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评估报告(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9:4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湖县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评估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湖县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评估报告》。

第一篇:金湖县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评估报告

金湖县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评 估 报 告

近几年来,随着SARS、禽流感等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疾病的暴发和流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在防控SARS、禽流感的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暴露出很多体制和管理技术上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防可控,其关键在于科学有效地执行预防为主的控制策略,其中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估机制和评估体系是其核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已经明确规定,卫生行政部门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进行全面的建设和评估。完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体系的建设工作刻不容缓!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与评估体系建设

1.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就必须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这是执行预防为主控制策略的政策性和体制性上的要求,其目的是把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措施制度化、体系化和完善化,使这样一个应急机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中发挥最大的效能。应急机制的建设主要包括:指挥体系;信息监测系统;人员、技术物质储备;技术支撑和法律保障体系。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与评估体系的关系:目前评估已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个领域,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对各类突发事件等进行评估和循证,从而形成科学的决策,建立长效机制,指导各种实践活动,将其应用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机制建设上,就可以从安全的高度制定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和计划。

运用评估体系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是个涉及多方面的大项目,对项目进行建设前的评估与判定,有助 1

于充分认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形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分清主次,明确项目运行的方向和重点,把握关键点,为项目实施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事中评估可以对规划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监督,测量有关数据、指标并记录,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对项目实施规划进行动态性的评估和修正;事后评估是活动后的判定,对规划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效果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以及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进行全面的判断,比较计划、实施结果与既定的方案的差别;调整人、财物等的资源配置;循证行政决策。

二、应急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应急评估的核心内容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进行动态性的脆弱性评估,也即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脆弱性评估,是一个确认危险,并判断它们对一个地区或部门可能产生的影响的过程,其作用是预防和减轻应急事件或为应急事件做准备。脆弱性是指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增加了地区或部门无法处理应急事件的可能性,并可能使该地区或部门的大部分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脆弱性包括两方面:易感性和恢复能力。易感性关注的是那些在地区或部门中能够导致危险因素产生应急事件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从一个地区或部门的发展水平到它在突发事件中的地理位置。恢复能力:指地区或部门承受应急事件所带来的损害的能力,它是多种因素的功能,这些因素使地区或部门能对应急事件做出反应并且从中恢复。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进行易感性评估,发现其中能够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科学评估结论和解决办法,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某一地区或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易感性;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进行恢复能力的评估,可以反映某一地区或部门承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损害并及时做出反应并从中恢复的能力,通过该项目的评估,可以认清该地区或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综合应对能力(包括这个应对过程中的各

个环节和因素),通过对所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可以全面巩固和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

上述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产生应急事件因素的脆弱性,找出导致这些脆弱性的因素并加以改进,使地区或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易感性降低和恢复能力提高,从而使其脆弱性降低。对脆弱性的评估之后,发现脆弱性降低应协调的工作包括:政策改进;对应急事件的预防和处理(用以降低易感性);对应急事件充分准备(用以增加适应性)。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评估系统的具体实施

(一)事前评估指在应急机制制定或实施前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尤其是要做好需求方面的评估,使应对的准备工作充分和足够,能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对其进行有效反应的能力,确保能及时从其所带来的损害中恢复,从而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评估内容包括:

1、预案和演练。应急预案和演练是应急评估的前提和关键,是事前评估的核心内容。科学完备的预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指挥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确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监测与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预案的演练是检验预案实效性和专业人员操作及处置应急事件水平的试金石,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实效性的最直接体现。通过预案演练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减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脆弱性。

2、监测和预警。公共卫生监测主要包括传染病监测、新中毒事件监测、事件监测;通过制定科学的监测指标,建立反应灵敏的监测网络,配备快速处理的分析系统,负责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连续性监测,采取科学的预测方法来进行对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

3、队伍和能力。人员配备:医疗、疾控、监督、行政管理、科研。具备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能力和应急能力,有一套完善的、经常性的在职培训制度,要定期进行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及能力的培训,定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以适应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的需要。

4、经费和物质保障。经费是否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是否科学、合理、及时、充足。要分析国内外突发事件的特点和最新形势,依据财力制定涉及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疫苗和医疗器械的“战略物品储备计划”。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针对应急生化武器威胁、传染病和其他威胁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提供必要的知识宣传,保障技术供给。

(二)事中评估

事中评估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已采取或准备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控制效果等进行评估,既对项目的实施进程中如人、财、物、时间等资源的投入进行评估,也要对如已培训的专业人员、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取得的控制效果等的产出进行评估,为下一步采取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以确保项目实施的效益性。

评估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和性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波及面及严重程度;目前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控制效果;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是否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

事中评估的程序:制定评估计划、成立评估小组。

确定存在的危险:利用强度、频率、范围、时间段和可控程度(能做什么)等五个指标来描述危险。确定危害影响的因素。描述危害的效果,说明一定区域的危险性。进行危险排序,确定对危险采取最先解决、稍后再解决或忽略等措施。评估脆

弱性,提出采取行动的建议。记录所有结果和决定,以后进一步的分析。

(三)事后评估

事后评估指在项目实施一阶段和全部实施完毕后,对其工作结果进行效果评估,即比较计划目标和实际结果的差距,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今后应急管理工作的依据,防止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评估内容:计划实现的程度;应急取得的成绩;应急存在的问题;应急工作的经验教训;应急事件的社会影响。

事后评估的程序:

准备工作:组建评估组织、熟悉内容。

收集资料、评估计划:建立科学评估指标体系,确定评估目的、对象。

组织实施:按制定的评估计划对评估对象开展评估工作。整理并分析评估资料。

提出建议:根据资料分析和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目前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正在不断完善之中,为了在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使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对其进行适度及时的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新《国际卫生条例》中的规定来看,充分而科学的评估也是今后国际上在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突事中、是一个连续和有机的整体,构成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评估的完整体系,正确运用该评估体系可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对保障人民财产和生命健康安全发挥重要的作用。今年无突传染病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第二篇:“十二五”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十二五”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在我区“十一五”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十二五”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全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按照突出重点、着眼长远、注重实效、服务社会的总体要求,立足区情,实事求是,完善机制,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全面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我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推进城乡统筹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坚持预防和应急相结合,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我区结合实际制定突发公共卫生应急 体系建设规划,根据现实需要和实际能力确定建设项目,坚持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相结合,分级分步组织实施。

3、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卫生应急资源,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实现队伍、信息、装备、物资等方面的有机整合,提高整体卫生应急反应能力。重点加强卫生应急体系薄弱环节建设,优先解决制约卫生应急响应时效的突出问题,提高第一时间快速响应的能力。

4、先进适用、标准规范。采用国内外成熟的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兼顾先进性和适用性,确保卫生应急体系的高效、可靠运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实现应急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规范化。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把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三)建设目标

到2015年,初步形成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等能力明显增强,卫生应急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具体目标有:

——区级卫生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体系基本健全,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100%,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率达100%,报告完整率和及时率达95%以上。

——区卫生应急队伍齐备,装备达标,完善专家库管理系统,实现卫生应急队伍及专家库的自动化管理。

——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等卫生应急培训覆盖率,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达10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达90%。区级卫生应急综合演练每年至少开展1次。

——区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完成率达80%。

——公众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我防范知识知晓率,城市居民达50%。

——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及时、有效、规范处置率达100%。

三、主要建设任务

(一)组织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基层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完整的卫生应急体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卫生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制。

1、卫生应急指挥机构

区卫生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健全区卫生应急指挥机构,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指挥、协调任务。

2、卫生应急管理办事机构

在区卫生局设置卫生应急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承担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工作,审核专项应急预案,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参与指挥和协调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督促落实上级卫生应急工作任务。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和二级以上医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的专业技术机构,要设立专门的卫生应急工作管理科室,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二)预案体系建设

1、健全和完善预案体系

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和动态管理,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重点加强区卫生行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应急预案建设,注重向基层单位和重点部位延伸,通过预案编制促进应急管理工作进社区,确保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处置有措施。

2、推进预案数字化建设

重视规范化、电子化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规范化、电子化应急预案的相关基础研究工作。进一步推进卫生应急预案数字化 试点工作,完成预案数字化建设任务。

3、完善各类卫生应急技术方案

按照已颁布的应急预案,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已有的卫生应急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拾遗补缺、不断完善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各类卫生应急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

(三)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1、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系统

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逐步建立覆盖全区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建立公共卫生风险隐患信息的收集体系,完成重大传染病、职业中毒、食物中毒、核与辐射事件等公共卫生风险隐患调查。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医疗卫生机构间卫生监测预警体系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作联动,建立并完善健康相关监测系统、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公共场所空调卫生监测系统、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等。加强实验室建设,切实增强病因快速调查诊断能力和有毒物质的检测能力。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对外来人口集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加强预警系统建设

加快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能力,实现预警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和发布功能。建立完善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间的信息通道,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建立公共卫生危险因素和事件信息的流行病学风险评估体系,制定客观、科学、规范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方案。完善区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网络,重点建设区级、街道信息报告网络。

(四)卫生应急决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

1、完善卫生应急决策指挥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业务资源和专业信息管理系统资源,构建完善区级卫生应急平台体系,满足应急值守、信息汇总、指挥协调、专家研判等基本功能。

2、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和整合力度

依托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平台和卫生系统专业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卫生应急信息资源整合、传输与共享,为卫生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加快应急信息数据库建设,以应急预案为主线,以各类应急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并健全应急预案、应急政策法规、卫生监督、传染源、疫源地、诊疗方法、检验检测、解毒药物、中毒症状、中毒事件等公共卫生信息数据库。

(五)应急队伍建设与培训演练

重点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和急救医疗队伍建设,发展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补充更新专业队伍技术装备,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与演练,完善联动协调机制,形成共同参与、功能齐全,反应迅速的应急队伍体系。

1、专家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各级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应急专家库信息系统,逐 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分级管理、分类设置、覆盖全面的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完善专家参与应急工作的机制,开展专家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

2、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建设

完善和扩充现有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加强卫生应急处置和急救医疗队伍建设,完善各级卫生应急专家库,提高应急专业队伍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改善和提升应急装备水平,根据需要适当为应急队伍配置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应急处置专业器械设施和安全防护装备,逐步实现配置现代化和配备合理化。加强装备管理,保证应急装备必须处于完好状态。配备疫情调查和处置所需的交通、通讯和监测防护等设备,实现信息无障碍传输。

3、应急队伍培训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培训网络。依托现有资源,加强专业培训与演练基地建设,重点提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的应急决策指挥能力。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应急专业队伍人员每年至少集中轮训1次。

4、开展应急演练

制定计划,周密安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演练,按专业分类编制应急演练指南,制订演练管理办法。创新应急演练方式,开展多场景、多措施、低成本的演练。建立演练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预案。组织公众积极参与各级 各类演练,积极推动社区、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卫生应急演练工作。继续推行专项演练评价工作,提升实战效果和卫生行政部门、各类卫生专业机构的统筹协调、配合能力。

(六)应急物资储备及调用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定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种类、方式和数量。统筹建设公共卫生专业物资储备库,形成覆盖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体系。加强抗洪救灾、重大传染病、职业中毒救治、群体性伤亡灾害事故等所需药品、器械的储备,储备一批经常性的疫苗、药物,实时跟踪国际和国内公共卫生安全的形势,增加应对新型公共卫生事件的药物储备。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生产、调拨、配送和监督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各类应急物资综合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

(七)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依托现有实验室,适当加强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采用科学的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中毒等监测、检测、检验等方面的科研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挥能力。

建立多部门、多学科的科研合作机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应急管理、病因检测等技术研究。组织联合攻关,开展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预防、控制等技术研究。积极开展卫生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密切跟踪国内外卫生应急管理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卫生应急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理论、技术、设施与管理模式,提高早期发现、防范和处置能力。

(八)卫生应急宣传

加大卫生应急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开展卫生应急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加强宣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规范化、经常化宣传教育。依托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对外来民工、暂住流动人口和外籍在华人员,采用集中宣讲卫生应急知识的方法进行宣教。

加强广播、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体对各类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在有关媒体栏目、节目中刊播卫生应急知识,到2015年城乡公众卫生应急知识宣传覆盖率社区达到80%。动员社会力量建设公共卫生安全文化,举办多形式的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从不同层面加大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研讨、交流和宣传力度。

四、重点工程

(一)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医疗指挥中心

根据“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安全可靠、风险分解”的原则,加快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区级人民医院)建设步伐,实现院前、院内急救医疗资源网络化管理,统筹协调调度管理急救医疗资源,全面完成区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建设任务;进一步 完善以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为主体的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切实承担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监测预警、检测检验、疫苗试剂消杀物资储备、应急处置队伍技术培训演练、疾控应急资源库管理、应急处置技术支持、卫生应急宣教等任务。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验室检测网络工程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能力建设,以区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为基础,医院和社会相关机构实验室为补充,建立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验室网络。要重点装备重大传染病实验室检测和中毒检测设施,提高病因检测能力。各级各类实验室要明确建设标准和职能,完善检验项目,提高检验效率,确保检验质量。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基地

以区级人民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建立卫生应急培训基地。明确卫生应急培训基地的建设标准和条件,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定期分层次组织开展卫生应急专题培训。通过较为全面、系统的培训,提高卫生应急管理干部的卫生应急意识、政策、理论和管理水平,提高卫生应急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向社会公众普及卫生应急知识。要把专题培训与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进修结合起来,与卫生应急演练结合起来。培训内容要切合卫生应急工作实际,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战性。建立健全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的卫生应急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深化全区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H1N1流感、霍乱等重大疾病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监测项目,提高监测水平,确保监测质量。继续完善和开展流行性感冒、学校因病缺课、食源性疾病、鼠疫疫情、狂犬病等专项监测预警项目。各级医疗机构按规定完善感染性疾病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严格依法规范疫情报告制度。

(五)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分类编配,分级储备、品量适当,功能实用、现场易带的储备原则,做好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建立规范的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库(点),储备适量的医疗急救包、便携式紧急抢救设施设备、急救和消杀药品器械、移动通讯设备、后勤保障车辆与设备等,作为应急状态下可立即随救援队出发的物资储备。建立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各级职责权限,规范卫生部门应急基本物资储备管理调用制度。

五、相关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并强化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应急机构建设,强化其职能。明确实施本规划相关建设任务的责任主体,保证应急体系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实施,保障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加大行政监督力度,促进应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卫生行政部门要着眼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要求,组织力量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和应急技术标准,逐步建立完善各项应急工作制度,营造有利于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落实的政策制度环境。

(二)建立应急管理投入机制

遵循公共财政服从于公共政策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成为财政资源配置的重要取向,给予优先安排和保障。卫生应急体系建设项目所需资金,按原有渠道申请报批。本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按建设程序报批,按照事权划分原则,由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共同承担。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多方力量投入。

(三)拓宽应急保障渠道

建立应急管理公益性基金,鼓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开展捐赠和援助活动,为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四)加强规划间的配合与衔接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配合与管理协调机制,做好各级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之间、以及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充分用好存量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明确各方职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障规划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

(五)建立健全规划监督评估机制

建立应急体系规划制定、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及时跟踪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对规划的进展和落实进行评估,检查规划落实情 况,分析规划实施效果,找出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根据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调整。

卫生局

二〇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第三篇: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为确保校园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到处理,保障我园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江苏省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以及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和学校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指挥机构及职责

1、组织机构

组 长:陈小花

副 组长:陈美玲组 员:幼儿园所有老师及保育员,保健医生,司机。

2、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和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

(3)冷静、沉着,积极主动和及时、合法、公正处理的原则。

3、组织管理

幼儿园成立由园长负责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幼儿园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幼儿园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大家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孩子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幼儿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孩子,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幼儿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幼儿园活动室、专用教室、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整洁卫生。

三、突发事件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幼儿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幼儿园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增加幼儿园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幼儿园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幼儿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幼儿园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认真开展消毒卫生工作,重点搞好食堂、活动室、午睡室及幼儿园用品的各项消毒工作,做好环境卫生工作,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橱窗、宣传栏、发放资料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

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小朋友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教育孩子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

食品。

(4)督促和组织教职工和孩子们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

质。

四、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考勤监测制度,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保健老师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

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教育局、保健所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

期间,幼儿园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严格执行幼儿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

和零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五、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

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幼儿园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

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1)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幼儿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幼儿园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3)幼儿园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

(4)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活动室、专用教室、食堂

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

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5)严格执行出入园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1)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教职工和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教职员工和孩子们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幼儿园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门卫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园外人员进入幼儿园。

(5)幼儿园根据情况,及时向教职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幼儿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孩子和去疫区的人员

返园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

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幼儿园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会议时间;幼儿园不安排教师

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孩子们的社会实践等活动暂缓进行。

(4)对活动室、专用教室、午睡室、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

(5)幼儿园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幼儿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生园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

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老师和孩子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

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幼儿园,开展流行病学

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教职工和孩子们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六、应急处置程序

根据幼儿园特点和需要,分别设置:

总指挥:陈小花

(1)师生联络小组 负责人:黄婷

(2)疏散引导小组 负责人:陈美玲

(3)医疗救护小组 负责人:陈小花

(4)安全保卫小组 负责人:黄婷

(5)后勤保障小组 负责人:黄金平

(6)信息报告小组 负责人:陈美玲

七、善后与恢复:

突然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马上从应急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及时开展补救工作,积极做

好善后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幼儿园正常教学秩序。

1、做好事故中受伤害人员的求治、慰问工作。

2、及时查明事故原因,严格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稳定幼儿园秩序,疏导师幼、家长的情绪,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

3、加强园内安全保卫和各项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到位,对园部自

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积极向上级主观部门反映,请求协助解决,避免事故发生。

4、总结经验教训,高度重视师幼应急避难教育与演练工作,不断完善幼儿园应急管理机制,切实提

高幼儿园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师幼公共安全意识和遇险自救互救与逃生能力。

5、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工作。对应玩忽职守、渎职等原因而导致事故发生,要追究有关责任

人的责任。

二0一一年五月八日

第四篇: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及时有效地做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构建和谐**,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特制订**镇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遵循“全镇统一领导,机构协调配合,各方联合行动”的指导方针,贯彻实施“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综合协调、分工协作、统一指挥、群防群治、整合资源、依靠科学、及时反应、措施果断”的工作原则。

第一章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一条应急处理指挥部及其职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发生后,镇政府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以下简称“镇指挥部”)和办事机构,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和镇党委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由镇政府领导任总指挥;镇突发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单位为镇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四个应急处置工作组,地点设在**卫生院内。指挥部职责:

1、发布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应急预案的命令;

2、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

4、审议批准镇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等。

第二条办公室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组成及职责:

(一)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院长担任,副主任由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担任。镇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要落实到位,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应当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镇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检查督促各行政村、居委会和各单位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

3、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4、向上级政府、部门和镇政府、镇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5、完成镇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事故调查组:由**卫生院牵头,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xx市质监局、**协理站、工商分局等单位配合,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作出初步调查结论,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三)事故处理组: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职能机构为主负责,依法实施(或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监督召回劣质食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及时移送相关案件,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四)医疗救治组:由**卫生院负责,迅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尽快查明致病原因,提出救治措施。

(五)秩序维护组:由派出所负责,维护现场应急救援秩序,保障各项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条现场应急处理小组及其职责

由先期到达事故现场的职能机构和事故发生单位相关人员组成的现场应急处理小组。主要职责是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第四条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镇卫生院:承担镇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负责镇指挥部的日常业务工作,拟订应急救援预案,具体组织协调应急工作,收集报送信息,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消费环节突发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调查与控制工作;负责突发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医疗救治工作。

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及上报工作,负责对重大动物疫病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生猪屠宰检疫、无公害基地监测,并及时组织应急处理工作。

工商分局:依法开展食品流通环节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原因调查处理等工作。

教育机构:负责协助卫生等部门对学校食堂、学生在校营养餐造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原因进行调查以及组织应急处理工作。

派出所:负责依法查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假冒伪劣食品等涉及突发公共安全的犯罪活动,维护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现场秩序,配合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故,依法查处暴力抗法案件。

环保办公室:负责对因污染环境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违法行为调查,并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污染处置工作。

城管中队: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调查,严肃取缔无固定场所、无证照经营的路边食品经营和加工棚点。

财政所:把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处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预备费中,并负责事故应急救援资金保障及管理。

质监站:负责对本镇食品企业的检查监督;协调检疫部门和工商部门对食品卫生的检查,配合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工作。

第二章监测与报告

第五条建立监测制度

全镇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加强突发公共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机构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卫生院牵头负责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定期报告突发公共安全综合信息。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收集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并及时报送至上级主管部门和镇卫生院。

质监站、工商分局、卫生院三个单位联合收集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息。

镇突发公共卫生委员会负责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第六条建立通报制度

一、通报方式:

(一)、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故报告的任何单位、行政村(居委会)应当在1小时内向镇政府、**卫生院报告。

(二)、**卫生院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与事故相关的机构及镇政府通报,同时报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危险源监控信息,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险情,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相关部门通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

第七条建立举报制度

镇政府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机构、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安全监管职责的行为。

有关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和隐患的举报后,根据各自的职责权限进行(或报请上级主管部门)调查处理,并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

第八条应急准备和预防

**卫生院接到可能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分析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事态严重时及时报请镇政府同意后,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故预警信息,并按照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特别严重的及时上报镇政府,建议启动应急预案,并向有关机构及应急救援机构通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第九条建立报告制度

**卫生院会同有关机构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故报告制度。各相关机构、行政村(居委会)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主动监测,按规定报告。

(一)报告范围

1、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故;

2、按照事故分级一至四级中任何一级突发公共卫生事故。

(二)事故发生(发现)单位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镇政府及有关机构报告,也可直接向市政府报告。

(三)下级向上级报告

各行政村、有关机构、单位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镇人民政府和**卫生院报告。镇政府和**卫生院在1小时内报告至市人民政府和xx市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四)责任报告单位

1、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及餐饮单位;

2、食品检验机构、科研单位以及与突发公共安全有关的单位;

3、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4、各行政村(居委会)、有关机构和单位。

(五)责任报告人

1、行使突发公共安全监管职责的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

2、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

3、消费者。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六)事故报告要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故报告分为初次报告、阶段报告和总结报告。

1、初次报告。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可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直接经济损失估算等。

2、阶段报告。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总结报告。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七)报告时限要求

事故发生地村委会或有关机构,应在知悉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后1小时内作出初次报告;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10日内作出总结报告。

第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应急响应

第十条应急响应

镇人民政府应急响应: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发生在本镇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根据突发公共安全监督职能机构的报告和建议,决定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组织有关机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公共安全监管职能机构应急响应: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故报告后,公共安全监管职能机构应当立即进行调查、确认,并按规定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其他有关机构和当地村委会通报有关情况;相应工作组立即启动工作,组织、协调、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指导、部署各相关机构、行政村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向市对应的突发公共安全监管职能部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请求应急救援支持。

第十一条响应终结

突发公共卫生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根据市指挥部要求,终结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应急救援,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镇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汇总之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及市指挥部办公室的部署,向有关机构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对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发生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监督,跟踪处理情况,随时通报处理结果。

第十二条紧急处置

进入应急响应后,各类应急机构在镇指挥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按照预案要求组织应急力量,实施救援。应急处理预案启动后,镇指挥部迅速向事故发生地派出应急处置工作组,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故进行调查。

第四章后期处理

第十三条善后处置

镇政府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第十四条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由镇卫生院会同纪检监察及相关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发生、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进行全面调查,对相关责任机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交有权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第十五条总结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镇指挥部办公室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镇人民政府及上级政府、部门。同时根据应急总结报告,组织研究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措施,并抄送镇政府有关机构。

第五章应急保障

第十六条信息保障

镇政府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专项信息报告制度,由镇卫生院负责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故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报送和传递等工作。

第十七条医疗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卫生院应急救援工作应当立即启动,救治人员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第十八条人员保障

镇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安全监察专门人员及相关机构人员参加事故处理。

第十九条物资、资金保障

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镇人民政府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应急救援资金,所需经费列入镇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二十条演习演练

镇人民政府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结合本应急预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镇卫生院会同有关机构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工作。组织镇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协调和应急相应能力,并对演习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

第二十一条宣教培训

镇相关机构、各村委会应当加强对广大消费者进行突发公共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应急处置培训工作采取分级分机构负责的原则,由各相关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镇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

1、**镇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组织机构组成人员情况

2、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处理通报

附1:**镇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组织机构组成人员情况

突发公共卫生事故调查组

组长:**卫生院院长或分管防保副院长

成员:防保所人员

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处理组

组长:事故发生环节监管机构的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

成员:事故发生环节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

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医疗救治组

组长:**卫生院院长或分管医疗副院长

成员:医疗护理人员

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秩序维护组

组长:派出所所长

成员:派出所警员

附2:

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处理通报

*安委办【】号

主送:

事由:

第五篇: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第一节总则

一、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以及辽宁省相关文件、条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事件是指: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

三、突发事件应急组织领导机构

1、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院长

总督导: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行政副院长、业务副院长

2、办公室

主任:主管医疗副院长(兼)

常务副主任:医务科长、院办主任

政治工作组:党办、纪检、人事科

人力资源组:人事科、院办、医务科、护理部

医疗救护组: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各临床科 室、医技科室

医疗保障组:药剂科、总务科、器械科

后勤保障组:总务科

信息宣传组:政工办

安全保障组:保卫科

对外联系组:院办、党办

四、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医务科、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主管医疗副院长以及医务科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情况向总指挥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由总指挥宣布本预案的启动。

五、科室、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科室、部门的相应措施,并有培训、检查落实情况的记录。

六、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坚持病案书写及管理制度;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坚持会诊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的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人员准备

一、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急诊科人员全天候准备人员,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

二、夜间各科值班人员随时准各听从院总值班调遣。

三、医院根据突发事件的临床特点随时组成具有明显专业特点的专案组,安排专业人员承担主检医师工作,指导临床工作。

四、科教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应急措施的人员培训。

五、全院各部门主任,负责将《 应急预案》灌输至本部门内的每一位职工(包括临时工),并定期进行演练。

六、指挥中心及医务科接到需派出医疗队任务时,白夭由科室主任根据要求迅速做出人员安排,报医务科组队;夜间由院总值班根据专业需求从值班医生中选派,并通知当事科室主任进行人员补充。

七、总务科全面负责外出医疗队的生活支援、医务科全面负责外出医疗队的业务支持。

第三节报告制度

一、任何部门及个人对突发事件必须立即据实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不得隐瞒、缓报、谎报告内容包括:

1、病、伤人员数量。

2、病伤情况。

3、参与救治科室。

二、医务科或院总值班根据职责迅速向主管院长汇报。

1、突发事件的性质。

2、病、伤人员数量及病、伤状况。

3、参与救治科室。

4、需要调用的人员、药品及设备。

三、主管院长亲自或委托医务科按照程序向上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医务科定期向全院通报疫情。

五、医院指派医务科专人负责突发事件或疫情,上报保卫科负责向公安部门提供所需信息;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向外界散布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

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立即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

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现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和乙类传染病中sars、aids、炭疽的患者、病源携带者以及疑似病人。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

4、发生或可能发现原因不明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人数)。

5、发生剧毒物品、放射源物品丢失。

6、接诊重大意外事故、知名人士、外籍及境外人员、保健对象、大型活动的特殊情况、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群体患者。

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主要贵任科室:

医务科、护理部、门诊、急诊、临床科室、放射科、检验科、预防科、防疫站

二、各责任科室定期组织全体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演练;并储备一定数量的所需防护用品。

三、传染病预警机制

1、全院及各部门,为了落实“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必须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2、预警分级

① 三级预警:外地出现疫情,本市无新病例或疑似病例在保证正常医疗秩序的前提下,由医务科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采购中心及总务科提供必要的物资储备。

② 二级预警:本市出现疫情,本院接诊疑似或确诊病例,未开放隔离区时,做好全面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预防科和防疫站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监督指导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③ 一级预警:全面启动本预案,开放隔离区,整合医疗资源,停止探视。

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各责任科室人员必须时刻坚守岗位,并准备后备梯队人员,服从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

五、强调各科协同,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六、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常规。保证病历资料的科学性及完整性。

七、设置警戒线,所有参加救治的人员均有义务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治区域,并防止患者及可疑人员离开。

八、sars 及肠道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另附。

九、救治科室保留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血液标本。

十、未经批准,病人排泄物不得随意处置。

十一、在市、区cdc 人员到来之前,防疫站会同保健科人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划定对象,与医务科等相应部门共同实施监控措施。

十二、各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收治需住院患者。

十三、未经批准,任何科室不得私自转出病人。

第五节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应急预案

一、主要责任科室

医务科、护理部、门诊、急诊、临床科室、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总务科

二、各责任科室定期组织全体人员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演练;并储备一定数量的所需防护用品。

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各责任科室人员必须时刻坚守岗位,并准备后备梯队人员服从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

四、强调各科协同,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五、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常规,保证病历资料的完整性及严肃性。

六、设置警戒线,所有参加救治的人员均有义务组织无关人员进人救治区域,并防止患者及可疑人员离开。

七、按照统一要求,主治科室负责在患者左胸前分别挂上相应色带(死亡为黑色;轻、中、重伤为红、黄、蓝色色带)。

八、对于需手术治序的患者,尽可能安排在大手术室进行,并根据需要开放门诊科室手术室。

九、血库和市血液中心保持密切联系,保证血液供应。积极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减少血液需求。

十、各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收治需住院的患者。

十一、未经批准,任何科室不得私自转出病人。

第六节保障工作

一、人力资源保障

1、派出人员的统计及分类管理。

2、调配院内人力资源。

3、兑现奖惩。

二、信息保障

1、档案室负责收集相关疾病的最新态势,了解最新的诊断标准、诊序方法。

2、计算机中心维护信息系统,做到信息准确,运行正常。

3、档案室随时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填写表格,进行上报。

三、设备保障

1、总务科、器械科保证重点部门设备完好,随时可用.

2、随抢救进程及时提供所需设备。

3、随时进行抢救设备的现场维修。

四、后勤保障

1、总务科科保障抢救所需的战略物资及必要的日用品的供给。

2、保证电力、热力、通风、水源的供应。

3、保证通信畅通,并具有随时增加通信的能力。

4、保证运输车辆的完好,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调用急救车。

5、保证临时设施的建设。

6、总务科保证参与抢救人员的膳食供应。

7、总务科保证医务人员临床使用衣物的及时洗涤及更新。

五、安全保障

1、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划定隔离区时,保卫科及时提供人员,并设立专人进行保安,阻止无关人员进人隔离区,患者及可疑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救治区域。

2、遇有突发灾害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时,保卫部门必须及时对电力、热力及通讯部门采取保护措施。

3、与公安部门保持联系,实施对嫌疑人的监控。

六、生活保障

1、院办、党办负责做好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对医务人员家属的解释与安抚工作,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总务科保证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的食宿及身体健康。

2、总务科保证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食宿及身体健康。

第七节突发事件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及流程

一、突发事件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突发事件为:

1、化学物品中毒;

2、批量消化系统中毒(食物);

3、批量呼吸系统传染病;

4、批量消化系统传染病。

5、批量外伤(车祸、公共场所挤压伤、爆炸等;

突发事件地点:

1、本市本区;

2、本市外区;

3、外地;

4、本院。

突发事件的抢救分类:

1、院前抢救;

2、院内抢救。

突发事件的通讯系统手段:

1、电话2、呼机3、手机4、网络5、人工。

突发事件的交通工具:

1、救护车(120);

2、本院车辆;

3、出租车;

4、社会车辆。

突发事故的信息传递系统:

1、总值班;

2、医务科门诊;

3、急诊科。

4、主管副院长;

5、院长;

6、各级卫生局/cdc;

7、其它医院:

8、政府相关部门;

突发事件的指挥系统:

1、院长;

2、主管副院长;

3、医务科门诊、护理部;

4、各科主任;

5、各级医师;

6、医疗、护理、行政职能部门;

7、上级指挥部。

突发事件的物资准备:

1、药品;

2、物资器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担架、各类夹板、颈托、绷带、手电筒、蜡烛简易呼吸器.3、救护车;

4、棉上衣、口罩、帽子、手套、对讲机;

5、食品、水。

上述物品放在指定位置,有关人员必须清楚。

突发事件的外派医疗队:

1、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2、人员依突发事件派出专业人员并定人数,一般医生5 人、护士3 人。

3、人员依上级需要而定出哪一级专业人员承担。

4、按专业不同分别确定派出人员名单。

5、院内接到通知后应在不超过30 分钟内,人员、物资、药品、救护车均必须到达指定部位集合共同出发。

6、随时与医院指挥部联系通报情况。

7、服从现场指挥部和上级指挥部的安排。

8、做好自身必要的安全、防护、避免医疗队人员伤亡;

突发事件的外派医疗队:

1、化学物品中毒:

① 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② 队长:1 人(临时确定)。

③ 队员:职业病科医师1 名、护士2 名、内科系统医师l 一2 名、外科系统医师l 一2 名。’2、消化系统(食物)中毒、消化系统传染病:

① 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② 队长:1 人(l 晦时确定)。

③ 队员:消化科医师1 名、护士2 名、传染科医师1 名、内科系统医师1 名、外科系统医师1 名。

3、呼吸系统传染病:

① 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② 队长:l 人(临时确定)。

③ 队员:呼吸科医师1 一2 名、护士2 名、传染科医师1 名、内科系统医师1 名、外科系统医师1 名。

下载金湖县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评估报告(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湖县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评估报告(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小学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小学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1 一、学校安全管理指导思想:一校两院,统一要求,分而治之,一人多岗,一岗一责,层层把关,重在落实,检查反馈,不断完善。二、突发公......

    突发公共卫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 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演练总结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演练总结 我院于2016年6月10日成功举办了中毒应急处置演练。本次演练活动对我院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面检验我院应对突......

    道路运输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道路运输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精选6篇) 道路运输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精选6篇)1 一、基本原则(一)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对可能发生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进行......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职责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职责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委员会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涉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的爆发流行、食物中毒、医源......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体会

    优化整合社会资源 全面提升应急能力 ——杭州市上城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体会 杭州市上城区卫生局 (2009年9月) 上城区历史悠久,是杭州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隋唐至民国时期曾......

    关索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评估报告

    关索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评估报告2011年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先后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预案》、《突发公共......

    xx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评估报告

    2009年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评估报告一、 基本情况 2009年我市主要灾害性天气事件有暴雨9次、大风3次 、冰雹1次。(目前,只有以上数据) 二、基础工作 1、强化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