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读书笔记之读
教师读书笔记之读《简单语文不简单》有感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理念、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语文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面对种种困惑和疑问,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伴随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我觉得上简单的语文课是正确的选择。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张庆老师讲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应该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应该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平淡中体现神奇。
第二篇:教师读书笔记之读《班主任》有感(本站推荐)
管是为了不管
——读《班主任大全》有感
茶陵县舲舫中心小学谢飞平
最近有幸读了《班主任大全》,读后感同身受,受益匪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同时也是班级的主人,他们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就像教学一样,班主任不应该成为管理的主力,而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监督者、服务者。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要学会善于用人,懂得用人,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这是最高境界。
这学期,我调到洮水小学任教,同时担任了四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应该把班级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从培养学生管自己能力开始的。《班主任大全》一书中就指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的依赖成人的帮助和照料。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第二方面,在班级中安排“人人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第三方面,联系学生的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利用管理班级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对于学生自己选出来的班干部,要尊重他们的权利。每天的值日先由卫生委员负责评比,然后,由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他们参考。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级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以即“以面带面”。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样培养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于人人都能管人,而在于人人都能管自己,培养学生对自己、班级、家庭的责任意识。
确实,《班主任大全》一书,在班级管理这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对搞好把班级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篇:【读书笔记】之冷读术
最近一段时间在重读《冷读术》,以下是自己摘抄(手打)的,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冷读术的精华摘录,里面掺杂了些自己的理解。
1、所谓冷读,就是利用技巧和策略,对第一次见面、认识的人,就能推测对方的心理,推测出她的现在、过去、未来。所谓冷度,准确的说,就是通过这些技巧和策略,让被冷读的人相信冷读的人说的一切,这只是一个把戏,冷读的人不可能知道被冷读的人的一切的。冷读就是让被测试者感觉到,这个人知道我的事的一种方法。
2、tip:杯子技巧,可以测试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按照迷男方法,这个是不是可以当做一个小小的进挪?
3、特异说话术。特异时机,4、再次强调潜意识的作用,当理智和潜意识相遇时,潜意识的力量是很强大的,行动是对潜意识最好的影响,如果你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那就每天表现的好像理想中的自己就行了。记住,行为是对潜意识最好的暗示。
5、绝对不会被拒绝的会话策略——双重束缚。你问的问题不能让对方有回答yes或者no的趋势,给她一个选择,不能让她脑中出现no的机会,不能让对方的思维进入如何拒绝的模式。也就是封锁最初的no的反应非常重要!如何封锁,即使用无法回答no的说法就行了.双重束缚技巧的重点在于,就是不要恳求对方,因为只要带有恳求的语气,就可能立刻引起no的反应。例如,想要对方做A,又不愿被拒绝时:
1、用不着摆脱对方,而已“已经决定做A”为前提;
2、然后,就A的具体做法,提几个选项,供对方选择。
6、把对方的心理卷入情境中,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操控对方。
巴南效应:
(1)有时会有相当不务实的奢望。
(2)有时很外向,善于交际,与人相处和睦,有时又恨内向,非常谨慎小心,深居简出。
(3)你从过去的人生经验中学到:过度坦率的表现自己并非聪明的做法。
(4)自认为很有自己的想法,不会毫无根据的相信他人说的话。
(5)爱好某种程度的变化和自由,但内心也有烦恼和不安的一面。
(6)曾有性方面的不满足。
(7)虽然性格上有些缺点,但大体上都还可以弥补
(8)体内沉睡着尚未被发掘的才能。
(9)对自己有太过严格的地方。
(10)希望被人喜欢,受认同的欲望强烈
7、小tip:利用潜意识向对方表明,我已经对你敞开心扉了。交谈时,尽可能的露出自己的手掌,让对方看到。若无其事的把手掌展现给对方看,对方的潜意识就能感受到,这个人没有抗拒我,而是开诚布公的对待我。反之,如果对方双手交叉,一直看不到手掌,就表示他还在防御状态。
8、冷读术不是真的说中了被读人的事,而是让被读人认为被说中了。
9、任何人都最喜欢自己,读心者只是布下一个模糊的情境,让咨询组套入自己的情况,共同参与这个预测,透露自己的讯息。
10、人于人之间的印象,多半是在交谈以外的部分形成的,即使谈话很愉快、顺利,也不一定能给对方好印象,所以要学会利用潜意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重点不是在于你说话,而是在听对方说话的时候。
tips:当对方吸气、吐气要开始说话的时候,跟着慢慢点头,不是针对对方说话的内容点头,而是配合对方呼吸的节奏,深深的、慢慢的点头,跟着对方的呼吸节奏点头,对方的潜意识
里就会感觉很安心,这样会给人好印象
11、受骗者心理:总是希望这个人说的是真的。也即潜意识会努力修正这个人的谎言。这个是冷读术成功的基础。
12、tip:慢慢打开心扉的办法,使用“同调”语言,即在说话中尽量模仿对方所用的特殊字句。例如,对方说的话总用到了“挑战”这个词,那么接下来的对话中,你每每说一次“挑战”,对方就会对你的好感增加一次,这种好感可以积累,会对你越来越信任。
13、选择性记忆。这个应该可以解释为什么说老家的那些妈子们神棍们那么多人信了,“因为要排队等候,所以才觉得算命师厉害”,说中的事印象就非常强烈,而没说中的事就忘记了。人不会根据事实做评价,而是按照自己的期望。
14、很有趣,人的记忆都不是真实的,不是纪实的,而是重新建立的,如果是真实的那么你的记忆应该没有自己,可是你的记忆中却有自己的影像,这表明,记忆是后来重新建立的。
15、记忆是加工后才回想起来的,没有任何的证据能证明你所记的的事情是发生过的,影像加工效果的,就是选择性记忆。算命者、读心者、冷读者都是充分利用的这个原理,选择性记忆,即使有八成说错了,只要有两成能让咨询者惊讶就足够了,咨询者还是会留下“一语中的”的印象!
16、渠道化原理。反复重复做说同样的事,对方的思考就容易导往那个方向。就像我们以前玩的一个游戏:让对方说3遍老鼠,然后问对方猫最怕什么,一般都会说老鼠。明白了这个道理,通过构建渠道就可以让对方做出肯定性的反应想说yes。通过累积肯定性的反应,对方心中就会建立一条肯定并接受你说话的渠道。
17、如果感到不安,按摩自己的大拇指,就会平静下来;如果感到害怕,握住自己的食指,就能稍微安心;如果感到愤怒,拉拉中指就能安定下来;如果感到紧张,按摩小指就能放松。
18、一定能够说中的技巧——否定问句。“难道(边歪着头说)……”,例如“难道——最近没有和情人吵架吗?”
19、我们经常在谈话中犯一个错误,一句话的前半段是在肯定对方,后半句用“但是”,例如,“还是价格便宜的比较好”“是的,但是安全性的考虑也很重要”“是的。但是……”……我们以为我们是在肯定对方,实际上会让对方感觉到你在否定他。就是因为“但是”这个词。我们把“但是”改为'而且“就可以了。
20、小tips:猜测对方习惯用右手还是左手的技巧。观看对方的领带,管用右手的人,领带的三角结的下方尖角,往右边倾斜,惯用左手的人,会往左边倾斜。如果对方领带三角结往左边倾斜,却不是左撇子,这表明领带极有可能是别人替他打的。
21、巧妙质问法。如果你直接问一个人:你住在哪里?对方肯定会提高警惕。但是如果你问她:“你住在开发区?”对方通常会毫无戒心的回答“不是,我住在某某区。”即,先说一个明确的答案,让对方来更正,就能顺利的套出真正的讯息。这是利用人都会想更正被别人说错的话的心理。也可以用巧妙质问法来寻找共同话题而又不显得很刻意。例如找共同话题的时候可能都会问,“你的兴趣是什么”“你喜欢什么音乐”“你喜欢什么运动”等等,这些都会显得太可以了,如果用巧妙质问法,“你看起来平常喜欢跑步”“你看起来喜欢听谁的歌/喜欢哪种风格的歌”等等,使用巧妙质问法,可以让对方毫无戒心,就不会给对方一种拼命想找共同点的印象。也可以用来要电话号码,如:
“上次见面,你好像告诉了我你的电话号码?”“啊?恩……好像没有吧。”“哦,这样啊,那么,请你告诉我吧!”“恩。*****”
总之,如果想从对方口中套出讯息,直接问是不行的,有效的做法是,故意说出一些信息,正确与否都没有关系,表现得好像只是要和对方确认似的。这样就可以套出对方的话。
22、平息紧张、愤怒的技巧。意念。把身体当做圆心,用想象力画出一个半径约50cm的空间,把这个空间当做你的心,然后再想象那空间里混乱的空气,逐渐的沉淀下来。
23、从笔迹看穿对方性格。a,写的字稍微往右倾斜的人,属于“感情型”,而且往右倾斜幅度越大,感情越丰富,即we型人。写的字往左边斜的人,有抑制感情的倾向,即me型人。写的字既不偏左叶不偏右,是超乎必要的谨慎而过度压抑自己的人,几乎不会对对方敞开心胸。
b,给对方一张白纸,让对方随意写些字。字写在纸上方的人,性格积极;写在越下方的人,性格越消极。写在偏右方的人,是未来取向的人,经常思考将来的事写在偏左方的人,有拘泥于过去的倾向,是属于做任何事都是以过去经验为基础的类型。字写在偏右上的人,可视为朝向未来、怀抱希望的行动型;偏左上方的人,是属于积极但又不太敢冒险型;写在右下方的人,可说是可以预测未来,但内心感到不安型的,属于空想但又不去 做的人,写在左下方的人,是没有自信,不太愿意挑战新事物的类型。
c,字迹潦草而且写字速度快的人,工作也很快,难免会有些马虎的地方,但那是他认为“大略做好后再修改细节就好了”这类型的人,适合做一贯作业的工作,对需要精雕细琢的工作就会感到不耐烦;写字谨慎而慢的人,工作会非常仔细、孜孜不倦,然而一旦被催促加快速度时,就不能发挥原来的水准。
24、扩大/缩小说法。烦恼只有四个范畴:人际关系、金钱、梦想、健康。
25、绝对不会不准——巧妙的预言。这是利用了选择性记忆的原理,说中的会有很大的震撼,说不中的会忽略。
“你的身边有个爱慕你的人,一直不敢向你表达心意。不过,这次他似乎下定决心要向你告白了。”
“只要多加注意的话,下个星期左右,你会遇到带来好运的人”
“近期内,会有好一阵子没有联络的人突然和你来往,你要珍惜那个人才好。”
26、展现自信的技巧。这个是我一直在做的一个。感觉确实很实用。人在潜意思中,总会觉得越是从容不迫的人,等级越高,因此,只有把动作放慢,就可以营造出游自信的气氛。
27、人对从左往右的移动感到自然,而对从右往左的移动感到突兀。例如演员登台的时候正面角色都是从左往右登台的,反面人物都是从右往左登台的。但是送情人礼物的时候要让情人看起来从右往左,这样可以给情人更多的惊喜和意外。
28、区分we/me型的人。a、we型人通常服装比较华丽,与人相处轻松愉快,在公共场合也敢大声说话,体型比较健壮或丰满,真正瘦的人不多,至少也是中等身材,背包有背左肩的倾向(这点和符合我自己),中心多在左脚,受伤的也大多在左半身,习惯人在自己的右手边,一般为了使右前额宽阔,头发右分。
me型的人相反。
b、we型人发旋逆时针,me型发旋顺时针
第四篇:读书笔记因夜之寒——读《寒夜》
因夜之寒
《寒夜》 巴金著
夜寒,总觉月光之冷,是心凉亦是景冷?也许我们和《寒夜》中的那些人一样,在感叹着这个社会,感叹自己的人生悲凉。难道只是因夜之寒?
相对于巴金的《家》等前期作品,《寒夜》不是一个慷慨激昂之作,小说的文字反而显得异常的朴素、简洁、干净。巴金在《寒夜》这部小说中多次提及“夜的寒气”,这是巴金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不满和憎恨,《寒夜》是一部浸润着巴金先生巨大血汗和情感的小说,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中,在那个叫人窒息的寒夜中寻求光明时的艰难。从侧面也更好地了解了我们那段沉重的历史,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寒夜》,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心情的沉闷,面对这种环境,从小说的开始到结尾你都想扯开喉咙痛快地高喊一番,然而你却像主人公汪文宣最后用手指扣着喉咙那样,发不出一点声音。我们应该去知道和了解我们是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走到今天的,巴金笔下的《寒夜》为我们揭开面纱。我们该知道其实当今的社会还是有那么多的相像。
在《寒夜》这部小说中,巴金为我们写了一个贫穷的小职员的家庭故事: 1944-1945年发生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战时首都”重庆的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家庭悲剧,这个家庭的男主人公汪文渲和女主人公曾树生曾经是上海一个大学教育系的同学,他们有着共同的献身教育的理想,真诚相爱,组成了自己的家庭。抗战爆发后逃难到重庆,只得以小职员的职位谋生。汪在一家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是大川银行的职员。他们将孩子放在一家贵族学校读书。汪的母亲为了减少家庭负担而操持家务,但是她看不惯媳妇的花枝招展,处处和曾不和,两人矛盾重重,在吵闹中度日。汪爱母亲也爱妻子,在吵闹中唯唯诺诺,莫衷一是,痛苦不已。物价上涨,家庭经济拮据,汪犯了肺病,但他不敢多用药,战争形势越来越紧张,有门路的人纷纷逃难,曾终于忍受不了眼前的压抑,跟大川银行的陈经理到了兰州。汪病情加剧,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死去。汪母带了孩子回到老家,两个月后,曾回到重庆久屋,但已是物是人非,她茕身一人,不知所往。
汪文宣,一个忠厚老实的旧知识分子,在大学念教育系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理想”,有不少救人济世的宏愿,可是他在旧社会工作了这么多年,地位越来越低,生活越来越苦,意气越来越消沉,后来竟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见人低头,懦弱安分,甘受欺侮的小公务员。
他为了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位置,为了那不死不活的生活,不惜牺牲了自己年轻时候所宝贵的一切,甚至自己的意志。母亲与妻子之间的矛盾,他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不能化解,维有吞泪,吐血,失掉声音痛苦地死去。他要“活”他“要求公平”,可是,社会不让他活,不给他公平,他念念不忘的妻子,却在他临死前都没见到。
我们都有理想,不是人人都甘愿当“花瓶”,在曾树生与丈夫离开学校的时候,都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可是,在当时的社会中,她什么都只得抛弃。她靠自己生得漂亮,会打扮,会应酬,得到了一个薪金高的位置,在大川银行当“花瓶”。她并不愿当“花瓶”,她因此常常苦闷,发牢骚。可是为了生活,为了避免吃苦,为了儿子的学费,她甘心当“花瓶”。她口口声声要追求自由,但是她的“自由”却是空虚的,她自己说过:“我爱动,爱热闹,需要过热情的生活”。她的追求只是个人的享乐。在她写信给丈夫的时候她说:“我想活得痛快,我要自由。”其实,她除了那有限度的享乐之外,究竟有什么“痛快”呢?她又有过什么“自由”呢?
曾树生知道自己的缺点,有时也会感到苦闷和空虚。她或许以为这只是无名的惆怅,却绝不会想到,也不肯承认这是没有出路的苦闷和她无法解决的矛盾,因为她从来就不曾为着改变生活进行过斗争。她那些追求也不过是一种逃离。她离开汪文宣,也并不想离开“花瓶”的生活。她很可能答应陈经理的要求同他结婚,但是即使结婚了她仍然是一个“花瓶”。固然她不愿嫁给年纪比他小两岁的陈经理,但是除非她改变生活方式,她便难摆脱陈经理的纠
缠。他们在经济上已经有密切的联系,她靠他帮忙,搭伙作囤积生意。她要和陈经理决裂就得离开大川银行,另外安排生活。然而她缺乏这样的勇气和决心。
她丈夫一死,她在感情上更“自由”了。她也许会接受陈经理,但是年老色衰的日子已经不远,陈经理不会永远守在她身边,她还是不能改变生活,只能生活改变她。她不会站起来进行斗争,就永远处在被动的地位。她有一个13岁的孩子,但是她不像一般母亲关心儿子那样对待儿子。在小说的最后,她从兰州回来,知道丈夫死了,婆婆与儿子走了,物是人非之时,她只觉得她需要温暖。
“‘时间来决定的’,她终于对自己这样说,她走开了。她走得慢,然而脚步相当稳。只是走在这条阴暗的街上,她忽然起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她不时掉头朝街的两旁看,她担心那些摇颤的电石灯会被寒风吹灭。夜的确太冷了。她需要温暖。”但是她所谓的“温暖”是什么呢?
汪文宣与曾树生的悲剧绝大部分原因是社会,但是汪母的态度也是这场悲剧的导火线。她看不惯媳妇那种“花瓶”的生活,她不愿意靠媳妇的收入度日子,却有不能不间接地花媳妇的钱。她是一个“自私而顽固,保守”的女人,她所希望恢复的是,过去婆婆的权威和舒适的生活。旧社会的人,剪了辫子,剪不了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守旧。汪母处处给树生难堪和刁难。她很爱儿子,却无法体会儿女的幸福就是父母的幸福。封建的余烟还在叫嚣,我们在悲哀,在这个寒夜中剩留的封建思想依然在破坏他们的生活。
我们在巴金的笔下了解了这个时代,社会原因是悲剧的造成者。细想,是不是就如同现在的年轻人所说的“这不是我的错,是社会的错”?我们在要求自由,在追求公平的时候,事实背乎我们的理想,我们总是埋怨于社会,那么我们自己就没有错吗?我们追求自由,但是我们谁都不会像伊索一样用生命去追求自由,因为我们眼中不只是自由,我们还有功名利禄。
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不公平,我们不是愤青,但是真的就是“成功=1%的天分+99%的汗水”吗?我想不全是这样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理想,我们能为我们作的又有多少呢?我们总是说生活无奈。然而生活的无奈又有谁真的了解?我们就因为生活不如意,不似我们理想中的那样,所以就无奈吗?在汪文宣的身上有许多的无奈,但是像他这样的人在当时中国的社会中是数不胜数的,而在他身上发生的许多事件在当今的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上也会有许多人会像他那样的。我们说前途茫茫,但是我们真的为了茫茫而去真正追求过光明和温暖吗?我想,有很多人只是空悲切,却未实际行动过的吧。。。
在许多时间大家会说,船到桥头自然直。然而,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真的就像《寒夜》小说的男主人公一样,存在着大多的无奈,其实汪文宣的期望是十分简单的,他只希望自己的母亲和妻子能够和睦相处,只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份能够养活一家人的工作。船到桥头自然直吗?对,最后他的确是到了“桥头”,但是那等待他的竟然是死!他的死与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同时到来,我想没有比死更恐怖的了,没有比汪文宣的死更讽刺的了,胜利与生命的对比,这个世界上没有了他,精神不死吗?不,我们没有那么伟大。
汪文宣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等到抗战胜利。”但是他却不肯睁开眼睛来面对现实,是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是一样,我们等的虽不是已经胜利的抗战,但是我们总在某些事上找借口。
读《寒夜》有一种凄凉的感觉,有一种人去楼空的感觉,我总是认为只有在寒夜才能读《寒夜》。
第五篇:读书笔记之
读书笔记之:《第二十二条军规》
——虚幻的军规,真实的残酷
第一次看到《军规》是看电影《隐形人》的时候,一位优秀的高中生做着贩卖论文的勾当并将其“非法”所得藏入这本书中,电影对其的特写镜头以及中文字幕勾起了我的兴趣,利用暑假读完此书令我感触颇多。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长篇巨制,我花费几个星期才将其读完,对其情节没有过多感受,相反众多的人物角色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才是最大的看点。尽管身处二战背景,但在“皮亚诺扎”岛上,军队似乎并不急着结束战争,同样的,小说也内有用太多笔墨描绘战争,相反却是立足人性,反思自我。
疯子,荒诞
由于这是一部恢弘巨制,所以我只能从其高频词汇对其进行剖析,“疯子,荒诞”便是第一组。
小说开始便是主人公约塞连大喊着“疯子”,他认为所有人都是“疯子”,约塞连他不在意他的军衔,不在意他的收入,他只希望可以快点回国,不幸的是他所在的飞行大队的长官卡思卡上校一心想当将军,于是肆意增加飞行次数,由原来的四十增加到八十,约塞连对其难以忍受,于是用尽各种办法进行抵抗,博洛尼亚轰炸是最典型的一次,他不明白为什么仍有人愿意不断飞行只因长官的私欲。
战争的炮火不仅寝室人的肉体更折磨人们的精神,尤其是旷日持久的战争末期人类求生欲望空前高涨的时期,此时却不断被要求继续冒险,很难想象人们会做出什么样疯狂的事。幸运的是,约塞连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同样也是不幸的,因为他认为所有人都疯了。私欲,荣誉
文中三个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卡思卡上校,谢思科普夫少尉(中将),米洛司务长。三者皆以荣誉为名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在战争中他们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也不是最后一个。不过这三人却各具特点:卡思卡不择手段,谢思科普夫愚蠢却运气好,米洛则赚钱有术。三者共同之处在于他们对于战争本身并无任何感想,但对其带来的机会,谁也不肯放过。战争已接近尾声,人们都开始为自己做打算,战争的残酷不只在于其炮火,也在于其带来的稍纵即逝的机会,这种机会如同毒品一般让人欲罢不能,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看到每次大战过后对于人类生活、科技各方面也都是全新的机遇。也因战争,我们的价值观等人文领域的东西也在不断改变。
“第二十二条军规”
打引号表明其特殊性,小说随叫《第二十二条军规》但其出场次数不过四次,都是约塞连想要回家并欲打破军规时出场(最后一次不是),所有人都清楚这条军规不过是虚幻的,但只要有人想用,它依旧有效,即使拿不出文件,之前列举的种种行为皆因它的存在。作者创造这一条军规的目的也十分明显,人类生活中的种种不和谐,都是源于这种不合理、前后矛盾的制度,约塞连无法改变只能逃避。但又因矛盾的制度它并不“存在”,所以可以想象,其实往往给自己造成困难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轻信和懦弱。
好友的不断逝去最终令约塞连明白只有靠自己逃离这个小岛才能最终得到解脱,他放弃了消极抵抗,撕毁了那令人作呕的协议,也不在想着装病那个蠢主意,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作者的构思巧妙,一个极其巧妙的伏笔,以及约塞连最终借此方法逃离苦海,这个伏笔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对它大篇幅的描写以及最终不动声色的揭露。
战争离我们远去,但文章留给我们的反思不止于战争,更多于生活,类似的“军规”生活中比比皆是,以中秋月饼为例,人们一方面追求着食品包装的精美,另一方面却又对高昂的价格表示愤怒,商家正如战争固然可恶,可反过来,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责任吗?面对此情相信我们会比约塞连更无奈,让我们最后伴随着约塞连飞往瑞典的旅程,在小说的留白上展开自己的想象。
高二(8)班俞皞哲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