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章 系统评价)教学大纲(写写帮整理)
第七章 系统评价
一教学目的在认识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学习系统评价的基本概念、与传统文献综述的区别以及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熟悉系统评价和传统文献综述的区别。
(二)掌握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的概念、基本步骤和方法。
(三)了解应用系统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
(一)系统评价的基本概念。
(二)系统评价与传统文献综述的区别。
(三)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第二篇:集成系统教学大纲
《图书馆集成系统》教学大纲
一 说明
课程性质与特点:图书馆集成系统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重要工具;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是图书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面向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使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前期课程:文献分类法、文献编目、图书馆管理、信息管理概论。)
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达到能根据图书馆中的具体要求,熟练掌握图书馆集成系统中每个子系统的原理、功能和使用,能进行集成系统的整体结构分析。
学分和学时:2学分;48学时;(包括实验16学时,见实验教学大纲)教学手段和方法:理论讲授、实践操作
考试方式和方法:考试、闭卷(分值占70%)、计算机操作(分值占30%)
二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图书馆集成系统概论 教学要求
掌握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内容要点
我国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发展过程及与国外的比较;系统集成的基本原则和系统结构分析。
授课时数:4学时
第一节 图书馆集成系统的业务流程基础
一、业务流程的定义
二、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流程
第二节 图书馆集成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建设目标
二、图书情集成系统建设的影响因素
三、图书情集成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图书馆集成系统结构分析
一、图书馆集成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二、现有图书馆集成系统分析 第二章 MARC介绍 教学要求
掌握MARC的常识、MARC21、CNMARC格式的内容,学会MARC与数据库表之间的数据交换。
主要内容要点
MARC的常识、MARC21、CNMARC格式的内容,MARC与数据库表之间的数据交换。
授课时数:4学时 第一节 MARC格式概说
一、MARC格式的产生与
二、MARC格式的应用
三、MARC数据的获取
四、基本概念和定义
五、机读数据的组织 第二节 MARC21格式
一、头标区
二、可变字段
第三节 中国机读目录CNMARC
一、头标区
二、目次区
第四节 图书馆集成系统中数据的导入和导出
一、从MARC文件到关系数据库
二、将关系数据库书目数据导出为MARC文件数据
三、通用转换软件的要求 第三章 号码系统与条形码技术 教学要求
结合图书馆业务功能介绍号码处理系统的设计和条形码技术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要点
号码系统知识和条形码技术。授课时数:4学时 第一节 号码系统设计
一、使用号码系统的优势
二、图书馆集成系统中的号码系统的类型
三、号码系统的设计形式
四、号码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条形码技术概述
一、使用条形码的理由
二、条形码的应用 第三节 一维条形码 一、一维条形码的基本概念与结构
二、条形码的识别原理及设备
三、条形码的印刷
四、商品条形码 第四节 二维条形码 一、一维条形码与二维条形码特点的比较 二、二维条形码的识别 三、二维条形码在出版业中的应用
第五节 图书馆集成系统中号码系统设计案例
一、设计目的
二、应用背景
三、号码系统的设计
四、条形码印刷
五、条形码识别系统 第四章 图书馆采访子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图书采访子系统的类型、功能结构、处理流程分析、数据流向分析和该系统下的各子功能。
主要内容要点
掌握图书采访子系统的类型、功能结构、处理流程分析、数据流向分析和该系统下的各子功能
授课时数:8学时 第一节 图书采访系统概述
一、系统类型
二、系统功能结构
三、系统处理流程分析
四、系统数据流向分析 第二节 图书预订
一、查重预订
二、查重套录
三、订单删除
四、订单打印、复本校对、编目返订 第三节 图书验收
一、书目验收
二、书目催询
三、传票打印、验收明细 第四节 帐目统计
一、图书采购总括帐和明细帐
二、采购资金统计 第五节 采访数据管理
一、MARC装载
二、下载后MARC浏览
三、下载前MARC浏览
四、系统字典管理 第六节 网上书店与采访
一、网上书店的商务模式
二、网上书店的经营方法
三、网上书店的运作机制
四、网上跳蚤书市 第五章 图书编目子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图书编目子系统的功能结构、处理流程分析、数据流向和该系统下的各子功能
主要内容要点
掌握图书编目子系统的功能结构、处理流程分析、数据流向和该系统下的各子功能
授课时数:6学时
第一节 图书编目系统概述
一、计算机编目系统构成
二、编目系统应具有的特点
三、数据库及其用途
四、系统工作流程分析
五、系统数据流向 第二节 图书著录 一、一般图书著录
二、CNMARC编辑
三、预编管理
四、CNMARC下载、输出
五、修改数据、删除数据 第三节 打印输出
一、打印卡片
二、打印书标
三、新书通报 第四节 编目验收
一、编目工作传票
二、中央书目数据传送
三、典藏数据传送
四、新书数据传送
五、新编数据删除 第六节 书目查询
一、按分类种、卷次查询
二、按所书号查询
三、按责任者查询
四、按书名查询
五、按ISBN号查询
六、按主题词查询
七、工作量查询
第六章 连续出版物子系统
教学要求:掌握连续出版物子系统的功能结构、处理流程分析、数据流向和该系统下的各子功能
主要内容要点
图书编目子系统的功能结构、处理流程分析、数据流向和该系统下的各子功能
授课时数:4学时
第一节 连续出版物系统概述
一、连续出版物系统特点
二、系统功能
三、连续出版物系统数据类型
四、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ISDN 第二节 连续出版物订购
一、订购功能的特点
二、订购中应建立的数据库
三、连续出版物系统订购流程
四、订购处理流程细节
五、验收催询 第三节 连续出版物编目
一、编目特点
二、编目数据库
三、编目工作流程
四、编目中的数据流向
五、连续出版物著录 第四节 查询统计
一、连续出版物查询
二、连续出版物统计
三、连续出版物装订 第七章 图书流通子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连续出版物子系统的功能结构、处理流程分析、数据流向和该系统下的各子功能。
主要内容要点
连续出版物子系统的功能结构、处理流程分析、数据流向和该系统下的各子功能
授课时数:6学时 第一节 图书流通系统概述
一、系统特点
二、系统功能
三、数据类型 第二节 读者服务
一、读者借还
二、读者预约
三、赔书与退赔
四、损书罚款
五、条码补遗 第三节 查询服务
一、借阅信息查询
二、归还信息查询
三、图书去向查询
四、条形码查询
五、书目信息查询
六、预约信息查询
七、流通信息查询
八、罚款信息查询
九、赔书信息查询
十、书目流通历史查询
十一、各类图书借还查询 第四节 藏书流通管理
一、图书流通率
二、图书呆滞率
三、图书拒绝率
四、相关系数及适应度分析
五、图书外借周转率 第八章 OPAC与Z39.50标准 教学要求
掌握OPAC的概念、发展历程及OPAC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屏幕设计,了解Z39.50协议。
主要内容要点
OPAC的概念、发展历程及OPAC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屏幕设计,Z39.50协议。授课时数:6学时 第一节 OPAC
一、OPAC的概念
二、OPAC的发展历程
三、OPAC系统功能设计
四、OPAC系统的屏幕设计 第二节 Z39.50标准
一、Z39.50标准发展历程
二、Z39.50标准的应用领域与范围
三、Z39.50标准的信息检索服务
四、Z39.50协议规范
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学用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陈能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主要参考书目:《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上海交大,1999
第三篇:嵌入式系统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嵌入式系统
课程编码:51610209 学
时: 44
学
分:2.5 开课学期:7 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主题讨论和专题汇报
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及仿真软件为主,主要采用PPT电子板书形式,辅助手写板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嵌入式系统》是一门专业技术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程序设计方法、系统扩展方法、应用技术和发展现状。使学生对嵌入式系统中单片机的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软件编程方法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方法,为进一步的学习嵌入式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单元1 嵌入式系统概述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构架;了解嵌入式软件构成。2.知识点
(1)嵌入式系统简介
嵌入式系统定义;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嵌入式系统的特点。(2)嵌入式系统硬件
嵌入式处理器;存储器;外部I/O。(3)嵌入式系统软件
引导加载程序;操作系统;应用程序。3.建议课时:2课时。
4.教学重点和难点: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构架。
5.复习与作业要求:课下搜集一些有关嵌入式系统结构的资料
6.考核知识点: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构架和工作原理,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分类。7.辅助教学活动:上网查看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情况。通过图片讲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构架,举例说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组成。
单元2 ARM处理器基础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ARM的基本架构;掌握ARM存储器组织结构;了解ARM硬件启动过程。2.知识点(1)ARM概述
ARM简介;ARM微处理器的应用领域;ARM微处理器的特点;ARM微处理器系列;ARM体系结构的版本。
(2)数据类型和存储器组织 数据类型;存储器组织。(3)ARM内核的数据模型(4)ARM处理器运行模式(5)寄存器组织
ARM状态下的寄存器组织;Thumb状态下的寄存器组织;程序状态寄存器;(6)流水线
(7)异常、中断及向量表
异常的种类;异常向量表和优先级;异常的进入和返回。(8)ARM内核与SoC
ARM处理器内核;ARM处理器核;ARM SoC。(9)ARM硬件启动过程
电源;时钟;系统复位。(10)ARM JTAG调试接口。3.建议课时:4课时。
4.教学重点和难点:ARM的基本架构;ARM存储器组织结构。
5.复习与作业要求:写出ARM的结构组成,画出ARM存储器结构和启动过程。
6.考核知识点:ARM的结构组成,ARM存储器结构和启动过程。7.辅助教学活动:
熟悉ARM的启动过程。通过PPT讲解ARM的基本构架,存储器组织结构,举例说明ARM的启动过程。
单元3 ARM指令系统与汇编程序设计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ARM的指令系统;掌握ARM指令基本寻址方式;了解ARM指令功能说明及Thumb指令集。
2.知识点
(1)ARM指令系统概述
ARM指令系统特点;ARM指令格式;指令的条件域。(2)ARM指令基本寻址方式(3)ARM指令功能说明
3ARM分支指令;ARM数据处理指令;ARM访存指令;ARM程序状态寄存器访问指令;ARM协处理器指令;ARM异常产生指令;XScale增加的指令。
(4)Thumb指令集
ARM与Thumb性能比较;Thumb指令寄存器的使用;Thumb指令说明;Thumb指令示例。
(5)ARM汇编器所支持的伪指令
指示符性质的伪指令;符号定义伪指令;数据定义伪指令;汇编控制伪指令;其他常用伪指令。
(6)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汇编语言的程序结构;汇编程序举例。3.建议课时:4课时。
4.教学重点和难点:ARM指令功能;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5.复习与作业要求:写出ARM的指令组成,画出ARM编程流程。
6.考核知识点:ARM的指令系统、指令基本寻址方式、ARM指令功能说明。7.辅助教学活动:熟悉ARM的编程过程。通过PPT讲解ARM指令功能说明,基本寻址方式,举例说明ARM的编程过程。
单元4 Intel PXA270处理器的结构与开发平台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PXA270处理器的系统结构与特性;掌握PXA270处理器接口及开发平台设计;了解时钟与电源管理。
2.知识点
(1)PXA270处理器的系统结构与特性
总体结构;特性;封装与引脚。(2)时钟与电源管理
低功耗与时钟和电源管理;复位管理;时钟管理;功耗管理;电压管理。(3)PXA270处理器接口及开发平台设计
PXA270处理器开发评估系统;外部存储器接口;显示接口;USB接口;多媒体接口概述;快速捕获接口。
3.建议课时:4课时。4.教学重点和难点:
PXA270处理器的系统结构与特性;PXA270处理器接口及开发平台设计。
5.复习与作业要求:
写出PXA270处理器的系统结构与特性,画出PXA270处理器接口情况。
6.考核知识点:
PXA270处理器的系统结构与特性;PXA270处理器接口及开发平台设计。7.教学活动:
熟悉PXA270处理器接口设计过程。通过PPT讲解PXA270处理器的系统结构与特性,举例说明PXA270处理器接口及开发平台设计。
单元5 嵌入式软件设计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交叉编译器及交叉编译环境的组成;掌握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了解Linux内核移植及文件系统。
2.知识点(1)交叉编译
交叉编译器及交叉编译环境的组成;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2)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
Bootloader原理;Bootloader的操作模式;Bootloader与主机之间的文件传输;Bootloader的启动流程;ARM Linux常用Bootloader介绍;BLOB下载。
(3)Linux内核移植
Linux内核源码的修改;Linux内核的裁减;Linux内核的编译;Linux内核的烧录。(4)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基本概念;嵌入式文件系统基本内容;常见的嵌入式文件系统。
3.建议课时:4课时。4.教学重点和难点:
交叉编译器及交叉编译环境的组成;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
5.复习与作业要求:
写出交叉编译器特点及交叉编译环境的组成,掌握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
6.考核知识点:
交叉编译环境的组成,掌握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7.辅助教学活动:
熟悉PXA270处理器如何加载Bootloader。通过PPT讲解交叉编译器及交叉编译环境的组成,举例说明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
单元6 Linux操作系统概述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Linux内核源代码的结构;掌握ARM Linux存储管理;了解 Linux启动和初始化过程分析。
2.知识点
(1)Linux的诞生和发展(2)Linux内核概述(3)系统核心数据结构(4)Linux内核源代码的结构(5)ARM Linux存储管理
ARM 存储管理机制;ARM Linux存储管理。*(6)进程管理
Linux进程;Linux进程状态;Linux进程的调度;Linux进程的创建;Linux进程的执行; Linux进程的终止。
(7)Linux启动和初始化过程分析。3.建议课时:4课时。4.教学重点和难点:
Linux内核源代码的结构;掌握ARM Linux存储管理。5.复习与作业要求:
画出Linux内核源代码的结构;做出ARM Linux存储管理情况分析;了解 Linux启动和初始化过程分析。
6.考核知识点:
Linux内核源代码的结构;ARM Linux存储管理情况分析;Linux启动和初始化过程。7.辅助教学活动:
熟悉Linux内核源代码的结构,运行Linux启动和初始化过程。通过PPT讲解Linux内核源代码的结构,举例说明ARM Linux存储管理。
单元7 Linux驱动程序设计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Linux驱动程序编写规则;掌握Linux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结构及Linux块设备驱动程序编写;了解 Linux按键驱动程序及Linux网络设备驱动程序。
2.知识点
(1)Linux驱动程序
用户态与内核态;Linux驱动程序结构;设备文件与设备文件系统。(2)Linux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结构。(3)嵌入式平台上LED的Linux驱动程序
系统硬件平台组成原理;Linux LED驱动程序的实现;双色LED驱动程序的测试。(4)Linux按键驱动程序
系统硬件平台组成原理;Linux系统中断分析;Linux按键驱动程序的实现;Linux按键驱动程序的测试。
(5)Linux块设备驱动程序
系统硬件平台组成原理;Linux MTD驱动程序体系结构;TECHPXA270开发平台上的NAND Flash驱动程序。
(6)Linux网络设备驱动程序简介
网络驱动程序的层次;网络设备的初始化;网络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网络设备的内核加载; 网络设备的模块加载。
3.建议课时:4课时。4.教学重点和难点:
Linux驱动程序编写规则;Linux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结构及Linux块设备驱动程序编写。5.复习与作业要求:写出Linux驱动程序编写规则;评价Linux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结构及Linux块设备驱动程序编写的异同;了解 Linux按键驱动程序及Linux网络设备驱动程序。
6.考核知识点:
Linux驱动程序编写;Linux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结构及Linux块设备驱动程序编写。7.辅助教学活动:
熟悉Linux驱动程序编写,运行Linux按键驱动程序。通过PPT讲解驱动程序编写过程,举例说明Linux按键驱动程序编程。
单元8 嵌入式图形界面设计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Linux GUI基础;掌握Qt/Embedded应用程序基础;了解 Qt/Embedded的安装及编译环境的建立。
2.知识点
(1)嵌入式GUI简介
GUI历史;GUI现状(2)Linux GUI基础
X Window结构;Framebuffer。(3)Qt/Embedded的主要特征
(4)Qt/Embedded的安装及编译环境的建立(5)Qt/Embedded应用程序基础
Qt/Embedded应用程序的运行;Qt/Embedded应用程序的显示;Hello,Qt/Embedded!应用程序;Qt/Embedded应用程序的中文化。
(6)信号与插槽机制。
*(7)Qt Designer简介及部件布局管理。*(8)实战练习。
*(9)Qt/Embedded应用程序开发快速索引。3.建议课时:2课时。4.教学重点和难点:
Linux GUI基础;Qt/Embedded应用程序基础。
5.复习与作业要求:写出Linux GUI基本特征;画出Qt/Embedded应用程序编写流程。6.考核知识点:Linux GUI基本特征;Qt/Embedded应用程序编写流程。
7.辅助教学活动:熟悉Qt/Embedded应用程序编写流程,运行Linux GUI程序。通过PPT讲解Qt/Embedded及 Qt/Embedded的安装及编译环境的建立。
注:带*号的为学生自学内容或者选学内容。
三、实验大纲
本课程总学时中包含实验教学环节,形式为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内容。
1、实验目的和内容
结合课程教学重点和学生能力培养要求,规划四个基本实验:(1)实验一: ADS的按装与使用。
实验目的:学习ADS的安装步骤和配置方法,掌握应用技巧。
实验内容:学生安装ADS编译软件,按照步骤配置运行环境,并建立工程编制程序,完成编辑、编译、仿真及结论说明。
(2)实验二:PGIO口的输入输出
实验目的:学习ARM内部PGIO的初始化设置和输出输入的驱动方法。实验内容 掌握端口的配置、定义、功能分配,完成键盘的输入和方波的输出。(3)实验三: LED数码管的驱动实验
实验目的:学会相关端口的配置,学习LED点亮的方式及驱动程序编写。
实验内容:掌握端口的配置、定义、功能分配,完成LED灯的跑马灯实验,依次点亮各个发光管。
(4)实验四:定时器的应用
实验目的:学会定时器的配置过程和方法,学习定时器的编程及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掌握定时器的配置、功能特点,通过定时器编程,完成定时程序编写和对输入脉冲的计数统计。
(5)实验五:linux下shell编程
实验目的:学习SHELL下的常用命令及编程方式。
实验内容:学会SHELL下各个常用命令,编程规则和特点,完成VI编辑和程序的编写,并实现编译仿真。
(6)实验六:Linux下hello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SHELL下的常用命令及hello 输出指令的编写。
实验内容:掌握SHELL下的编程规则和方法,编写hello程序,并在显示屏上显示hello字母。
2、实验要求
(1)课前准备:学生仔细研读实验指导书,规划准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和准备。(2)实验过程: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分组或独立设计并完整实验内容,对于分组合作完成的内容,需要小组成员配合进行环境配置并协调验证。
(3)实验报告:每个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该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及分析,以及实验总结等内容。
四、课程教学的特色说明
可对下述有关情况做出说明: 1.本课程自学内容及要求 自学内容:显示接口,USB接口,多媒体接口概述,快速捕获接口,进程管理,Qt Designer简介及部件布局管理,实战练习,Qt/Embedded应用程序开发快速索引。2.课内习题课的安排及学时
课内安排适当的习题课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 4个学时。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及学时
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本课特点,对所学内容进行编程实战及电路仿真,使教学效果更好。
4.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要求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五、考核大纲
1.考试的目的与作用
《嵌入式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电子电气类专业的一门面向应用的专业技术课。嵌入式系统介绍了ARM的基本知识和嵌入式技术的应用,其内容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是一门在理论指导下, 偏重于实际应用的课程。本课程具有实用性强、理论和实践结合、软硬件结合等特点。本课程围绕使用较为广泛的ARM 32位系列为例进行学习。本课程已成为理、工科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体现了电子系统设计的方法和硬件结构的变化。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ARM的工作原理、编程技术,掌握ARM应用系统的扩展方法和实际应用。
2.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的重点:ARM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嵌入式的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中断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定时器串行口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嵌入式的扩展等。要求学生掌握。其它作为了解。
3.主要参考书
《嵌入式系统设计》.(美)瓦伊德,(美)吉瓦尔吉斯著.骆丽 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年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开发》.郑灵翔等编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年 《嵌入式系统原理、设计与应用》.张大波编写.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嵌入式LINUX实训教材》.徐成等编写.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4.课程考试内容与教材的关系
考试内容紧扣教材的知识点,考试试题根据教学大纲,其范围和难度按照本方案中制订的考试考核内容和要求确定。适当加有应用、设计及分析题。
分章节的考核知识点 参见: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6.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含实验考核、作业、课堂提问及考勤等)与期末考试(闭卷考试)相结合。作业考核:教师评判作业并根据作业内容的正确性、作业完成得认真及规范性给出评定成绩。
课堂考核:教师随堂提问,根据课堂提问及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对学生给出评定成绩。考勤考核:教师对学生到课通过点名等方式进行考核,根据学生到课情况给出评定成绩。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题目基本类型包括:论文、大作业等灵活的考试形式。每次考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考试题目类型。考试时间为课程结束后的第二周考试。
综合成绩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综合成绩70%、实验成绩占10%,平时成绩(作业、考勤和课堂考核等)占20%。
六、课程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1.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基于XScale与Linux.石秀民.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7.2.ARM嵌入式系统入门.三恒星科技编著.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3.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技术详解.杨水清等编著.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4.孙秋野.ARM嵌入式系统开发典型模块,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制定(修订)人:金广锋
审核人: 杨卫东
批准人:张浩军 制定(修订)时间:2012.12
审核时间: 2013.02
批准时间:2013.02
第四篇: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A课程(Embedded Systems)课程编号:1310778236 设计时数:1周 学
分:1 开课单位:信息电子技术学院通信工程教研室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适用对象: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实践环节,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具备一定动手能力。进入课程设计前要认真复习微处理器类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和汇编语言、C语言的编程方法。课程设计采用课堂讲述、自学、分组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分析典型的例子,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和基本的编程方法。课程设计要求2—3人组成课设小组,在指定范围内选定题目,每组选一题,题目应侧重一个嵌入式系统的具体应用方面。题目选定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理解设计原理,分析重要电路单元,计算必要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编写程序,最后,在课程设计结束时独立写出理论分析完善、文理通顺、字迹工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并上交软件程序。教师可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参数指标、编程水平等进行评分。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应学习过《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是它们的总结和提高。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
学生可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作为嵌入式课程设计题目,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及实验室现有条件,自己确定题目经教师审核后作为课程设计题目。
(一)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系统的设计
AVR单片机的工作原理[1],嵌入式系统实际开发过程[2],单片机控制数码管的方法[3],师编写程序[3],实现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系统的设计[3]。
(二)矩阵式按键控制LED显示系统
AVR单片机的工作原理[1],嵌入式系统实际开发过程[2],矩阵式按键输入控制信号[3]、通过单片机控制LED显示的过程[3]。单片机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3],汇编程序的下载及固化的过程[3],(三)汉字显示系统设计
了解AVR单片机的工作原理[1],液晶驱动芯片的工作原理[1],嵌入式系统实际开发过程[2],单片机控制液晶显示模块的方法[3],编写程序,单片机控制汉字显示系统的设计[3]。
(四)交通灯控制
AVR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嵌入式系统实际开发过程[2],ARM7核的LPC2106的管脚功能和特点[1],I/O控制寄存器的设置方法[3];ARM7应用系统编程开发方法[3],能用C语言编写应用程
序[3]; ADS1.2软件的使用以及PROTEUS仿真调试的方法[3];
(五)交通灯设计
ARM芯片[1]; ARM芯片各个引脚的功能[2],工作方式[2],计数/定时[2],I/O口[2],中断[2];利用ARM芯片模拟实现交通灯控制[3]。,工作方式,计数/定时,I/O口,中断等相关原理,通过软硬件设计实现利用ARM芯片完成交通灯的模拟控制[3]
(六)温度采集系统
ARM芯片各个引脚功能[1],工作方式[1],计数/定时[1],I/O口[1],中断[1]。通过软硬件设计实现利用ARM芯片对周围环境温度信号的采集及显示[3] 其他课题见附录: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方法:平时考勤+设计报告+ 设计答辩; 3.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应根据学习纪律、出勤、等方面综合评定,占10%;
设计报告:根据学生设计报告各部分的完整性和优劣情况评定,占70%; 设计答辩:应根据答辩结果评定,占20%.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记分。设计报告内容:
1.封面;2.摘要;3.目录;4.总体方案设计分析 ;5.软件框图及程序设计(汇编语言源程序必须加注释说明);6.硬件原理图设计(最好使用电子设计CAD软件绘制);7.设计总结和心得体会。
五、实验教材(指导书)及参考书(资料)
1.王田苗,《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 2.马忠梅,《ARM嵌入式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北航出版社 3.陈章龙,《嵌入式技术与系统-Intel XScale 结构与开发》,北航出版社
第五篇:教学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C1011007 课程名称:教学系统设计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 开课学期:春季学期 总学时:34学时
先修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平行课程:教育传播学、多媒体技术基础、摄影基础
后续课程: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信息技术教学法
课程简介: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学与教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教学实践、企业培训与教学资源设计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运用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学生恰当地设计、开发及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能力。
推荐教材: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何克抗 林君芬 张文兰 ·教学系统设计
[2]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二、课程总目标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着重创设学与教的系统,以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本课程是针对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进行课件设计的能力、软件制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教育需要,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含义、由来与发展,学科性质和应用范围,学习该课程的基本意义,从而对本学科产生研究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系统设计与教育技术学各领域之间的关系。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和本质。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和应用范围,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内容框架和学习要求。教学内容:
1、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学系统设计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
2、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应用范围与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 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
3、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4、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国外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5、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6、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课后思考题:
1、多媒体课件开发中如何体现教学系统设计思想?
2、你认为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对专业学习重要性与意义在哪里?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和功能,了解基本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并掌握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能够阐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分类体系,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编写和阐述方法。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概述 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教学目标的分析和阐明
3、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
课后思考题:
1、分析本章最后一节提供的教学目标设计案例的优点和不足。
2、设计实践:根据 学习者的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态度分析
3、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4、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特征分析
课后思考题:
1、简述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学习风格常见的类型有哪些?不同的学习风格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3、网络环境对教学有哪些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有哪些新特征?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应该掌握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含义,掌握并能运用常见的教学策略,了解教学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了解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时应该注意的原则,了解学习活动的设计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含义及其与教学方法概念的区别,几种学习策略的基本流程、原理和设计。教学内容:
1、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相关概念及其区别
2、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3、典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4、典型的协作学习策略
5、研究性学习设计
6、教学活动设计
7、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的设计案例分析
课后思考题:
1、用案例说明以下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概念和步骤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 角色扮演、CSCL
2、简述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学习环境设计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环境的含义和学习环境设计包含的主要内容,了解在技术学习环境的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掌握创设良好的人际交互学习环境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环境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学会创设良好的人际交互学习环境。教学内容:
1、学习环境概述
2、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媒体概述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媒体的特性 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和方法 教学媒体选择的程序
3、学习资源和工具选择、设计与开发
4、人际学习环境的设计
5、学习环境设计实例
课后思考题:
1、收集几个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明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的意义,理解进行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的方法,了解网络教学评价和传统教学评价的异同之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的意义,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的方法。教学内容:
1、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的内容
2、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的新发展
3、教学系统设计方案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评价
4、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5、教学系统设计评价案例
课后思考题:
1、教学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2、教学评价和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的区别。
3、计算机在支持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方面有何作用? 教学系统设计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应用领域,了解如何应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系统设计和教学产品的设计。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应用领域,应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系统设计和教学产品的设计。教学内容:
1、多媒体软件设计案例分析
2、网络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3、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4、培训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课后思考题: 结合实际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撰写一个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案,要求包括: 简要说明(学科、适用对象、学时、拟解决的问题等); 知识内容结构; 设计思路;
软件结构和主要模块 课件的特色与功能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目标
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实践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
本课程考试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践作业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70%
执笔人:李静
审定人:
时间 :2011/7
五、教学指南
六、作业
七、课程考核办法
八、成绩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