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友协会2008—09年度工作总结
书友协会2008—09年度工作总结
本学期协会共举办了三次讲座和一次元旦晚会,这四次活动主要针对全校学生,平时还有例会及其他会议。
对于讲座的总结有以下几点:
A.要事先几天联系好老师,约定好具体时间、地点及题目;
B.及时添、出海报,通过各种途径让在校生知道讲座的召开了;
C.给会内干部分配好任务,并商议是否有遗漏的地方,争取将讲座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D.预防突发事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学生不能准时赶到会场;讲师临时有事不能准时赶到等;
E.选择好时间,尽量不与校活动相冲突,如军训、晚自习、迎新晚会等;
F.选择好标题,主题要涉及大家最关心、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学生参加;
G.海报内容要言简意赅,具有吸引力。
因为有几次办讲座的经历,对于期末开办的这次元旦晚会颇为满意,活动开展一切顺利,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对此总结有以下几点:
A.在平常学习生活及一些校活动中发现“人才”,如能歌善舞之人,一旦协会有娱乐活动即可登台演出,既锻炼自己又给大家带来欢乐;有文采的人,当会内有文艺方面的活动即可邀其加入;
B.提前联系好演员,及时安排好节目,将节目单排出后,要预估一下
时间,做好相应安排;
C.联系过会场后,在相应时间将会场布置妥当,使其充满着激情、活跃的气氛;
D.预防突发事件,如遇演员迟到或未到,要及时做调整; E.节目中要有一些互动游戏,让大家参与其中,并从中受益。
而对于例会及平时全体会议并没有太多的内容,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加强、丰富。
第二篇:书友协会作文大赛策划
第二届现场作文大赛策划
一·活动背景
挖掘文学潜能,提高文化素养,攀登文学高峰,为了进一步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增强同学们的人文素养,也为了给渴望以文学形式来展现自我和发现自我的我院学子提供平台,我院书友协会特举办第二届现场作文大赛
二·活动目的值社团文化艺术节之际,为了挖掘学院写作人才,丰富校园文化,也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
三·活动名称
第二届现场作文大赛
四·活动主办方
书法美术协会
五·活动宗旨
充实业余生活提高生活素质
营造文化氛围搭建文学舞台
六·活动对象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
七·活动地点与时间
五月初,老报告厅
八·活动流程与方法
1.宣传部以海报与横幅为主要宣传方式,在整个学院内开展宣传工作
2.由各系学习部部长通知各班学习委员,动员同学参赛,由各部部长进行班级宣传和报名
表的收集
3.由各部轮流在固定地点进行现场报名统计并留下专人号码进行短信报名(随附报名表,短信格式如下:学院·系·班级·姓名·联系方式)
4.比赛只有一场,比赛订于五月初老报告厅(笔自带)
5.比赛评定方式
参赛选手在开始写作前才获知作文要求,要求在两小时之内完成写作,最后所有参赛作文都交于学院语文教研组老师批改
6.奖项设置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以及优秀奖
7.具体人员安排
1)、比赛前几天确保每个报名点都有各部人员进行报名统计并在比赛前一天以短信或宣传板形式通知具有参赛资格的人
2)、比赛当天安排组织部、文艺部进行现场布置,并负责比赛场地的事宜以及参赛选手的到
场统计
3)、开考时安排人员监考,或请专业老师监考,其他人员协助管理
4)、组织部负责现场纪律和突发状况,包括参赛人员的进出
5)、安排具体成员购买比赛的必需品包括纸张、胶带、奖品等。
6)、具体人员具体安排,统一由各部负责人进行指挥做后续工作处理、九·赛场规则
1、参赛选手与开赛前15分钟进入考场,我们将事先安排好座位,选手请对号入座。到点准时开考,迟到15分钟者视为自动弃权,以免影响到其他参赛选手。
2、比赛时间为两个小时,中途不得离场,但已完成作品者可将作品交与工作人员后离场。离场后不得在附近徘徊或逗留,以免影响到其他选手。
3、比赛时请各位参赛选手及相关人员关掉手机或调成振动。
4、获奖选手我们将在专业评委老师评定结果后以电话或短信形式告知,并以海报形式张贴出去。颁奖形式与奖品再议
十·大赛要求
1、现场命题写作,写作内容由写作主题而定。作文内容要积极向上,思想健康。
2、现场创作时间限制在120分钟内。
3、作品严禁剽窃抄袭,严禁代写,一经发现,取消评奖资格。
4、注重作品内涵及创新思维,注重人文关怀及真情实感。
十一·经费预算
1.宣传所用(宣传横幅,宣传海报,手绘海报共计100)
2.奖品所用(奖品未定,共计50元)
3.装饰品(装饰气球和彩带25元)
4.比赛所用(报名表,适量水笔,方格纸,透明胶,双面胶共计30)
5.其他所用(纪念品等计20)
合计225元
附:报名表格式 姓名
性别
系部
班级
联系方式 特长爱好 个人简历
第三篇:与书为友
“我与校长有个约定”之美文之八-----------
与书为友
塞缪尔•斯迈尔斯
想了解一个人,你可以看他读什么样的书,正如看他交什么样的朋友。与书为友如同与人为友,都应找最佳最善的为伴。好书可引为诤友,一如既往,永不改变,两心相伴,其乐陶陶。当我们身陷困境或处于危难,好书决不会幡然变脸。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让我们从它那儿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同好一书之人,往往可以发现彼此间习性也有相近,恰如二人同好一友,彼此间也可引以为友。中国有个成语:“爱屋及乌”,若引申为“爱人及书”,则不失为一智语。人们交往若以书为纽带,情谊将更为真挚高尚。对同一作家的钟爱,使人们的所思所感,欣赏与同情,都能交相融汇。作家与读者,读者与作家,也能相知相通。
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兹利特说:“书籍深透人心,诗随血液循环。少小所读,至老犹记。书中别人的事,能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无论何地,好书无须倾囊而购,就能得到。而我们的呼吸也会因之充满了书香之气。”
一本好书常可视作生命的最佳归宿,作者一生所思所想的精华尽在其中。对大多数学人而言,他的一生是思想的一生,因此好书是金玉良言与思想光华的总成,令人感铭于心,爱不忍释,成为我们相随的伴侣与慰藉。菲力浦.西德尼爵士说:“与高尚思想相伴者永不孤独”。当诱惑袭来,高尚纯美的思想会象仁慈的天使,翩然降临,一扫杂念,守护心灵。高尚行为的愿望也随之产生。良言善语常激发出畅举嘉行。
书藉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惟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靡蚀。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籍却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能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只要翻动书页,伟人的话就会历历在目,犹如亲闻。时间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明言才能经久传世。
书籍将我们引入到一个高尚的社会,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心心相印,欢悦与共,悲哀同历。我们仿佛嗅到他们的气息,成为与他们同时登台的演员,在他们描绘的场景中生活、呼吸。
凡真知灼见决不会消逝于当世,书籍记载的精华远播天下,至今为有识之士侧耳聆听。古时先贤的影响,仍融入我们生活的氛围,我们仍能时时感受到逝去已久的人杰们一如当年,活力永存。
作者简介:塞缪尔·斯迈尔斯(1812-1904)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道德学家、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和脍炙人口的散文随笔作家。
第四篇:谭友书(心得体会)
年轻党员要在“四群教育”活动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
——学习“四群”教育心得体会
(龙庆民族中学 谭友书)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省委秦光荣书记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目前,全省各级党组织正在广泛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行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题中之义,也是自觉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同时,认真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我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许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我们党的领导方式、领导体制侧重点的变化,新形势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漠、不会做群众工作、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省委正是基于对现阶段群众工作客观清醒的认识,才提出要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密 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听民呼、了民愿、关民苦、解民忧”,这不仅是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也应当成为各级党政干部的自觉行动。作为年轻党员干部,更是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在“四群教育”活动中走进基层、融入群众,忠实地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树立认真务实的良好形象,不断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提升素质能力。我认为,关键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要在“四群教育”中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
年轻党员干部,是我们党最具活力的群体,是党的事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石,也是干部队伍新陈代谢的动力源泉,必须有坚强党性和过硬作风作保障。但现实中,不少年轻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缺乏亲和力和感召力。一谓眼睛向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有的甚至走向了群众的对立面,究其原因,大多都是忽略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年轻干部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因此,在“四群教育”活动中,年轻干部一是要提高政治素质。在社会结构和思想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年轻干部更要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注意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要学会用政治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题,以讲政治的要求处理问题。只有把这些作为党员干部的底色背景,才能在工作中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 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二是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强化忠诚品质。良好的品德修养不仅是我国传统道德观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对干部的素质要求,是关系基层干部群众影响力的重要内容。年轻干部更是要始终牢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人民的事业,要怀揣一种公共理想,学习杨善洲同志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培养锻炼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
二、要在“四群教育”中提高为民服务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开展“四群教育”和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的大局意识,真正做到“听民呼、了民愿、关民苦、解民忧”,而干部的能力素质是干好各项工作的决定因素。学习则是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法宝。毛主席曾说:“我个人凡事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问同志们,问老百姓。”年轻干部更要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成为学习的实践者,自觉主动的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群众学习。参与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只有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做到政治上的坚定。深入进行西部大开发,实施“桥头堡战略”,在一个新的对外开放和新的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面对更多的分化,更多的利益诱惑,更高的公共服务能力的现实需求,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年轻干部一是要坚持学习。即学习党的一系列理论和科学 发展观,学习现代经济、社会、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中干,干中积累、提升,从而把握实际,掌握规律,理清思绪,增强助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工作本领。二是要拓宽知识面。从事基层工作,不仅要求我们是某方面的专家,还要是其他领域的杂家,只有广泛涉猎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在处理面对各种复杂事务时才会得心应手。三是要增强组织协调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有没有综合协调能力,有没有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能不能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做群众工作等等,这些都关乎着基层的和谐,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最终维护好群众的利益。
三、要在“四群教育”中树立认真务实的良好形象
李源潮同志在山东沂蒙老区调研创先争优时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基和力量,各级干部、党员要增强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主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加强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群众打交道,态度和作风决定工作效果。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工作质量的标尺。更多的时候,基层群众的不满情绪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受损,更多的是他们的思想没有正常的诉求渠道,言不畅,则气不顺。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正是我们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群众不满意的时候,就是我们应当反思、需要改进工作的时候。因此,要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就是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的服务群众。年轻党员干部,是党在城乡基层的形象代言人,一是要以务实的作风面对群众。“实干兴业,实干成才”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年轻干部要低下头来,沉下心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实践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做勤劳的耕耘者和实干家,把党对基层的各项方针政策完整的执行到群众中去,基层工作直接具体,来不得半点虚以委蛇,必须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二是要树立认真负责的形象。毛主席说“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究认真”,群众历来期盼和欢迎认真负责的干部,对组织安排和群众关注的工作,要高度负责的抓好落实,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要学习杨善洲同志“干工作就是为了群众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为群众办事”的奉献精神。不空谈,不作秀、不做假,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要把发展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出实招,干实事,特别是在当前大建设大发展的时候,更是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要多做群众急需和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和长远起作用的事,要以认真务实、立说立行的处事风格来塑造党员干部的公仆形象。三是要树立廉洁自律的形象。廉洁是做人的操守和准则,更是党员干部的第二生命。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牢固守住廉洁自律的红线。工作生活中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总之,广大年轻党员干部要多往基层跑、多向基层看、多替基层想,在“四群三深入”活动中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深受群众信任的好干部,在助推云南“科学发 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第五篇:与书为友
与书为友
班级:初一十三班张梦博指导老师:彭幼丽
欲知其人,常可观其所读之书,恰如观其之友。----题记
与书为友如同与人为友,都应与其最佳最善者伴依。
好书可以引为挚友,一如既往,永不改变,耐心相伴,淘淘其乐。当我们深陷困境或处于危难,好书不会幡然变脸。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我们可以发现,同样喜欢一本书的人,他们的习性也往往相同,恰似两人是好朋友一样的,他们也可以互相成为朋友。古时有句名谚“爱屋及乌”若改为“爱人及书”也不失为一智语。人们在交往中,若可以以书为纽带,那他们之间的友情一定是纯洁,高尚的。
英国文艺界评论家赫兹利特说:“书籍深秀人心,书随血液循环。少小所读,至老犹记。书中所言他人之事,却是我们如同身临其境。
读书会让我们进入一个高尚的社会中去,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听所言,亲见所行,心心相印,欢悦与共,悲哀与共。我们仿佛也嗅到他们的气息,成为他们的观赏者,在他们所描绘的场景中生活,呼吸。他们伟大的思想挣脱了时空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新颖入故,熠熠生辉。
凡真知灼见绝不会消失于当世,书籍记载其精华而远播天下,永为佳音,至今为有识之士亲耳聆听。古时先贤之影响仍融入我们的生活的氛围,我们仍能时时感受到逝去已久的人杰们一如当年,活为永存。
书中便有其灵魂,其一生之所见,便全在其书中。与后人发现并解读而后公之于世,让更多的人去解读了解历代圣贤。从而使其灵魂精神永存于世,永不消逝。
现在,让我们拿起书去进入圣贤的世界,了解解他们的精神灵魂,与他们为友,与书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