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度民办培训机构综合评估办法[定稿]
附件12:
宜兴市民办培训机构2011年度综合考评细则
1.基本分总分为100分;附加分累计加分不得超过10分;累计得分后乘以90%即为评估实际得分。
2.评估时,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按照评估内容条款B级指标,提供对应的书面材料(如文件、档案、报表、会议记录等),否则不能得分; 3.所有评估材料的时限为2011年;
4.评估实际得分低于60分,年检不予通过;打“★”号的条款未达最低标准的,年检不予通过; 5.年检不予通过的机构即进入限期整改阶段。
第二篇:天津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办法
《天津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劳动保障局、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特制定我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办法,请遵照执行。
附件:天津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办法
二00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各区县劳动保障局、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特制定我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办法,请遵照执行。
附件:天津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办法
二00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天津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审批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座落在我市辖区内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职业培训机构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举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社会组织,应具有法人资格;举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个人应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具有法人资格。
第四 申请开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需要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培训机构名称、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相应的培训教材;
(三)培训规模不低于200人;
(四)基本教学场地在300平方米以上,无危房,租用的场所租赁期不少于3年。有办公用房。教学、实习实验及食宿场所应符合环保、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
(五)具有满足教学和技能训练需要的教学、实习、实验设施和设备,有能同时供30人使用的实习工位;
(六)应配备专职校长。校长应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有2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
(七)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每个培训专业(职业、工种)至少配备2名以上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均应具有教学上岗资格。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财会人员资格证书;
(八)举办者应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固定资产应达到2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举办中级或者中级以上层次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注册资金应当在20万元以上)。
第五条 申请筹建民办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向审批机关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办报告,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举办者、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二)举办者的资质证明。企业举办提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上级单位批准文件。事业单位举办提交事业单位登记证及上级单位批准文件。个人举办提交个人身份证。以上资质证明均为原件及复印件;
(三)举办者的姓名、住址或者名称、地址;
(四)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
(五)属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六)教学房产证明或者房屋租赁协议(经过司法公证)。
第六条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筹设批准书;
(二)筹设情况报告;
(三)学校章程、首届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四)学校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
(五)校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第七条 审批机关自受理筹设民办培训机构的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同意筹设的,发给筹设批准书。不同意筹设的,应当说明理由。筹设期不得超过一年。超过一年的,举办者应当重新申报。
第八条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培训机构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关达申请人。
第九条 审批机关对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培训机构发给办学许可证(试办)。审批机关对不批准正式设立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条 民办培训机构取得办学许可证,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到民政部门进行登记。
第十一条 举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审批机关是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湖北省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湖北省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切实维护举办者和受培训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办学秩序,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技能等级培训和劳动就业培训及其他适应性培训的教育培训机构。
第三条 民办职业培训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应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办法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
(一)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职责:负责管理全省民办职业培训工作,制定全省民办职业培训发展规划、政策及管理规定,对全省民办职业培训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审批以培训高级技能水平劳动者为主要任务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和面向全省招生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并颁发办学许可证;负责对本级批准成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和简章等有关备案事项的管理,进行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业务指导;负责统一印制全省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有关证书。
(二)市、州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职责:管理本地民办职业培训工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地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审批本区域内以培训中级职业技能为主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颁发办学许可证,并报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对所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业务指导;负责对本级批准成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和简章等有关备案事项的管理。
(三)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职责:管理本区域内民办职业培训工作;审批本区域内以培训初级职业技能为主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颁发办学许可证,并报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对所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业务指导;负责对本级批准成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和简章等有关备案事项的管理。
第二章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设立
第五条 申请筹设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办理。
第六条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申请设立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单位,应当具有法人资格;申请设立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应配备专职校长。校长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有2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熟悉国家职业培训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三)应配备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工职业资格,有2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四)应配备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一般不少于教师总数的1/4,每个专业(按教学班)至少配备2名以上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其中理论教师应具有与其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上岗资格条件,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与其教学岗位相应的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五)应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场所和实验设施设备。有办公用房;理论课教学场所应达到300平米以上,无危房,有良好的照明、通风条件,桌椅、讲台和黑板设施齐全;有满足实习教学需要的操作场所,符合环保、劳保、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及相关工种的安全规程。其中,租赁的场地和设备要有合法有效的租赁合同,租赁期不少于三年。实习、实验设施和设备、实习工位能基本满足教学和技能训练。
招收住宿学生,其食宿场所应符合环保、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
(六)应具有与专业设臵相对应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职业资格培训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自编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经过审批机关审核备案。
(七)应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办学章程与发展规划、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及卫生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项制度。
(八)应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固定资产应达到2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
申请成立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供单位担保或者是一定数额的固定资产或资金担保,以备用于因培训机构责任造成培训对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及支付罚款、罚金。担保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九)基本办学规模不低于200人。
第七条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有关材料:
(一)申办报告。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举办者、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筹备情况。
(二)办学章程及其它规章制度。办学章程应当规定下列主要事项:学校名称、地址,办学宗旨、规模、层次、形式等,学校资产的数额、来源、性质等,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方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出资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学校自行终止的事由,章程修改程序。
(三)举办者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住址,拟任校长和主要管理人员以及拟聘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四)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属于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第八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名称应统一规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名称应当明确表示其所在区域、办学层次、类别,并符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关于职业培训机构名称的有关规定,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全国”等字样。
第三章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审批
第九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对批准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应放臵在培训机构办公场所显著之处。
第十条 以举办者按规定提交申报材料并填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表》之日起为受理日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举办者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核实评估,并填写《评估意见书》。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三个月内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有关规定和评估小组提交的《评估意见书》,以书面形式给予答复。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设立:
(一)举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或者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转为民办学校的;
(二)向学生、学生家长筹集资金举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或者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举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
(三)不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未达到相应的设臵标准的;
(四)章程不符合本条例规定要求,经告知仍不修改的;
(五)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人员构成不符合法定要求,或者学校校长、教师、财会人员不具备法定资格,经告知仍不改正的。
(六)在申请设立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的。
第四章 教学活动与教师管理
第十二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主要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各项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接受审批机关的管理和培训考核。
第十三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必须接受审批机关的教学管理和指导,审批机关应当定期督导检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履行职责情况。
(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学员学籍管理档案,学员报到时填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学员入学注册登记表》,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参照技工学校学生注册办法办理学员入学注册手续。
(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按照招生简章或者与受教育者签订的协议,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开设相应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学员培训期满,考试成绩合格,由所在培训机构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核发《湖北省职业培训结业证书》,并组织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第十四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聘任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十五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依法自主制定教师、职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分配制度和福利待遇,并予以保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教师、职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职称和技能等级评定、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和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公办教育机构教职工同等权利。
第五章 财务与收费管理
第十六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对举办者投入的资产、受赠的资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
第十七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核算的办学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确定收费的项目和标准,依法报审批机关、物价等部门备案。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将报经价格主管部门和审批机关备案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在招生简章或者招生广告中公示。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
第十八条 出资人根据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章程的规定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可以在每个会计结束时,从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办学结余中按一定比例取得回报。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的决定必须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十九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资产的使用和财务管理,受审批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在会计结束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报审批机关、物价行政部门备案。
第六章 变更与解散
第二十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分立、合并,在进行财务清算后,由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报审批机关批准。举办者的变更,须由举办者提出,在进行财务清算后,经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同意,报审批机关核准。学校名称、层次、类别的变更,由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报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十一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申请解散或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予以撤销:
(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校董事会或举办者自行要求解散的;
(二)一年之内不能面向社会正常开展培训活动的;
(三)与其他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合并的。
第二十二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申请解散须报审批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准,办理注销手续,交回办学许可证及有关印章。
第二十三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解散需向审批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行政负责人签署的机构解散申请报告;
(二)审计部门出具的财产审计报告;
(三)善后工作安排;
(四)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二十四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解散时,应当按规定妥善做好在校学生和教职工安臵及各项善后工作。
第二十五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解散应依法进行财产清算。
第二十六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批准解散或撤销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当予以公告。
第七章 年检和评估制度
第二十七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每年对已审批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进行一次检查登记(以下简称年检)。
第二十八条 年检的基本程序:
(一)每年年终至次年1月30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后,持《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副本和工作总结、财务会计报表、教学方案、招生计划、学籍管理记录、招生简章和广告样本等资料到审批机关接受年检。
(二)审批机关审核上报材料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审查意见。对年检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经整改合格后予以登记。
第二十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定期进行质量评估。评估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检查自评。对照评估标准,确定等次;
(二)审批机关评估验收。审批机关组织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对培训机构进行评估验收。
(三)评估合格的,换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不合格的收回《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取消办学资格。
第三十条 检查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遵守国家和省有关职业培训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情况;
(二)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三)办学场所及设备、设施的改善情况;
(四)培训教材的使用情况及教学质量;
(五)收费及财务管理;
(六)社会信誉及群众反映。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在职业培训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审批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办学许可证的;
(二)擅自分立、合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
(三)擅自改变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名称、层次、类别和举办者的;
(四)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的;
(五)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的;
(六)非法颁发或者伪造学历证书、结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
(七)超过备案项目和标准滥收费用谋取暴利的;
(八)学校财务、资产管理混乱,培训质量低下,造成恶劣影响的;
(九)侵犯教职员工和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吊销办学许可证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第三十三条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审批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一)未及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学员入学注册和结业手续的;
(二)未及时提供有效担保的;
(三)无故不参加年检登记或评估的。
第三十四条 对未经批准擅自举办的非法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严厉打击、依法取缔,维护民办职业培训秩序。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以下证书和表格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申报表》;
(二)《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学员入学注册登记表》;
(四)《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招生广告备案表》;
(五)《湖北省职业培训结业证书》。
第三十六条 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应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同时按规定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以前有关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四篇:民办培训机构设立目录
民办非企业登记提交材料目录
一、成立登记申请书
二、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
三、场所使用权证明
四、验资报告;
五、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法定代表人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证明材料);
六、章程草案;
七、填写相关表格(一式两份):
1、《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申请表》(表01)(要求正反面打印)
2、《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表》(表04)(贴一寸证件照)
3、《民办非企业单位内设机构备案表》(表06)
4、《民办非企业单位负责人备案表》(表09)(包括理事长、副理事长、执行机构负责人,每人一表)
5、《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核准表》(表05)
6、《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备案表》(表2108)(业务主管单位出具许可证即可刻章)
7、《民办非企业单位银行账号备案表》(表2109)
八、申请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 材料注意事项:
成立登记申请书:按样本一书写,写明举办者(可以是个人或单位)名称或申请人姓名;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身份证号、住址等);住所情况;开办资金情况(写明具体出资人,各自出资金额);申请登记理由等,并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单位盖章;
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指业务主管单位出具的许可证书正副本原件、复印件;
场所使用权证明:租赁合同及产权证明,后附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消防验收合格意见(可以是房地产商提供的或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合格证)或消防备案凭证;
验资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法定代表人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证明材料):由我局开具《派出所协助调查函》,法定代表人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
章程草案:按样本五起草本单位章程,格式内容不得删改([ ]内容为提示填写内容,可删除),“ ” 为单位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填写内容;章程第二章第九条业务范围按业务主管单位出具的许可证书的许可范围填写
表格一式两份,电脑打印;所有表格必须有手写签名、公章 《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表》: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指档案保管单位,证件照复印件裁剪后粘贴在表背面 表01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名单为单数,最少三人,人员与表9备案人数相符
表2109是我局出具登记证后方可到银行办理正式户,办理正式开户后请持银行出具的证书原件、复印件来我局进行银行账户备案;备案表中加盖公章、财务章、法人章
申请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包含《人员信息登记表》及学历、资格证原件复印件
填写表格需要法人、经办人签字的,必须本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 需要核验场地(单位标识(单位全称,正规挂牌)、章程、规章制度上墙、消防设施、安全通道)
第五篇:定点医药机构评估办法
附件
江西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评估办法
(试行)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的服务行为,鼓励和引导各类医药机构公平参与竞争,促进定点医药机构为参保患者提供良好服务,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5〕98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赣府发〔2015〕13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6〕28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定点医药机构是指自愿承担医疗保险服务,经评估合格后,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医疗保险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
第三条 各统筹地区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参保人群分布等情况,按照合理规划,合理布局,适度竞争,择优纳入的原则,对定点医药机构统筹安排,实行协议管理。
第四条 定点医药机构评估确定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方便参保人员就医购药,便于医疗保险监督管理;中、西医并重,注重发挥基层医药卫生机构的作用;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医药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药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医药服务成本和提高医药服务质量。第五条 全省统一医药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申请定点医疗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依法取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发的执业许可证,或经军队主管部门批准并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有资格开展对外服务;
3.遵守国家有关医疗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健全和完善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4.严格执行国家、省物价部门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价格政策; 5.严格执行《社会保险法》和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规定,建立了与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三级医疗机构及二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应有专门管理医疗保险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其他医疗机构应有专职管理医疗保险工作的人员;
6.配备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联网结算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并有相应的管理和操作人员;
7.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及评估要求。
(二)申请定点零售药店应具备以下条件:
1.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书》和《营业执照》;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有关法规,有健全和完善的药品质量保证制度,能确保供药安全、有效和服务质量; 3.具有整洁的营业场所,营业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设置医疗保险专门服务区域,具备及时供应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的能力;
4.能保证营业时间内至少有一名执业药师在岗,营业人员需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合格;
5.严格执行《社会保险法》和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规定,有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配备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相应的管理人员和设备;
6.经营药品品种(不含中药饮片)不少于1000种,其中医保药品不少于药品总量的80%;
7.药店内原则上不得摆放和兼营日用品、食品、化妆品等非医药类商品;
8.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及评估要求。第六条 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情况、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情况,集中受理定点医药机构定点准入申请。
第七条 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在门户网站公告受理定点服务申请的条件、受理地点、所需材料等事项,方便医药机构办理定点服务申请。
第八条 依法设立的各类医药机构可根据公告的医疗保险医药服务的所需条件,自愿向所在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定点服务申请,并如实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定点医疗机构需提供的材料: 1.定点医疗机构申请表(见附件1);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正本复印件、副本,《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的原件及复印件;军队医疗机构另需提交军队对外有偿服务许可证及有偿收费许可证;
3.医疗机构设置批复文件、等级评审文件; 4.大型医疗设备清单;
5.上一业务收支情况和门诊服务量(包括门诊人次、次均门诊费用等)、住院服务量(包括住院人数、平均住院日、次均住院费用等),以及可承担医疗保险服务的能力证明材料;
6.职工参加社会保险证明材料,劳动合同; 7.医疗机构内部平面图、地理位置示意图; 8.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9.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规定要求的其他材料。
(二)申请定点零售药店需提供的材料: 1.定点零售药店申请表(见附件2);
2.《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正本复印件、副本,《营业执照》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3.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的职称证明材料;
4.药品经营品种清单、收费标准及上一业务收支情况; 5.职工参加社会保险证明材料,劳动合同; 6.药店内部平面图、地理位置示意图; 7.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8.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规定要求的其他材料。第九条 受理申请后,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或受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提出评估方案,评估方案应包括申请受理情况、评估组织、程序、时间安排、监督等内容,评估方案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后,采取综合评估方式组织开展评估。评估工作原则上每年集中进行一次。
第十条 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或受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医药机构时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广泛听取参保人员、专家、有关业务部门及行业协会等各方面意见,保证程序公开透明,结果公正合理。
第十一条 为确保评估工作公平、公正,参与评估的人数每次不得少于7人,其中医疗保险专家不得少于3名。省本级组织开展评估时,评估人员由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或受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确定,其中医疗保险专家从江西省医疗保险专家库随机抽取;设区市本级组织开展评估时,评估人员由设区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或受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确定,其中医疗保险专家从江西省医疗保险专家库随机抽取;县(市、区)组织评估时,评估人员由县(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或受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确定,其中医疗保险专家从设区市医疗保险专家库随机抽取。
第十二条 评估过程由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全程监督。其中江西省医疗保险专家抽取,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实施监督;设区市医疗保险专家抽取,由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实施监督。
第十三条 下列人员不得参与定点医药机构的评估:
(一)本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职人员;
(二)与提交申请的医药机构存在亲属或利害关系的人员;
(三)其他可能影响评估公平、公正的人员。
第十四条 医疗保险定点评估按照评估指标分值综合评估方式进行(综合评估表见附件3和附件4)。按照住院医疗机构、门诊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分类进行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满分为100分(其中门诊医疗机构为90分),计算分值时应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通过计算平均分的形式得出该医药机构的综合评估得分。
第十五条 综合评估工作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由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门户网站公示综合评估得分情况。同时,将综合评估得分情况报送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第十六条 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根据评估结果,与综合评估得分85分以上(含85分,其中门诊医疗机构得分80分以上)的医药机构平等沟通、协商谈判,签订医疗保险服务协议。
第十七条 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应在协议签订后的7个工作日内,将双方签订的服务协议,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已备案的定点医药机构由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外发布。
第十八条 各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接受定点医药机构备案后的15个工作日内,应将定点医药机构名单报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一在厅门户网站对外发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九条 定点医药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的,要及时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并由经办机构统一向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本被解除定点服务协议的医药机构在本及下一个内不得重新申请定点。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实施前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药机构签订的服务协议,在协议有效期内继续履行,服务协议到期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根据本办法实行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附件:1.江西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申请表 2.江西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申请表 3.江西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综合评估表 4.江西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综合评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