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2022-0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桥教案》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桥教案》。

【精选】桥教案集合六篇

桥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读写“血脉”、“撷取”、“飘逸潇洒”等词语,能给名词加上合适的动词以组成动宾结构的词组。

3、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用词要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五节。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用词要准确。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课时

课时要求: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等词语意思。

2、通读课文,理清层次。

3、初步理解江南桥多的原因,造型和名称的特征,作者把家乡桥称作“我们的乐园”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大桥。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与桥有关的课文,题目叫(板书)1、家乡的桥

2、齐读课题

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预习课文。

1、生字组词。

2、,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字组词。注意读音,组词是否正确。

2、理解词意。

①缀——连接,组合。课文指石阶一阶一阶连接上去。

②撷取——摘取。课文指如意桥的桥名是从王维的诗句中摘取而来的。

③刚劲雄健——强劲有力。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体强劲有力。

④飘逸潇洒一一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

3、通读课文,了解各节的大意。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板书:河多)

②小桥的数量多。(板书:小桥多)

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多)

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板书:名称美)

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趣多)

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忆桥)

四、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故乡江南的小河多。

第二段:(2—5)介绍故乡小桥的特点。

第三段:(6)作者最忆家乡的桥。

五、练习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作业。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每词抄四遍。

3、读课文三遍。

板书:

河多

小桥多

1、家乡的桥 造型多

名称美

乐趣多

忆桥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1——3节,重点训练学生分三步体会用词的好处。

2、朗读课文第三节,完成课后练习三填空(1)。

3、准备背诵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1、指名读,讲段意。

2、重点训练体会作者用词的好处。

3、出示学习方法:

*1、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按三步学习法学习第一节。

(1)指名个别讲。

①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地分布。

②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网布”把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2)小组讨论练习讲。

(3)请两个小组汇报讲。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用摘句法概括节意。

2、“连接”写出了什么?

(小桥的分布情况。)

3、“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什么?

(家乡的小桥多。)

4、小结:第二节介绍小桥的数量多。作者用两个“连接”写出了小桥的分布情况,又以“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家乡的小桥多。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默读第三小节,准备填空。

2、出示填空练习,学生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3、分男女生读填空答案。

4、给第三小节分层次,概括层意。

5、按层次指导背诵,学生相互试背。

6、指名试背。

四、布置作业:

l、熟背第三节。

2、熟读第四、五节,准备背诵。

3、完成练习册填空的第一部分。

第三课时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第四一六节,并能初步背诵。

2、继续练习体会用词要准确。

3、练习动宾词搭配。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思考:这节告诉我们哪些内容?

(桥名多;桥名的由来;桥名字体各异;关于桥的故事多。)

2、轻声读,用“——”划出描写家乡小桥美妙名称的句子;用“(

)”括出这些名称各是怎么来的句子。

3、讨论答案

4、男女生分别读“小桥名称美”和“桥名由来”的内容。

5、指名读描写“桥名字体各异”的句子。

6、出示句子:

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①回顾体会用词要正确的方法。

②出示三步学习法:

*1、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7、用三步法理解“相衬相映”,“平添”。

①相衬相映:相,互相;衬,映,衬托。互相衬托的意思。平添;自然而然地增加,增添的意思。

②课文指在青石上凿就的各种字体的桥名与各种姿态的桥互相衬托,让人觉得又增添了几分情趣。

③“相衬相映”把桥名字体与桥的姿态两者之间的关系写得十分准确;“平添”把这种景物造成的情调和乐趣表现得很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先指名讲,再小组讲,最后请一个小组汇报。)

8、指导试背第四节。

(二)

学习第五节。

1、默读出示课后练习4(2)填上适当的动词。

例:( 讲)故事

( )篮子( )谜语,

( )螺蛳( )胆量

( )毛蟹( )小船

2、轻声读,理层次。(总一分结构)

3、出示课后练习3填空,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是从、、和四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从哪几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板书:乐趣多

下棋、猜谜、讲故事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钓鱼、摸螺蛳、捉毛蟹荡舟进桥洞休息

4、齐读填空练习。

5、出示课后练习2(2)用三步学习法讨论。

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①荡:荡漾,一起一浮地波动。

送:陪送。

②小船在水波±荡漾,玩累了的孩子们平躺在小船上随着凉风的吹拂与水波的荡漾,一转眼就进入了梦乡。

③“荡”把小船在水波上移动的情景表达得十分准确形象;“送”把孩子们在凉风与水波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入睡的情景写具体了。

6、指导,试背第五节。

(三)学习第六节。

1、“忆”是什么意思?

(回忆)

2、“长相忆”是什么意思?

(长时间的回忆)

3、作者为什么要长时间地回忆家乡的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课文。

1、齐声感情朗读。

2、师小结。

四、作业:

1、填空练习:课后练习3(3)课后练习4(2)。

2、熟读课文三~五节。

总板书:

河多

小桥多

1、家乡的桥 造型多

名称美 来历 形状 字体故事

下棋、猜谜、讲故事 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乐趣多 钓鱼、摸螺蛳、捉毛蟹 荡舟进桥洞休息

忆桥

桥教案 篇2

活动难点

学习用不同的 语气和典型动作表现故事情节和角色特征。

活动目标

欣赏童话剧《三只羊过桥》,能连贯地讲述三只羊是怎样过桥的,理解聪明和勇敢的关系。

学习用不同的语气和典型动作表现故事情节和角色特征。

活动过程

一、 听故事录音,欣赏童话剧。

提问:童话剧的名字是什么?您喜欢听这个童话剧吗?为什么?

童话剧表现了一件什么事?

二、使用幼儿用书,结合画面欣赏童话剧。

欣赏图1提问:三只羊为什么要过桥?他们碰到了谁?

欣赏图2提问:小山羊要过桥,大灰狼想干什么?小山羊是怎么对大灰狼说的呢?

欣赏图3提问:是谁来过桥了?中山羊是怎么对大灰狼说的呢?

欣赏图4提问:是谁来过桥了?大山羊是怎么过桥的?大山羊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讨论:三只三羊中谁最勇敢?为什么?想一想勇敢还需要什么?(教师小结)

四、学习角色对话,指导幼儿用不同的说话语气和动作大胆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

1、教师完整朗读。(请幼儿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三只羊和狼不同的语气的)

2、学习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三只羊和狼的对- (分别请两个幼儿表现小山羊、中山羊和大山羊的对话)。

3、分组表演角色的对话。

活动反思:

《三只羊过桥》的故事情节简单,对话生动,重复句多,三只羊和大灰狼的角色形象很适合中班幼儿表演。在两遍童话剧欣赏后幼儿了解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基本能复述出小山羊、中山羊、大山羊以及大灰狼的对话。活动的后半部分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角色对话,让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三只羊和狼的对话,个别幼儿角色模仿得很像,尤其是能用颤抖的声音来说小山羊的对话,用凶狠的语气来学说大灰狼的对话,表现很棒。个别平时比较胆小的幼儿也能观察到同伴表演时语气,积极举手来参与表演活动,但由于活动时间紧迫,很多幼儿没有被请到表演故事,。后期可以把《三只羊过桥》的表演安排到班级的“超级梦工厂”,为幼儿自制些简单的道具,增进幼儿的表演欲望,除了让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还可以让幼儿用典型的动作表现三只羊和狼的特征,尤其可以让平时害怕上台表演,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的幼儿,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机会,通过表演帮助他们体验成功表演的快乐,克服害怕表演的心理。

桥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桥的演变历史。

2、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设想。

3、体验设计与制作桥梁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桥的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图片。

2、准备教育挂图《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桥·桥的发展史》。

三、活动过程:

(一)、看图介绍

教师结合教育挂图《桥的发展史》,向幼儿介绍桥的由来。

(二)、组织讨论

话题

①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走的是什么桥?它们是什么样的?

②后来又有了什么桥?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③现在的桥有哪些地方不完美?

(三)、想像未来的桥

启发幼儿谈一谈自己对未来的桥的设想。

(四)、幼儿自选材料,设计桥

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设计或制作未来的桥。

四、活动延伸:

1、将幼儿完成的“未来的桥”作品展示在班级中,组织幼儿交流分享。

2、在语言区投放不同时期的桥梁图片,让幼儿进行排序、讲述。

3、在美工区投放纸、笔、及各种废旧材料(瓶、盒、绳等),鼓励幼儿不断完善自己对未来的桥的设计。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注意力集中,语言讲述较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孩子们在兴奋期待中开始,在全身心投入中进行,在兴致勃勃中结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不过由于一个课时的时间毕竟短暂,个别幼儿单独讲述的机会不算多,这就需要课后加以延伸,更多的孩子能够单独讲述,还可考虑创新式拓展。

桥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 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本课.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2、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泸定桥(画面切入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军北上抗日,他们想出了什么诡计?我军如何粉碎这一阴谋?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 攻天险)

(二)、学习第三段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 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3、提问:战士们碰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串联起来。战士们的精神可歌可泣,谁来赞一赞他们?

4、显示:虽然 ,但是 。他们 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学习第四段

1、虽然两个旅的援兵被我军抛在后面,没能赶来支援防守泸定桥的两个团,但这两个团的敌人仍然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他们凭的是什么?

2、指读第六节,思考 。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 )短枪,( )马刀,( )手榴弹,( )敌人( )的枪弹,( )向对岸冲去。

(1) 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 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 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 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10、 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 学生交流。

12、 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

13、 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4、 突击队员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终于冲到了对岸,可是战斗却并没有结束,战士们又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战斗结果怎样?

15、 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 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第五段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或依据课文内容绘制几幅图画。(体现桥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悟

二、导入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三、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问题:

1、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3、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1、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3、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五、研读与赏析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四人小组讨论:

1、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3、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1、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 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 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2、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

3、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六、美句赏析

(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1、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2、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3、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

《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七、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点评】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极富表现力,适合朗读。因此本教案因势利导,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目标上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循序渐进,易于实施。

从教学流程看,用诗句导入,富有内涵,极具感召力。整体感知、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几幅图画,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画笔或课件描绘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有了活力。让学生运用美学的知识进行鉴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品味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使学生对语言有更真切的体会。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学生赏析影片《英雄》中的画面,贴近生活,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本教案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极强。

桥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列举了对方哪些“新解”,又怎样逐一加以反驳的。

2.学会如何欣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

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时数]总计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解释下列词语。

考证: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

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脍炙人口(kuàizhì):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赞。炙:烤熟的肉。脍:切得很细的肉。招徕:招揽。

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

揆情度理(kuí):按照一般情理推测揣度。

索然无味: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址在一起。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2阅读全文,思考预习提示中的问题。

二、研读课文。

1.速读全文,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第一部分(l~2段):引用诗歌提出反驳的对象(枫桥夜泊)新解,认为,这首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无论如何不在于如考据家所认为的在两句诗中罗列了三座桥和一座山,而在于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第二部分(3~7段):分别对“乌啼”“江枫”“愁眠”的新解进行反驳。

第三部分(8段):总结,认为这样的“新解”会使诗的意境全失,兴味索然。希望文学研究者不要这样做。

2提问:课文第里段提出反驳的对象后,为什么写“初听觉得很新鲜,同时也对自己过去望文生义的理解感到惭愧”然后文笔一转,又提出自己的疑问?

[明确]:因为考证的内容是前人未说过的所以觉得很新鲜,同时,因为别人能提出新观点,对古代的诗进行考证而自己却未能做到感到很惭愧。然后文笔一转,又提出质疑,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3提问:第1段连用了3个问句,起什么作用?

[明确]:连用3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深思。

4.提问:你同意作者在第2段对诗歌意境的描述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课文。

1.提问:作者在第3段分几个层次来反驳?有语言标志吗?

[明确]:按“首先”“其次”“第三”分成三个层次。

2.提问:第3段如何分3层反驳的?

[明确]:第一层:先引用“新解”作者的考证,树起批驳的靶子。“新解”作者认为乌啼不是乌鸦叫而是一座桥名。论据是“乌鸦的习性,在日落之后黎明之前是不啼叫的”“据寒山寺住持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结论是诗中‘明落鸟啼”说的是“月亮向乌啼那方向落下去了。”再进行反驳。先驳“乌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乌鸦确实不在夜间啼叫,但不等于说乌鸦夜啼的情况绝对不会有。引诗词曲为证:

《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句子意思,认真观察字形,读准易错字的读音。

3.运用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行为的方法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难点:学习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的方法。【教学流程】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有些桥是我们看得到的,然而有些桥,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我们眼前出现的这座窄窄的木桥,桥虽窄,却承载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用心去感受。一起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掌握读准字音的方法,初步感受句子的表达效果。1.打开书,出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反馈字词:老师在听你们读书的过程中,发现有几个字的读音,你们读得不是很准,谁来读读?

(1)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预设:

读对了:描红倒,这个字在这句话中念什么?(出示拼音)

根据句子的意思,雨像从天上倒下来一样。

师:我听出来了,就像我们做的倒水的这个动作一样,(师可以用手比划一下动作)雨从天上倒下来了。看来,通过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来确定字的读音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谁再来读读?(目标:音)

师:我听出来了,你把雨水从天上倒下来的样子读出来了。(目标:雨大)读错了:你有不同意见?说说你的想法。

师:我听出来了,就像我们做的倒水的这个动作一样,雨从天上倒下来了。看来,通过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来确定字的读音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指名读错得同学再读)(目标:音)再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把雨水从天上倒下来的样子读出来了。(目标:雨大)师:大家都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发现:句式简短,师:这么短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能够体现当时形势很紧张。师:读出来。

评:看来,雨又大又猛,形式危急。过渡:老师这还有几个词语想考考你们。【出示:势不可当 之后出:窜上来 狞笑】(1)“当”预设(目标:讲清楚方法)

正确:“描红当”你怎么这么准确地把字音读准了?(我认真看这个字了,这个字没有提手旁,应该读当,有提手旁才读挡。)

小结:看来,要把字音读准,就需要我们仔细地看清字形。

(ppt出示注音)你听清楚,他是怎么读的了么?看清字形,再读读。

错误:我听到有不同意见了,你是怎么读的?(学生读)你为什么这么读?(我认真看这个字了,这个字没有提手旁,应该读当,有提手旁才读挡。)

小结:看来,要把字音读准,就需要我们仔细地看清字形。指名刚才读错的同学:看清字形,再读一遍。你听清楚了么?看清字形,我们一起再读读。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评:你不仅读出了字音,还读出了势不可当的气势。(2)窜上来:

刚才我们知道了看清字形非常重要,仔细看看,这个词语怎么读,谁来读读?

师:你是怎么想的?(这个字没有足字旁,有足字旁读蹿,没有读窜,什么意思呀?)评:你认真观察字形,理解意思,我们一起再读读。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学生读后就说感受。这句话中有两个字容易写错,是哪两个字?

指明读后,师提示:肆的第一笔是横、舔,的右下角的横着并排两个点,在书上把这两个词语在书上写写。

(3)狞笑(目标:理解意思)预设:狞笑是什么意思呀?

生:我注意到了“狞”是反犬旁,多用于动物,所以是形容猛兽般凶恶的笑。评:你能抓住偏旁去理解,真会学习。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你听出了什么? 洪水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5)

Ppt: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一起读读这几句话,把字音读准,然后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指名读 问:你听出什么了?

预设:洪水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紧张。师:让我们一起把这紧张的气氛读出来吧。

过渡:就是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孩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其他同学认真听同学的发言,一会你来补充。

应该达到的程度:山洪暴发,老汉指挥人们依次过桥,他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让他排在队伍后面。洪水吞没了老汉和小伙子。红水退了,一位老太太老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没有必要完全一样,意思对即可。)预设:学生说的比较简单。

老汉指挥人们过桥,最后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生:他说的太简单了。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他只说到了老汉做了什么,还有最后的结果。说得太简单了。我想补充。预设:啰嗦

山洪爆发,老汉让人们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面过桥,然后从队伍中揪出了一个小伙子,让他排在队伍的后面。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五天以后,一位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小伙子。

师:刚读了几遍书,你就能比较详细地把课文内容说出来,看来你一定认真读书了。你们觉得他概括得可以么?(太罗嗦了)师:你想怎么概括?

师:我听出来了,老汉有2个比较重要的行为,我们在概括写了一件什么事得时候都要说上。(1)评价。师:你觉得他概括得怎么样?

师:要用简练的语言把主要情节说出来。(2)再指名说。

(3)补充。师:听清他抓住哪些要点了吗?(4)再说。师:你也来说一说。【全但是表达不准确】

(1)评价。师:觉得他概括的怎么样?哪些地方不准确?(2)补充。师:就这件事情而言,他说全了没有?(3)再说。师:你能用上准确的语言说一说吗? 【说得差不多】

(1)评价。师: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2)再说。师:你能学着他的样子说一说吗?(3)补充。

2、练习说。师:你也像他这样自己练习着说一说。

3、总结方法。

师小结引导学生说出:洪水是环境,老汉是主要人物,揪出,组织是主要行为,吞没,祭奠是结果,这样就能把事情说得很完整。

4、动笔修改预习本。

5、投影展示。

四、质疑。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全村人的安全,带着你的感动再读一遍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么?

预设: 整理归纳

老汉爱自己的孩子么?为什么要揪出自己的孩子?

老汉为什么能得到村民的拥戴? 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章为什么最后才揭示父子关系? 当时解决。小小说的文体特点? 桥的深刻含义。题目含义? 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烘托? 师:一起看看你们提的问题,这几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都和老汉有关,和写法有关,解决“设置悬念”)

我们只要理解了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哪些行为令人感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节课我们回带着这样的问题继续学习,只要你认真听,用心学,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板书设计:

山洪 老汉 指挥 吞没

揪出 祭奠

下载桥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桥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桥教案

    桥教案 篇1 【课文简析】这篇美学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文中具有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我们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

    桥教案

    实用的桥教案模板集锦八篇桥教案 篇1 1.项目名称:断桥 BROKEN BRIDGE(G—S—002)2.项目类别:场地科目/个人项目。3.场地器材:1)场地:单体或综合训练架2)器材:①10 5mm主绳3条(两条......

    桥教案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桥—教案

    《桥》 上蔡县第一小学赵新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

    《桥》教案

    《桥》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

    《桥》教案

    《桥》教案 (第二课时) 广东顺德容桂小学彭雪刚教学设想: 指导思想: 1、“语文问题语文解决”。以朗读为主,读中了解,读中领悟,读中表达,读中提升。 2、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情趣。......

    《桥》教案

    16、桥 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 第16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

    桥 教案

    《桥》教学设计 小牛群小学 刘国建 一、教材分析: 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