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复习课教学案

时间:2019-05-15 09:1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十则复习课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十则复习课教学案》。

第一篇:《论语》十则复习课教学案

[转载]《论语》十则复习课教学案(人教七上)(2012-04-26 15:55:54)转载▼标签: 转载原文地址:《论语》十则复习课教学案(人教七上)作者:园丁集

《论语》十则

课题:《论语》十则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李茹审核人:

复习目标:

1、积累孔子及《论语》的有关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

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复习过程:

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二、教师出示做好的课件让学生回答,或齐答;或单人回答。以记忆为主。

三、教师课件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常识积累

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为“至圣”“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论()语不亦说乎()而不愠()传不习乎()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弘毅()曾()子

诲()女()知之乎不思则wǎng()不学则dài()

其shù乎()

答案:lún yuâ yùn chuán zhì hóng zēnghuì rǔ 罔 殆 恕

重点字词解释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

4、传不习乎()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择其善者而从之()

10、士不可以不弘毅()

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2、其恕乎()()

答案:

1、时常地复习

2、生气、发怒

3、人称代词,我;每天;泛指多次;反省

4、老师传

授的知识

5、真诚,诚实

6、旧的;可以把

7、迷惑,这里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

8、这

9、优点

10、刚强,勇毅

11、凋谢

12、大概,也许;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通假字

1、不亦说(yuâ)乎:通译为:

2、诲女(rǔ)知之乎:通译为:

3、是知(zhì)也:通译为:

答案:

1、“说”同“悦” 愉快

2、“女”同“汝” 你

3、“知”同“智” 聪明

古今异义词

1、不亦君子乎

2、可以为师矣

3、是知也

4、死而后已

5、然后知松柏

6、三人行

答案:

1、君子 :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2、可以:古义:可以把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3、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性动词

4、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5、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的连词

6、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见贤思齐焉()

答案:

1、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译为:按一定的时间。

2、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一词多义

1、而:①学而时习之()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任重而道远()④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答案:①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 ②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为:却

③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不译 ④表修饰关系的连词,不译

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是知(zhì)也。()

答案:①了解②领悟 ③明白 ④ 同“智”,聪明

3、已:①死而后已()

②自董卓已来()《陈涉世家》

答案:①停止 ②同“以”

4、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陈涉世家》

③谓为信然()《陈涉世家》

答案:①真诚,诚实 ②同“伸”伸张 ③ 确实

5、殆:①思而不学则殆()

②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陈涉世家》

答案:①有害②大概

6、其: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②其恕乎()

③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答案:①:代词,他们 ②大概,也许 ③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本课的成语积累: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岁寒松柏:严冬之时,才知道松柏耐寒而不凋谢。比喻在艰苦的逆境中才能看出人的高贵品格。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2、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等于“可以(之)为师矣。”译为:可以把这样的人当老师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于“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译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3、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

名句默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内容与写法的理解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态度: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思想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中考链接

(2007年)安徽省

《论语》四则

①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②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2)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4分)

答案:

1、(3分)(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每小题1分)

2、(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

3、(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4、(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第二篇:《论语十二章》教学案

《论语》十二章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学习重难点】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自主预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⑤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

①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②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一词多义

乐不亦乐乎(高兴)回也不改其乐(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2.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无所得。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不好的地方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淌。”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三)整体感知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三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第四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第九章:前两句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后两句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对照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前两句将正确的学习态度。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以被轻易改变。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三、板书设计

重要字词

重点句子

每章要点理解内容--掌握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3.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重难点】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重点)2.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中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此外,《论语》是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本课。

二、教学新课

1.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传不习乎?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④子曰:“贤哉回也……”

⑤饭疏食,饮水……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疲倦而无所得。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三、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方法 勤于复习

学思结合

学习态度以学为乐

诚实谦虚

珍惜时间 修身做人宽厚仁义

坚贞守节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四、拓展提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

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太赞同以上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五 课堂小结。

12章主旨归纳,本问通过孔子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分别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个方面来谈,告诫人们要勤奋自勉,谦虚上进,加强修养,给每位求学之士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六 作业:

P52,53 课时练。

第三篇:论语十二章复习导学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学习过程设计: 一 导入: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论语》一书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是孔子智慧的结晶。就目前来说,全世界已有l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400多所孔子学院。那么,《论语》中到底有哪些精神食粮供我们学习呢? 二 基础知识检测: 1 给下列的字注音

不亦说()乎

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不逾()矩 论()语

一箪()食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2 解词

时习

天命

耳顺

逾矩

乐之者

曲肱

于我如

匹夫

切问

3翻译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 理解性默写

(1)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2)阐述君子应该具备的风度的句子是。

(3)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句大意相同的句子是

。(4)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二 合作交流:

1、作家作品:

孔子——

《论语》——

四书:

五经:(了解)

2、成语:

3、通假字(2个):

4、名言警句: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5、文言总结: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三 知识拓展: 1 你喜欢哪一则?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后的收获

2中考链接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7分)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l课时。【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l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摘自自“新浪网”)(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

(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2分)

(3)盐城市海滨中学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浯》《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2分)示例:《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

四 学贵置疑: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都提到了学习要温习,但侧重点相同吗?

我的疑惑:

教学反思:

第四篇:12《论语》十二章教学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重点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成语、格言、警句 难点 理解每则语录的意义

1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超市】

1、走近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相关知识: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一、自学导航

(一)自主学习

(教师寄语: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

学法指导:诵读课文,用斜线划分好前六章的停顿。对照课文下的注解,并查阅工具书,解释每章中加横线的重点字词,再理解每章的意思。第一章: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乎?有 朋 自 远 方 来,不 亦 乐 乎?人 不 知 而 不 愠,不 亦 君 子 乎?”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中的三句话各讲了什么。第二章: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 传 不习乎?”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中讲了什么。第三章:子曰:“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 学,三 十 而 立,四 十 而 不 惑,五 十 而 知 天命,六 十 而 耳 顺,七 十 而 从 心 所 欲,不 逾 矩。”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讲了什么。

④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⑤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第四章: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中讲的是什么。

第五章:子曰:“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讲的是什么,阐述了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关系。

二、达标练习(教师寄语:我学习,我充实;我达标,我快乐!)

1、回顾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章的意思并背诵前六章

2、请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文学文化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二、自学导航

(教师寄语: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

学法指导:诵读课文,用斜线划分好后六章的停顿。对照课文下的注解,并查阅工具书,解释每章中加横线的重点字词,再理解每章的意思。第六章:子曰:“ 贤 哉,回 也!一 箪 食,一 瓢 饮,在 陋 巷,人 不 堪 其 忧,回 也 不改 其 乐。贤 哉,回 也!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

第七章:子 曰:“知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好 之 者 不 如 乐 之 者。”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阐述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第八章:子曰:“饭 疏 食 饮 水,曲 肱 而 枕 之,乐 亦 在 其 中 矣。不 义 而 富 且贵,于 我 如 浮 云。”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第九章:子 曰:“三 人 行,必 有 我 师 焉。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其 不 善 者 而 改之。”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十章:子 在 川 上 曰:“逝 者 如 斯 夫,不 舍 昼 夜。”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十一章:子 曰:“三 军 可 夺 帅 也,匹 夫 不 可 夺 志 也。”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十二章:子夏曰:“博 学 而 笃 志,切 问 而近思,仁 在 其 中 矣”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三

1、互动相关练习

2、背诵课文

第五篇: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课教学案

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课教学案

导入:学习文言文的四字口诀

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察全句。领会语气,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尽量直译。

一、作者及作品

1、《与朱元思书》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文题理解:“与”给予;“书”;信;题意: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名潜,字元亮。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文题理解: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的自传,传中的五柳先生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典型人物,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传”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

3、《马说》

韩愈,“唐宗八大家”之首,字退之。唐文学家。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

文题理解:“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类似于现代的杂文。“马说”就是“论马”或“谈马”的意思,其内容是借千里马而发议论。

4、《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勤奋好学。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文集》。

文体常识:关于“序”:序,是一种文体。多为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即诗文序。还有赠序,专用于赠别,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本文是一篇赠序。

5、《小石潭记》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世称“韩柳”,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文学上以散文成就最大。著有《柳河东集》。《捕蛇者说》《永州八记》等均为名篇,其中《永州八记》被视为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典范之作,历千年而传诵不息。

文体常识:游记——记述游览经历和地方风光的作品。它可以描写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也可以记述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风土人情。笔调清新,形象生动。四、一词多义

1、《与朱元思书》

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猿则百叫无(动词,停止。)上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上边,上面)百 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2、《五柳先生传》

如 亲旧知其如此(动词,像)

晏如也(名词,……的样子)得 家贫不能常得(动词,得到)

忘怀得失(名词,得到的(东西))

3、《马说》

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餐)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能力)策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

4、《送东阳马生序》

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

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故 故余虽愚(连词,所以)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副词,特意)

质 援疑质理(动词,询问)

非天质之悲(名词,资质)至 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至舍(动词)

5、《小石潭记》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

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见 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

明灭可见(动词,看见)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副词,可以)差 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五、古今异义词

1、《与朱元思书》

①一百许里(古义为“左右”,表示约数;今常指“应允”,“许多”,“或者”等。). ②鸢飞戾..天者(古义为“到,到达”,今常指“罪过”或“乖张”。)

③经纶世务者(古义为为“筹划,治理”,今常指“政治规划”。)

..

2、《五柳先生传》

①因以为.号焉(古义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两个词,今常用作一个词,认为)

②或.置酒而招之(古义为“有时”,今常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

③造饮辄尽(古义为“往,到”,今常指“创造,制作”等)

3、《马说》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为“有时”,今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

②执策而临之(古义为“马鞭子”,今常指“政策、决策”等)

4.、《送东阳马生序》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问(古义为“问”,今常指“敲”等)

②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为“热水”,今常指“汁水”等)

③略无慕艳.意(古义为“欣羡”,今常指“鲜艳,艳丽”等)

④日再食(古义为“两次”,今常指“又,再次”等)

5、《小石潭记》

.. ①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

.. ③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

六、通假字

1、《与朱元思书》

. ①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回去)

. ②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

2、《五柳先生传》

3、《马说》 . ①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表现)..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

③其真无马邪(通“耶”,吗)

. ④食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4、《送东阳马生序》

.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

.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披着)

5、《小石潭记》

. ①下见小潭(通“现”,露出)

九、主题理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解析:中考要求(1)直译法(2)四字诀——补、删、调、留、(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5)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6)林寒涧肃 6.文章内容理解

1、.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与朱元思书》

本文通过对富春江奇特秀丽山水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归隐遁世的思想。

2、《五柳先生传》

文章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用生活、性格特点,描绘出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精神。

3、《马说》

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揭露了统治者不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

4、《送东阳马生序》

本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5、《小石潭记》

本文记叙了游小石潭的经过,描写了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通过小石潭的幽静与作者心境的凄清互相对比,表现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抑郁心情,也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复习课)

学习目标:

1、文体复习:了解所学过的相关古文文体,背诵课文,能熟练填空

2、文言基础: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

3、能力目标:能与同类文言文进行比较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虽遭贬谪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学习重点:

能熟练地背诵课文,翻译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旷达情怀 学习难点:

与同类文章进行比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背诵法、比较法、情景陶冶法 教学设计思路及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启示我们学习知识不仅要复习,而且关键是在复习中要有新的体会或发现,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复习《醉翁亭记》这篇课文,也希望每个同学在这一堂复习课上能够有不同于学习时的新的体会或发现。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复习了《岳阳楼记》《小石潭记》这两篇文言文,同学们也一定积累了一些复习文言文的要领,那么下面哪些同学来说一说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在复习时要抓住哪些要点呢?

(点名回答)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而这个目的又是在我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去搜索去寻找的,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这节课时的目的更加明确。我由孔子的一句话导入本节课的复习,一方面让学生联系了以前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区分了复习课与新授课的目标。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适当补充和评价

二、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后,多媒体展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找同学朗读,教师再逐条解析

1、文学常识、主题。

2、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通假字、多义词、其他重点实词。

3、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主旨句、关键句、名句、特殊句式。

4、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

三、复习作者

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读准上面的文字,由作者欧阳修的谥号导出作者,点名提问作者的字、号、朝代、“”之一,再在屏幕上展示出来,由学生齐读。教师再强调出重点。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四、文体知识

《醉翁亭记》,《小石潭记》,它们都有一个“记”字,它们的文体都是“记”。、“记”是古代一种不定文体,一般来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件事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的记下来,都可以称“记”。记可以全是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如《岳阳楼记》。

五、背诵课文

1、这个环节我采用了情景陶冶法,让学生在一组组图片的展示中背诵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又可以使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的景物有更加直观的印象,教师在学生中巡视,了解学生的背诵情况。

2、检查背诵

第一三段点名背诵,第二四段齐背,背诵完后对同学们的背诵进行评价,可以是老师评价也可以使学生评价

3、考考学生的记忆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总会有一些同学课文背得很熟练,可是却总是写错别字,于是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希望引起学生对文字的重视。

(1)其西南诸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琅琊也。(2)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4)________,非丝非竹,________,________,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5)已而夕阳在山,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7)醉能同其乐,___________,太守也。

实施情况:两个同学一组,填完后互相检查,教师再点名回答或齐答。回答结束后,教师可以询问一些同学在互查的过程中,彼此出现的问题,出现的错别字,以便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4、在上面环节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考考你的理解力”这一环节,进一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文中描写琅琊山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大唱所谓“人权”,其实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在于干涉别国内政。(3)文中表现作者将游览之乐融入到宴饮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环节必须要建立在背诵课文和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也就是中考时考查的“理解性默写”一类试题。

六、疑难字词句的翻译 选择文中典型的字词和句子并将他们展示在屏幕上,以提问的形式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结束后给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在屏幕上将以下字词展示出来: 1、对下列划横线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辄()野 蔌()阴 翳()伛 偻()觥 筹()2、一词多义

(1)谓: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2)乐:而乐亦无穷()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游人去而禽鸟乐()3、句子翻译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学生活动】在小组内练习结束后,回答逐步回答以上问题,可能是被点名回答,也可能是共同回答。

在学生填写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学生的填写情况,及时指出学生出现的问题,这样能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因材施教。提问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友情提示:文言文句子翻译,尤其是在考试中,尽量要做到,字字有着落,补充所需,调整语序,译完之后,还需仔细,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七、回顾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一)1、引入:

亭周围的环境:环滁皆山——琅琊——酿泉——有亭翼然 亭的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2、写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乐亦无穷

3、写游写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4、写归:太守归、众宾从——游人去,禽鸟乐 三种乐:禽鸟——游人——太守 结尾:道出姓名,揭开谜底

【学生活动】学生在老师展示以上脉络的同时,共同按照此脉络图再一次背诵相关的文字,熟悉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通过脉络图的展示,教师可以使学生对本文的内容和结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我们通过刚才的脉络图,回顾了文章内容。看到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现在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来讨论分析作者的政治理想,体会作者旷达的情怀。1、设疑: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答案:醉能同其乐

2、分析:本文通过描绘滁洲一带美丽的自然风光,记叙了太守与百姓游山宴饮的乐趣,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被贬的失意心境。3、拓展:乐是本文的文眼,而“醉”字在文中也多次闪现,醉和乐的关系是什么? 参考: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八、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本文都是历代传诵、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而且这两篇散文都是作者因为倡导改革当时弊政而被贬官降职后的作品。这两篇佳作在立意和艺术技巧等方面既有相近之处,又有迥然不同之点,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各具其妙。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分析一下这两篇文章有哪些共性和不同。

【学生活动】首先请两位同学背诵这两篇散文,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和启发。然后各组代表发言论述本组集体意见或分歧。最后教师总结讨论情况并归纳两篇散文的异同。1、比较写作背景与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当时作者贬居邓州(现河南邓州)。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醉翁亭记》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拓展:对联的比较 说明:这是近几年在中考里出现较多的题型,因为它可以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联一: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联二:琅琊山幽深秀丽

联三: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 参考:

(1)醉翁亭里欧阳修即景抒怀(2)洞庭湖壮阔浩淼 // 岳阳楼壮美雄奇(3)欧阳修与百姓同乐共饮(同游,同醉)

九、作业:

请从两文中各找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 出理由。思路链接:

下载《论语》十则复习课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十则复习课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一)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一) 一、课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目标要求:(1)识记元谋人、北京人两个文化遗存;(2)识记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3)识记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论语十二则》学案附带答案

    山泉镇中心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案编写人:鲍金兰审核人:李洪才 班级姓名 《〈论语〉十二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论语》相关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背诵前六章。......

    2010中考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十

    2010中考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十 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解题指南 所谓"开放"试题,是指其解题思路的多元化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不追求一种解题思路和唯一答案,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看法,鼓励......

    《论语十则》复习课教案

    《论语十则》复习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一起参与我们的学习,大家高兴吗?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一句话来表达一下我们此时的喜悦之情吗?(生齐答:有朋自......

    《人琴俱亡》复习教学案

    《人琴俱亡 》复习教学案 复习目标: 1.记住重点实虚词及句子的翻译。2.体会文章独特的悼念方式及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深。 复习内容 一、重点字词: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而子敬先......

    公输复习教学案

    《公输》中考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正确翻译文章中的重点语句。 3、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 复习方法: 小组合作、教师点拨 学......

    口技复习教学案

    课题:《口技》复习 班级: 姓名: 编号:NO.1 开发区开明中学“两先两后”高效课堂 九年级 语文学科教学案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定会成功!) 1、熟读课文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3......

    磁场复习教学案

    磁场复习导学案 .磁场及特性 和电场一样,磁场是一种以特殊形态——场的形态——存在着的物质;和电场不一样,电场是存在于电荷或带电体周围的物质,而磁场的场源则可以是如下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