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经典征文
读于丹《论语心得》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对于我自身的一些困惑,我也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小男孩拔钉子的寓言我记忆犹新。在我们这个年龄,常常由于一时冲动而说出一些不经过大脑的话来,伤害了身边的人还浑然不自知。但是现在于丹提醒了我们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因为就像钉子敲下去,哪怕以后再拔掉,篱笆上也留下了洞,不会复原了。现在我一想起这句话就不觉心惊,好像忽然发现自己做过那么多留下悔恨的事情,只愿今后不会再这样不谨慎地处世了。
以前我在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总是放不下,怨恨一时难以消除。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本来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是老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它呢?然后就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看了这段话,我顿时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会因为一件很久以前的事情而那么久都不开心,原来是自己放大了伤痛而已。一个“恕”字可以使自己拥有海阔天空,何乐而不为呢?全部读完这本《论语》心得后,我觉得贯穿全书的思想就是注重心灵。那个有抑郁症的喜剧演员的故事可能会给我们现代人很大的启示。在纷繁的社会里,在忙碌的生活中穿梭的人们,在职业角色的外衣下,我们还有多少空间留给心灵呢?为什么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我们生活得不够欢欣,不够幸福?那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总是看物质太多,看心灵太少。这大概是这本书最触动我的一部分。我开始试着抛开与物质的纠缠,听一听心的声音,按照最真实的想法去行事,体验真正的快乐。那句话已深深烙在我心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同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
对于我们来说,《论语》接触得是挺多的,也是十分熟悉的。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而于丹却是陌生的。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我对《论语》又有了新的理会,在心中也加深了对于丹的印象。
《于丹<论语>心得》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教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教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她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就像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穿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和谐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她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现在说21世纪评估各国家人民生活得好与不好,不止以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准,还要看国民幸福指数。我们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国民幸福指数有64%左右,1991年提升到了73%左右,可在1996年却下跌到68%。这说明“在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有可能存在极为复杂的心灵困惑”。我认为“国民幸福指数”一词,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间、朋友之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抑郁于胸。“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读后眼前一亮,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一旦想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于丹<论语>心得》让我们了解过去,让我们知道了当今的生活。使我们豁然开朗,去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这一刻,《论语》之于我的意义,我对《论语》的看法已经彻底改变。它不再仅仅是“三十而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熟悉词句的出处,而是我今后人生的心灵导师。以前我看《论语》是万万全全地把它当作文学作品来对待的,虽然也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但是也认为只有在那个民风淳朴,物资匮乏的古代才适用,而对于我所处的这个人心不古的时代的意义并不大。可是于丹却游刃有余地将这部《论语》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让我们发现这本语录竟然可以穿越千年,在过去、现在甚至将来的任何时刻都能引导帮助我们。只要以不同的角度来看,他就适用于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每一件事。而我们这些中国人,更应该为了血液里流动着儒家的博大精深而自豪。我想以序言里的一段话来结束: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味,而多彩保证了活力。这也就是和谐。
第二篇:悦读征文
悦读·幸福人生——
广州市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普及读书有奖征文启事
阅读让人生在有限的长度内,宽广辽远,波澜壮阔,奔腾汹涌,浩荡激越。高尔基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每个人来说,书籍更是我们生命的云梯,它让我们的梦想青云直上,我们的生命将随着它的延伸得到快乐和辉煌。
为营造书香羊城,建设幸福广州,广州市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日报社、共鸣杂志社联合举办“悦读〃幸福人生”——广州市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普及读书有奖征文活动。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征文活动,能有更多的人爱上阅读,进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塑造文明、开放、科学、进步的精神风貌;我们希望,通过不断阅读,能有更多的人懂得幸福的真谛,并且寻找、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
一、征文主题
悦读〃幸福人生
二、征文对象
本次读书征文活动来稿面向全国,分学生组和非学生组二个组别进行评选,欢迎所有热爱阅读并追求幸福的人积极参与。1
三、奖项设置
一等奖:奖金1000元(含税)
二等奖:奖金800元(含税)
三等奖:奖金500元
另设,活动组织奖:奖金300元
所有获奖者均颁发获奖证书,所有获奖作品将由主办单位统一结集出版,部分参与作品将刊登在《共鸣》杂志和广州社科联网站。
四、评奖方法
由主办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组成评审组对所有来稿进行评选,评选采取匿名投票方式,以确保公正与公平。
五、征文要求
1.投稿者需就某一人文社科书籍撰写读书心得文章,同时
请注明所读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2.征文要内容健康、感情真挚、体裁不限、标题自拟,字
数在800—4000字之间。
3.征文必须是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同时必须是未公开发
表、未参加过其他征文活动。
4.投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单位、通信地址、电子邮箱、联系电话。(作者所有信息,我们将予以保密)
六、参与方式
投稿请发送至:滨江街道文化站 谢棣英 QQ1072394593文化站地址:中海社区(怡安路179号二楼)
七、征文时间
投稿自2011年9月15日止,2011年11月底公布获奖名单。
“书香羊城”——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代章)
广州日报社
共鸣杂志社
2011年9月2日
第三篇:读励志书征文
读励志书,做有责任感的学生
七(9)班 吴彦龙
学号:7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后,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怎样做人和做什么人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总是一瞬间,时间便匆匆而去,我们更得珍惜每一个机会,做好自己的职责。
孩童时代,我们的长辈总是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要做一个懂得孝敬老人的人;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我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探求各种文化知识,为将来能够成为一名有知识的、有能力的人,我们在匡实基础;将来,我们都会长大的,无论我们做什么,努力做好它确是最为首要的。细细想来,人的一生就是做什么样的人的一生,当我们决定做什么的时候,其实潜在的要求已经在影响我们的举动了,那就是“责任”二字。一个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记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件做出反应。”我觉得这话很对,当我们准备要做什么的时候,当我们在做什么的时候,如果我们心不在焉,我们肯定做不好,甚至会半途而废,但是我们如果清楚自己的责任,明确目标后,我们一定会尽心尽力,千方百计做好的。曾经看到一个故事,说一个 一名公共汽车司机。一次行车途中,他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用最后的力气做了三件事:把车停在路边,拉下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下车;将发动机熄灭。做完这三件事之后他永远地停止了呼吸。试想一下,如果他不那样做,后果会怎样?在转眼即逝的生命瞬间,他将他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还要重要,这就是责任,这就是做人的准则。《孝女绳》中,主人公李根的父亲得了重病,不能操劳,可是她家里照样很整洁,这是她的功劳;她自己的衣服虽然旧,但总洗得很干净,还给长期卧病在床的爸爸喂药。这就是责任,是做人的准则。
细想自己,平时应贪玩将大好时光白白流失掉,事后回想又万般后悔;做作业经常马虎出错,到了订正的时候每每才说:“呀,我怎么又粗心了?”其实这就是做人不合格的表现。如果事事都是这样,我做人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常常拜读一些伟人的名言,时时感叹伟人说得是那样的好,但是我们要知道,任何一个伟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他的坚定的信念和永恒的责任心基础上的。反过来世界上伟人毕竟是少数,平凡的人随处可见,但是像上面说的司机那样,做有责任的凡人,那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效仿的。在这个世界上,最渺小的人与最伟大的人同样有一种责任,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做人就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必是我们现在和将来为自己树立的做人的基本准则。
一道题目虽小,关键在你是否能够做对;一顿饭虽小,关键是你能否做得香甜可口;一件事虽小,关键的是你能不能有责任心把它做好!让我们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事事尽责,处处成功
第四篇:读一本书征文
苦难也是一种美——读曹文轩《青铜葵花》读后感
龙镜小学五年级罗瑞璘指导教师:张丽清
在一个大雨像断了线的珠子的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让人伤心,又让人幸福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曹文轩,书的内容写的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是一个乡村孩子,也是一个哑巴。女孩叫葵花,是一个机灵的城市女孩。一个契机,让这俩个城市孩子成了以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在农村一起生活,一起成长。12岁那年,女孩葵花回到了她以前居住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这本书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故事里的主人公之一青铜小时候是一个活泼,健康的孩子,可是有一天家里发生了一场大伙,把家里仅有的一块麦地给烧了,青铜被吓坏了,变成了哑巴。在这本书中,不断地有痛苦的事情发生,让我心中十分酸楚,十分可怜书中的人物。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在第一章中有一段我认为作者把大麦地写得很美,是这样写的:“太阳照着大河,水面上有无数的金点闪着光芒。这些光芒,随着水波的起伏,忽生忽灭。两岸的芦苇,随着天空云彩的移动,一会儿被阳光普照,一会儿又被云彩的阴影遮住。云朵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有时完全遮蔽了太阳,一时间,天色暗淡,大河上的光芒一下全都熄灭了,就只有蓝汪汪的一片,但又不能长久地遮住,云去日出,那光芒似乎更加的明亮与锐利,刺得人眼睛不能完全睁开。有些云朵只遮住太阳的一角,芦苇丛就亮一片、暗一片,亮的一片绿得翠生生的,而暗的一片就是墨绿,远处的几乎成了黑色。云、阳光、水与一望无际的芦苇,无穷无尽地变幻着,将葵花迷得定定的。“读着读着,我仿佛自己就在这本书中看见了这画面,让我目不转睛。
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领悟到人处在逆境并不可怕,只要你心中有信念,总能突破暂时的困难。我要向青铜和葵花学习,虽然他们只是十几岁的孩子,但是他们那份坚强,那份执着永远激励着我努力奋斗。
第五篇:亲子共读征文
书见证着我成长
西平县柏城北街小学六(1)班李晨光
----题记 浓墨挥毫,江山在目,娓娓道来世间万事
观世间万事万物,感其中豪气万千,听人间感人真情,受书香熏陶感染。
书,在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时,也走入了我们世界,它或豪气万千,或娓娓动听,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书,是这世间万物的写真,它以一种文字的形式将事情还原,完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千变万化,却是不离本宗。
读书的形式多种多样,自学校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以来,与母亲共同读书的时间也是愈来愈多,我们共品茗书香,享受其中乐趣,而无论我们以何种心情看书,在何时看书,书总是不改初衷让我们能从中得到些许启发,使之平复心情,使之心绪万千。书有千面,但皆是让我们感慨万千。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便是与母亲在阅读《狼王梦》时的情景,紫岚的身影交叠于我面前——她的执拗,来自丈夫黑桑的对权利追逐的野心,她从年轻美貌到一瘸一拐无人问津地苟延残喘,从万众瞩目到唾弃厌恶,她的一生历经兴衰,三起三落,她,粉墨登场却凄惨落幕,她的一生都是在追逐着自己的信仰,而当一个个希望的破灭,一个个精心培养的孩子的死亡迫使她绝望,心如死灰,也使她一步步走向衰老,丑陋,残疾,她比公狼更为有血性野心,但却总是离成功只有一步又遥不可及,为将她扫地出门的孩子所生下的狼崽存活,留下成为狼王的希望,留下她的野心信仰,她拖着残破的身子,与同她实力悬殊的对手,那正当壮年又饥肠辘辘的老鹰,在这场能预见结果的战斗中,他们却是同归于尽,她那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落下了帷幕,在最后一次不见硝烟的战斗中落下了帷幕,在绝望与希望中带着无尽的辛酸落下了帷幕……
从对书的厌烦到爱上阅读,从跋扈自恣,性格乖张到现在的开朗乐观,积极向上,从懵懂无知到明白事理,从简单到复杂,从目不识丁到博览群书,从我变化了许多,书让我看到了许多不曾看到的,不曾理解的事物,让我接近他们,触碰他们,感受他们。时光荏苒,六年的光阴已逝去,六年有许多变迁,许多改变,而书却依旧陪伴在我的身边,却未曾改变,见证着我的成长,变化。
江山如画,岁月如歌,而我们的见证者与记录者皆是书。
辅导老师:杜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