分在95分以上的,为A级。纳税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评为A级:

(一)具有涉嫌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至评定日仍未结案或已结案但未按照税务机关处理决定改正的;

(二)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新发生欠缴税款情形的;

(三)不能依法报送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的;

(四)评定期前两年有税务行政处罚记录的;

(五)不能完整、准确核算应纳税款或者不能完整、准确代扣代缴税款的。

第七条 考评分在60分以上95分以下的,为B级。至评定日为止有新发生欠缴税款5万元以上的(自评定日起向前推算两年内发生,至评定日尚未清缴的),不具备评定为B级纳税人的资格。对办理税务登记不满两年的纳税人,不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视为B级管理。

第八条 考评分在20分以上60分以下的,为C级。考评分超过60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一律定为C级:

(一)依法应当办理税务登记而未办理税务登记的;

(二)评定期内同时具备按期纳税申报率在90%以下,纳税申报准确率在70%以下,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申报准确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税款入库率90%以下的;

(三)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有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且受到税务行政处罚的;

(四)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纳税人,一年内两次不能按期抄报税的;

(五)应税收入、应税所得核算混乱,有关凭证、账簿、报表不完整、不真实的。

第九条 考评分在20分以下的,为D级。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进行计分考评,一律定为D级:

(一)具有涉税犯罪嫌疑,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尚未结案的;

(二)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犯罪行为记录的;

(三)骗取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多缴税款退回的。

第三章 激励与监控

第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等级实施分类管理,以鼓励依法诚信纳税,提高纳税遵从度。

第十一条 对A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依法给予以下鼓励:

(一)除专项、专案检查以及金税协查等检查外,两年内可以免除税务检查;

(二)对税务登记证验证、各项税收年检等采取即时办理办法:主管税务机关收到纳税人相关资料后,当场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三)放宽发票领购限量;

(四)在符合出口货物退(免)税规定的前提下,简化出口退(免)税申报手续;

(五)各地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激励办税的服务措施。

第十二条 对B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除在税务登记、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款退免、税务检查、行政处罚等方面进行常规税收征管外,重点是加强日常涉税政策辅导、宣传等纳税服务工作,帮助其改进财务会计管理,提高依法纳税水平,提升纳税信用等级。

第十三条 对C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管理,并可依法采取以下措施:

(一)严肃追究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关责任并责令限期改正;

(二)列入检查计划重点检查对象;

(三)对验证、年检等报送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实地复核;

(四)发票的供应实行收(验)旧供新、严格限量供应等办法;

(五)增值税实行专用发票和税款先比对、后抵扣;

(六)纳税人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应从严审核、审批;

(七)各地根据情况依法采取其他严格的管理措施。

第十四条 对D级纳税人,除可采取上述C类纳税人的监管措施外,主管税务机关还应当将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强化管理,并可实施以下措施:

(一)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二)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停止其出口退(免)税权。

第四章 评定组织与程序

第十五条 省一级或者市(地)一级或者县(市)一级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共同评定其所管辖的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两个评定一次。

第十六条 纳税人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本办法要求的内容和标准,以日常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为基础,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考评,必要时进行实地检查和验审,初步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

第十七条 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以联席会议的形式加强本项工作的协作,对各自初步确定的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按照从低原则共同核定。

税收征管改革后,纳税人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设置不一致的,由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核定。

第十八条 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各自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由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按照从低原则共同核定。

第十九条 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共同核定的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的,分别由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示,征求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意见。自公示之日起15日内没有重大异议的,即可确定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评定的纳税信用等级。有异议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研究后予以确定并告知有关各方。

第二十条 省一级或者市(地)一级或者县(市)一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可以选择适当方式将A级纳税人的名单予以公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社会提供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查询。

第二十一条 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实施动态管理。A、B、C级纳税人发生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所列情形的,即降低为相应的纳税信用等级。第二十二条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第二十三条 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评定完毕,各级税务机关不得擅自将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情况和有关评定资料向社会公布或泄露给他人。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以下”均不含本数,所称“以上”、“日内”、“年内”均含本数。

第二十五条 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致使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失真,给纳税人造成损失的,由税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根据本办法确定开展此项工作的范围和进程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下载惠州市地方税务系统纳税评估管理试行办法(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惠州市地方税务系统纳税评估管理试行办法(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康市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优秀案例评选办法

    安康市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优秀案例评选办法(讨论稿)为了全面推进和规范纳税评估工作,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陕西省地方税务局专业......

    惠州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试行办法(48号令)五篇

    惠州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试行办法 (市政府令第48号) 《惠州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试行办法》业经2008年7月21日十届5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8月15日起施行。......

    福建省地方税务系统规费代收管理办法(试行)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文件 闽地税发„2008‟199号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福建省地方税务 系统规费代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设区市地税局,省局直征分局: 现将《福建省......

    纳税评估业务处理办法

    无税基加收滞纳金 有税基的系统自动计算滞纳金。因此此模块适用于系统中没有正税信息,但又需要加收滞纳金的,通过此模块计算出应加收的滞纳金,然后再通过“加收滞纳金”模块予......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5篇范例)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爆破安全评估管理试行办法(精选)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66号令)、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公安部《爆破作业单位资质条件和管理要求》(GA990-2012)、《爆破作......

    某某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案例

    某某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案例 某某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案例 某某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案例 蛛丝马迹藏玄机 〔评估对象〕某某县水利局水利管理服务站,微机代码23569874,税务登记号......

    日常纳税评估工作规范(试行)

    名称:日常纳税评估工作规范(试行) 日常纳税评估工作规范(试行)文字 〖 大 中 小 〗浏览:908次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税源管理,提高日常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税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