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二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大全]
第十二章幼儿园教育评价
一、选择
1、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对象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法是()
A.时间取样记录法B.日记描述法C.行为核查D.情景观察法
2、如果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举手回答教师问题的行为表现,最适合采用哪种观察法()
A.连续观察法B.时间取样记录法C.事件取样记录法D.行为核查
3、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长度应控制的回答时间是()
A.20分钟B.30分钟C.40分钟D.60分钟
4、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作用包括()
A.鉴定作用B.诊断作用C.改进作用D.导向作用
5、幼儿园教育评价最重要的作用是()
A.鉴定作用B.诊断作用C.改进作用D.导向作用
6、幼儿发展评价是否科学、恰当,主要取决于()
A.幼儿教师是否重视B.学生是否积极配合C.幼儿园领导是否大力支持D.幼儿发展评价方案是否科学
7、教师工作评价的内容不包括()
A.认知和语言发展B.卫生保健工作C.环境创设工作D.安全工作
8、幼儿园教育评价根据评价参照体系的不同可以分为()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B.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C.自我评价、他人评价D.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9、幼儿园教育评价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谈话法C.调查法D.测验法
10、反应测试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指标是测验的()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1、对幼儿园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的作用不包括()
A.使园长在管理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时,克服盲目性、主观性,从主观经验型的管理逐渐向科学的管理过渡
B.可以使教师了解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C.给教师评定优良中差等级,利于学校的教学工作管理
D.可以调动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将提高教育工作质量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12、幼儿教师教育工作中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是()
A.让幼儿学得知识B.保证幼儿的安全C.让幼儿获得发展D.提升幼儿的能力
13、下列哪种做法违背了幼儿园安全的要求()
A.消毒、清洁用品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B.盥洗室热水应在80°C以下
C.寝室通道方便行走D.门窗是安全的,有护窗
14、某幼儿园刘老师班经常发生安全事故,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刘老师()
A.没能及时发现环境中的安全隐患B.安全意识淡薄
C.预见危险发生的能力差D.应急能力差
15、一般来讲,幼儿看电视的时间不宜太长,时间不宜超过()
A.20分钟B.30分钟C.40分钟D.60分钟
16、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将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其达到的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这种教育评价是()
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诊断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17、关于形成性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在教育活动中进行的评价
B.它的目的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缩小工作过程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C.它是一种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的动态评价D.以上都正确
18、按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讲教育评价分为()
A.评价者和被评价者B.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C.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D.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19、下列关于幼儿园评价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评价方法是指收集评价信息和处理评价信息的方法
B.幼儿园教育评价方法分为定性的评价和定量的评价两大类
C.观察法是幼儿园教育评价中的最基本方法
D.向调查对象做问卷调查时,作答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之内
20、观察者事先确定观察目的,选择某种或某类事件作为观察目标,当该类事件一出现时即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是()
A.时间取样观察法B.事件取样观察法C.行为核查D.情景观察法
21、在规定的时间段观察记录预选行为的情况是()
A.时间取样观察法B.事件取样观察法C.行为核查D.情景观察法
22、关于事件取样观察法,表述正确的是()
A.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的B.观察目标是一种或一类事件
C.有明确的时间限制D.事件一出现即进行观察记录
23、在运用谈话法进行教育评价的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通过面对面交流,能加深对评价对象的了解
B.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谈话对象谈的越投机越好
C.评价者可采用录音或者是文字的方式保存谈话资料
D.谈话法费时费力,评价时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
24、运用问卷调查法评价教育效果,影响调查结果质量的关键是()
A.问卷设计与编制B.施测者的专业修养C.被测者是否配合D.问卷回收是否及时
25、反应测验效果的可推广程度的是()
A.测验的信度B.测验的效度C.测验的难度D.测验的区分度
26、如果某项目上,得高分的被试实际水平高,得低分的实际水平也低,说明该项目的()就高。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27、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中心环节是()
A.准备阶段B.评价实施阶段C.评价结果反馈阶段D.评价结果推广阶段
28、评价实施的中心工作是()
A.宣传发动B.搜集资料C.评分D.汇总
29、在运用观察法进行教育评价的过程中,下列哪种做法不科学()
A.应严格遵守客观性原则B.要采用恰当的记录方法
C.两人以上的观察结果应进行一致性检验D.应严格按照观察记录的结果来评价幼儿
30、反应测试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程度的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31、统计分析法主要包括()和(),其中()是最基本得方法。
A.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法; B.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推断统计法;
C.集中统计、离散统计,离散统计法; D.描述统计、离散统计,描述统计法
32、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为()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33、()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二、判断
1、绝对评价的标准来源于某群体,也只适用于该群体,常常以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基点,群体的整体状况决定每个成员的水平。()
2、访问谈话法是幼儿园教育评价中的最基本方法。()
3、评价者在与幼儿直接谈话时,要注意谈话的技巧,要突出主题,并注意给幼儿一个轻松自然的谈话氛围。()
4、临床谈话法即具有诊断和心理治疗双重功能的谈话。()
5、一般来说,问卷的作答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之内。()
6、如果说某此测验的结果确实是由本次测验获得的,说明此测验的效度高。()
7、统计分析法是教育评价信息的处理方法,它是指遵照一定的评价目的,评价者建立起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观察、测验、调查等方法获取相关的数据资料。()
8、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其中描述统计法是最基本得方法。()
9、表示一组数据的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量数称为集中量数。()
10、平均差是表示一组数据差异程度时最常用的差异量数。()
11、正确的评价目标是幼儿园评价的方向,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是保证评价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12、在进行幼儿园教育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首先应具有正确的评价观念。()
13、评价即“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14、教师应科学对待评价结果,对孩子应以积极性的鼓励评价为主。()
答案:BDBABCDCDABAACBBBABDBDBAABDABBDBBDBAAB
××√√√×√√× ×√√×√
第二篇:202《幼儿园教育评价》答案
《幼儿园教育评价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广义的学前教育评价是对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各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对其改革和发展给予指导的过程。
2.狭义的学前教育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对学前儿童通过教育而产生的行为变化作出的价值判断,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提供依据的过程。
3.诊断性评价是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开始之前进行的预测性评价,或对评价对象的基础、条件作出鉴定,又称为“事先的评价”。
4.形成性评价是以学前教育机构内部各方面工作为对象的教育评价。5.微观教育评价是以学前儿童发展为对象的教育评价。
6.中观教育评价是以学前教育机构内部各方面工作为对象的教育评价。7.方向性原则指通过评价内容与标准的制定,评价过程的侧重、评价结果的肯定或否定,推动学前教育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满足社会需求,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8.全面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要全面收集信息,不能片面强调评价指标中的某一项目,不能偏听偏信。
9.总结性评价是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结束后,对最终结果进行的评价,又称为“事后的评价”。
10.他人评价是指除自身以外的任何人或组织对该对象进行的评价。
11.教育评价的实施主要是运用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系统的、全面的收集评价信息。
12.八年研究:美国教授泰勒于1934年开始的历时八年的课程与评价研究,就是教育评价史上著名的“八年研究”。
二、填空 1.教育评价的实施 2.教育测验 3.适宜性 4.定性评价 5.形成性评价 6.方向性 7.设计评价方案 8.诊断性评价 9.美国
10.宏观教育评价 11.激励功能 12.相对评价 13.实施评价 14.他人评价 15.方向性原则 16.八年研究 17.明确评价目的 18.微观教育评价 19.定量评价
三、简答题
1.当代学前教育评价发展趋势包括:(1)评价的目的强调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2)重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3)重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描述相结合。2.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1)导向功能。(2)诊断功能。(3)激励功能。(4)交流功能。
3.评价报告的作用是什么?(1)尽早发现评价中存在的问题。(2)为以后评价工作提供宝贵资料。
(3)有利于检验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学前教育评价的原则包括:(1)方向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5.学前教育评价的一般程序(1)确定评价目的。(2)设计评价方案。(3)实施评价。(4)处理评价结果。(5)评价结果的反馈。
6.学前教育评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评价是对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各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对其改革和发展给予指导的过程。包括:学前教育目标评价、学前教育课程评价、学前教育内容评价、学前教育方法评价、学前教育手段评价、学前教育效果评价、教养人员工作质量评价、学前教育环境评价、幼儿园管理评价、幼儿发展状况评价等等。
狭义的学前教育评价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对学前儿童通过教育而产生的行为变化作出价值判断,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提供依据的过程。7.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二者关系密切又相互区别。
教育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某一方面作出事实判断,并进行赋值的过程。教育测量是一种事实判断。测量的目的在于取得数据,对教育现象或行为进行客观的描述,并区分其在数量上的差异。测量是一个纯客观的过程,强调数量化,尽可能避免或排除主观判断的因素。
教育评价是在一定价值观指导下,以评价主体的需要和目标为标准来评判某些属性或现象的价值。教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评价突出评价者的价值观,重视评价者对问题的分析与评断,是以测量得到的客观描述为基础而进行的价值判断。测量的结果是评价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评价中必然包含测量的过程,但仅仅进行测量不能称之为评价。8.(1)宏观的教育评价。
(2)中观的教育评价。
(3)微观的教育评价。9.(1)相对评价。
(2)绝对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10.(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11.(1)自我评价。
(2)他人评价。
12.(1)较全面了解西方教育评价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
(2)对教育评价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有一定深度的探讨。(3)在一定广度上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评价实践活动。
教育评价的范围设计课程评价、教学评价、教师评价、教育管理评价、学生能力评价等各个方面。
(4)初步形成我国教育评价制度的基本框架。13.(1)评价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2)评价的内容。
(3)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方法、工具的有关说明。
(4)评价实施程序的说明。
(5)附录。
14.(1)确定教育评价的目的。
(2)设计评价项目。
(3)确定权重系数。
(4))确定各项指标的评定量表和项目的等级评价标准。
(5)设计评价工具及采集信息所需要的表格,确定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15.(1)形成综合判断。(2)分析诊断问题。
四、结合实际论述题 1.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包括:(1)导向功能。(2)诊断功能。(3)激励功能。
(4)交流功能。结合实例论述。2.学前教育评价的原则包括:(1)方向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结合实例论述。3.——5答案略
《幼儿园教育评价学》练习题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评价标准是对一切教育活动质量或数量要求的规定,包括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定标准。
2.特尔斐法这种方法是反复用分发专家咨询表的形式,将专家的意见集中、返回、再集中,最后取得确定权系数较为一致的意见。
3.权数是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个因素,用来表示每个因素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字。
4.指标就是目标一个方面的规定性,它是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目标。
5.是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大脑对评价全过程的实践活动和评价过程的各种关系、交往等现实活动的反映。
6.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现象
7.评价者在评价中坚持反映自己“大我”价值观的一种心理现象。
8.为避免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正面矛盾冲突,于是采用概括化的定性描述,运用含含糊糊的词语给出判断。
9.被评价者在了解评价结果时,也会产生对评价品头论足的心理现象。10.就是评价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对被评者某方面进行观看、考察、分析,从而获得事实材料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 1.指标
2.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 3.条件标准 4.访谈法 5.统计法 6.目标 7.观察法 8.分析诊断问题 9.教育评价标准 10.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 11.问卷法 12.经验判断法 13.哲学分析方法 14.评价心理 15.心理定势 16.本位心理 17.模糊自我评价 18.再评价心理 19.行为化 20.多级指标结构
三、简答题
1.教育评价信息的定性处理方法有哪些?(1)哲学分析方法。(2)系统分析方法。(3)逻辑分析的方法。
2.教育评价结果处理的任务是什么? 答:(1)形成综合判断;(2)分析诊断问题;
3.如何进行被评价者的心理调控? 答:(1)提高对评价的认识;
(2)采用多种评价形态,控制评价效应;
(3)保持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良好的心理交往状态;(4)结果反馈方式要灵活多样。4.使用观察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1)有明确的目的。(2)坚持客观性。(3)不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4)认真作好记录 , 并科学地解释记录材料。5.指标的特性包括哪些?
(1)在某一方面反映目标的本质属性;(2)是行为化了的目标;
(3)通过实际观察和测定,可得出明确的结论。6.列举教育评价信息收集的方法。(1)观察法;
(2)访谈法;
(3)问卷法。
7.对教育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包含哪些?(1)要有先进性;(2)具有方向性;(3)具有可行性;(4)能激发协作精神。
8.制定教育评价标准的依据包含哪些?
答:(1)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协调发展规律;(2)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3)教育学、心理学知识。9.确定权重的原则有哪些?(1)客观性原则;(2)导向性原则;(3)可测性原则。
10.设计指标体系的程序包括哪些?(1)分解目标,提出初拟指标;(2)归类合并,进行筛选; 11.设计指标体系的原则是什么?(1)可测性原则;
(2)体系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原则;(3)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原则;(4)指标的可比性原则;(5)简易性原则。
12.(1)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教育评价的准备更加合理充分。
(2)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保证教育评价活动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各环节的任务。
(3)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评价的功能得以全面发挥,圆满实现评价的目的 13.(1)角色心理
(2)心理定势
(3)新奇感
(4)时尚效应
14.(1)评价者素质能力的调节和控制。
(2)管理上的调节和控制。15.(1)过低自我评价。
(2)模糊自我评价。
(3)过高自我评价。
四、结合实际论述
1.结合实例论述调控评价心理的意义。
答:(1)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教育评价的准备更加合理充分。
(2)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保证教育评价活动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各环节的任务。
(3)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评价的功能得以全面发挥,圆满实现评价的目的以上小点各5分,结合案例论述12分 2.——3答案略。
第三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合计
题)
1.良好班集体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功能有激励功能、情感功能、培育功能。
2.教师的归因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自我的归因偏差,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归因偏差。
3.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发展性目标、防治性目标。
4.根据讲授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讲授知识法可以分为讲解、讲述、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5.心理健康活动课堂活动形式有:
角色活动、表演活动、游戏活动等。
6.学习辅导应包含的两个方面的涵义是:
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上的困惑。
7.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标准有描述性标准和解释性标准。
8.一个完整的心理咨询过程可大致分为判定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反馈跟进四个不同阶段。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最低层次到最高层次依次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学校心理健康测评的功能包括:
指导功能、发展功能、诊断功能、咨询和治疗功能。
11.校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成员的管理包括决策、计划、实施、监督和评价等要素。
12.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目标是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13.Guilford
认为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
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
14.心理健康教育室的组成结构包括:
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团体健康教育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松弛室、办公兼接待室。
15.班主任常用的心理咨询方式主要有:
个别咨询和__团体咨询。
16.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形式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而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形式组织活动。
17.学习辅导主要包括:
学习动机辅导、学习情绪辅导、学习能力辅导、学习行为辅导。
18.创造性思维特点有:
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
1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
形成、维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20.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基本活动途径有:
认知式、情境式、行为训练式。
21.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评估主要是对课程设置、心理辅导课专职教师、课程效果的评估。
22.一项完整的测评工作由测量和评价两部分组成。
23.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
教育、引导、辅导。
二、名词解释(合计
题)
1.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意义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2.访谈法是指研究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以口头交谈的方式,直接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3.心理评估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偏移或障碍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诊断的过程。
4.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迅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
5.自我表露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分享其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经历来
推动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6.心理测验是采用某种可以将心理现象量化或划分范畴的测验或量表来取样,然后对所测查的对象进行描述。
7.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
8.归因是指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0.行为矫正法是对学生自我改善、自我改变的努力给与奖励与惩罚,目的是帮助学生消除成长中的不良意向、不妥行为,帮助其形成有助于个人成长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
11.面质是指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及思维习惯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
12.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指教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13.自我效能是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以阐述人的动机行为不仅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人对结果的期望
这一认知因素的影响。
三、简答题(合计
题)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是什么?
答:
科学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经济实用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
2.学生心理档案使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
使用心理档案要严格保密,不能对学生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2)
心理档案资料不能作为评定学生操行的依据,也不能存入学生的人事档
案中。
(3)
一般情况下也不宜向学生本人公开和随便查阅。
(4)
某些测验结果如果解释不当,也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5)
建立档案的最终目的,应与心理卫生教育、咨询、教育科研工作配套使用。
(6)
档案资料仅具有参考价值,并非百分百之可靠。
3.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答:
(1)
精心设计场景,创设参与情境;
(2)
整合教学目标;
(3)
注重行为指导;
(4)
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5)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4.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
(1)
讲授法(1.5
分)
(2)
讨论法(1.5
分)
(3)
自我反省法(1.5
分)
(4)
角色扮演法(1.5
分)
(5)
训练法(1.5
分)
(6)
实践活动(1.5
分)
(7)
测验法(1.5
分)
(8)
作业法(1.5
分)
5.对心理测验分数的解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一个人的任何一个测验中的分数,都是他的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景等方面影响的结果;
(3
分)
(2)
确切解释应根据常模及信效度资料;
(3
分)
(3)
应把测验分数看成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确切的点;
(3
分)
(4)
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得分不能直接加以比较。
(3
分)
6.心理健康测评原则有哪些?
答:
(1)
客观性原则(2
分)
(2)
科学性原则(2
分)
(3)
系统性原则(2
分)
(4)
发展性原则(2
分)
(5)
教育性原则(2
分)
(6)
综合性原则(1
分)
(7)
伦理性原则(1
分)
7.班主任怎样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呢?
答: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
分)
这种和谐关系的建立,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
真诚、接纳、尊重、理解、倾听、探讨、分享。
(3
分)
(2)
营造健康的心理物质环境。
(6
分)
8.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具备的人格特点有哪些?
答:
教师需要具备的人格特点有:
(1)
正确的价值观(3
分)
(2)
合理的职业动机和浓厚的职业兴趣(3
分)
(3)
个性和志趣方面(3
分)
如成熟、敏感性等。
(4)
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3
分)
主要表现在有诚挚的同情心,乐观的主导心境;
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
正确对付应激;
自信、自制、宽容;
谦虚、好学、不断进取等。
9.目前采用的学生自杀预防策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
(1)
自杀倾向的早期发现(2
分)
(2)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
分)
(3)
建立自杀预防热线(2
分)
(4)
开设自杀预防讲座及课程(3
分)
(5)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3
分)
10.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0.答:
(1)
认知正常,胜任工作;
(2)
坚定的职业理想或职业信念;
(3)
良好的职业道德;
(4)
良好的职业兴趣;
(5)
良好的人格特征;
(6)
正确的工作动机;
(7)
坚强的意志;
(8)
稳定的情绪和理智的态度。
以上每点
分,都回答出来加
分。
11.简要说明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设计过程?
答:
(1)
确定目标及其意图;
(2)
确定活动内容;
(3)
确定活动方式。
以上每点
分,三点都答出加
分。
12.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
(1)
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2
分)
(2)
创设良好心理发展环境的方法(优化环境法)(2
分)
(3)
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的方法(2
分)
(4)
心理辅导的方法(2
分)
(5)
心理咨询的方法(2
分)
(6)
心理评估的方法(2
分)
13.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
答:
对心理测验的正确态度有:
(1)
心理测验是研究儿童心理行为保健和疾病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和工具。
(3
分)
(2)
心理测验作为一种研究或测量工具尚不完善,主要是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
(3
分)
(3)
每一种心理测验都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取决于测验的编制理论、目的、方法和时间。
(3
分)
(4)
心理测验只能从某些角度,在一定条件程序上反映问题,不可过于迷信,更不可把测验结果看成绝对真理。
(3
分)
14.自我认识辅导如何实施?
答:
(1)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3
分)
(2)
如何认识自己帮助学生了解达到正确认知自我和把握自我的途径(3分)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3
分)
(4)
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特点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3
分)
15.青春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有哪些?
答:
(1)
过度关注自我;
(2)
情绪的两极化;
(3)
性别角色混乱;
(4)
人格冲突;
(5)
人际关系冲突;
(6)
性心理问题。
以上每点
分。
16.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设计过程?
答:
(1)
确定目的及其意图;
(4
分)
(2)
确定活动内容;
(4
分)
(3)
确定活动方式。
(4
分)
四、论述题(合计
题)
1.结合实际说明,教师应具备哪些自我心理保健能力?
1.积极认知的能力;
2.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
3.心理训练和放松能力;
4.形成良好、稳定的教育心境;
5.勇于改变、自我成长的能力;
6.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
2.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程序是:
1.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
(6
分)
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资料;
二是反映个体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的资料。
具体来说,主要有:
基本情况、心理测评资料及建议、心理咨询活动记录、心理档案的记录形式等。
2.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进行施测。
(6
分)
一般通过几种途径来获取准确信息,一是通过标准化的测验,二是自编问卷调
查,三是非测验法
3.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和记录等。
(6
分)
主要包括对结果的统计与解释,提出教育培养建议,撰写测评报给,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结合实际,酌情加
1-6
分。
3.论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
(1)
心理品质教育是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分)
(2)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些渠道是共同的;
(4
分)
(3)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基础。
(4
分)
2.区别:
(1)
理论基础有区别;
(3
分)
(2)
具体目标有区别;
(3
分)
(3)
教育内容有区别;
(3
分)
(4)
方法上有区别。
(3
分)
4.试述合格家长应该具备的品格和素质。
(1)
树立高尚的品德,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
(2)
培养热爱生活、豁达开朗的态度;
(3)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4)
转变教育观念;
(5)
了解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发展;
(6)
要信任自己的孩子;
(7)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8)
避免对孩子长期的心理惩罚。
第四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数学教育总目标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是逐级的…(3)
①概括化
②笼统化
③具体化
④一般化
2、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4)
①数序
②序数
③基数
④计数
3、当整体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时,份数越多则每份数越少,这是…关系。
(1)
①函数
②互补
③可逆
④多少
4、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2)
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②操作材料的投放
③教师对幼儿的指导
④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
5、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进行
(3)
①
小班
②中班
③大班
④小、中、大班
6、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3)
①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②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
③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④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
7、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
(3)
①数的组成②加减法
③基数
④相邻数8、10以内数的相邻两数中存在……
关系
(4)
①可逆
②大小、多少
③传递
④等差
9、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
(4)
①智力
②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③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④思维能力
10、教师可采用……的方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准备情况
(3)
①
任务分析
②问卷调查
③观察
④谈话
二、是非判断题
1、整体可以分成若干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这是加法和减法关系(X)
2、数的守恒教育一般安排在大班进行。
(ⅴ)
3、在量的比较中存在着可逆关系。
(X)
4、幼儿辨别形状最关键不在于“指认”,而在于“命名”。
(X)
5、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起始于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x)
6、幼儿学习加减法比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容易。
(X)
7、幼儿理解基数比理解序数晚。
(X)
8、把一个有规则的物体分成四份就叫四等分。
(X)
9、在多数的情况下,活动目标的表达中都未列出主体的名称。
(ⅴ)
10、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应右手取物,从左到右一一对应地排列物体。(ⅴ)
三、名词解释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2、数学教学活动: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师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学习活动。
3、计数活动: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4、小组活动形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
5、计数活动
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6、感知集合教育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7、数的守恒
数的守恒指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8、数学区
在幼儿活动的场所内,专辟一个小区域,设置各种可用以进行数学活动的各种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和运用。
9、数的守恒
数的守恒指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四、简答题:
1、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2、幼儿数学教育的总目标:1)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2)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空间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学习独立选择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按照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况、活动的结果。4)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4、小组活动组织形式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1).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虽进行的是同一内容的活动,但教师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评价幼儿,应肯定每个幼儿在自己发展基础上所获得的进步。2.)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主要手段,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而且要通过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分析幼儿思维内部的操作活动,即幼儿智慧发展水平,要使幼儿两种操作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
3).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主要任务是观察、了解个别幼儿的活动,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例如,向幼儿提出建议或提出启发性问题;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或明确任务;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给幼儿再次示范和讲解等等。
5、数学教学活动的作用:
1)这是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
2)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注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对班级全体幼儿的发展施加影响。
6、物体分类教育的注意事项。
1).要让幼儿充分地观察2.)让幼儿明确分类的要求3).应尽量指导幼儿讨论与评价不同的结果4).要引导幼儿表述分类的结果
7、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要求是什么?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启蒙性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生活性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其有可探索性
8、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1).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师依据数学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幼儿进行数学学习。
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以以下方式进行,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或设置一定的情景,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引导幼儿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或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在与教师、同伴的交往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获得了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猜想的愿望,鼓励幼儿用
9、认识相邻数的指导要点。
1).认识两数之间的相邻关系(中班)
a.用数的形成的方法比较两数的多少
b.用转换两数的方法理解两数的关系
c.通过多种活动巩固对两数关系的认识
2).认识三数之间的相邻关系(大班)
a.先进行两个相邻数的比较,再进行三个相邻数的比较。
b.可以直观教具入手,结合数字进行。
c.5以内的相邻数教学进度要慢些。
d.理解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10、认识十以内序数教育的指导要点。
1).集中分两段教学
2).结合教具讲解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掌握序数词。
3).引导幼儿对基数和序数进行区分
4).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1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12、小组活动组织形式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1).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虽进行的是同一内容的活动,但教师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评价幼儿,应肯定每个幼儿在自己发展基础上所获得的进步。2).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主要手段,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而且要通过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分析幼儿思维内部的操作活动,即幼儿智慧发展水平,要使幼儿两种操作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
3).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主要任务是观察、了解个别幼儿的活动,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例如,向幼儿提出建议或提出启发性问题;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或明确任务;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给幼儿再次示范和讲解等等。
13、物体分类教育的注意事项。
1).要让幼儿充分地观察2).让幼儿明确分类的要求
3).应尽量指导幼儿讨论与评价不同的结果4).要引导幼儿表述分类的结果
14、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
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的基本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具体概括如下: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的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15、数学思维的特点有哪些?
1)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2)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3)数学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就是将具体的问题归结为模式化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4)数学思维追求的是逻辑上的合理性,而不是事实上的合理性。
16、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
1)动作水平的加减,指幼儿要以实物等直观材料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开等动作进行加减运算。
2)表象水平的加减。指幼儿可不借助直观的实物和动作,而依靠头脑中呈现的物体表象进行加减运算。运用表象进行加减,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
3)概念水平的加减。也可称作数群概念水平的加减运算。概念水平的加减是指直接运用抽象的数概念进行加减运算,无须依靠实物的直观作用或以表象为依托,这是较高水平的加减运算。
17、学前儿童加减运算的特点:
1)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2)学习加小数、减小数容易,学习加大数、减大数难
3)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
18、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
1)口述应用题是学前儿童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
2)口述应用题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它促进了幼儿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
也促进了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的要求:
1)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求和、求剩余)口述应用题
2)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理解加减的含义;认识加号、减号、等号,认识加减算式并知道算式表示的含义。
20、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的指导要点:
1)10以内加减教学活动的安排,5以内加减教学时,可将加减分开教学。在6——10的加减运算教学时,加与减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教师通过口述应用题,帮助幼儿理解加减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
A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构。二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考。
B教师在口述应用题后,可引导幼儿学习复述应用题,以帮助幼儿理解加减的含义和了解应用题的结构。
3)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和体验加减运算的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
A教师提供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背影图,让幼儿在图上摆放材料,并引导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B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加减运算的图片,并学习讲述图片内容,使幼儿理解加减运算的含义和应用题的结构。4)引导幼儿运用组成经验学习加减
5)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A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B结合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C在大班后期,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一些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以促进起思维的发展。
1加减运算一般过程是从实物加
减过渡到用符号运算运算;从口
头应用题到试题从逐一加减过渡
到按数群加减;从加法到减法
2每个操作6要素:目标、材料
规则、形式、指导和评价3空间
方位顺序上下、前后、左右
4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
5数学教育的总目标:从生活
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
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6身心发展目标,可分为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7学习加法
比减法容易8幼儿掌握加减要经
过逐一加减到按群加减的发展过
程9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就是数学地思维10皮
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
1数学活动有数学集中教育
活动区、数学游戏、日常生
活活动2个别差异,表现为
思维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学习风格差异3物体量的认
识,不是通过测量的方法,而是通过感官感知物体量的特征4
5―6岁是数概念发展
转折期5认知领域目标包括
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
展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情感
领域目标指兴趣、态度、习
惯、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
7考虑思维特点及年龄特点,避免单一枯燥的灌输方式8
数学特点逻辑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结论的确定
性9数学是教师组织并指导
10操作活动是教育基本部分
感知集合含义,集合和元素、基数和序数、计数、自然数列等差关系、数的守恒、量的守恒、图形守恒、自然测量、数的组成、重叠比较、并放比较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具体概括如下:(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1)3~4岁3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他们要依靠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下几个。他们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困难的。
(2)4~5岁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了,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再从第1个一个一个地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即得数)。减法与此一样。这时幼儿完全依靠动作思维,是在最低的思维水平上学习数的运算。但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
(3)5~6岁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此时,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是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
5.为什么说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发展?
答案:通过数学教育可以形成儿童积极主动、独立的个性品质。首先,通过数学活动为儿童提供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儿童在活动中可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自己独立完成各种数学操作活动,这对培养儿童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个性非常有益。其次,由于规则在数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要求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使儿童形成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最后,通过数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任务意识。儿童起初并没有明确的 任务意识,有时在操作中会忘记自己正在进行的操作任务。在数学活动中,儿童会根据老师的要求逐渐形成初步的任务意识。总之,通过数学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6.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几种形式?
答案: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种形式:(1)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构。
(2)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考,这不仅提高了幼儿智力活动的水平,同时也促使幼儿的加减运算由动作水平的加减向表象水平的加减过渡。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尊重个别差异的原则,既是尊重思维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上的差异,还要尊重学习风格上的差异。3、分类既是计数的必要前提还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4、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方式中,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儿童学的活动还包括师幼行为活动顺序。
5、、在教师指导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儿童主动学习活动即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
6、遵循和利用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程度决定数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数学教育内容的确定是否恰当。
7、选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法,应从儿童数学的思维特点及年龄特点出发,避免单一枯燥的灌输方式
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情感领域目标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10、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是操作法。
简答题 论述题
教师应如何选择幼儿数学学习经验?
答: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考虑:所选经验是不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所选经验是否是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即能给予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的一种经验;所选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经验,即可以在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
简述引导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的教学策略
答: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的策略是先让儿童直接感知自己身体有关部位的方位;再配合适当方位词的描述,逐步理解方位词汇的含义;再次要在生活情景中认识空间方位。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哪些?(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如何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
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先让儿童直接感知自己身体有关部位的方位,再配合适当方位词的描述,逐步理解方
1、幼儿园数学活动目标表述常见的表述方式有教师为主体行为表述和幼儿为主体行为表述。
2、3―4岁的幼儿一般能从1数到10,带有顺口溜的性质。
3、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思维过程结果的一种表现。
4、运用表象进行加减,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
5、在量的教学中,幼儿期只是初步学习直接测量,一般不使用常用的计量单位,即是学习自然测量。6、儿童自然测量过程中包括两种逻辑活动:一是儿童知道整体是由若干部分组成;二是逻辑相加,进行易位和替换的过程。7、5—6岁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科,是一门关于儿童数学学习和教学的学科。
9、幼儿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3岁半。10、数学活动目标指数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
体效果。活动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填空题]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评价
幼儿园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三、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五、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七、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八、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三)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