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2014年6月)

时间:2019-05-12 22:5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2014年6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2014年6月)》。

第一篇: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2014年6月)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一、绪论

基本要求:能够说出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简要描述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分野;复述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二、运动系统

(一)骨骼 基本要求:

1.举例说明骨的5种形态学分类;阐述骨的构造;识别骨的表面形态。

2.说出躯干骨的组成;阐述椎骨的一般形态;比较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描述骶骨的形态结构;描述胸骨的形态结构;解释胸骨角的概念;说明胸骨角的意义;描述肋骨的形态结构;识别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七颈推棘突、胸骨角、剑突和骶角)。

3.说出颅的组成;描述筛骨、蝶骨、颞骨和下颌骨的形态结构;说出鼻旁窦的位置;描述颅底内、外面的形态结构;描述新生儿颅的形态特征;识别颅骨的重要骨性标志(下颌角、颧弓、乳突和枕外隆凸)。

4.说出上肢骨的组成、名称和位置;描述肱骨、桡、尺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识别上肢骨重要的骨性标志(肩峰、肩胛下角、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膺嘴、桡骨头、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

5.说出下肢骨的组成、名称和位置;描述髋骨、股骨、胫、腓骨的形态和主要结构;识别下肢骨重要的骨性标志(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上髁、股骨外上髁、腓骨头、胫骨粗隆、内踝、外踝和跟骨结节)。

重点:骨的形态和构造;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胸骨角的概念及意义;脑颅的组成;筛骨、蝶骨、颞骨和下颌骨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颅底内面的形态结构;附肢骨的组成、名称和位置;肱骨、桡、尺骨、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结构;附肢骨重要的骨性标志。

(二)骨连结

基本要求:举例说明骨连结的类型;阐述关节的结构;说明关节的运动;说出关节的类型;阐述椎骨间的连结;描述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描述胸廓的骨连结、整体观及其运动;阐述附肢骨的连结。

重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椎间盘的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脊柱的构成、生理弯曲和运动;胸廓的组成、形态和运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前臂骨的连结;骨盆的构成。

(三)骨骼肌

基本要求:能够描述骨骼肌的构造、形态和命名原则,骨骼肌的起止点,骨骼肌群的配布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能够说出骨骼肌的辅助装置名称并描述其主要构造;描述运动颈部的骨骼肌;能够说出构成胸壁的骨骼肌;能够说出脊柱区深部骨骼肌的名称和作用;能够说出构成腹前外侧壁的骨骼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能够说出膈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能够说出运动上、下肢各主要关节的骨骼肌的名称和作用。

重点:骨骼肌的构造和形态;骨骼肌的辅助装置;舌骨上、下肌群的位置;脊柱区深部骨骼肌;腹前外侧壁的骨骼肌;膈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运动上、下肢各主要关节的骨骼肌。

三、内脏

(一)内脏的一般形态结构及分区

基本要求:描述内脏的一般形态结构;阐述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重点: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二)消化系统 基本要求:

1.能够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区分上、下消化道。

2.能够说出口腔的组成和分部;能够说出牙的种类、数目、牙式、形态和构造;比较恒牙和乳牙的区别;描述舌的形态构造及舌乳头的种类;说出三大唾液腺的名称和位置。

3.能够说出咽的位置、分部及交通;腭扁桃体的位置。说出食管的分段、三个狭窄以及每个狭窄距离中切牙的距离。

4.能够描述胃的形态结构、分部和位置;能够说出小肠和大肠的分部、位置及各部的特点; 5.能够描述肝的形态、位置和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能够说出胰的位置、分部和胰管开口位置。

重点:上、下消化道和咽峡的概念;食管的三个狭窄;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和开口部位;胃的形态结构、分部和位置;小肠的分部和位置,十二指肠的形态结构和分部;阑尾的位置及根部的体表投影;大肠的分部及其特征性结构,直肠、肛管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特点;肝的位置和形态结构,肝外胆道的组成以及胆汁的排泄途径;胆囊的位置和形态;胰的位置、分部和胰管开口位置。

(三)呼吸系统

基本要求: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鼻的组成,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详细描述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及上颌窦的形态特点;说出喉的位置和喉的软骨,详细描述喉腔的形态结构及分部;详细描述气管的位置和结构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详细描述肺的位置、形态、分叶;详细描述壁胸膜和脏胸膜,胸膜腔和肋膈隐窝;解释纵隔的定义。重点: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及上颌窦的形态特点;喉腔的形态结构及分部;气管的位置和结构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肺的位置、形态、分叶。

(四)泌尿系统

基本要求: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肾的形态结构、位置、被膜;说出输尿管的位置和分段,说出三个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描述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说出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说出女性尿道的形态结构特点。

重点:肾的形态结构、位置、被膜;输尿管的位置、分段和三个狭窄部位;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五)生殖系统 基本要求:

1.说出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详细描述睾丸的位置、形态、结构;描述附睾的形态、分部、位置;说出输精管的行程和分部;说出男性节育手术结扎部位。

2.描述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描述精子产生、储存和排出途径。

3.描述阴茎的分部、构造及阴茎包皮;描述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三个扩大、两个弯曲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4.说出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描述卵巢的位置、形态;描述输卵管的分部,说出受精部位和女性节育手术结扎部位。

5.详细描述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说出阴道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6.说出乳房的位置和构造;说出会阴的定义、境界及分区。

重点: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睾丸的位置、形态、结构;附睾的形态、分部、位置;输精管的行程和分部;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三个扩大、两个弯曲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输卵管的分部;卵巢的位置、形态;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

(六)腹膜

基本要求:说出腹膜的配布和作用;解释腹膜腔的概念;说明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说出腹膜形成的结构和作用;说出腹膜的陷凹及意义。

重点:腹膜的配布;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结构。

四、循环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 基本要求:

1.阐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意义;描述心的位置、毗邻和外形,阐述心各腔内的形态结构;说明维持血液在心腔内定向流动的结构;说出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位置。

2.说出营养心的动脉及主要分支分布;说出心的静脉回流概况;解释心包和心包腔的概念;说出心的体表投影。

3.解释动脉韧带的概念;阐述主动脉的分段和分支;说出头颈部、胸部、腹部、盆部、上肢和下肢主要动脉的名称和分支。

4.说出静脉的特点;说出肺静脉组成和注入部位;说出上、下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径和收集范围;说出上腔静脉系收集头部、上肢和胸部的主要深静脉;说出下腔静脉系收集腹部、盆部和下肢的主要深静脉。

5.阐述主要浅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和注入部位;阐述肝门静脉组成、位置和属支;阐述肝门静脉系的特点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交通途径。

重点:体循环和肺循环;心的位置、外形和心腔结构;心传导系统;心的动脉;主动脉的分段及其主要分支;上、下腔静脉的组成、起止和行径;肝门静脉的组成、位置和属支;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和注入部位。

(二)淋巴系统

基本要求:说出淋巴系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比较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的起止、主要行程及收纳范围;说出9条琳巴干的组成及其收纳范围;说出淋巴器官的组成及胸腺、脾的位置和形态;说出各部淋巴结的分布概况。

重点: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的起止、主要行程及收纳范围;脾的位置和形态。

五、感觉器

(一)视器

基本要求:说出眼球的组成;阐述眼球壁的分层、分部及眼球内容物组成;说出眼副器的组成;阐述屈光系统的组成及房水的产生与循环途径。

重点:眼球壁的分层及分部;眼球内容物组成;屈光系统的组成;房水的产生与循环途径。

(二)前庭蜗器

基本要求:说出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鼓膜的位置及形态;描述鼓室的位置、听小骨的名称及连结;说出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和形态;说出内耳感受器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鼓膜的位置及形态;鼓室的位置和形态结构;位置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的位置和作用。

六、神经-内分泌系统

(一)神经系统概述

基本要求:说出神经系统的区分;解释突触、反射、反射弧、灰质、皮质、白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和神经的概念。

重点:灰质、皮质、白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和神经的概念。

(二)中枢神经系统 基本要求:

1.说出脊髓的位置;描述脊髓的外形;举例脊柱不同部位骨折后引起脊髓损伤,说明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结合脊髓损伤的表现,说明脊髓的内部结构。

2.说出脑的分部;描述脑干的组成和位置;说出脑干各部的主要外部结构;结合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说明脑干的内部结构。

3.说出小脑的位置、分部和内部结构;结合小脑损伤的表现,理解小脑的功能分叶;说出间脑的位置和分部。

4.描述大脑半球的分叶;结合大脑皮质功能定位,说出各脑叶上的重要脑回;说出基底核的位置和组成;解释纹状体的概念;描述内囊的位置和分部;结合内囊损伤的表现,理解内囊的内部结构;说出边缘系统的组成;结合脑脊液的产生和回流途径,说出各脑室的位置及交通。

重点:脊髓的位置和内部结构;脑干的位置和内部结构;小脑和间脑的位置;大脑半球的分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内囊位置、分部和结构。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途径

基本要求:说出脑和脊髓的被膜的组成;结合腰穿术说明被膜间隙的位置及其内容物;说出硬脑膜形成的结构;阐述脑和脊髓的动、静脉分布;描述脑脊液的产生和回流途径。重点: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及其内容物;脑的动脉分布;脑脊液的产生和回流途径。

(四)周围神经系统 基本要求:

1.说出脊神经的构成和纤维成分;说出脊神经的分支;说出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2.结合脊神经损伤的表现,阐述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主要分支的分布;说出胸神经前支在皮肤分布的节段性及其临床意义。

3.说出脑神经的名称、序号、连接脑的部位和进出颅的位置;描述脑神经的分布情况。4.说出内脏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分布;结合实例说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解释牵涉痛的概念。

重点: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的分布;脑神经的名称、序号和进出颅的位置;动眼神经的分布;三叉神经的三大主干(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的分布概况;面神经的颅外分支的分布;迷走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概况。

(五)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基本要求:解释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结合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损伤表现,说明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走行和越边位置。

重点:躯干和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触压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痛温觉、触压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锥体系。

(六)内分泌系统

基本要求:说出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描述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胸腺的形态及位置。

重点: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

第二篇:《解剖学》教学大纲

供三年制助产专业使用《解剖学》教学大纲(网络版)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解剖学》是供三年制助产专业使用,由人体解剖学、细胞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合并而成的一门医学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或了解人体各部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学会正确运用人体结构学知识和术语,为正常人体功能学、病理学、药理学及各门临床、助产相关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依照护临床助产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和国家护士执业标准而设置,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掌握解剖学中最基本的知识,如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结构等。2熟悉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助产士大纲中常见疾病的发生与结构改变之间的关系。3.了解与助产及护理操作相关的解剖知识。

(二)能力目标1.具有按系统进行归纳、总结提高的综合能力,并通过有选择的病例讨论,初步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养成对所解剖的结构进行细致观察的习惯,并不断培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3.能运用解剖知识进行助产应用技术操作。

(三)态度目标1.具有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奉公守法,维护消费者权益;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工作质量;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团结互助,积极协作的良好职业道德。2.具有细心、能吃苦、持之以恒的开拓能力。

3.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吃苦耐劳、严谨慎独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单元教学内容教学教学活动参考学时要求与参考理论实践熟悉理论讲授2第一章绪论

一、解剖学的定义及在医学中的地位熟悉

二、解剖学的分科了解

三、学习解剖学的观点和方法掌握

四、人体的构成掌握

五、人体结构的常用方位、术语第一节细胞的结构第二章细胞理论讲授2掌握

一、细胞膜掌握

二、细胞质熟悉

三、细胞核了解第二节细胞增殖了解第三节细胞的运动性理论讲授2第一节上皮组织第三章基本熟悉

一、被覆上皮组织了解

二、腺上皮及腺理论讲授4第二节结缔组织掌握

一、固有结缔组织熟悉

二、软骨组织和软骨熟悉

三、骨组织和骨掌握

四、血液和血细胞的发生理论讲授2第三节肌组织熟悉

一、骨骼肌熟悉

二、心肌熟悉

三、平滑肌理论讲授2第四节神经组织熟悉

一、神经元掌握

二、神经元间的联系了解

三、神经胶质细胞了解

四、神经纤维和神经了解

五、神经末梢学会实践6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学会实验二基本组织的微细结构学会实验考核:“一口清、一手精”显微镜使用

第四章第一节骨及骨连结理论讲授

8运动系统一、概述掌握

二、躯干骨及其连结熟悉

三、颅骨及其连结掌握四、四肢骨及其连结熟悉第二节骨骼肌理论讲授

4一、概述熟悉

二、头肌了解

三、颈肌了解

四、躯干肌掌握

五、上肢肌熟悉

六、下肢肌熟悉附: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与助产应用

一、常用骨性标志熟悉

二、常用肌性标志熟悉实验三全身骨骼学会实践8实验四骨连接学会实验考核:识别骨标本考核实验五骨骼肌学会第五章第一节消化管理论讲授4掌握消化系统一、消化管的微细结构熟悉

二、口腔掌握

三、咽掌握

四、食管掌握

五、胃掌握

六、小肠掌握

七、大肠理论讲授第二节消化腺4熟悉

一、口腔腺掌握

二、肝熟悉

三、胰第三节腹膜掌握

一、腹膜与腹膜腔了解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熟悉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学会实践实验六消化系统大体结构2学会实验七消化系统微细结构理论讲授6第六章第一节上呼吸道了解呼吸系统一、鼻熟悉

二、喉掌握

三、气管和主支气管第二节肺熟悉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了解

二、支气管肺段

三、肺的微细结构掌握

四、肺的体表投影了解

五、肺的血管了解第三节胸膜与纵隔

一、胸膜熟悉

二、纵隔熟悉实验八呼吸系统大体结构学会实践2实验九呼吸系统微细结构学会第七章第一节肾理论讲授4泌尿系统一、肾的形态了解

二、肾的位置和毗邻熟悉

三、肾的被膜熟悉

四、肾的结构掌握第二节输尿管熟悉第三节膀胱

一、膀胱的形态熟悉

二、膀胱的位置和毗邻了解

三、膀胱壁的结构掌握第四节尿道熟悉实验十泌尿系统大体结构学会实践2第八章第一节男性生殖系统理论讲授2生殖系统一、男性内生殖器熟悉

二、男性外生殖器了解

三、男性尿道掌握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理论讲授

4一、女性内生殖器掌握

二、女性外生殖器了解

三、乳房和会阴熟悉实验十一生殖系统大体结构学会实践2实验十二生殖系统微细结构期中考核考核2第九章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理论讲授10脉管系统一、概述掌握

二、心掌握

三、动脉熟悉

四、静脉掌握

五、血管的微细结构及微循环了解

第二节淋巴系统理论讲授

2一、概述熟悉

二、淋巴管道熟悉

三、淋巴结了解

四、脾了解

五、胸腺了解

六、扁桃体了解实验十三心及动脉大体结构学会实践2实验十四静脉大体结构学会实验十五脉管系统微细结构学会实验十六淋巴系统大体结构学会实验十七淋巴系统微细结构学会第十章第一节视器理论讲授3感觉器

一、眼球掌握

二、眼副器熟悉

三、眼的血管了解第二节前庭蜗器理论讲授

2一、外耳熟悉

二、中耳熟悉

三、内耳熟悉第三节皮肤理论讲授

1一、皮肤的微细结构熟悉

二、皮肤的附属器了解实验十八感觉器大体结构学会实践2第十一章第一节概述理论讲授14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组成掌握

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熟悉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理论讲授

一、脊髓掌握

二、脑掌握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了解

四、脑的血管了解

五、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掌握

六、血-脑屏障掌握

七、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熟悉第三节周围神经系统理论讲授

一、脊神经掌握

二、脑神经掌握

三、内脏神经了解实验十九神经系统大体结构(一)学会实践2实验二十神经系统大体结构(二)实验二十一神经系统大体结构(三)第十二章第一节甲状腺理论讲授2

内分泌系统一、甲状腺的形态和位置熟悉

二、甲状腺的微细结构掌握第二节甲状旁腺

一、甲状旁腺的形态与和位置熟悉

二、甲状旁腺的微细结构了解第三节肾上腺

一、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熟悉

二、肾上腺的微细结构掌握第四节垂体

一、垂体的形态和位置熟悉

二、垂体的微细结构掌握第一节生殖细胞的成熟理论讲授4第十三章

一、精子的发生、成熟和获能熟悉人体胚胎学

二、卵子的发生和排卵熟悉概论第二节人胚的早期发育

一、受精和卵裂熟悉

二、植入和蜕膜熟悉三、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了解第二节胎膜和胎盘

一、胎膜熟悉

二、胎盘熟悉第四节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及出生后的变化

一、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掌握

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掌握第三节双胎、多胎和联体双胎

一、双胎了解

二、多胎了解

三、联体双胎了解附2:先天畸形与致畸因素

一、先天畸形的主要类型了解

二、先天畸形的发病原因了解

三、致畸敏感期了解

四、先天畸形的预防了解实验二十二人体胚胎发育学会实践

2四、教学时间分配 学时教学内容 理论实践合计 第一章绪论202第二章细胞202第三章基本组织10616第四章运动系统128208210第五章消化系统628第六章呼吸系统426第七章泌尿系统628第八章生殖系统202其中考核12214第九章脉管系统628第十章感觉器14216第十一章神经系统202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426第十三章人体胚胎学概论9030120合计

五、说明1.通过多媒体教学、一体化教学、实验教学、“一口清、一手精”等方式达成课程目标。2.评价方式采用理论考核、实践考核、“一口清、一手精”考核结合平时作业完成及课堂表现等综合评价。(付广权)

第三篇:解剖学教学大纲

解剖学-Ⅰ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解剖学-Ⅰ(Anatomy Ⅰ)课程号 50126799 课程类别 基础课

学时 共160,理论课64,实验课96 学分 10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掌握和理解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通过学生对人体标本的解剖、观察、学习,获得人体各个局部内正常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和相互的毗邻关系,以及各局部之间联系等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

总 论(10学时)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掌握人体解剖学姿势、熟悉人体的轴和面及方位术语,人体各系统的组成概况及其基本功能。

骨和骨连结

掌握骨的基本形态、结构及功能。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长骨的生长方式,骨的营养血管和神经。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躯干骨的体表标志。掌握四肢骨的组成和体表标志,了解其功能。

了解骨连结及滑膜关节的分类,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熟悉关节的运动。

一、躯干骨及其连结 1.脊柱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成和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

了解椎骨间的连结概况。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掌握黄韧带、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的位置、功能。了解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位置及功能。

掌握脊柱的组成、分部、脊柱整体观的形态与功能的特点。了解脊柱年龄变化、脊柱的主要变异和畸形。2.骨性胸廓

掌握胸廓及其上、下口的组成、形态和功能;肋弓。熟悉肋的一般形态、结构。了解特殊肋的形态特征。掌握胸骨的分部、胸骨角的概念,胸骨角平面的应用意义。

了解肋骨和胸椎、肋软骨与胸骨的连结。了解骨性胸廓的运动,骨性胸廓的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二、肢体骨及其连结 1.上肢骨及其连结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和分部。

掌握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标志。掌握腕、掌、指骨的位置和排列。

掌握肩、肘、桡腕和尺桡间关节及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了解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了解上述关节的功能位。

了解胸锁、肩锁、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的位置和结构。2.下肢骨及其连结

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和分部。

掌握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标志。了解跗、跖、趾骨的位置和排列。

了解骶髂关节、耻骨联合的结合特征和机能特点。

掌握骨盆的构成、解剖学位置、大、小骨盆分界线。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和测量标志。

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了解胫腓骨间连结及关节。

掌握足弓的形态、组成和功能意义。

三、颅及其连结(内容见本大纲头颈部)。

肢 体(35学时)

掌握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及在运动中的作用。了解肌的基本工作形式、肌的命名原则、肌的辅助装置、以及肌的神经和血管配布。

一、上肢

熟悉上肢的体表标志,了解动脉干、神经干的体表投影。1.浅层结构

掌握上肢浅静脉的起始、行程。了解上肢浅层淋巴管的引流。2.胸前区

了解皮神经分布概况。

掌握胸壁浅层肌的位置、功能及神经支配。

掌握女性乳房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淋巴引流及临床意义。了解乳房的神经血管。3.腋窝

掌握腋窝位置、形态及各壁的构成。

掌握臂丛的组成、主要分支和分布及臂丛的束与腋血管的位置关系。掌握腋动脉的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腋鞘的构成及其内容。掌握腋淋巴结各群的位置及收纳范围。

熟悉三边孔、四边孔的构成。掌握穿经它们的结构。4.背部浅层肌及肩胛区

熟悉斜方肌、背阔肌、三角肌的位置、功能和神经支配。掌握肩关节周围肌的配布及功能。了解肩胛骨周围的动脉吻合。5.臂与肘

了解臂部的筋膜、肌间隔及筋膜格。熟悉臂部屈肌和伸肌的位置、排列、功能。掌握肱动脉的位置、行程、主要分支。掌握肘窝的边界、内容及其内诸结构的排列。6.前臂屈侧

了解前臂的筋膜、肌间隔和筋膜格。了解前臂屈侧浅层肌总的起点。

掌握前臂前面神经血管干的位置,腕前部的体表标志。

了解腕部屈肌支持带的位置,掌握腕管的构成,行经屈肌支持带浅面及通过腕管的结构。7.手

掌握手部皮肤、筋膜特点。了解腱纤维鞘的构成和位置,手部皮神经的分布。了解手的静脉回流及浅巴管的流向。

了解掌部的分区,熟悉掌中区的层次结构及排列关系。

熟悉手部肌的分群(鱼际肌、小鱼际肌、骨间肌和蚓状肌)和位置、功能。了解掌浅弓、掌深弓的构成、位置、分支、分布。

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在手部的位置、分支、分布。

熟悉指浅、深屈肌腱的止点,了解尺侧囊、桡侧囊、指滑液鞘的位置及临床意义。了解手指及指肚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了解手背皮肤浅筋膜的特点、手背区的层次结构、腱膜结构、腱膜下间隙的位置和临床意义。8.前臂背侧

了解前臂背侧肌的配布、总的起点。了解伸肌支持带及肌腱、腱滑液鞘的位置。掌握桡神经深支的位置和分布。

二、下肢

熟悉下肢的体表标志了解动脉干,神经干的体表投影。1.浅层结构

了解下肢的筋膜层次、阔筋膜、髂胫束、肌间隔及筋膜格。掌握卵圆窝的位置。掌握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了解其重要属支、交通支、瓣膜及其临床意义。掌握腹股沟浅淋巴结的位置及引流区。2.股前区及股内侧区

掌握股前区肌的起止、功能,股内侧区肌的起止概况。

掌握股三角的构成及股三角内各结构的位置关系。掌握股鞘的构成及内容,掌握股管及股环的周界。掌握股神经和股血管的分支和分布。了解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了解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内容及下口的位置。掌握闭孔神经在股部的分布,了解闭孔动脉的分布。3.臀部

了解臀部肌的层次。了解髋关节周围主要肌的止点及功能。掌握梨状肌位置,梨状肌上、下间隙的概念和通过的结构。掌握坐骨神经在臀区的位置、行程、了解其体表投影和常见变异。4.腘窝及股后区

掌握腘窝的周界及内容,血管和神经的排列关系和分支、分布。了解膝关节周围的血管吻合网。

了解股后区肌的起止和功能。5.小腿及足

掌握小腿后区结构层次和神经血管干的位置。

了解小腿前区和外侧区肌的功能,掌握胫前动脉、腓深神经及腓浅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了解踝部深筋膜的支持带,熟悉踝管的形成及通过的内容。掌握足背动脉的位置。

了解膝、踝关节周围的肌及其运动。

了解足底皮肤、筋膜和肌的层次。了解足底部血管和神经的布局。

躯 干(45学时)

一、胸部 1.胸壁

掌握胸壁的层次,肋间血管、神经的来源、行程、分布特点及位置排列。掌握肋间肌纤维方向和排列。掌握胸部重要骨性标志。2.膈

掌握膈的组成、位置、形态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膈的裂孔结构特征和裂孔位置与通过的结构。了解膈的神经支配。3.肺及胸膜 掌握胸膜、胸膜腔、胸膜窦的概念;胸膜前界、下界的体表投影。

握肺的位置、形态、分叶。掌握肺根概念、构成、主要结构的排列,肺根的毗邻位置关系。掌握肺门、肺尖及肺下界的体表投影。了解肺分叶界线的体表投影。掌握肺的血管来源、分布及其特点:了解肺段、肺的神经及淋巴引流。4.心

掌握心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出入心脏的大动脉、大静脉。掌握心包、心包腔;了解心包窦。

掌握心各腔的结构,通连关系;心瓣的名称、位置、形态结构及其与机能的关系。掌握心的血液供应;了解的传导系统组成和功能。

掌握心尖的体表投影。了解心的神经支配,心深丛和心浅丛的位置。5.纵隔

熟悉纵膈的周界、分区、内容及诸结构的位置和功能。

掌握上纵隔的层次结构及其毗邻位置。掌握主动脉的分段、分支;主动脉弓的位置、行程、主要毗邻及动脉韧带(动脉导管)的位置和与左喉返神经的位置关系;动脉导管三角。

掌握气管及主支气管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主支气的分叉平面。后纵隔:掌握食管的位置、形态、分部、行程、毗邻及狭窄。了解食管的血管、神经及淋巴引流。

掌握胸导管起止、行程,胸导管及右淋巴导管的收纳范围。

掌握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的收纳范围,汇入部位及其与门静脉的通连关系。掌握膈神经、迷走神经在胸部的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

熟悉交感干的位置、纤维来源、掌握内脏大、小神经的来源。了解交感节的节间支、交通支。了解交感纤维的分布的情况。

二、腹部

熟悉腹前外侧壁的重要标志。了解腹部的分区,腹腔的界限。1.腹前外侧壁

掌握浅筋膜的特点、神经分布的节段平面。了解浅动脉分布。掌握浅静脉的回流。掌握腹前外侧壁的结构层次,三层扁肌的肌纤维方向及其移行为腱膜的部位。熟悉肌的起止概况。

掌握腹直肌鞘的构成、内容及腹直肌的起点、止点、腱划的位置,腹直肌的功能。2.腹股沟区

掌握层次、结构特点,腹股沟区的重要韧带。

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及其内容、构成各壁的结构;腹股沟管腹环和皮下环的体表股影。

掌握髂腹下神经、骼腹股沟神经和腹壁下动脉的行程和分布。熟悉提睾肌及精索的概念,了解睾丸下降。掌握精索被膜层次、与腹壁层次的关系。3.腹膜

熟悉腹膜的分部;腹膜形成的韧带、网膜、系膜、间隙和陷凹的概念。掌握腹膜腔的分区。

掌握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与周界。熟悉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了解腹膜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腹膜的神经支配。4.结肠上区

掌握胃的位置、形态、分部及毗邻;胃的结构、胃床的构成;胃的血管、神经及淋巴回流。

掌握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分部和毗邻。了解十二指肠的血管来源。掌握十二指肠大乳头位置,结构、。

肝及胆道

①掌握肝的位置、形态、毗邻。掌握肝的主要韧带、肝门及出入肝门的结构,肝静脉出肝的位置。了解肝内肝静脉、门静脉分支及肝的分叶和分段、肝的重要功能。

②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汁产生和排出的途径。掌握肝胆三角周界和行径结构。了解肝的血管、神经及淋巴回流。掌握胆总管的构成、位置及其与胰管和十二指肠乳头关系。

③掌握胰的位置、形态、毗邻、分部;胰腺导管及其开口、胰腺导管与胆总管的关系,了解胰血管、神经及淋巴引流。

掌握脾的位置、形态特点、毗邻;掌握脾的韧带;脾血液供给;脾的体表投影。掌握结肠上区器官彼此位置关系及其与腹膜腔凹陷的关系。了解肝周间隙的位置和分部。

了解腹部两个重要横断面(幽门平面、经肾门平面)。5.结肠下区

掌握大肠、小肠的分段,各段肠管的位置、结构特点及鉴别要点。掌握各段肠管的血管;了解神经支配及淋巴引流。

掌握回盲部的结构特点。掌握阑尾的位置及其常见变异,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及寻觅方法,阑尾的血管。

掌握门静脉及门静脉系统的组成、位置、结构特点、主要属支及其收纳范围;门、腔静脉主要吻合部位及其临床意义。6.腹膜后间隙

掌握肾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熟悉肾的被膜、肾的血管。掌握肾蒂的组成。了解肾段。掌握输尿管的起止、行程及其狭窄的部位。

掌握肾上腺的位置、形态,了解其毗邻、功能及血管。

掌握腹部大血管的位置、毗邻、主要分支或属支及分布。熟悉下腔静脉的属支,了解其与椎内、外静脉丛及颅内、颈、胸、腹、盆静脉的通连。

掌握乳糜池的位置及引流区。

了解腰交感干、节的位置。了解腹腔丛的位置和分布区。掌握腰丛的组成、位置及其主要分支、分布。熟悉腹膜后间隙内器官与血管位置排列。

三、盆部及会阴部 1.盆部

熟悉重要的体表标志。

掌握盆内器官的位置关系,盆部腹膜的配布及陷凹。

掌握膀胱的位置、形态分部、毗邻及其与腹膜的关系。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构成、结构特点。熟悉膀胱的年龄变化,了解膀胱的神经血管和淋巴引流。

掌握前列腺的位置、形成、被膜及毗邻。了解其分叶。

掌握输精管的结构特点,盆内段的行程。掌握精囊腺的位置及射精管的开口。掌握直肠的位置、形态结构、分部、毗邻及其与腹膜的关系,熟悉直肠血管、神经和淋巴引流。掌握齿状线上、下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毗邻、子宫腔的通连,子宫固定装置(阔韧带、主韧带、圆韧带、子宫骶韧带的位置)。掌握子宫与腹膜的关系,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子宫的淋巴引流。

掌握卵巢的位置、形态,卵巢与腹膜的关系。熟悉卵巢韧的带位置、血管淋巴引流。掌握阴道的位置、毗邻、阴道穹窿的构成与直肠子宫隐凹的关系。了解处女膜。掌握髂内动脉的位置和主要分支。熟悉臀上、下动脉,直肠下动脉的分布区;闭孔动脉、阴部内动脉、子宫动脉的行程、分布区。了解盆内主要淋巴结群的位置和引流区。

掌握输卵管的形态、位置、分部、毗邻;掌握输卵管的开口,了解其血管供给。熟悉骶丛的组成、位置、主要分支及其分布。2.会阴

掌握会阴的概念、界线、分部;熟悉肛三角、尿生殖三角的边界,坐骨肛门窝的位置、构成及其内容。

掌握盆膈、尿生殖膈的概念、熟悉其位置、构成及通过的结构。

了解会阴部皮肤、筋膜概况。掌握会阴浅、深袋的构成,了解袋内结构。3.外生殖器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膨大、弯曲。了解阴茎的组成及其筋膜、白膜及血管。了解阴囊的结构特点。掌握睾丸的位置、形态、结构。了解睾丸的动脉和静脉。掌握附睾的位置、分部及功能。掌握睾丸各层被膜及睾丸鞘膜腔。掌握输精管的位置、行程与通连。

掌握女性外生殖器的组成。了解阴道前庭,前庭大腺的位置及其开口,掌握女性尿道的特点及尿道外口的位置。

头 颈 部(45学时)

一、颅及其连结

掌握面颅、脑颅的组成,各骨的名称、位置。了解各骨的分部。

了解板障结构、缝结构。熟悉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各囟的部位和关闭时期。掌握颅底内面的颅窝及其主要孔裂及其穿经孔裂的结构。了解翼腭窝的位置和通连。了解颞窝、颞下窝的位置。

熟悉下颌骨的形成、标志,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熟悉颅的重要标志。

掌握舌骨的位置,了解舌骨分部。

二、头面部 1.面浅部

掌握面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结构特点。掌握表情肌的配布特点、功能和神经支配。

掌握面动脉的走行,面静脉的回流、交通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三叉神经皮支穿出颅骨处,掌握其分布区。掌握面神经的分支、分布、面神经瘫痪后的表现。

掌握颞浅动脉、耳颞神经的位置和分布。2.头皮

掌握头皮的层次,各层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头皮神经、血管的配布的特点。3.腮腺咬肌区

掌握腮腺的位置、形态、导管的位置、行程和开口部位及表面投影。了解腮腺的分叶、深叶的位置,腮腺筋膜及腮腺淋巴引流。

掌握咬肌的位置、起止、功能,神经支配。4.颞区和颞下区

了解颞区和颞下区的边界。

掌握颞肌的位置、起止、功能、神经支配。了解颞筋膜特点。了解颞区的层次及神经、血管。

掌握翼内、外肌的位置、纤维方向、功能及神经支配。熟悉翼静脉丛的位置、通连。了解上颌动脉的位置和分布区,掌握穿经腮腺的重要神经血管,它们在腮腺内的位置关系。掌握三叉神经上、下颌支的性质、出颅孔道、分支及分布区。掌握鼓索神经的性质和分布。

了解耳节、蝶腭节的位置、性质、节后纤维分布。

三、颈部

熟悉颈部的体表标志,了解颈部的分区和颈部三角。掌握颈筋膜的层次和配布。了解咽后间隙及椎间隙的位置。1.颈部浅层结构

掌握颈部浅筋膜的特点,了解颈阔肌的位置及纤维方向。

掌握颈外静脉的位置、走行、汇入处。了解颈前静脉。熟悉颈丛皮神经的分布、穿出及阻滞麻醉部位。

熟悉颈浅淋巴结的位置和收纳区。2.颈后三角

了解颈后三角的界线范围、三角底的各个肌。

掌握副神经的行程、分布。了解颈横动脉、枕动脉、肩胛上神经、肩胛背神经的位置和分布。

掌握颈丛的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3.颈前区

了解颈前区的界线范围。

掌握胸锁乳突肌的起止、位置、功能和神经支配及神经损伤后的表现;肌深面的结构和位置关系。了解舌骨下肌组的排列。

掌握颈动脉鞘的构成、位置、内容。掌握颈总动脉的位置、分支平面。掌握颈外动脉的分支和主要分支的分布。了解颈动脉窦、颈动脉体的位置及功能。了解颈总动脉的体表投影和压迫止血点。

掌握颈内静脉的位置,了解其收纳区。

掌握迷走神经颈段的行程和主要分支,喉上神经的位置和分布区。了解颈袢。掌握颈深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和收纳区。

掌握舌下神经的出颅部位与颈内、外动脉的位置关系。熟悉颈交感干、节的位置,了解其分布区域。4.甲状腺区

掌握甲状腺区的层次、结构。

掌握甲状腺的形态、位置、毗邻、被膜、甲状腺的血管及甲状腺的动脉与喉上、喉返神经的位置关系,了解其淋巴引流。掌握喉返神经颈部的行程和分布。

掌握甲状旁腺的数目、位置。

掌握颈段气管、食管的位置、毗邻和食管的狭窄部位。5.颈根部 掌握前、中斜角肌的位置;前斜角肌的毗邻、斜角肌间隙及通过的结构。掌握膈神经在颈部的行程。

掌握锁骨下动脉的位置、行程及颈部的分支。

掌握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腺下动脉的起始、行程、分布。掌握锁骨下静脉的位置。

掌握胸导管的颈段位置和注入部位,胸膜顶的位置和毗邻。掌握臂丛的位置、毗邻、组成及临床应用。

四、颌下区

掌握下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及其导管开口的位置。

了解舌骨上肌组的位置、排列,掌握颏舌肌的功能及神经支配。熟悉下颌下神经节的位置、性质及节后纤维分布区。

五、口腔和咽

了解口腔周界、分部及固有口腔的通连。熟悉口腔内活体标志。掌握舌的分部、结构及神经分布。

掌握牙的形态、构造、分部,乳牙、恒牙及牙式。

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及交通。掌握咽峡的构成。熟悉腭扁桃、咽扁桃、咽鼓管咽口、咽鼓管扁桃、梨状隐窝的位置。了解腭肌、咽肌的位置。

掌握舌咽神经性质和分布区。

六、鼻和喉

了解外鼻的结构特点和骨性鼻腔的组成。熟悉鼻腔的组成、分部和通连。

掌握鼻甲、鼻道及各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掌握嗅神经的分布区。

熟悉喉的主要软骨名称、位置,了解喉内、外肌的位置、作用和喉的体表标志。掌握喉腔的分部、声门、声门裂及声韧带的位置、构成和功能。了解喉的神经分布。

七、眼和眶 1.眼球的构造

掌握眼球壁的组成,外膜、血管膜、视网膜的结构特点和分部,了解其功能。掌握屈光系统的组成,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房水的位置。了解其机能。掌握房水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了解眼内平滑肌的部位、名称、作用。2.眼的附属结构

掌握结膜的分部与结膜囊。

掌握泪器的组成;掌握泪腺、泪道的位置及泪液排泄途径。3.眶

了解眼睑的构成、睑裂、内眦及外眦。

掌握眼外肌的名称、配布、功能和神经支配,熟悉提上睑肌的功能和神经支配。了解眼动脉的起始、分布。

掌握视神经和出入眶的神经名称、性质、分布区域。

了解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起始、分布,了解眶筋膜、眼球筋膜、眶脂体的位置和功能。

八、耳(位听器)

掌握位听器的分部和各部的机能。1.外耳的组成和结构

掌握外耳道的位置、分部、弯曲及婴幼儿外耳道的特点。掌握鼓膜的位置、倾斜和分部。2.中耳的组成、分部

掌握鼓室的位置,六个壁的重要毗邻和临床重要性。掌握咽鼓管的位置,通连及幼儿咽鼓管的特点。熟悉听小骨及排列,掌握面神经管的位置。3.内耳的位置和分部

掌握骨迷路、膜迷路分部及各部的位置关系。掌握位、听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功能。熟悉声波传导的途径。了解听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中枢神经系统(25学时)

了解神经系统的作用。

熟悉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元和突触的概念。熟悉神经元的形态特征(突起和胞体)和功能。熟悉神经纤维、神经、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的概念。

掌握神经系统的分部,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的构成与分布情况。掌握内脏神经系统的组成,特点及分布情况。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了解皮肤的一般结构。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掌握灰质、皮质、神经核、神经节和白质、髓质、束、神经的概念(常用术语)。掌握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组成。

一、脊髓

(1)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末端的平面,熟悉脊髓节段的概念,了解脊髓节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熟悉脊髓灰质、白质的配布及其各部的名称、位置。掌握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前角运动细胞、胶状质、后角固有核、中间外侧核、背核)的位置及机能性质。了解脊髓灰质的分层。熟悉α、γ、Renshaw细胞的概念。

掌握白质中主要下行束(皮质脊髓侧束、红核脊髓束)的位置、机能。掌握白质中主要上行束(薄束、楔束、脊丘侧束)的位置、机能。

了解网状脊髓束,脊小脑前、后束,固有束,顶盖脊髓束的机能概念。了解脊髓的机能、脊髓的反射及其重要性。

掌握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的位置关系,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掌握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终池的位置,了解它们在临床应用上的意义。

二、脑

熟悉脑的位置和分部 1.脑干

掌握脑干的位置和分部,延髓、桥脑、中脑外形的重要标志及分界,掌握第 Ⅲ-Ⅻ 对脑神经进出脑干的位置。

掌握脑干内部结构总的配布特点,脑神经核在脑干内的排列及主要核团的位置。掌握上行和下行的主要纤维束的名称、位置及功能。掌握脑干网状结构的概念、位置。了解其主要分区及机能意义。

掌握第 Ⅳ 脑室的位置、外形和通连关系,掌握第 Ⅳ 脑室底的重要结构。2.间脑

掌握间脑的位置和分部。掌握第Ⅲ脑室的位置及通连。

掌握丘脑的位置、分部和功能概要。掌握丘脑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的位置、功能和主要纤维联系。

了解背侧丘脑内核团的划分。

了解丘脑下部的位置及其内主要核团的名称、位置及功能。了解丘脑上部及丘脑底部。3.小脑

掌握小脑位置、表面形态特征、分部(蚓部和小脑半球)、分叶(绒球小结叶、前、后叶)及其主要机能。

掌握小脑的内部结构特点。

掌握小脑扁桃体所在位置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小脑三对脚及小脑中央核的一般联系情况。4.端脑(大脑半球)

掌握大脑半球皮质的主要沟、回、分叶。

掌握基底神经核的组成、位置;新、旧纹状体的组成和功能。

了解大脑白质总体情况。掌握内囊概念、位置、构成、分部及通过内囊各部的主要纤维束及内囊损伤的临床表现。掌握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枢的位置、定位关系,主要机能。掌握视、听中枢的位置及各语言中枢的部位及功能。了解内脏活动皮质中枢的部位及概念。握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和通连。

三、神经传导道

掌握传导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感觉传导道

包括意识性躯干、四肢浅、深(本体)感觉传导道和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道;掌握各传导道中各级神经元胞体的位置、纤维行程、名称、交叉位置及皮质投射区。熟悉各传导道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掌握视觉传导道的构成、行程、及其皮质投射区,掌握对光反射路径,重点掌握瞳孔缩小的反射途径。了解损伤后视野缺损情况。

了解听觉传导道的构成、行程及其在皮质的投射区。2.运动传导道

掌握锥体系统的构成、来源;皮质脑干束和皮质脊髓束的起始、行程和终止,对脑、脊神经的支配情况。

掌握随意运动中上、下运动单位的概念、组成及其机能意义,以及损伤后的主要表现,异同对比。

掌握锥体外系的概念、组成。了解主要通路及通路的机能意义。

四、脑膜、脑血管和脑脊液 1.脑的被膜

掌握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的位置关系,结构特征。掌握硬脑膜附着的特点,熟悉大脑镰、小脑幕的位置。

掌握小脑幕裂孔的围成及通过它的结构,小脑幕上、下结构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硬膜静脉窦的位置和通连。掌握海绵窦的位置、通连和穿经的结构。掌握颅内、外静脉的交通。2.脑的血管

了解颈内动脉系与椎动脉系的概念。

掌握颈内动脉、椎动脉的行程特点和主要分支、分布情况。掌握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的位置、组成及其机能意义。掌握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分布区,深、浅分支的概念。了解脑静脉的配布及回流概况。

了解脊髓血液供应的来源、节段性特点,了解椎内静脉的位置及与各部静脉相通概况和重要意义。3.脑脊液

熟悉蛛网膜下腔、小脑延髓池、交叉池的位置。了解脉络丛、蛛网膜颗粒的组成和部位。掌握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及其机能意义。

四、教材 实地解剖学 羊惠君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杜 2002

五、主要参考资料 系统解剖学 柏树令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 格氏解剖学

杨琳、高英茂主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 3 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郭光文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实用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李瑞祥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六、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10%,标本占20%,理论考试占70%

1999

第四篇: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中文版)

(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第一章 头部

一、概述

1.了解头部的境界与分区。

2.掌握头部重要的骨性标志。了解脑膜中动脉、大脑半球主要沟、回的体表投影。

二、面部

1.了解面部皮肤和浅筋膜的特点。

2.了解面动脉、面静脉的行程及面静脉其与海绵窦的交通。了解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分布。3.了解腮腺的位置和毗邻,腮腺鞘的结构特点。掌握腮腺管的行程和开口部位。掌握穿经腮腺的结构。

4.了解面部的间隙名称、位置及交通关系。

三、颅部

1.了解颅顶的分区。

2.掌握额顶枕区的层次结构特点。了解颞区的层次结构特点;了解额顶枕区和颞区血管、神经的来源与分布。

3.掌握垂体的位置、毗邻及临床意义。4.掌握海绵窦的位置及穿经结构。5.了解颅内、外静脉的交通途经。

第二章 颈部

一、概述

1.了解颈部的境界与分区。

2.掌握颈部的体表标志。了解颈部神经、血管的体表投影。

二、颈部浅层结构

1.了解颈部皮肤、浅筋膜的特点、浅静脉的走行,皮神经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2.掌握颈筋膜的层次。

3.了解颈筋膜间隙的位置及其交通关系。

三、颈前区

1.了解下颌下三角的构成及内容。2.掌握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及内容。3.掌握肌三角的境界。

4.掌握甲状腺的形态、被膜、位置毗邻以及血管。了解甲状腺的淋巴回流。了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解剖要点。5.掌握喉上神经的来源、分支、分布以及与甲状腺上动脉的关系。6.掌握喉返神经的来源、行程、分布以及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7.掌握甲状旁腺的位置。了解其功能。

8.掌握气管颈部的毗邻及及气管切开术的解剖要点。9.了解食管颈部的位置和毗邻。

四、胸锁乳突肌区和颈根部

1.了解胸锁乳突肌区的境界、内容及毗邻。掌握颈动脉鞘的位置和内容。2.了解颈根部的境界、内容及毗邻。

3.了解斜角肌、胸膜顶、锁骨下动、静脉和膈神经的毗邻关系。4.了解椎动脉三角的位置及内容。

五、颈外侧区

1.了解枕三角的境界及内容。

2.了解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的境界与内容。3.了解锁骨上臂丛麻醉的部位和注射点。

六、颈部淋巴结

了解颈部淋巴结的分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第三章 胸部

一、概述

1.了解胸部的境界与分区。2.掌握胸部的体表标志。

二、胸壁

1.了解女性乳房的位置。掌握女性乳房的形态、构造、淋巴回流。2.掌握胸壁的层次、胸部皮神经分布的节段性和重叠性及其意义。3.掌握肋间隙结构及血管、神经走行的排列关系及其临床意义。4.了解胸廓内动脉的行径、分支和分布。

三、胸膜腔及肺

1.掌握胸膜腔的构成、胸膜顶的位置、胸膜隐窝的构成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2.掌握肺门的位置。掌握肺根的构成、各结构的排列关系及其毗邻。了解肺的血管及淋巴回流。了解支气管肺段的概念。

四、纵隔

1.掌握纵隔的概念、境界和分区。2.了解纵隔左、右侧面观。

3.掌握上纵隔内器官结构层次及相互毗邻关系。

4.掌握主动脉弓的毗邻。掌握动脉导管三角的围成和内容。5.了解气管胸部的位置和毗邻。6.了解前、中、后纵隔的位置及内容。

7.掌握心包的构成、心包窦的位置。了解心包的毗邻和心的体表投影。8.掌握食管胸部的毗邻。了解食管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9.了解胸主动脉的毗邻

10.掌握胸导管在胸部的行径。了解胸导管的毗邻 11.了解奇静脉与半奇静脉、胸交感干的位置。12.了解纵隔间隙的名称和位置。

第四章 腹部

一、概述

1.了解腹部的境界与分区。

2.掌握腹部的体表标志。了解成人腹部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

二、腹前外侧壁

1.了解腹前外侧壁皮肤、浅筋膜的特点。了解浅动脉的分布、浅静脉的流注及浅淋巴的引流。2.掌握腹肌外侧群的位置、层次、肌纤维方向、形成结构及作用。掌握腹直肌鞘的构成和特点。了解腹白线和脐环。

3.了解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腹壁下动脉的行径与腹股沟疝手术的实用意义。4.掌握腹前壁的层次结构。了解腹部常用切口与腹前外侧壁层次的关系。

5.掌握腹股沟区的境界。掌握腹股沟区的特点及其与腹股沟疝形成的关系。6.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及内容。了解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疝的关系。7.掌握腹股沟三角的构成,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解剖学鉴别要点。

三、腹膜腔

1.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了解腹膜形成物的名称、位置。

2.了解腹膜腔的分区,膈下间隙、结肠旁沟及肠系膜窦的位置、连通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网膜孔和网膜囊的境界及临床意义。(一)结肠上区

1.掌握胃的位置与毗邻、胃周围的韧带及胃的动脉供应。了解胃的静脉回流、淋巴引流及神经支配。

2.了解十二指肠的分部及毗邻。了解十二指肠的血管、淋巴引流。掌握十二指肠悬肌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3.掌握肝的位置、毗邻、上、下界的体表投影。掌握肝蒂的组成及重要结构的排列关系和临床意义。了解肝的分叶与分段。了解肝的淋巴引流。了解第二和第三肝门的位置结构和意义。了解肝脏手术、肝移植术的解剖基础。

4.掌握胆囊的位置、毗邻;胆囊底的体表投影。掌握胆囊三角的构成及内容。5.掌握胆总管的分段。了解各段的毗邻。6.掌握胰的位置、分部与毗邻。了解胰的血管、淋巴引流。7.了解脾的位置和毗邻及副脾的存在情况。了解脾的韧带。

(二)结肠下区

1.了解空、回肠的结构特点。了解肠系膜根的附着部位和体表投影。了解系膜三角的位置及临床意义。掌握空、回肠动脉分布的特点、以及对肠切除吻合术的意义。了解空回肠动脉的分布特点和淋巴回流。2.掌握盲肠及回盲瓣的位置。

3.掌握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与寻找的方法。了解阑尾的常见位置及血管。

4.掌握结肠的动脉供应,特别注意结肠中动脉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了解结肠的淋巴回流。

5.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及其主要属支、肝门静脉系统的特点、肝门静脉与腔静脉间的吻合情况。

(三)腹膜后隙

1.了解腹膜后隙的境界、内容及交通关系。

2.掌握肾的位置、毗邻、肾门、肾窦和肾蒂。了解肾内血管的特点分布规律肾段的划分及其意义。了解肾的静脉、淋巴回流。掌握肾的被膜。

3.了解输尿管腹部的行程、毗邻、狭窄部位以及与输尿管结石的关系。4.掌握肾上腺的形态位置及血管。5.了解腹主动脉的毗邻与分支。6.了解下腔静脉的毗邻与属支。7.了解腰交感干的位置。

第五章 盆部与会阴

一、概述

了解盆部和会阴部的境界、分区和体表标志。

二、盆部

1.了解骨盆的整体观及盆壁肌。掌握盆膈的构成。2.了解盆筋膜的配布、盆筋膜间隙的名称和位置。

3.了解盆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掌握髂内动脉的主要分支;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位置 关系。

4.了解盆内脏器的配布与腹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5.掌握直肠毗邻。了解直肠的血管和淋巴回流。6.掌握膀胱的毗邻。了解膀胱的血管和淋巴回流。7.了解输尿管盆部和壁内部的行径。8.了解前列腺的位置毗邻和被膜。

9.掌握子宫的位置毗邻和固定装置。了解子宫的血管和淋巴回流。10.了解卵巢、输卵管的位置,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

三、会阴

(一)肛区

1.了解肛门括约肌的组成。

2.掌握坐骨肛门窝的位置、境界及内容。3.了解阴部内血管、阴部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二)尿生殖区

1.了解会阴浅筋膜的延续关系。2.掌握尿生殖膈的构成。

3.掌握会阴浅隙与会阴深隙的构成及内容。了解尿道各部破裂时尿外滲范围的解剖关系。4.了解阴囊的构成,睾丸和精索三层被膜与腹前壁各层的延续关系。5.了解会阴中心腱的构成。

第六章 脊柱区

1.了解脊柱区的境界和分区。

2.了解脊柱区的体表标志。

3.了解脊柱区的皮肤浅筋膜深筋膜的特点。

4.掌握脊柱区肌肉的层次、听诊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的位置境界和临床意义。5.了解脊柱区深部的血管和神经配布。

第七章 上肢

一、概述

1.了解上肢的境界与分区

2.掌握上肢的体表标志。了解上肢的对比关系、上肢的轴线及提携角。了解上肢动干和神经干的体表投影。

3.掌握上肢浅静脉的起止、行程及其临床意义。

二、肩部

1.掌握腋窝的构成及内容。掌握腋动脉的分段及主要分支。了解腋动脉与臂丛的关系。掌握腋淋巴结的分群、各群的位置、收纳范围及流注关系。掌握三边孔和四边孔的构成及穿行结构。

2.了解腋鞘的构成及内容。

3.了解三角肌区及肩胛区浅、深层肌肉的配布及血管神经束的行程。掌握腋神经的行程和易损伤的部位。了解肌腱袖的构成。

三、臂部

1.了解臂前区的深筋膜、骨筋膜鞘和肌肉的配布。

2.掌握肱动脉在臂部的主要分支;肱动脉、正中神经在臂部的行径及二者的关系。了解尺神经、桡神经在臂部的行径。

3.了解臂后区的深筋膜、骨筋膜鞘和肌肉的配布。4.掌握肱骨肌管的构成和通过结构。

四、肘部

1.了解肘前浅静脉的吻合类型。2.掌握肘窝的构成及其内容。

3.了解肘后三角、肘外侧三角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4.了解肘关节动脉网的构成。

五、前臂部

1.了解前臂前区的层次结构特点和肌肉的配布。

2.掌握桡血管神经束、尺血管神经束和正中血管神经神经束的构成;了解其行径。3.了解前臂后区的层次结构特点和肌肉的配布。4.了解骨间后管神经束的构成和行径。

六、腕和手

1.了解腕前区的层次结构。了解手掌浅层结构的特点。2.掌握腕管的构成及其通过结构。3.了解腕后区的层次及腕背侧肌腱的排列。

4.了解手掌的层次层次结构特点和肌肉的配布。了解手掌深筋膜的结构特点。了解手掌骨筋膜中间鞘的构成及内容。了解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的位置及交通关系。5.掌握掌浅弓和掌深弓的构成、位置和分支,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分支与分布。6.了解手背层次和筋膜间隙。

7.了解指髓间隙的结构特点,指腱鞘的构成。

第八章 下 肢

一、概述

1.了解下肢的境界与分区

2.掌握下肢的体表标志。了解下肢的对比关系、颈干角及膝外反角。了解下肢血管、神经的体表投影。

3.掌握下肢浅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穿通支、交通支、瓣膜及其临床意义。

二、臀部

1.了解臀部的皮肤特点;皮神经的名称、分布;臀区深筋膜的结构特点。2.掌握穿经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血管、神经及其排列关系。3.了解髋周围动脉网的构成。

三、股部

1.了解股前内侧区皮肤和浅深筋膜的特点。

2.了解阴部外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的行程和分布。

3.掌握腹股沟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回流。了解皮神经的分布。4.掌握阔筋膜及其所形成的髂径束及卵圆窝的形态特点。了解肌间隔及骨筋膜鞘 5.了解股前内侧部肌肉的分群。

6.掌握肌腔隙、血管腔隙的构成和通过结构。

7.掌握股三角的位置、境界及其内容。掌握股管的构成和内容。8.掌握收肌管的构成及管内通过结构的位置关系。9.了解股内侧区闭孔动脉和神经的行程分支及分布。10.了解股后区的层次结构特点.

11.掌握坐骨神经在股后区的行程、分支和支配。

四、膝部

1.了解膝前区的层次结构特点。

2.掌握腘窝的境界和内容及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3.了解膝关节动脉网的构成。

五、小腿

1.了解小腿前外侧区的层次结构特点。

2.了解小腿前骨筋膜鞘内容;掌握胫前血管神经束的构成,了解其行径。3.了解小腿外侧骨筋膜鞘的内容、腓浅神经的行程和支配。4.了解小腿后区的层次结构特点。

5.了解小腿后骨筋膜鞘的内容;掌握胫后血管神经束的构成,了解其行径。

六、踝与足

1.了解踝前区与足背的层次结构特点。了解踝部深筋膜增厚所形成的支持带。

2.掌握足背动脉的行程和分支。

3.掌握踝管的构成及通过结构的排列关系。4.了解足底的皮肤、浅、深筋膜的结构特点。5.了解足底的血管和神经。

第五篇:系统解剖学总结

1.描述骨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分布。

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分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

2.请用解剖学知识解释“临床上为什么常在髂骨或胸骨上穿刺抽取骨髓,进行骨髓象检查?”。

因为存在于人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骨髓在 5 岁后即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而人体的椎骨、髂骨、胸骨、肋骨及肱骨和股骨等长骨的骺内终身都是红骨髓,所以,临床上常在髂骨或胸骨上穿刺抽取骨髓,进行骨髓象检查。

3.试述翼腭窝的位置、构成及其交通。

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腭骨与蝶骨围成的蝶腭孔通鼻腔,向后借圆孔通颅中窝,借翼管通颅底外面,向下移行于腭大管,继而经腭大孔通口腔。

4.试述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

额窦居眉弓深面,左右各一,窦口向后下开口于中鼻道前部;上颌窦最大,在上颌骨体内,开口通入中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位于筛骨迷路内,其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中于上鼻道。

关 节 学

1.肩关节的构成、特点及其运动。

(1)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

(2)结构特点:①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因此关节稳固性差,活动灵活;②关节囊薄而松弛,其前、上、后壁均有肌腱纤维编入,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但囊的下壁较薄弱,肩关节的肱骨头易从下壁脱出;③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通过。

(3)肩关节可作屈、伸、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2.髋关节的构成、特点及其运动。

(1)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

(2)结构特点:①髋臼窝深,髋关节稳固性好,但活动不灵活;②关节囊致密而紧韧,囊的后壁下端附于股骨颈的中外 1/3 交界处,所以股骨颈骨折分囊内、囊外骨折;③关节囊的周围有许多韧带加强,但后下壁较薄弱,股骨头易从下方脱出;④关节囊内有股骨头 韧带。

(3)髋关节可作屈、伸、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3.膝关节的构成、特点及其运动。

(1)膝关节由股骨的下端、胫骨上端及髌骨构成。

(2)结构特点:①关节囊薄而松弛,四周分别有髌韧带、侧副韧带等加强;②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具有防止胫骨向前、后移位的作用;③股骨和胫骨相邻的关节面之间垫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内外侧半月板,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和灵活性。

(3)膝关节可作屈和伸运动;当膝关节处于半屈位时可使小腿作旋内和旋外运动。

4.从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知识解释为什么“笑的合不拢嘴”?

“笑得合不拢嘴”是因颞下颌关节脱位所致,因为,该关节的关节囊较松弛,当人大笑时由于张口过大,下颌头可向前下滑至关节结节的前方,这时由于关节结节阻止了下颌头,使其不能退回下颌窝,即造成关节脱位。5.用解剖学知识解释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

椎间盘是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的,纤维环的后部比较薄弱,易于断裂使髓核向后外侧突出,从而压迫由椎间孔穿出的脊神经根。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组成骶丛的腰脊神经根时,即出现相应的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6.为什么踝关节扭伤易发生于人们走下坡路时?(请用解剖学知识解释)

人走下坡路时,踝关节处于跖屈伴内翻状态,这时参与构成踝关节的距骨头的关节面是后部 面积较窄的部位,使距骨头两侧的间隙变大,踝关节不稳固,同时又由于踝关节的外侧韧带较薄弱,因此易于发生扭伤。

7.列表说明男女性骨盆的主要区别。

男女性内盆的主要区别有:

男性

女性

骨盆形状

较窄长

较短宽

骨盆上口

呈心形

椭圆形

骨盆下口

较狭小

较宽大

骨盆腔

漏斗形

圆桶状

骶骨

窄长、曲度大

宽短、曲度小

骶骨岬

前突明显

前突不明显

耻骨下角

较小(70°-75°)较大(80°-100°)

1.试述膈的三个裂孔名称、位置和穿经的结构。

(1)主动脉裂孔,在第 12 胸椎前方左右膈脚之间,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2)食管裂孔,在第 10 胸椎水平,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3)腔静脉孔,在第 8 胸椎水平,食管裂孔的右前方,有下腔静脉通过。

2.试述斜角肌间隙的组成及穿经的结构。

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一肋围成,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3.试述腹股沟管的构成及其穿经的结构。

腹股沟管有两口,四壁,内口称腹股沟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为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出形成;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为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三角形裂隙;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管内男性的有精索或女性的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4.腹前正中切口由浅入深需经过哪些结构进入腹膜腔?

由浅入深依次是: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组织-壁腹膜-腹膜腔。5.上腹部经直肌切口,由浅入深需经过哪些结构进入腹膜腔?

由浅入深依次是: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组织-壁腹膜-腹膜腔。

6.右下腹部经麦氏点切口,由浅入深需经哪些结构进入腹膜腔?

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Camper 氏筋膜—Scarpa 氏筋膜—腹外斜肌及其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 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组织—壁腹膜—腹膜腔。

7.试述腋腔的构成及其内容.腋腔是位于臂上部内侧与胸外侧壁之间的锥形间隙,有一顶、一底和四壁,顶即上口,由锁骨、肩胛骨上缘和第一肋围成;底为腋筋膜和皮肤;前壁为胸大、小肌;后壁为肩胛下肌、大圆肌和肩胛骨;内侧壁为前锯肌和上部肋及肋间肌;外侧壁为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和肱骨。内有腋动脉、腋静脉、臂丛和腋淋巴结等结构。

8.股三角的境界及其内容.股三角是位于大腿前面的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三角内有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和淋巴结等。

内脏学 消 化 系 统

1.试述三对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及其导管开口部位。

腮腺分浅部和深部,浅部略呈三角行,位于耳垂的前下方,上达颧弓,下至下颌角,前至咬肌后 1/3 的浅面,深部伸入下颌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下颌后窝内。其导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应的颊粘膜上;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体下缘及二腹肌前、后腹所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导管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位于口腔底的舌下襞深面,导管有大、小两种,大导管开口于舌下阜,小导管开口于舌下襞。

2.试述咽的分部及其交通。

咽以腭帆游离缘和会厌上缘为界,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与咽相交通的器官有鼻腔、口腔、喉腔和食管,并借咽鼓管与中耳的鼓室相通。

3.试述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

肝外胆道由胆囊和输胆管道组成,输胆管道包括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胆汁的排出途径如下:平时胆汁由肝细胞分泌,经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囊管到胆 囊进行贮存和浓缩;当进食时,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和十二指肠大乳头进入十二指肠。

4.试述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食管有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个在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约 15cm;第二个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 25cm;第三个在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 40cm。它们是食管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炎症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5.试述胃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是一肌性囊状结构,有两壁.两口.两缘,并可分为四部分,两壁为前壁和后壁,两口为入口即贲门和出口即幽门,两缘为上缘即胃小弯和下缘即胃大弯;胃分胃底.胃体.贲门部和幽门部四部,幽门部又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

6.试述胰的位置和分部。

胰位于胃的后方,在第 1、2 腰椎平面横位于腹后壁。胰可分胰头、胰颈、胰体和胰尾四部。

7.试述结肠的特征性结构、分部及各部与腹膜的关系。

结肠的特征性结构包括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结肠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其中升结肠和降结肠为腹膜间位器官, 横结肠和乙状结肠为腹膜内位器官。

8.试述空肠与回肠在结构上的区别。

空肠

回肠

位置

左腰区和脐区

脐区、右腹股沟区和盆腔内

管径

较粗

较细

管壁

较厚

较薄

血管

较多

较少

颜色

粉红色

粉灰色

血管弓

级数较少

级数较多

粘膜皱襞

高而密

低而疏

粘膜绒毛

高而密

低而疏

淋巴滤泡

有孤立淋巴滤泡

有集合淋巴滤泡

9.何为肛管齿状线?齿状线上、下方的解剖学结构有何区别?

齿状线以上

齿状线以下

覆盖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动脉来源

直肠上、下动脉

肛动脉

静脉回流

直肠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

肛静脉→阴部内静脉→

→脾静脉→肝门静脉

髂内静脉→下腔静脉

淋巴引流

肠系膜下淋巴结、髂内淋巴结

腹股沟浅淋巴结

神经支配

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

呼 吸 系 统

1.试述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其开口部位。

名 称

位 置

开 口 部 位

额窦

额骨体内,眉弓深面

中鼻道的筛漏斗

前组

筛窦

中组

鼻腔外侧壁上方与两眶之间的筛骨迷路内

中鼻道

后组

上鼻道

上颌窦

上颌骨体内

中鼻道的半月裂孔

蝶窦

蝶骨体内

蝶筛隐窝

2.试述左右主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左主支气管细而长,与气管中线延长线形成 35-36°角,走行较倾斜.右主支气管粗而短,与气管中线延长线形成 25-30°角,走行较陡直,气管隆嵴偏左侧,临床上气管内异物多坠入右主支气管,故气管内取异物时必需寻找右主支气管。

3.试述肺的形态和位置。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肺分居纵隔的两侧.形似半个圆锥形,有一尖、一底、两面和三缘。肺尖经胸部上口,向上突至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 1/3 上方 2-3cm;肺底位于膈上面,又称膈面;与肋及肋间肌相邻的面称肋面;内侧面邻纵隔,又称纵隔面,其中央部有一凹陷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的部位;三个缘即前缘、后缘和下缘,左肺前缘下部有一左肺心切迹,切迹下方有左肺小舌。

4.试述纵隔的定义、境界及其分区。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膈的境界:前为胸骨; 后为脊柱胸段;两侧界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纵膈的分区:以胸骨角水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纵膈和下纵隔,下纵隔分三部,心包壁前方与胸骨体之间为前纵隔;心包前、后壁之间为中纵隔;心包后壁后方与脊柱胸段之间为后纵隔。

5.试述肺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标志线

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后正中线

肺下界

第6肋

第8肋

第10肋

第10胸椎棘突

胸膜下界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第12胸椎棘突

泌 尿 生 殖 系 统

1.男性肾孟结石排出体外,先后需经过哪些狭窄处?

需经过输尿管和男性尿道的狭窄处,即:肾盂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跨髂血管处,输尿管壁内段,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

2.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哪些?它们和腹膜的关系如何?

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其中卵巢和输卵管属腹膜内位,子宫属腹膜间位,阴道为腹膜外位。

3.精子排出体外,依次需经过哪些结构?

依次需经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

4.男性尿道的三个扩大位于何处?

是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尿道舟状窝。

腹 膜

1.属于腹膜间位的器官有哪些?

腹膜间位器官包括: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子宫和充盈的膀胱等。

2.网膜孔如何构成?

上界:肝尾叶;下界:十二指肠上部;前界: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腹膜覆盖的下腔静脉。

脉管系统 心 血 管 系 统

1. 试述体循环的循环途径、特点和功能。

体循环的循环途径是从左心室至动脉,经毛细血管和静脉向心回流至右心房。其特点是流经范围广,流程长。主要功能是以含氧高和营养物质丰富的血液,营养全身组织,并将代谢产物运回右心房。

2. 试述心的外形和各部的组成。

心的外略呈倒置的圆锥,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条沟.心尖:朝向心的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

心底:朝向心的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

两面:是指前面和下面,前面与胸骨和肋软骨相邻,又称胸肋面,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小部分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下面与膈相邻,故称膈面,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三缘:即左缘、右缘和下缘。左缘斜向左下,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左心耳构成;右缘:垂直圆顿,由右心房构成;下缘:较锐利,近水平位,大部分由右心室,小部分由左 心室构成。

四条沟:在心的表面,近心底处有一环形的沟称冠状沟,是心房和心室分界的标志;在心的胸肋面和膈面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分别称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它们是左右心室分界 的标志。房间沟位于心底部,是左右心房表面分界。3. 试述右心房的结构。

1)、固有心房:右心耳:前上方锥体形盲囊突出部。梳状肌:其壁腔面内,由界嵴发出平行排列的肌隆起。

2)、腔静脉窦有: 三个入口

(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前缘有下腔静脉瓣;冠状窦口:位于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下缘有冠状窦瓣)

一个出口:右房室口:在左前下方通向右心室。

4. 试述左、右冠状动脉的行程、主要分支及其分布范围。

右冠状动脉

1)行径:起自主动脉右窦,经右心耳与肺动脉根部间入冠状沟右行,至房室交点形成 倒“U”形弯曲分为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

2)分支:后室间支:沿后室间沟下行,分布两室后壁及室间隔后 1/3。

左室后支:左行分布于左室后壁。

动脉圆锥支:左、右冠状动脉发出侧支通路形成 Vieussen 环。右缘支:沿心下缘走行。

窦房结支:沿右心耳内面上行。

房室结支:90%自房室交点“U”形顶端分出。

3)分布范围: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 1/

3、左心室膈壁、窦房结和房室结。

左冠状动脉

1)行径:自主动脉左窦,左心耳与肺动脉根部之间入冠状沟左行分支。

2)分支 :前室间支:左心室前壁、右心室部分前壁、室间隔前 2/3。

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心左缘分布于左心室膈面。

窦房结支:40%起于旋支,沿心耳内面上行。

圆锥支:由左、右冠状动脉发出并形成吻合。

左缘支:沿左缘下部走向心尖。

房室结支。

3)分布范围:左心房,左心室左侧面、隔面和前壁,室间隔前 2/

3、右心室膈壁、窦房结和房室结。

5. 试述掌浅弓、掌深弓的位置、构成和分支。

掌浅弓由尺动脉末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位于掌腱膜和屈指肌腱之间,弓的凸缘约平掌骨中部。分支有小指尺掌侧动脉和 3 支指掌侧总动脉。后者又可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动脉。掌深弓由桡动脉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指肌腱的深面,平腕掌关节高度。分支有 3 支掌心动脉。

6. 试述胃、结肠的动脉供应及来源。

供应胃的动脉名称及来源:胃左动脉-腹腔干,胃右动脉-肝固有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胃后动脉-脾动脉供应结肠的动脉名称及来源: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静 脉

1.从手背静脉网注射药物,可经什么途径到达下列部位?

①阑尾 ②胆囊

①手背静脉网→(头静脉 贵要静脉→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右心房→右房室口→右心室→肺动脉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左心室→主动脉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阑尾

②手背静脉网→„„(同题①)→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右支→胆囊动脉→胆囊

2.从大隐静脉注入药物,可经什么途径到达心壁?

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房室口→右心室→肺动脉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左心室→主动脉口→升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心壁

3.全身有哪些主要的浅静脉,分别注入何处?有何临床意义?

颈部有颈外静脉,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上肢头静脉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注入肱静脉,或伴肱静脉上行,注入腋静脉;肘正中静脉连接头静脉与贵要静脉。下肢大隐静脉注入股静脉,小隐静脉注入腘静脉。这些浅静脉是临床用作注射、输液和采血的部位。

4.试述大隐静脉的起始、行径及属支。

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面、膝关节内后方、大腿内侧面上行,于耻骨结节外下方 3~4cm 处,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属支有 5 条: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旋髂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5.肝门静脉

①结构上有何特点,主要收集哪些器官的静脉血?

②肝门静脉是怎样合成的?其属支主要有哪些?

③当肝门静脉高压时,有时出现呕血、便血和腹壁静脉曲张等现象,为什么?请运用解剖学知

识加以解释(写出血流途径)。

①有两个特点:一是肝门静脉及其属支,一般无静脉瓣,当肝门静脉压力升高时,血液可发生逆流;二是肝门静脉系的管道,起始与终止均为毛细血管。

肝门静脉收集腹腔不成对脏器(肝除外)的静脉血。

②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而成。斜向右上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在胆总管和肝固有动脉后方向上达肝门,分左、右支入肝。主要属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③正常情况下,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吻合支细小,血流量很少,各自按原来流向汇入所属静脉。当肝门静脉回流受阻时,血液则通过吻合途径流入上、下腔静脉,再回流入心。由于血流量增多,吻合部位的小静脉变得粗大弯曲,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引起呕血,直肠静脉丛曲张破裂引起便血,脐周静脉网曲张出现腹壁静脉曲张。具体途径如下:

A 肝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B 肝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直肠下静脉及肛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C 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

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腹壁下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淋 巴 系 统

1.全身有哪些淋巴干?分别收集哪些范围的淋巴?各汇入什么淋巴导管?

全身有 9 条淋巴干。头颈部淋巴管汇合成左右颈干;上肢及部分胸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锁骨下干;胸腔器官及部分胸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支气管纵隔干;腹腔不成对器官的淋巴管汇合成 1 条肠干;下肢、盆部和腹腔成对器官及部分腹壁淋巴管汇合成左右腰干。左右腰干、肠干、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注入胸导管,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注入右淋巴导管。

2.试述胸导管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

胸导管在第 1 腰椎体前方由左右腰干、1 条肠干汇合而成,其起始部膨大,称乳糜池。胸导管向上经膈的主动脉裂孔入胸腔,沿脊柱右前方和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至第 5 胸椎高度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侧斜行,然后沿脊柱左前方上行,出胸廓上口至颈部。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内静脉的后方转向前内下方,注入左静脉角。在注入左静脉角前还接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胸导管引流下肢、腹盆部、左胸部、左上肢和左头颈部的淋巴,即全身 3/4 部位的淋巴。

3.试述右淋巴导管的位置、合成、注入部位和收集淋巴的范围。

位于右颈根部,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引流右头颈部、右上肢和右胸部的淋巴,即全身 1/4 部位的淋巴。

4.试述腋淋巴结分群、各群名称、位置、收纳范围。

腋淋巴结位于腋窝内,可分为五群:

①胸肌淋巴结:位于胸小肌下缘处,沿胸外侧血管排列,引流腹前外侧壁、胸外侧壁以及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

②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侧段排列,收纳除注入锁骨下淋巴结以外的上肢浅、深淋巴管。

③肩胛下淋巴结:在腋窝后壁沿肩胛下血管排列,引流颈后部和背部的淋巴。

④中央淋巴结:位于腋窝中央脂肪组织内,收纳上述三群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

⑤尖淋巴结:沿腋静脉近侧端排列,引流乳腺上部的淋巴,并收纳上述 4 群淋巴结和锁骨下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其输出淋巴管合成锁骨下干,左侧注入胸导管,右侧注入右淋巴导管。少数输出淋巴管注入锁骨上淋巴结。

5.试述腹股沟浅淋巴结分群、收纳范围。

腹股沟浅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分为上、下两群。上群与腹股沟韧带平行排列,引流腹前外侧壁下部、臀部、会阴和子宫底的淋巴。下群沿大隐静脉末端分布,收纳除足外侧缘和小腿后外侧部之外的下肢浅淋巴管。腹股沟浅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

1.试述房水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房水由睫状体产生,经眼球后房、瞳孔到眼球前房,再经虹膜角膜角的虹膜角膜角隙进 入巩膜静脉窦,最后流入眼静脉。

2.简述泪液的产生及其排出途径。

泪液由泪腺分泌产生,借眨眼涂布于结膜表面,经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排泄至 下鼻道。

3.运动眼球的肌肉的名称及其神经支配。

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其中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由动眼神经支配;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由展神经支配。

-----

前 庭 蜗 器

1.鼓室有哪 6 个壁?分别与哪些结构或部位相邻?它们通过何结构与鼓室相通?

鼓室有 6 个壁:上壁、下壁、前壁、后壁、内侧壁、外侧壁。

上壁为鼓室壁,与颅中窝相邻;

下壁为颈静脉壁,与颈内静脉起始相邻。

前壁为颈动脉壁,与颈动脉相邻,可经咽鼓管鼓室口、咽鼓管与鼻咽相通;

后壁为乳突壁,有乳突窦的开口,通入乳突窦、乳突小房;

外侧壁为鼓膜壁,与外耳道相邻;

内侧壁为迷路壁,与内耳相邻。

2.咽炎经何途径蔓延而致中耳炎、乳突炎,并导致面神经瘫痪

咽炎时,细菌经咽鼓管的咽口、咽鼓管、咽鼓管鼓室口入鼓室,可导致中耳炎;当炎症 经后壁的乳突窦入口进入乳突窦及乳突小房时,可导致乳突炎;当中耳炎破坏面神经管凸,累及面神经时,可导致面神经瘫痪。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⒈ 营养大脑半球的动脉名称及来源?

①大脑前动脉,源自颈内动脉,③大脑中动脉,源自颈内动脉,③大脑后动脉,源自基底动脉。

⒉ 试述躯干、四肢浅感觉的传导通路。

皮肤感受器—>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一>中枢突组成后根—>后角,换神经元,(后角固有核)一>经白质前连台交叉一>组成脊髓丘脑束一>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换元一>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上 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的大脑皮质。⒊ 试述躯干与四肢深感觉及精细触觉的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肌、关节、骨—>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一>中枢突组成后根一>后索组成薄束(T4 以下),楔束—>延髓薄束核、楔束核一>内侧丘系交叉一>内侧丘系一>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一>经内囊后肢一>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上 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⒋ 试述视觉和瞳孔对光反射的传导通路。

视网膜的双极细胞一>节细胞一>视神经—>视交叉(鼻侧视网膜的纤维交叉,颞侧视网膜的纤维不交叉)一>视束一>外侧膝状体换元—>视辐射一>内囊后肢一>视中枢。瞳孔对光反射:视网膜一>视神经一>视交叉——>视束,侧支至顶盖前区一>两侧动眼神经副核一>动眼神经一>睫状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引起双侧瞳孔缩小。⒌ 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一一>第三脑室+第三脑室及络丛产生的 CSF 一经中脑水管一一>第四脑室+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 CSF,经正中孔、外侧孔一>蛛网膜下腔一>蛛网膜粒一一>上矢状窦及其他硬脑膜窦一>颈内静脉。

周 围 神 经 系 统 脊神经

1.试述臂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的名称。

臂丛由第 5~8 颈神经前支和第 1 胸神经前支组成。它出斜角肌间隙,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中点后方入腋窝。组成臂丛的神经根先合成上、中、下三个干,每个干在锁骨上方或后方又分为前、后两股,由上、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下干前股合成内侧束,三干后股合成后束。三束包绕腋动脉周围。主要分支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等。2.试述坐骨神经的走行、分支和分布。

坐骨神经起自骶丛,出梨状肌下孔,在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下行至股后区,在股二头肌长头深面继续下行,一般在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干在股后区发肌支分布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同时发支分布髋关节。胫神经发出分支:① 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诸肌和足底肌;② 关节支支配膝关节和踝关节;③ 皮支分布小腿后区下部及足背外侧的皮肤。腓总神经又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发出肌支支配小腿外侧群肌;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 2~5 趾背的皮肤。腓深神经分布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 1、2 趾相对缘的皮肤。3.试述手肌的神经支配。

正中神经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 1、2 蚓状肌;尺神经支配小鱼际肌、第 3、4 蚓状肌、骨间肌和拇收肌。

4.膝关节主要可做什么运动?有哪些主要肌肉参加?这些肌肉受什么神经支配?

主要做屈和伸运动。

屈膝关节的肌肉有:

① 大腿后群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受坐骨神经支配。② 小腿三头肌的腓肠肌,受胫神经支配。③ 缝匠肌,受股神经支配。

伸膝关节的肌肉有:股四头肌,受股神经支配。

5.肘关节主要可做什么运动?有哪些主要肌肉参加?这些肌肉受什么神经支配?

主要做屈和伸运动。

屈肘关节的肌肉有:

① 肱二头肌和肱肌,受肌皮神经支配。② 肱桡肌,受桡神经支配。③ 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受正中神经支配。

伸肘关节的肌肉有:① 肱三头肌,受桡神经支配。② 肱桡肌,受桡神经支配。

6.试述膈神经的纤维性质、行径及其分布。

膈神经为混合性神经,自颈丛发出后经前斜角肌前面下降至其内侧,穿锁骨下动脉、静脉之间入胸腔。然后经肺根前方,行于纵隔胸膜与心包之间下降至膈。其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 纤维分布于心包、纵隔胸膜和膈下面的部分腹膜。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还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等。

脑 神 经

1.试述运动眼球的肌肉及神经支配。

运动眼球的肌肉有 6 块,其中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受动眼神经支配;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受展神经支配。

2.试述舌的神经分布(神经名称及分布范围)。

主要有 4 条神经支配:舌神经管理舌前 2/3 一般感觉;面神经管理舌前 2/3 味觉;舌咽神经管理舌后 1/3 一般感觉和味觉;舌下神经支配舌肌运动。3.试述眶内的神经分布(神经的名称及分布区)。

主要有以下几条神经分布:

视神经:感光。

动眼神经: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眼神经:管理角膜、结膜的感觉。面神经:泪腺分泌。交感神经:瞳孔开大肌。

4.试述喉返神经的起始、行程和分布。

左喉返神经发自左迷走神经,绕主动脉弓返回颈部,右喉返神经发自右迷走神经,勾绕右锁骨下动脉返回。左、右喉返神经返回颈部均沿气管与食管之间的沟上行,其终末支称喉下神经,在甲状腺侧叶深面环甲关节后方入喉,其感觉纤维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运动纤维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

5.在 12 对脑神经中,哪几对含有内脏运动神经纤维?这些纤维来自什么核?分别支配哪些器官?

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中含有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副核发出的节前纤维加入到动眼神经后入睫状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上泌涎核发出的纤维加入面神经,分布到下颌下腺、舌下腺、泪腺、口腔粘膜腺体及鼻粘膜腺体。下泌涎核发出的纤维加入舌咽神经,分布腮腺。迷走神经背核发出的纤维随迷走神经分布到心、肺、肝、脾、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管理这些器官内的心肌或平滑肌和腺体。

内 脏 神 经

1.内脏运动神经与躯干运动神经有何不同?

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而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内脏运动神经从低级中枢至效应器,需 2 个神经元,中间必在植物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常在脏器附近或血管周围形成内脏神经丛,由丛再分支至效应器,而躯体运动神经只需 1 个神经元,常以神经干的形式分支分布;内脏运动神经不受意志支配,而躯体运动神经受意志支配;内脏运动神经有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纤维成分,而躯体运动神经仅有一种纤维成分;内脏运动神经纤维多为薄髓(节前纤维)和无髓(节后纤维)的细纤维,传导速度较慢,而躯体运动神经纤维一般是较粗的有髓纤维;内脏运动神经的低级中枢较分散地位于脑干的内脏运动核和脊髓第 1 胸髓节段至第 3腰髓节段的侧角以及第 2~4 骶髓节段的骶副交感核,而躯体运动神经低级中枢是连续位于脑干的躯体运动神经核和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细胞。

----

内分泌系统

。。。

下载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2014年6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2014年6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供中医、中西结合、针推、骨伤、护理等本科专业使用)湖北中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前言人体解剖学主要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大全5篇]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授课专业: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临床药学方向)、护理学 学时与学分:总时数为72(理论讲课36学时,实验(习)课36学时),3.5学分 一、......

    正常人体解剖学2003教学大纲(定稿)

    上海中医药大学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适应中医院校学生......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 暨南大学

    人体解剖学 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80000906课程英文名:Human anatomy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必修课先修课程:无学 分:2总学时数:36周学时数:2适用专业:药学,中药学适用学生类别:内......

    解剖学 教学大纲(小编推荐)

    解剖学 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预习要求: 预习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及其常用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目的要求: (一)掌握: 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及其常用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二)了解: 1.1.......

    《人体解剖学概要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概要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人体解剖学概要 Essential Human Anatomy 课程号(代码):50134130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45 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专科)

    《人体解剖学》考试大纲 学习要求: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入门主干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结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全面掌握人体各系统的......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合集五篇)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下肢 1. 掌握下肢的体表标志和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 2. 掌握大隐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穿通支交通支瓣膜及其临床意义。 3. 掌握通过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