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作行文布局创新能力的研究
写作行文布局创新能力的研究报告
承担人:侯春艳池秀丽
研究目标:结合作文的基本程式,让学生的作文有章有法,学会文章布局的基本技巧,使文章的各部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中心思想服务。
研究任务:提高学生求异思维的布局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研究重点:议论文的写作布局
研究背景:学生作文存在“望文生畏”、“谈文变色”、“克隆文摘”等消极现象。从多数学生的作文来看,写作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同学对所给材料全抄全搬,机械生硬,死板呆滞;有的学生写作带有意识流的痕迹,不顾文章观点材料的统一,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或者有道理未明,与论点相悖的现象;或者不顾古今中外事例的内在逻辑顺序信手写来,一团乱麻;或者材料堆积,缺少分析,材料与观点油水分离;或者作为论据的材料一展再展,一叙再叙,忽视了论据为说理服务的宗旨,主客颠倒,冲淡了文体;或者脱筋断骨,缺少过渡,思路跳跃,文脉断层;或者材料古旧,缺乏新意,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却嚼得津津有味,不忍割舍;或者一股脑儿三段式,不知分段,不知展示自己文章的精彩之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使得文章是写成了,但在布段谋篇上却陷入了困顿。研究实况:
议论文写作需整体布局构建思路
一、从确定中心论点中理清思路
确定中心论点的思路主要体现在动笔之前的构思和观点的确立。
首先是动笔之前的构思。鲁迅先生写文章,即使是写一篇几百字的短文,也不是马上摊开纸就动笔。他总要先“打腹稿”,这就是构思过程。
动笔写文章之前,怎样进行构思呢?
我们知道,阅读是一个发现中心思想的过程。反过来可以发现,构思的中心环节是提炼文章的主题。而文章的主题不是主观臆想的,外加上去的,是通过把现实生活的材料所蕴涵着的思想意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开掘出来的。如鲁迅的《祝福》,对于祥林嫂性格的广泛的社会性、历史的必然性及其悲剧深刻性的挖掘,就是一个寓意深刻的艺术构思的范例。
构思的方法,是一个“消化”材料的过程。文章的构思首先是吃透题材内容,而题材内容又来自于生活素材。因此,构思首先是理解生活,没有活生生的材料,就无从构思。在文章构思过程中,随着对生活理解的深入,文章主题思想会逐步明确。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整理、选择,分出主次、真伪,进而深化主题。构思好比是设计文章的草
图,我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采用编写提纲的方式来对文章进行构思。如命题《为“班门弄斧”叫好》的构思提纲:
①“班门弄斧”通常是贬义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为常人所否定。
②确立观点:敢于在“班门”(权威)弄斧,突破常规思维,不为传统观念束缚,好!③正面论证:处女作的发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甚至于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是敢于在“班门”弄斧而又有所突破的结果。
④反面论证: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门”弄斧,“班门”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班门”终将消失;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后浪”,长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终摆脱不了干涸的命运。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没人“班门弄斧”,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⑤总结全文: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敢于向“班门”弄斧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与日俱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其次是确立观点。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确立观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基础,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观点的提炼方法。观点的确立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还可通过质疑、深思、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来拓宽思路。如对《诚信》这一命题,首先应理解什么是诚信(诚实、信用),接着追问人为什么要有诚信(立身之本),诚信对不同社会角色的影响,以及没有诚信对个人、社会将会产生什么恶果,最后才是如何落实诚信的问题。而材料作文的一般思路为:引述材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先正面论述,然后再反面论述)、联系现实、解决方案、深化观点。可以先概述提供的材料,然后分析“为什么”,接着就提出观点,再分析论证你的观点(可从正面、反面比较分析),接着联系现实,最后深化观点。
又如引用一则材料:宋代建隆年间,有个管理工程竹木材料的官员,对库存的圆木长短不齐颇为忧虑,就上书宋太祖,请求把长圆木锯短一些,使这些圆木长短划一。宋太祖在他的奏章上批道:“你的手指、脚趾难道就没有长短吗?为什么不把长的指头截去,使它们也长短一律呢?长的就让它依旧长着吧,短的就让它依旧短着吧。”如何从这则材料中引出观点?首先引导学生对材料加以分析认识,把握住材料是确立观点的关键。宋太祖的御批,肯定的是木材长短不一,可以物尽其用。由此可联想到人尽其才,再联想到历史上刘邦善用人才,然后联想到国企改革知人善任,使国企起死回生,联想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及领导干部的公开聘用等。可见,只要拓宽思路,让思绪插上翅膀,进行联想和想象,即可达到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二、从文章的整体布局中构建思路
结构布局往往可以反映一篇文章的思路如何,写作议论文应教会学生运用结构模式去强化其写作思路。议论文的总体结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有:层进式、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综合式等。
层进式(纵式结构),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纵向思维、逐层深入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以《话说诚信危机》为题让学生作文,先引导学生从社会现实入题,摆出由于价值观念的改变,不少企业弄虚作假,造成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诚信危机”现象;然后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钱迷心窍)及危害(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稳定);再进一步阐述业绩的形成一靠技术,二靠管理,否则必然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的道理;最后再论证创新是企业振兴的灵魂……如此一层一层往深处想,学生的文章就会思路酣畅,一气贯之。掌握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在于逐层深入地提出分论点,并进行分析论证,它们之间是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后一个分论点是由前一个分论点派生出来的,论据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部分之间环环相扣,共同为中心服务。这就好比盖房子,一层比一层高,但每一层都是建立在前一层的基础之上,而不能一步到顶,成为空中楼阁。
并列式和总分式(分说部分),即先提出论点,然后横向思维,并列地从几个方面论证。如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题作文,先引导学生针对“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论调,总提新世纪还应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张。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为什么还应提倡:①一根筷子易断,一把筷子难折,团结就是力量,兼驳个人英雄主义;②1+1结果可能大于2,也可能小于2,团队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兼驳极端个人主义(如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③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需要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兼驳“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最后总结全文:现在应是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时候了。掌握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从并列的几个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可按事物的性质并列,也可按事物的特点并列,也可按“首先”、“其次”、“再次”等排列。
对照式结构(对比式),即先提出观点,然后反向思维,正反对比论证。如论证“不能忽视微小力量”这个论点,可先引导学生从正面举例入手:“滴水可以穿石”,“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一颗螺丝故障,可使飞机爆炸,从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反面论证:“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掌握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从对比中阐明主张,让事物在比较鉴别中得到论证。
综合式结构,即综合运用几个结构模式,而不是使各种结构模式截然分开。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论点、阐明道理、举证例子、正反论证、作者建议、结论归纳。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是根据问题提出论点、就事论事初证论点、联想发挥深化论点、驳斥谬论强化论点、辩证分析圆融论点、提出建议落实论点、展望未来美化论点、发出号召升华论点。
法无定法,无论哪种结构模式,都要体现创新,形式要适应议论内容的需要,决不能一味生搬硬套。
三、从段落行文中落实思路
在确定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设计好了全文的结构思路(好比是盖房子设计好了图纸,形成了主体框架结构)之后,下一歩就要在整体设计的指导下分解任务,一段一段地写,一个句群一个句群地写,表达好完整的段落意思,否则整篇文章就很难写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作文常常出现文章脱节,衔接不紧的现象,这就是段落行文思路混乱的一种表现。因此,把握段落行文的语脉流向,使文意贯通,逻辑性强,是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思路的重要一环。
首先是段内层次的安排。写文章时,随着确定好的思路,不是一句一句盲目地写下去,它有一个先后秩序问题。这一句为什么要先写,那一句为什么要后写,这一层为什么要放在前面表达,而那一层为什么又必须放在后面表达,这并不是随意安排,而是有合理的顺序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只重视全文结构的安排,却忽视了每一段段内层次的安排,信手而写,以致语意不连贯,表达不清楚。对这一类同学,我们特别强调了写作时一定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和段意来安排好段内的层次和句群的层次,做到合乎事理,合乎习惯,恰当得体。段内的层次,包括句子与句子、句子与句群、句群与句群的顺序安排。议论文段内层次关系,有并列、承接、转折、因果和总分等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讲读课文选出典型例子,并选用学生优秀作文的句群、语段,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揣摸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组合顺序。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单项练习,包括句群、语段的仿写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行文思路畅通,达到文从字顺的效果。
其次是注重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语言感受能力差,思路就很难流畅。我们采用朗读、默读等方法来加强语感培养,特别强调课文中规定背诵的段落,一定要熟读成诵;同时鼓励学生精读一些课外的奇文美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感受他人成功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语言训练,通过口头复述、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练习,以达到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清晰、准确、系统、生动的目的。
以上,我们从构思开始,进而在确立论点、安排结构、段落行文等角度对议论文的写作思路进行了浅层剖析。其实,议论文写作思路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又要有控制行文的工夫;既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这个运动轨迹,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提高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从而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的灵感。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创作出思路清晰、富有创新个性的议论文来。
第二篇:常用公文写作之上行文
常用公文写作之上行文
一、请示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上行文种。请示要坚持一文一事。即一份请示只能向上级请示批准一个问题,以便上级及时、专一地进行处理;请示的主送机关也只能是一个,不能多头请示。属于下列情况必须写请示:
(一)主管上级单位明确规定必须请示批准才能办理的事项。
(二)对现行方针、政策、法令、规章、制度不甚了解,需要上级明确答复才能办理的事项。
(三)工作中发生了新情况,又无章可循,需要上级明确指示才能办理的事项。
(四)因情况特殊难以执行现行规定,需要上级重新指示才能办理的事项。
(五)因意见分歧而无法统一,难以工作,需要上级裁决才能办理的事项。
(六)事关重大,为防止工作失误,需请示上级审核的事项。
请示的内容由三部分构成:
(1)开头部分写请示的缘由或背景,要求写得充分而又简明;
(2)主体部分写请求的事项,要求写得实际、合理、明确、简要;
(3)结尾部分写希望、要求,可以使用以下惯用语,如:“妥否,请批示”或“当否,请批示”或“以上请示,望予审批”或“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XXX执行”等。
二、报告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要求时使用的一种文种。报告的特点是:
(一)陈述性。报告主要是采用叙述手法直陈其事,一般不展开推理论证,不要求上级机关答复,不使用祈使、请求笔法和语气。
(二)汇报性。报告都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及时得到上级机关领导和指导的重要途径。
三、请示和报告的区别
请示和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文种,各有所用。
(一)请示要求上级答复;报告一般不要求上级的答复。
(二)请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报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三)请示发文时间必须在事前,不能先斩后奏;报告发文时间既可以写在工作开展前,也可以写在工作进行中或完成后。
(四)表述口吻、发文目的不同。请示具有请求性;报告具有陈述性等。
四、写作注意事项
(一)不可混用为“请示报告”等。
(二)不可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
(三)写请示要明确“一事一请”的原则,请示的问题要清楚明晰,要使上级机关明了请示事项,便于及时批复。
(四)不可多头请示。同一份请示分送多个上级部门,以免多头批复,影响效率,以至延误工作。
(五)不可给领导同志个人写请示。凡邀请校领导参加活动等的请示均应报党办、校办,抬头不可写为“校领导”。
(六)请示一定要注明联系人姓名和电话,便于及时联系,避免贻误工作。
报告的内涵决定了它在写作上的通用规则,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三段式”。“三段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它必然由于不同的内容表现为多变状态:
(1)情况——做法——问题(意见);
(2)情况(做法)——问题——今后意见;
(3)情况——原因(责任)——下步做法;
(4)情况——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
(5)情况——问题——建议等。
第三篇:写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写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峨边县新林中学:泽学钦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作文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大,大多数学生患上了“恐写症”。即使勉强完成,往往思想贫乏、内容空洞、情感矫饰,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几乎没有生动的生活素材,没有动人的感情,更没有独到的观点。这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相去甚远。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没有去用心感悟生活。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激活学生思维,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适时点拨,不断加强学生写作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学习教材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深厚思想与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触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诗人在这首诗里,融入他对生命的悲悯,对人的关怀。学生欣赏、品味诗歌后,对诗人的乡国之思,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然后,我找来“9.11”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形,又把学生带到了硝烟弥漫的伊拉克战场。从学生眼里,我看到了同情、愤怒,于是我不失时机布置了课外练笔:《××说——为生活在战争中的伊拉克儿童而歌》,学生纷纷拿起笔,写出了自己的心声。有位学生这样写道:“轰隆隆,轰隆隆,恐怖的炮弹充斥黑压压的天空,无数哀伤的灵魂也穿梭其中。雷说,我来了,我要驱散骇人的炮弹声,我要扭转乱世乾坤。”语言尽管稚嫩,但是体现了学生的一腔真情。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小,看待事物只停留在表面。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做到细腻地思考感悟,教会他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点滴,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生活。经过训练后,一位农村学生在《品尝收获之快乐》写了她帮父母掰玉米的事,有这样几句:“我提起篓子掰了起来,摇得玉米杆儿咯咯直笑,而且前俯后仰。”“我学着大人们的样子把扁担搭在两个篓子中间,蹲下身子,一使劲,篓子便乖乖地跟着我起身了。可是刚一走,他们两兄弟就开始不听我使唤了,两个小家伙竟然把我的肩膀当支点,玩起跷跷板来了,你上我下,倒还蛮开心,弄得肩膀望着我直喊酸。”小作者最后才找到重心,一口气挑了好几趟。能把繁重的劳动写得轻松有韵味,这全在小作者能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生活。
三、尊重个性,不伤害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在体现个性的同时获得写作的乐趣。
“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个好学生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情感。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设框架,不搞模式,让学生放飞思绪,自由翱翔,写自己的独特体验。一位学生因故没有吃午饭,经历了饥饿后,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肚子空空,脑子也空空,好像只有空气了,它在肚子里横冲直撞,发着脾气。眼前已经模糊一片:站在窗台上高歌的燕子似乎已变成一只躺在盘子里的烧鸡,正冒着热腾腾的香味儿;黑板上物理老师画的导线就是细腻的粉丝;导线上的灯泡已成了我日夜思念的汤圆。这时,同桌递过一张纸,上画有一圆,书曰:画饼充饥。我提起笔,在饼上加上了些许芝麻。”这样独特的感受只有亲历才能写得出,这便是个性的自由挥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作文中才会出现新颖独特的见解,也才能创造出有独具魅力的语言。这样的文章就会鲜活起来,创新思维的灵光就会闪现。
第四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Review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姓名华涂兵
学号
130310432
指导教师舒予
二Ο一六年四月二十日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Review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华涂兵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
摘要: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是我国教育的重点任务,从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及内涵、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和方式方法这三个角度,对目前国内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加强对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虽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广泛研究,却是在90年代以后。近十年来,已有上千篇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专论发表,研究角度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大大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文将主要从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及内涵、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和方式方法这三个角度,对目前国内外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一、选文的范围及依据
根据在CNKI上的搜索,结果是比较庞大的,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关键词搜索出来的文献就又有十多万,期刊,博硕论文等都是相当多的。这说明大学生创新能的培养是受广泛关注的,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和阅读,作者主要是提出了问题和改善方法。选择几十篇专业的研究文章,以及专家和学者的书籍、看法等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现状做一总结。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抉择。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场所。高层次人才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创新人才队伍中的主力军。因此,加强大学创新教育对于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创新是大学生重要的能力,不论是在什么时代都不会减少对人才的需求,然而人才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在进入社和会之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是重要的。当然,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很多,从当今大学生创新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策方面分析探讨。
二、研究现状
1.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及内涵
我国上千年的教育发展史,闪烁着一些简单而朴素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和方法。例如,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创造思想;孔子提出要“因材施教”以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思想。1919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第一次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他在《第一流教育家》一文中提出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兴亡有重要意义[1]。199811月24日,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2]以此次讲话为契机,我国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教育界引发了一次对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以及方式方法的大讨论。
综观近十年的研究成果,虽然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他们对创新能力内涵的阐述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李燕、张鹏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3],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4]。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5]。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田慧云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6]。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以宋彬、庄寿强、彭宗祥、殷石龙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7]、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8]。上述三种观点,尽管表述方法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能将创新能力的内涵解释清楚。国内创新能力培养未来研究方向
综观近几年国内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可谓范围广泛、新意不断、成果颇丰。无论从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来看,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学者在自己的文章中都提出了新的观点,开辟了新的视角,深化了原有的认识。但是,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并不是已经十全十美了,未来还需着力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加强对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国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广泛,但基本集中在定性研究上,而对每个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比较少见,还未形成体系,这将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加强对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方法之间的整合性研究。国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方法的研究比较多,但大部分都是从不同层面简单罗列培养的方式与方法,没有阐明各种方式与方法之间的联系,缺少整合,缺乏系统性,未能发挥最大优势。
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虽有一定程度的结合,但总体上仍脱节。对一些理论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水平,但对实践上的可操作性、通用性等还缺乏审慎考虑。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提出一个覆盖范围广、可操作性强、服务效果优、高效率、低成本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脱节,阻碍了国内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加强对西方创新能力培养思想及其借鉴意义的研究。对西方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力度不够,同时,对中西方创新能力培养思想比较的研究也较少见。中西方教育思想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和优势,通过加强对西方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全面总结和汲取西方的教学经验教训,从而为我国今后教育思想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实际的研究中未能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内涵加以区分,在方式与方法上也没有太多的差异性。例如,把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与方法简单应用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未能根据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际,规划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与方法,未能体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殊性,难免有片面之嫌。这是未来研究需要改善的方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学而完整地阐述影响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各种因素,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比较多,既有社会文化、外部环境、教育水平等外部因素,也有个人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等内部因素。但总结起来,影响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关键和直接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理念观念的束缚
(1)教育理念僵化。刘树仁早在2001年就提出高校要尽快转变传统僵化落后的教育理念,摆脱传统培养模式的桎梏,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导航,实现由“承传型“、“标准件型”教育观念向“创新型“教育观念转变;由“应试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转变;由偏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观念向重视学生情感与更改协调发展的观念转变;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转变;由重视培养学生竞争的观念向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观念转变[9]。
(2)传统文化的负面效应。彭旭、胡弼成等曾提出传统的儒家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极其巨大,不可忽视。他们认为传统儒家文化在人生态度、求知精神、怀疑精神、思维方式等四个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科学精神、师生关系、功利价值、学习风气、管理模式等五方面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0]。秦祖泽、黄俊伟、唐受印等提出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的阻抗因素,主要来自已有的文化传统,突出表现在文化上注重人与社会的协调与偏重“中庸”的思维方式。要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效,必须有适合创新意识生存的文化传统[11]。
2.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单一是制约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重要因素。例如,岳晓东、辛雅丽等都曾经指出我国高校目前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应该向应用式的双向教学方式转变,综合运用问题式、启发式、研讨班、讨论小组、案例教学、活动教学、游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12],变单一课堂讲授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克服“传授—接受“式教学手段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弊端[13],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技术落后
先进的教学技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潘建广、何彗星、蔡卡宁等都曾提出:教育信息化可以优化配置并重新整合学科课程,从而以全新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实现效率最大化。计算机校园网络使教学互动更快捷、简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校际之间都可以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大大节约了资源搜集和获取的成本[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取代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模式,使学生在接触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跨越式发展[15]。
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1.对传统培养措施的改进与优化
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胡弼成提出的新型高等教育质量观,他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学校中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三主体之间共同努力、相互促进的成果。大学应当为增进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创造条件。在大学里,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性得以彻底解放。大学应当充满着人和人的友爱、平等、团结和协作,大学生应当富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质、崇高的人类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能够相互帮助和学习、共同提高和进步[16]。此外,薛振田、刘崇凤、吕楠、王媛等提出要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以及良好的氛围[17]。林满华、刘新光、李春梅等提出要培育和提高师资力量,打破教师终身制,实行岗位聘任制,引进市场机制来约束、激励教师队伍[18]。王辉、程建军等则提出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大学生在创新能力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评估方法等措施[19]。
不断探索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的组织形式以及评价与激励机制的运行机制[20]。通过大量考察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根据培养平台的不同,可以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划分为四种模式: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21]、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22]、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23]、“分层递进式”培养模式[24]。每一种培养模式,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必须吸取的教训,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组合几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变,收到“四两拨千金"的成效。
3.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目前,不少在校大学生十分缺乏创新欲望。为了克服大学生已经形成的思维惯性,必须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2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在教育评价上,教师要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其次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要对师资队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回报。同时,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效特别突出的教师实行专项奖励,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奖学金、创新基金、奖励学分、创新学分、素质拓展学分等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便利以及导师专业辅导[26]。
[参考文献] [1]张民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59-60.[2]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3]张宝臣.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0.[4]李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12):75.[5]张鹏,等.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50-53.[6]安江英,田慧云.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J].中国电力教育,2006,(1):29-32.[7]Burton R.Clark.The Research Foundations of Graduate Education [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8]黄春林.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9]彭旭,胡弼成.略论传统儒家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3):65-66.[10]秦祖泽,黄俊伟,唐受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阻抗因素及对 策[J].湘潭大学学报,2003,(2):140-143.[11]刘树仁.论实施创新教育应注意的几个倾向[J].教学与管理, 2001,(6):7-9.[12]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5-86.[13]辛雅丽.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 2003,(5):926-927.[14]潘建广,何彗星.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陕 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225-227.[15]蔡卡宁.拓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 2005,(4):56-57.[16]胡弼成.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J].教育研究,2006,(11):24-28.[17]薛振田,刘崇凤,吕楠,王媛.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J].高等建筑教育,2004,(3):45-47.[18]林满华,刘新光,李春梅.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探讨[J].医学 教育探索,2005,(4):28-29.[19]王辉.浅谈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53.[20]徐兆仁.新世纪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06,(17):22-24.[21]尹家明,杨国祥.对创新性实用型人才内涵及其培养理念与模 式的探析[J].镇江高专学报,2004,(10):3-8.[22]汤伟钢,赵黎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MMTT模式[J].价值工 程,2006,(3):39-42.[23]董社英.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构建多层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模式[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1-94.[24]杨胜刚,乔海曙,等.!分层递进式∀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构 建与实施[Z].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研究报告,2006:42-63.[25]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 究,2004,(3):76-77.[26]傅广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政策环境分析[J].理论月 刊,2003,(8):137-138.Sum up the Training of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 QIAO Hai-shu,LI Yuan-hang(College of Financ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7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es the training of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 in three aspects:the ideological origins and connotation of creative ability,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training of creative ability and the methods of training creative ability.Then it prospects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
第五篇:高中写作教学方式创新研究
高中写作教学方式创新研究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占据着极大的比重,并且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地位也相当重要。因此,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高中教师应该加大对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且还得与时俱进,及时革新教学模式,进而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高中写作教学现状
1.太过重视文体。近些年来,我国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比较轻风格重文体,这点也可以从这些年高考作文试题看出来。目前的高中作文形式主要就是散文、记叙文以及议论文,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写作教学的个性化以及多元化的特点,使得整个作文呈现一种熟悉感。
2.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由于我国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课堂氛围非常沉闷,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分数,不看过程,这就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写作教学同样如此,严重地忽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体验,导致作品失去了该有的新颖感以及活力。
二、高中写作教学的创新必须重视的问题
1.写作内容必须有新意和生命力。高中写作教学方式的创新,主要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新课改的推进,也进一步要求写作内容必须有新意、自由并且多面,绝对不能只知道盲目仿写。以真实的生活当作写作的背景,才能够写出好文章,这样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思维,丰富高中学生的情感,将高中写作教学中的活力和生命充分展示出来。
2.写作必须具备自身独特风格。好的作品之所以具备审美价值以及欣赏的价值,其主要原因就是,文章内容中富含感动人心的故事以及人物。对于学生日常写作练习而言,创作过程应该积极探索和思考,使得自己写出来的作品能够独具一格。写作是抒发情感的有效途径,并且也能够将某个时刻发生的某件事以文字的形式永久地记录下来。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不同人写出来的作品也能够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然后运用文字将其表述出来,展现作品的独特风格。
3.写作思维应该从固定性转变为扩展性。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要想有效达成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目标,首先就得打破传统固定式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积极鼓励学生应用创新思维以及独特的想法表达,拓展学生的语文写作思维,促使学生从固定思维转化为扩展性思维,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4.重视读写能力的培?B。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应该进行不断的思考与再体验。高中写作教学虽然注重的是写,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读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养成保持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只有不断地阅读,不断地积累,才能够在借鉴中写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
三、高中写作教学的创新措施
1.积极鼓励高中学生自由表达。当前高中写作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还是学生的创新意识较为薄弱。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明白,写作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写作表达手法以及现有写作的问题,最为重要的还是使得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不同学生将同一个写作题材以不同的问题表现出来,主要的要求就是言语真挚、感情丰富,这样也能够较好地吸引以及打动读者。写作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还应该将写作的内容扩展到课堂之外以及课本之外。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及小练笔等,养成随感随写的良好习惯,进而激发高中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语文写作能力,使得写出来的作品彰显独特的魅力。
2.优化课堂结构,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写作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充分地表达出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收集社会热点问题的良好习惯,然后进行相关的整理以及归纳,最后通过小组会的形式进行探讨和分析。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发地组织文学社团,或者创办文学杂志,充分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以及写作兴趣。当然这也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让作文教学控制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使得训练过程和使用过程保持一致。
3.增大阅读量。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并且这两者都是高中写作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也应该多组织一些读书活动,或者让学生自发地去组织,使得高中学生在各个地方都能够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动笔习惯,这也能够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阅读能力。要想写出好的作品,需要的不仅仅是经验,更为重要的还是文化的积淀。所以教师应该多关注高中学生的阅读书刊以及爱好,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进而有效开展写作教学活动。
4.鼓励学生将写作创新当成一种需求。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过程,通过一定的语言符号表达对各种知识的认识,也就是作者对于人生以及生活感悟的表达。作文的立意是否深刻与作者的人格以及人生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正所谓文如其人。作者有着怎样的情感和品格,其所写文章也会带有那种情感和品格;作者做人达到哪种境界,其作品也就能达到哪种境界。写作的目的以及最好的境界就是作者拥有完善的人格。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只有将育人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真正的作文教学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完善人格从而优化写作,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将写作当成生活需求,通过生活化作文教学打破传统的纯粹的激发练习,鼓励学生将写作当成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的手段。面对生活以及学习的压力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其视为审美的需求以及情感宣泄的需求,通过正确的宣泄情感方式,让写作变成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净化心灵,还能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文化创造力,让其灵魂得到美文的熏陶。所以,在实际的高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写作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一段旅程,在表达自己情感以及彰显自己独特风格的同时,打破传统固定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得自己的作品变得更加精彩。
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写作教学过程中,首先就得掌握好生活脉络,因为好的作品是离不开生活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高中学生的切实感受。同时,高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应该将其当作生活中的舞台,充分地展现自我,将自己的情感以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写出更好的作品。
作者简介: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