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苍山县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的调查报告
苍山县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的调查报告
苍山县素有“山东南菜园”和“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之美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其中建设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8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340万吨,产值达到39.7亿元,是苍山农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苍山县农机局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要求,紧紧围绕大棚蔬菜生产,积极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机化提前向高级阶段跨越的重大举措,不断采取措施,加大创新示范力度,使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截至目前,全县电动卷帘机达到7600多台,田园管理机械和微灌设备达1.5万台套。设施农业机械化,减轻了劳动强度,实现了文明生产,为菜农增收节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主要做法
(一)搞好示范带动,引导菜农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在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比较集中的向城以南、兰陵以北、新兴以东、兴明以西四个乡镇交界处的蒙台路两侧建起了“大棚蔬菜生产机械化万亩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引导,带动周边菜农推广使用大棚生产机械。
(二)实行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加快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苍山县农机局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在机械配备方面,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把设施农业机械列为优先补贴机具,鼓励农户购置电动卷帘机、微耕机等设施农业机械,先后对602户农民购买的614台电动卷帘机进行了补贴,今年又通过补贴新增电动
喷雾器1185台。政策上的优惠和资金上的扶持,调动了各方面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
(三)搞好技术指导,加强人员培训。仅今年上半年就先后举办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农机管理人员、农机大户、设施农业专业户1000多名,发放技术资料5000多份,在全县逐步建立起以县农机局为龙头、乡镇农机站为载体、农机大户和科技带头户为基础的三级设施农业服务体系,为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县农机化学校还研究设计出多种规格、多种结构的节能日光温室机械化模型,在培训班上演示给菜农看、引导他们干。经常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示范基地,指导温室大棚设计建设和设施机械的配套安装,开展技术服务,帮助菜农解决在设施农业建设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加快了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二、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效
目前全县温室大棚生产凡能使用机械的环节,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大棚墙体的建造使用挖掘机、草帘机代替了手工编织、草苫子的覆盖使用电动卷帘机。尤其是卷帘机械化发展迅速,在实施购机补贴等扶持政策的带动下,菜农购买使用电动卷帘机积极性高涨。使用卷帘机械,省力、省时、增效明显,深受广大菜农的欢迎。据介绍,过去靠人工拉苫子,一揭一盖需要2个多小时,并且很难掌握时间,揭早盖晚影响保温,揭晚盖早影响光照;使用电动卷帘机,每次也就是5——10分钟时间,可延长光照2个多小时,既能减少病虫害又可使蔬菜增产15%——20%,还可省出时间加强田间管理,这样一年
增收部分就可赚回机械投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设施农业机械化科技含量低。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目前全县各类温室大棚,大部分棚室规模较小、结构简单,钢架结构大棚很少,抵御风险能力差。机械化程度仅仅是普及了电动卷帘机,管理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有些甚至还是空白。二是设施农业成本高,影响了发展速度。从目前情况看,建设一座钢架大棚需要资金3万多元,加之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械设备购置,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大,当年难以收回投入,因此群众积极性不高。三是设施农业机械不配套,尤其是适应棚菜生产管理方面的机具较少,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大部分棚内作业以人力为主。四是受到承包土地的限制。一般弓棚面积,可根据自家土地的多少,可大可小 ;而设施农业一般规模较大,原有土地不可能都符合建大棚条件,必须重新调整承包土地,一家一户又难以做到,发展设施农业受到制。
四、下一步发展意见
针对大棚蔬菜管理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实际状况,苍山县农机局正积极探索,围绕微灌、滴灌机械化技术,二氧化碳气体施肥技术以及人工增光技术等机械化搞好试验、示范,以便在全县推广使用。一是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要向设施农业机械倾斜。二是搞好技术服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设施农业园区,做好设施农业机械的安装调试等技术指导和服务,支持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同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三是大力推广先进适
应的小型农机具。选择适应大棚内作业的尤其是管理环节的农机具,加大推广力度。四是农村土地流转,应优先照顾设施农业用地,并且要形成规模,集约经营,以推动全县设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第二篇:辽宁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辽宁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设施农业,亦称环境控制农业或工厂化农业,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动植物生产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其在最佳的生长空间内,获得最高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是依靠科技进步而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型农业转变,在有限的土地上使用较少的劳力,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的有效方式。设施农业是现代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化。因受到空间、技术水平和经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起步比较晚,相应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也很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一些大城市郊区兴建规模化养殖场,80年代初开始进行以地膜覆盖、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设施化栽培。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设施农业初具规模,目前,中国人均占有设施面积达到了发展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蔬菜人均占有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大中城市基本实现了蔬菜的全年供应。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中国大中城市菜篮子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设施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已严重影响设施农业的效益的提高。
一、辽宁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到2008年底统计,该省现有653万亩设施农业,省规划每年还将以80万亩的速度递增,现有,各种园田管理机16000台,水稻育秧设备1500套,卷帘机19.27万千瓦(10万台),微滴灌设备76953台,气肥机39台,增温炉5160台。该省的设施农业机械化除棚内耕作、节水灌溉机械化程度较高外,植保、育苗、移栽、收获等机械化程度有待于提高,智能化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寥寥无几。
1.耕整地机械化
耕整地作业是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环节,包括翻耕、旋耕、深松、起垄、作畦等。其目的是疏松土壤,恢复土壤团粒结构,以便积蓄水分和养分,覆盖杂草、肥料,防治病虫害。多年来,该省农机推广部门有针对性地选取了三种小型微耕机作为推广机型。经济实力较好、集体经营的以推广无锡华源“凯马”牌、沈阳大兴“金牛”牌两种机型为主;经济基础一般的以推广“宗申”微耕机为主。这些机具通过多次召开现场会、送科技下乡、电视台跟踪宣传报道等多种形式推广,收到良好效果。
为了加大推广力度,该省从1999年开始对购置园田管理机的用户给予补贴,每台补贴1500元到2500元不等,到2003年共投入省级专项资金400多万元,新增园田管理机2400多台。04年以后执行国家补贴,平均每年新增1000多台。应用该机每人每天可作业80延长米以上的大棚3~4个,每棚收费80元,去掉费用22.34元,净剩57元,每天可获纯收入170~230元,一个月即可回收成本,而且质量好于人工,效率要远高于人工,每亩节省8个劳动工日。微耕机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生产力,为棚室生产实现机械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大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2.卷帘机械化
冬暖式棚室机械卷帘技术,技术先进、效率高,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延长光照时间,提高温度,能使作物提前上市,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等优点,是当前棚室蔬菜生产急需的装备。目前正在使用的有手动卷帘机械和电动机械卷帘两种。使用日光温室草帘卷帘机,100延长米左右的温室卷帘时间为5-15分钟,放帘时间3-8分钟,比人工卷帘提高工效5-8倍以上,每年可省人工工时费300多元,节约草帘费用380元,延长光照时间增收400元以上。该省从2005年开始实施卷帘机补贴,累计补贴近2万台(4万千瓦左右)。
3.节水灌溉机械化
节水灌溉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应用于棚室的滴灌设备,能将水和养分均匀地输送到作物根部,明显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该技术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60-80%,并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增产3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该省自90年代引进该技术,在推广温室大棚滴灌设备的基础上,近年来以推广以色列、北京绿源公司等的滴灌系统为主。目前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该省节水灌溉机械主要是利用水利的项目进行补贴,帮助农民购买设备。
二、辽宁省设施农业扶持政策及发展情况
辽宁省设施农业的大发展,得益于辽宁省政府和市、县政府多年来对设施蔬菜发展持之以恒的高度重视和扶持力度的逐年加大。
1.2002-2007年重点推进辽西北干旱地区发展设施农业
为发挥设施农业的避灾效果、实现设施农业规模发展,辽宁省首先对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设施农业进行重点扶持,打造出辽西北设施农业规模效益优势区。2002-2007年,辽宁省省级财政共安排361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辽西北地区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小区,平均每年扶持资金6000万元,对新建的每个50亩日光温室蔬菜小区给予5万元扶持资金。此外,辽宁省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扶贫整村推进等方面的资金也大量用于日光温室蔬菜小区建设和配水、配电。
2.2008-2010年将全面推进设施农业大发展
2008年,省政府在全省已经具备设施农业大发展的基础条件后,把设施农业建设纳入到全省县域经济重要内容之中,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进行了部署,明确提出了在2008-2010年全省每年建设80万亩设施农业的宏伟目标,每年整合12亿元财政资金进行扶持,明确了市、县政府是设施农业建设的主体,为全省设施农业大发展、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扶持资金总量。2008-2010年,全省每年整合省、市、县三级补贴资金12亿元,省、市、县按4:3:3比例分担。其中,省级财政每年补贴资金4.8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各补贴3.6亿元。
(2)扶持内容。一是扶持规模化设施小区建设。对每个新建50亩日光温室标准小区和100亩钢筋结构冷棚小区补助10万元,省、市、县三级按4:3:3比例分担。其中,省财政对每个温室小区补助4万元。二是扶持县级育苗中心建设。对各地每个新建20栋以上辽沈Ⅳ型日光温室的县级蔬菜育苗中心补贴100万元。
3.2008年设施农业扶持情况
2008年,全省共下拨省级设施农业补贴资金48700万元。同时,省直相关部门加大了对设施农业小区建设的支持力度,省电力公司安排了1.5亿元的设施农业小区配电投资支持,省水利厅把中央财政抗旱资金的40%和省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中的25%(2000万元)用于设施农业小区的水源及配水工程建设,省农信社安排了50.2亿元的设施农业贷款额度。各市都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一系列设施农业扶持政策,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级财政扶持资金都在1亿元左右;大连等市建立设施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市县财政承担保费的50%;抚顺市对新建设施小区的保鲜库给予补贴4万元;沈阳、铁岭等市对永久性日光温室(使用年限10年以上)办理产权证,作为贷款抵押的凭证;葫芦岛市经市政府协调,全市设施农业小区配电实行统一限价等。
三、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存在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政府重视不够,设施农机化投入不足
虽然这几年该省在设施农业上投入较大,但用于农机上的很少。设施农业机械化是近些年发展的新事物,目前此项工作在大多数地区还没有纳入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虽然该省有一些对设施农业的政策支持,但只停留在土建和苗木的补贴上,在该省还没有设施农业的示范点。农民在设施农业机械化上投入不足,发展缓慢。由于建造高标准日光温室投资太大(每个温室投资约6.5万元),并且生产费用较高,再在机械化上投资,农民感到比较吃力,比如卷帘机可以节省人工,增加光照时间,但还有许多大棚目前还是人工卷帘或购买一些小作坊生产的卷帘机,存在很大的隐患。
2.设施农业装备品种单
一、价格高
现有的设施农业用的农机具品种单一,价格高,通用性差,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加上作业时间短,农民感到购置机具不划算。
3.温室规模小
温室规模小,一家一户在机械化上投资很难收到预期的效益,有的机械需要多个温室联合,但由于意见不统一,无法操作,比如电子杀虫灯就无法安装。
4.部分农机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如微耕机功率较小,旋耕、深耕作业在深度和效率上达不到要求;微耕机配套机具销售价格还偏高,农民难以配齐各种机具,致使微耕机的扶垄、覆膜、开沟、喷药、收获等多功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5.植保机械需要更新
目前用于棚内植保作业的机械仍然是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雾化程度差,作业环境恶劣,尤其在病虫害多发年份,往往因工作效率低而贻误了防治最佳时期,造成经济损失。微耕机配备药泵后可以进行植保作业,作业效果也比较好。
6.卷帘机质量亟待提高
目前该省在用的卷帘机有50%以上是小作坊生产的,安全隐患很大,每年都出现伤害人员的事故,急需更新改造。影响机械卷帘设备推广的因素主要是国家定点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偏高。目录内的企业少。
7.部分机具缺乏相应的产品标准
一些农机产品没有国家及地方的标准(如卷帘机、烟雾机、土壤消毒机等),致使一些产品得不到推广鉴定,不能进入国家和地方的补贴目录,农民购买困难。
四、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1.强化组织管理,切实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设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农机部门要组建必要的机构,加强组织协调,负责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的规划和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确保示范工作水平和质量,加强督促检查和信息反馈,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和反映示范园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内容,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断探索和完善示范园区建设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参与示范园区建设。对于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有前景的示范园区要择优给予资金、技术支持。确保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未来有新的提高。
2.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要支持农机推广部门不断引进保护地所使用的新机具和新技术,建立保护地机械化示范园,为大面积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发基金用于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购买设施农业机械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购机补贴,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设施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在经营形式上,采取农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合作社,避免重复购机,增加农户负担。
3.强化舆论宣传,提高认识
农民对新的科技成果的认识有一个过程,需要农机推广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面向农民宣传、普及先进的农机化科技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场会、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手段,通过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农机科技人员素质。通过机手培训、绿色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培训、科技示范户培训和现场培训,努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技术人员队伍提高其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引导、帮助农民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成果,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在推广中要切实搞好技术服务,协调生产厂家搞好售后服务,减少购机者的后顾之忧。要加强典型宣传,发挥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4.坚持因地制宜,搞好装备选型
要根据农户需要,引进和推广适宜棚室作业的体积更小、效率更高、价格便宜、质量可靠、群众易于接受的微型耕作机;根据生产要求,配备开沟、扶垄、覆膜、育苗及移栽设备;要对棚内植保机械进行更新;要利用微耕机的动力进行植保作业,也可以利用大棚内现有的电力,配套防治效果更好的小型植保机械。
5.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由于设施农业机械多数是新型机械,多数还没有标准。因此尽快制定这类机械的产品标准,尽快纳入质量监管范围是当前设施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
第三篇:农业机械化实践调查报告
农业机械化实践调查报告
时间: 2014 年 03 月 31 日至04 月 06 日
地点:云南省易门县六街镇、十街乡、小街镇
内容:农业机械化实践报告调查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决策,更需要全民的参与。2014 年 03 月 31 日 至04 月 06 日,我参与了云南省易门县的现代农业机械推广现场社会实践调查。本次实践调查以“调研农业机械化”为主题,通过对易门县各镇的探寻,走访当地资深农民,深入易门县各乡镇农业机构调查,我相继参观了小麦机收、土豆机收两项机械化作业的现场效果。同时,我还参与了对乡镇农民的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广泛宣传,进一步引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机械化,让农民朋友了解到机械在农业中的重要性。这次实践活动增加了我对见易门县农业化程度的深层了解,既看到了近年来易门县相继出台了农机化扶持政策加快了农机化发展取得的成果,也深深的被易门县人民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染,更加坚定了我奉献祖国、刻苦学习的决心,此次实践活动令我们受益匪浅。
一、易门县简介
1、近年来易门县相继出台了农机化扶持政策加快了农机化发展。易门县农机部门围绕促进效益农业发展,全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是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县拥有拖拉机 2142 台、各种专用收割机 203 台,植保机械 47 台套,农业机械的总动力
177840.4千瓦特,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132773.1千瓦特、汽油发动机动力5125.9千瓦特,电动机动力39941.4千瓦特。
2、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兴起
自2010年5月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易门县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至目前全县已有农机合作社20多家,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15家。六街镇三和农机合作社被评为全市明星合作社,十街乡建兴农机合作社和小街镇洪发农机合作社被评为全县规模化作业示范社。
3、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平安农机创建成效明显
到目前建立了3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5个平安示范合作社,农机年检率近几年均达到98%以上,无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
4、抓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
从2010年起,易门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报名活动正式开始,第一年补贴资金480万元已经到位。截至目前4年以来,补贴资金已全部发放达2383万元,补贴机具近3000台,近3000户农民受益。
二、农机管理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构建长效机制,狠抓农机安全生产和依法行政
易门县农机监理工作以“平安农机”创建为主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突出农机安全生产重点。为抓好农机年检审工作,一方面搞好宣传发动,另一方面搞好送检下乡和送检到现场等便民服务。为提高农机执法监控水平,与安监、公安等部门联合督查“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治理农机安
全生产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
2、提高农机从业人员和新型农民技术技能培训
新型农民培训任务,一方面按政策标准操作,规范程序;做好农机手培训。另一方面坚持驻点办学,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采取课堂授课、现场演示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专门组织技术力量多次深入乡村,把培训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实行跟机指导服务。
3、发挥职能作用,组织重要农时和关键环节的农机化生产。在“三夏”及“三秋”等重要农时结合重点工作开展了政策、技术培训、农机安全生产、信息后勤保障等基本服务,精心组织关键环节农机化生产,搞好抢收、抢栽,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4、成立农机化信息网,促进农机化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易门县成立了农机化信息网,主要有机构职责、政策法规、政务公开、农机推广、农机监理、农机维修、技术服务、经验交流、农机具展示、农机企业十大主版块,还有综合要闻、通知通告、农机热线、便民服务、分类链接等副版块。网站的开通,标志着易门县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踏上了新的征程,是易门县农机化信息服务工作的里程碑。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易门县的农机管理工作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1、农机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农机化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动力机械多,作业机械少;种植业机械多,其他农业机械少;单一作业机械多,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少。(2)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松散,责权利不清。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农机的利用率不高,影响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3)农机与农艺不相适应。农民受传统的种植习惯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品种、规格不统一,成为农机化发展的技术瓶颈。我县农业生产地块零散,农户经营规模小,直接影响了大型机具的大规模作业,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突出。
2、农机化投入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1)农机补贴规模、和补贴率不能完全满足农民需求。近几年国家农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但补贴的农机种类和额度有待增加,补贴率不高;(2)农机作业成本增加,作为农机投资主体的农民自我积累能力弱,农机作业季节性强、投资回收期长、利润不高,制约了农民对高性能农机的投入。
3、农机化发展的体制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完善。(1)经费保障不足,监理装备配备不齐。易门县的农机监理站担负的是行政执法职能,但现有的体制是靠收费来解决工资和工作经费,势必产生了收费与执法的相冲突,安全隐患较大。(2)农机手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机手对农机安全监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拖拉机操作比较简单,技术容易掌握,一般的技术维护和维修问题自己就能解决,不存在安全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到农机部门进行知识培训。
四、调研后的几点建议
1、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推广优良品种。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进行适度规模经营,解决大机械与小地
块的矛盾;积极推广优良品种,逐步形成区域性单一品种种植,突破农机化技术瓶颈,使农机化更好地为现代农业服务。
2、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应逐年增加农机专项经费,保证农机新技术引进推广、新型农民培训、农机安全监理等公益服务的有效开展;给予农机优惠信贷支持,扩大补贴政策效应。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目前国家补贴有限,有必要对农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机实行贴息等信贷支持。
3、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在政策上给予宣传,引导专业合作社逐步规范;在信息上给予服务,引导专业合作社跨区作业,增加农民收入;在资金上给予专项补助,促进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使其在农机化社会服务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加强农机监理执法队伍建设。主动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使政府加强对农机监理工作的重视,争取社会支持,参考周边县区的经验,规范规费收入的管理与使用,稳定农机监理执法队伍,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本着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目的,深入乡村,宣传安全法规知识,通过宣传板报,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标语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大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的知识。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机监理工作的投入,有计划地培训监理人员,加强农机监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
第四篇:全椒县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情况调查分析
全椒县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根据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我队与县人大农业工作委员会协作,对我县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县农机局关于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介绍,察看了石溪晓金农机专业合作社,白酒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常顺农机经销部,扬子农机公司全椒分公司。总的来看,近几年来,我县农业机械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积极开展工作,农业机械化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1.农机装备进一步提高。伟人毛泽东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装备的发展和提高,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前提。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已发展到49万千瓦,各种农机具16万部,其中联合收割机1325台,大中型拖拉机907台,插秧机490台,播种机40台,现在从耕、播到收,用机械化生产的程度比过去有很大的提高,全县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74%。尤其水稻机械化插秧在我县得到大力推广,2009年实现机插秧面积11.2万亩,比 2008年增加10倍;油菜机械化种植面积2009年达2000多亩,比 2008年增加100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积极推广农机新技术。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积极推广农机新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县政府和农机部门抓住国家农机补贴资金的机会,积极争取补贴资金支持,激励农民发展农机化,使用农机新技术。2009年,我县新增插秧机就有228台。例如,我们调研的常顺农机经销部,近两年来销售的久保田牌联合收割机145台,插秧机200台,联合收割机105台,扬子农机公司全椒分公司销售情况也很好。另外,县政府始终把机械化育插秧列入重点工作之一,我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农业部机械化插秧示范县,2008年我县机插秧推广工作被省农机局评为一等奖,今年农业部又把我县列入油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县。在农机新技术的使用上,农机部门采取大户先动,示范带动等措施进行培训指导。他们每年都在播种前组织农机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播种期间组织现场会进行技术指导,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提升。
农业机械的发展,加快了田园化的建设步伐,使田成块、沟成网、路平整、树成行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农业机械化,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是实现现代农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基本途径。
3.进一步完善农机化服务组织。县农机管理部门加大对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对农机化的投入,支持鼓励其发展。目前,全县注册农机化专业合作资产总值1321.9万元,组织10个,农机大户23个,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5个,农机维修网点168个,农机经销企业6个,经销点89个,全县农机从业人员超过7万人。如我们调研的石溪晓金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40万元,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台,插秧机5台,联合收割机3台等农业机械。这个专业合作社今年已实现全程机械化育插秧 2800余亩,他的服务内容从耕整地、育秧、机播、植保、联合收割等环节实行一条龙服务。白酒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成员16人,机手13人,他们的服务范围发展到除白酒以外的六镇、襄河镇、十字镇、荒草圩、滁州等地,深受上级好评和群众欢迎。
现在在我县农村,不管是田间地头还是畜牧养殖户的家里,到处都能看到先进的农业机具在轰鸣高歌,农民们扔掉了鞭杆、锄把,握起了方向盘和操作杆,高兴地说:我们现在真正是用机械化“武装”了起来!
二、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问题
1.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认识不高。部分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机械作为商品,完全由商家和农民自主决定自由发展;还有部分人认为地形地貌不适应农业机械化;甚至少数领导认为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一项长期而漫长的工作,其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见效也慢,因而放松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2.农机装备整体水平和服务领域不广。我县农机化发展的结构不合理,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动力小的机械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具多,大型机具少;单一作业、低档次的机具多,复式作业、高效能的机具少。农业机械的总动力、农村机耕道路建设、相关配套法规环境以及农业机械开发、生产、供应、维修、培训、推广、管理等尚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与农业节约化、规模化发展还存在较大距离。农机作业领域仅限于粮食生产或大田作业,在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中的服务项目还比较少,特别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农业机械化发展不能同步配套跟进。
3.农业机械机构体系和队伍不健全。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经历多次机构改革后财产被平调,人员被分流,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已经不复存在,维修网点的装备落后于发展,并影响了机械化作用效能的发挥。农机技术人员少,专业学校毕业的农机管理人员已基本改行。由于缺少业务经费,正常的农机管理、推广、培训工作无法开展。
三、对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对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认识,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农业机械化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的实际效果,激励农民积极投入。
2.要加大新型农机服务的组织建设力度,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将成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导力量。所以,要积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和中介服务组织。要紧紧抓住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机遇,满足农机大户购机需求。要把农机经营者有效组织起来,使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机使用者紧密结合,实行一条龙作业服务,不断扩大农机作业规模,提高机械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
3.加强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和教育培训工作,尤其要重点抓好水稻机插秧、油菜机械化技术、小麦免耕条播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教育培训,示范引导。镇农机中心站要加快建设,配足农机技术人员,并解决年龄老化,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
第五篇:广西横县农业机械化调查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广西横县农业机械化情况调查报告
地球科学学院资勘09—1班30901011XX陈XX
前言:解决好农民、农业和农村“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本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首先要解决农业的发展问题,或者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问题。现代农业实现的最基本标准便是全面实现机械化生产。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横县
正文:
2012年暑假,我们在家乡横县开展了农业机械化方面情况的调查,通过走访探寻县内的各乡镇,亲自走到田间地头,以及深入调查县镇两级的农业机构;与此同时我们在各乡镇进行了农业机械化方面知识的宣传,进一步倡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的应用,让农民了解到机械在农业发展生产中的重要性。这次实践活动增加了我们对横县农业发展的深层了解,既看到了近年来横县相继出台了农机化扶持政策加快了农机化发展取得的成果,也深深的被家乡人民的吃苦耐劳、勤劳朴实的精神所感染,更加坚定了我们刻苦学习、奉献祖国的决心,因此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令我们受益匪浅。
横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东连贵港市,南接灵山县、浦北县,西界邕宁县(现南宁市邕宁区),北和宾阳县接壤,享有“中国茉莉之乡”的美誉,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江近海靠城的重点县域。全县总面积3464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平原为主;耕地总面积63673公顷,其中水田40700公顷,旱地22973公顷。全县总人口115万(2008年统计数),其中农村人口占85%以上,是一 1
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
横县发展建设的总方针是“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服务业活县”,因此,横县把农业放在第一要位。2006年农业部先后制定实施了《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十一五”发展纲要》,为我们描绘出了农机化发展的宏伟蓝图。横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制定了农机发展计划。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机化发展已经取得丰硕成果。
一、横县农机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横县农业机械化工作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工作目标,创新思路,务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被确定为广西首批“农机示范县和农机推广旗帜县”,2009、2010连续两年被授予“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年被评为市农机系统“先进单位”。农机化的大力发展,带动了全县农业稳步前进,实现农民的连年增收。
1、装备总量稳步增长,农机水平大幅提高。
2012年夏季“双收”期间,全县共投入农业生产的拖拉机8740台,实际下田作业的拖拉机2013台;投入收获水稻作业的联合收割机238台,其中引进外省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28台,全县机收面积
8.75万亩。
2、创新完善购机补贴,实施情况成效明显。
近年来,为进一步落实好国家惠农政策,横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逐年增加。今年横县争取得到的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就有928万元,到目前已办理补贴手续1520台,使用购机补贴资金780万元。根据补贴资金数量结合横县实际,创造性的确定了各的补贴重点和补贴办法,坚持了优先补贴大型机械,优先补贴收获机械及保护性耕作机械,优先补贴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三优先原则,同时成立了吸收补贴对象参加的领导组,整个补贴工作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使享受到补贴的农民和未能享受的农民都满意。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给我县农机化发展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实现了政府补贴、农民收入、农机发展三大突破。突出表现为:一是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农
业机械化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农机装备结构比例发生了变化,刺激了大型拖拉机和收获机具的快速增长,农机结构比例不协调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三是提高了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了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使用。
3、创新农机推广机制,服务领域逐步拓宽。
多年来,横县始终围绕调产搞推广,找准重点抓突破,大力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机械化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十几项农机新技术和精少量播种机、地膜覆盖机、植树挖坑机、土豆及玉米收获机等新机具,满足了全县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2007年横县被确定为广西首批的农机推广旗帜县,通过三年建设,一次性通过了检查验收,被正式命名为“农机推广旗帜县”并予挂牌。
4、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机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以农机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多措并举,强化扶持,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县有大型农机站1个,一个以大型农机站和农机综合服务站为龙头,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协会为纽带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已见雏形,推行春种、夏管、秋收一条龙服务模式。
5、加大组织扶持力度,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领导上“倾”。县委政府把农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农机工作纳入全县农村工作重点来抓,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农机发展规划和财政扶持政策;县人大听取并审议了《关于农机工作情况的报告》,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就全县农业机械化和土地流转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关于依托农业机械化进行土地流转,大幅增加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二是资金上“扶”。坚持把农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同时给农机项目积极提供财政支持和资金配套。三是工作上“压”。县委、政府坚持把农机作为农村工作的主力军,在安排工作时给农机部门压担子,分任务,不断提高农机工作的社会地位。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机械作业、农业部门的“玉米丰
产方项目”都由农机局组织牵头来完成。四是荣誉上“激”。由于农机工作成效显著,在全县多次“双评双考”中,农机局榜上有名。
二、农机化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横县的农机化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也很好的为县里农业发展提供了服务,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横县在农机化发展建设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1、已有的农机普遍都是技术含量较低的,装备落后,操作工序繁杂。如拖拉机、脱粒机等占了大多数,高性能的联合收割机只有238台,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2、各地农机发展水平不平衡。横洲、校椅、莲塘等平原地区的乡镇农业生产已发展为耕、耙、种、收一条龙作业,而且高性能大型机械也只能在平原地区使用;而新福、平朗等乡镇由于受当地山地地形、经济水平落后所限,无法发展大型先进农机,农业生产机械也就手扶拖拉机等,甚至部分地区还停留在畜力作业水平。
3、农机的管理不规范,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机监理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工作能力不强,对农机法规条例的宣传不深入,广大农民机手法制观念淡薄,监理执法力度不到位,不能有效控制黑车非驾、无证驾驶等现象。严重影响着农机安全生产。
4、农机化发展资金不足,大型先进农机动辄十几万几十万一台,有需要的农民买不起,而买得起的人因为利润薄而不愿经营农机;再加上融资信贷难,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要求。
5、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由于受场地、师资等因素的的影响,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农机培训存在师资力量薄弱,虽然教员都是中专以上学历,但在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上还有一定差距。另外由于培训经费缺乏,教学设备短缺。农机推广工作
三、农机化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今后,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省、市有关精神,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增收两个目标,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粮食生产的要求,搞好农机化结构性战略性转移。
紧扣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制定农机结构调整的思路,进一步合理调整农机化发展布局,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在发展结构上,重点抓好“四个转变”,即由抓农田作业主要环节的机械化,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转变;由抓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向全面提高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转变;由主要抓种植业生产机械化,向农林牧副业生产机械化转变;由抓农业生产中机械化,向前后延伸机械化转变。在发展布局上,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逐步形成区域发展优势,采取分类指导,重点突出,区域推进的措施,在全县创建一批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各具特色的农机化示范村和示范大户,使农机化发展布局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2、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
按照《农机化促进法》的要求,今后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投入和扶持,充分调动农民和各方面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建立起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立农机具补贴项目,推广及普及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机具,大力推广节本增效的保护性耕作,联合收获,秸秆还田等项目,推广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的牧草机械和薯类收获机械,满足当前生态农业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切实做好农机市场和安全监督管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机质量和安全生产直接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生产财产安全,要开展农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投诉工作,规范农机产品销售和作业市场。认真做好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人员的登 记、审验和换发牌证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4、深入宣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意见》,促进农机化的更快发展。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农业法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机执法建设的基本依据,在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农机机械化促进法》,深刻领会立法精神,依法行政。并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把握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服务模式,努力使全县农机化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结语:
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让我见识了家乡横县在现代化农业建设方面取得的喜人成就,横县农机化建设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让我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也促使我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家乡和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最后,衷心感谢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我们调查活动的工作人员和老乡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