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论文题目
摘要
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创新也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创新,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发展的重要使命,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振兴民族科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
一、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创新能力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就表现形式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发明和发现,就是人类创造性的操作化。随着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企业对技术创新有迫切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是国家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创新的主要执行者,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获得者、宝钢股份公司研究院主任研究员肖永力说:“以前企业可以拿钱向国外购买技术,随着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有些技术无法再拿钱购买,逼迫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发展属于自己的技术。”不仅表达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迫切要求,也表达出企业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是发展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中国的知识成果转化需要有一大批年轻骨干作支撑,中国科技和经济建设事业更需要年轻的大学生通过自身研究和实践来不断发展壮大,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初衷,更是时代所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因此,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加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
二、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一)客观条件
创设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可以使大学生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学校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意识的或潜移默化的持久影响。比如,在校训、标语口号和宣传栏中应体现对创新、创造的追求;在校园里应摆放一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人们的画像、塑像以及他们的创造成就,到处反映出学校对创新、创造的积极的价值提倡。学校还应经常邀请各
个学科领域的院士、著名专家、校内外学者等举办学术讲座、报告会和座谈会,这也是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的重要方式。请老院士、老专家、校内外学者介绍他们的学术观点,发表他们的创新观,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了较高的起点和正确的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专家学者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更有说服力。
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中国传统教育重视对前人成果的记忆,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权威和课本的过分依赖。所以,高校要转变教育思想中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和各项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变“授之以鱼”为 “授之以渔“,启迪学生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世界。在此基础上,要大胆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教育体系。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通过实践,不仅能帮助大学生牢固掌握已学过的知识,而且也能锻炼其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校应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科学研究,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大学生可以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自选题目,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并选派指导对学生的科技活动要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
改革考试方法。现在的考试方法偏重知识测试,而忽视能力考核,单纯以分数作为学生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应该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测试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的能力的考试方法。可以采取书面答卷与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此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开发教学。大学应在继承她的传统,多年学风的情况下,积极发展国内、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校际关系,互派研究生和访问学者,进行科学研究与合作。
(二)主观方面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做出,都是建立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创新意识,一个人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也无意进行创新探索。爱因斯坦曾讲,只有把科学作为自己的热爱,把科学的真善美作为自己的追求,把科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的时候才有可能产生伟大的科学的灵感和激情。我最近读了《居里夫人传》,对此深有感触,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已经“走火入魔”,她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钦佩,甚至有点震撼。
创新来源于身边,因此要想创新首先应该从自身出发,留神身边的事物,遇事要积极的思考才能发现创新的元素。创新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个体预定目的主动了解事物的感知过程,是感知活动的高级形式。一切创新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不足。
其次,有了创新意识后要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为创新成果打下坚实的根基。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没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宝钢股份公司研究院主任研究员肖永力说:“大学生创新重要的是脚踏实地,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认真思考、积累,才能为将来某一日的创新打下坚实基础。”但切不可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要抱着置疑的态度学习,敢于挑战权威,在学习中求创新,要依据实践经验对原有理论进行改进,甚至创造更加适用性的新理论,这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学生要较多的以否定视角来重新审视以前所学的知识,破除“知识——经验定势”,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大胆的对前人的理论和经验做出置疑,提出改进观点,并实事求是的对新提出的观点和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实现真正的创新。
同时,要多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教育体制的制约,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缺少非逻辑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学校应注重适时进行非逻辑性思维训练。在课堂教学环节,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
思维训练就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式。通过提问学生一些答案不唯一或解题思路不唯一的问题,给学生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中发展思维能力。学生也应该不畏常规,敢于超越,要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比如,注意培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重视直觉和灵感的作用,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善于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等多种逻辑思维方式,等等。真正把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运用好,实质上也就形成了创新性思维。具有了创新性思维,才能获得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实践。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鼓励他们参加省市和全国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给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使他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总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提高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大学生应该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肩负好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第二篇:大学生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参与激烈国际竞争的有力资本,自主创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而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又得力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讲话中强调,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
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展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动机,对创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条件的局限及学生自身不善于创设和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缺乏向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的勇气,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关系,由此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思维相当敏捷,但缺乏创新性思维的方式。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富,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相当敏捷;有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大学生经过不断的脑力劳动,大脑皮层下产生某些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在特定因素的诱发和引领下,神经联系会彼此刺激,产生灵感。然而灵感往往是短暂的、昙花一现,此时若有较强的创新技能,会使灵感成为现实。创新技能是指创新主体的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包括新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表达能力及物化能力;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但缺乏毅力。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在智力和创新情感的共同作用下,创新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
提高创新能力我们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园囿于大学校园,还应该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要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任何新发现都是在长期的思考论证中得以立足的,搞实验的人必须要有思考的习惯,这是研究的前提所在.;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努力发现并保护自己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好奇心是人们对新鲜奇异事物以及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我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展开创性思维的内在动因。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实验操作是锻炼我们大学生观察能
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最重要途径;努力学习课程知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开始。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扎实学好基础课程知识是我们大学生培养创新力的基础。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扎实,我们就越能观察和发现问题,就越能开阔视野,思路越宽广,越易于产生灵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创新就必须打好学习基础。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勇于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锻炼创新技能,可以使自己在整个科研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全国性的大学生赛事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竞赛,在学校举办的科技创新大赛,可以培养我们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善始善终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更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是一种“闯”和“试”。要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培养坚韧不拔、善始善终的创新精神。积极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潜力,培养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件任重而道远的的任务,但它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科技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大作用,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担负建设中国和谐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作为大学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善始善终地参加各种科研竞赛活动,逐步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更应该刻苦学习深入钻研,积极主动地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命脉的重要支撑,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社会各界人士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钱学森说到“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们需要认真反思。而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中国的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加强自主性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社会要进步就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个人,同时也应该具有个性和自主性的人,只有实现了人的独创性和自由发展,人才会成为自己与社会结合的主人,使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和谐,而且能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自主性有利于人全面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
实践证明,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的主动性就愈大,从而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可见,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水平,呼唤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是促进、提高学生自主性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自主性意识的觉醒,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的参与自身的发展,以达到他们自主性的充分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对大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二、当前在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方式制约了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培养。中国的家长很少能做到把未成年的孩子当作完全平等的人来看待。家长总是无条件地支配孩子的行动,按照自己的而不是孩子的意愿设计儿童的活动。因而到了大学阶段,该要进行自我做主和创造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决策能力,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弄不清白己究竟需要什么,该追求什么。没有了自己的选择,没有了自主性,又如何谈得上创造性。
2、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大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发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致使许多大学生对形势认识不清,看问题不全面,甚至形成片面追求自身功利的观念。
3、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传统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教育经验的积累,同时历经各个不同时期的不断改革和丰富,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教育体系。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培养
针对当前在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为更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变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
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自学能力差,学习被动的具体情况,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原来培养人才的模式,多运用讨论法,学习上也可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课堂习的中心。
2.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更多地培养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和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正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我认为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和真诚、自信,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他说的也就是不能压抑和扼杀学生的个性。3.变传统的管理教育方式,突出自主性
正面教育要善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式在许多方面,脱离了社会现实和青年学生思想的实际,不能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当前的思想教育方式和内容也要向靠近现实、贴近生活的方向转变,青年学生的自主性意识教育正是适应了这种变革的趋势,抓住了青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发展的特点,在现实的层面展开引导教育。大胆放手启发自律。大学生已具有了独立的要求和思想意识,行政命令方式或一包到底的做法不仅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主性意识的培养。高明的教育应该是大胆放手、宏观指导、启发自律,只是在关键的时候和必要的方面给以原则性指导,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性意识。对学生要爱护尊重,严格要求。大学生自尊心强,迫切需要别人尊重自己,所以,教育工作者不要居高临下,总是对他们发号施令,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要严格要求他们,具体做法上要多鼓励少指责,这样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促进其自主性的完善。
第四篇: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只注重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实践的现象,因此,许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低下,给大学生以后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认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良好地专业知识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李开复认为,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其原因是创新成果大都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组合,另外,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因此,打好基础知识的根基,对于研究新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切不可因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否则就陷入了片面论的泥潭。
2.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
朱清时院士在总结创新能力提高的技巧的时候称,出色的科学家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地有新成就,在于他们有从不枯竭的兴趣,并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知觉,最后聚精会神地去研究它。由此看来,新发明新发现和发明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这要求我们,要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
3.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园囿于大学校园,还应该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
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件任重而道远的的任务,但它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科技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大作用,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担负建设中国和谐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刻苦学习深入钻研,积极主动地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第五篇: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经历过高考洗礼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高中学习中鲜有所闻。这是不难理解的,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考和创新能力相比,后者似乎显得无足轻重些。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在学习方式和内容上有了较大的自主性,我们自己应该为自己的将来思考。显然,在以后的生活、求职、工作中,创新能力能让我们在众人中脱颖而出,生活也会充满趣味。
那么,应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就我个人所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大学生应培养自我的创新意识
哲学上说,意识能提高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虽然社会文化氛围中一直有创新的呼声,但是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创新这个意识还没有深入广大大学生的心里。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客观环境是个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主观思想。作为一个大学生,自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自我的思考尤其重要。创新能力重要与否,我们应该自己去把握去思考,听讲座,查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创新的东西,这能有助于我们看其重要性必要性。一旦创新意识根植于内心,创新活动对自身才有价值和意义。
(二)各大高校应开设创新学课程
大学生自身具有了创新的意识和思想,如果得不到外界的支持响应和相关指导,那么也只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大学生生活在大学这个环境之中,大学应该提供相应的创新指导。我觉得创新学这门课程很有意义,对于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来讲更是意义重大。像我们上了这么长时间的创新理论课,对于创新思维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也逐渐培养了创新的思维。这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有着隐性的作用。
(三)高校应注重创新的实践环节
理论如果不能同实践相结合,那么它是毫无意义的。创新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行动,我们大学生在学习了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更希望能得到实际的应用而大学应该提供这样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可以不拘泥于课堂讲学而可以试着带领同学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相信大多数大学生对这样的教学应该兴趣更大,学生的自主性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创新能力也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举办各种创新活动
在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中,创新应该占有一席之地。创新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小而言之,可以是学校标语的征集、海报的制作等等,大点可以是科技制作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等,最好学校能够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来进行创新实践。此外,我们的学校还可以举办大型科技活动,鼓励大学生参与其中,让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学校拨资金支持,在这样的活动中,不只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创新是注入大学生体内的新鲜血液。我们大学生远离了高考的枷锁,离工作压力还有一定距离,在这样美好的大学时光中,我们应该清楚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怎样的能力是将来我们所必要的。创新,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做一个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你,将会脱颖而出!
大学是个活泼的,让年轻人挥洒自己青春的地方,只要大学提供给我们一个平台,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就会焕发出年轻人的光彩,照亮整个大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