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本节课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讲解的是元素周期表的内容;通过对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的研究来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能够知道金属和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以及应用。这些内容都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分为三个课时,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学生学习了碱金属、卤素和元素周期律后,对同族或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已有初步了解,可以此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起“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以实验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掌握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之间关系的推导,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难点】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过渡: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课程开始我会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紧接着提出现象是本质的反应,微观是宏观的体现。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来研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通过师生问答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利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帮助学生把前后之间的知识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首先让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填写书本上面的表格,得出碱金属最外层电子数以及电子层数的变化特点。通过从已有知识向未知过渡,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然后我将进行钾和钠燃烧的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我一起总结出碱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相似性: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递变性:周期表中碱金属自上而下,与氧气的反应越来越剧烈。
我继续进行钾、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总结出碱金属元素和水反应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通过这两个实验的完成,我会提问学生“碱金属的这些性质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吗?”学生思考后回答:碱金属最外层电子数一样,这些性质与它们电子层结构的变化有关系。在解决了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之后,我会引导学生看书本上关于碱金属物理性质的表格,并且让学生总结出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共性和递变性。共性:除铯外,碱金属元素都是银白色、柔软的金属。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熔、沸逐渐降低。最后我会给学生讲解金属性的概念以及金属性的判定方法,并结合碱金属让学生说出它们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2)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首先我会展示出关于卤族单质物理性质的资料卡片,请同学总结出卤族单质物理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画出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一下氟、氯、溴、碘在化学性质上表现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8页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表格,总结规律。然后尝试填写相应的表格(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后填写)。接下来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出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是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减弱(从反应条件可以看出),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直至最后生成碘化氢的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卤素间的置换反应实验,来比较卤族元素之间氧化性的强弱。学生观看实验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大胆猜想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完成表格。最后总结出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请学生来总结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增大的变化情况,来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除了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之外,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其他周期和其他主族的变化特征是怎样的。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我的板书直观而简明,请各位老师看我的板书: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由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研究进而得出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性质。课的开头提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由此进行剖析,旨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上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学环节的设计紧凑,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的知识。虽然课本中出现的实验由于条件不允许不能做,可用Flash动画代替演示实验,也达到了使学生体验实验的直观真实。总之课的设计以及实施过程都不错,但对于理科班的学生还要注意适当的补充点知识。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反思
文科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课的设计主要考虑怎么激起学生的兴趣。开头以火力发电完整透彻的剖析,为学生创设情景,激起他们去研究“火力发电”利弊的迫切心情,实现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思维模式。其中能量有损失,接着提问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呢?进入了原电池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得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最后通过实验来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这节课这样设计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做题时都会做,这是一堂非常棒的课。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二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中很好的利用了教材,如:对于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形成,可由课本中图2-17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出,学生也比较好理解。其次实验的设计也遵循学生的逻辑思维,先讲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在顺利过渡到外因,课中的对比探究实验,清楚的比较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加之教师讲解实验中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时很好的引领学生全面的分析问题,活跃了学生思维,并自主归纳、总结出结论,最后再通过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外因除了温度和催化剂后还有其它因素。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反思
一、对教材处理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对前两节的拓展和完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是这样设计的。
1.引入部分,由前面学过的知识——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即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是按照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关系来进行反应的。进而提出问题,那么,在实际反应中反应物能否按相应的计量关系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呢?
2.给出一些数据,由数据中得出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即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入课题。
3.设问:化学反应为什么存在限度的问题?由此引出可逆反应的概念。接着讲述可逆反应。
4.列举两道练习题,其中一道是对可逆反应概念的加深理解。另一道是为了引出化学平衡概念而设计的。这样设计是为了连贯性,逻辑性。使抽象的概念学习变得直观、易懂。
5.讲述化学平衡概念、特征。这块弄清楚了,那么化学反应的限度也好解决了。
6.化学反应限度的论述。
二、课堂实施后的反思
1.成功之处
运用新理念设计教案,通过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思维逻辑性强,语言流畅,教态自然。
2.存在的问题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上课时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也许是由于文科班的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点不够深入了解,就好像心里没底,不敢回答。再个课堂上我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短。使得学生的思维没有启发起来。没有把课堂交与学生,没有体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总担心高一课程多,课时少,知识的拓展对教学的进度会很难把握,其实我更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
《乙烯》教学反思
这节课整体设计的非常好,课件做的也非常棒,再个教材处理的好,特别是有的实验不能做时,用影片的形式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化抽象为形象,接着展示乙烯的分子模型图片,使学生更容易地根据其来写出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
构简式、电子式,此时结合图片来讲解,使学生的印象深刻。在讲到加成反应时,播放了溴与乙烯反应的动画,使学生更易理解乙烯是如何断键的,进一步理解加成反应,再出乙烯与氢气、氯气、氯化氢、水反应的练习,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加成反应。加之授课过程中教态自然,情绪饱满,语速适中,从容不迫,富于启发性,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