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名著要求(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09:1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文学名著要求(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文学名著要求(最终版)》。

第一篇:当代文学名著要求(最终版)

2008年秋季学期《中国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期末论文要求 选择一位你喜爱的当代(1949年至今)作家的一部文学作品(不是现代作家的作品),结合本学期的学习,写一篇赏析性文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写一篇比较规范的论文更好。根据自己的能力任选。

赏析性的文章不注重考察理论水平,主要考察同学们在名作欣赏方面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形式可以灵活,不必拘泥于论文的形式,注重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受和认识。

规范性的论文,在形式和内容方面要求更高。

要求如下:

1、不要抄袭任何网上或其它现成资料,自己写作,一旦发现即以作弊论;

2、字数至少 2000字, 没有上限.。观点明确,突出一两点即可,不要东拉西扯;要有理有据,不能光下结论没有体验、描述或证明.3、按时提交。论文完成后交到所在教学中心,然后由所在中心统一上交到北京大学网络学院。上交论文一律要求为打印纸稿,要有封面(注意要用我们已经在论坛上提供的标准的封面),写明学号和姓名,所在教学中心地址。注意:不要只发电子文档,否则没有期末成绩。4赏析性文章如上所说形式上和内容很宽松,不必如严格的论文那样,可以“自由谈”。5 如果写规范点的论文注意一下几点:

(1)标题的选择。如《浅谈海子的<亚洲铜>》、《<白鹿原>白嘉轩人物分析》。也可有副标题,如《后现代的鬼火——评阎连科的<受活>》。

(2)文章结构。引言-主体部分(如一二三点,可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结语。注意论文的形式感。

(3)材料组织。要文充分的材料来证明观点。作品原文,专家研究观点。材料要具有权威性,最好是这方面的研究专家,网上不知名作者的观点最好不要用。二手资料也最好不用。材料的组织安排注意逻辑。

(4)注释和参考资料。引用的数据、文章观点等,要注明资料出处,如某个杂志的某篇文章,作者及年月日等,或某部著作、作者及页码。尾注和页面脚注都可以。

(5)摘要与关键词。全文的概括,和引言不一样。关键词2-4个,不要太多,如,摘要:《白鹿原》,白嘉轩,儒家传统。这就能让人大体知道论文的论述要点。如果论文字数比较少,可以不写摘要和关键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篇:当代文学名著文档

《透明的红萝卜》择取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段农村生活。“文革”期间的农村是异常黑暗的,莫言并没有从正面进行血泪斑斑地控诉,而是有意识地淡化政治背景,模糊地处理一些历史的东西。他以独特细腻的生命体验,透过黑孩的儿童视角展现了民间氛围中的乡村风景与神秘事物。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不能用一两句话进行概括的,莫言说:“生活原本就有的模糊含蓄,决定了文艺作品的朦胧美。”因此,在阅读中,抛开寻找主题的期待,细心体会黑孩的鲜明形象所包含的丰富意蕴成了作者要传递给读者的主要信息。主人公黑孩不仅为小说提供了故事内容,而且也为观察与他相关的其他人的活动、心理及关系提供了视角。

黑孩从小就失去父母亲的爱,在继母的打骂中艰难和小心地求生。这种残缺的生命经历使他从小就有别于正常儿童。他性格冷僻,从不与人交流,甚至从不开口讲话。他生活在自己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里,甚至常常忘记外界的寒冷和疼痛。邻村的菊子姑娘以近乎母亲般的关怀疼爱唤回了黑孩内心深处早已泯灭的温情。他对菊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迷恋,但这种迷恋是深藏不露的,甚至有时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例如咬伤菊子的手。其实,黑孩内心深处是十分珍惜这份宝贵的感情的,他希望能够维护,并永久地占有。可他不知道该怎样做,只是潜意识地通过砸碎手指,烧伤手掌等令人心惊胆战的自疟行为来引起菊子的关注。但是,真正能得到菊子爱情的是带自己来的英俊结实的青年小石匠。黑孩的幻想一点点破灭,他不得不寻找其它载体。终于,他在一个红萝卜上实现了感情寄托。那是一个透明的红萝卜,那萝卜晶莹剔透,尾巴上的根须像金色的羊毛,体内“荡漾着银色液体”,他感到兴奋和激动。这种情感体验是与菊子带给自己的感觉完全相同,黑孩顺利地实现了情感载体的转换。但是,好景不长,即使是这种虚幻的人间温暖,黑孩也是没能永久地保存。暗恋菊子而追求无望的矮丑的小铁匠把那颗珍宝般的红萝卜夺去,狠狠地扔到夜色笼罩的河水里。美妙的情感体验和幻想又一次被彻底毁坏了。最后,在小石匠和小铁匠的殴斗中,恼羞成怒地小铁匠误伤了菊子一只美丽的眼睛,菊子和小石匠便消失了,工地上只留下黑孩那孤独无望的身影。

黑孩还是一种象征,一个特殊的艺术形象。他饱受人间苦难,他以惊人的适应力和承受力顽强地活着,显示了对恶劣环境的超越和征服。这也正是那个时期中国农民普遍具有的伟大性格和力量。因此,黑孩是二十世纪中国农民的真实缩影。

莫言对这篇小说的构思是新颖别致的。他颠覆了主题先行的创作模式,首先捕捉的是一个金色红萝卜的意象,然后内心产生一种感受,这种感受不断膨胀,最后成就全篇。这是一种“内省型的思维方式”,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且感情真挚。

第三篇:当代经典爱情文学名著导读

七部必读的经典爱情名著

让你知道七种不同的爱情真谛与爱情方式

一、《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当她的爱情来临的时候,她的生命已经开始一点点的走向终点„„

二、《长恨歌》(王安忆)

上海都市爱情精神史,一个女人一生的情与爱,被时代的变迁和男人的轮换交错编织着。三个男人分别涤荡着她的少年、中年和老年,每个人都留下了承诺,但每个人走了都没有回来,而第一个给她照相的男人,一生陪伴和牵挂,却没有得到她,也没有得到她的心„„

三、《平凡的世界》(路遥)

它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在这平凡的世界里,那些绚丽的生命之花正在悄然地开放而并不为我们所知,平凡的世界令人感动,平凡的事和平凡的爱情,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积极对待,就不再平凡„„

四、“三个城堡”——《边城》(沈从文)、《围城》(钱钟书)、《废都》(贾平凹)《边城》:把那种原始自然的纯美的爱情寄托在一块世外桃源中,那种爱情就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围城》: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进来的人,个中玩味局中人才知,出去的人,满腹酸甜非过来人才懂„„

《废都》:现代都市的金瓶梅,被禁17年,却是作者认定唯一能安妥他灵魂的书,所有人物均落下了可悲的下场,唯有那一座孤独的古城在世纪末慢慢的荒废,慢慢的荒废„„

五、《白鹿原》(陈忠实)

在抵挡不住的历史潮流下,在一个村庄和一片麦田地里发生的爱恨情仇。三个女性分别演绎了为结婚而结婚、为本能爱情而结婚和为某种崇高目标而结婚三种模式。从中也可窥见,生在那个年代里的爱情,是多么难以言说„„

六、《山楂树之恋》(艾米)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情窦初开的姑娘,一个站在山楂树下等待她的穿着白衬衫的英俊小伙。只要你活着,我也还活着,若是你死了,那我就真正的死了。怎样的感情,把一个人的生命看成自己生命的延续?或许,纯洁的爱情要求的是适时的死亡„„

七、《塔里木河》(木然千山)

塔里木河是一条神奇的长河,充满魔力的长河,让人游曳其中就不想上岸的梦幻之河。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条这样的长河:它源远流长,它永不消逝,流淌着我们每个人的悲苦、欢乐、梦想与秘密。当你暮然回首,不经意间,发现它已流经千年,走过人事与沧桑„„

第四篇:当代文学名著选读复习题

当代文学名著选读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8分。答案中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史常识。略。

二、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主要是表现“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物质上的巨大伤害以及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反思,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文学现象,在当时中国社会有广泛影响。作品中充满了往昔的苦难岁月,其基调基本是愤懑不平心曲的宣泄,情感过于强烈,说教意味浓烈。“伤痕文学”的主体是短篇小说,包括刘心武的《班主任》、古华的《芙蓉镇》

2.反思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反思文学力图追寻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不再限于表现“文革”十年的历史现实,而是把目光投向1957年以来甚至是更早的历史阶段。重新探究历史是非,对过去一贯以为正确而在实践中证明是错了的政策、路线、事件提出怀疑,并以艺术的方式加以充分而深刻的表现。代表作王蒙《蝴蝶》、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

3.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是后文革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被怀旧情绪驱使着的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称呼,说明两者在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红色经典”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超越而开放的人类文化品格”,渗透着人类、民族和个人生存与命运的深层关系,揭示了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历程,是推动人类走向文明的有力力量。代表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红岩》

朦胧诗

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他们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带有浓郁的英雄主义色彩和强烈的精英意识,在迷惘感伤的诗情中,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诗学主题。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代表作:北岛《回答》、舒婷《流水线》

“第三代诗人”

20世纪60年代出生、80年代末出现的一批诗人,如韩东、于坚、徐敬亚、杨黎、李亚伟等。以平民化的诗歌与私人化的小说写作而著名。近期在小说创作方面有所发展,被称为“新生代作家”。第三代诗人采用象征主义、黑色幽默、意象派等手法把物像进行机械化的组装,使诗变得扑朔迷离,波谲云诡,让人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想象。他们反英雄,反崇高的价值观念,反意象、反优美的艺术观念。一些在朦胧诗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开始不满于它的停滞及局限,于是决定自行探索,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方式,他们带有强烈实验味道的诗歌,具有迥异于前辈诗人的特征,也被称为新生代作家。

女性文学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和言说主体的文学。关注女性命运、女性情感、女性生命的文学,或者是基于超性别意识(隐含性别主体意识)、超性别视角(隐含性别视角)表现的包括女性生存在内的、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文本。

如郁达夫、叶灵凤

8.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这一概念是在1989年,由《钟山》杂志正式提出的。指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用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展示当代人的生命存在状态。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与作品包括池莉《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什么叫“百花文学”?有哪些重要作品?创作中呈现出怎样的趋向?

(1)、百花文学即于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称为 “百花文学。”(2)、重要作品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宗璞的《红豆》,丁玲的《在医院中》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

(3)、趋势:在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口号后,其突破了僵化教条的文学形式,出现的新文学形式。着重探索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探索,二是对人性人情在文学中的价值和地位的探索。创作上多是干预社会现实、描写人情人性的。对后世文学启蒙起到了促进作用。

2.《茶馆》采取了什么样的艺术结构?(1)、《茶馆》是老舍戏剧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经典。(2)、老舍在构造《茶馆》时,没有运用中心情节和贯串全剧的冲突,而是采用被称为“图卷戏”或“三族风俗画”的创新形式。艺术构思独特,在艺术结构上则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 “坐标式”结构。其深层结构,就是人物之间的对比,这种对比使场面更加生活化,更真实。它的重要特征表现为使用了 “反描法”、“侧面透露法”以及 “人像展览式”方法。

(3)、话剧以茶馆为典型环境,以茶馆的变迁和一些小人物悲剧命运来表现时代的主题。戏剧采用了人物展览式的结构,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以人物塑造带动故事情节发展,将丰富的时代生活场景进行横断面式的穿插,制造矛盾与矛盾之间的接触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以点带面、多线纷呈的蛛网式结构模式,突破了舞台的限制,极大地拓宽了戏剧的表现领域。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通过描写他们怎么活着和怎么死去的生命历程,展现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历史变迁。

3.怎样理解《神女峰》对礼教神话的解构与现代女性意识的张扬?

《神女峰》是舒婷诗歌的一篇代表作,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宣扬女性对生命本体自由和解放的追求与宣告。

1、神女峰是女性坚贞的化身备受礼赞。

2、“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指代人们对这种所谓的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赞美和盲目信仰。

2、“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表达的意思是作者对这种爱情观的怀疑,游人争相一睹这一“风景”时,舒婷却感到了心酸和不忍,因为看到了“风景”背后的痛苦和残忍,对男性视觉中的贞节发生了深刻的怀疑。

3、:“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是困惑,更是质疑:那神女,那许多的妇女,有着鲜活的生命和正常的需求,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呢?她们为着一个没有价值的期待,错过许多幸福,多么荒谬。

4、“金光菊与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这些植物生机蓬勃,自由自在,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暗喻女性应该挣脱旧的伦理枷锁,追求自己的自由。

5、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诗抒情的最高峰。这是新时期的女性发出基于生命的本真呼唤,呼吁女性们大胆的去追求俗世的幸福,为爱而哭为爱而笑,而不要为了什么“贞女节妇”的虚名牺牲自己的幸福。

5.有人说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首温暖的诗,你怎么看? 我并不觉得这是一首温暖的诗,相反,这是一首苍凉的诗。

1、“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似乎宣告了诗人面向尘世,充分享有这个世界,不再一个人孤寂。

2、诗人下定决心“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表明过去诗人缺少幸福感受,现在打算重建生活,追求幸福。

3、“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在想象中构建着自己的幸福家园,可以面朝大海,获得精神自由。

4、“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表现了诗人对山山水水的重新审视,重新感受、发现。

5、“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表现了他用真诚的祝愿、世俗而实在的祝愿为陌生人祈福。

6、“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只愿”暗示了前边的一切,原来都是诗人在为别人祈祷,他自己根本就不愿去拥抱世俗,而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只愿独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对尘世,静看花开花落。海子不属于尘世的幸福。不是温暖而是苍凉。

6.《命若琴弦》的主题是什么?你觉得小说的故事有多大的可信度?这种可信度是否会影响作品的价值?

主题:1.人生必须有目的,希望给人力量。人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满足,不断追求希望,人才有动力。

2.在苦难的命运下,生命是具有韧性的。面对强大的命运,只有用更勇敢的心来迎接。

3.目的是虚设的,但虚设的目的却能引导着实在的过程。承认人生目标的虚设,让虚设的目的引导你,从而获得实实在在的人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4.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突围的过程,即局限——突围——获得幸福,人在突围追求幸福的同时,体现出了生命的意义。这个故事的可信度不高。

故事的可信度不会影响作品价值。作家通过这个故事,想要告诉人们人生就是人的有限(局限)和人不断突破有限的过程,同时探求人生的意义。只有相信有一天可能会实现,你才有了活着的动力。老瞎子在绝望中突然明白,这目标原来是虚设的,史铁生的小说令人感到悲凉与厚重,同时又会有顽强生存的信念。看到人本的困境,但又不会彻底绝望。当艺术达到了理性的极限,它就走向了哲学。史铁生的小说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与哲学沟通的可能性。

7.《爸爸爸》中的丙崽是怎样的形象?寄寓着作家怎样的文化思考?

丙崽形象:是个弱智、呆傻的侏儒。生下来只会说“爸爸爸”、“X妈妈”两句话。见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说“爸爸爸”,如果别人朝他瞪一眼,他就翻个白眼,咕噜一声“X妈妈”,除此之外一律不懂。在鸡头寨人与鸡尾寨人打仗之时,丙崽却被鸡头寨人奉为神灵,称为丙仙,加以顶礼膜拜。鸡头寨人要杀丙崽祭谷神,天却响起炸雷,丙崽躲过一劫。当鸡头寨人要进行民族迁徙时,丙崽属于弱智者,要毒汁,但丙崽又一次大难不死。丙崽形象的象征含义:(1)弱智,意味着愚昧与落后。(2)人们对丙崽的敬若神明,象征迷信与落后,表明现代精神或民族理性精神的缺失。(3)丙崽历经劫难而不死,一方面表明民族虽然落后,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一方面由反映出愚昧、落后的古老民族文化的顽固性。

文化思考:对人生命意义的理解,正如丙崽娘所说的那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去就去了”。活在世上,鸡头塞人最大愿望是——活着有“话份”。这可把它看作是塞里人对个体人生意义的解释。就在这种人生意义上,丙崽的母亲用“剪鞋样、剪酸菜、剪指甲”的剪刀去为人接生,剪出了山寨里的一代又一代人。种族的生命也就是在这种状态下顽强而无理性地延续着。在这里含有个体生命和种族生命之间息息相通的神秘意味。“在这部小说里,作家认真地探求着个体生命、种族生命以至人类生命的关系,它们的形成,以及生存的艰难过程”。

《爸爸爸》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对民族文化形态表达了一种理性批判,探询了在这种文化形态下的生命本体意识,并力图从文化的角度找出造成现代中国人生存困境的埋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的劣根。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韩少功的《爸爸爸》的寻根意识与鲁迅揭示“国民劣根性”的启蒙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9.在《我与地坛》中,有许多关于母亲的细节和片断,映射着母亲素朴而高贵的灵魂。试举一例简要阐述。

母亲放心不下残疾的儿子,整日里四处张望,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像守候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生怕他一不小心跌倒似的。好多时候,母亲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作者的动静。当他发疯似地摔打东西时,母亲并没有嗔怪他、阻止他。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如能减轻儿子的苦痛,母亲甘愿儿子把那些东西摔打在自己身上、心上。母亲千方百计地讨好儿子,千方百计地使儿子好受、快乐;母亲的心却在滴血。长期的苦楚、劳累使她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她走时,一定还在惦念着她那有病的儿子。她不情愿地走了。文章中作者不止一次地自诉:可是母亲走了,可是母亲走了„母亲的走,留给他的是无尽的思念和无可挽回的遗憾。“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作者分明是在告诫我们,生命中的遗憾,是在不经意间铸就的。而我们唯一得到的启示就是:珍惜一切!

10.高晓声塑造的李顺大、陈奂生等农民形象具有怎样的典型意义?

《陈奂生上城》,给人不少的启迪,不仅真实地描述了当代农民的现实生活,深刻反映了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由穷向富过渡的转机,表现了农民对精神生活新的追求,而且,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在时代的转折点上,对生活中所存在的农民意识,应该如何去认识,怎样去理解的复杂而深刻的问题。千百年来,农民埋头于自己的尺寸之地,没有过高的祈望,墨守成规,亦步亦趋,一代一代地走着小农经济的老路;他们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方式粗鄙,形成了愚昧、保守偏狭自欺的性格。小说《陈奂生上城》,好就好在能够正视这种深层的社会心理现实,敢于描述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既可爱、又可叹既可笑、又可哀的旧式农民形象。作品对陈奂生在招待所住宿的一幕,写得是何等精彩:他想想一夜就花了两顶帽子的钱,便决意要用足到次日中午十二点钟,能捞回多少是多少。他还竟用提花枕巾来干搽嘴脸,衣服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即便房间成了猪圈也不值”。在距十二点还差几个钟头时,他肚子饿了,再呆下去,怕没有粮票,饿得走不动又要睡上一夜,不得已只好忍痛出了招待所。这样的情节实在滑稽,初看还觉得这样写当代农民似乎有些过分。陈奂生形象不正是二十年代初鲁迅笔下的阿Q吗?可是,这里明明写的是一个当代的农民。若细细品味,人们就会觉得现实中这样的农民确实不少,可以从许多农民兄弟身上看到他的影子,找到他的原型。

老一辈的种田人总说,吃三年薄粥,买一条黄牛。说来似乎容易,做到就很不简单了。试想,三年中连饭都舍不得吃,别的开支还能不紧缩到极点吗?何况多半还是句空话!如果本来就吃不起饭,那还有什么好节省的。李顺大家从前就是这种样子。所以,在解放前,他并没有做过买牛的梦。可是,土地改革以后,却立了志愿,要用“吃三年薄粥,买一头黄牛”的精神,造三间屋。造三间屋,究竟要吃几个“三年粥”呢?他不晓得,反正和解放前是不同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确有得积余,因此他就有足够的信心。前前后后,他一共把自己卖了三次。第一次的卖身钱,付了草屋的地皮钱;第三次的卖身钱,付了爹娘的坟地钱。一个翻身的穷苦人,把造三间屋当做奋斗目标,也许眼光太短浅,志向太渺小了。但李顺大却认为,他是靠了共产党,靠了人民政府。才有这个雄心壮志,才有可能使雄心壮志变成现实。所以,他是真心诚意要跟着共产党走到底的。一直到现在,他的行动始终证明了这一点。他觉得浑身的劲倒比天还大,一铁耙把地球锄一个对穿洞也容易,何愁造不成三间屋!他那镇定而并不机灵的眼睛,刺虎鱼般压在厚嘴唇上的端正阔大的鼻子,都显示出坚强的决心;这决心是牛也拉不动的了。别说牛,就是火车也拉不动。天没有眼睛,地没有良心,穷人受的灾,想也想不到,说也说不尽„„没有房子,唉!做了这些腐蚀别人的事,李顺大内心惭愧,不敢告诉老书记。但是他的灵魂不得安宁,有时候半夜醒过来,想起这件事,总要骂自己说:“唉,呢,我总该变得好些呀!”

在理想方面,主人公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虽然只是造一间自己住的屋子,但是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一个样,要经历很多的曲折和障碍。文中最后也是以苦涩的胜利作为结束。符合中国文化的传统描写手法,描述了中国基层农民的朴实、执著、坚忍不拔、苦尽甘来的喜悦等特征。

四、论述题:(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全做不加分;不得少于800字;30分)

1.试述巴金《随想录》中的“忏悔意识”。

《随想录》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作为巴金忏悔意识的最高峰的《随想录》,其价值和影响己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它“唤醒的是人的良知,肯定的是人的价值”这部大书主张反封建,坚持说真话,并通过控诉“文革”解剖自己来反思历史,从而达到对人性的忏悔的高度。

《随想录》从开始了对文革的反思,逐步加大了反思忏悔的力度,勾勒出作者忏悔反思的思想历程,描绘出从“忏悔的奴隶”还原到“忏悔的人”再到人性的忏悔的轨迹。这时的忏悔是对五四精神的回归,但是比起从“五四”时期到全国解放以前巴金忏悔更进了一步。

一、从巴金忏悔意识的思想内容涉及的广度来看,他以一位老作家的良知和勇气剖析民族的灾难和个人的悲剧。以个人的方式反思“文革”,“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历史的教训。

二、从忏悔的力度方面来看,比起解放前巴金那段主要通过小说作品中的人物来表现忏悔意识的历史时期,《随想录》通过以第一人称写作,作家自己直接站出来倾诉自我内心的想法,巴金的忏悔意识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忏悔的力度更为深刻。“从‘我’的视角出发,记叙‘我’的见闻,抒发‘我’的感触,表现‘我’的思考,渲泄‘我’的情感波澜”。当巴金把自己完全摆放在历史的天平上去衡量,看自己的得失,翻拣灵魂深处那些丑恶的东西时,他的忏悔意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三、在深度方面,巴金在《随想录》中的忏悔,完全是自觉主动的,既不同于《灭亡》、《新生》、《家》等作品里的赎罪,也不同于5旷-60年代迫于政治压力的自我批评,更迥异于文革中的自我的否定,它不仅展示了灵魂深处的冲突、挣扎和苦痛,还呈现了防患于未然的自我谴责的情感体验和人性深层缺点的暴露。在写作《随想录》中,仟悔意识已经从以前的为家族、为人民的忏悔上升到为人性的仟悔。反对文化专制、反对长官意志、反对粉饰现实、仟悔自己精神上的软弱,认为整个民族都应该忏悔和反思,他响亮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馆。这应该说是对中国当代社会的最深刻的反思。“巴金《随想录》的真实在于其忏悔的深刻性和无私性,着眼的是民族、国家和人类的未来。”

在《随想录》中,巴金的忏悔上升到人性的高度是通过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性实现,这也是作家对自我灵魂的无情拷问、痛定思痛之后的自我忏悔的结晶。巴金把自己灵魂里丑恶的东西统统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是一颗忏悔的灵魂在冶炼中寻求新生。把赤裸裸的自我真实地袒露在读者面前,告诉大家“没有神,没有兽,大家都是人”。强调他的忏悔是为过去的错误还债,是为了血和泪讨回代价,是为了净化自己的心灵。纵观巴金一生的思想,从为人民的赎罪意识到独立话语的缺失再到主体意识的回归,巴金的忏悔意识经历过了一个由忏悔的人到仟悔的奴隶,最后升华到为人性的忏悔。

2.试述80年代中期的“文学寻根”潮流,请结合相关文本进行简释。

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贾平凹的《浮躁》等。对根的态度:

(1)文化批判型。对传统文化持审视批判和否定的态度。韩对民族落后文化形态的理性批判。丙崽:民族文化“劣根性”的象征物。

(2)文化认同型。对传统文化持一种理解。认同、肯定的态度。阿城《棋王》——中国文化精神,内涵更接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王一生:不随流,不合污,矢志弥坚,操守如一,超然于世。

(3)原始生命型。莫言《红高粱》——对祖辈豪爽自由生命力的张扬。余占鳌和戴凤莲:高密东北乡人高粱般鲜明的性格。

3.汪曾祺说他的一部分作品“有一种内在的欢乐”,如《受戒》和《大淖记事》。试述这类小说的主题意蕴。

汪曾祺的小说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具有原始意味的市井民间形态,这里充盈着蓬勃旺盛健康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任何道德说教都无法规范、任何政治条律都无法约束、甚至连文明、进步这样一些抽象概念也无法涵盖的自由自在”的境地。这样的市井民间文化形态是自然的、舒展的、欢乐的。汪曾祺在他的小说中所要表达并极力推崇和赞美的正是这样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境界或者叫做生命存在。这在其代表作《受戒》和《大淖记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汪曾祺在这两部作品中,以优美的笔调向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富有“异质性”的地域。在《受戒》中,是那个法外之地“荸荠庵”,在《大淖记事》中,是“颜色、声音、气味和街里不一样”的“大淖”。这里的一切都显示出一种自然的原生形态,人们的风俗习惯、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与“念过‘子曰’的人完全不同”,显示着一种独立于传统之外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比如,他们把“出家”叫做“当和尚”,不同的说法,构成了完全不同的两种内涵。“出家”意味着了断尘缘,灭绝人性,去过一种非人的生活。而“当和尚”,却像“当画匠”、“当箍桶的”、“当弹棉花的”一样,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或方式。敞开生命的激情、享受世俗人生的欢乐、追求个性的自由与解放,不正是我们民族悠久传统的一部分吗?

《受戒》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表现的是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内容】

小说描写的内容包括和尚们的宗教生活和民间的世俗生活两部分。和尚们的宗教生活是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或者说世俗性的。聪明漂亮的主人公明海在家叫小明子,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出和尚。当和尚对当地人来说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因为当和尚有很多好处,可以吃现成饭,可以攒钱,将来还可以还俗娶亲。不仅出家的目的是世俗的,寺庙里的生活方式也如此,充满了尘世的气氛。在对和尚们的生活习俗作了充分的铺叙后,作品又以小英子家为中心,展开了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水乡世俗生活画卷。小英子一家4口人,尽管性格不同,但都禀承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格。小英子心灵手巧,热爱劳动。她和常往她家跑的明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受戒》这个题目是带有反讽性的,“受戒”本来是和尚表明接受佛门戒律的仪式,而就在明海受戒的同时,两个小主人公的爱情也走向成熟。明海在受完戒与小英子划船回家时,两人表白爱情,把船划进了芦苇荡。小说结尾处以写景暗示了性的成熟。【主旨】

作品中两个部分的内容是相通的,具体的联结就是明海的行动;不仅如此,两个部分还互相印证,流贯着共通的精神--中国人的求生意志。《受戒》有着一种内在的欢乐,浸润着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现世主义精神,令人想起《诗经》和古代乐府中那些欢快的民歌。这是一首人生的赞歌,赞颂了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散文式的结构手法】

散文化的笔调是这篇作品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这从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可以看到。从人物塑造来说,作品并不着力于刻画完整的人物性格,而是努力捕捉能够表情达意的人物的神情、动作和话语,从而折射出人物的心灵世界。《受戒》与汪曾祺的其他小说相比。情节性要强一些,却又不以情节取胜。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色彩给作品带来了独特的风致。《受戒》花了很大篇幅描写风俗人情和地方色彩不是离题万里,因为正是庵赵庄善良的习俗熏陶了两个小男女对现世生活的热爱,而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则铸造了他们自由恬淡的天性。

【言语的口语化自然化】

作品的语言亲切自然,素朴、雅洁。作者既追求口语的鲜活和传神,又讲究书面语的精妙和雅洁。作品的语言很生活化,没有冗长的文学描写和种种陪衬。作品虽然很雅致,透露出浓厚的书卷气,但人物的语言并不是文诌诌的,而是非常切合他们的身分,简洁传神。

《大淖记事》是汪曾祺也是中国当代文学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大淖记事》的情境取自乡风民俗“与街里不一样”的大淖边上,故事以挑夫的女儿巧云和小锡匠十一子颇具波折的爱情为核心,凭借当事人和乡邻对“巧云被玷污”和“小锡匠挨打”两事件所衍生的一系列行为和态度,展示了一种奇异的、很有些寓言意味的“大淖文明”。汪曾祺关注最多的是人情、人性,是人们比照道德的自我规范,所以他的小说常以温情抚慰人间苦难,以善意反观世态实况,以幽默品评国民心态。汪曾祺善于把人物和美对应起来,热衷于写凡人,写凡人的微笑,写凡人苦楚后的微笑。他强调的是个体人格的自动完善,醉心于汉民族的道德美、情操美和人性美的描摹。他乐于用温柔的心来和解人生中各种层面上的尴尬,使作品呈现出和谐的韵致。与《受戒》类似,《大淖记事》采取的是民间化的叙事方式,与民间文学常用的叙事方式如出一辙。这种叙事有以下一些特点:

1.想象中的读者(隐含读者)是一个充满猎奇心理期待的信息接受者,他对本文的叙事并不信以为真,而是将其视为与己相距甚远的、理想中的或另一世界的人以及他们的生活的”故事“(history)。

2.叙述语调的民间性。如本文所采取的平缓流畅的叙述语调,简短朴素的句式,”主干突出,旁枝逸出“的叙事格局(在插叙刘号长其人其事时即采用此种策略)。

3. 叙事结构的民间性。

《大淖记事》的叙事采用了传统文学、民间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模式--”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团圆的格局。这是传统文学及民间文学中常用的一种”情爱模式“。

作者通过本文叙事所努力追求的正是一种美的意境,美的境界。本文所呈现的”美“,是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的:自然美(包括景色美,色彩美,如那片沙洲、飘散在大淖之上的炊烟)、人情美(美好的人际关系、乡俗风情)、人性美。人性美是作者企图抵达的最高目标。大淖人古朴纯真的生活,自然无拘束的男女关系,要多野有多野的女人,开放的性爱观(原则是”情愿"、乐意),小锡匠与巧云那一段动人的爱情……所有这一切,经由作者以淡淡的语调娓娓地叙来,从而笼罩上了一种素朴清雅的优美。4.怎样理解《红高粱》中的人物形象和叙事主题?

人物形象:

这部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除去了传统意识形态对立式的正反人物概念。小说刻画了很多迥异不同的农民形象,我爷爷、我奶奶、罗汉大爷、、、、、、他们都是矛盾的混合体,卑微与伟大、善良与残酷、勇敢与怯懦。他们身上的对立面时时碰撞出激烈的火花,照着他们的命运。

我奶奶,一个张扬不羁,绝对不是循规蹈矩的女人,可以说是个性解放先驱,妇女自立典范。她野性又感性,不甘于惨淡的命运,敢爱敢恨、豪爽开朗、追求自我、勇敢反抗日寇的鲜明个性,彰显了小说的主题内涵,承载了导演反叛传统的主观创作意图。我奶奶一生的所作所为颠覆了传统道德伦理,冲破了纲常束缚,轰轰烈烈追求自己的幸福,致死不渝。我爷爷于占鳌也是一个集善恶美丑于一身的典型,身兼土匪头子和抗日英雄的两重身份,并在 他的性格中极力渲染出了一种粗野、狂暴而又富有原始正义感和生命激情的民间色彩。他一生杀人越货,与我奶奶纵情野合,国难当头之际又领军起义,捍卫家园。他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普通民众身上那种深邃、复杂的人性之光和强大、坚韧的生存意志。深邃的人性自由之美、放荡不羁的反封建之勇和搏击生活之顽强是我对他的形象概括。罗汉大叔身上有传统农民的奴性,对东家不变的忠心,对强权本性的惧怕和委屈;同时,他又有传统农民身上的勤劳、老实、智慧。

叙述者把这些人物都作为自己的家族长辈来写,又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以前革命历史故事少有的任性与平易之感。这就使得这部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亲和方面,都非常鲜明的表达出了一种真正向民间崇尚生命力与自由价值取向。

叙事主题: 《红高粱》在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开辟一个鲜活生动的民间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小说的用意并非是历史战争,而是作者对民间自由自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赞美。它张扬的个性的解放精神——敢说、敢想、敢做。它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全部笔墨都用来描写由土司令余占鳌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故事。

《红高粱》的叙述沿两条线展开,主线是土匪头子“我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辅线是在这次战争发生之前发生的余占鳌与“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小说体现出了对传统小说叙事的叛逆,是以追忆的姿态讲述的故事。在莫言的艺术世界里,蕴含着中国农民的生命观、历史观、乃至时空观。

叙述者在小说开头有一段充满激情的感叹,极力赞美他的故乡,赞美他的那些豪气盖天的先辈,这种感叹贯穿在整部小说中,而且愈加变得浓烈感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无疑是一种作家把民间作为理想的生存状态。民间是自由自在无法无天的所在,民间是生机盎然热情奔放的状态,民间是辉煌壮阔温柔淳厚的精神,这些都是人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魅力之源。叙述者以这样一种民间的理想状态来对比现实生活,却发现这种状态只是过去时态的存在,高密东北乡的英雄剧全都上演在已经逝去的时间中。这里显然引入了一种与政治意识形态及知识分子传统都全然无关的历史评判尺度:站在民间的立场上来看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境况,便暴露出某种生气流散与自由状态受到限制的趋向。而在《红高粱》中,这种遗憾与感慨反过来又强化了对曾经存在过的民间自在状态的理想化与赞美,从而使其呈现出了更为灿烂夺目的迷人色彩.

第五篇:当代社会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一辩

尊敬的各位评委、主席,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大家晚上好,很荣幸作为全场第一个发言的人,我得向大家解释今晚辩题的定义。

影响:对别人的思想或行动起作用,通俗点说就是让人了解并认知。

当代社会:指我们这代社会,有別于古代社会与未来。这是我们辩论的背景 所谓通俗文学是指除了历史上的民间文学以外,还包括现实创作的通俗化﹑大众化,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以满足一般读者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而文学名著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作为一个比较性辩题,我方经过多方查阅 认为判定影响大小的标准就是更深刻的更广泛的对别人的思想或行动起作用。

基于标准,我将从以下三论述我方观点。

1.众所周知,通俗文学数量多,影响广泛,涉猎范围广,流传广。他涵盖当代社会各个层面的阅读人群。而文学名著因为他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所以需要一定知识基础的人群才能加以理解和体会。这一点说明了通俗文学相比文学名著的阅读人群更具有广泛性

2.当代社会就要有当代意义。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如果文学名著是高深莫测的诸葛亮的话,那么我们的通俗文学就是那三个臭皮匠。影响一个人的往往不是文学名著中那些虚无缥缈毫无时代意义的枯燥的大道理,而是通俗文学中的点滴,相信在场的同学与评委都深有体会。当年的刘备为了自己的爱将差点摔死刘阿斗,鲁智深打死镇关西,黛玉更是死得冤,放在当代社会,这实在是愚蠢之极的做法。这就说明通俗文学相比文学名著有更高的可行性

3.今晚我们讨论的是通俗文学与文学名著,从传播途径上来看,著作是专指创造性的文章。因此文学名著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 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 便注定了它只能通过书面形式传播。而通俗文学则形式多样除了小说、散文诗歌等以书面为载体的形式外,还以影视剧、音乐比如民谣等口口相传的方式在人群中广泛流传。一个人或许不经常看书,但他也会被动的从电视,电脑等手段接触到通俗文学。这点说明了通俗文学相比文学名著有更好的接触人群机会。

虽然所有的通俗文学,不一定都能成为名著,但多数的名著,在其诞生之初,都是通俗文学。不可否认,文学名著对我们的影响毋庸置疑。所以无论是通俗文学还是文学名著,我们都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其中的有利的东西为我所用。综上所述,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具有更广泛的阅读人群,更高的可行性,更好的接触人群的机会,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当代社会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更大。

下载当代文学名著要求(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文学名著要求(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学名著

    中国经典文学名著 曹雪芹《红楼梦》 施耐庵《水浒传》 罗贯中《三国演义》 吴承恩《西游记》 喻世明言(冯梦龙)隋唐演义雍正皇帝唐诗三百首婉约词飞花艳想风月鉴围城 红日 红......

    文学名著

    文学名著: 一、《朝花夕拾》 1、 作者:鲁迅 2、 书名含义:早上的花,晚上捡拾起来。所收集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文章。 3、 体裁:散文 4、 内容简介:这本回忆性的散文集收集十篇文章,......

    文学名著

    文学名著 1.雷锋的故事 陈广生、崔家骏 2 小兵张嘎3 小英雄雨来4荒漠奇踪5郑渊洁童话选6在你和我之间7 我要做好孩子8 草房子9第三军团10 巫师的沉船11 宫泽贤治童话12 鲁滨......

    当代大学生思想汇报格式要求

    当代大学生思想汇报范文格式要求 ⑴标题。居中写“思想汇报”。 ⑵称谓。即汇报人对党组织的称呼,一般写“敬爱的党组织”。顶格书写在标题的下一行,后面加冒号。 ⑶正文。写......

    中考文学名著

    《简爱》 主要内容 1、作者概况:夏洛蒂·勃朗特,19世纪的英国女作家。 2、主题思想: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3、人物性格:简·爱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

    文学名著阅读

    文学名著阅读 厦门双十中学林婉卿 一、考点解读 (一)(总述) 名著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永恒的艺术魅力,文学名著阅读占高考总分10分,所占比例较大,旨在了解高中......

    外国文学名著

    1,“俄林波斯神统”?俄林波斯神统是指古代希腊神话中的第三代天神系统,以宙斯为首,包括他的兄姊、子女等在内凡十二位大神,分别管理天地宇宙人间各种事物,俨然一个高度组织化、纪......

    文学名著笔记

    第一讲 阅读文学名作的意义王小波《思维的乐趣》 写到其下乡插队时思想的禁锢,当时中国思想的空白,文人们对思想的渴望和军代表对毛主席思想的盲目与空洞,(这正是因为在那些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