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民事案件庭前程序的意见(一)

时间:2019-05-15 09:3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民事案件庭前程序的意见(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民事案件庭前程序的意见(一)》。

第一篇: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民事案件庭前程序的意见(一)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民事案件庭前程序的意见

(一)(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民事案件开庭前的审理活动,提高庭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相关规定,制定本意见。

第一条 民事案件立案受理移送审判庭后至开庭审理前所进行的庭前审理活动,适用本意见。

民事案件庭前审理活动主要包括开庭审理前的程序性事项的裁决、庭前调解、证据交换、争议焦点的确定等。

第二条 庭前审理活动,由负责案件审理的独任法官或者合议庭组织实施。

第三条 开庭审理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组织庭前调解,也可以根据案件需要依职权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

第四条 案件证据较多,独任法官或者合议庭认为确有需要的,可以在开庭审理前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当事人申请交换证据的,由独任法官或者合议庭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

第五条 庭前证据交换一般在独任法官或者主审法官主持下进行,也可以在合议庭主持下进行。

进行法官助理试点的法院,独任法官或者合议庭可以指派法官助理组织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

第六条 庭前证据交换一般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后进行,具体日期由人民法院确定。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当事人明确表示证据已提供完毕的,经征询当事人意见,人民法院也可以提前组织庭前证据交换。

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需延期举证的,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由人民法院审查并作出决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延期举证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庭前证据交换日期相应顺延。

第七条 人民法院在送达应诉手续时,应当随举证通知一并发送证据清单。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的,应当填写证据清单,同时对证据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出书面说明,并根据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副本。当事人将证据及证据清单寄交人民法院的,当事人寄交证据的信封、特快专递邮件详情单或相关邮件收据应当附卷,并由主审法官在证据清单上签名并注明收到时间。

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的,由当事人填写证据清单一式两份,并由主审法官和当事人签字确认后分别留存。

证据清单的内容应当包括证据的名称、性质、数量、页数、是否为原件、提交方式、提交人、接受人及接受时间。当事人提交实物证据的,应当将证据的名称、型号、规格等详细信息在证据清单上注明。

第八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令,由人民法院授权当事人的代理律师进行调查取证:

1、申请调查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当事人无法自行取得的;

2、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出具调查令的,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及申请调查的内容。

第九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令的,由独任法官或者合议庭审查。符合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出具调查令;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以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

第十条 有义务协助调查令实施的单位或个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或妨碍调查取证的,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其履行协助义务,也可以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

第十一条 在庭前证据交换中,当事人应就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发表意见。

独任法官或者合议庭应当在庭审中对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中发表的意见进行归纳,由当事人进行确认。对当事人均无异议的证据应当予以确认,并不再组织质证,仅就当事人之间存在争议的证据进行质证。第十二条 庭前证据交换中,当事人针对对方提供的证据,请求给予一定期限提供相反证据或反驳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提供,并可以再次组织证据交换。

第十三条 独任法官或者合议庭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诉辩意见及证据交换情况,在庭前确定案件的争议焦点,并在庭审中要求当事人确认。当事人请求变更争议焦点的,由独任法官或者合议庭审查并作出决定。第十四条 当事人在庭前审理活动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或者认可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确认。但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反悔并提供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十五条 本意见适用于一审、二审和再审民事案件。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一:证据清单样式

附件二:人民法院调查令样式

人民法院调查令

()字号

我院受理原告(上诉人)____与被告(被上诉人)____ 纠纷一案,____(申请人)因无法取得有关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经本院审查决定,现授权____ 律师事务所____ 律师来你单位收集、调查以下证据:1、2、3、请你单位在核对持令人姓名、单位无误后,在有效期内向持令人提供上述指定证据。对本调查令指定调查内容以外的证据,你单位有权拒绝提供。

有义务协助调查令实施的单位或个人,应当积极协助持令人收集、调查证据。无正当理由拒绝或妨碍调查取证的,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其履行协助义务。

本调查令有效期限为: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此令。

法院联系人:联系电话:。

第二篇: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再审程序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再审

程序的若干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06-09 生效日期: 2003-06-09 发布部门: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发布文号: 皖高法[2003]173号

(2003年6月2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为规范民事再审案件审理程序,深化庭审方式改革,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结合我省审判监督实践,制定本意见。

第一条 审理民事再审案件遵循依法纠错原则,维护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稳定性、权威性,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第二条 当事人在原审庭审过程中自愿处分实体权利、诉讼权利的行为,其效力及于再审诉讼。

第三条 审理民事再审案件适用普通程序,不得适用简易程序。

第四条 下列案件应当依法开庭审理:

(一)依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的;

(二)依照第二审程序审理,当事人对认定事实有异议的;

(三)申请再审人提供了新的证据,其他当事人有异议的;

(四)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就事实问题抗诉的;

(五)有其他应当开庭审理情形的。

第五条 下列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

(一)原审认定事实清楚,当事人没有提供新的证据的;

(二)仅就适用法律问题进行再审的;

(三)原审违反法定程序,应当发回重审的;

(四)对不予受理、驳回起诉、驳回破产申请、管辖权异议的裁定进行再审的;

(五)有其他可以不开庭审理情形的。

第六条 开庭审理前,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一)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并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告知各方当事人;

(二)受理后七日内将再审申请书或抗诉书副本、决定再审的裁定书、再审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送达各方当事人;

(三)案情复杂、证据材料较多的案件,组织当事人进行庭前证据交换。对有争议的事实、证据,应告之提供证据目录。对无争议的事实、证据,应由各方当事人签字确认。

(四)调查收集应当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需要人民法院委托鉴定的,征询各方当事人意见后委托有关部门鉴定。需要当事人补充证据的,告知当事人举证期限;

(五)在开庭3日前,将开庭传票送达各方当事人,并将出庭通知书送达证人、鉴定人员等;

(六)公开开庭审理的案件,在开庭3日前书面公告当事人姓名(名称)、案由、开庭时间和地点。

第七条 法庭调查应遵循以下规则:

(一)先由申请再审人陈述请求和理由,再由对方当事人进行答辩;

(二)先由申请再审人举证并经对方当事人进行质证,再由对方当事人举证并由申请再审人质证;

(三)当事人认为原审认定事实有误但无新的证据的,可根据案卷证据进行说明。需要重新质证的,由当事人宣读或出示;

(四)案件的同一事实,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首先举证,再由另一方当事人举证。存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除外;

(五)当事人可根据案件情况,逐项举证、质证或一并举证、质证;

(六)各方当事人对原审无争议的事实无需举证。

第八条 法庭辩论应遵循以下规则:

(一)先由申请再审人发表辩论意见,再由对方当事人发表辩论意见;

(二)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的发言与本案无关,或重复未被认定的事实,审判长应予制止;

(三)出庭检察人员不参加法庭辩论;

(四)法庭辩论过程中,合议庭成员不发表意见;

(五)法庭辩论结束,审判长应作简要总结。

第九条 新的证据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原审期间即已客观存在;

(二)原审未收集非因当事人的过错;

(三)当事人在原审无法知道,或不能持有,或因客观原因不能提供;

(四)与案件实体处理有重大关联。

当事人以新的证据为由申请再审的,要附有新的证据目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新的证据应在规定期限内提供,法庭辩论开始后不再接纳新的证据。

第十条 新的证人出庭作证,应当于庭前提出申请。证人不得宣读事先准备的书面证言,不得旁听法庭审理,不得与当事人交换意见。

第十一条 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一方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合议庭审查发现原鉴定存在程序、主体资格不合法或原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明显矛盾的情形,应当准许。一方当事人要求补充证据,合议庭审查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准许,并要求当事人在限定期间内提供。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依职权收集的证据,应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各方当事人发表意见。

第十三条 已经原审质证无争议的证据,再审时无须质证。未经原审或再审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裁定终结再审诉讼:

(一)再审申请人撤回再审请求或被视为撤回再审请求的;

(二)再审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均未到庭的;

(三)再审申请人系自然人,在再审过程中死亡且无继承人的;

(四)再审申请人系法人,在再审过程中依法被撤销、吊销营业执照或注销登记且无权利义务继受人的。

第十五条 民事再审案件,经审理认为原裁判正确的,应不予调解,作出维持生效裁判的再审裁决。

第十六条 原裁判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予改判:

(一)认定事实基本正确且裁判结果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的;

(二)案由确定有误但裁判结果仍在可以维持范围内的;

(三)主次责任确定正确但具体责任分担比例有争议的;

(四)认识不一致且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的;

(五)错引、漏引法条但裁判结果仍在可以维持范围内的;

(六)裁判文书其他方面存在瑕疵但主文基本正确的;

(七)应当一并审理但未审理部分可以另案解决的;

(八)审判程序有瑕疵但实体处理结果正确的;

(九)丧失了改判条件或改判价值的。

第十七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裁定撤销原裁定,由原一审法院受理:

(一)不予受理裁定错误的;

(二)驳回起诉裁定错误的。

第十八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裁定撤销原裁判,移送管辖:

(一)违反一般管辖规定且案件实体处理错误的;

(二)违反专属管辖规定受理、审理案件的。

第十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裁定撤销原裁判,驳回起诉:

(一)不属于民事受案范围的;

(二)必须经过前置程序而未经前置程序直接起诉的;

(三)其他应当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

第二十条 按照二审程序审理的民事再审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经再审调解不成的,裁定撤销原裁判,发回重审:

(一)违反法定程序引起再审的;

(二)遗漏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

(三)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事项有遗漏裁判的。

第二十一条 下级人民法院已经依职权再审过的民事案件,上级人民法院不得指令再审。上级人民法院依法提审的案件、再审上诉案件,一般不应发回重审。

第二十二条 审理民事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原合议庭组成人员不得参与再审程序的审判。

第二十三条 在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的过程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与原承办人或合议庭交换意见。经审查认为应当再审改判的,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在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报告中,应当注明原承办人和合议庭成员的姓名和意见。再审维持或改判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的,应及时向本院有关部门通报处理结果。

第二十四条 当庭宣判的,审判长在对法庭审理查明的事实及各方当事人争议的主要问题作简要总结后作出宣判,并应在法律规定期限内制作裁判文书送达。不当庭宣判的,承办人应根据合议庭决议写出案件审理报告。如果合议时有不同意见的,应在审理报告中将合议庭决议意见和不同意见分别写出。

第二十五条 民事再审案件,由再审的人民法院在作出的再审判决、裁定中确定是否撤销、改判或者维持原判决、裁定;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书送达后,原判决、裁定即视为撤销。再审改判的,对原审诉讼费的负担也应作出相应的裁决。

第二十六条 再审案件裁判文书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诉讼文书样式和要求书写,在分析证据、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判决主文等方面,应当全面、正确执行合议庭或者审判委员会的决定。

第二十七条 抗诉案件,经人民法院许可,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庭。派员出庭的,出庭检察人员在宣读抗诉书后,可以申请退庭。人民法院审理抗诉案件所作出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应当送达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

第二十八条 本意见适用依照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民事再审案件。行政再审案件的审理,除有特殊规定外,参照本意见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意见自通过之日起施行。本意见如与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不一致的,以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为准。本院以前有关民事再审案件的审理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2003年6月9日

第三篇: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听证程序规则(试行)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听证程序规则(试行)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05年10月10日第45次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为充分保护执行案件当事人、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增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规范性、公开性和公正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省法院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执行听证,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根据执行案件当事人、案外人对具体执行行为的合法性提出的异议和复议,或为了重大执行措施的决定实施,组织听证参加人进行公开举证、质证,以确定执行异议和复议是否成立、执行措施是否正确,并依法作出裁决的司法活动。

第三条 听证程序应当公开进行,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 听证参加人在听证程序中有平等的权利义务。

第五条 执行听证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若干规定》的规定,实行回避制度。

第六条 执行听证应当遵循公正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听证应在决定听证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提前5日书面提请执行机构负责人审批,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0天。

第七条 当事人申请听证应在结案前提出。

第二章 听证主体及其权利义务。

第八条 执行听证由负责案件执行或案件审查的人民法院执行机构组织进行。

执行实施事项的听证由执行机构实施部门组织进行,执行裁决事项的听证由执行机构裁决部门组织进行。

对重大执行实施事项和属于执行裁决事项的听证,应当组成合议庭,审判长或执行长为听证主持人。案情简单的执

行实施事项的听证,可由执行法官独任主持。

第九条 听证参加人包括申请执行案件当事人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异议人、申请复议人。

第十条 听证参加人享有以下权利:

(一)委托代理权;

(二)申请回避权;

(三)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的权利;

(四)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案卷材料的权利;

(五)和解的权利;

(六)依法应当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十一条 听证参加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按时出庭参加听证的义务;

(二)遵守听证纪律的义务;

(三)依法履行举证责任的义务;

(四)履行听证裁决的义务;

(五)依法负有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 听证适用范围

第十二条 执行程序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听证:

(一)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的;

(二)当事人对变更或者追加其为被执行主体不服的;

(三)被执行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的;

(四)需依职权裁定中止、终结执行的;

(五)债权人申请参与分配的;

(六)重大疑难的执行监督案件;

(七)当事人对评估、鉴定结论有异议的;

(八)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举行听证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当事人因不服执行法院裁决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的,上一级法院应根据案情需要,决定是否听证。

第四章 听证前的准备

第十四条 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书或异议书、复议书及副本,并附有相应的证据材料。

第四篇: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指导意见一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

(一)2009年12月

为依法妥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切实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意见。

一、劳动关系的主体

第一条 与原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下岗、内退职工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用工关系的,可按劳动关系处理:

劳动者请求在新的用人单位享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职业危害防护、福利待遇的,应予支持。但劳动者请求新的用人单位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办理社会保险的,不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特别约定的除外。

第二条 未依法领取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用人单位分支机构,受用人单位委托直接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发生劳动争议时,应当将委托其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作为当事人。

第三条用人单位招用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双方形成的用工关系按雇佣关系处理。

第四条没有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个人承包经营者违法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劳动者请求损害赔偿的,应当将发包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作为共同当事人。

发包组织在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后可以依据双方签订的承包协议向个人承包经营者追偿。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第五条 劳动者不愿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六条的规定请求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的,应予支持。

用人单位不按《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且以《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六条规定为由请求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的,不予支持。应当认定双方自用工之日起成立劳动关系。

第六条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双方未续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不与用人单位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六条的规定请求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的,应予支持。

用人单位自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次日起一年以上未与劳动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请求确认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的,应予支持。

第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合同期限届满后自动续廷的,应视为双方重新订立了一次劳动合同,但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五条规定的事由依法续延的除外。

第八条 用人单位的下列行为,应认定属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的“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情形:

(一)用人单位以组织委派任命形式对劳动者进行工作调动的;

(二)用人单位因资产业务划转、资产购并、重组等原因导致劳动者工作调动的;

(三)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下属分支机构间流动的;

(四)用人单位及其关联企业与劳动者轮流订立劳动合同的。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实施后,劳动者因原用人单位重组改制进入新用人单位,原用人单位已向劳动者依法支付了经济补偿的,劳动者的工作年限不连续计算。《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实施前,用人单位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进行改制的,劳动者的工作年限计算应按改制时的政策规定处理。

第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后,因下列情形而续延,致使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予支持: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第十条 被派遣劳动者请求与劳务派遣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不予支持,但劳务派遣单位同意的除外。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请求确认其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的,应予支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权利义务内容不能协商一致的,按双方原劳动合同的约定或实际履行内容确定。原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约定不明确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集体合同未规定的,按照同工同酬原则确定。

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原劳动合同约定条件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拒绝签订的,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即时终止劳动合同或依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六条规定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的,应予支持。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为由请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的,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应对用人单位是否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进行审查。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的上岗前培训和日常业务培训,不应认定为专业技术培训。劳动者接受专项培训期间的基本工资,不应认定为专项培训费用。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但未约定经济补偿,或者约定了经济补偿但未按约定支付的,该竞业限制条款对劳动者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劳动者依约遵守了竞业限制条款,但用人单位未按约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应予支持。双方没有约定补偿标准或约定的补偿标准低于《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标准,劳动者请求按照((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标准补足的,应予支持。

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期限届满前已通知劳动者解除竞业限制条款,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竟业限制条款并支付经济补偿的,不予支持。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等原因而采取降薪保职、降薪休假等变更劳动合同措施,且与劳动者以相关文字记载或实际履行行为达成变更合意后,劳动者又以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请求确认劳动合同变更无效的,不予支持。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十五条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除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主张劳动者赔偿违约金的,不予支持。但劳动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实际损失,用人单位主张劳动者赔偿直接经济损失的,应予支持。

劳动者以《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应当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说明理由,劳动者未履行告知程序,事后又以《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一)项规定为由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不予支持。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自身不愿缴纳等不可归责于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用人单位未为其缴纳或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未参加某项社会保险险种,劳动者请求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不予支持。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未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四十三条规定的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等程序性义务的,应认定其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违法,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支付赔偿金的,应予支持。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本身符合法律规定,仅存在未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的程序性瑕疵,劳动者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支付赔偿金的,不予支持。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制定的规章制度,虽未经过《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民主程序,但其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且不存在明显不合理的情形,并已向劳动者公示或者告知的,可以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依据。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制定、修改规章制度,经法定民主程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但未达成一致意见,若该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存在明显不合理的情形,且已向劳动者公示或者告知的,可以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依据。

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执行母公司的规章制度,如子公司履行了《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民主程序,或母公司履行了《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民主程序且在子公司内向劳动者公示或告知的,母公司的规章制度可以作为处理子公司劳动争议的依据。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应当审查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是否合法、劳动者的违纪行为在规章制度中是否有明确规定、规章制度对劳动者严重违纪行为的规定是否公平合理等,以判断劳动者是否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

第二十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的用人单位需额外支付劳动者的“一个月工资”,应按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应发工资标准予以确定。上月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上月工资不能反映正常工资水平的,可按劳动合同解除前劳动者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确定,不满十二个月的,按实际月平均工资确定。

第二十一条 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合同关系终止,劳动者主张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不予支持。

第二十二条 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应以该法实施之日即2008年1月1日为界,对经济补偿的适用条件和计发年限予以分段审查计算。

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请求将用人单位加付给劳动者的赔偿金计入经济补偿的计发基数的,不予支持。

四、工资争议的处理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实际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未明确区分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和加班工资,但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已支付的工资包含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和加班工资的,可以认定用人单位已支付的工资包含加班工资。但折算后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者计件工资中的劳动定额明显不合理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加班工资发生争议,用人单位主张由于劳动者工作性质、工作岗位的特点无法对其实行标准工时制度而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但用人单位未依法履行审批手续的,仍然应当认定其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但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具有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特点、依据标准工时计算加班工资明显不合理,或者工作时间无法根据标准工时进行计算,或者其上级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已办理了相应岗位、工种的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手续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计算劳动者加班工资。

对于劳动者工作时间长,但劳动强度与工作时间明显不一致的;或者长期处于等待状态且等待期间有休息场所可以休息、完全认定为工作时间明显不合理的,在认定时可以根据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对工作时间进行合理的折算。

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工资、加班工资等劳动报酬的计算、支付达成结算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应认定有效,但有证据证明在协议签订时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乘人之危等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形除外。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在结算协议中约定结清的费用列有工资或劳动报酬,但未列明是否包含加班工资,如果确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未支付加班工资,劳动者请求支付的,应予支持。

第二十六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加班工资发生争议的,对劳动者提供的证明其加班事实的证据和用人单位提供的否认劳动者加班的证据,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应审慎审查,综合分析,合理认定。

用人单位提供的电子考勤记录、手工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表等证据未经劳动者签字确认,但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根据规章制度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表等已通过一定方式向劳动者公示而劳动者在合理期限内没有提出异议的,应予采信。

劳动者提供电子考勤记录主张加班工资,但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劳动者未加班的,对劳动者的主张不予支持。

用人单位有明确的加班审批制度,劳动者仅以电子考勤记录主张存在加班事实的,不予支持。

五、程序问题

第二十七条 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增加社会保险险种、补足缴费基数、变更参保地的,不属于劳动争议,但应告知劳动者向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申请解决。

第二十八条 劳动者以其应休而未休年休假,请求用人单位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的,不予受理,告知劳动者通过劳动行政部门解决。

第二十九条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本意见施行后受理和正在审理的第一、二审案件适用本意见的规定;本意见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不适用本意见的规定。

本意见施行后,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作出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室 2009年12月14日印发

第五篇: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再审程序证据问题的暂行意见(推荐)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再审程序证据问题的暂行意见

为了规范民事再审程序的举证、质证和认证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民事再审程序的特点,现对民事再审程序证据适用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般规则

第一条民事再审程序的举证、质证、认证,应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证据规定》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在再审程序中,应坚持当事人举证和人民法院依法调查收集证据相结合的原则。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和请求有责任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对于发和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调查收集证据。

第三条除当事人以新的证据申请再审的以外,再审程序的证据范围以原有证据为限。再审程序中应重点审查再审争议的原有证据是否适用了证据规则,对于当事人没有争议的原有证据不予审查。

第四条人民法院在再审程序中一般不主动调查收集证据。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原审法院依法应当调查收集的证据而未调查收集的;

(二)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原审期间申请调查收集证据且符合条件,原审法院未予准许,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再审期间提出异议或者再次提出申请的;

(三)因申请再审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对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依照规定申请调查收集证据,依法应当准许的。

第五条再审程序中,对当事人的申请鉴定应从严掌握,一般不予准许。但当事人在原审期间曾申请鉴定,原审法院应当同意而未同意,再审期间仍有鉴定条件的除外。

第六条当事人对原审认定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证据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但在原审期间对鉴定结论未持异议,或者虽有异议但未申请重新鉴定,再审期间又申请重新鉴定的,不予准许。

第七条再审新证据,是指在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用以证明原审裁判认定的事实不能成立的证据。包括下列情形:

(一)原审庭审结束之前客观上没有出现的证据;

(二)原审庭审结束之前虽然出现,但通常情况下当事人无法知道其已经出现的证据;

(三)当事人经原审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在原设举证期限届满后和再审中提供的证据可以视为再审的新证据。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作为再审新证据:

(一)再原审庭审结束之前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证据存在,但因无法收集而没有提出且未申请延期举证或者未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

(二)在原审庭审结束之前持有该证据而未提出的。

第八条除因适用法律错误等原因提起再审的以外,审理再审案件一般实行庭前交换证据制度,双方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供全部证据制度,双方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供全部证据。

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未举证和举证不充分的,应当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再审举证责任规则

第九条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时,应当附有证明申请再审理由得响应的证据材料。

(一)申请再审时主张原判决、裁定证据失实的,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原审裁判所依据的证人

证言虚假或者书证、物证、勘验笔录、鉴定结论等证据系伪造、变造的事实;

(二)申请再审时主张原裁判所已经的法院裁判、仲裁裁决或者具体行政行为等被依法变更、撤销的,应当提供证据证明;

(三)申请再审时主张原审程序违法的,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原审裁判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地有关事实;

(四)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以违反自愿原则申请再审的,申请再审当事人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原调解违反自愿原则的事实。

第十条对于再审正欲的案件事实,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不足以证明当事人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第十一条对于原审已经认定的事实,当事人认为不应认定或者认定错误的,应当举证证明。

原审认定的事实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原审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应当继续承担举证责任。

原审未认定的事实,原审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在再审中可以举证加以证明。第十二条申请再审的一方当事人提供再审新证据的,应当在申请再审时提出。

第十三条当事人申请再审时提出再审新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审查申请再审期间向对方当事人发送举证通知书,告知对方当事人提供再审新证据的举证期限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对方当事人再审新证据的举证期限,应当确定在人民法院决定是否启动再审程序前的时间内,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当事人不能协商一致的,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合理指定。

第十四条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的案件和人民检察院抗诉再审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在送达再审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明确当事人再审新证据的举证期限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当事人提供再审新证据的,应当在再审开庭前提出;再审不需要开庭的,应当在指定的合理期限内提出。

第十五条当事人未在举证期限内提供再审新证据的,视为放弃在再审程序中提出新证据的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供的再审新证据,除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以外,不予质证。第十六条在审查申请再审期间,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召开听证会组织当事人交换再审新证据。

人民法院通过召开听证会交换证据的,听证会之日申请再审的对方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对方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并经人民法院准许的,听证会可以顺延至原协商一致的期限或者人民法院原指定的期限。

第十七条再审审理期间,当事人提出再审新证据且未进行证据交换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民事证据规定》的有关规定进行证据交换;当事人虽没有提出再审新证据,但再审争议的原有证据较多的,人民法院也可以在再审开庭前进行证据交换、核对。

三、再审质证规则

第十八条当事人无争议的原有证据,再审中不再予以出示和质证,可以直接作为再审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第十九条再审新证据应当在庭审中由当事人进行质证。未经质证的,不能作为再审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在听证和再审证据交换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表示认可得再审新证据应当记录在卷,再审开庭时不再予以出示和质证。

第二十条在再审中有争议的原有证据,原审未经质证的,再审开庭时应当予以质证,才能作为再审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原审已经质证,当事人仍要求重新质证的,再审开庭时可以予以出示,组织当事人重新质证。

第二十一条再审证据质证的顺序,按照《民事证据规定》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执行。

四、再审认证规则

第二十二条再审应当综合物争议的原有证据、再审确认得有争议的原有证据和再审认定的新证据,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作为再审裁判的依据。

第二十三条对于有争议的再审新证据和原有证据的审核认定,应当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构。对于无争议的证据,可以直接确认,不必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再审中有争议的原有证据,原审应当认定其具有证明力而未认定的,再审应当重新确认其证明力;原审不应认定其具有证明力而错误予以认定的,再审应当否定其证明力。

第二十五条当事人在原审诉讼中表示认可得证据,再审中予以否认的,不能推翻原审裁判对该证据的认定。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当事人在原审期间曾经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

(二)当事人在再审中反悔,并有相反的再审新证据足以推翻的。

第二十六条当事人在原审中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已作诉讼上的自认,再审中又提出相反主张的,不能推翻原审更具自认作出的认定。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有充分证据证明自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欺诈或者重大误解的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

(二)在原审期间已依法撤回其自认的;

(三)当事人的行为不符合自认条件而原审错误作为自认处理的。

第二十七条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原审裁判根据判断对于证明力明显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再审中没有新证据的,除原审裁判作出判断地理由和依据明显违反证据认定规则以外的,再审裁判不得推翻原审已认定的证据。

第二十八条原审举证责任分配明显不当导致裁判错误的,再审时应当根据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重新作出裁判。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在再审中提出新证据致使案件被改判或发回重审的,再审裁判文书应写明对新证据的确认,原审裁判不属于错误裁判案件。再审诉讼费的负担应根据再审新证据的证明对象、内容以及对新证据的采信情况,结合诉讼费用的负担原则确定。对方当事人可以要求提供信证据的另一方当事人负担由此增加的误工费、差旅费、证人出庭作证、诉讼等合理费用以及由此扩大的直接损失。

五、附则

第三十条除本意见已有规定的以外,检察院抗诉再审案件有关证据问题,另行规定。第三十一条本意见自二00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施行后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执行。

下载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民事案件庭前程序的意见(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民事案件庭前程序的意见(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