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资料-基金会评估工作方案
基金会评估工作方案
按照民政部《关于推进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OO7〕l27号文件)要求,市民政局决定对在我市登记管理的部分基金会开展评估工作,为使评估工作顺利进行,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市基金会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有些基金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完善、项目运作不规范、社会公信力不高等问题。开展基金会评估工作不仅是对基金会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方式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加强基金会自身建设的重要契机。做好基金会的评估工作,有利于增强基金会的透明度,提高社会公信力;有利于加强基金会的能力建设,提高综合能力;有利于增进社会对基金会的了解和支持,加强社会监督;有利于将评估结果与政府税收优惠政策挂钩,优化政府监管措施,促进政府监督管理方式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开展基金会评估工作要按照“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的总体要求,由政府相关部门指导把握,同时由学者、相关领域人员等专家参与,并由一个独立的专业化机构独立运作。评估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估制度,形成组织健全、程序完备、操作规范、运转协调的评估工作机制,发挥评估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促进基金会健康有序发展。
评估原则:客观全面、公正规范、专业深入。既要公正客观的对基金会进行全面的评估,又希望通过科学专业的评估深度挖掘具有指导借鉴意义的基金会专业运作手法,并通过相关理论加以分析,集结成册向各基金会及社会公开。
三、评估依据及内容
(一)政策依据:《民政部关于推进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07〕127号);
(二)评估标准依据: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基金会评估指标》中确定的评估标准,对基金会的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社会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三)除按《基金会评估指标》完成的评分操作外,本次评估另专门设置了“基金会专业化运作能力测试”专栏。
该部分为专业化能力强、有特色的机构设置了附加分,鼓励基金会注重自身发展的专业化、特色化,同时将这些专业化的运作手法从相关理论的视角进行专业化解读分析,并向社会公布,使得公众可以熟知了解、基金会领域内可以相互交流借鉴,进而提升基金会的整体专业化运作水平。
这部分内容属于开放性内容,既可以由基金会自愿申请填报相关材料,评估团队实地考察审核;也可以在实地考察的交流讨论过程中由评估团队发现该基金会的专业化运作特色,推荐基金会申请该专栏。该部分专业化附件分并不计入总分,但最后将各个基金会的专业化运作手法集结成册作为本次评估的额外成果向社会发布。
四、评估范围
为使基金会评估工作逐步推进、有序进行,确定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的以下基金会参加此次评估:
(一)慈善、教育、科技和文化四领域内的基金会应参加此次评估;
(二)其他领域内的基金会希望参加此次评估的,可主动申请参加评估;
(三)上述基金会中,存在下列情况的不参加此次评估:
1.参加过由民政部门主导的基金会评估,且评估结论尚在有效期之内的,可不参加评估,如希望参加此次评估需主动提出申请;
2.2009年1月1日以后设立的;
3.未参加2009年度年检的;
4.2009年度年检结论为不合格的;
5.2009年度受到登记管理机关或其他部门行政处罚的;
6.尚未换发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的;
7.基金会评估委员会认为存在其他不符合评估条件的。
五、评估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由市民政局建立评估委员会,负责我市社会组织(包括基金会)评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评估委员会根据市民政局的授权,负责基金会评估的审定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聘请和确认评估机构;
2.对评估小组的初评结果进行审核;
3.公示评估结果,发布评估结果公告;
4.负责将审核意见和评估结果报送市民政局;
5.负责基金会评估结果争议的协调、复核。
(二)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负责基金会评估具体工作,此项工作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完成。其主要职责:
1.制定评估工作程序和具体实施方案;
2.接收基金会评估申报材料;
3.组织评估小组进行实地考察和初评,向评估委员会提交初评意见;
4.评估工作结束后提交评估工作报告;
5.评估委员会委托的其他事项。
六、评估程序及时间安排
1.宣传动员阶段,自9月1日至9月17日。市民政局向全市基金会发布评估通知,召开会议对评估范围内的基金会进行动员,同时接受未纳入评估范围的基金会主动提出的评估申请。
2.基金会自我评估阶段,自9月18日至10月15日。符合参评条件的基金会登录北京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http://主页的“办事大厅——基金会——表格下载——基金会评估文件”)下载《基金会评估申报书》、《基金会评估自评表》、《调查表》、《基金会评估需要提供的主要材料》、《基金会评估需报送的材料清单》、《基金会评估承诺书》等材料,并对照《基金会评估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进行自评,同时征求理事、监事、工作人员、捐赠人、受益人、志愿者、会计师事务所、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评价意见。各基金会于10月15日前将《基金会评估申报书》、评价调查表及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一式两份(原件一份,复印件一份)报送至社会公益研究中心。
3.实地初评阶段,自10月16日至11月26日。社会公益研究中心对基金会提交的自评材料进行审核,下发现场评估日程安排和工作程序表,并按评估日程安排对基金会进行实地考察和初评。在初评结束后,社会公益研究中心将初评材料报评估委员会。
4.评估委员会审核阶段,自11月27日至12月5日。基金会评估委员会对初评材料进行审核,并对审核结果进行表决,得出评估结论。
5.评估结论公示及申请复核阶段,自12月6日至12月26日。基金会评估委员会将评估结论向社会公示。被评估基金会对评估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评估委员会申请复核,评估委员会自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60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6.复核阶段,自12月27日至12月31日。基金会评估委员会对申请复核的基金会进行复核,复核主要关注存有异议的方面,评估委员会自接到基金会复核申请之日起60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7.确认评估等级阶段,自2011年1月1日至1月15日。市民政局办根据评估委员会的评估结论和公示结果,向基金会颁发证书和牌匾,授予评估等级,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评估委员会可视工作进展情况对以上程序和时间安排做出适当调整。
七、评估等级
基金会评估结果分为5个等级,由高至低依次为5A级(AAAAA)、4A级(AAAA)、3A级(AAA)、2A级(AA)、1A级(A)。其中4A以上等级(含4A级)的基金会评估结论需要报民政部备案。
获得评估等级的基金会应当将等级牌匾悬挂在服务场所或办公场所的明显位置,也可以在开展对外活动和宣传时,将评估等级证书作为信誉证明出示。
基金会评估等级有效期3年。
评估结论与评比表彰、政府资助和购买服务、税收优惠政策挂钩,其中申请所得税税前扣除资格认定评估等级必须在3A级以上。
八、工作要求及动态管理
(一)参加评估的基金会在评估中,应积极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对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评估机构及人员串通作弊,致使评估结果失实的,由市民政局宣布评估结果无效,并给予通报。
(二)基金会在获得评估等级有效期内,出现年检不合格记录或违纪违法行为的,市民政局将视情节轻重,降低或者取消其评估等级,并予以公告。
(三)被取消评估等级的基金会须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将评估等级证书和牌匾退回市民政局;被降低评估等级的基金会须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将评估等级证书和牌匾退回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换发相应的评估等级证书和牌匾。拒不退回(换)的,由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公告作废。
(四)基金会评估专家在基金会评估工作中,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评估结果有失公正的,取消其评估委员会委员或者评估专家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五)评估指标、评分细则、评估申报书、等级证书、牌匾式样等,均按照民政部统一要求制作。
(六)不向基金会收取评估费用,所需经费由登记管理机关列支。
第二篇:基金会资料
基金会申请书格式 要写些什么
本人欲成立非公募慈善基金会 计划注册到账资金200万人民币 我该如何写申请 还有我的业务主管单位是什么
申请书格式没有具体的限制,主管业务单位是民政厅,地级市的就是市民政厅,省级的就是省民政厅。所以抬头要写致民政厅。具体的办事地点是:省级的民间组织管理局。申请书的内容包括:介绍申请者的基本情况、设立基金会的理由以及拟设立基金会的名称、类型、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原始基金数额、基金来源渠道等。申请者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须加盖公章并附相应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登记证书复印件,申请者为自然人的须亲笔签名并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创立基金会所需材料?
如果是以某位名人的名义创办,需要准备些什么资料或材料?
基金会分两类,一类是非公募基金会,本金至少在200万以上才能成立,不能公开筹集资金;另一类是公募基金会,本金至少在400万以上才能成立,这类基金会不能以个人名字命名,可以通过广告、活动等方式公开募集资金。、成立基金会有关的法律法规: 可以在国家民政部或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网站上找到。最主要的是《基金会管理条例》。
2、基金会成立的文件准备 ①设立申请书 ②基金会章程草案 ③原始基金验资证明、基金会住所证明 ④理事名单、身份证明 ⑤拟任正副理事长简历 ⑥拟任秘书长简历 ⑦业务主管单位同意设立文件
3、基金会成立需要省级以上的民政部门批准。......成立基金会或者任何的团体都是需要到民政部门进行备案的,如果基金的性质是融资的话,就会涉嫌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了。
关于《基金会管理条例》解读
为什么将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两类?
《条例》将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类,实行分类管理。二者的区别在于基金的来源:公募基金会可以向公众募集资金;非公募基金会的基金来源于特定个人或组织的捐赠,不得向公众募集资金。
我国现有的基金会主要是公募基金会,就是面向社会、面向老百姓广泛募捐的基金会。而国外基金会发展的历史中,涌现了大批个人和企业捐资,以自己名义设立的基金会。这种基金会即非公募基金会,是基金会中的重要类型,由于它资金来源充裕、稳定,运作情况又关系到捐赠人的声誉,因此这类基金会往往运转良好,对公益事业贡献很大。
《条例》对基金会分类管理,明确允许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严格管理面向公众开展的募捐活动,维护募捐秩序,控制募捐市场上的竞争,减轻公众负担,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放开政策,允许富裕的个人、企业等设立非公募基金会,使他们能更自主地实现捐赠意愿,使他们在为社会公益做贡献的同时,也可以为自身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总之,我们鼓励资助公益事业更多依靠富裕的个人或企业。
怎样理解基金会的非营利性与基金会经营行为的关系?
非营利性是基金会的基本特征。非营利,是指基金会不以营利为目的。
基金会可以为了使基金保值、增值而开展经营活动,也可以为了募集资金而开展义演、义卖等活动。这些活动的收益都要用在公益事业上,不能在内部分配;当基金会终止的时候,基金会的财产也不能归还捐赠人,要转让给其他公益组织。因此,基金会的这些经营行为仍然是以公益事业为目的,不影响基金会的非营利性。
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履行哪些监督管理职能?
负责基金会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和备案;对基金会实施检查;对基金会违反登记管理条例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对基金会违反登记管理条例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履行哪些监督管理职能?
负责基金会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监督指导基金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依据其章程开展活动;负责基金会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和人事管理的领导;负责基金会检查的初审;协调登记管理机关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查处基金会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机关指导基金会的清算事宜。
基金会为什么要实行双重管理体制?
《条例》规定了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的体制。
(双重管理体制是指:在登记环节上,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最终审批登记;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基金会及其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初审。在管理环节上,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实施检查;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依照本条例及其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违反本条例的问题依法进行处罚。业务主管单位负责指导、监督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依据法律和章程开展公益活动;负责基金会、境外基金会检查的初审;配合登记管理机关、其他执法部门查处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违法行为。)
双重管理体制是我国民间组织管理的基本制度,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相适应。我国的民间组织尚处于发育之中,法律制度、社会监督体系也不健全,我们民间组织登记机关的机构、人员等力量也不足,需要业务主管单位的配合。同时,我国民间组织自身也比较薄弱,它们的发展也需要业务主管单位的引导。
什么是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
主要指与其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直接相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
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组织,是国务院民政部门登记的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关的业务主管单位。
基金会公益支出比例的确定是怎样考虑的?
《条例》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
规定基金会每年公益支出的比例,是为了促使基金会实现发展公益事业的宗旨,确保对公益事业进行投入。杜绝基金会出现偏离公益轨道,或是停滞不活动的情况。
公募基金会向社会募捐,支出与收入配比有利于衡量捐赠收入的使用效率。经统计,全国性基金会目前的平均支出比例为50%,为达到促进基金会活的目的,把标准定为:每年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非公募基金会不接受募捐,一般使用基金的利息,或利用捐赠人定期提供的资金开展活动,因此,以基金额为标准确定公益支出比例。为达到促进基金会开展公益活动和鼓励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双重目的,公益支出比例定为:上年基金余额的8%。
基金会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有什么区别?
基金会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虽然同样是基金管理机构,但有着本质的差别:
1、组织形式不同。基金会是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
2、所有权关系不同。基金会的基金的建立基于捐赠关系,所有权发生转移;而证券投资基金的形成则是投资行为,所有权归投资人。
(基金会的财产所有权不再属于捐赠人,不能收回,捐赠人不再享有财产的占有、使用、支配和收益权,财产的转移不可逆。而证券投资基金类似于股票等有价证券,投资者可以投入一定的货币资金来购买对应份额的基金,也可以随时出售或赎回。在投资证券投资基金过程中,财产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投资者可以随时变现收回资金,并享有投资期间的增值收益。)
3、基金设立目的不同。基金会设立基金,目的是通过合理使用,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谋求社会公共福利的增加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证券投资基金则属于一种金融产品,目的是为投资者的资金提供保值增值服务,归根结底是营利性的,唯一的目标是获取利润。
4、基金的管理方式不同。由于所有权关系和追求目标的区别,两种基金的管理方式上有很大区别。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接受投资人委托,将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在管理中受投资者意愿的影响,在收益性、风险性、安全性三者之间,更强调收益性。而基金会基金由于具有社会公共财产的属性,管理上主要强调安全性,收益是次要的。
此外,证券投资基管理公司可以获取管理费用,形成利润,这部分利润可用于管理者分配、而基金会虽然运营支出全部来源于基金及其增值,但基金会作为管理者,并没有自己的利益,基金会的任何收入都不能用于分配。
如何对基金会的财产运作进行监督?
1、财产来源要合法
2、基金的保值、增值应当坚持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
3、重大募集资金、投资活动,需经理事会以特殊程序通过;基金会设监事,监督财务运作等活动
4、基金会的决策不得与基金会的理事、监事有利益相关
5、监事和不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第二十三条第三款);在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数的三分之一
6、基金会每年的公益支出必须达到相当大的比例
7、基金会无力从事公益活动就必须注销
8、基金会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必须仍用于公益目的
第三篇:基金会评估材料目录
基金会评估材料目录
一、报送评估机构的材料 1.基金会基本情况介绍;
2.办公住所产权证明、租赁证明或无偿使用协议(复印件);
3.章程及章程核准材料(复印件);
4.法人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证明(复印件);
5.按规定办理变更(名称、业务范围、住所、法定代表人、类型、原始基金数额、业务主管单位)的相关变更登记文件(复印件);
6.分支机构(代表机构)设立、变更和注销的相关登记文件(复印件);
7.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项目管理制度、志愿者管理制度、档案和印章管理规定等(复印件);
8.2012年和2013年理事会全部会议纪要(复印件); 9.近两年在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姓名、领取报酬的金额以及有近亲属关系的理事姓名和相互关系;
10.秘书长以上全部负责人的简历、身份证复印件; 11.办事机构设置情况(机构名称、主要职责、工作人员数)及备案材料; 12.建立党组织的批准文件(复印件)、党员名单;
13.基金会工作人员花名册(包括学历、职务、职称、年龄、政治面貌、专兼职及返聘情况、所属部门等内容);14.理事、监事、捐赠人、受助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通讯录(含联系人、联系电话、手机、电子邮箱、通讯地址、邮编)。
为了保证社会调查质量,提高社会调查效率,通讯录单独装订2份,注明参评单位,与申报材料一并报送。
15.2012年和2013年检查工作报告(复印件); 16.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17.2012年和2013年资产负债表和业务活动表(复印件);
18.2012年第12月份和2013年第12月份全体人员工资表;
19.公益项目目录及情况简介(以2012年和2013年为主,包括项目名称、开发背景、运作方式、开展情况、取得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20.业务主管单位评价调查表。
二、评估专家组实地查看的资料
1.重大事项报批和备案材料(复印件);
2.2012年、2013年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3.2012年、2013年理事会会议记录; 4.2012年、2013年党组织活动材料; 5.2012年、2013年工作人员培训情况;
6.2012年、2013年会计账薄、凭证及审计报告;
7.劳动合同和落实社会保险的证明材料;
8.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基金会财务状况的证明材料;
9.公开接收捐款数额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相关材料;
10.2012年、2013年全部公益项目协议书;
11.公益项目论证和计划的相关材料; 12.公益项目履行报批手续的相关材料; 13.公益项目监督和反馈的相关材料; 14.公益项目总结和评估的相关材料;
15.已公布的工作报告摘要和工作报告全文;
16.已公开的公益资助项目种类、申请条件和评审程序;
17.依照公开程序选定受助对象的证明材料;
18.公开项目评估结果的相关材料;
19.基金会所办的刊物;
20.基金会受表彰和奖励的材料; 21.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22.评估专家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说明:
1.以上材料请参考“附件1:基金会评估指标”准备; 2.“报送评估机构的材料”,应编写目录和页码,一式二份(正本一份,副本一份),装订报送;
3.“评估专家组实地查看的资料”只需分类整理,不需装订报送。
第四篇:资产评估工作方案
评估工作方案
本公司根据《资产评估法》、《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和资产评估各项准则、指南及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此评估服务工作方案。
一、委托方基本情况
二、服务工作目的
本机构遵循独立、公正、公平的原则,为委托方实现经济行为目的所涉及资产提供价值参考依据。
所提供服务:本机构及其评估专业人员遵循法定或公允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以货币作为计算权益的统一尺度,对在一定时点上根据委托对不动产、动产、无形资产、企业价值、资产损失或者其他经济权益进行评定、估算,并出具评估报告的专业服务行为。
三、服务依据
(一)法规类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7月2日发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4.《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第91号令,1991年);
5.《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2号(2005年8月25日);
6.《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第3号令,2003年12月31日);
7.《关于加强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委产权[2006]274号);
8.《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务院国资委 财政部令第32号);
9.《关于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审核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产权[2009]941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12月24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2007年8月30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
14.《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工作指引》(国资发产权[2013]64号)
15.《中央企业资产评估项目核准工作指引》(国资发产权[2010]71号);
(二)准则类依据
1.《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财企(2004)20号);
2.《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财企(2004)20号); 3.《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中评协[2011]230号);
4.《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中评协[2007]189号);
5.《资产评估准则—机器设备》(中评协[2007]189号);
6.《资产评估准则—不动产》(中评协[2007]189号);
7.《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中评协[2007]189号);
8.《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中评协[2008]217号)
9.《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中评协[2008]217号);
10.《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中评协[2011]227号);
11.《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中评协[2011]230号);
12.《注册资产评估师关注评估对象法律权属指导意见》(会协[2003]18号);
13.《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独立性》(中评协[2012]248号);
14.《资产评估准则——利用专家工作》(中评协[2012]244号);
15.《房地产估价规范》(GB/T50291-2015);
16.《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18508-2001);
17.《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18507-2001);
18.《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33号)。
(三)项目单位及主管部门相关规定
(四)评估目的涉及的经济行为依据
(五)其他依据
四、工作方式方法
整个评估过程中必须履行下列评估程序。
(一)明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
项目负责人应与委托方进行充分沟通,明确和记录下列基本事项,形成评估项目基本情况调查表,并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逐级汇报。
1.委托方、产权持有者和委托方以外的其他评估报告使用者。
2.评估目的。
3.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
4.价值类型。
5.评估基准日。
6.评估报告使用限制。
7.评估报告提交时间及方式。
8.评估服务费总额、支付时间和方式。
9.委托方与资产评估师工作配合和协助等其他需要明确的重要事项。
(二)业务分析
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基本情况,对胜任能力、独立性、业务风险等进行初步判断,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逐级汇报,由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具有决定权的人员决定是否承接评估业务。
(三)签订业务约定书(或委托合同)
本单位在决定承接评估业务后,项目负责人应遵守《资产评估准则—业务约定书》等资产评估相关准则、规定,撰写业务约定书,并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逐级汇报、审批后签订。
评估项目执行过程中,当评估目的、评估对象、评估基准日发生变化,或者评估范围发生重大变化时,项目负责人应当与委托方及时协商相关内容,并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逐级汇报、审批后,签订补充协议或者重新签订业务约定书。
(四)项目分析
项目负责人应结合项目基本情况,进行项目分析,主要包括:
1.进一步了解项目涉及企业情况、资产特点及分布情况,对于特殊行业和特殊资产应初步确定评估方法,有针对性的确定资产负债清查评估明细表和资产评估资料清单。
2.进一步了解项目背景和整体时间安排,消除项目整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评估工作时间进度、人员安排等的不利影响,与委托方初步协商评估计划。
3.与其他中介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明确分工和信息交换方式。
(五)编制评估计划
1.项目负责人编制评估计划,并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逐级汇报、审批。
2.评估计划的内容涵盖现场调查、收集评估资料、评定估算、编
制和提交评估报告等评估业务实施全过程。
3.评估计划通常包括:评估的具体步骤、时间进度、人员安排和技术方案等内容,项目负责人可根据评估业务具体情况确定评估计划的繁简程度。
4.重大的国有资产评估项目,项目负责人应根据相关部门的监管需要,及时将评估计划向其汇报。
5.评估计划制定后,项目负责人应根据评估业务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变化进行必要调整。
(六)现场前期准备
1.项目组进驻前,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特点,向委托方及被评估单位提出评估的工作要求和具体计划,通常包括:评估所需第一批资料清单,评估计划的时间进度、现场评估配合工作内容、评估人员工作分工及联系方式,现场评估工作条件。
2.对于被评估资产所处地域分散或类别复杂、被评估单位数量较多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基于项目顺利开展的原则,在必要时,对被评估单位进行统一的评估培训。
(1)评估培训内容通常包括:培训的时间地点及对象,第一批资产评估资料清单及解答人员联系方式,评估计划的时间进度、现场评估配合工作内容、评估人员工作分工及联系方式,现场评估工作条件。
(2)重大的国有资产评估项目,项目负责人应根据相关部门的监管需要,及时将评估培训内容向其汇报。
3.对于被评估资产所处地域分散或类别复杂、被评估单位数量较多的项目,在项目组进驻前,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特点,派专人指导被评估单位提供资料,落实被评估单位配合人员及联系方式,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现场调查
评估人员应当遵守资产评估相关准则、规定,根据评估业务具体情况,对评估对象进行适当的现场调查。
1.要求委托方或者被评估单位提供涉及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的详细资料。
2.要求委托方或者被评估单位对其提供的评估明细表及相关证明材料以签字、盖章或者其他方式进行确认。
3.应当通过询问、函证、核对、监盘、勘查、检查等方式进行调查,获取评估业务需要的基础资料,了解评估对象现状,关注评估对象法律权属并对其资料进行必要的查验。
4.在执行现场调查时无法或者不宜对评估范围内所有资产、负债等有关内容进行逐项调查的,可以根据重要程度采用抽样等方式进行调查。项目负责人应制定相应的调查方案,明确分类原则、调查对象、工作步骤等内容。
5.评估人员应当根据评估业务需要和评估业务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变化及时补充或者调整现场调查工作。
6.当评估人员现场调查遇有障碍无法履行程序时,项目负责人应与委托方及被评估单位进行协商,提出问题内容和解决意见,保证现场调查程序的适当履行。
7.项目负责人应将现场调查中的重大问题及解决方案,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逐级汇报、审批。
8.重大的国有资产评估项目,项目负责人应根据相关部门的监管需要,及时将现场调查的工作内容、完成时间、存在问题(无法履行的评估程序及其原因、解决建议)等情况向其汇报,获得其同意认可。
(八)收集评估资料
1.评估人员应当遵守资产评估相关准则、规定,根据评估业务具体情况收集评估资料,并根据评估业务需要和评估业务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变化及时补充收集评估资料。
2.评估人员应当根据评估业务具体情况对收集的评估资料进行必要分析、归纳和整理,形成评定估算的依据。
3.收集的评估资料包括直接从市场等渠道独立获取的资料,从委托方、产权持有者等相关当事方获取的资料,以及从政府部门、各类专业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获取的资料。通常包括:查询记录、询价结果、检查记录、行业资讯、分析资料、鉴定报告、专业报告及政府文件等形式。
4.现场调查工作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统计遗留问题和尚缺资料清单,与委托方、被评估单位进行沟通,提出解决意见,确定问题解决及资料提供的时间安排和联系方式。
(九)评定估算
1.评估人员应当遵守资产评估相关准则、规定,根据评估业务具体情况进行评定估算。
2.评估人员应当根据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评估资料收集情况等相关条件,分析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资产评估方法的适用性,恰当选择评估方法,并于评估报告中披露选择的方法及其原因。
3.评估人员应对所搜集的评估资料进行整理,充分分析其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按照工作底稿索引进行归集。
4.评估人员应当根据所采用的评估方法,选取相应的公式和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形成初步评估结论。采用成本法,应当合理确定重置全价和各相关贬值因素(成新率);采用市场法,应当合理确定参照物,根据评估对象与参照物的差异进行必要的价格调整;采用收益法,应当根据被评估单位提供的盈利预测及风险分析资料,合理确定收益期和折现率,合理预测未来收益。
5.评估人员应当对形成的初步评估结论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最终评估结论。
6.评估人员对同一评估对象需要同时采用多种评估方法的,应当对采用各种方法评估形成的初步评估结论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最终评估结论,并于评估报告中披露确定评估报告使用结果的评估方法及其原因。
7.对于国有企业的企业价值评估项目,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进行评估时,原则上应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评估,并在评估报告中列示,依据实际状况充分、全面分析后,确定其中一个评估结果作为评估报告使用结果。
8.项目负责人应将评定估算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逐级汇报、审批。
9.重大的国有资产评估项目,项目负责人应根据相关部门的监管需要,及时将选择的评定方法及其原因、评估思路、主要评估技术指标、确定评估报告使用结果的评估方法及其原因等情况向其汇报,获得其同意认可。
(十)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
1.项目负责人应当遵守资产评估相关准则、规定,编制评估报告。
2.评估项目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对评估报告、评估程序执行情况、工作底稿等进行必要的内部审核,并将审核、修改情况记录于工作底稿中。
3.评估报告在内部审核后,正式提交前,项目负责人可以在不影响本单位对最终评估结论进行独立判断的前提下,与委托方或者委托方许可的相关当事方就评估报告有关内容进行必要沟通。
4.评估报告由本单位出具,并由项目负责人按业务约定书的要求向委托方提交。
5.国有资产评估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协助委托方完成相关审核手续。相关部门提出审核意见的评估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对其修改、补充、说明的内容及时进行书面回复,并与委托方或者委托方许可的相关当事方进行沟通。
(十一)评估总结
评估项目应进行评估总结,评估总结分为项目总结和技术总结。1.项目负责人对评估项目的计划执行情况、评估过程中重要事项的处理方法、评估工作的建议等内容进行项目总结。
2.成熟行业或特殊评估对象的评估项目,项目负责人应组织项目组中的各专业负责人,对今后评估业务有借鉴作用的评估技术思路、方法、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技术总结。
(十二)编制和归档工作底稿
评估人员应当遵守《资产评估准则—工作底稿》、本单位制定的《资产评估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编制工作底稿,按照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逐级审批后,及时形成评估档案。
(十三)后续追踪
评估报告出具后,项目负责人对评估报告的使用、经济行为的实施等情况进行后续追踪,并可对相关资料补充归档。
五、评估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一)项目实施组织体系
为保障评估项目顺利实施,在项目前期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质量控制、时间进度、信息保密及后续跟踪服务等方面配备充足的专业力量和服务保障措施,公司针对具体项目设立项目领导组,更好地服务于委托方。
项目领导组全面负责委托的评估项目,统一管理协调各项工作,项目领导组由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和首席评估师组成。针对委托评估项目设立业务分部和质控分部,负责具体的评估工作。
业务分部主要工作内容:根据委托方要求对具体评估资产进行现场勘察、资料收集及分析整理、评估技术路线制定、评估测算、编写报告;
质控分部主要工作内容:负责对业务组的工作进行复核,及时将评估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向领导组汇报,严格按三级复核制度和准则要求履行复核程序,反馈复核信息及时对发现问题提出处理建议,保障报告质量。
(二)人员配备及进度安排
我们将选派一名副总经理职级以上人员担任总负责人,全面负责与贵单位的衔接、组织及协调工作,对内负责人员、工作进度、工作质量的安排与检查工作,并选派多名职业操守优良、业务能力强的专业资产评估师担任本次项目的全过程资产评估服务工作。
1、项目组人员配置情况
(1)整体评估(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分组情况:
在被评估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我公司整体评估工作时间一般为10-15个工作日。人员配备情况为项目负责人1名(项目对口的专业人员,为资产评估师),项目组其他成员6名(包括3名资产评估师,3名评估助理人员)。根据评估业务的进展情况,随时增派专业人员。
(2)单项资产及资产组合评估分组:在被评估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我公司单项评估工作时间一般为3-5个工作日。人员配备情况为项目负责人1名(项目对口的专业人员,为资产评估师),项目组其他成员3名(包括2名资产评估师,1名评估助理人员)。
(3)无形资产评估业务分组:在被评估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我公司单项评估工作时间一般为15-20个工作日。人员配备情况为项目负责人1名(项目对口的专业人员,为资产评估师),项目组其他成员4名(包括2名资产评估师,2名评估助理人员)。
(三)项目实施
评估工作分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前期洽谈与准备。进行项目的前期洽谈,在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后,考察自身的业务承接能力,当决定承接后,对评估对象的情况组织内部人员根据初步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准备对于评估项目涉及到的行业信息等进行网络搜集与整理,考虑本公司内部评估师专业情况进行安排。对于企业价值评估和其他资产组合的评估,还需考虑安排相应的审计机构协作问题。
第二步:现场调查。评估人员应当亲自到现场勘查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搜集相关财务资料、权属证明资料、实物资产的运行资料,并与委托方相关专业人员一起讨论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案或办法以及其他非实物资产存在性的问题。比如采取询问、函证、核对、监盘、勘查、检查等方式进行调查。所有现场调查的资料都应该及时整理和归纳并编制相应的分析意见以备后期审核和平等估算。在现场调查阶断最为重要的是明确是否存在受到限制的情况。如果存在某种程度的限制,必须及时报告并与委托方沟通,从而明确评估报告的类型。
第三步:市场询价。评估方法的选择及评定估算。现场调查如果属于综合性的项目,现场负责人应该分别不同的分工由项目组负责先整理好各自负责调查的资料后,召开总结分析后,由局部信息上升为全面的整体信息。在上述基础上,首先从方法的适用性方面进行分析和明确;其次是对参数的选择及其适用性进行分析和明确;第三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适用性进行再次的决策和做出最终的选择;第四是对单项资产或资产组合的资产进行价格查询并在“货比三家”的思路下确定其价值;第五是再上述基础上按照资产价值估算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出评估价值。
第四步:编制报告初稿。报告初稿由项目负责人统筹编制,初稿完成后与委托方进行沟通,如果沟通中出现重大争议的应及时报公司负责人审核并协调。内部的复核采取三级复核制度。即现场负责人复核,重点是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不重不漏等;项目负责人复核的重点是方法选择的恰当性、资料来源的合规性、参数确定的合理性等;公司负责人复核的重点是项目限制性及其解决、项目不确定性所可能导致的风险等。
六、服务标准及要求
1、严格遵守 《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要求,勤勉尽责,兢尽职守,遵章守纪,维护评估业务当事人合法权益和本机构声誉;
2、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遵照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评估业务、保守相关当事人的商业秘密;
3、严格按计划进度完成评估任务,出具评估报告,如果需要调整必须及时履行内部报告程序及时与委托方接洽调整事项;
4、在进行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中应与委托方充分沟通,充分了解委托方行业类类别、规模、业务流程、经营状况、市场状况和财务状况、对外担保、未决诉讼等或可能影响评估结果的事项;注意关注相关法律、法规及经济考核指标、合同协议等,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包括重要合同、经济责任书、以前审计报告等;
5、评估中的相关问题应履行报告制度,一般情况下应由各评估项目负责人与委托方(或资产占有方、产权持有者)接洽或交换意见,对不可预见事项或重大事项处理应通过现场负责人向分管层负责人汇报,不得在现场议及相关评估结果或评估意见。
6、独立完成评估任务,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承接的评估业务再委托给其他机构;
7、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制定严格的执业质量保证措施,真实、准确、完整的反映和记录评估项目的情况,并对评估结论及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8、未经委托方批准,不以任何形式向任何单位或个人披露委托方及承接评估项目的有关信息,更不得对外提供、泄露或公开评估业务的有关情况。
七、应急预案
如遇到人员变动及其他不可遇见的情况,本机构法定代表人可全权接手评估项目或委派其他项业务熟练、具有丰富经验的资产评估师来进行评估工作,遵照规定工作流程开展工作,确保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质保量并及时的完成工作。
第五篇:大学评估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若干意见》,以良好的状态和出色的工作迎接~年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迎评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为依据,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以评估为契机,强化管理,推进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目标:确保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的评估。
二、迎评工作组织领导与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全面发动
学校成立迎评促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七个工作组和迎评促建办公室,各教学单位、各处(室)也相应成立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学校与各单位、各处(室)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全面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迎评,使全校上下都认识到评估工作的重大意义,理解评估指标的内涵,明确我校迎评工作的目标,进而牢牢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评估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对学校各项工作和建设的促进作用。举全校之力,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努力提高评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明确责任、认真迎评
各教学单位、各处(室)的行政一把手是迎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提出的工作方案和事项,各单位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工作,责任到人。督导和咨询组定期深入各有关部门逐项督查,校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单位的迎评工作进行考核,并奖惩。
3、加强建设、积极整改
针对自评发现的薄弱环节、问题,特别是与观测点指标B类标准有差距的项目,通过改革与建设,学校与各单位共同努力,尽快予以弥补和提高,确保我校的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迎评工作总体安排
为保证迎评促建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将迎评促建工作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调查、摸底阶段
预计时间:~年5月中旬至8月
主要任务和目标:
1、迎评办编印“迎评促建”宣传手册,将教育部评估方案及教育部教高[2001]4号、教高[2001]5号等文件传达到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
2、学校邀请有关专家讲解评估指标体系,各单位进一步领会指标内涵和要求。
3、在正确理解评估指标内涵的基础上,对评估指标体系各项指标进行分解细化,并落实到有关单位和责任人。
4、迎评办编印“迎评工作简报”,加强对迎评工作的宣传。
5、各单位依照指标体系收集迎评所需材料,并作初步的分类整理,建立本单位迎评档案。
6、迎评办调查摸底迎评中硬性指标,针对差距,提出拟建项目,提交校迎评促建领导小组,确定建设规划和建设进程。
7、督促各教学单位基本完成教学档案资料的整理和补充、完善工作。
三、学院准备工作
1、院长或主管教学院长向学校专家组汇报工作,时间40分钟以内。
2、材料陈列室要有专人负责,能够迅速向专家组提供所需材料。
3、安排陪同专家组考察学院办学条件、检查学生宿舍的人员。
4、提供当日所有教师的准确课表;本院教职工名册及学生分班名册;学生宿舍分布、楼号、房号。
5、其他需要准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