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嘉绒地区小学低段识字初探
嘉绒地区小学低段识字初探
丹巴县城区小学王清鲜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学生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显得特别重要。《小学语文课程标注准》中明确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多认少写”“认写分开”,使学生提早进入阅读阶段。而我们现今的教材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识字需求,课外识字将起到一个举足重轻的作用。让嘉绒地区小学生早识字、多识字、快识字,现已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单靠教师指导教科书认识字,已不能满足学生提早进入阅读的需求,所以在抓好课内识字的同时,切莫忽视课外识字的补充。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近些年课外识字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课外阅读-——引发兴趣,使之善于识字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很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阅读,看课外书等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是课内教学的延伸,还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扩展。所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2-
步伐以及藏族舞蹈的手势,“拉”、“推”、“扬”“拖”“抬”等多种变化。课后,我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一起玩一玩。当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地欢跳时,我就问:为什么打球的打,拍皮球拍,拔河的拔教是提手旁。这都不用老师费力的解说。孩子们显然都知道有提手旁这些字与手上的动作有关,而“足”字旁就与“脚”有关。在形声字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分清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拉、打、挑、推”和“踢、跳、跃、跑”两组字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区分“提手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学生“提手旁”表示与手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和“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以后,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提手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触类旁通,依次出示词语:扭腰、踢腿、动脖子、翘脚、拍肩膀、伸胳膊,引导学生发现和交流记住这些词并适时讲解“月”在古代被人们称为肉月旁,现在人们叫它月字旁。他表示俩种意思:一是与月亮有关,二是与脏器有关,带有月字旁的字还有很多。
这样,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心的识字方法,是他们不断丰富自己头脑中的资源,启发学生大胆想象,鼓励他们不断创造,十分有利于小学生大量识字。
三、学会观察-——留心生活,使之拓宽识字范围
学生学习孩子不一定非得局限于书本,生活中,社会上汉字随处可见,只要引导得法,学生识字范围将大大拓展。例如可利用上菜市场去认识实物并能归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来、动物类等,也可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观察教师园地、-3-
校园里的告示牌、标语栏。带领学生一边参观学校一边识字。还可以给学生班上学生名单,认同学的名字使学生快速有效的识字。让学生对教室里的门、窗、讲台、电脑、白板、录音机、投影机这些实物进行认识还分类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把在生活中,电视里学到的字进行交流互相学习。这种归类识字法在藏族小学生识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
总之,我们只有因地制宜,只有打好识字基础,才可能更好的构建学生语文能力的大厦,让我们不断摸索,探寻更加有效的识字方法。让学习语文的精彩从识字开始。其中不断丰富识字教学手段是语文教学的客观要求,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学会在观察中识字的能力。
第二篇:学习嘉绒藏语
学习嘉绒藏语
藏语: 汉语: 藏语: 汉语:
(亲情语)
格汝 藏族 阿尼 阿姨
阿嫫
阿吧
阿玉
阿乌
达尔甲
咆牙
阿杰帝眯
得扎
搭布
洒卡
萨尔麻
宕贝伯
多呢冉
恰嘎莫
拉拉多宝
各日让
母亲 父亲 奶奶 爷爷 老婆 老公 妹妹 男人 小孩(见面语)你好 晚安 聊天 吃饭 喝酒 慢一点 玩 阿古 阿孜 阿杰得扎阿呀 单直 得心列米帝眯 阿墨列 呢善莫切迭诺嫩喃迭丹嫩索达匈哟 尼洋 达苦 纳么西达呢之喏库 舅舅 二爸 弟弟 哥哥、姐姐 朋友 知心人 女人 表兄 满意 请坐 起早了 送你 回家 烟 冷 运气好吗?
思多碑各让 日子好 喏瑟 热
得几多么 喝水 卡毕 唱歌
达尔尕 跳舞 拉拉哟 再见
下擦多保 注意安全 翁酷 以后
各西尼 今天 锁西尼 明天
思恩地 后天
切 走
多布恭 帮我
(人体名称)
大郭 头
瞪良 眼睛
得西哪 鼻子
达儿吧 肩膀
达扬 手
达乜 脚
达儿地 帽子
达拉 裤子
(动物名称)
呢啊 母牛
多茹 猫
布瓦 鸡
卡西吧 青蛙
萨卡 得瓦嘎瓦 多让斜 大郭叶 瞪儿纳 得卡 达若 得泊 登嘎 地西特 凳杂 波拉 布幼 地拉 嘎拉 辛苦 穿衣 拉我 头发 耳朵 嘴巴 胸部 腹部 衣服 腰带 鞋子 黄牛 老鼠 公牛 兔子
卡热 蛇 巴莫 母猪
嘎儿马 马鸡 夏瓦 鹿
孔 老虎 思格 狮子
达儿墨 龙 琼 大鹏
甲 獐子 格哟 羊子
第三篇:嘉绒文化浅说
“嘉绒”文化浅说
?“嘉绒”文化浅说 嘉绒,是地名?还是族名?或是两种含义都有呢?这是一个众说纷坛的有趣问题。从贾尔穆概述的对嘉绒含义的六种解释中,有三种指的是地名,另有三种指的是族名①即《辞海》、《藏汉大辞典》都说是,藏语对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区的地名称呼;桑木旦说是,日神妃的热带峡谷;佛经中记载是,住在藏区东方嘉穆谷的人;索土司说是,居住在靠近汉区的山间河谷地带从事农耕的藏人;马长寿认为是,始于其民族的自称直译而成。除此之外,还有人说是,西藏把十八土司地方称为甲绒,后来又把它写成了嘉绒。任乃强曾说:嘉绒一词首次出现,是上海史家庄学本民
“嘉绒”,是地名?还是族名?或是两种含义都有呢?这是一个众说纷坛的有趣问题。从贾尔穆概述的对嘉绒含义的六种解释中,有三种指的是地名,另有三种指的是族名①即《辞海》、《藏汉大辞典》都说是,藏语对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区的地名称呼;桑木旦说是,日神妃的热带峡谷;佛经中记载是,住在藏区东方嘉穆谷的人;索土司说是,居住在靠近汉区的山间河谷地带从事农耕的藏人;马长寿认为是,始于其民族的自称直译而成。除此之外,还有人说是,西藏把十八土司地方称为“甲绒”,后来又把它写成了“嘉绒”。任乃强曾说:“嘉绒”一词首次出现,是上海史家庄学本民国年间同**进藏路过金川,把“甲绒”写成了“嘉绒”,从此为史学蜀沿用。目前在“嘉绒”,含义上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嘉绒是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藏语对川西北十八土司所辖地区的称呼,指居住在大渡河上游及岷江右岸河谷地带从事农耕的藏族。
嘉绒成为藏族的一个独具特色分支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以及特定农耕文化背景上的宗教、语言、建筑、歌舞、婚姻习俗诸方面。它与西藏的共同之处有:嘉绒人的住房与西藏平民的住房相同,都是样式相同的石砌平顶寨房,墙上涂有白色的太阳和月亮图案;嘉绒话与藏语同属藏缅语系;嘉绒地区通行藏文;嘉绒人信仰苯教和藏传佛教;嘉绒民间和西藏都有一妻多夫制;嘉绒藏戏和锅庄也与西藏藏戏有许多共同特点。但是,嘉线不同于西藏的特色也是显著的。嘉绒有独特的语言,奉信苯教,汉文化也较早地渗入到嘉绒的方方面面,有长期的土司制度等。这些同异特点的形成,都打着历史演进的烙印,给人们提供了在历史烟尘中迫朔嘉绒足迹的线索。
族源探索
嘉绒的历史,是民族融合的历史。在漫长历史进程的冲突甚至流血中,经过多次的民族融合而逐
步形成了今天的嘉绒藏族。最初的嘉绒先民,是生息在嘉绒本部大渡河上游河谷里的土著原始部族,从事狩猎,牧畜和农耕。在金川等地发掘的石棺葬墓群,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的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黄河上游的氐羌诸部族向南迁徙,中原诸族西倾,大渡河谷曾经是这些部族南迁西倾的天然“走廊”。有学者认为川滇黔的苗人和雅州的青衣羌人,是原居住在大渡河上游的金川和丹巴一带的嘉绒人。嘉绒人还曾经北迁宁夏地方。氐羌的南迁使嘉绒土著先民与氐羌人实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在温暖的大渡河谷地,形成了部族生息繁衍的繁荣和农牧业文化的兴盛。
晋时,由鲜卑族分出的吐谷浑族占有甘、青、川、康、四省边界一带包括川西在内的地区,吐谷浑族又与嘉绒人融合。这是第二次大融合。
公元633年,吐蕃20万大军东进侵入吐谷浑及党项诸羌,随及松州(松潘),唐天宝年以后,以上各地均由吐蕃支配。在200余年中,吐蕃占据统治地位,这使嘉绒地区又经历了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在语言、宗教、民俗上对嘉绒藏族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影响。吐蕃东侵,形势迫使嘉绒人口东移至岷江右岸,形成所谓嘉绒冲部之说。②
到了公元851年,沙州(敦煌)人张仪潮等战胜了吐蕃守军,收复西北及岷廓地区,川西节度使杜源则收复维州(理番),汉文化西移,嘉绒地区与西藏的关系疏远。之所以嘉绒与西藏有着明显的差异,原因就在于早在吐蕃东移之前,嘉绒先民已在这个地区根深叶茂,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古羌的河谷走廊农耕文化。马长寿说:“隋唐之嘉良,近代之嘉绒,此族非氐非羌。”嘉绒靠近汉区,受汉文化影响很早。而与西藏毕竟相距遥远,丛山四周的农耕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形成了在语言、习俗、价值观和宗教观上的独特性。
《清史稿》称此区域:在宋是羁摩州,在元为宣慰、宣抚、招讨、安抚、长官等土司管辖地,自唐宗起,中原中央政权不断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明清时期,嘉绒已由十八土司代中央政权管理,成为中央政权统辖的自治区。土司世袭,定期向朝庭纳贡。清雍正初年,已有改土归流之议。清臣鄂尔泰说:“欲制夷必改土归流。”到乾隆时期,经两次金川之战,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后,才将十八土司中最强硬的大小金川土司改土归流,废土司制,改设直隶厅——阿尔古厅和懋功厅。战后,实行屯兵制和召垦制,大量的汉满回蒙人涌入嘉绒地区,足使第四次民族大融合,加速了该地区的同化过程,也推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嘉绒与氐羌、吐
谷浑、吐蕃、汉、蒙、满、回的多次民族融合,加之该地区特定的地理环境,嘉绒人在适应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农耕文化
所谓“嘉穆谷”、“温暖的河谷”、“东方的杂谷”,是指西藏高原东缘自雅砻江东至岷江两岸的高山峪谷。这里的“杂”主要是指生产上的多样性,民族杂居融合性及地貌的错落性而言的。大渡河上游有一段一百多公里的低平河谷,气候呈垂直型变化,河谷温湿宜农,半山草丰宜牧,高山林茂宜猎,山顶终年积雪,有繁多的珍禽异兽。这种地理环境造成了一种农耕、畜牧、狩猎三位一体的农业文化。
金川这一地名的形成,并不在这里的黄金,金川大规模开采金矿是清末民初之事,而在于这里的农业。据《清史稿》载,乾隆打金川时,清军经过“萨克萨谷,北茹寨,麦方熟,麦田十余里。”这一片金黄的景象,可以说是遍及整个金川河谷的,可见当时农耕的宏大规模和富庶景象,难怪人们叫它“金川”了。
乾隆打金川,运输民工数十万人进入嘉绒地区转战七年之久,战后汉人大量迁入,加快了这一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民族融合过程。集镇商贸发展起来,仅金川镇就有十大商号,杂谷脑也成了边贸中心,金川金矿开采盛时工人达四、五千人之众。《绥靖屯志》称:“商贾列肆而居,多秦、晋、豫、章诸地人,汉夷日用之需取于兹,其伙计中通夷语者,背杂居入地售之,夷人入市易粮食、牲畜、薪炭诸物。”嘉绒人每年还以十多次热闹非凡,人如潮涌的大型庙会吸引各族群众赴会交易。货币流行,各种工匠流入,说唱艺人应运而兴,学校和医药也发展起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嘉绒地区的农耕富饶,人民开化。1935——36年红军长征时在此建立苏区根据地和藏族人民革命政府,嘉绒人民为红军提供的物资和人力支援,对保存中国革命力量立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碉文化
以石碉为主的建筑文化,是嘉绒文化的重要内容。建筑既是生产又是艺术,既是民族生产的物质基础,又是民族精神的造型。至今我们在嘉绒地区还能随处见到那高达十几层饱览了历史沧桑的石碉或石碉群,诸如松岗双碉、金川勒鸟——马尔邦线碉、丹巴中龙村群碉。这些碉是哪个年代留下来的?无人认真考究了。
早在《后汉书》中就有“嘉良夷”“累石为室,高十余丈,是为邛笼”的记载。当时,由于生产和军事上的需要,智勇双全的嘉绒先民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就地取石伐木,在实践中创造了这种独特的多功能的建筑物,堪称一绝。
石碉的功能首先是军事上的。
这些高碉都建筑在河与沟的交汇处、大山隘口、要冲高地上或平坝中央,首尾相望,形成网路,通过燃狼烟,吹角号,鸣枪炮,摇旗旌,传达重要信息,发布部族的命令。战时是坚固的堡垒,平时又是生产上的观察畜群,照看庄稼的哨所,也可住人关畜,储藏物资,避风雨灾害。随着农耕的发展,先民把住房改建为三、四层的平顶矮石碉房,下层关畜,中层住人,上层晒晾粮食,这种碉房群称为“寨”的村落。而土司官寨,是这种碉房中最宏大的。
石碉在战争史上起过惊人的作用,以清乾隆两次攻打金川为例:清廷之所以损兵折将,久攻不克,高碉难破是一个主要因素。而凭碉据险,顽强抵抗则是金川土司的主要战略手段。攻碉战之惨烈,请看《清史稿》中的几个片断“山险碉坚,转战逾二年,帅无功。”“纳亲初至督攻碉,师败绩,总兵任举为骁将,战殁。”乾隆“阅疏泣下。”“卡撒山顶已有三百余碉”,“且人心坚固,至死不移,碉尽碎而不去,炮方过而人起,主客劳夫,形势回殊,攻一碉难于克一城。”“攻色尔底碉击二百余炮碉圯一角。”足见碉之坚固,碉之难攻。在第二次攻打金川时,“温福惟袭张广泗故智,以碉卡迫碉卡,建碉上千。”乾隆称:“我朝用兵,从无如此挫折,思之切齿。”又曾说:“我师至四万,彼只三千,彼应我有余,我攻彼不足。”因为对碉战一筹没展,乾隆殊斩了统兵的几位大学士、兵部尚书、总督,而另一些主帅和总兵等战将都在碉前战殁了。
嘉绒石碉坚固无比。同样,嘉绒人亦英勇顽强,无与伦比。这上点在维护祖国疆域和主权的战斗中也有过突出表现。
宗教文化
宗教精神成为部族或民族的内聚力之一,成为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民族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嘉绒先民奉信原始拜物教,相信万物有灵,是自然神论和多神论者。神的庇护往往是其民族自信心的来源,对神崇拜又使他们顺应自然,畏惧自然,也热爱自然。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要应付的生存问题是分不开的。
嘉绒地区是川藏的边缘地带,曾经处在两个强大政权的中间,历史上多次处于两种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区域,汉藏文化的过渡地带。
嘉绒地区是苯教的大本营。苯教曾一度风靡全藏,占统治地位。公元5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后,与苯教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终于在八世纪发生了大规模灭苯之浪潮,一种以吸收苯教的仪轨(祭祀、跳神)的佛教——藏传佛教诞生,且占据了统治地位。从而掀开了西藏历史上政教合一制度的序幕。在嘉绒地区,虽然宗教也与政治关系紧密,但最高统治首领,土司
都不是宗教领袖,也都不是**和喇嘛,土司手下有一专管宗教事务的机构,所谓全民信教也不是绝对的,而且嘉绒地区的教派呈多元性,这种并存性形成了嘉绒宗教文化的特点。
苯教的起源问题至今仍是一个谜③,象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难以捉摸的。苯教究竟是从大食(波斯)传入西藏,还是西藏土生土长的?又在西藏哪个地方?有学者认为嘉绒语中有古藏语,而某些表达能力比汉语和藏语更精确,进而认为嘉绒是藏族的祖先。也有人提出苯教象雄即在嘉绒,雍中拉顶寺(金川广法寺的前身)就是苯教第一大寺和中心,④这就产生了两个在学术上具有挑战意义的问题:其一是,嘉绒农耕文化和苯教是怎样传遍藏区的?其二是八世纪的西藏灭苯时,大量苯教僧徒迁入嘉绒地区。为什么苯教僧人不西迁回大食而是往东迁入嘉绒呢?总之苯教在嘉绒地区存在时间最长,根深蒂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绰斯甲土司仍以苯教为官教。苯教寺庙在嘉城保存完好的也很多,其中雍中拉顶寺,有人说它在七世纪前已是苯教大寺;有人说它建于公元二世纪。那么,佛教传入西藏之前它已是苯教第一大寺的话,西藏灭苯之后,嘉绒成为苯教残余势力的最后根据地就不足为奇了。直到乾隆打金川,在嘉绒地区再行灭苯兴佛后,苯教依然在嘉绒各地生存下来,确实非同一般。
锅庄文化
史书记载了嘉绒人能歌善舞。锅庄是一种集音乐和舞蹈为一体的艺术,它和建筑一样是嘉绒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以“达尔尕”为代表的大小锅庄,宗教舞蹈“羌姆”(跳神),及嘉绒藏戏中,有许多情节舞蹈是以飞禽走兽命名的,象鹿舞,孔雀舞,还有虎、牛、羊、马等面具舞,都表明嘉绒先民是山间林区部落。而“在原始部落中,戏剧、舞蹈、音乐形成了一种协调的综合艺术,它一般就来是与宗教仪式有关”(马克思。德莱)。嘉绒锅庄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这是嘉绒人从狩猎到农耕文化中形成的对自然神的祈祷,祈求消灾灭祸,风调雨顺,年丰畜旺的活动。并且,这一活动与原始宗教的咒仪巫术相联系,通过巫术的舞蹈形式表达对狩猎能手和复仇战神的敬奉,沟通人与神鬼、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求和谐康乐。他们的世界观就在这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与此相适应,“他们的艺术主题也一概取自动物界。可以说,他们异常丰富的全部艺术都根源于狩猎生活”(冯、登、施泰因)。这也正好是嘉绒人的艺术与他们真实生活之间密切关系的形象概括。但是,农牧猎是三位一体毕竟才是嘉绒人生活的完整内容。因此,在歌舞艺术中也有表现农牧业方面的内容。
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需要有丰富的思想和深造的理性认识,有全民性的艺术,把他们的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表达出来。嘉绒锅庄既有礼仪性又有自娱性,表演上围着青稞酒坛扣圈,有领舞者说唱祝词,众人奔放起舞。它的群众性培养着一种民族情绪,表现民族性格,表达共同的精神风貌,是嘉绒人连接心理感情的纽带。
嘉绒文化的内涵是极丰富的,特别是嘉绒与西藏之间的文化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兴趣。
[责任编辑 根典次仁]
注释:
①贾尔穆《“嘉绒”略谈》《阿坝报》1984、10,28。
②《文化与艺术》1988年1期,1989年1、2期。
③常霞青《麝香之路上的西藏宗教文化》。
④《西藏研究》1989年3、4期。
[作者简介]李仲康,男,现在四川阿坝州委宣传部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第四篇: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
小学低段有效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一、我们的困惑
“汉字难认,汉语难学”已是众所周知的一大难题。我们现行使用教材北师大版本低段规定的识字量特别大,而识字教学对于学生相对又比较枯燥乏味,老师经常上一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却不高。对于老师来说,常感到每周语文课时相对较少,课堂上虽然花了大力气,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以至于一直拖着汉语语文学习的后腿,使学生迟迟不能进入自主、自在的阅读发展期。因此,攻克“汉字难认”这一难题,是我们长期执教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者应该重视的,还应努力找到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如何贯彻新课标切实提高低段识字教学质量,成了我们目前教学存在的巨大困惑。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识字教学强调了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识字教学中三维目标不能有机整合,教师太注重基础目标的达成,不太注重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小学低段的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通常是为了识字而识字,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了解得不多,因此学生识字自主性不强;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没有完全发挥好教材的激趣作用,使得学生兴趣不太浓厚。
(二)学生识字途径较单一 识字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课堂识字教学以及效果达成,却不太关注学生的课外识字途径。作为教师必须针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改进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三)识字教学没有完全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各班学生生源差距较大,一部分孩子识字起步比较早,本学期的生字一些孩子已经全部会认,而一些孩子学前识字比较少,在课堂上识字速度比较慢,由于教师过于赶教学进度及对学情的把握不充分,使识字教学没有完全因材施教。
三、有效识字教学策略 针对识字教学的现状,我们把探究课堂识字教学策略作为研究重点,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活中积极、热情、自主、独立地识字;同时切实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困惑,使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在教研中真正得到发展。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我们寻求到了以下一些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
(一)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即分散识字。它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让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让课文的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因此识字就不是孤立的,汉字被置身于广阔的语言文字背景中,放在文章的整体之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观。从另外的角度看,字、词、句、段、篇是相互联系的,符合课文教学的系统观和联系观。这样,学生对生字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记忆。在操作过程中,如何把文随进去,我们又感到很困惑,上期在操作过程中识字与阅读这二者就没能很好地结合,一堂课有时比较注重识字,而儿歌的韵文美没能让学生感受到,有时一节课书声琅琅,感情朗读也很到位,学生的识字效果却不太好。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我们在这方面又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尝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从句子到词语,利用词卡,指导感情朗读词语,在反复朗读词卡的过程中加深孩子对生字的印象,读词时进入一种情景,把韵文美突显出来。比如在《老树的故事》教学中,当孩子们在提第一个问题时,指导朗读“这么大”让孩子做动作体会,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反复读好“这么大”这个词,使学生加深对生字“这”的印象。在后面每个小节中都有类似的处理,比如:一百岁、谈话、音乐家、礼服、告诉。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运用随文识字策略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兴趣更浓厚,学习效率更高。我们试图将随文识字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例《我有一盒彩笔》是北师大版第三册十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主题是“画”,学习本单元旨在通过朗读想象,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和生活的美好。结合本班实际在这篇文章我们以投放“随文识字”策略为主进行教学,将识字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结合,在随文识字中促进阅读理解,在阅读理解中巩固识字,取得了好的效果。
1、在导课中随文识字
以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出示“一盒彩笔”的词卡,指导朗读词卡,使学生加深对“盒”字的形象,再引导学生观察“盒”字,利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加以识记,课堂上学生也找出了该规律,识记效果好。由于在本课还要求写“盒”,因此让学生在课桌上书空巩固记忆,课后,学生都掌握了“盒”的书写。
2、在初读中随文识字
扎实初读是进一步理解赏析课文的基础,在初读中,我们继续投放随文识字策略。首先教师范读,提出听的要求,学生认真听,在倾听过程中随文识字。在检查全班齐读课文时,遇到多数同学将“明月”“宝藏”“结满”读得不够准确的地方相机停下来指导,先读词,再放回课文中随文朗读,真正将随文识字落到实处。
3、在精读中随文识字
本文韵律优美,诗歌由两幅画组成,一幅是美丽的今天,一幅是明天的理想,在教学中我以老师与学生一起画画的方式感知语言文字,将画画与语言文字的理解相结合,将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在理解想象中指导感情朗读。例教学中让学生画“连绵起伏的远山”时,相机出示“连绵起伏”的词卡,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示“连绵起伏”的样子,并指导读词,再放回句子中感受,由词到句,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生字“绵”的识记。再让学生画“将中秋明月挂在山尖”时,学生在“挂”时出了错,这时我没有去帮忙,而是让同学帮助,理解“挂”的动作并巩固识记“挂”。在识记“饥荒”时,采用换词法理解识记。其他生字在教学中也类似处理。
(二)目标识字策略
目标识字策略即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有既定的目标,在教学中加以重点指导。
1、课外目标识字
学生生源的差距使得一部分孩子识字起步比较早,本学期的生字一些孩子已经全部会认,而一些孩子学前识字比较少,在课堂上识字速度比较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目标识字策略加以尝试。也就是每个月初,我就把当月要学习的生字打印出来涂上醒目的颜色将它贴在黑板报或墙上,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字是我们这一个月要认识的生字朋友,你可以提前和他交朋友,经常去和他打打招呼,下课后我们教室后面就经常会围一些孩子在那里认字,会认字的孩子也很乐于当小老师,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有个别孩子最初可能不太感兴趣,可是贴上的字颜色鲜艳,经常刺激她的视觉,加上经常听一些孩子认,应该在他的识字上有一些帮助。
2、课堂目标识字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不认识的字作为认字目标,可以在齐读完课文后和文中的生字朋友打招呼,认识它就大声和他打招呼,不认识就向他招招手,也算打招呼。老师将孩子现在不认识的字标上三角符号,这就使得本节课的识字有了方向,在后面的教学中注重指导孩子不认识的生字。学完课文后又有一个检查的环节,再次和生字朋友打招呼,如果还有少数孩子不认识极个别的字就让小老师再教。目标识字针对性更强,学生也比较喜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三)趣味识字策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低年级学生认字心理的突出特点是好奇心强,持久性弱,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的方式,让他们对学习汉字保持新鲜感。
一个月以前,在校本教研中我上了一节《小鱼的梦》当时课堂气氛有些沉闷,学生兴趣不浓厚,后半节课甚至有的孩子根本就不听了,如何提高兴趣呢?于是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将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放在了首位,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时都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试图在听读识字、随文识字中增加趣味识字策略。例《雪地里的小画家》在检查学生读生字过程中,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吸引学生和生字朋友打招呼,为脚印找主人我试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加深对“狗、牙、梅”三个生字的识记。在巩固识字中我利用开火车、为生字找拼音的游戏激发孩子巩固识字的兴趣,扩大参与面。我还经常让学生用动作、语言、编谜语、编儿歌等方式巩固识记生字。
低年级学生喜欢活动,教师教学中适时地展开对教学有帮助的活动,就会将原本枯燥的汉字变成学生乐学的伙伴,使他们“乐此不疲”,不仅如此,学生在游戏中认字,使他们摄入再认这个字的很多冗余信息,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了多个能激活信息提取(汉字再认)的点,对生字再认起到很大的帮助。
(四)课外识字策略
一直以来,低年级识字教学总是局限在课堂上,局限在教材上。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教学生认字的机会和渠道,如果我们能用好这些课堂之外的资源,那我们的识字教学将会有趣许多,也轻松许多。
1、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生字,特别是对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用法也有所感悟;它还可强化识字方法,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大量阅读不单是识字量增加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积淀更多文学功底,语文素养将得到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定期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利用微型课和古诗诵读对学生进行指导,拓展识字的渠道。另外还经常让学生讲讲自己在阅读中了解的故事,以及自己的体会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渐渐地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并养成了一些好的阅读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例如校园中各办公室、功能室等牌匾,校园内的告示牌、橱窗里的宣传标语等都是宝贵的资源,校园里的这些汉字就在身边,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去注意它,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让其识字。碰到学生时,常把其拉到身边问问:这写着的是什么?在生活中,街道的名称、商店的店名,各种商品的名称、广告,也都是识字教学极为宝贵的资源。买衣服,可以认认衣服的拍子;买生活用品时,除了认认商品的名称,还可以看看他的用途,不认识的字主动问家长。试着向父母讲讲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在识字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汉字的习惯,使学生轻松识字。学生认字的巩固问题是一个最大的问题,生活识字不仅使学生能利用表象记忆,还因为生活中的认字资源是与学生常常见面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瞥几眼能起到了多次强化的作用,使所认的汉字能顺利地进入长时记忆甚至永久记忆。
(五)写字巩固识字策略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要突出实践活动的主体性。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等,使他们能写得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不仅可以使他们在校期间能更好地完成各种学习活动,而且还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另外,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同时也可以受到美的感染,培养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在有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将认字与写字分开教学,后来我才发现其实孩子们很喜欢写字,经常有孩子下课围着我问什么时候写字,我就想既然孩子们对写字的兴趣这么浓厚我为什么不将认写相结合呢?可是课堂时间只有这么多,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写字教学?为了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我会问“这课哪个字最难写呀?告诉小组同学,说说难在哪里?”孩子们总会在认真观察了田字格里的生字后,根据各自的认知差异,提出了自认为最难的字。这时仿佛学生成为了老师,他们很快把所学的所有生字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巩固,特别还郑重提出了容易写错的地方。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先自主观察生字特点,再集中写字,同时批改,三管齐下,不仅提高了课堂写字效率,而且孩子们的字写得更好了!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更大的认字量,并将这些字层次化、结构化地储存,便于学生提取。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识字技能并且学习运用这程序性知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将使学生成为认字的“快手”,顺利完成所要求的认字目标。
第五篇:浅谈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
文泉小学教师 刘瑞琴
2012-5-22
浅谈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
文泉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 刘瑞琴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识字能力的基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与少、快与慢直接影响学生的读和写。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这就要求教师讲求教学策略。教给学生方法、改变教师的认识与教学行为,进行多元评价,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识字教学对低段语文教学来讲,确实是很重要的,那么怎么才能上好识字课,下面我根据个人教学经验结合自身实践和具体案例做了一些总结,与各位老师们共同分享如何在语境中,在活动中、在社会生活中识字的方法。
1、猜谜识字法。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教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能理解字义,同时还能锻炼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例: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直,学生问孔子,孔子说和木一淡
2、游戏识字。
低年级学生比较爱动、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对游戏情有独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把识字与游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生汉字加以巩固和运用,如:“摘苹果”游戏,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由老师或学生拼读生字的正确读音,另一学生摘下对应的苹果,还可以小组比赛,看哪组摘的苹果多。
“汉字加减法”游戏,有许多的形近字只是一笔之差,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采用“加减”识字法找出生字的共同部分,然后加一笔或减一笔,让它变成另一些新字。
如:日、目、旦、田、由、甲、申、电 禾+口=和
妈-女=马
等等。学生在有趣的汉字加减中,识记了一连串的形近字。
3、比较识字法
汉字中有许多字音、字形方面都很像,字义却相差很远,怎样来区别识记这些字呢?
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比较学生,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渴、喝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识记: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又如:青、晴、清、情、晴、请、睛这些字分别在二、三册中出现,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是易记住了。
4、换部首识字法。
现代汉语中,形声字都是由形意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小学阶段识字量80%以上是形声字。而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意的不同来匹配形旁。根据这一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可以进行“换部首”识字。例如:“包”为声旁能组成:抱、跑、饱、袍、炮。编顺口溜:有手轻轻抱、有足快快跑、有饭能吃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在学习实践中学生懂得了一些形声字学习的秘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只要声旁不变,换上不同形旁就可以组成音、形、义相近的字。
5、在生活中识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处处有学问”的观念,开阔阅读的视野,学校的校名、校训、宣传标语、黑板报等,放学路上的标牌,店名、逛商场时,各种商品的名称、广告单、电视中的节目名称、台词、广告语等都是阅读的材料,我们还利用组织学生参观(校内、校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这样在广阔的生活空间识字,有利于学生语言智能的培养,其实生活中无处不是学习的地方。
6、在阅读中识字
(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中识字)
总之,识字教学还有很多种教学方法,相信在座的各位对识字方法也有自己的独道之处,总而言之,在低年级教师主要培养孩子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在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分组学习生字,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还能在彼此的交流中让学习汉字成为一种乐趣,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一些比赛来检验学生学习生字的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的方法,一定会让识字教学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会探索出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开创识字教学的新局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