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不尽的母爱优秀日记
生活中,妈妈叫我的昵称很多。例如:灰灰豪豪……她不常常叫我的名字,除非她恼怒的时候。每当妈妈亲切的叫着我的时候,心中总会泛起温暖的涟漪。记得小学的时候妈妈对我很严厉,一直扮演着“严母”的角色,待我一天天长大,一直到现在,变得懂事不再幼稚了。妈妈也在一天天的改变和成长,从“严母”变成了“慈母”。
现在我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在班上是唯一一个走读的女生。每天早晨都要坐7点钟的校车去学校。于是自然而然,妈妈但当起了“闹钟”的职责。每天早晨听到妈妈说得最多的便是:“崽,起床了,现在已经6点40了,多睡一分钟没关系,动作要快!”但是,嗜睡的我总还要床上赖个两分钟才肯揉着朦胧的睡眼从床上晃晃悠悠的起来。旁边的妈妈急得直跺脚,却也不忘给我准备衣裤,鞋子还有早餐。待我洗漱之后,便急急忙忙的把早餐递到我的手里,我便飞快地出了门。
这样的场景应该是出现在夏季,有时候坐在校车上,透过大大的窗子看到毫无一人的街道,我会想:“妈妈还能安稳的躺在床上睡一会儿么?”我知道这个答案一定是“不能”,我心里会很心疼妈妈,因为我知道她的辛苦,她的劳累,知道她一旦醒了就很难再入睡的习惯。
那么冬季呢?也总是在同一时刻,妈妈会从卧室里冲入我的房间,摇摆我的身子,说:“崽,快起床了,动作要快啊!”我会不情愿的睁开双眼,外面乌压压的一片黑没黄河朦着一层重重地雾霭,我全身被包裹在被子里,但还是感受到彻骨的寒冷。而这时的妈妈,只穿着薄薄的内衣内裤一脸着急地边叫我起床,边躲着步子,搓着手帮我准备早餐。等到我系数完了,正要出门时,她便会把手中的早餐塞给我:“一定要吃早餐哦,对身体好的”“好咯”我总是这样一句不耐烦的回答,便出了家门。
坐在校车上,我总是抱怨着天气怎么这么冷。但是我曾想过妈妈心里的抱怨么?感受过她在大冬天了里穿着单衣单裤叫我起床是的寒冷和着急么?然而,我又有多少次连早餐袋子都没有打开过呢?此时的我,心里充满了自责与后悔。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妈妈一直照顾着我,陪伴着我,帮助着我。
当我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时,她总是会告诉我她的学习方法与经验;当我考试成绩不如人意时,她也总是说:“没关系,不必在意它。”但是我知道,妈妈并不是完全不在意,只是是最想要安慰我,鼓励我;当我提出任何过分要求时,她会跟我沟通,尽量满足我的要求,同时也会提出她的想法让我思考……
这是我的妈妈,一个无私照顾我,真心疼爱我的人。
从妈妈身上,我学会了感恩,感谢他人对我的恩惠与帮助;我学会了做人要有责任心,不论对家庭或是个人;我学会了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人和事;我学会了人活在世上要有一个理想和计划……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最疼爱我的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我的母亲,她对我的关爱用语言上是无法表达的。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么,这个声音一定是母亲的呼唤。因为这个声音让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失去了颜色,失去了意义……
第二篇:道不尽的母爱(800字)作文
精选作文:道不尽的母爱(800字)作文
我读着课本上胡适写的那篇《我的母亲》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嘴角不知何时勾起的弧度,想起母亲对我种种的爱,心已经被暖暖的感觉包围。
我的妈妈就像我心中的太阳,在任何地方温暖着我,妈妈拥有一双大眼睛,双眼皮,而我遗传了爸爸的基因眼睛不大、单眼皮。因这外貌我郁闷了好久。前不久,忘了什么原因她说:你长得像你爸,你弟弟眼睛大大地,双眼皮像我。我沉默了,这是事实我便不再争论什么,闷头做我的事。随后几天,我们去了外婆家,出门遇到一个邻居,我不太认识。她说了一句话让我高兴得不得了你是老二吧!都这么大了,呵呵!长得真像你妈啊。哎呀!这句话让我甜的,后来我跟妈妈说起这件事,妈妈敷衍我说道:是、是、是你长得真像我。后来我知道那是妈妈对我宠溺的爱。
胡适那篇《我的母亲》中写道,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的妈妈不也这样,每次做错了事,她总回到家里才训导我、教育我,给我讲道理。记得有一次六七岁那么大的时候,过年到亲戚家串门,走的时候非要把人家小孩的玩具拿走,妈妈怎么哄我,我都不罢休,于是人家就把玩具送给了我。晚上,我都准备睡觉了,妈妈走进我的房间,面色沉重的说道:你今天做错了什么事。我自知理亏没敢说话,低着头不敢看妈妈,如果你的小弟弟妹妹,来到你家玩你的玩具,走的时候要带走,你乐意吗?当然不乐意啊!我的玩具为什么要他拿走?我不带一丝顾虑回答道。那你拿别人的玩具,那他会乐意吗?我沉默不语。不早了,睡吧。妈妈不再说什么,替我掖掖被子走了出去。从那后,我不再那别人的玩具。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至今都没忘怀。现在想想,我明白那是妈妈对我的爱,独特的爱。
虽然妈妈有时回凶我,但是我知道那是再教育我,是为我好。因为有了妈妈,所以有了独一无二的我。那道不尽的母爱,会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初二:李佳琪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道不尽的母爱(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道不尽的母爱(3)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都会拥有一个对我们疼爱有佳的妈妈。我们的妈妈在我们失落时,告诉我们不要灰心~~~!我们被老师责骂后,我们会哭泣,这时,妈妈又在旁边安慰我们。就是这种与生具来的母爱给了我们做人的指南针。
我也有一个对我很好的妈妈,她对我的好使我的视线模糊过无数次,也让我的枕头湿了无数次,所以我爱我的妈妈。
记得有一个初夏的傍晚,我身上起了好多的豆豆,很痛,我告诉妈妈,妈妈却说:呦,我的宝贝女儿呀!几个毒疙瘩,没事的!她着(这)一句话使我放了心,可没过几天,那疙瘩疼的越发的厉害了,我便嗲声嗲气的说:妈,我好痛啊!‘’被逼无耐的妈妈只好抽出空下的休息日带我去看医生。让医生一看,医生说:这是疱疹!很疼的!‘’
啊?疱疹?怎么会是(回事)?
就在回去的路上妈妈一个劲的自责,哎~~~宝贝儿啊!妈妈真糊涂!
我的眼眶再一次湿润了~~就这样我又一次的体会到了母爱的香味:是甜的,不腻
我发誓这辈子一定好好对我的妈妈,这是我给我自己的承诺也是我学习的动力!
在这里我要真诚的对妈妈说一句:妈妈,我爱你!
母爱是伟大的,但只有细心的去体会发生在你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才能从中寻找到母爱。母亲是世界上最爱自己孩子的,每个人都拥有母亲的爱护,母爱永远也说不完,它既像宽阔的天空,又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母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
篇二:道不尽的母爱作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道不尽的母爱”作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三中 陈剑华
一、背景说明
2001年,教育部制定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教育标准》(实验稿)(本文简称《新课标》),为语文教育注入新的理念,指明了新的方向。《新课标》在7——9年级的写作教学目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把反映生活,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为写作教学的核心内容来看待,从而为新时期的写作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新时期写作教学呈现出新的局面。一部分教育发达地区的教师开始转变教学观念,出现了由课内转向课内外相结合、由单一的技巧传授转向综合的写作素养的培养、由表达思想为主转向以反映生活为主等理念。其中,以反映生活为中心的写作要求体现得最为明显。近几年,湖南、浙江、江苏等省出现了专门以“生活化写作”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小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何永康教授提出了一个向“生活化作文进军”的理念:1,立足生活,呈现生活之真——真的力量;2,立足社会,追究道德之善——善的拷问;3,立足想象,描绘想象之纯——纯的感召;4,立足思考,思辩哲理之美——美的价值。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也说过,写作一要生活,因为这是源泉,二要激情,因为这是表达的欲望。为此,他提出了“快乐大作文”的口号,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发掘写作的源泉,找到写作的激情。总而言之,写作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指的是内容方面的问题,是写好作文的
(2)、通过写作,多角度地认识母亲,理性地思考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三)教时安排 3课时,其中作文指导及写作2课时,作文讲评1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发表谈话,故事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倾听母爱故事《用你的右手牵我的左手》,发表感想。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从小到大,我跟着母亲出门,都是她用右手牵着我的左手走路。有一次,母亲照例牵着我回家时,突然被后面骑来的自行车撞倒了,在母亲宽容地原谅了骑车人之后,一个多年来从未引起我注意的细节打动了我的心灵。教师朗读文章《用你的右手牵我的左手》中的片段:
“我接过袋子,用右手挽起母亲的左臂向前走去。行了几步,母亲停下来,松开我的手,捋了捋头发,左手接过我手中的袋子,绕到我的左边,就在母亲用她的右手牵起我的左手的那一瞬间,我明白了一件事:走在大街上,左边的人永远比右边的人危险,右边的人永远比左边的人安全!因为,左边就是车道。”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同学们明白一个道理:母亲为子女所做的不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大多是些平凡的小事。能否从这些小事中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取决于大家是否用心去观察和体会。
二、交流感受,讲述母亲的故事。
教师引导大家畅所欲言,讲述母亲的故事。如母亲的生活经历、喜怒哀乐,母亲在养育自己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母亲对事业与生活的梦想与追求,母亲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讲故事、朗诵诗歌、发表感受、甚至展示图片等。课堂上要特别关注单亲家庭的学生,努力避免触动学生的心灵创伤。
三、开拓视野,拓宽母爱的广度。
社会是个大舞台,作为一名中学生,对母爱的体会不仅可以来自家庭,还可以来自社会。教师出示资料,以生活化的材料引导学生开拓视野,留心社会的细微角落,畅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四、多方思考,深化母爱的内涵。
为什么有的人对母爱感触深刻,有的人却平淡如水。显然,尽管母亲给了我们生命,但由于家庭环境、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的差异,母亲对我们的爱表现得各不相同。有的是温暖的慈爱,有的是一味地溺爱,有的是严中有爱;有时是和煦的阳光,有时是狂风暴雨。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些现象,取决于我们的认识程度。古有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千古佳话,今有朱德、胡适因受母训而成大家之范例。教师引导大家根据对母亲的了解,结合所思所感,说说自己该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母亲,让母爱的内涵更加深刻。
五、借鉴范文,谋篇布局。
文章就如同歌曲,有了好的歌词,还必须谱上好的曲子,才会更加动人心魄。对于本次作文的结构,最简便的办法是引导学生仿照本单元的课文来安排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借鉴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采用平行结构,围绕母亲对我的教育方式选取几件典型的事例来写;也可以以母亲的生活经历为线索采用纵向结构,重点写出母亲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事情。
六、由说到写,现场作文。
根据讨论内容,结合他人所思和自身所感,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进行现场作文。现场写作既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构思的能力,又可以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
三、教学反思
在写作教学方面,我主张从生活入手,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入手。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写作教学提出了以下目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课标》提出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观察生活,是写作教学的主要要求。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写出的作文言之无物,空洞干乏;有些学生的文章看起来扬言洒洒,下笔千言,实际上却是无病呻吟、废话连篇。何也?这是缺乏生活感悟的结果。“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学艺
①术相形见拙,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同志的讲
话,深刻地揭示了文学创作来自生活的道理。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2004年,全国普通高考的作文题是一篇以“诚信”为话题的考试作文,体现出命题者对关注社会诚信的高度期望;2009年,江西省高考作文题是以《兽首拍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命题人的意图显然是为了测评学生对待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意识和价值取向。可见,作文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阅读,多做读书笔记,增强对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养成写日记、写随笔的习惯;引导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养成在集体活动中积累生活经验的习惯。这些,都是提高人文素养的好途径。
在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记录生活,不要囫囵吞枣,更不能记流水帐。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同时,学会提炼生活、思考生活,把普通的生活现象与对自然、人生的思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感悟人生的素养。
电话:*** 篇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道不尽的母爱(4)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道不尽的母爱(4)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还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更多的是我有许许多多数也数不完的母爱。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块宝从小时候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教我唱这首歌。当妈妈从怀我到出生这个阶段,是非常辛苦的,但她又是快乐的,因为有了我,我是她全部的希望和寄托。
在我1岁零10个月时,妈妈就把我送到了幼儿园。妈妈除工作忙之外,实际的目的是想让我过有规律的生活,培养我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就是母爱。当时听妈妈说,很多小朋友一听说要上幼儿园,就不停地哭闹,而且一闹就是几个月。我大概哭闹了一个星期,以后就不闹了,老师经常表扬我是一个坚强、勇敢、能干、漂亮的小女孩。
当我快要上学了,妈妈为我买漂亮的新衣服,为我买崭新的文具,叮嘱我要尊敬老师,与同学团结友爱,上课要认真,要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虽然听多了觉着心烦,但我知道如果妈妈不爱我也不会唠叨我。
妈妈的爱像冬天里的火炉,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温暖。冬天即将来临,妈妈怕我着凉。从繁忙的公务中挤出一点点时间为我织毛衣。晚上,她安抚我睡好觉后,便坐到桌前为我缝制毛衣。初二下册语文
第三篇:《道不尽的论语》读后感
2011-2012学年春季学期第十三组《论语》导读期中作业
组号:第十三组
姓名:姜红
学号:201101030104
上课时段:周五第三、四节
任课教师:王丽云
《道不尽的论语》读后感
读完《道不尽的论语》这本书,发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现实生活,不死板,不教条,处处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和青春的动力,有着丰富的时代体验。它论古时处处不离今日。从国际风云到国内政治,从吴仪访美到金庸小说,凡可以和《论语》相印证者,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使我受益良多。正如其他人所说的那样,宿正伯的解读文笔简约、文风朴实、行文流畅,没有故作高深,也不流于肤浅,言之成理,持着有故,读来或使人会心一笑,或叫人豁然开朗。确实,它是一部能令浸淫《论语》多年的长者欣慰的解读,又是一部能引领初涉国学的懵懂青年登堂入室的启蒙读物。
《道不尽的论语》一书分为三个部分,一、读《论语》 读什么,二、学孔子 学什么,三、《论语》今解。在读《论语》读什么一章中又分为红尘即正道;天地有大美;人间有正气;《论语》之不足。在红尘即正道一节中又提到两点内容。第一,夫子有心,予忖度之。它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生死问题,其中,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对人类生活持这样一种态度:人类的一切行为,应当以获取“超越世界”的良好果报为目的。但孔子不同,《论语》不同。孔子对“超越世界”的态度是“存而不论”,它更注重于“现实世界”。他认为抛开现实问题于不顾,去探索“他界”问题,不是人类所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不难看出,孔子的思想蕴藏着一个很深刻,很重要的价值取向,红尘即正道。第二,红尘分野,担当精神。儒家与其他宗教思想的根本分野就在于如何对待“红尘”,及如何对待俗世生活。其他宗教思想对待“红尘”的态度是遁离,是逃避,是鼓励人们出家或出世。去追求天国,来世的幸福。但是如果人人都脱离尘世生活,那么他们怎么生活呢?人类又要怎样繁衍呢?显而易见,这样的思想是行不通的。儒家则不同,“红尘”才是儒家所集中关注的。孔子认为,只有解决好、处理好红尘中的问题,社会才会进步,人类才能活得真正的幸福!人类的理想社会,不在遥远的天国,而在人世间。做好红尘中的事,乃是人类最堂堂正正的事业!但当起社会发展重任的,正是红尘中的“凡夫俗子”们!所以说:红尘即正道。
红尘即是正道这一价值取向对中国的影响极其深远。首先,它强调了人类行为的主体性和高贵性,使得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精英分子视积极入世,经世济民为理所当然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义不容辞的人生责任!使得中国人在行走天地间时胸怀坦荡、正气浩然。其次,它强调了世俗行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使得中国人自古即视享受生命,享受生活为理所当然—当然,前提是不违仁,不违忠恕之道,最后儒家思想是关于红尘的思想,是“教义在人间”的学说,所以其是非对错都可以得到证实。避免了因“教义”分歧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是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天地有大美中强调两点内容。第一,是天地至美,生生和谐。正如“红尘即正道”的价值取向曾深刻影响国人生活一样,生生和谐作为一种恒久的,高尚的追求,也始终根植于中国人的心灵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
要内涵之一。如今,我们若是能够深刻领会生生和谐这样的至美大道,于人则可达观畅怀,去浮躁之气,于国则可和谐共建。另一点则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礼记.中庸》中谈到“君子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强调的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祥和与极致,而不是世人所错认为的胆小怕事。读《论语》若能真正领会中庸之道,则可一生受益匪浅。
人间有正气一节中,深刻诠释了人间正气。亦如孔子所说,人间有正气,是不言而喻的。之所以这么说有两点原因,第一,真善美是“天”之禀性,第二。人类自身是有“天良”的。人间有正气主要从两方面说明。从一定程度上说,儒家思想就是关于道德的思想,在这一节中,主要介绍了两点内容,仁义道德,礼义廉耻;人性化倡导真善美。它很好的阐述了“道德”与“人性”,强调如果做到倡导真善美,避免假大空,就会很好的实现道德与人性的同一。
《论语》有高远的意境,丰富的蕴涵,积极的意义,高超的方法论。在解决道德问题,培养社会主义等方面都可以发挥有益的作用,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如:信仰约束力不足;思维方式太过务实;道德要求太过严苛;权利缺失等。
学孔子 学什么一章中提到关于孔子的五点精神,我觉得它们真正突显了孔子在那个时代的灵魂。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因革报益,与时俱进;直抒胸臆,实事求是;躬亲实践,细处着乎;襟怀坦荡,自信从容。其中的每一点都将孔子的思想精炼凝聚。宿正伯没有以有色眼睛看待孔子及其他的思想,客观评价了孔子的一言一行。再结合现实问题,分析得十分透彻,不仅让我们感知孔子在春秋战国时代的风采,也同样给予了我们关于如何在当今社会生活、生存很大启迪。总而言之,在物欲很流,节奏飞快的社会里,世人的心态越来越浮躁。重新品味一下孔子的做人原则,生活态度,对于我们是十分有益的!
《论语》今解是本书的重点部分,它虽然不像其它书籍一样有详尽的注释,但宿正伯对于论语的解释却别具一格,虽然仅仅是将论语中的语句翻译过来,但是接下来的讲解确是博古通今,他论古时处处不离今日。从国际风云到国内政治,从吴仪访美到金庸小说,凡可以和《论语》相印证者,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让人受益匪浅。
读过《道不尽的论语》后,我看到了这样一类人,他们因为一贯的勤奋,才能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能坚持手不释卷;因为一贯的善思,才能使他们在繁杂喧嚣的尘世,仍能保持应有的沉静做独立的思考;因为一贯的社会责任,才能使他们在大家都“向钱看”的潮流中不为所惑,仍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为重。我也懂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需要像宿正伯这样的青年,需要像他这样怀抱理想、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青年。我想他的著作可以带给大家的应该不仅仅是他所阐释的《论语》思想,而且是每个人对如何不断完善人类自身的反省精神。我更懂得了,只有入世,只有在红尘中历练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
第四篇:道不尽情深缘浅散文
柳絮染红了脸颊,细雨亲露着长发,流光篆刻着邂逅的梦。相思滞留在三生石畔,等待,找寻了千年。花红散尽、红颜不再,道不尽情深缘浅。
流光萧瑟了黯然,烛红褪色一尘梦幻。飞星刺破死去的漠然,绚烂而终将消失。一曲韶华、一屋流光,随梦初入红尘。
一场烟花消失天际,一次花开随风而散,一个大梦霎时初醒,一段邂逅悄然诀别。挽一片韶华,携一点清露,淡笑于茫茫无尽虚空。
柳絮纷飞的季节,诉说着花红柳绿。茫然无措的时刻,找寻着古老传说。叶落色藏的荒芜,看尽轮回一叶。兴衰成败的寂夜,冰冷了这个世界。
当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一切不再重要。当忘记了梦为何物,麻木里为生而活。当不知道如何快乐,苍碎的生命无多。当没有人了解悲喜,也要坚守心的距离。
岁月改变的不止是模样,还有心境。面对同样的风景,却没有了当初的简单的快乐。
当所有人不理解时,依旧坚守着执念而独自上路,当所有的艰难困境充斥着生活时,唯有咬紧牙挺上去。当无尽的寂寞空虚布满了黑夜,一遍遍的告诉自己一个人也可以生活,生活,一切别无选择。
一段路走到尽头,已发现没有了归途。一个梦追寻了许久,已被现实分化的分不清真伪。一个人成了谜之后,记起他的人早已没有…
本想诉说,言语洒落无法拼凑。何必诉说,言语的无力说不清莫名的心境。起点和终点一起模糊随后消散,拔剑而不知所为的苍碎…
莫言多余误自身,千万解语无一人。人事多喘何秋风,随心天地共此生。
默默里承受着,而将消沉、随月华洒落于是消失不见。游走荒山野林,奔驰沙漠高原,在一幅风景消失的背后期待着无论欢喜失落,用心情篆刻出适当形象。入世若水三千变幻莫测,出世遨游千古成败上善若水
第五篇:道不尽江南杂文随笔
夜雨纷纷伴着雷声,这是家乡多雨的季节。它不慢不快,好像到了该下的时候就来了。没有人问它,为何来了,是不是算算她到了,自然便是时候了。
凌晨5点,街上路人少得可怜,雨让这些夜行人不敢丝毫逗留,都赶着脚步的走,一声雷声,更是那“一鼓作气,再而慌,三而疾”的诳语。闪电伴着光幕,一刹那照耀这灰暗的人间,小时候最怕打雷和闪电了,以为这是上天对于世间所有的不公,发出的声讨和惩戒,小时候一直恐慌不安,这或许是孩童时期,对于上天的敬畏和做错事的后怕所导致的,但可惜的是,到了及冠之年,再也没有那种恐惧感了。赶路的人和早起的人,开始交错,他们也许会有一面之缘,但或许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的人,知道那头有你的名字,却始终错过遇见。雨遇见路人,遇见早起的人,在遇见的这段时光里,正好在他们身上都看见了时间和拼时间所追逐出来的希望。
夜,慢慢的加紧。雨,也越来越急促,好像在最后那点黑暗里下个痛快,到晨曦时分,又停了下来,让人们知道,在雨夜时分,它也曾经怒吼过。雨下过的世界,好像一切都变得清明,它用千万个孩童纯洁的心灵,换来了这场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