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 文 评 改 实 验 方 案[模版]
作 文 评 改 实 验 方 案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三初级中学蒋博平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届人士的批评。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教学亟待改革。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逃避作文,这与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呆板单一不无关系。有些教师习惯于对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精批细改,从字、词、句的个别修改,到眉批、尾批都细致周到,看起来“满堂红”,其实学生收获甚少。而另一些教师恰好相反,采取的是不批不改,任其自然的态度,教师优哉游哉,学生茫然无知。这两种批改方式都压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不知从何时起,“精批细改,全批全改”成了衡量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尺码,迫使教师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抓错别字、病句和写眉批、尾批上。效果怎样呢?尽管教师呕心沥血,朱批满篇,但学生却很难甚至不屑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教与学严重脱节,学生怎能有较大的长进呢?这种高耗低效的批改方法,在讲究提高效率的现代社会,必须要改一改了。
作文评改这项工作久已形成公式:先由教师全批全改,再由教师讲评,而讲评的步骤则是“概述基本情况——摆优点ABC——讲缺点ABC——念一至两篇习作”。这样做,教师忙得天昏地暗,却费力不讨好,学生收效甚微。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对作文评改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写作能力,以适应新课标下全面推进语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2001年7月,教育部制订并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准》强调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例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吗?”叶老还指出:“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就语言教学问题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一种素养。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三、实验目的1、落实新颁《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贯彻新课标,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法。
2、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写作水平,改变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和效果不佳的现状,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开辟一个新的突破口。
四、实验目标
1、设计作文课堂教学评改的新模式。
2、提高学生互评自改的能力,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五、具体操作模式
(一)师生共同评议。
可分六大板块进行:
1、榜上有名——作文较好同学名单展示;
2、佳作亮相——成功作文赏读;
3、片段欣赏——朗读作文中精彩片段;
4、咬文嚼字——作文中错字病句辨析;
5、病文修改——提供典型病文,指导评议修改;
6、教师试笔——教师朗读自己的同题“下水文”。
(二)学生交叉评改。
可分两步进行:
1、互评。
同桌(或邻桌)同学互相评改,重点解决错别字、病句的问题,并把典型的错字、病句集中起来,让全班同学讨论更正。
2、选评。
由作者在班内选出最信任的同学评改(每次都要注意轮流更换),重点看本次训练目标达到了没有,认真写出评语(可要求写旁批)。
(三)自我修改提高。
自己针对以上两位同学的评改和对本次训练目标的进一步理解,独立修改提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修改:
1、推敲主题;
2、增删材料;
3、调整结构;
4、润色语言。
(四)教师评价定等。
通过三次评改后,把作文本收上来,逐本浏览一遍,对未评到的优缺点给予补充,对错评的予以更正,对有分歧的意见给以裁决,最后进行等级评定。可分A+(满分)、A(90分以上)、B+(80分以上)、B(70分以上)、B-(60分以上)、C(60分以下)六等。
六、训练措施
1、定规范、启感悟、提效率、促发展。
关键要为学生树立评改的范例,范文的选择至关重要;当面向学生提出作文的优劣,使学生受到触动,感悟到写作的真谛;先给学生定出评改标准,再要求学生互批互改,“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失为提高作文评改效率的好方法。“教是为了不教”,作文评改也是这样,只有教会学生自我评改作文,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实现评改中的“两个转变”。
一是变“先改后评”为“先评后改”。结合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共同评析,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评作文优劣得失,自改作文;
二是变“笼统式”为“分步走”,严格按步骤进行。
3、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作文能力。
提倡教师写“下水文”;评改之前,多看几篇同类题目的优秀范文及对作品的简析,从中揣摩文章的精妙之处;要发挥语文教研组的功能,彼此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要把握好两个层面。
第一,技术性层面(错别字、病句、标点、格式等)应有严格细致的规定,圈点批注按统一的符号进行;
第二,写评语,禁写笼统抽象的套话空话,强调学生对作文的阅读直觉和语感,在此基础上再作理性分析,形成文字,不设条条框框,学生可自由发挥、创造,写出独具个性的评语。
5、实施“三级监督法”。
被评人对评论人的第一次监督,科代表为主的班级评论小组对交流后的作文的第二次监督,最后是教师在两轮监督后将作文本收上来再进行检查、评改。
6、尽可能赏识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写得好的可给满分,改得好的可给高分,实行文、字双向评分;实施激励策略,每次选出3-5篇特色文在班刊中展示,佳作可向校刊或报刊杂志、网上投寄,定期总结评比,并给予适当奖励。
7、四个重视:
重视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指导;重视第二课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重视信息反馈,及时收集来自学生及家长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训练方法;重视组织领导,及时解决实验中的有关具体问题。2004.2修改定稿2
第二篇:作文评改
作文评改,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小学生作文评改探究
【内容摘要】作文评改是作文指导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但也是语文教师颇棘手的一项工作。针对当前作文评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培植评改信心,创设多情境的评改形式,探索个性化的评改语言,构建有效的评改课入手,逐步探索出有效的作文评改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评改方式和评改方法,把握评改技能,形成一定的评改能力,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作文 评改 探究
一、写在前面的话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指导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改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和关键之一,作文评改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种形式评价,还要努力使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叶圣陶、白居易、鲁迅先生等古今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在谈自己的写作经验时也都曾提到过作品评改的精妙,阐述了对文章评改的重要性。但为什么我们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评改,即使放手了也收效甚微?我以为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评改主体错位。二是评价语言不够丰富。三是评改方式单一。四是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评改文章的过程的本质其实是对事物认识的一个加深认识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作文评改也是学生对生活的一个认识体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反思、感悟,才能真正提高作文能力。因此依据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特点,我们提出了“小学生作文评改方法探究”这一课题。两年来研究有效的小学生作文评改,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全过程,激发和保持评改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评改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二、探究内容及策略
(一)培植评改信心
小学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要学习的愉快,学习情趣很重要,但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只靠兴趣是完不成任务的,也不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品质。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要注重创设环境,培养学生既习惯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又愿意做他虽不感兴趣,但以完成自己的任务为快乐的事。
1)接近评改——摘录好词好句,读后评点感受。丰富的课外阅读是有效开展作文评改的基石。把课外阅读与摘录作为每天必完成的作业,同时给学生一片交流的天地。可以采用班级互动和校级活动两种形式:一是组长在每天检查同学阅读摘录情况的基础上选取一个好句以及同学点评摘抄在黑板上,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请这位学生交流感受,全班同学互动参与评点。二是每学期开展读书节活动,以故事会、征文比赛、成语接龙、朗诵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交流阅读情况。通过交流,接近评改。
(2)走近评改——横向评比展示栏。在黑板报或教室一角,开辟新栏目:“优秀作文”,把班级同学和课外的优秀作文、评改给予展示。同龄之间的横向比较让大家看到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3)亲近评改——纵向个人跟踪展示。为全班学生的每次习作建立一份习作和评改档案,把学生的习作成绩和评改成绩登记在上面予以展示,每半个学期集中反馈一次(一般为8篇习作),并以波段图标形式呈现,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看到自己的习作水平是一直处于某个波段(低、中、高)的平衡还是有所上升,抑或上下摇摆,比比谁的线型最高(习作成绩)最长(评改成绩),摆准自己的位置,设定自己的习作和评改目标。
评改成绩
习作和评改的展示与交流,不仅为学生带来获得学习荣誉的满足,更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价值感满足,培植评改信心。
(二)创设多纬度的评改形式
作文评改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想改”、“乐改”、“会改”,进而培养学生新颖独到、具有个性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因此研究从评改主体上(自我、同学、教师、家长等),评改方式上(赏识式、纠错式、主题式)进行研究,探索小学生作文评改指导的策略和途径。
1、评改主体及操作策略
(1)学生自读自改。修改是对自己的感情体验、思想认识的再次清理、整合、提炼与升华的过程。“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从学生个体的经验背景和情感认识水平出发,采用两种自改:既作后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改和根据同学的评改意见推敲自己的习作。其操作策略为:首先是学会欣赏自己,用圈点、打星、写作后感等形式找出满意的语句。其次是结合教师指导和同学建议进行自改。
通过这样的评改训练,一方面通过教师的指导,发现和促进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寻找需要改善的地方;另一方面通过伙伴的帮助使自己得到提高,看着同学评改过的习作,清楚明白自己习作的得失,也有侧重点的修改自己的习作。
2)学生互读互改。“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叶圣陶)”。因此我们让学生自改后再互相交流,评改的形式有:同桌互评改、大组车轮式互评改、好差一对一交换互补批改、好友交换互评改、小组合作(三人或四人)互评改,专家组成员评改。在互相合作中评改同学的习作,根据习作要求谈谈修改意见。在这个过程中,若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可进行辩论。原作者根据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和方式,与评改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评改的策略主要有:交换习作,边默读或朗读边评改。可以和作者本人口头交流;也可以在小组内,一人朗读,一人执笔,组员共同倾听,评改或作者本人执笔听取意见修改;还可以请专家评审组成员提意见,作者修改。
(3)家长评改。根据习作问题和内容,请家长参与,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孩子的习作,便于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沟通,更有利于学生习作的提高。在操作策略上我们选择家长比较熟悉的题材请家长参与。如 “一个熟悉的人”、“农贸市场”等,从研究情况来看,多数家长更注重于对孩子习作情感和态度方面的评价。
(4)教师评改。在学生互为评改、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教师以“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出现,逐步引领学生学会评改,习得规范,提升水平。但同时教师还应该是整个评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尤其是在学生互改、自改后,教师更是一位“资深”的参与者。习作经过学生的两次评改转到了教师手中,此时教师的评改起到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实施因材施教,侧重于对互评自改后仍有问题的习作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对习作进行再修改。第二是针对学生的修改态度和修改后的习作进行再次评分,肯定学生的评改过程,激发评改的兴趣。第三是选拔推荐优秀作品。根据评改后的星级等第,个人纵向比较有特色的建议选入“个人文集”,全班横向比较特别优秀的建议投稿,并刊示在班级优秀习作园地中,以示激励。
2、评改形式
作文评改的方式有多种,研究中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习作特点,根据学生个性,我们运用符号(如删,增,换,改,补等)、书面语言、口头交流等方式进行评改,在评改指导上围绕各种主题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评改,体现评改方式的有效性。
(1)欣赏式评改
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本质就是渴望得到赏识。” “言为心声”,学生的作文大多凝聚着学生创作的心血,学生付出的心血当然渴望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在实施评改研究过程中,教师运用自我欣赏、相互欣赏、集体欣赏的评改方式进行。采用符号和点评、综合评价、口头表扬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如先在习作中随时圈出满意的词句,打上“☆”或画个小笑脸,再给予点评赞美,说出好的原因;也可以在文末写上综合意见“我最满意的是——”;还可以在反馈时,口头说说“我觉得**同学的**
我要向他学习!”赏识式作文评改,饱含赞赏之情的只言片语便是一种情感的慰藉,它将被化作无形的学习动力,乃至终生的影响。
(2)纠错式评改
评改作为习作过程中的反馈,要将习作的有关问题及时反馈给作者本人,使作者及时得到关于自己习作方面的反馈信息,以便针对问题改进习作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纠错式评改和欣赏式评改式相对立,其操作方式也相似,如发现错别字,在旁边打个“□”,请作者自改;发现不通顺的语句,注上“这个地方我看不明白。”如果评改者有能力,则帮助纠错修改。有时就和同学面对面口头交流,针对问题共同评改。
但要注意的是习作代表了作者本人的经历或某种观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他人习作进行纠错时还应该考虑到对习作中不同场景描写的不同看法,对习作的评改适宜采用商量讨论的口吻,能让小作者在商榷式的点评中得到启发,激发小作者本人进行深层次的修改。
(3)主题式评改
每一次作文,都会有文体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习作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作文评改指导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的。让学生动手评改作文,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锻炼和考查。因此在评改过程中,不求面面俱到,而应该先让学生明白习作重点,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
如习作《的早晨》,本次习作的要求一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二是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或人物活动情况,把这一地方早晨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写出新面貌。围绕习作重点,结合学生评改基础,笔者把本节课的评改目标定为“是否抓住景物或人物活动情况,把早晨特点写具体”。在分步实施的评改过程中,如优秀片段和老师点评的出示;亮点展评时的“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方面读给同学听”;评头论足中针对同学习作选择一方面评改写具体;自我修改中“选1——2处不具体的方面着重修改”。都是围绕着评改目标展开,集中力量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努力实现习作评改一课一评一得的教学主旨。学生明白这些后,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做到胸中有数。
当然,除了习作评改的重点目标,一些常规性的评改要求还是需要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在教学中适当穿插。
(三)探索个性化的评改语言。
习作评改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所产生的对文章的新的定义。在评改的过程中,作为评改者的学生不仅享有评改习作的权利和职责,更是一个习作过程的参与者,要在评改过程中与习作和作者进行交流和对话。点评是传统习作评改的主要方法,它可以将评改者在交流与对话过程中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在研究中尝试探索多种形式的评改语言,追求师生个性化的评价语言。、激励式评语。古语曰:“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学生每次完成习作之后,非常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研究中利用这一心理,在师评、互评中注意及时给于学生习作的鼓励,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写作积极性,提高写作的兴趣与作文能力。如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现在你的作文字数比以前多多了,这是你努力的结果,当你的作文也榜上有名时,你会觉得平时的努力是值得的!”
2、对话式评语。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学生和学生成为好伙伴。师生、生生用平等的对话来阐释自己的评改建议,学生会更能领悟。如“老爷爷当时会对姐姐这么说吗?”
3、指导式评语。“所谓批,无非向学生谈几句提示的话,引导他们去思考,该怎样想才对,该这样写才好。”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评改中让作者明确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如何改,然后学生再进行修改,让学生明白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虽然你写了“农贸市场”里的“货物”,也写到了人物,但总感觉不具体,再写一些内容,如,把“货物”的颜色也写一些,人物的动作、神态再写得形象些呢,我相信你能行的!
4、商量式评语。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所以点评时我们提倡用商量的口吻,如“结尾处,是不是应该把你在这节课上所懂得的科学道理写出来呢!” 另外还有赏识式评语、一针见血式、综合式评语等。孩子的评价语言详尽真诚又充满童趣,这样的评改既发挥了学生个性,也强化了习作要点,还成了学生的一个小练笔。
(四)构建有效的评改课课型。
所谓作文评改课,就是把作文教学传统程序的“讲评”和“修改”结合起来,变教师单方面的活动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活动,它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前、作后指导的继续和深入,是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再指导”过程,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直接的作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逐步探索构建了几种有效的评改课课型。
1、小目标引评式评改课(1)一般结构:
分解目标,激发兴趣——逐条引评,掌握方法——综合评价,明确方向——有的放矢,自我修改
(2)教学程序和策略:
① 分解目标,激发兴趣。根据课程标准中的习作目标,把习作评改目标分解成5个要求,便于学生领悟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改:
A、格式正确,书写整洁。B、错别字与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C、好词好句使用。D、句子通顺有条理。E、本次习作的要求(如人物动作描写、抓住动物特征等)。
② 逐条引评,掌握方法。教师出示小目标(或打印附在每篇作文后),依据目标,读作文,对目标逐条进行讨论,一条条评价作文,学会评改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③ 综合评价,明确方向。在引导学生逐条评价的基础上,再把习作整体朗读,明确习作的优点和不足,从整体入手进行综合评价写出建议(既总评)。在建议中要结合作文整体,按照“小目标”,先说优点再说不足,各方面综合作出评价。这样,使评改和被评改学生都从整体上了解作文的得失,也能比较有重点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了。
④有的放矢,自我修改。根据同学的批改和综合评价,参考同学的评改内容,作者本人对习作再次修改,然后以“我的评语”来写写自己的感受,略谈自己本次作文的收获。此课例适用于刚学评改的中段学生。
2、主题读悟式评改课(1)一般结构:
明确主题,感受要点——朗读感悟,评头论足——围绕主题,自我修改(2)教学程序和策略:
① 明确主题,感受要点。每一次作文,都会有不同的文体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习作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评改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明白习作重点,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
可以在评改指导课中先组合一篇围绕本次习作要点,有代表性的一个片段(综合了学生某一方面的不足),出示后组织学生讨论,共同评改。一则使学生能及时发现同学中的优点或毛病,推己及人,培养了欣赏纠错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二则使学生明确教师的比较抽象的“要求”在作文评改中是怎样反映出来的,从中看出规律性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明白了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要求”,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② 朗读感悟,评头论足。
在明确评改主题后先采取小组或同桌交流的形式相互朗读评改。可以是一人朗读,其他人听,共同寻找突出主题的片段、句子或词语;也可以自己朗读,“把自己认为最满意或有疑惑的一方面读给同学听”,在欣赏与比较中学会推销自己评价他人,渗透感悟习作要点的基本落实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反馈,共同分享评改成果。
课堂教学中通过前两个环节的设置,学生跃跃欲试,都想亲自“摘个果子吃”,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安排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自品、自评、自改。学生拿到自己作文后,参照小组的评改建议自己修改作文,从而使每个孩子的习作成为修改片段、再习作的蓝本,研究中发现有不少同学甚至将当次作文重写一篇。最后教师收上作文,查阅作文的评改情况,综合学生的作文和评改的内容,指出其中的中肯和偏颇之处。并挑出优秀作文,装订成册传阅或者张贴出去观摩,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3、亮点欣赏式评改课
(1)一般结构:
课题导入,感受完美——示范评点,分享完美——亮点展评,共铸完美(2)教学程序和策略:
① 课题导入,感受完美。课前根据作文题材有意识地安排阅读相关的书籍,开展相关的好词好句欣赏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课始,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相关美文片段(也可以教师展示片段),激起学生由衷的赞叹,进入学习的意境。② 示范评点,分享完美。出示学生例文,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情境,引领学生学会欣赏——“读读,这个片段在描写、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想想,你用怎样的语言才能表达出你对他的敬佩?” 教会学生欣赏什么,怎么欣赏,掌握评改的方法。也可以鼓励学生用“。”划出自己习作中的好词好句,在最后写上自己习作的亮点:“我最欣赏自己
。”可以是夸夸自己把事情分了哪几步来写,条理很清晰,还可以是谈谈自己在哪一步中写得十分具体„„。
③ 亮点展评,共铸完美。根据小组欣赏和个人欣赏的结果,自由反馈,推荐朗读同学习作中优美感人的词句,并送上自己的点评,当然也可以补充,让同学的习作锦上添花。在展评后,学生拿回自己的习作,一边欣赏同学的赞美,一边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使之更上一层楼。
与此课例相反的还有“范例纠错式”评改课,笔者操作的一般结构为:欣赏片段,范例共评——解读篇章,正向迁移——学以致用,自我修改。另外还有以读为主的“诵读式评改课”等。
作文评改课的课型视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而定,有的可侧重于“评”,有的可重在“改”,穿插交互融会贯通,重在让学生多思考、修改。
三、探究结论
小学生作文评改指导过程不是一个教师单向指导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对评改方式和评改方法的掌握,把握一定的评改技能,形成一定的评改能力的过程。本研究创拟的作文评改方式和教学模式适用于有一定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但没有形成熟练的作文评改技能的中、高段年级学生,可以运用于作文初稿后的评改教学实际。研究证明,通过课堂中教师引导下的评改,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评改技能(评改主体的互换、评改符号的运用、评价语言的运用、评改方法的掌握等),对同学和自己的作文做出较有效的评价,促进自身习作能力的提高。
第三篇:作文评改
作文评改:
我爱家乡的四季
我爱家乡的四季,我一直以为我家乡的四季是最美的。可是,我到城市里一看,我才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接下来,我就给你说说我的家乡吧!
春天,我的家乡万物复苏,非常美丽。春天,小草探出头来,好像是春姑娘让它出来探探头,看看有没有人在这里玩,春姑娘好像要把我们村变绿似的。
夏天,我家乡的一些吃的东西都露出头来,比如说小枣、玉米…都露出头来。
秋天,我家乡的小枣、玉米都成熟了,我们到田野里吃小枣,掰玉米,可热闹了,回到家,我们煮玉米、煮小枣。
冬天,我的家乡才下过一场雪,不过,这一场雪下的非常热闹,放学了,我们打雪仗,玩的非常高兴。
优秀作品:家乡美景
我的家乡在杜林,那是我的第二个家乡。它一年四季都很美,所以我很喜欢她。
春天,村里姹紫嫣红。山坡上的小草慢慢地从土地里钻出了它的嫩芽,接着伸了伸懒腰,一阵春风吹来,小草弯了弯腰,好像在向春天问好。村子里的果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苹果花开了,梨花开了,桃花也开了……山野里的花不甘落后,漫山遍野,红彤彤的,煞是好看。整个村子被花儿装扮得五颜六色,花香也在村里飘荡着。一场牛毛细雨过后,花草树木们都笑开了怀,贪婪地吮吸着甘露。燕子也从北方飞回来,黄鹂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着。
夏天,山上一片葱绿。知了在树上欢快地唱着歌。小溪里的鱼儿在凉爽的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可开心了!你瞧,它们有的跳出了水面,回到水里的时候,水花四溅,有趣极了!
秋天,村里一片金黄。果园里结满了红的、黄的、青的……水果,果农们正忙着采摘;田野里的庄稼成熟了,农民伯伯也忙着秋收。
冬天,村里别有一番情趣。很多花草枯黄了,一些树木也枯黄了,但是,松树、柏树还是那么的绿。溪面上非常平静,清晰地倒映出树的倩影,水里一只鱼儿也没有。天空中一只大雁,一只燕子的影儿也瞧不见。
啊,家乡的四季美极了,我爱我的家乡!
第四篇:作文评改
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方法尝试
金铺二中 李雪峰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路向,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以往单向的、他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教师充当的角色,则由过去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教学建议‛部分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评价建议‛部分,则列专题强调‚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用上面的教学观来对照我们作文教学中的作文评改环节,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已颁布实施了近六个年头,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但我们绝大部分语文教师,仍然‚穿新鞋,走老路‛。表现在作文评改上,许多教师仍旧充当着作文批改的‚主角‛,从事着越俎代庖的低效劳动。学生一般只是作文评改的‚看客‛,他们对老师的批改似乎较‚冷漠‛,较少‚有动于衷‛。试验证明,大部分学生对同学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老师的批语,而且学生批改作文比老师更认真。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是不能被拒之于作文评改的‚大门‛之外的。因此,改变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方法,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二、存在问题探因。
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之所以根深蒂固,原因是多方面的:(1)来自学校考核方面的压力。很多学校在对语文教师常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的要求中,常常硬性规定学生作文必须由教师亲自批改,否则就会被扣分。许多语文教师为应付学校检查,只得按学校要求做,不敢轻易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不相信学生的能力。许多语文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语文能力低下,作文尚且不能写好,又怎么能评改作文呢?因而不敢把作文批改权轻易放手。(3)惰于学习,对新课程理念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新课程观强调指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以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积极参加新课程理论的培训、学习。但很多教师对这一点认识不到位,总认为一线教师只要教好书就行了,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专家的事,因而在培训学习过程中‚走过场‛、‚和稀泥‛。尽管教师都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和‚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但对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仍然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无所知)也就无法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三、方案的提出。
针对传统作文评改方式存在的种种不足,笔者以新的课程教学观‚合作学习‛理念为依据,以新课标‚写作‘评价建议’‛要求为指导,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制定了以学生批改为主的作文评改方案。
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方式很多,如学生自改、集体批改、学生互改等,本方案所构建的评改方式,是以‚学生互改‛为依托的,教师若想实施其他评改方式,也可参照本方法相关步骤进行。
1、教师范改,授之以‚渔‛。
教师通阅作文,挑选一篇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一般应挑突出好的、突出差的或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作文),将作文复印发给学生,然后在教师启发下,师生共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教师结合例文,以‚点‛代‚面‛,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2、组建四人作文评改小组,小组成员领取自己作文本,交给小组其他成员评改。
3、教师出示(讲解)作文评改的具体要求:
(1)改。修改错别字,修改运用不准确的词语,修改病句;
(2)划。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美词佳句;
(3)批。在作文空白处批出作文的精妙处或不足处;(4)评。写评语,谈自己阅读此文后的感受。
4、学生按上述要求评改作文;
5、传。个人批改完成后,作文本在小组交换传阅,并对评改人的评改情况进行讨论,发表看法;
6、学生终评,写出评语和分数(以百分制打分),并签上评改人的姓名。
7、荐。推荐本小组好、差作文各一篇,上交老师;
8、审。教师审阅,重点审阅学生推荐的作文,其他略看(课外进行)。
(三)教研组讨论意见:
本方案制定后,在校语文教研组进行了讨论,整理各教师讨论意见如下:
(1)方案操作性强,基本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可以在学校推广尝试。
(2)组织好学生互评,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每次要求学生批改的内容不宜过多,注意由浅如深,逐步加大难度。
(3)考虑到作文教学的实际,完全放手让学生评改有些不现实,每学期组织1至2次为宜。
(4)作文评改还是应多种方式相结合,效果才会更好些。(5)学生开展作文互评还可以采用小组阅读,集体讨论评改的办法。
(6)在组织学生评改作文前,对学生进行评改方法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7)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不高,只能试试看。
针对教研组讨论意见,我对方案作了修改,并补充了两点说明:①学生作文互评活动应坚持‚先扶后放、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②学生分组时,好差搭配,评改的作文最好是本小组成员的作文,以便评改过程中询问、讨论,有利于疑难问题的解决。
四、实践检验。
本方案在我所教的两个九年级教学班进行实验,各班安排学生作文互评活动两次。从实验情况来看,本方案操作性强。学生在作文互评活动中,兴趣浓厚,参与性强,评文、改文的热情极高,很多学生改别人的作文比自己写作文还认真、仔细。‚改‛、‚评‛、‚划‛、‚批‛几个环节绝大部分学生基本都能完成。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学生讨论热烈,实在不能解决的,就找老师‚定夺‛。有的学生还给习作者提出了修改建议,有的学生则找来笔记本,摘抄自己发现的佳句。从学生的参与度看,他们对这类活动是渴慕的。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主要为:①后进生难以完成互评作文任务,只能简单改几个错别字,划划自己喜欢的句子。②对作文评语,绝大部分学生不会结合所改作文给出中肯的评定,基本上是些诸如‚中心突出、语句生动、详略得当‛之类的套话。
学生互评作文具有如下优点:①评改及时,学生兴趣浓厚。②在批改的过程中也阅读了许多同龄人的作文,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③起到了互相借鉴,启发的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和能力。④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写作。
五、理论总结。
通过学生互评作文活动,我有如下体会: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减弱。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这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平等、融洽、自由的气氛中讨论、修改、评价同龄人的习作,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种由教师组织、指导,由学生既写作,又参与批改的‚双向实践‛活动,是对新教学观‚活动化教学‛基本理念的大胆尝试。学生作文互评活动,虽然只是转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方面的一个小小尝试,但却让我看到了转变学习方式获得的效果。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变,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即教师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容器‛,而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在整个作文互评活动中,教师只在教室巡回,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讨论也不能解决的,再向老师询问。教师退出评改主体的地位,只是集体评改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建议者,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第五篇:初中学生自主参与作文评改实验研究方案
初中学生自主评改作文实验
研 究 方 案
实验单位:资中一中初中语文课题组 实验学科:初中语文 课题负责:张
勇 开题时间:2009年9月 申报时间:2010年3月
目 录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2
二、初中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理论依据.....................................2
三、实验课题中有关术语的界定.................................................4
四、课题实验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4
五、预期目标任务:.....................................................................7
六、研究对象及评价指标体系.....................................................8
七、总体安排.................................................................................8
八、课题实验的基本条件:.........................................................8
九、预期成果形式.........................................................................9
十、课题的管理:.........................................................................9
十一、经费预算:.........................................................................9
初中学生自主评改作文实验研究方案
资中一中语文课题组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教育界对作文教学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作文教学的改革层出不穷,成果斐然。但对作文评价的关注不够,评价方式的创新与探究不够,致使作文教学评价方存在着诸多问题。
(1)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是学生先作文,然后教师在卷面上评出一个分再加上评语,只凭一篇作文判断学生的作文水平。这种教师“一锤定音”式的作文评价方法,越来越感觉不能适应现实课改的需要。
(2)作文评价多关注语言文字锤炼与运用,构思的完整。把对作文的语言(字、词、句)要求几乎当成了对作文要求的全部,没有更多地去挖掘学生的情操、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潜力。这种评价作文的方法笼统、凭印象、非综合,使学生对作文努力的方向、目标的认识停留在了较为肤浅的水准上。致使作文教学效果不佳,投入大,收效微。
(3)作文评价中强化教师的指导,忽视学生主体的自我评价和内在思辨。学生是作文的主体,主体在师评前未通过自评认识自己成果的成功与缺漏,也未在师评后进行再认识,缺乏认知、思考、修改的过程,学生主体被忽视。
(4)忽视学生对教师评价的感知领悟。现实教学中,教师只管下评语,而忽视引导学生领悟教师的评价,进行反思和动脑动手再创作。
(5)学生作文被动。由于作文教学和作文评价只注学生作文的量与质,忽视写作兴趣的培养与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学生作文是完成任务式的,是被迫被动的。多数学生对作文无兴趣,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作文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
面对困境,我们通过较长时间的探索,现正式提出 《初中学生自主参与作文评改实验》这一研究课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这种评价方法教师易于运用,学生易于接受,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学生自主参与作文评改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
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以生为本”的作文评价就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从教育学来说,学生作文,教师改文,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法,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不能把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作为整体任务来培养,没有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更不能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而作文教学本是指导改和指导作不可分的,既指导作又指导改,才是健全的作文教学,才会是富有成效的作文教学。指导学生自己改文的教育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实验课题中有关术语的界定
学生自主参与作文评改体现了以生为本,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它关注学生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倡导教学的个性化,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它与“以物为本”、“以分为本”相对立,反对把学校物质条件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高追求, 反对片面强调让学生获取知识,得到高分,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生自主参与评改作文”的作文评价是针对初中学生的一种作文评价方式,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全新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它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心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心诚意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我们试图通过此方法,逐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实验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结合当前初中作文评改的现状及初中年级学生特点,以作文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提出初中作文评改的三个训练时期:
章虽用材料说明观点,但材料不够典型,批改时应指导学生如何选取典型材料;使文章内容深刻,富有感染力;有些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批改时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而不需要提过高的要求。总之,每一次作文批改,要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得。差的作文可以“改重于批”,尽量保留作文中主要内容;好的作文可以“批重于改”,用热情的语言指出写出好的地方,扬其所长。
五、预期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探索出适合初中学生的作文评价方式,在作文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转变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和方法,改变学生学习作文的态度,构建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人文环境,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作文教学走上一条快乐教学、快乐学习、快速见效的新路子。
文进行具体评价:
字体美观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符合文体要求符合题意 善于描写 记叙生动,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巧妙
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
修辞手法
六、研究对象及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对象:2010级6、8班(150人);2011级9、10班(159人);
评价指标体系说明: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单项指标各栏,都分为“优、良、中、差”四个评价等级,100-90分为优,89—75分为良,74—60分为中,59分以下为差;
无关变量控制:实验期间按自然常态编班,不作调整;课时按课程计划安排;不增加课业负担。
七、总体安排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
经验,有饱满的热情,责任心强,而且均为本科教师,他们以往的教学成绩都相当优秀,名列同类学校前茅;而且在县、市的论文交流中都多次获奖,有较强的研讨能力。
4、学生对写作的热情较高,而且通过这一教法可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作文能力,能得到学生的全力支持。
九、预期成果形式
(一)成果:探究出“以生为本”的作文评价方式。
(二)成果形式:1、建立典型材料档案,如作文水平拔尖学生档案、研究课课堂教学实录、教案等。2、进行成果登记和数字统计,如学生作文发表、获奖等情况。3、样本班级与非样本班级作文测试成绩的比较。4、“以生为本”的作文评价的有效途径、方法论文收集。
5、汇集实验经验成果; 提交实验研究总报告; 接受专家对实验成果的鉴定。
十、课题的管理:
课题研究指导人员:
张农裕(资中县教研室主任)
李享彬(资中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课题组研究人员:
课题负责:张勇(资中一中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课题主研:张勇(资中一中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杨红永(资中一中语文教研组长兼备课组长,中学高级教师)王菊(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吴学玲(中学语文一级教师)陈慧(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十一、经费预算:
主要用于师资培训,外派学习,调查研究,专家咨询,购置设备资料,会议及研究活动,开题结题会,实验人员奖励等。
资中一中《初中学生自主参与作文评改实验》课题组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