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品读《道不尽的论语》有感

时间:2019-05-15 09:1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3-品读《道不尽的论语》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3-品读《道不尽的论语》有感》。

第一篇:33-品读《道不尽的论语》有感

“百日读书”心得体会

品读《道不尽的论语》有感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固城乡初级中学杨伟

与《论语》邂逅,源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及“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更源于“百日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学生一起读着《论语十则》,投身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论文的写作以及师生读书活动,我爱上了《论语》。这样一本好书,它沁人心脾,读着的感觉,如同品尝一壶清冽迷人的美酒,韵味无穷,慰藉心灵。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灿若星河的文化史中,《论语》无疑是一部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作,它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经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教育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和活动中了。所以,要想对我国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论语》实必列为必读书之一。让我们走进《论语》,也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跨越这千古的沧桑,去静静谛听孔子的真知灼见,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濯洗,让自己变得清纯、有温度。孔夫子的人生轨迹和智慧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有许多启迪意义。关键要看我们如何汲取这种智慧,来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效率和价值。

近日,有幸读了宿正伯的《道不尽的论语》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我发现,《论语》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1-的圣贤之言,它与我们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此,我将粗浅地谈谈我读《道不尽的论语》时所得的体会。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其内容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宿正伯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在《道不尽的论语》这部著作里宿正伯以自己独到的见解为读者指明了读《论语》读什么,那就是

(一)红尘即正道;

(二)天地有大美;

(三)人间有正气。接着又阐释了学孔子学什么,那就是

(一)兼容并蓄,推陈出新;

(二)因革损益,与时俱进;

(三)直抒胸臆,实事求是;

(四)躬亲实践,细处着手;

(五)襟怀坦荡,自信从容。而在每一部分宿正伯都有精彩的论述。其中有一处论述深深触动了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敬老人,出外要尊重长者,谦虚谨慎且讲求信用,博有爱心且亲近仁者。这些基本功都做好了,可以让他们去学习书本知识。”行有馀力,方以学文。可见,学习具体知识,乃在学习如何做人之后。这二者并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而是层次上的不同。在孔子看来,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而后才是学习具体的生存技能和书本知识。这样的道理,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什么现代中国的年轻一代中,会有很多人生活

于迷茫、困惑之中,有很多人性格偏激、暴戾,又有很多人面对挫折、失意时无法自我调整、适应,甚而走上堕落、毁灭、报复社会之路?根源就在于教育的方向存在问题。

在每个人漫长的一生中,遭遇、经历、环境都在不停变化,他们所学的知识可能有用武之地,也可能无用武之地,只有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得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生活态度令其终生受益。因此,对一个人而言,尽管健康的人格和必要的生存技能都是必需的,但内心的修为、处事的艺术、优秀的品质却应是第一位的。与之相适应,教育亦当以培养健康人格为首要目的。反观我们的现代教育和社会风尚,中小学以升学为目的,大学以出国、就业为目的,就是缺乏以学会做人为目的的教育,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长大后在挫折、失败和残酷的竞争面前又怎能不痛苦、失落呢?稍加诱惑,又怎能不走向腐化堕落呢?所以,学习书本知识,永远都不能是教育的最初出发点。在它之前,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在孔子的时代,学习如何做人,可能就是入孝出悌、谨信仁爱。在今天的时代,除孝悌仁爱之外,爱国、责任、宽容、良知、自信、坚强等,都应是健康人格所具备的。广而言之,品质、修养、道德、境界、处事原则乃至世界观、人生观等诸多方面之进步,在逻辑上,都应当优先于具体的书本知识。

当然,无论家庭还是学校,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绝不可以用“假大空”方式,而是要紧扣人性,深入理解成长困惑和成长需要,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急,融入孩子的切身体会当中。否则,就会劳而无功、适得其反。

由此,我真正理解了作为教师,应正确认识“教书育人”的本质含义,树立“育人”为先的理念。“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就是为了育人。这方面的言论在《论语》中比比皆是,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敏于事而慎于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讷于言而敏于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无不对育人者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加以规范,身正才能施教,我们作为教师实在应该好好学习、反省和借鉴。

总之,《论语》传递出的这样一种温柔的思想力量,正是我们教师在今天这样一个思想大波动时期搞好素质教育的一剂良药,而《道不尽的论语》正是我们解读《论语》教育思想的一盏指路明灯。

第二篇:《道不尽的论语》读后感

2011-2012学年春季学期第十三组《论语》导读期中作业

组号:第十三组

姓名:姜红

学号:201101030104

上课时段:周五第三、四节

任课教师:王丽云

《道不尽的论语》读后感

读完《道不尽的论语》这本书,发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现实生活,不死板,不教条,处处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和青春的动力,有着丰富的时代体验。它论古时处处不离今日。从国际风云到国内政治,从吴仪访美到金庸小说,凡可以和《论语》相印证者,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使我受益良多。正如其他人所说的那样,宿正伯的解读文笔简约、文风朴实、行文流畅,没有故作高深,也不流于肤浅,言之成理,持着有故,读来或使人会心一笑,或叫人豁然开朗。确实,它是一部能令浸淫《论语》多年的长者欣慰的解读,又是一部能引领初涉国学的懵懂青年登堂入室的启蒙读物。

《道不尽的论语》一书分为三个部分,一、读《论语》 读什么,二、学孔子 学什么,三、《论语》今解。在读《论语》读什么一章中又分为红尘即正道;天地有大美;人间有正气;《论语》之不足。在红尘即正道一节中又提到两点内容。第一,夫子有心,予忖度之。它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生死问题,其中,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对人类生活持这样一种态度:人类的一切行为,应当以获取“超越世界”的良好果报为目的。但孔子不同,《论语》不同。孔子对“超越世界”的态度是“存而不论”,它更注重于“现实世界”。他认为抛开现实问题于不顾,去探索“他界”问题,不是人类所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不难看出,孔子的思想蕴藏着一个很深刻,很重要的价值取向,红尘即正道。第二,红尘分野,担当精神。儒家与其他宗教思想的根本分野就在于如何对待“红尘”,及如何对待俗世生活。其他宗教思想对待“红尘”的态度是遁离,是逃避,是鼓励人们出家或出世。去追求天国,来世的幸福。但是如果人人都脱离尘世生活,那么他们怎么生活呢?人类又要怎样繁衍呢?显而易见,这样的思想是行不通的。儒家则不同,“红尘”才是儒家所集中关注的。孔子认为,只有解决好、处理好红尘中的问题,社会才会进步,人类才能活得真正的幸福!人类的理想社会,不在遥远的天国,而在人世间。做好红尘中的事,乃是人类最堂堂正正的事业!但当起社会发展重任的,正是红尘中的“凡夫俗子”们!所以说:红尘即正道。

红尘即是正道这一价值取向对中国的影响极其深远。首先,它强调了人类行为的主体性和高贵性,使得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精英分子视积极入世,经世济民为理所当然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义不容辞的人生责任!使得中国人在行走天地间时胸怀坦荡、正气浩然。其次,它强调了世俗行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使得中国人自古即视享受生命,享受生活为理所当然—当然,前提是不违仁,不违忠恕之道,最后儒家思想是关于红尘的思想,是“教义在人间”的学说,所以其是非对错都可以得到证实。避免了因“教义”分歧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是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天地有大美中强调两点内容。第一,是天地至美,生生和谐。正如“红尘即正道”的价值取向曾深刻影响国人生活一样,生生和谐作为一种恒久的,高尚的追求,也始终根植于中国人的心灵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

要内涵之一。如今,我们若是能够深刻领会生生和谐这样的至美大道,于人则可达观畅怀,去浮躁之气,于国则可和谐共建。另一点则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礼记.中庸》中谈到“君子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强调的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祥和与极致,而不是世人所错认为的胆小怕事。读《论语》若能真正领会中庸之道,则可一生受益匪浅。

人间有正气一节中,深刻诠释了人间正气。亦如孔子所说,人间有正气,是不言而喻的。之所以这么说有两点原因,第一,真善美是“天”之禀性,第二。人类自身是有“天良”的。人间有正气主要从两方面说明。从一定程度上说,儒家思想就是关于道德的思想,在这一节中,主要介绍了两点内容,仁义道德,礼义廉耻;人性化倡导真善美。它很好的阐述了“道德”与“人性”,强调如果做到倡导真善美,避免假大空,就会很好的实现道德与人性的同一。

《论语》有高远的意境,丰富的蕴涵,积极的意义,高超的方法论。在解决道德问题,培养社会主义等方面都可以发挥有益的作用,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如:信仰约束力不足;思维方式太过务实;道德要求太过严苛;权利缺失等。

学孔子 学什么一章中提到关于孔子的五点精神,我觉得它们真正突显了孔子在那个时代的灵魂。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因革报益,与时俱进;直抒胸臆,实事求是;躬亲实践,细处着乎;襟怀坦荡,自信从容。其中的每一点都将孔子的思想精炼凝聚。宿正伯没有以有色眼睛看待孔子及其他的思想,客观评价了孔子的一言一行。再结合现实问题,分析得十分透彻,不仅让我们感知孔子在春秋战国时代的风采,也同样给予了我们关于如何在当今社会生活、生存很大启迪。总而言之,在物欲很流,节奏飞快的社会里,世人的心态越来越浮躁。重新品味一下孔子的做人原则,生活态度,对于我们是十分有益的!

《论语》今解是本书的重点部分,它虽然不像其它书籍一样有详尽的注释,但宿正伯对于论语的解释却别具一格,虽然仅仅是将论语中的语句翻译过来,但是接下来的讲解确是博古通今,他论古时处处不离今日。从国际风云到国内政治,从吴仪访美到金庸小说,凡可以和《论语》相印证者,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让人受益匪浅。

读过《道不尽的论语》后,我看到了这样一类人,他们因为一贯的勤奋,才能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能坚持手不释卷;因为一贯的善思,才能使他们在繁杂喧嚣的尘世,仍能保持应有的沉静做独立的思考;因为一贯的社会责任,才能使他们在大家都“向钱看”的潮流中不为所惑,仍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为重。我也懂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需要像宿正伯这样的青年,需要像他这样怀抱理想、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青年。我想他的著作可以带给大家的应该不仅仅是他所阐释的《论语》思想,而且是每个人对如何不断完善人类自身的反省精神。我更懂得了,只有入世,只有在红尘中历练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

第三篇:七年级学生品读《论语》有感

七年级学生品读《论语》有感

本期寄语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它所传递给我的是:一个人怎样循序渐进的修身养德、抵达幸福的路径有很多、快乐的理由不止一个、一个人如何让自己的心灵安稳和快乐、如何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

孩子们也在学习品味《论语》的过程中有了点滴的感悟、有了提升自己的理由……

莫要虚度光阴,把握当下

读《论语》十二章一则有感

初一八班任思宇

语文课上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其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则让我颇有感悟。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流逝的时间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这显然说的极有哲理,时间从不会因为什么而改变,它是很公平的,对于任何人都是这样的,无论是财富,权力的人、还是贫困、卑微的人,它都不会施舍或是吝啬一分一秒。颜真卿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今年的我刚上初中,作为一名普通学生,当前最要紧的无非就是学习。说到这儿,不禁有人会发笑,学生当然应该学习,可是我们就该毫无效率地去“空学”吗?当然不是,因为那样地学习只是在浪费时间,并不会有多大的成效。

正如孔子所说,流逝的时间如流水一样,同样,在我们这样“空学”时,时间也在一点点流逝的,悄无声息的走着,从不打声招呼,当我们在一抬头,发现已经流失了极多的时间时,再扪心自问,自己“学习”的成效时,显然,并没学到什么。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住时间与任何学习机会,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黄金时期里,千万不可虚度光阴,浪费时间,让最宝贵的时间在我们最美好的年华里白白流失,或是说的更加宽泛些,我们常说,人的一生要有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要碌碌无为虚度一生。人最多就是活那么短暂的几十年,就像朱自清所说:“我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有很大价值,而是在这人生旅途中,不断的发掘和创造价值的,人的一生过去了,设若他只是平淡无奇的过了一生,那么相同的,他也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的存在;设若他在一生是不断创造价值和为社会做贡献的,那么相同的,它会被人们所传颂,流芳百世,被后人所赞扬,孔子、张骞、梅艳芳……从古至今,他们仍在我们的记忆中长存,不被淡忘,牛顿、爱因斯坦、霍金……即使他们是异国,可我们却都知晓他们的事迹。

时间在一点点流逝,我长吁了一口气,放下了笔,合上了本子,便不禁思考起作为中学生的我生命存在的意义:莫要虚度光阴,把握当下。珍惜时间,便是我最大的生命价值,如果这都做不到,还谈何生命价值和意义?

学习的乐趣

读《论语》一则有感

初一七班黄子豪

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我也渐渐地感受到:如果你了解学习,但是学起来不快乐,还不如不学,喜欢学习,你就会学好,但是不如把学习当做乐趣的人。我就是把学习当做乐趣的人,你肯定会觉得我为什么这么确定,但是你如果读了下面的内容,你也会爱上学习。

那一天……我正在家里的书架上寻觅,突然我看见一本名叫《战国时期》的书。我一开始以为没有多大意思,但是越往后看就越有意思,我索性一口气把它全阅读完了,读完后书里面的内容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第二天历史课上,老师要讲战国七雄,问哪位同学知道相关的内容,我一下子大胆而自信的举手。老师给了我这个发言的机会,我于是讲了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还有秦国的强盛和秦始皇统一中国等等,老师说我把他要讲的内容全说了。一下课,同学们就围着我让我给他们讲讲战国时期的事情,我很开心、很自豪,我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此更爱阅读课外书了。

学习是快乐的,春秋时期的孔子明确的悟到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道理,圣人早已远逝,而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抵触学习呢?从小学到初中我喜欢学习,更是把读书、做作业、学任何知识当做我生命中快乐有趣的事去做。

学习时我就像驾着一艘小船,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学习就像一把钥匙,它为我们打开生活中的新希望。

岁月匆匆,青春无价

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感

初一八班 雷婕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无数个今天,明天,和昨天。每一天都是今天。抓不住今天的人,也就不会感叹失去的昨天,和期待崭新的明天了!

正如孔圣人曾说过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便已经告诉我们:那时间就如同流动的河水一样,日夜不停。不错的!回顾历史,那些科学家、发明家……等成功人士,他们不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与拼搏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吗?他们正是懂得了抓住时间,不让它白白溜走从而努力学习知识、丰富视野,才取得了成就!

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啊!一个美好的人生,应该是无怨无悔的昨天、充实丰盈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我们的一生,细细算来也不过十万多个日子,一回头,四千多个日夜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想挽留,可没有什么能留得住时间!

当回想起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时,大部分时间是在无知、彷徨与空虚中度过的。与此同时,别人可能学会了弹吉他,说外语……与此同时,我不仅想到了有一次:我写完周末的作业就开始无所事事的玩手机,当手机屏幕上弹出这样一句话时,我猛然醒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是啊!韶华易逝,青春无价,岁月匆匆。当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而烦恼时,时间也在不停的溜去。当回过神来,却发现只挥霍了青春,什么都没留下。趁现在,把握机会,燃烧自己的青春,让生命不留遗憾!

光阴的故事

读《论语》一则有感

初一八班 于佳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意为:孔子站在河边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这流传千古的哲人之见,感叹着时间的匆匆。

这句话告诉我,时间是宝贵的,它不会为了任何人而停留,人世间的欢声笑语也留不住它,悲伤痛苦,依然留不住它,一切与它无关,任何事情都阻挡不了它,那匆匆的脚步,日夜不停。它如流水般,永不回头的流动着;如手中的沙,不留意,便会全部消失;如池塘的水一样,不经意便干涸了。时间转瞬即逝,如果不好好把握,那么换来的只有后悔。时间如金子般珍贵,但金子却换不来时间,正如那句名言所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我至今记得,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坏毛病,每当到了周末,便将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留到周日下午。有一次因作业繁多,自己有贪于玩耍,而时间又不会停滞不前,我在周末没能完成作业,第二天早上也因此被老师狠狠的批评,我后悔至极。后来我吸取这次教训,痛下决心改掉了这个坏毛病,从此做起事来也是事半功倍,非常轻松而愉快。我因此真真切切的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不珍惜时间,虚度光阴,结果只有万分的后悔!

浪费时间极其不好,时间呢,也不会为你而停止前行的脚步,但如果去努力、去珍惜,你会感觉时间在为你而慢下脚步,而你也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获,这些收获定会成为你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要做乐之者

读《论语》一则有感

初一七班 张曦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论语》中非常脍炙人口的一则名言,大意是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正如孔子所说,我们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对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对于初学者来说,带着兴趣去接触新知识从而去学习掌握,这就是“知之者”吧!接下来如果我们继续努力,用一颗好学不倦的心去更深层次地学习和面对,把初学时的被动变为主动,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就是孔子所说的“好之者”了呢?我们做到了有兴趣学习,爱学习,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点之后,会不会再产生一种更深更浓的喜爱与探索精神呢?我觉得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一定是“乐之者”了!

就拿我学扬琴来说吧!六岁那年,我还什么都不懂,便稀里糊涂地被妈妈和老师拉到扬琴面前,用好奇的小手弹出了第一个音符。就是这清脆的一声响,打开了我的好奇心,让我对面前这粗粗细细的琴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带着这一份新奇,日复一日地学习练习,渐渐地从“知之者”迈向了“好知者”境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对我所学到的音乐知识的丰富积累,我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便真正地爱上了扬琴的弹奏,我在每一首动听的曲子当中自由徜徉着,去领略不同的人生境界。而扬琴演奏也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伴侣”,我视之为骄傲,并决心努力深造,演奏出更动人心弦的乐曲。

其实,在学习过程中,要想成为“乐之者”并非难事,只需你用心地去对一件事情表过你的喜爱之情,不要让自己的学习停留在表面,要懂得热爱和钻研。也许你不是最好的,但你一定可以做到更好!只要用心用爱去做,就没有做不到的,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如此。

由衷的希望我们都会成为学习的“乐之者”!

第四篇:品读《论语》心得体会

品读《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教学工作需要谨言、慎行

教师的言行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谨言、慎行”。在教学设计中,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经过缜密的思考,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即“谨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善解人意的手势都会带给学生无限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同样值得谨慎考虑。

为此,我将把“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作为我为人、为师之道,相信它能让我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增强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应是“仁者”与“智者”的结合体

在于丹看来,《论语》中的“仁”指的是关爱别人;而了解别人就叫做“智”。她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的为人必不可少的就是“仁”和“智”。我想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提倡“仁”与“智”,通俗的说就是教师要懂得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教师要了解、关爱学生就应该站到学生中间来,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解读学生,关爱学生。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提倡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体现民主与平等。教师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多鼓励孩子思考,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的期待中、鼓励中去求知,去创新。

其次,教师在课下要做到“走近一点、蹲下一点、微笑一点”,用心的去了解、爱护学生。多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多和他们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评说自己,给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课改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由此看来,作为教师有必要读一读《论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精读细研《论语》这一千古不朽的名著,一定会受益无穷

第五篇:道不尽情深缘浅散文

柳絮染红了脸颊,细雨亲露着长发,流光篆刻着邂逅的梦。相思滞留在三生石畔,等待,找寻了千年。花红散尽、红颜不再,道不尽情深缘浅。

流光萧瑟了黯然,烛红褪色一尘梦幻。飞星刺破死去的漠然,绚烂而终将消失。一曲韶华、一屋流光,随梦初入红尘。

一场烟花消失天际,一次花开随风而散,一个大梦霎时初醒,一段邂逅悄然诀别。挽一片韶华,携一点清露,淡笑于茫茫无尽虚空。

柳絮纷飞的季节,诉说着花红柳绿。茫然无措的时刻,找寻着古老传说。叶落色藏的荒芜,看尽轮回一叶。兴衰成败的寂夜,冰冷了这个世界。

当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一切不再重要。当忘记了梦为何物,麻木里为生而活。当不知道如何快乐,苍碎的生命无多。当没有人了解悲喜,也要坚守心的距离。

岁月改变的不止是模样,还有心境。面对同样的风景,却没有了当初的简单的快乐。

当所有人不理解时,依旧坚守着执念而独自上路,当所有的艰难困境充斥着生活时,唯有咬紧牙挺上去。当无尽的寂寞空虚布满了黑夜,一遍遍的告诉自己一个人也可以生活,生活,一切别无选择。

一段路走到尽头,已发现没有了归途。一个梦追寻了许久,已被现实分化的分不清真伪。一个人成了谜之后,记起他的人早已没有…

本想诉说,言语洒落无法拼凑。何必诉说,言语的无力说不清莫名的心境。起点和终点一起模糊随后消散,拔剑而不知所为的苍碎…

莫言多余误自身,千万解语无一人。人事多喘何秋风,随心天地共此生。

默默里承受着,而将消沉、随月华洒落于是消失不见。游走荒山野林,奔驰沙漠高原,在一幅风景消失的背后期待着无论欢喜失落,用心情篆刻出适当形象。入世若水三千变幻莫测,出世遨游千古成败上善若水

下载33-品读《道不尽的论语》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33-品读《道不尽的论语》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不尽江南杂文随笔

    夜雨纷纷伴着雷声,这是家乡多雨的季节。它不慢不快,好像到了该下的时候就来了。没有人问它,为何来了,是不是算算她到了,自然便是时候了。凌晨5点,街上路人少得可怜,雨让这些夜行人......

    品读论语,感悟生活

    品读《论语》 感悟生活宋朝宰相赵普有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给予了儒家这部经典非常高的评价。《论语》这部经典,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精华,而且它产生的影响使得中国几千年......

    品读论语,感悟人生

    论语感悟 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作品上的泰山之作,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不得不说,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任何一个作品或是任何一个历史人物......

    关于朋友的作文:道不尽的朋友

    关于朋友的作文:道不尽的朋友 ?摘要:?好的朋友必须是率真的。一个人做到“正派”并不难,但要做到“正直”就非常之难了。一个正直的朋友是真诚、坦荡、刚正不阿的,当他看到别人......

    道不尽的母爱(800字)作文

    精选作文:道不尽的母爱(800字)作文我读着课本上胡适写的那篇《我的母亲》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嘴角不知何时勾起的弧度,想起母亲对我种种的爱,心已经被暖暖的感觉包围。我的妈妈......

    道不尽的母爱优秀日记

    生活中,妈妈叫我的昵称很多。例如:灰灰豪豪……她不常常叫我的名字,除非她恼怒的时候。每当妈妈亲切的叫着我的时候,心中总会泛起温暖的涟漪。记得小学的时候妈妈对我很严厉,一直......

    品读《水浒传》有感

    品读《水浒传》有感 书是我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它好似一条小船,载着我驶向知识的彼岸;书,好似天空的太阳,给予我最温暖的关爱,让我茁壮成长。中国古代,明朝施耐庵写的《水浒传》,......

    品读张爱玲有感

    读《张爱玲全集》有感 有人说,“中国文坛寂寞的恐怖,才只出了一位这样的女子。”这话便是说张爱玲的 。毫不夸张,她的的确确是无与伦比的 。 记得第一次读的张的文章是《霸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