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的体会
毕业论文研究心得
我最初写论文的动机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为了应付毕业。为了把这一项以前听了就觉得很可怕又让人有些困惑的工作尽快做完,就跟着专家走,杂志期刊上说什么我就“照抄”什么。有许多老师说过,天下文章一大抄。这话说得其实也有些道理。在知识极度膨胀的时代里,问题不在于你的文章抄不抄,而是在于看你怎么抄。当然不是照抄很多原话,而是把他们的话通过转述,用自己觉得近似的话写出来。如此,把很多篇杂志上有用的话照抄下来分类整理之后插入到我的论文中,就成了我论文的整体骨架。大家都知道这样有时候会层次不清晰,有时候会与原本的论文研究方向不符,可是为了能尽快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论文,相关的文章我倒是读了不少,也算是一点儿收获吧。当然,因为层次结构的问题,我还是煞费了一般脑筋啊!不是自己的文思泉涌,总觉得思路上不是清晰的一条线,而是乱如麻的一张网。
通过论文的完成,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工作不够细心,经常会出现错别字、论文格式也会出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理论和实际联系做的不好,不能很好的把工作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全部运用到论文写作当中,条理化、系统化不够,论据的说服力很有限。
思考是痛苦的,读书也是痛苦的,摘抄更是痛苦的!可是论文完成后的感觉却是因为指导老师认可而甜蜜、因为不用再重温旧梦而兴奋,因为画上圆满句号而满足的。总之,我写论文的回忆是美好的。能够在第一次写论文的过程中有这么多美好的经历,还多亏了杨秀清副教授对我的细心栽培和耐心指导。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她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她大量的心血。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宽以待人、朴实无华、和蔼可亲的崇高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第二篇:中学化学课堂论文
中学化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周口市淮阳县淮阳中学 梁艳萍 邮箱:yanping804326@163.com
电话:***
摘要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颁布了,新的化学教材面世了,新的化学课该怎样上?这恐怕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都极力想弄清的一个问题,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不失为促进学生思维、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一种良好方法。本文是笔者近年来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点滴教学体会,希望能得到同仁的批评指正。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课程标准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其“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应为: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课堂教学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去传授机械性、模仿性、重复性的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维,进而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完善人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已成为时代的必然与改革的必然。可是,究竟以何种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才能收到更大的效益?在诸多应运而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经反复研究论证,笔者选择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解读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含义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
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与结构
到目前为止,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问题解决”模式。如杜威将“问题解决”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感觉问题的存在、确定问题的性质、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考虑各种办法的可能结果、选择一种解答的方法;波利亚(POlya)则将其分为四个步骤;理解问题、拟订计划、实行计划、回顾解答;瓦拉斯(G.Wallas)提出问题解决四阶段:准备、沉思、灵感、验证;布朗斯福特和斯特恩(Bransford&Stein)开发了五步问题解决模式:问题识别、问题表征、策略选择、策略应用、结果评价。经有关理论学习与近几年教学实践,提笔者出以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①创设问题情境→②提出问题→③分析问题→④解决问题→⑤强化迁移。
三、“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三要素:第一,新的、未知的事物(目的),这是产生问题情境的核心要素。为了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必须要求学生完成某种任务,把需要掌握的知识放在未知事物的地位上。未知的事物反映了思维对象——内容方面。第二,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即对未知事物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所以,对未知事物的需要是产生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第三,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察觉到问题),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能让学生在已达到的知识水平上能觉察得到,这是思维的开端,然后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使思维进行下去。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进行思维的重要保证。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难易要适中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根据特定知识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过易过难的问题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因此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这些问题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既不能让学生对答如流,也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高不可攀,也就是说应该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一些让学生跳跃后能“摘到果子”,让学生愿意跳。
具有启发性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创设的情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因而假设问题情境时,要求其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如:在铜与浓硝酸反应教学中,我先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浓硝酸分解时生成什么物质?(2)硝酸分解的哪一种产物能与铜反应?(3)氧化铜能否在硝酸中稳定存在?(4)在铜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可能起到了哪些作用?对学生做了这些引导后,我又引导学生做了铜与浓硝酸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而分析铜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并书写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教学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种问题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3.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强调答案的多样性,能够调动学生对各种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迁移,促进学生的讨论和师生的交流,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得出各种结论。比如我们曾在课堂上对学生说:“这里有两瓶无色溶液,一瓶是稀硝酸,一瓶是浓硝酸,请设计实验把它们区分开来”,这个问题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 1.通过中学化学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科教学中,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载体,要使学生的学习体现基础性、自主性和持续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当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挖掘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进行实验、讨论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教材上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的所出现的现象。2.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的末知知识的需要和探索,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和教材中已有的实验之外,再设计一些效果明显,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演示实验或学生随堂实验。例如: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中,在学生全面了解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有关知识后,我先补充做了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让学生分析思考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我让学生先推测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大都认为金属钠能将铜置换出来,之后我又补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而实验事实证明,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并无金属铜置换出来,而是生成了蓝色沉淀,并放出大量无色的气体,这“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出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通过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要使学习者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即“学以致用,用中求新”。例如:在学习了CH4的存在、性质后,笔者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提出:已知某下水道因一天然气管道发生泄露而存在部分CH4,现要检查这一下水道中的CH4气体是否在爆炸极限内,以便有利于采取进一步措施,那么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这一下水道中的气体是否在爆炸极限内?由于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一下就来了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如:①直接点火,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②先把一个装满水的试管伸入下水道,在下水道中把水倒掉,下水道中的气体自然进入试管,再用拇指堵住试管,移到安全地方后接近酒精灯火焰,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最后师生讨论得出:方法①用直接点火的办法,如果气体在爆炸极限内,后果将不堪设想,该方法显然应当抛弃;方法正②确,把“排水法”收集气体创造性地用于日常生活实践。这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问题解决”教学实施的几种方法与途径
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后,如何实施“问题解决”的教学就成为本模式的重要一环。这个环节包括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和教师点拨等几个方面,是一个求异和求同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寻求合作,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1.教师通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确保学生直接与被传递的新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进行学习,取得经验。要尽可能地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索性实验,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被动记忆、被动理解中解脱出来,而以积极应用和尝试的态度来参与。
2.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实验、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有关资料、文献、数据的能力,并在探索中训练概括新知识的能力,提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也是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常常照本宣科,或者暴露出一些不正确、不完善、不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就要通过点拨或适当的讲解把学生的思想偏差纠正过来,并引导学生将自学探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的点拨要做到恰到好处,使学生有“茅塞顿开” 之感。
3.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将课本知识归纳成各类、各层次具有系统性的“问题”,以“问题”进行导学。教师的“导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着重在话题的方向上进行引导,引导的方式一般用“问题链”的方法,就是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渐进式的、全方位的设问。
4.重视思维模型的建立
碰到新的问题或复杂的问题时其思维上能够“有路”可走。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思维方法后,其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将会得到提高。
五、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1.“问题解决”教学法是利用原理和实验,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重点在于通过各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以适应解决各学科及自然社会中的千变万化的新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不必,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化学问题都以问题解决的形式进行。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时不要片面的将“问题解决”等于“解决问题”,因为“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中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中,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培养。因此,在化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的开展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性(功能性)教学目标,切不可丢下目标的指引而迷失在盲目地追求功利性的“解决问题”的结果中。
2.不能简单将“问题解决”与“题海战术”混为一谈。“问题解决”与“题海战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不同教学方式。“问题解决”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有意义学习,提倡合作学习,而“题海战术”是在行为主义思想指导下提出,由不断地强化“刺激”而在“刺激”与“正确反应”之间产生暂时性的“联结”进而储存的。“题海战术”只强调“知道”,忽视“理解”,以牺牲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为代价而盲目追求着“熟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同时,选择高质量的问题进行教学,如选择一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中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综合性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等。对于问题的选择和处理上要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
3.教师要具有设计问题解决程序的能力。用于“问题解决”教学的问题切忌贪大,若超过学生的正常认知水平也就无法发挥它的教育和教学功能,反而成了课堂的累赘。稳妥的办法是以当前教学的实际出发,立足教材选择问题或创造问题,善于观察和联想就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就有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在“问题解决”教学中也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若要在化学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中学化学教师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同时,还需要“问题解决”理论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来扶持、支撑和指导,需要理论研究人员和教学实践人员的多次的磨合以得到对研究结果的不断修正和完善。目前,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们对“问题解决”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和热情的投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在实践中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应用及其中所出现的问题都还可能是刚刚露出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当我们在审视、修补、雕琢这“冰山一角”的同时,还知道沉浸于水面之下的“冰山”中仍蕴涵着巨大的基础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元英丽 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化学教育》2000.6 [2]肖谷清、肖小明、谢祥林 化学教学中学生课堂心理的调控 《中学化学》教与学2005.2 [3]夏惠贤 《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 [4] 邵瑞珍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年版
第三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现状分析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现状分析报告
杨明生
关 强
所谓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主要是指有关中 含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化学实验教学的学(作用与价值、化学实验教学条件、化学实验教学管理、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基于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观念及其相关问
题的研究。
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官员、教育科研机构和师范院校的专家,到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都知道中学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和中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形成方面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及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不可替代性。然而,当前我国有关中学化学
实验教学 的 研 究,仍 然 明 显 存 在 着 十多、“十少” ” 的现状。1
实验教学作用 及 地 位 研 究 的 多,化 学 实 验 教 学 实践研究的少
通过文献检索不难发现,尽管有关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文献很多,但更多的文献总是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化学实验在学科素养及学科能力、科学态度培养中的价值,给出了很多新鲜的观点,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也
发表了一 些 值 得 借 鉴 的 成 果,但 从 实 践 层 面 上 来看,这些文献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及行动研究非常少,特别是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
开展实验教学,如何以课堂实验教学为主渠道,有效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成果更少。
2
分学科实验教 学 研 究 的 多,以 理 科 实 验 为 研 究对象研究的少 当前,在可查找的文献中,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的很多,也非常普遍,但以理科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综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的微乎其微,特别是有关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实验 之 间 相 互 关 系 的 研 究 少 之 甚 少。我 们 知道,物理、化学、生 物 等 学 科 实 验 都 具 有 科 学 性、实验性、可观性、真实性、探究性等通性,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如学科界限问题、教科书问题、教师观念及知识面问题等,各学科的实验教学及其研究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3 门学科的 有 关 实 验 教 学又被人为地割裂开来,直接导致了各学科实验教学
中的重复性及不协调性,如,必修 2 的原电池基本原理实验,对 物 理 学 科 的 电 学 实 验 有 很 强 的 基 础性,生物学科很多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都需要在
化学实验中训练与培养。
3
国内实验教 学 研 究 的 多,国 外 实 验 教 学 及 借 鉴 作用研究的少
由于国内中学化学课程与国外中学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设臵、编写体例、编写风格、承载的内容要求不同,结果国内的学者或有关人员往往都把实验教学研究的着眼点放在国内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当中,仅有的一些国外实验教学研究,主要
为实验比较教学研 究 或 教 科 书 的 编 写 参 考 性 研 究,如,我们所能检索到文献中主要以美国的中学化学 初步研究 ” 或 “比较研究 ” 等。尤其是实验教学 “
对与我国 国 情 和 教 育 制 度 比 较 接近的 国 家 和 地 区(包括我国的港、澳、台 地 区)的 中 学 化 学 实 验 研究,特别是对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经验与做法的借鉴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4
传统背景实 验 教 学 研 究 的 多,基 于 新 课 程 实 验 教学研究的少
从有关文献中分析不难发现,当前有关实验教学的研究,主要还是基于传统背景的,更多的文献也是在课程改革以前形成的,研究内容基本上还是
课堂演示实验、实验改进、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课外实验活动等,在这些纷杂的基于传统背景实验教学研究成果中,很多是应试方面的实验教学研究成
果,出发点是如何在中、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很少是基于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培养的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尤其是对新课 程 背 景 下 的 实 验 教 学 研 究 更 少。特别是对于实验探究的教学研究,探究实验与学科能力、创新能力、学科素养培养的关系研究,亟待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5
高中阶段实 验 教 学 研 究 的 多,初 中 阶 段 的 实 验 教学研究的少
由于种种原因,在国内的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和文献中,关于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成果相对较多,而对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研究甚少,有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成果更少,主要局限于实验改进、实验代用品的研究和强化实验现象观察的
研究。这种忽视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也是忽视中学化学实验基础的研究,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学科实验基础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产生了极为不良的急功近利的错误导向,进一步弱化了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
6
关于实验中常 见 问 题 研 究 的 多,关 于 实 验 教 学 方式研究的少
从我们所能检索的文献中还看出,有关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研究的较多,往往从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出发,从实验的可观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等层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方式的研究 相 对 较 少,如,实 验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研究、传统实验与探究实验教学的比较研究(对比研、究)探究性实验 的 行 动 研 究、实 验 资 源 的 开 发 与利用研究等,这些有关实验教学方式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更具有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7
突出教科书为 中 心 研 究 的 多,以 实 验 课 题 的 形 式研究的少
目前,绝大多数的实验教学研究都是围绕化学教科书展开的,甚至很多有关化学实验室的装备目录都根据教科书编写的,有关实验的视频录像也是按照化学教科书的编写内容录制的。如,设计或改进教科书上的实验仪器、装臵,以提高实验的演示
效果 ; 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一个新的实验,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 探索反应机理,使实验的设计或改进能做到有的放矢等等。而对于中学化学实验中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
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以化学实验教学为载体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更广义的实验研究课题却很少有人问津。
8
低效、盲目、重复 性 研 究 的 多,原 创 性 与 开 拓 性研究的少
纵观国内的一些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当前国内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多数属于低效、盲目、重复性研究,很少产生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当然,也有一些研究者只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有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成果已多次公开发表,但仍有众多的研究者步其后尘进行重复研究,甚至有的研究者在用形似试管的代用品替代试管,形似烧杯的容器来替代烧杯等方面投入很多精力,并把自己的实验结论作为所谓的实验研究成果加以推广及应用。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推广起来进展不大,一些构思巧妙、效果较好、方法科学的研究成果却无人问津,知识产 权 被 侵 犯、实 验 研 究 成 果 被 重 复 研究、重复发表的案例却屡见不鲜。
9
重视化学实验 研 究 成 果 的 多,兼 顾 到 实 验 研 究 实用性的少
在当前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中,很多人研究的出发点有所不同,急功近利、一味追求研究成果的现象相当普遍,应该在科学实验或探索行动以后才能得出的结论,凭主观想象就轻易给出,很多化学实验研究成果缺乏理论依据,特别是许多的化
学实验教学研究脱离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实际,实验过程缺乏真实性,实验成果缺乏实用性,一些成果没有实用价值,也有一些成果纯属纸上谈兵。虽然有的研究者从应试角度出发,有效开展了高中考化学实验复习及应试的研究,也发表了很多的研究成
果,在应试教育的 大 背 景 下 和 功 利 思 想 的 驱 动 下,迎合了一些读者,但其实这种研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尤为甚者,有的研究
者为了能够早出成 果,快 出 成 果,一 失 败 就 放 弃,一成功就著书发表,成败往往囿于个人的经验。
10 对具体实验改进研究的多,对实验教学系统性 研究的少
当前,各类文献上所呈现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实验改进方面的成果,如,通 化实过对 《 学 教 育 》 的 “ 验 教 学 与 教 具 研 制 ” 和
《化学教学 》 的 “实验园地 ” 栏目的简单调查发现,两大栏目的文章主 要 以 实 验 过 程 及 实 验 现 象 探 究、实验改进、新实验设计、实验代用品开发与利用等
为主,而且几乎每一期杂志中都有实验改进、新实验设计等方面的文章。调查还发现,当前对实验改进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对教科书上的实验进行改进,包括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性质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等,突出解决实验效果问题、实验安全性问题和实验可观性问题,甚至有的研究者还把实验搬到了滤纸上、投影仪上进行。然而,却很少有人对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开展研究,对如何在不同学段开展实验教学,初高中阶段实验教学如何有效衔接,不同学段的实验教学有何特点,如何提高不
同学段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等都缺乏研究。1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建议1
针对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现状,笔者认为在开 展 中 学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研 究 的 思 路 和 方 向上,需要从基于化学教科书内容和升学应试的化学实验教学研 究,走 向 基 于 学 生 探 究 能 力、创 新 能力、实践能力、学 科 能 力 培 养 的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研究 ; 从某一个 学 段、某 一 模 块 的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研究,走向跨学段的、各个模块互通的、综合性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 从过于注重理论探讨、理论假设和理论应用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走向集理论探讨、行动研究和实践探索于一体的、系统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 从基于化学学科教学内容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走向基于课程资源的、服务课程改革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 从基于国内学校或个人的实验教学经验的案例分析研究,走向国内外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比 较,并 加 以 借 鉴、推 广、总结、提升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 从以高校实验教学法教师、教育科研机构实验研究专家等研究人员为主体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走向以专家引领、一线化学教师基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如何主动适应新课程,为教育实际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因此,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在以下论题上大有文章可做 :
在新课程改革方面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研究 ;()实究 ;(0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41);8
()探 究 性 实 验 活 动 设 计 与 探 究 性 实 验 室 建 设 研问题解决思路与方法研究 ;()
改革方面的重点、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前瞻性的的成果研究 ;()中 外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的 比 较 研 究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围绕教学改革服务的相关研究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15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方面所面临的理论活动的成果及经验总结分析研究 ;()基于信息技6
与实践困惑,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学化学实验教术与平台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具体的中7
学研究 ;()针对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程学化学实验改进、实验设计与技术及自制教具方面2 改革方面的重点、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前瞻性的的成果研究 ;()中 外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的 比 较 研 究 ;8
()探 究 性 实 验 活 动 设 计 与 探 究 性 实 验 室 建 设 研问题解决思路与方法研究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39
在新课程改革方面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研究 ;()实究 ;(0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41)因此,中学化学实
验教学研究在以下论题上大有文章可做 :()围绕教学改革服务的相关研究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15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方面所面临的理论活动的成果及经验总结分析研究 ;()基于信息技6
与实践困惑,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学化学实验教术与平台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具体的中7
学研究 ;()针对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程学化学实验改进、实验设计与技术及自制教具方面2 改革方面的重点、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前瞻性的的成果研究 ;()中 外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的 比 较 研 究 ;8
()探 究 性 实 验 活 动 设 计 与 探 究 性 实 验 室 建 设 研问题解决思路与方法研究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39
在新课程改革方面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研究 ;()实究 ;(0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41)
第四篇:济南市2002年下半年中学化学教学研究工作计划
平阴县2010—2011学第二学期中学化学教学研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化学教研工作围绕市、县教研室提出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有效教研,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全面促进平阴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2.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开展和深化化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基于常规教学,围绕教师“教好、教会”和让学生“学好、学会” 确定教研工作目标,以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强化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营造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教学氛围,立足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创新性学习,深入研究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构建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高校教学模式。
3.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充分发挥化学教师的教育功能,力求大面积提高我县中学化学的教学质量。努力做到:研究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质量有新提升。
4.继续深入研究化学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力求全面构建高效课堂,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合作性学习,探索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性高效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行为,不断推进教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努力开创我县化学教学新局面。
二、教学进度
1.初中三年级
完成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初中化学教材》全部教学任务,完成有关学生实验探究实践活动任务。切实抓好初中化学实验能力考查及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工作。
2.高中一年级
完成《新课程高中化学课本》化学2(必修)(鲁科版)的教学任务,完成相应探究实践活动任务。3.高中二年级
理科倾向班: 执行省教研室下发的高中化学教学指导意见,完成《化学反原理》的教学任务,并切实做好《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和性质》《化学与技术》选修模块的选学走班工作。做好全省新课程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各项工作。文科倾向班:在完成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鲁科版)的教学任务后,抓紧进行并切实安排好综合复习,做好迎接全省新课程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各项工作。
4.高中三年级
继续执行市教研室下发的《2011届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搞好《高考说明》、近年高考试题和应考策略研究,提高复习效率,做好高考模拟测试工作,努力提高全县高考化学成绩。
三、工作思路及措施
1.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高考说明》,全面研究新课程教材,在教学实施中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与教材处理的关系,;二是实施改革与教学质量的关系;三是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与常规教学的关系;四是教学方式与学生素质培养效率的关系;五是实际教学与应对《高考说明》要求的关系。力求在教学改革研究及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有新的突破。
2.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坚持“以学生的发展定教”,狠抓课堂教学效益,研究高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新课标为主导,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特点,理解编写意图、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授课方案。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与方法。3.发挥教研网络职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⑴充分发挥各校教研组长、年级备课组长的统领导向作用,改进工作作风,强调全局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带头意识,加大管理力度,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⑵充分发挥市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评优获奖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县中心组成员的教研能力和作用。强调教学骨干的“三必须,一认可”,即:必须有深厚的新课程教育理论水平;必须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研究能力;必须有大局意识,勇挑重担,甘愿奉献;实际工作业绩、学术引领作用要被广大教师认可。⑶搞好教学、教研的相互结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搞好新分配教师的上岗培训工作。
4.组织开展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⑴以“3M·HET”高效教学策略为主要研究专题,全面开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继续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中(原三中王绪军等课题组课题—“新课标下探索科学高效的学习化学方式的行动研究”)(一中为3M课题联系点,主要实施人为王绪军等)。⑵组织全县化学教师参加研讨课观摩课,加强相互学习与交流。
5.进一步加强化学教学业务管理,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研究。⑴加强新课程教材的统研备课,提高广大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⑵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要深人课堂听课调研,检查教学教研工作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和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指导。
6.要经心研制高质量的模拟题,精心编写巩固练习题、随堂检测题,编制好随堂导学案,要正确理解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含义,抛弃疲劳战、题海战这些高耗低效的方法,彻底抛弃以浪费学生的时间、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升考试成绩的观念。
7.加强对义务教育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研究,各学校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业水平命题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济南市关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文件,积极探索考试内容、题型结构的改革和发展规律。
8.加强对义务教育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研究,各学校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业水平命题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市教育局“2011年济南市初中学生理化、生物学科实验能力考查实施方案”的研究,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7.主要教研活动:
(1)各学校以规范教学行为,深化素质教育为根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为主线。制定详细的教学教研活动计划、方案,增加研讨、交流课数量,加大研究交互力度。
(2)参加济南市举行的2011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会,进行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学调研(3、4月)。(3)深入学校进行教学调查研究。加强城乡交流及区片教研活动的力度(另见活动方案)。继续积极主动地参与济南市“3M·HET”化学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结题工作,分区域开展“3M高效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结题鉴定会活动。筹备总课题结题鉴定工作。(4月、5月)《3M课题研究(原三中课题组课题—“新课标下探索科学高效的学习化学方式的行动研究”和王玉栋、丁新花、李保胜等3M课题组的研究)》。(4)组织做好全县高、初中各年级交流研讨课等活动。
(5)认真学习研讨《2011年高考说明》,参加济南市举行的高三毕业班的高考复习研讨会、研讨课。
(6)一中高三备课组认真学习领会济南市暑期培训会精神,着力搞好2010年高三化学教师教学研讨会,分析高考试题、模拟考试题,总结分析高考工作经验。.着力搞好2011年4月份高三模拟考试、阅卷及总结分析工作。(4月)(7)组织做好“2011年全国高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报名、预赛等各项工作。(4月)(8)组织好高、初中化学教师参加市里举行的各种教学研究活动。
(9)积极参与、组织2011年济南市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考查等各项工作。(3月)(10)做好市、县教研室整体布置的教学教研工作及其它机动性工作。
●平阴县教学研究室●2011年02月24日●
第五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文1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题目:在农村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对策
作者:通山县沙店中学 曹树晓
在农村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对策
【摘要】: 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已全面实施,在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中,农村中学因独特地理状况、办学条件、人文素质等地域性影响,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面临着新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农村中学 新课程 对策
新课标带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我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亲身体会到新课改给教学带来的新变化。特别是农村中学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惑,这些困惑和矛盾,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效,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应对课程资源的不足
首先,农村中学由于经费的缺乏,没有合格的化学实验室,没有专职的实验员,缺乏足够的化学仪器和药品,很多化学仪器也已经老化,更不要说新教材中所出现的一些先进的仪器,如PH计,就连老师也没有见过。化学实验条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化学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比如把矿泉水瓶改造成烧杯和漏斗,把药瓶改造成试管和量筒,用废金属代替化学实验中铝、铁、铜等,用植物的花、叶自制酸碱指示剂,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节约和环保意识。
其次,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应把眼光投向广阔的农村天地,注意搜集生产、生活中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以弥补条件性课程资源的不足。比如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厂矿企业,像化肥的生产、农药化肥的施用,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这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最后,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的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等书籍,认真备课,认真教学。
二、评价方式滞后制约课程改革
尽管中考的考试制度在不断的变化,但学校和师生还是面临着巨大的升学考试的压力,某些农村中学的一些做法仍然偏离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如提前结束新课、延长复习时间,依然是题海战术,学生的负担有增无减。如何改变这种阻碍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新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实行两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和老师评价,具体如下:
1、学生自评:包括实验过程记录、探究活动设计方案、与化学有关的信息资料和图片、小论文、调查报告、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体会、自我评价等等。
2、老师评价:包括做实验、操作仪器、辩论、调查、实验设计等近年来我市实行的实验操作考试,实际上就是一种活动表现评价方式。
三、传统的教学思想制约课程改革
在农村中学,多年来形成的“听、记、背、练”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包办代替”和“学生跟着老师走”的现象依然存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教学时,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角度进行。
2、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像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化学史、新闻报道、图片、模型等等。
3、选择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和化学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4、要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在教学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和地理的联系。
5、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学改革。
四、农村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学手段落后、教师素质偏低。化学新课程教材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令人振奋不已,但是新的教学要求也常常令农村中学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比如课文中的观察与思考、调查与研究往往要进行上网获取信息,但是有些学校的电脑设备陈旧,加上教龄较长或年龄稍大的化学教师,不会使用电脑,而且还不了解最新的知识动态,每天只是接触一些陈旧老化的知识,思维呆板迟钝,已经跟不上新课程的要求。所以教学设施的完善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否则新课程的实验就成为空谈。
化学新课程中很多问题呈现多样化,很多答案是开放性的,如:空气成分测定中的讨论,二氧化碳实验的设计,以及一些实验不成功原因分析是很好的探究性问题,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非常有效,但教师在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因相关的辅助资料很少、实验仪器设备欠缺而难以完成。
在农村中学,一部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仍然存在依赖教材和教参的现象,照本宣科,缺乏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忽视身边的生动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难以引导学生去感悟化学新课程潜在的内涵。教师理解新教材、建构教学思路、选择教学素材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因此,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1、认真参加新课程的培训,更新思想,转变角色。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
2、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我们必需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驾驭和使用新教材。
3、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新课程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化学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的知识,还要学习教育学、心里学的相关知识,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4、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极其便捷和有效的手段,它是现代型、研究型教师的一项新的基本技能或基本功,是教师发展的新领域。
五、与课改实验区的教师应加强交流与合作
本次课程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不可比拟的,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要与实验区的老师加强合作与交流,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共享、集体备课,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农村中学的教师切忌单打独斗。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坚信,为了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的科学素养,为了中华民族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的辛勤付出是值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和建议。因此,我认为要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困惑,必须“对症下药”。首先,教师自己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者;其次,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级领导与新教材编写者,都要关注新课程实施情况,切实改善教学设施,改进教学管理与评价;再次,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农村化学教学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化学教学的前景才会美好,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6 [5]《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