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月球》四年级教案
《飞向月球》四年级教案1
教材分析
《飞向月球》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历,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1—4),写了三名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第二段(5—6),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第三段(7),写人类发现月球很有开发价值。课文以“飞向月球”为重点,首先交代宇航员离开地球的时间和方法,接着写了宇宙飞船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现象后宇航员们工作、吃饭和休息时的情形,最后写飞船接近月球,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在月球上着陆。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本课6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1—4)小节,即“飞向月球”部分,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字词的预习情况利用早读等时间解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前阶段,我国宇航事业中取得了一项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你知道是什么吗?
2.如果杨利伟来到课堂,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想问他什么问题?
二、络查找加深体验
1.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进入精彩的络世界,找到杨利伟叔叔,去揭开太空之旅的神秘面纱,领略其中的奥妙吧!你还可以约上好朋友一起查找!
2.学生用“ɡooɡle、百度”搜索器,输入“杨利伟太空之旅视频”观看上的自拍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料。
3.络中的太空之旅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三、学习课文彰显个性
1.教师:其实,早在1969年7月16日,美国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并在月球上安全着陆,迈出了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步。现在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出示课文)读到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课文,感悟语言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感受。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重点句子。
四、课外拓展解决疑问
1.教师:除了课文的信息,你还想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哪些情况?
2.学生提出问题,找到与自己有同样疑问的同学一起上查找资料,进行。
3.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与答案。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飞向月球
知道了“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他们……
2.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消息,我们有机会加入“见习宇航员”的队伍,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3.那么,我们进行一个简短的入队仪式,全体起立,“欢加入见习宇航员的队伍,我们鼓掌表示通过”。——请坐下。
4.现在就有一个飞行任务交,跟着课文中的三名宇航员一起——飞向月球(生读课题)。临行前,老师有个小小的愿望,你们能否把旅行中有趣的经历认真地记录下来,带回地球,跟我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5.那我们准备出发吧,穿上价值三十万美元的宇航服,登上“阿波罗11号”飞船,准备发射,倒计时开始,10、9、8、7、6、5、4、3、2、1升空!(音乐起,学生开始自读课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有趣的见闻)。
二、精读体悟
1.现在,老师已收到部分队员发回的信号,请求飞回地球。
2.很高兴,大家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回到了地球,不知道你们带回了什么有趣的见闻,能否让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学生交流:(说到哪儿讲到哪儿,但建议作适当引导,避免先讲第六自然段后面的文章)
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交流后出示:“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
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起三四米高。”
2.通过朗读表达你的体会。
3.那么,当你刚抬脚,就跳起三、四米高,你心里害不害怕?能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吗?
4.还有哪些宇航员也认为这很有趣的,请你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表达你们的体会。
学习第三自然段
1.交流后出示:“因为失重的缘故,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下、脚朝上悬着睡。”
2.在空中睡觉你感觉如何呢?(轻飘飘的,自由自在)请你读出这种感觉来。
3.谁还愿意来轻飘飘一回的?
4.指导朗读
5.交流出示:“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在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就要让它们漂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6.请你通过朗读来感受吃饭的特别。
7.指导朗读:个读——小组读——齐读
学习第六自然段(提前要求阅读飞向月球助读第141—143页)
1.交流出示:“月球上没有宫殿,也没有嫦娥和玉兔,只能看到广袤的荒原上高山耸立,巨石嶙峋。”
2.当你登上月球时看到高山耸立,巨石嶙峋时,你有什么感受?
3.指导朗读
4.“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种奇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黄色的。”
5.抓住三个“有时”来指导朗读。
6.“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漂浮在茫茫的宇宙中”
7.景色的确太美了,棕黄色的陆地镶嵌在蔚蓝色的.海洋中,还不时有几朵美丽的云彩在上面飘荡,在月球上看地球真是太美了,真是令人——百看不厌。来,你来读好它,感受一下它的美。
8.美吗?谁再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令人百看不厌的美景。
师:我们都觉得这次旅行非常有趣,也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景色,那么大家是否留意过身边的三名宇航员,他们在干什么呢?
1.“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仔细地检查一个个开关,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A.你亲眼目睹了他们工作的情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老师听了也非常的佩服,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赞一赞他们吗?
C.指名读
D.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几位工作认真的宇航员。
2.“舱门打开了。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沿着等月舱的扶梯下来,在月球表面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指好“小心翼翼”这个词语,再指好句子。
3.“宇航员们在月球上采集了不少土壤和岩石标本,拍摄了许多照片,带回了地球。”
A.经科学家研究分析――接读课文至结束
B.大家查找过资料,具体是哪种元素呢?
(铝、钙、碳、硅、钛、镁、钾等66种元素)
C.这些元素就是我们地球上所缺乏的资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资源将会被充分利用起来,月球也将成为我们人类另一个家园。
三、拓展
1.各位见习宇航员,请问我们现在能否到月球上居住?能说说原因吗?
2.那你想为月球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做些什么?
3.除了66种元素,你还有本课相关的哪些资料推荐共享?
4.课外收集资料,以“神奇的宇宙”为题,写一份板报稿。
5.听了大家的设想,老师信心倍增,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能成为我们人类的另一个家园,一起努力吧!
《飞向月球》四年级教案2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航奥秘的兴趣。
4、朗读课文。
教材简析
[内容提要]
本文记叙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学会分段]
本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4自然段):写三名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飞向月球。
第二段(5——6自然段):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人类发现月球很有开发价值。
[写作特色]
作者注意突出重点,细致描写,给读者以具体感受。
[板书设计]
2、飞向月球
飞向月球升天加速脱离接近着陆
登上月球小心翼翼深深脚印
没有……也没有……只看到……
开发价值几十种元素人类另一个家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重点部分,分段并概括段意。
教学方法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激发热爱科学的热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器具录音机、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飞向月球》四年级教案3
《飞向月球》课文
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一艘载着阿姆斯特朗等三名航天员的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上了天空,开始了奔赴月球的旅行。
飞船绕地球飞行几圈以后,径直向月球加速前进。这时,航天员们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起三四米高。训练有素的宇航员并不紧张,他们知道,这是飞船脱离了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失重现象。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仪器,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从地球到月球需要飞行75小时5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航天员们可以轮班工作、吃饭和休息。他们睡觉的样子和吃饭的方式很特别。因为失重的缘故,座舱里没有上下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下、脚朝上悬着睡。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把食品放到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可以让它们飘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种奇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黄色的。从宇宙飞船上看地球,地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在茫茫的宇宙中,显得特别美丽。
经过三天多的飞行,宇宙飞船渐渐接近月球。从舷窗望去,前方的月亮越来越大。这时,地面指挥中心命令航天员准备着陆,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登月舱逐渐减速,慢慢下降,最后,终于在月球上停稳了。
舱门打开了。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沿着登月舱的扶梯下来,踏上了月球。过了一会儿,奥尔德林也下来了。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月球上没有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也没有中国神话中所说的宫殿,嫦娥和玉兔,只能看到巨石嶙峋的荒原和耸立的高山。航天员们在月球上采集了不少土样和岩石标本,拍摄了许多照片,带回了地球。经分析研究,科学家发现月球上含有几十种元素,很有开发价值。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
《飞向月球》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航天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及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质疑。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月球上面究竟有没有我们说的这些呢?大家想知道吗?这堂课,我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飞向月球)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嶙峋联络牙膏呈现土壤浆糊捏
棕色扶梯百看不厌心驰神往
(2)指名逐行读,要求读准字音。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联络:彼此交接,联系。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总结为以下三点(小黑板出示)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
②谁飞向月球?
③怎样飞向月球?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课文中详写了什么现象?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2)讨论,交流:
①“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②“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携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找出反映他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5)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6)小结。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6、7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2)指名读第6自然段,体会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过程。
“心驰神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3)自由读第7自然段,思考:宇航员们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板书:没有……也没有……只能看到……)
指名读课文“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
(4)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欣赏了这独特的美景后又开始了工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从课文中找句子回答)
(5)假如你是宇航员,你登上月球会怎么做?
三、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收获了什么?
2、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务?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飞向月球》教学反思
《飞向月球》这篇课文主要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大家都很关心杨利伟太空飞行的经过,我就以这学生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入手,与学生展开对话,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就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学习也会事半功倍。不过在这一环节上,处理有点急躁,没等学生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就匆忙进入新课。
在“宇航员升空”这环节,最初设想是学生能随着火箭升空感受到那一刻的惊心动魄,结果由于视频无法打开,课堂气氛有点平淡,在“精读体悟”那部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在宇航员飞行过程中的有趣的事这一环节,学生能在课文中找出这些有趣的事进行交流,让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味课文的内容,随后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心得,用自己的朗读表达自己的体验。老师跟随学生的交流随时指导
在最后登陆部分的处理上,由于课件耽误了时间,时间不够了,就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强制地把学生拽到了登陆这一部分,课堂上就有点牵的感觉。
《飞向月球》四年级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
难点:体会登月的伟大意义,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1969年7月16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飞出地球、飞上了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了人类为之梦想了数千年的月球,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激动人心的大场面。
(课件演示登月实况)
2、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最想说什么?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
(人类终于实现了登月的梦想,跨出了飞向太空的第一步)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找出你最感兴趣的语句,画起来,读一读,并跟同桌说一说你的感想。
2、学生自主学习
3、讨论,交流。
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现象。
●读一读课文中描写失重的句子
“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起来三四米高。”
“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
抓住“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 这些词,让学生体会失重的感觉,指导朗读。
●怎样睡觉:
“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上脚朝下悬着睡。”
●怎样吃东西。
“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进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品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就要让它们飘浮在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为了说清楚宇航员们怎样吃硬颗粒状食物,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
(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体会感觉,指导朗读。
●在飞船中看宇宙的景象:
月球:随着光线角度变化,呈现奇异的色彩。(灰色、棕色、黄色……)
地球:蓝色和白色的光芒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过渡: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人类离梦想中的月球越来越近了。宇航员登月的过程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吗?
学生自读第三部分,找一找从哪些词语说明这个过程不容易。
齐读
2、师:这时正是1969年7月20日美国时间22点56分20秒,经过长时间准备,阿姆斯特朗沿着扶梯缓慢下来。老师从资料上得知,这悬梯有9级,可是,阿姆斯特朗却花了整整三分钟的时间,一步三停地走到了月面。这时——(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3、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伟大的时刻,记住这个伟大的时刻。
(课件演示: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月面上终于踏出人类第一个脚印)
师:面对沉睡已久的月球,你觉得此时此刻宇航员最想说什么呢?
(千百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们终于登上了心驰神往的月球)
师:阿姆斯特朗登月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课件演示: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
师: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阿姆斯特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读
师:多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啊!你能读懂它的意思吗?
(对于一个人来说从悬梯到月球是一小步,但对科学来说~~)
(这一登月计划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许多科学家为此奉献了多少个日夜~~)
(这一小步跨过了五千年的时光)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师:“一小步”、“一大步”多么大的反差啊!谁能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齐读
4、阿姆斯特朗是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人,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样?(除了高兴,还有激动、自豪)请你再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四)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那么月球上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1.齐读第7自然段。
2、完成填空
根据这段话,同学们来试着来完成下面这个填空题,只要你会填,就说明你已经理解了。
月球上既没有 ,也没有 ,只有 。科学家分析研究从月球上采集的 ,得出结论 。
(指名填空,齐读)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补充板书):这次飞向月球的旅行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在今天终于(实现)了,这是借助什么力量实现的?(科学)
2、阿姆斯特朗是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人,而我们中国目前还没有人登上月球。20xx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也只是坐着“神舟”五号飞上太空,绕地球14圈,成为中国飞上太空第一人。随着“神六”、“神七”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目前我国已有六位航天员飞上了太空。
3、同学们,月球在那里,它永远不会阻止我们探索的脚步,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务呢?无穷无尽的宇宙中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他们,开发他们,让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外搜集资料,以“神奇的宇宙”为题,写一份板报稿。
【教学总结】
课文中知识涉及面广、内涵丰富。通过这些知识的综合,使学生了解人类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并且在充分讨论阿姆斯特朗等月之后所说的话中,体会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课文以“飞向月球”为重点,将其作为重点展开了描写,首先交代宇航员离开地球的时间和方法,接着写了宇宙飞船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现象后宇航员们工作、吃饭和休息时的'情形,最后写飞船接近月球,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在月球上着陆。写得十分具体,读后会觉得十分真切。
虽然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很感兴趣,但是了解得还比较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针对这一情况,开课前,我指导学生查阅了大量有关知识和相关材料,通过了解航天员进入太空的情景,使学生对月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课上,我鼓励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登月过程中使自己感兴趣的事。当讲到失重现象时,我随即出示宇航员们在太空中失重的图片,图文结合,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讨论宇航员吃饭的情景时,我要求学生模仿做一下鱼儿觅食的动作,其中有一位男同学做的鱼儿觅食的样子,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我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宇航员工作的艰辛。
学生充分讨论,交换意见,优等生帮助学困生,加强指导。
(三)教一教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讲读课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找出阅读规律,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四。老师小结(7分钟)
总结本课时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和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3分钟)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大致过程以及课文说的航天知识,激发对航天事业,航天员的敬意,感受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向往充满奥秘的宇宙空间。二。第二次先学后教(10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学生根据学习指导自学批画,可以同桌、小组交流。)
1.读最后一自然段讨论:人们想象中的月球是什么样的?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到了什么? 2.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这句话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3.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后曾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三、全课小结
(3分钟)
本课记叙了阿姆斯特朗等三名航天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将来也许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激发了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四.“多“的学习(12分钟)出示自学指导: 1.2.3.(可以适当拓展讲解或训练。)
五、课课清环节(练一练)
(8分钟)
分层次进行训练,看拼音写词语、写句子、课内阅读,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1.通过书籍,影视和网络,搜集有关月球和登月的信息。增进对月球的了解。2.说一说学过课文后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飞向月球
飞向月球-------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飞船生活
太空美景
月球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