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时间:2019-05-14 21:3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住房保障制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第一篇:关于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年初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房价持续攀升。按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调查数据,4月至10月的房价涨幅分别为:5.4%、6.4%、7.1%、7.5%、8.2%、8.9%、9.5%。这种持续上升的走势,与近年相比大同小异。不同的是,中国楼市的国际性背景日益明显。

房价的外部因素

今年,国家与地方通过户型结构调整、供求比例调整、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金融与税收等一系列手段,对房地产行业不断进行调控,但房价没有停下上涨的脚步。其中原因复杂,而一个重要因素,是流动性过剩加剧房地产的供求紧张。

在这方面,导致房价上行的外部因素不可不察。

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中国的资产价格膨胀带有深刻的全球化背景。首先,全球经济失衡严重,特别是前些年,主要经济体的低利率政策及外汇储备的增加等因素,导致流动性全球过剩。其次,今年以来,能源、矿产等资源性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供需矛盾加大,价格不断走高,传导到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预期增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钱逢胜分析,土地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过多的资金追逐较少的土地,必然造成土地价格上涨。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此前公布的《2007年3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70个大中城市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5%,环比增加1.5%,其中居民住宅用地交易价格上涨16.2%。

在相同的国际背景下,房地产市场成为众多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韩国为地价的“一飞冲天”而发愁,日本地价走出16年来的低谷开始上行,而英国、美国的地价尽管今年开始下滑,但在2006年以前已上涨多时,都对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带来威胁。

对于中国,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境外资金流入逐利,更是搅动了并不平静的楼市,给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新的复杂性。

显然,国际投行、海外基金投资中国房地产的热情高涨。知名外资中介行世邦魏理仕的研究报告显示,仅2007年第一季度,外资收购上海物业总成交金额达38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外资371亿元,同比增长65.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0.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占同期全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达到24.1%,比2006年提高近11个百分点。

德意志银行(亚洲)董事总经理王仲何分析,进入中国内地楼市的外资已涌现三波:第一波主要是来自香港、日本等地的亚洲资金,第二波是欧洲资金,第三波是美国、中东等地的资金,由传统的专注于一线城市,正向二、三线城市扩展。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不久前完成的《境外热钱在国内非正常流动调查报告》认为,越来越多的国外热钱投资到国内楼市,博弈人民币升值,刺激房价过快增长。

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通胀预期导致手有余钱者首选买房置业,住房保障缺位使得购买力不足者也被裹挟提前入市。中国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解释说,一方面,资本市场发展为居民调整资产组合提供了条件,居民对持有储蓄存款的偏好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负利率情况越发严重,存款搬家,资金加速涌入资产市场。

次贷危机的警示

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重要信息: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庄健分析:“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而不是‘适度从紧’,这在中国近年来比较少见,说明宏观调控的政策分量加重。”专家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增长形势总体比较平稳,但是房地产等一些领域仍存在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

2007年对中国楼市产生深刻和潜在影响的外部事件莫过于美国次贷危机。从2002年起,美国房价每年涨幅逾10%,2005年暴涨17%。随后,美联储不断加息,利率达5.25%后,房价开始“跌跌不休”,次级房贷难以偿还、债券信用危机爆发。一大批贷款机构和抵押贷款经纪公司破产,投资银行的高管们纷纷离职,危机至今仍在扩散。

专家认为,尽管我国情况与美国大不相同,但次贷危机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关专家称,房价快速上涨有可能带来两方面后果:

一是大量的资金和其他资源过度追逐房地产,将使制造业升级缺乏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妨碍经济结构升级,影响长期竞争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指出,房地产市场投资资本的活跃,将提高当地工商业成本,打破资本平均利润率规律,抑制资金对企业创新的支持。

二是银行房贷规模急速扩张,风险可能向金融机构转移。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对房贷违约风险发出警示,“住房抵押消费贷款增长很快,违约风险已有抬头趋势”。

“但对于楼市泡沫,现在只能一点点挤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出,高房价问题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上关乎数万亿元的商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下涉及几十个相关行业,中间还夹杂着千家万户。这决定了任何过速的“休克疗法”都是危险的,楼市调控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只能采用“渐进疗法”,在发展中“以时间换空间”。即边通过不断释放调控信号来干预市场预期,边切实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房的有效供给,以舒缓供求关系;同时,收紧房贷,让银行缓释风险。

事实上,中国新时期的住房保障体系正在建立:

——“二元管理”,界定了政府和市场边界,住房保障与市场分离。政府责任在提供保障性住房,市场化商品房则由市场配置。

——“三分需求”,即对于低收入人群,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是搞好廉租房,让买不起房的居民或者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能够租得起房、住得上房。为此,中央今年在财政超收中将安排49亿元,加上地方财政共近几百亿元用于廉租房建设。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8年将加快面向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廉租住房建设。对于中等收入人群,政府则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使经济适用房大多数面向中等收入者。对于高档住房,主要靠市场调节。

——“四管齐下”,国土资源部已出台文件,规定开发商不付清全部地价不得分期发放土地证,这是“促供给”;央行、银监会出台政策,要求提高第二套以上住房的首付比例,这是“抑需求”;扩大廉租房政策的覆盖面,这是“补保障”;经济适用房大多数也要面向中等人群,这是在“调预期”,让中等收入者别再追涨。

第二篇: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

目录

美国...........................................................................................................................................1

赴美考察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报告...........................................................................1 瑞典...........................................................................................................................................5

住房宽敞贷款帮忙:瑞典人居住现状一瞥......................................................................5 加拿大.......................................................................................................................................6 日本...........................................................................................................................................8 法国...........................................................................................................................................8 英国...........................................................................................................................................9

美国

赴美考察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报告

2002年9月12日-27日,由中国合作住宅促进会组团,赴美国考察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中国合作住宅促进会副秘书长曹彬为团长,天津财经学院、北京城建住宅合作社、昆明合作建房经营管理处、西安市房地产交易管理中心、邢台市桥西区住宅合作社、黑龙江省职工住房合作社、武汉市武东住宅合作社等单位的代表一行9人。

考察期间,以座谈会、实地参观、入户访问等形式进行,不仅对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有所了解,而且还了解了一些相关问题,下面分五个问题予以报告。

一、美国解决低收入者住房的举措

在美国,70%左右的住房为私有。虽然其经济发达,但两极分化是比较突出的,很多穷人没有栖身之地,露宿街头者随处可见。然而,这并不表明美国政府不重视解决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公正地说,美国政府一直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主要办法有四种,即:公共房屋、津贴房屋、租金津贴和廉价公屋。

公共房屋,是政府房屋署拨款建设的,由房屋署派职员管理。这种房屋主要用于出租,其租金标准根据家庭收入而定,一般为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

津贴房屋,指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由私人不牟利机构具体实施并管理的房屋,主要出租给62岁以上,且每年退休金不超过一家一口20850元;一家二口23850元;一家三口26800元的老年人家庭,各州、县、市根据当地情况,每年调整限制数字。

租金津贴,是针对低收入者承租私人房屋而言,政府鼓励私人将符合出租标准的房屋出租给低收入者。当低收入者承租后,低收入者将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付给房主,其余由政府代付。这样,不仅解决了低收入居民的住房,而且不损害房东的利益。例如,一间供出租的房屋,月租金为900元,房客月收入2100元,其中的三分之一是700元,那么,房客就付700元的房租,房屋署代付200元房租,房东总收入不变。廉价公屋,是供低收入偏上家庭使用的。其家庭年收入限制数字略高于以上几种。如一家一口为28150元;一家两口为32150元,他们所付出的租金要超过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房子比较舒服,建筑材料和设计要好一些,地段也要好一些。

以上几项举措透明度是比较强的,运作程序也是比较规范的。首先由低收入者向政府房屋署提出申请,然后进行调查,调查核实后,准以排队轮候,一般至少要等二三年以上。一旦该家庭收入增加后,便会搬出去,否则,将大幅度提高租金,高达三五倍以上,让你觉得比买房还贵。二、三藩市公共房屋管理局

美国的大中型城市都设有公共房屋管理局。在城市发展中,美国政府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低收入者的公共住房;二是交通。公共房屋管理局是专门管理低收入住房和老年公寓的机构。以三藩市为例。

三藩市公共房屋管理局有400多工作人员,市长任命公共房屋管理局局长。由局长组织选举房屋委员会委员,其中有2名委员来自住公共房屋的居民,法律规定必须有这部分人的代表,以了解他们的反映。

(一)关于老年公寓的管理

目前,三藩市有40多处老年公寓,大一点的24处,平均每套房子住2人,这种房于供不应求。残疾人、超过62岁的老人都可以申请。一般申请后2-3年才能住进公寓,残疾人和无家可归者快一些,现在还有7000多人在等待老年公寓。住在老年公寓,需老年人提供30%的退休金。公寓内备有免费的食品,如牛奶、花生、糖等。

老年公寓的管理与服务是很到位的。除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常规服务外,还可根据需要提供特殊服务。每套公寓的门前,都挂有一个牌子,一面由英文、日文、中文标出,内容是:你好,我今天没事。这是供正常情况下使用的:另一面是白版。非正常情况下,显示白版的一面,工作人员就会立即来到,根据需要进行服务。一日三餐也是如此,将菜单写在牌子上,服务人员则会很好的安排。

一般每套单元房为两居室,每位老年人住一间,阳台、厨房、卫生间、活动厅齐备,厨房可供两位老人同时做饭,很方便。老年公寓还有供老年人锻炼身体、相互交流的空间。洗衣房是收费的,但费用很低,所收费用主要用于更新设备及增添服务设施,因为老年公寓是不盈利的。

(二)关于低收入住房的管理 在三藩市,低收入住房是有标志的,那就是非独立的、底层或多层单元套房。远远望去,不仅外观一致,而巨连成一片。这样的住房都是政府授权为低收入者建造的,建造这些房子的资金来源,一部分来自税收,约占低收入住房的70%,另一部分是富人捐款。富人从应交税款中进行捐助,可免税。

低收入住房也叫贫民住房,这种住房租金是比较低廉的,入住的条件也是相当严格的。必须到公共房屋管理局递交申请书,注明收入、人口、需要间数等,如有不实之处,将会取消申请资格。从申请到入住,最长为7年。入住后的租金为实际租金的30%,收入增加后就要退出,否则就会收取比买房还贵的租金,因此,当收入提高后,没有必要再住下去。另外,居所也是一种地位、身份的象征,收入提高后的人们也不愿意再住下去。美国人收支的透明度是很高的,几乎全是支票交易,没有隐收瞒报或无法核实的问题。低收入者的住房间数,因人口的多少而定,基本为一人一间房。凡是符合条件者,需依次排队等候,由房屋管理局直接分配。从申请到入住的时间最长为7年。另外,在三藩市还可以见到一些户外楼梯,叫做:逃生楼梯。这是1989年三藩市发生地震后为主人逃生而增加的设施。

三、美国住宅建筑及布局的特征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人产生一种舒适美感,这是美国住宅的主要体现。第一,强制管理。美国住宅私有化程度很高,但都纳入市容、市政的规划布局与管理之中。对于有碍公众利益和周围环境的破败住宅,均会受到指控并限期解决,以维护市容、市貌的总体要求。

第二,融于自然之中。美国人将环境和景致均视为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理念是让住房适应自然环境,而不是在住房周围配置景观。在三藩市,住宅均依坡就势而建,就连我们乘坐的有轨电车,也是宁肯增加牵引装置,也不去削坡填谷。

第三,突出木结构。美国的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木材加工业非常发达。因此,以坡顶低层为主要建筑造型的独立住宅,都是木结构。这种木结构比砖石混凝土轻,基础结构简单,还具有良好的抗震抗风性能。

第四,建筑速度快。美国住宅的建筑速度是相当快的,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实行了完全工厂化生产和半工厂化生产。以低层木结构住宅为例,基本采用半工厂化方式,即工厂遵照统一的模式规格生产不同部位的构件,承建商按图拼装。这样,建造一幢小楼,只需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五,平面布局紧凑。住宅的平面布局比较紧凑体现在若干方面,诸如车库和设备区域以及生活、会客起居、卧室、交通等区域,功能规划细腻,各部分所占的面积比例既经济合理,又满足了主人个性与生活品质的追求。

第六,设施设备齐全。室内设施设备齐全,充分考虑了主人舒适的要求。一般而言,除供水系统、空调设备、通风、通讯、供电、供气、防火、防盗、遥控门窗外,卫生洁具、厨具、家具一应俱全,减少了装修和搬家的麻烦,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品房。

四、美国楼市今年最旺

今年一至八月份,美国住宅价格升幅为5%,为美国人带来了6200亿美元的账面财富,创下了美国十三年来房屋类别中财富年增长率最高的纪录。1998年至2002年,整体楼价的连续升幅也显示为五十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诸如纽约、华盛顿、洛杉矾、三藩等城市,住宅价格比过去一年上升了20%以上。据一位已经加入美国籍的同胞讲,他过去30万美元买下的房子,最近刚刚以80万美元的价格出手。用他的话说,房市很“牛”。楼市已占美国国民产值的六成,有力地带动了建材、装修、家具、五金、家庭耐用品等相关产业的增长。据一份美国家庭财富报告披露,该国房屋价格每升1美元,民间消费就会增加4~6美分。这也说明,楼市兴旺是美国消费市场常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五、几点启示

第一,立法是根,执法是本。有了明确的政策,必须依赖于法制。我国的政府比较美国政府更关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在经济不如美国发达的情况下,连续二十多年出台了各种政策,使全国城镇住房告别了短缺时代,其成就令世人瞩目。当前应加快立法,严格执法,确保政策施惠于广大中低收入家庭。

第二,政府不直接参与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建设,应研究、制定政策,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当前最重要的是搞好调查研究,合理界定中低收入家庭界限,形成由政府主管部门、职工单位、街道居委会共同参与的调查网络,公示低收入家庭名单,确保其公正,以达到雪中送炭的目的。第三,加快建立我国住房供应保障系统。解决资金来源,明确运作实体,规范集资合作建房,倡导以住宅合作社的形式进行集资合作建房的经验,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住房供应体系。

第四,倡导绿色住宅,保护生态环境。多在自然环境中“种”房,少在住房周围造景,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以维护综合的、长远的利益。

(中国合作住宅促进会赴美考察团

田青)

摘自《中大房地产信息》2003.01

美国联邦政府于1937年建立了首个住房法案,以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短缺和居住条件低下的问题。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可承受住房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住房政策,从而加速了住房建设步伐。20世纪60年代,为减轻政府的建房负担,并保证住房市场的良性发展,联邦政府进一步扩展了住房政策,开始鼓励私营发展商为低收入阶层建造住房。联邦政府最初执行的是直接向低收入者提供住房的公共住房政策,后逐渐向补贴私营开发商建房的住房建设补贴政策过渡,补贴的对象是住房供应方。在整个20世纪内,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一系列面向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政策,促进了全社会各收入阶层住房水平总体的提高,基本上实现了“向全体美国人提供体面、安全和整洁的居住环境”的目标。

政府在住宅消费过程中的干预。这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美国居民购房资金的80%以上来自于金融机构的贷款,而与广大居民直接打交道的金融机构都是私人性质的,贷款利率也由市场决定。政府在保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层次上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一方面为居民住宅贷款提供保险或担保,为其偿还贷款本息的支出提供免税待遇及其它优惠,另一方面则发起甚至直接出资建立若干规模巨大的全国性抵押贷款金融机构,为抵押贷款提供二级市场和政府的最后支持。(住宅与房地产)

美国的《住宅法》规定,低收入者及退休老人租住符合政府规定要求的住房,只支付家庭收入25%的租金,超过部分由政府付给出租房主。纽约市住房局确定低收入者住房的标准为月租500-700美元。住房局到提供资料的住房实地调查,确定并编辑成低收入者出租住房一览表。

住房局每年公布一次低收入线,合格的低收入者到住房局去查看出租住房一览表,从中选出几套符合自己要求的住房。其选择条件主要是自己上下班方便和社会环境较好。低收入者选中某一套住宅,即约定该房主共同到住房局去签订租赁合同。例如月租700美元,合同规定每月租房者交给房主200美元,住房局每月拨给房主500美元。

来源:国际金融报 瑞典

住房宽敞贷款帮忙:瑞典人居住现状一瞥

人均47平方米住房面积,平均每两人就能住上一套房,瑞典人算是世界上住得最宽敞的人了。说起来,这全靠有完善的贷款制度和便利的贷款方式。

瑞典人口890万,而各种式样的住房就有430万套,其中租赁房仅占20%左右,剩下的私人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住房各占一半。私人住房主要是独门独院的花园洋房,平均价格约合12万美元;只出售使用权的大多是公寓房,不过也不便宜,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平均也要卖到7万美元。

这对扣除日常开销结余并不很多的大多数瑞典家庭来说,要想一下子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买房就困难了。办法就是———向银行贷款。瑞典人差不多都是靠向银行申请贷款来购买住房的。申请贷款程序简便规范,无需耗费申贷人很多精力。

要申请住房贷款,你必须具备这样4个条件:一是具有支付购买房屋所需金额10%的能力;二是拥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三是在付款方面没有不良记录;四是符合获得普通贷款的条件。此外,银行还需了解申贷人家庭收支情况,以了解他是否具有支付贷款利息和偿还部分本金的能力。所有这些信息,各商业银行均可以立即根据每个瑞典居民都拥有的社会保险号从国家税务局、国家信贷信息中心和有关商业银行的电脑库中查询到。

目前,瑞典各商业银行提供的住房贷款分两种。一种是“第一抵押贷款”,这种贷款以所购买的住房作抵押,贷款金额最高可占到购房价格的75%。偿还期限可以长达50年,利息或随行就市浮动,也可以是定息,即贷款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贷款利息固定在某一段时间内,如3个月、1年到5年和8年不等,而且还可以把贷款分成好几个部分,使用不同期限的固定利息。相对来讲,固定利息的风险要小一些,而且贷款人也非常清楚自己每个月应该支付多少利息,好作安排。因此,不少人倾向于选择定息的方式。

如果购房者还想获得超出所购住房价格75%的更多的贷款,银行可以提供另一种形式的住房贷款,即“最终抵押贷款”。它也是拿所购房屋作抵押,不过偿还期要比“第一抵押贷款”短得多,15年之内必须偿还全部本金,利息随行就市浮动,而且比“第一抵押贷款”的利息要高出一到两个百分点。

由于这两种贷款都是以所购房屋为抵押的贷款,银行方面一点也不担心贷款人丧失还本付息的能力,因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银行将立即通知瑞典执法机构强迫贷款人出售其住房,用售房款来偿还贷款。而且,瑞典各地方政府为征收房地产税,对当地所有住房的实际价值都有非常详细的记录。各商业银行在审批住房贷款时对贷款人所要购买的住房的真正价值也一清二楚,一般人很难蒙混过关。

由于全国8成的住房主要是靠贷款购置的,住房贷款早已成为瑞典各商业银行的主要贷款业务。如作为瑞典四大商业银行之一的联合储蓄银行,到去年底,它的各种形式贷款总额为6400亿克朗,其中住房贷款就占35%。

瑞典人热衷购房,主要是由于房价一直保持着较强的增长势头,贷款买房是一种回报率很高的投资。笔者的一位瑞典朋友,他们家7年前主要靠贷款在斯德哥尔摩近郊买了一栋约合10万美元的两层楼洋房。现在这栋小楼的市场价格已经涨了一倍。很多瑞典人的做法是,年轻时靠贷款买下一栋住房,退休后再把房子卖掉,租公寓住,手里攥着一大笔钱,富富裕裕地安度晚年。(吴平)

《人民日报》 2002年8月7日

瑞典等国政府则通过土地和资金等方式间接干预住房建设。瑞典以短期低息贷款的形式对住宅建设给予财政补助。国家和城镇政府共同承担制定和贯彻住房政策的责任。

(住宅与房地产)

加拿大

加拿大在住房方面有许多福利政策,但也不是由政府全部包下来,而是通过政府提供租房、贷款买房,多层次,多渠道地来保障居民的住房需求。对高收入者,政府鼓励他们购买市价商品房;对中低收入者,则帮助他们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购买住房;一些不买房的家庭,则通过租赁私房或政府公房来解决。

为了强化房地产市场的功能,政府加强在联邦、省、市三级政府之间的合作,并通过有关政策支持发展商建造民宅,形成“要住房,找市场”的机制,以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在加拿大,一般人买房子都要向银行申请贷款,然后花上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把贷款还清,但人们普遍没有负债感,而是有一种房产拥有感。

来源:国际金融报

截至2004年,加拿大共有家庭近1030万户,住房1090万套,即一户家庭至少有一套住房。这些住房中,57.2%是独栋或者半独立别墅(两幢联在一起的低密度建筑),32.8%是高层公寓,10%是两层以下的排屋。如果把独立或半独立别墅及两层以下的排屋计算在一起,它们约占住房总量的70%。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加拿大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土地成本较低,可以建造占地较多的独立或半独立住房。在加拿大,你会发现即使是一名普通的邮递员,也完全可以住得起一幢独立式的别墅。买房不难 热情亦不高

加拿大住房所有者主要有三类:私人拥有、合作拥有和公共拥有。截至2004年,64.2%的加拿大家庭自己拥有住房,35.8%租赁住房。在这些租赁住房中,30.2%由私人拥有,4.6%由各级政府或非赢利机构拥有。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住房所有者比例向来较为稳定,1959年加拿大住房自有率是56.1%,40年时间住房自有率只提高了7.7%,平均每年提高0.19%,这说明住房供应量始终比较宽裕,加拿大人拥有多栋房屋所有权的热情并不高涨。

加拿大人均月收入在5000加元左右,而买一套住房,如果是市中心的公寓房的话,通常为25万加元左右(与人民币汇率在1比6.9左右);而在郊外,则根据交通方便的程度从10多万加元到30万加元之间,就可以买一幢独立的别墅了。因此,加拿大人如果职业稳定不经常失业的话,买房子不算难事。主要大城市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和渥太华等房价差距不大,其中温哥华因气候宜人,吸引较多的亚洲移民,从而带高房价,成为其中房价水平最高的城市。容纳10%的就业人口

加拿大安大略省住房管理局的安德鲁伯诺撰写的一份政府工作建议报告中指出:住房不仅仅是人人必需的生活资料,而且对宏观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住房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这种拉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住房建设项目本身所产生的直接产出;二是住房建设项目对建材、交通等其他行业所产生的间接产出;三是围绕住房建设和住房消费的配套服务所形成的派生产出,主要集中在住房交易、住房金融服务和住房物业管理等方面。从加拿大1946年~1999年住宅业发展情况看,住宅业占GDP的比重在4%到7%之间,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较高,在6%到7%之间,最高时曾达到7.5%。从80年代初期开始下降,目前维持在4%的水平上。

第二,住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创造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加拿大抵押贷款和住房公司(CMHC)专家的分析测算,目前加拿大住宅业总就业人数约为100万 人,占加拿大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其中建筑业约占40%,制造业和运输业约占30%,贸易、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等服务业约占30%,建筑业每创造 1个就业机会,就会为其他行业创造2.3个就业机会。第三,住房是国家和家庭经济财富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加拿大,住房占所有家庭财富的68%,占国家所有财富的60%,住宅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家和人民的富裕程度,是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多项政策扶持住房产业

正因为住房对经济和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拿大联邦政府对住宅业十分重视,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发展住房产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大量移民进入加拿大,加上大批军人转业退伍,和国内工业发展本身需要大量产业工人,住房短缺的矛盾一度非常突出,成为当时加拿大的主要社会问题。为尽快解决住房短缺问题,联邦议会重新修订了《全国住房法》,授权联邦政府成立CMHC(加拿大抵押贷款和住房公司),由该公司直接建造住房,向退伍军人和低收入家庭出售或出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住房短缺问题的缓解,联邦政府从住房建设领域中逐步退出,不再直接建造住房。

联邦政府从住房建设领域退出后,将政策重心逐渐转移到扶持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上,主要的政策手段有:通过CMHC,向建造符合中低收入家庭需求住房(类似我国目前的经济适用住房)的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贷款,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80年代后期开始,由地方政府接手管理住房问题后,联邦政府逐步削减了对社会住房的直接贷款数额,1992年联邦政府停止了对社会住房开发发放贷款。

在购房者个人买房贷款方面,加拿大政府近30年来坚持扶持为主的政策。20世纪50年代以前,加拿大抵押贷款的首期付款比例较高,一般至少为房价的30%,有的甚至高达房价的50%,购房者必须积攒一笔很大资金付首期款,才有资格获得抵押贷款,这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家庭对住房的购买力。为解决这个问题,1954年联邦政府授权CMHC建立抵押贷款担保制度,向首付款低于30%的抵押贷款提供100%的担保,并鼓励金融机构发放低首付款的抵押贷款,以此来放低购房门槛,促进住宅业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加拿大资本市场日趋活跃,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为增加抵押贷款的资金供给,降低贷款机构的流动风险,1986年联邦政府允许CMHC向抵押贷款证券(MBS)提供担保,至2004年,抵押贷款与住房公司所担保的抵押贷款证券达近300亿加元。该项推动金融机构房贷资产证券化的政策为金融体系带来了活力,有力地促进了金融业对住宅产业的资金支持。

从战后五十年的总体情况看,加拿大住房体制是日趋市场化的,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进行住房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与此同时,联邦政府通过多种政策手段对住房市场进行了有效地干预和管理。当住房严重短缺,市场未能有效增加住房供给时,联邦政府直接介入住房建设,来迅速增加住房供给。当住房短缺问题得到缓解后,联邦政府通过对社会住房的直接贷款,帮助、扶持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通过抵押贷款担保,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购房。当社会住房取得较大进展后,联邦政府即把社会住房业务转给地方政府。在上述政策演变过程中,市场因素不断增加,政策干预逐步减少,相应地,政府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也在逐步减少,1981 年政府住房开支4.36亿加元,1999年减少到1.36亿加元,近年来则略微有所上升,2004年政府住房开支为1.84亿加元。

来源:

日本

日本政府通过拟定和依照有关法律,制定和执行有效的住房政策,从多方面给予资助和支持,来保证每个家庭,包括低收入家庭都能有获得住房的机会。

在立法上,颁布了《住宅建设规划法》、《公营住宅法》、《地方住宿共给公社法》等。明确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住宅供应方面的责任。同时,日本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创造了独特的住宅金融公库模式,向普通居民提供长期低息的住宅资金。日本还规定居民购建符合国有政策及技术规范要求的住宅,不仅可申请低息贷款,而且在还贷期内的数额可在个人所得中扣除,享受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来源:国际金融报

日本在处理低收入者住房问题方面,几十年来发生了多次变化。由于由私人出租的住房在住房总量中的比例一直在减少,所以政府又开始对建造供低收入者居住的低租金住房建设给予补贴。

来源: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 卢有杰

法国

法国政府通过综合运用补贴、税收、金融、保险、担保等多种政策工具,鼓励中高收入家庭买房,帮助低收入家庭租房,比较好地解决了各种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政府的补贴重点是低收入家庭,凡是收入水平低于政府规定标准的家庭,都可以获得住房补贴。对住房消费者则在税收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比如对住房储蓄存款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私人出租住房租金收入免征所得税等。

法国政府还采取多种政策,鼓励银行和保险公司发放住房贷款,并采取在住房金融中引入人寿保险制度,以及建立住房担保基金等措施。

来源:国际金融报

英国

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争破坏,英国住房严重短缺。英国政府采取了以集中建设出租公房为重点,大力促进住宅建设,增加住房供应的政策。主要方式是,环境交通和区域部根据中央财政每年的建房预算安排,综合各个地方政府的建房情况和低收入居民住房需求情况,按向地方政府拨款,由地方政府负责进行公房建设。英国政府还实施了住房津贴计划,帮助低收入者支付房租。

政府在住宅流通过程中的干预。政府对流通过程的干预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住房的出售价格或出租价格,从而影响市场供求的方向,并使得市场结构逐渐改变。英国政府就曾对私房出租进行限价。

(住宅与房地产)

英国的住宅法律规定,居住权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公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公民的基本居住条件,是政府职能的基本体现。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福利房(公房)。英国在1946—1979年间,政府建房的比例大约接近一半。二是对居住者发放住房补贴。英国政府从财政预算中划出专门的住房保障资金,除用于住房建设和维修外,还用于发放居民的租房补贴。英国有70%的居民不同程度地领取了政府的住房补贴。三是发展住房储蓄。许多居民通过灵活、多样、固定利率住房信贷购得自己喜欢的住房。

来源:国际金融报

第三篇:社会保障制度现状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现状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国民收入,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的特殊消费基金。这种基金用于保障特定当事人的生活消费,实际是一种社会收入调节手段。社会保障制度的创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一、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内容:

(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参与,建立社会保险专项基金,保障劳动者乃至全体社会成员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而失去收入或收入很少时,仍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保险所要保障的风险属于最易发生、又影响到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的一些“事故”,包括生育、失业、残疾、工伤、重病、年老、死亡等,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就会使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或收入很少,社会保险起到一种补偿劳动者收入损失的功能。社会保险的支出占社会保障支出的半数以上,属于社会保障中的最大项目和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纲领。

(二)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对无生活收入来源的寡残孤独、遭受天灾人祸而使生活一时变得困难的家庭和个人、生活在国家规定最低贫困线以下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生存保障制度。社会救助的目的是帮助社会成员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条件,所以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纲领。

(三)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或社会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在居民住宅、环保、公共卫生、基础教育等领域,向全体公民普遍提供资金帮助和优惠服务的社会性制度。社会福利旨在改善受惠者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是工资外的另一份收入,有“社会工资”的美称,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纲领。

(四)社会优抚

社会优抚是指国家或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复员退役军人、烈士及其家属提供的带有褒扬、优待和抚恤性质的特殊保障。因为这部分公民具有特殊身份,所以,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特殊纲领。5.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社会互助是指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帮助有特殊困难或需要的公民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个人储蓄是一种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的自我保障。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纲领。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保障基本生活

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保障最核心的功能。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免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如今,社会保障已经成为自际公约和绝大多数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二)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社会保障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适当缩小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避免贫富悬殊,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能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也是国家对国民收入的一种再分配,对于一些低收入人群意义特别重大。低收入人群如果也享有较好的社会保障制度,那么他们的生活质量将会有所提高,自身的发展就会随即跟上,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如此一来,犯犯罪率将会有所下降,整个社会秩序将会井井有条。

(三)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社会保障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平抑经济波动。当经济衰退而失业率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时,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有助于提高社会购买力,拉动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复苏;当经济高涨而失业率下降时,社会保障支出相应缩减,从而使即期的社会总需求不致过度膨胀。而且,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社会保障费(税)率和待遇支付标准,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减少经济波动。其次,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积累和投资运营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第三,社会保障确保劳动者在丧失经济收入或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维持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保证劳动力再生产进程不致受阻或中断。同时,国家还可以通过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津贴等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以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四)保持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国家保持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发展过程中因意外灾害、失业、疾病等因素导致的机会不均等,使社会成员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二是通过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分配结果的不公平。

(五)增进国民福利

社会保障的最初含义是“救贫”和“防贫”,即保证所有社会成员至少都能享有最低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障的内容在不断扩充。现代社会保障不仅承担着“救贫”和“防贫”的责任,而且还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广泛的津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充分地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

(六)体现人文关怀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还离不开相应的情感保障,即精神慰藉也是人的正常、健康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社会保障还日益承担着慰需要者提供精神保障的责任。当然,精神保障属于文化、伦理、心理慰藉方面的保障,它突出地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人性化要求,从而属于更高层次的保障。尽管在实践中,难以将精神保障作为特定的制度安排来加以建设,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践表明,制度化安排中确实需要尊重并满足有需要者的精神保障需求。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首要支持,在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由于一系列的特殊原因,使得我国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便走完了别的国家要用100年走完的发展道路,这反映了我国近期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但同时,其他国家100年来所遇到的问题也一下堆积在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其中由养老、医疗、就业工人下岗和社会老龄化等问题所引发的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尤为引人关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体制过程中,政府需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来保证市场主体的自主性;需要营造市场经济的环境条件,保证市场环境的开放性;需要制定市场规则,来保证市场行为的规范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市场过程的趋利性,市场关系的平等性,市场活动的竞争性,市场结果的分化性。这四个特征也决定着社会保障改革的必要性。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树立科学发展观便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发展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所面临问题。在可持续发展中,而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人员众多且不断增长,解决人民基本生活、老龄化、就业等问题的需求很大,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可持续发展既十分必要,又十分紧迫。

我国人口总量大、增速快。再者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据估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1/2,占全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5。因此,只有抓紧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应对老龄化的到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人才流动已经成为必然现象。再者我国有2亿多的农民工处于流动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政府大胆改革,取消区域户籍等的束缚,实行全国性的流动和保障,争取使全体人民能便捷交费,得病能就地治,养老金能够在居住地领取。

因此,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宏观调控的政府,就是规范与完善资本市场,发展适合市场保障基金投资的金融创新;减少政府对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过度介入,通过加强对专业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机构的监督来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与收益率;发展企业补充保险与商业保险,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四、结论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社会保障问题,发展才会顺利,发展才会平衡、快速、有后劲。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显得日益重要和紧迫,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必将产生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第四篇: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毕业设计(论文)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课题名称 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分校名称 马鞍山电视(网络)大学

年级名称 10 秋

专业名称 行政管理

学生姓名 汪千军

指导教师 高文宇

2012年12 月15 日

内容摘要:

我国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推行十多年来,对稳定公务员队伍,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现有关于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了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几个问题。关键词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政府人事制度改革保险项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保障机制;权利救济

提 纲

一、绪论

(一)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二)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意义 1.制度方面

2.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 3.社会稳定方面

二、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制度设计的缺陷 1.法制不健全问题

2.管理体制不健全问题 3.公务员失业保险缺位问题

(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1.公务员保险基金的来源单一,缺乏广泛而有效的筹资手段 2.公务员保险基金的使用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 3.退休公务员实际收入有待提高

三、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

(二)建立统一的公务员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三)建立公务员失业保障制度

(四)逐步减轻国家保险负担

(五)健全公务员保险基金使用的监督机制

四、结论和思考

(一)实行由国家、公务员单位和公务员本人三方支付费用的机制

(二)确定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

(三)明确公务员制度覆盖的人群和保险项目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我国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综述

一、绪论

(一)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国家公务员制度在西方国家先后建立起来,与此同时,公务员各种权利的保障制度和运行机制也应运而生。其主要内容 包括工资福利保障、社会保障、工作条件保障、身份保障、申诉控告保障、培训保障等。公务员保障机制作为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运行 机制之一,它的完善与否,对于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提升行政管理能力,促进管理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国家对公务员的保障,越来越重视公务员的权益保障,重视人的能力开发、全面发展的实现,保障具有稳定性、法制化的特点。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历史传统的差异,因此各国公务员保障机制既有共同的特征,但在具体做法上又各有千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公务员保障机制正在逐渐完善。但由于客观条件所限,以及实行公务员制度的时间较短,仍然处在不断探索之中,所以,我国公务员保障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难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公务员保障机制的比较以及对我国公务员制度保障机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公务员保障机制的一些措施。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公务员保障机制的基本内容以及一些内在关系。第二部分按照保障机制的内容、模式、以及内在机体运行进行国际比较,从中总结西方国家公务员保障机制的共性及差异,说明各国选择怎样的公务员保障机制主要由各国国情决定的,但仍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第三部分主要是从历史、原则、方式、模式、特征、功能等的角度对我国公务员保障机制各项内容做出分析,力图清晰、明了地说明我国公务员保障机制的结构和功能。第四部分主要是按照保障机制的内容,指 出我国公务员制度保障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中有关公务员权利保障的缺陷,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的若干建议。

1993年以前我国没有“公务员”的称谓,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统称为“国家于部”,在总则中规定,我国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为了保证国家公务员队伍的优化、精干、廉洁和稳定,形成强有力的、高效能的政府系统,富有成效地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囚家积极地推行了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较晚,所以与之对应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虽已初具规模,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首先对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我国现行的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其前身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创建于建国初期,在“文革”期间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一届四中全会以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作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重要性被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有关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文献大致反映了目前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二)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

在现有关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文献中,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目前建立并完善这项制度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制度方面。苏红认为,建立并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本身的要求。国家公务员制度在我国是一种刚实行不久的人事管理制度,能否切实实施好这项制度将干部制度改革引向深入,关键就是看国家公务员制度本身是否结构合理、科学,制度和措施是否严密、配套,内容是否合乎实施需要,实际上是否具有可行性而这其中,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在整个国家公务员制度体系中占有重要支撑地位和作用。

2.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任显思认为,建立并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了公务员的基本权利,使他们能够安心于本职工作,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另外,实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政府部门工作,从而为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3.社会稳定方面。杨文忠认为,建立并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同时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因为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国家公务员行政行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多数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相关,而且十分敏感。所以公务员是否稳定、高效、廉洁、奉公,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系统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国家为公务员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适用于国家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单是从根本上满足国家公务员个人及其直接供养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和集中体现。

二、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分析其原囚,一方面是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另一方面是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制度设计的缺陷

1.法制不健全。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尚未走向规范化和法律化,具体工作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标准和依据。在形式上,虽然不同时期宪法中都或多或少、或粗或细地涉及到了包括公务员在内的社会保障,但这些法律对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过于宽泛和模糊,无法对这一制度的实施起到指导作用。几十年来,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社会保障虽有不少零星的规定、办法、通知、暂行措施等,但这些规定等都不具有规范性和强制力,相互间联系松弛,重复、矛盾现象时有发生同。

2.管理体制不规范。我国现行公务员保险的管理体制呈现出多头分散管理的格局公务员的社会保险由人事部门负责,公费医疗由卫生部负责,而相当一部分福利则由各级工会负责。此外,各级计划、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部门也参与了分管和具体业务工作。由于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发生决策和管理上的摩擦和矛盾。又由于各部门重复设置管理机构,造成机构臃肿,队伍庞杂,相互扯皮同时也造成政策不统一,业务交叉,管理混乱最终导致费用增加,效率低下。

3.公务员失业保险缺位。在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建立公务员的失业保险制度。这主要是因为建国以来,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偿提供了充分、完善的国家保险和就业保障。随着经济体制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加快,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向前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公务员失业现象开始出现,迫切需要改革传统的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新时期的国家公务员失业保险制度。

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除了上述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钱再见认为,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下列问题

1.公务员保险基金的来源单一,缺乏广泛而有效的筹资手段。在西方国家的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中,保险费一般由政府和公务员个人共同负担。我国对国家机关公务员实行国家保障,即由国家承担一切保障。国家保障的直接责任主体是中央政府,其保险资金的直接来源是国家财政。对于一个人口众多而且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大国来说,过于单一的保障资金来源难以适应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的需要。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强制性征缴手段如法律等,使得收缴工作相当困难,收缴率较低,这种现象必然造成保障经费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公务员保险基金的使用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在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挪用、挤占甚至浪费保障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若得不到根本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公务员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最终将会失去保险基金所有者和委托人的信任。从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来看,各国都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将保险基金投向可获取较高利润的项目上以使其增值。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妥善、有效地解决。

3.退休公务员实际收人有待提高。我国国家公务员的退休费是按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的,但是公务员的工资总额中基本工资所占比例较少,并且随着各种补贴的增加而日益下降。因此,按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退休费,必然会使退休公务员的实际收人大幅度下降。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不及早预筹养老保险基金,将来的独生子女家庭负担不起,国家也负担不起,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将会下降,国家税收有相当大的比例要用于支付养老费用,将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

三、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研究我国的现状,不少研究者认为没有统一的公务员社会保障法是当前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首要问题。因此国家必须尽快建立公务员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救济的相关立法,以保证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在法律健全的基础上顺利运行川。

(二)建立统一的公务员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国家要统一立法、统一规划、统一决策、统一管理,以提高公务员保障制度的社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因此,必须建立统一的公务员保险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管理公务员保险档案和公务员个人账号编制公务员保险预算决算报告及时、足额地发放公务员保险金收缴公务员保险费用保证公务员保险基金合理使用和安全运营收集、分析、处理公务员保险制度运行中的各种问题、信息,为政府修订完善公务员保险政策提供咨询服务,等等。同时,要运用电子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覆盖全国的公务员保险的技术支持系统,提供公务员保险管理的现代化。

(三)建立公务员失业保险制度。国家应针对公务员职业的特点,坚持权利和义务对等、国家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结合我国目前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建立起与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相协调的公务员失业保险制度。这一制度必须以失业保险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失业保险基金为后盾,以统一的公务员失业保险管理机构为依托,才能顺利健康地运行。另外,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再就业工程”,为失业公务员提供全方位的再就业服务。国家公务员失业保险管理机构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还应积极开辟力所能及的生产自救活动和再就业渠道,为促进失业公务员再就业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

(四)逐步减轻国家保险负担。目前,公务员公费医疗仍然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今后,要逐步加大个人支付部分,超出个人承受能力的部分,则通过社会互济,在医疗保险费中支付。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养老保险也应该由国家和公务员个人共同负担公务员本人所承担的部分,每月从公务员的工资中按一定的比例扣除提取。这样,既可以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又可以把保险费的使用同公务员个人利益联系起来,提高公务员保险费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有利

于消除公务员保险基金管理和使用中的不正之风。

(五)健全公务员保险基金使用的监督机制。“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对于公务员保险基金的使用权及其使用过程,必须加以限制,实施监督,以确保公务员保险基金能够得到合理、规范、有效地使用,防止公务员保险基金被违法挪用和挤占。同时,还要真正把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增值作为公务员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的重要目标,积极研究探索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可行办法和有效措施司。

四、结论和思考

我国公务员制度已经推行了十一年,此制度对稳定国家公务员队伍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除了上述的以外,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实行由国家、公务员单位和公务员本人三方支付费用的机制。许多研究者都指出公务员也应该为自己的社会保险缴纳费用,可是这个费用的比例如何划分,是和企业一样,还是根据公务员自身的特点另行计算,目前这方面还没有明确的研究定论和数据可以参考。所以,我认为要改革目前国家对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统包统支的局面,实行由国家、公务员单位和公务员本人三方支付的政策,首先就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分摊比例作为理论依据。由于现行公务员社会保障的资金是由财政包揽的,公务员本人无需缴纳保险费。现在实行改革,要让其缴费,为了使这部分人心里容易接受,减少改革的阻力,新制度在实施之初,公务员个人分摊的比例应低于企业现行的比例,如养老保险的分摊比例以个人承担起步,以后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逐年递增,最终比例可略高于企业的,这样主要是为了保障公务员退休后的生活,使其退休金水平高于企事业单位。

(二)确定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保障,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或高福利国家也难以做到。这种超前的社会保障水平,严重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我们都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其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对此理论上应该降低那些超前的保险标准,但是这一做法没有实际的可行性,因为社会保障制度遵循刚性原则,其保险待遇只能上不能下,这就使得日前这方面的改革非常困难。然而面对未来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急切需要理论界积极探讨,通过精算制定合理的缴费率以保证财务制度的平稳运行。

(三)明确公务员制度覆盖的人群和保险项目在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享受人群中,还有一部分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的机关,如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工会机关、共青团机关、妇联机关等,其工作人员不属于公务员,可是他们却享受和公务员一样的保险待遇,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国家财政的负担。所以,我国在实行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首先就要将这些挂靠单位的人员同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区分开来,他们的保险待遇各方面也应该与公务员有所区别。另外,国家还应明确规定公务员所享受的保险项目。国家公务员除享受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项目外,还应包括上下班交通补贴、冬季宿舍取暖补贴、探亲制度、年休假制度和生活福利设施等福利项目,以及社会救济和公房制度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这样将更有利于政府部门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五、结束语

感谢指导老师高文宇老师对我论文不厌其烦的细心指点。高老师首先细致的为我解题;在我论文写作中,高老师多次询问论文的进程,并为我指点,帮助我开拓写作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从框架的完善,到内容的扩充;从行文的用语,到格式的规范,高老师都严格要求,力求完美。高老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对科学研究的远见卓

识,开拓了我的思路,使我受益非浅。他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为我树立了榜样。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感谢我同组的同学,是他们在我遇到难题时给我鼓励,让我能坚持下去。在此,祝他们以后的路一帆风顺。

参考文献

[1]舒放,王克良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金太军,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3]苏红,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中国改革,1999。

[4]任显思,应尽快完善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法学杂志,1994。

[5]杨文忠,关于建立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的若干问题,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6]苏红,发达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7]钱再见,我国国家公务员保险制度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8]唐政秋,建立国家公务员失业保险制度的法律思考,学术研究,2000。[9]蒋硕,《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1]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6期。[10]曹志主,《各国公职人员考核奖惩制度》[M],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年。

第五篇:知识产权法律保障制度研究

名牌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律保障制度研究(杨军著)

知识为社会发展的核心生产力已经成为共识,从这个意思上讲,人类的发展史就是知识的发展史。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创新性知识更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识依法产生的权利总称。

第一章: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与知识产权制度

一、自主创新战略与知识产权制度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知识产权制度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基本动力。科技创新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特征。知识产权制度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问题。通过法律的设置于实施,发明创造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在一定时间内享有其专利权,禁止其他人或单位使用,确保了发明者的特殊市场地位,而且通过出售或者授权专利,发明者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这就更加激发了发明人或单位的创新热情,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动力。

2、知识产权制度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法律环境。知识产权制度能够有效建构、协调各相关制度,通过有力的法律环境的创建,促进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3、知识产权制度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知识产权制度要求创造者在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向社会公开自己的创造成果,而研究中如能得到充分的信息,会节约一半以上的时间和财力。

二、创新性省份建设和知识产权制度

江苏省于2006年4月决定率先将江苏建成创新性省份,于是江苏在最近几年无论从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产值上还是专利申请数量上都遥遥领先中国其他省份,并且在GDP的增长上也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

三、外国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及对我国的启示

1、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的制造业大国,并且还再飞速前进,我们被称为“世界工厂”,但是我们的制造业长期处于产业链的最底层,而像设计、专利这些高附加值的技术却被外国垄断。所以我们急需完善我们的法律保护制度。

2、政府加大对制造业知识产权的行政指导与扶植力度。

日本,韩国在创新科技方面的崛起过程中,政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开发与管理。

第二章:实施名牌战略与知识产权制度

一、名牌战略的继续实施与目标实现

1、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对名牌建设的重视,促进企业主动而全面地落实名牌战略。企业品牌建设之路永远没有终点。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个误区,认为自己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生存问题,品牌是发展大之后的事情。实施上品牌与一切企业都有关,并不一定非得是大企业,只有重视品牌才能迅速壮大。现在的大企业在10年前也都是一些小企业!

2、进一步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3、社会公众要提高品牌与质量认识,重视品牌,支持名牌战略的实施

二、实施名牌战略与知识产权制度

1、实施名牌战略必然需要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障

2、实施名牌战略与相关法律制度概述。包括《商标法》《专利法》及其他法律法规。

第三章:名牌战略与商誉法律保护制度

一、名牌的实质性法律内涵---商誉。为什么?

二、商誉与商誉权

1、商誉权的法律属性。商誉权理解为知识产权(脑力智力产物,这是知识产权的固有产物),但不排除一定情况下归入人格权(去也法人的名誉权)。

2、商誉权的法律特征(与知识产权比较)

(1)没有法定时间限制

(2)非确定的地域性

(3)非恒定的专有性

三、我国有关商誉的法律保护现状,一句话,很不完善。

四、从商誉角度看名牌的法律保护制度建设与完善

1、顺应国情

2、与知识产权法的法律相协调

3、把握知识产权完善的时机

4、加强国际交流

第四章:名牌战略与商业标识法律制度

一、论我国商标标识法律制度的完善

1、名牌战略与商业标识法律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已经成为商品发展必须具备的市场竞争要素,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2008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中,中国无疑上榜,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而这已经影响到了我们参与的国际分工、获取国际贸易利益的能力。所以国家于90年代开始重视品牌战略。

2、相关法律现状:立法分散,系统性不够;失衡严重,存在法律漏洞:内容滞后,没适应商业标识发展需要;存在严重地区差异。

3、实施品牌战略下我国商业标识法律制度的完善思考

二、完善我国商号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五章:名牌战略与专利法律制度

品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是自主创新成果最有效的载体。没有技术创新的内核,就没有产品的公信力,品牌更无从建立。

一、名牌战略与专利制度的关系

1、品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因为品牌的竞争力归根到底是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竞争,没有技术创新的内核,就没有产品的公信力,品牌更无从建立。

2、专利制度是名牌战略的保障

专利技术是决定品牌寿命的重要因素,品牌没有终身制,名牌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市场信誉和公众认可度,也就是说名牌取决于市场而不是法律。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只有领先市场的产品才能产生更大的利润,也才可以产生品牌效应。

专利权是名牌区的市区的市场份额的保证,因为专利权是一种合法的垄断权。

3、专利申请是维护品牌竞争优势的手段

由于专利天生具有的垄断性和排他性的特点,专利技术的拥有者可以在法定期间和地域范围内禁止他人生产制造其专利或使用其专利方法,从而维护其市场垄断地位。

二、修改后的专利法对名牌战略的促进作用

1、明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立法宗旨,自主创新被提到新的高度。

2.提高专利授权标准,提升品牌的技术含金量:相对新颖改绝对新颖,提高外观设计的创新要求

3、规范促进技术推广应用的具体措施。共同许可变为普通许可

三、老字号企业的专利战略

1、自主创新战略

2、引进型创新

3、通过专利许可获得技术

第六章:名牌战略与标准化战略

一、标准化概述

一种标准的建立与统一会使社会经济的运作更加高效化,实际上这在我们现代化社会的成功企业中可见一斑,这些企业制度规定让别人去追随、去遵循,使规则成为成功驾驭技术发展方向的筹码(高通)。

当前特点

1、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2、目标和手段现代化

3、标准增加速度越来越快,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国际标准组织ISO)

二、标准化战略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其趋向,一句话:各国都很重视

三、我国名牌战略背景下标准化战略剖析

1、对标准化战略的定位:掌握核心技术;用知识产权为技术护航

2、对标准化战略的一体建设

前期:宏观把握,预测前景

初期:科研的力度,对专利的及时申请

中期:进行专利评估

后期:标准建立后的管理维护战略

3、对标准化战略的综合使用

虽然我们正在努力向标准化迈进,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我们的国情决定我们还长期处于“用标准”阶段。

熟练掌握技术,熟悉制度,为以后做准备。

四、名牌战略下标准化战略的推进

1、立足国情

2、强化自主创新

3、制定明确目标,积极应对国际标准壁垒,从而参与国际竞争

4、完善标准化法律政策环境,重视人才培养

第七章:名牌战略与其他知识产权法律问题

一、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机构的现状及其影响

1、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知识产权纠纷频发。

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缺陷,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低下(景泰蓝)

3、企业知识产权使用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驰名商标的反淡化问题研究(宾利)

下载关于住房保障制度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住房保障制度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住房保障制度体系构建初探[精选五篇]

    农村住房保障制度体系构建初探 [摘要] 农民除了可以无偿获得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宅基地外,几乎得不到政府在住房方面的任何资助,而且,即便是这种单一的以宅基地福利为基础的居住......

    住房保障制度落实工作计划与住院医师工作计划

    住房保障制度落实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落实住房保障制度,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一)抓好贡江花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20**年已开工的400套廉租住房、150套公共租赁住......

    苏尼特右旗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情况汇报

    苏尼特右旗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相关政策和盟行署《关于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通知》(锡署办发[20......

    关于完善公务员住房保障制度的提案

    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务员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议近年来,房价的高速飞涨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其涨幅与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及工薪阶层收入增长不成比例,存在着不合理因素,给社会的和谐发展......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研究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研究 李 晓 燕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摘 要]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保障制度价值的核心理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制......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甘肃政法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公共管理院(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9级劳动与社会保障班 学 号 200931060135 姓 名 王艳莉 指导教师 张......

    中美医疗保障制度架构及其比较研究(范文)

    中美医疗保障制度架构及其比较研究新桥医院神经内科李奕 摘要:目前,医疗保障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居......

    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 副本 (范文)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设计)考核社会保障概论作者XXX 考试批次201309学籍批次201203学习中心XXXXXX 层次高起专专业行政管理完成时间2013年8月28日关于农村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