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风景如画》
教学目标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
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
教学内容
聆听《森林的歌声》 教学基本要求
1.标题导入。
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
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
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
4.复听《森林的歌声》。
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
5.交流听后的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6.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聆听《荫中鸟》教学基本要求
1.音响直接导入。
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的片断(各种鸟鸣声的片断),以激发听全曲的欲望。
设问:你听到什么动物鸣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题: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歌颂,对生活热爱之情。
3.聆听《荫中鸟》。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你听到多少种鸟在鸣叫?你能模仿吗?
4.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
[三年级(上)《空山鸟语》,三年级(下)《森林中的杜鹃》……]
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动物。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
表演《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基本要求
1.联想导入: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仿一下:
2.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要有感情、有诗意。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3.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学生在作画时,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二~三次,并巡视学生的作画,挑选优秀的作品。)
4.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5.歌曲范唱(学生在作画时听过几次,已基本熟悉)。
6.学唱歌曲:
(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学唱第一乐段,其中第11小节可以改为“”,这样就避开切分奏(切分节奏在五年级学,因此在这里不必讲)。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就能迎刃而解。在学唱曲调时,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构图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调,句段分明,形象鲜明。
(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是发自内心的歌唱。
7.表演歌曲。
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选择结束音填入曲调
1.分别先将两曲调识谱,唱连贯流畅,并自然地分别将“”或“1”作为结束音填入试唱。从感觉上你认为哪音更通顺有结束感。适时教师可示范启发。
2.第一曲是《三套车》片段,结束为“”
第二曲是《雪绒花》片段,结束音为“1”。
表演《茨黎花》教学基本要求
1.民歌音调导入:
这一曲调从风格上听是少数民族的民歌音调。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的民歌音调。
2.欣赏歌曲《茨黎花》范唱。
设问:“茨黎花’的红色象征什么?
3.学唱曲调:
(1)范唱曲调:要求学生听教师范唱,每人边听边用3/4指挥图式打拍。
(2)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设问:二分音符的形状?附点在音符中的作用?附点四分音符的形状与时值?从以上三个问题复习中引入讲解附点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的形状X-?,在简谱中习惯都用X--来表示。
(3)教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看谱并划3/4指挥图式,找出附点二分音符。
(4)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教师范唱歌曲后8小节并要求学生自学。
(6)完整地流畅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流畅。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自由命题创作活动教学基本要求
1.以本单元四首作品为例,或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可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作为创作中的片断。)
2.效游中有许多活动可以作为题目命题。命题不宜太大。教材中的例子有鸟叫声、哨子声、脚步声、口令声组成。命题为《效游路上》或《出发》等。
3.可以运用打击乐器、中西乐器及自制的非正规乐器以及录音设备,计算机软件,下载网络中的音响等进行创作。
4.可以以小组形式,也可以几个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创作。
总之不论形式,手段,放开你的想像进行创作,去表现你的意图与设想。
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创作中画图谱,不够自己添纸。
6.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鼓励并给予指导。
7.交流展示,集体评价。
竖笛吹奏训练
1.复习《蒙古小夜曲》、《春游去》。
2.学习“Ⅰ”的吹奏指法。
3.学吹练习曲(二)(见教材二),熟悉“5 4 3 2 1”五音。
4.吹奏音阶“”。
5.吹奏二声部练习曲:吹长音。注意平稳持续、二声部和谐。
6.吹奏《康定情歌》:
(1)教师示范吹奏《康定情歌》。
(2)吹奏“2 4 5 6 ”六音。
(3)在教师指导下先学吹十小节(注意“”不必讲切分节奏,仅从音符的时值长短吹准即可)。
(4)学生自学全曲。
(5)有感情地吹奏《康定情歌》。
7.吹奏《牧羊女》:
(1)教师示范吹奏《牧羊女》二个声部。
(2)学生自愿结合为二组(教师适当调整人员),分别自学Ⅰ或Ⅱ。
(3)Ⅰ、Ⅱ声部各自展示自学成果,教师给予鼓励并指出问题加以纠正。
(4)表演《牧羊女》一部分唱,一部分吹奏,一部分表演。三合一表演并进行交换。
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
第二课时:聆听《荫中鸟》;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学唱《茨黎花》;命题创作活动。
教材分析
1.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
乐曲在森林中小动物的鸣叫声中开始,继而吉他轻轻地奏出一段旋律:
这个旋律以“3”为轴心,起落回旋,轻松活泼,但不失平衡安详。
在先行显示出乐曲主题的引子之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笛子奏出上述旋律,然后由小提琴演奏由此派生的另一个旋律:
与两个旋律末尾相同,它们之间并无太大的对比。随后再运用不同的配器将音乐重复一遍,造成音色的变化。
乐曲第二部分的句首,音区提高,节奏拉宽,与前一部分形成一定的对比,加上诸种乐器的加入,使气氛热烈起来,仿佛森林中的动物鼓起劲,放声地歌唱。
在主题再现后,音乐突然安静下来,旋律的流动变为持续的长音并作半音上行,营造了深邃、神秘的气氛。很快这种安静被打破,以上的音示又全部重复出现,只是在演奏的乐器及声部的配置上有所不同。由于弹拨乐器加强,低音部加重,使森林显得更为热闹。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乐曲中各段旋律出现的顺序为:
(重复一次)
乐曲的作者不详。
2.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快板速度的8小节引子为呼应式的上、下句式,好像是鸟儿对答。一只鸟儿在呼唤:“这儿树荫多凉快,快来!”另一只小鸟应答着:“哦,我来了!”笛子以历音(/)、颤音(tr)的技巧,形象地表现了鸟儿飞翔和对答的情景。
在充满活力的引子之后,呈现了活泼、欢快的主题:
通过吹奏技巧的巧妙运用,使旋律与鸟鸣声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鸟语化的旋律既具有造型性,又具有音乐性,可谓独具匠心。
这一部分就以这个主题材料,通过句幅递减和衍生展开,演染出喧闹、热烈的气氛。
中间部分在轻快的曲调伴奏下,笛子运用特有的技巧模仿各种鸟鸣声:
鸣叫声以及抖翅、亮羽等各种声态和动态,在这里展现得惟妙惟肖,酣畅淋漓,好一幅荫中百鸟竞相争鸣的美妙图画!
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尾声在全曲的最高音“”音上作颤音延伸,紧接着戛然而止。自然之音,音乐之声,在人们耳畔久久回荡。
3.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
歌曲为二段体,第一乐段(第1-16小节)节奏和旋律明快,尤其是第3、第4小节附点四分音符及第11小节的切分节奏运用,更使音乐富有动感,生动地描绘了小溪流水欢乐奔流的形象。紧接着第二乐段以弱起进入,旋律与前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情绪转为热情而舒展,歌曲的结尾处的“啦”节奏欢快、跳跃、富有特点,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使人仿佛看到了潺潺流水、奔流不息,带着祖国的骄傲,汇入大海的生动情景。
4.歌曲《茨黎花》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运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现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抒发了他们对党的一片真情。歌曲为3/4拍、G羽调式,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全曲明快活泼、富有舞蹈性。旋律以“la”为主音作波浪式进行。时高时低,起落有致,优美抒情。第一乐句的落音是主音的下方四度音“mi”音上,第二、四乐句则都落在主音“la”上,这样就使歌曲的羽调式特征十分明确。第三乐句为全曲的高潮。使用了全曲的最高音,充分地表达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
《风景如画
(一)》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赏析风景画的能力。
操作目标:学会运用构图知识和多中技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现自然的美。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书上作品,体会风景之美,在风景写生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构图知识,多角度、多方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现风景美。
教学难点:画面上能注意适当取舍,画出动人的风景画。
教学准备
教师:风景写生作品(素描、水彩、水粉、油画„„)、取景框、画板、颜料、纸、笔等。
学生:画板、取景框、颜料、纸、毛笔等写生绘画工具。
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欣赏书中的大师和学生作品,了解风景画写生的一般常识,然后让学生走进自然,学会观察,细心体会,在常见景物中去发现美、表现美,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方法写生自然景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世界风景名胜,带领学生一起去“观光旅游”,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风光的优美,由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表现自然的欲望。
二、欣赏作品 探究技法
欣赏教材和收集到的风景画作品,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副。为什么?
研究这些风景画是用何种形式表现的,思考如何用这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学生讨论,了解风景画的技法:单色素描、铅笔淡彩、纸版画、水彩、水粉画、油画,可以用综合材料来表现。
三、指导写生 绘画实践
学会取景:大自然景物多彩、纷繁,选景时既要关注新鲜奇特的景物,也要从平时的景物中发现美,做到去粗取精,提炼概括。
风景表现:风景写生,空间层次表现要丰富,注意近、中、远景的表现,掌握近大远小的规则。教师可提供几张风景照片和相对应的风景写生画,让学生比较领会老师是怎样构图和取舍景色的。
四、学生写生
帮助学生找位置,明确所画目标。
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风景(如素描、铅笔淡彩、纸版画、水彩、水粉画等,也可以用综合材料表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其自由作画,根据画面需要,将眼前景物适当增减,也可移动物体,力求完美动人。
五、展示作品 整理环境
展示学生作品,并说说自己的写生感受,相互观摩,让学生推荐好的作品进行评价,表扬构图新颖、表现力强的学生,进一步激发的写生热情。整理写生场地,教育学生呢感爱护环境。
六、走向生活 分享快乐
将自己的风景写生作品装入镜框,或做成挂历,美化教室和家庭。也可作礼物赠送亲友,让学生充分享受写生的乐趣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