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21:3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

第一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李军鹏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课程名称: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收藏] 课件分类:

群众路线 公共管理

学 分: 时 长:1:00

课程教師:

李军鹏

本课程由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李军鹏主讲,主要内容有:

一、我们党党群干群关系理论的发展;

二、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

三、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与问题;

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措施。

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主要讲四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党党群干群关系理论的发展;第二个问题,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第三个问题,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和问题;第四个方面,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措施。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党群干群关系是最广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人心和顺、社会和谐、工作协调、事业发展的前提。我们要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事关党和国家的盛衰存亡。

干群关系是执政者与被执政者之间的关系。在古代有君民关系,君民关系曾经有古代的思想家把它比喻为“舟”和“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同时我们的干群也被比喻为鱼水关系,执政党是“鱼”,人民群众是“水”,鱼儿离不开水,没有水,鱼就没有法子存活,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就没有执政党的地位。所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治国力争的根基。

什么是党群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包括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群众的关系。干群关系是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既有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也包括非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但主要是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一、我们党党群干群关系理论的发展

下面来讲第一个大问题,我们党党群干群关系理论的发展。我党历来重视党群干群关系,非常注重化解党群干群矛盾。从我们党的党群干群关系理论的发展上来讲,我们可以把我们党的党群干群关系理论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鱼水论”阶段,一个阶段是“血肉联系论”的阶段。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鱼水论”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阶段。毛泽东同志从领导革命战争开始,反复强调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人民群众的战争的重要性,他指出来:“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在1941年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提出来了党群关系的“鱼水论”理论,毛泽东同志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党离不开群众,而群众却是独立于党之外的力量,党和群众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群众可以没有党,但党不能没有群。在解放之后,一些人认为是党打下了江山,党和群众两者的关系被曲解为解放者于被解放者的关系,认为是鱼解放了水,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鱼离不开水。

随着我们党执政之后,毛泽东同志意识到党会发生脱离群众的危险,会出现党群干群矛盾,因而1957年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当中指出:“我们的人民政府虽然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它同人民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所以在“鱼水论”阶段,我们党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同时也意识到要注重化解党群干群矛盾。

第二个阶段是我们党提出“血肉论”的阶段。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的群众观更加深刻、更加成熟和人性化。江泽民同志指出:“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式提出来我们的党群关系是一个血肉联系,这就把我们的党群关系从鱼水关系进一步地深化到了血肉关系,鱼和水的关系是不同的物体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分离的,但血肉关系是浑然一体的自身组织关系,它们不可能分离。血和肉怎么能分离呢?所以这一种对党群关系的理解就更加深入到了本质的层次,如果说党是血,群众是肉,那群众是党的命根,而党是群众的血脉,党和群众须臾不可分离,从此我们党的党群关系理论进入到了血肉论的阶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个伟大命题的同时,突出强调“要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开展群众工作”,我们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高度重视党群干群关系问题,提出来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胡锦涛同志强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参与,我们什么事也做不成,什么事也做不好。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强调:要重点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不动摇,永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一)党群干群关系基础的新变化

下面讲第二个大问题,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我们应深刻的认识到,在我们当前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党群干群关系的基础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的党和干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群众也发生了变化。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的变化,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过了几代的代际更迭,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战争年代的老一辈的党的干部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我们党执政之前,党群关系是同为一个炕头睡觉,同一个烟袋抽烟,有一个水瓢舀水,同一根扁担抬粮。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处于一种非常态的政治生态环境当中,客观上使党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够生存。但到了执政的条件下,不像过去那样离开群众一刻也不能生存,反过来群众生活能否改善,生产能否顺利开展,多依赖于党的路线政策,依赖于党的各级机关的工作态度,依赖于广大党的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所以这关系变了,党的干部队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群众方面来讲,群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革命年代,群众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社会分层并不复杂,并且亲身经历了翻身得解放的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是直接的受益者,对党存在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党群关系不存在什么问题。

但到了现在,群众对党的认同已经从原来的感情认同、“感恩性”的认同转变成了法理型认同和利益的认同。现在有的基层群众有吃有喝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要什么我不理你,有的问题要找你,解决不了要骂你。所以我们现在的群众对党的认同已经转变成了一种利益认同和法理型的认同。这是我们的党群干群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执政以后,党群关系发生了这一些变化使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大大地增加。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深刻地指出:执政使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大大增加。在执政之后,党面临脱离群众的危险发生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是进了城,上了楼,环境发生了变化;第二个,当了官、掌了权,地位发生了变化;第三个,在和平环境,生活安逸,感情发生了变化;第四个,不打仗,搞建设,任务发生了变化;第五个,党员干部的构成发生的变化。所以执政党和干部是从奴隶到将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巨大风险,这是我们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第一个新的变化。

(二)利益格局的变化对党群干群关系形成新挑战

第二个变化,利益格局的变化对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新的挑战。我们现代的社会结构转型非常剧烈,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形成,群众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改革之前,我们的工人队伍成分单一,主要是国营、集体企业和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机关事业单位中的职工,但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新兴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员工、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成为了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许多的农民从繁重的农村劳动当中解放出来,成为了乡镇企业的职工、进城农民工、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所以农民阶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择业者等等。在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之间,领导干部与普通干部之间,高级干部与基层干部之间也有了利益的分化,所以我们的社会阶层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的内涵和外延也不同。

更主要的是在改革初期掌握知识、资本和权力资源的人,日益成为了改革的主要的受益者,并且出现了利益积累的态势,而在改革初期,得到一定利益的社会边缘阶层和弱势群体日期成为改革代价的承担者,特别是有少数党员干部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质,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以后寻租活动,变成了既得利益者,所以我们现在的社会利益格局的失衡也是我们面临着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而这一个问题对党群干群关系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

我们利益格局的变化对党群干群关系的挑战是在这样一种利益格局下我们党能否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对自己的认同感,因为人民群众已经从感恩性的认同转变到了利益认同,怎么样与人民群众寻找到利益认同点?我们党能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包容性,更好地吸纳社会新生的阶层。我们党能不能够有效地防止自身产生既得利益集团,这都是一些非常尖锐性的问题,影响到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

(三)各种社会矛盾极易演化为干群矛盾

党群干群关系的第三个新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极易演化为干群矛盾。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由于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组织不发达,难以发生缓冲作用,所以各种社会矛盾一旦发生之后,极易演化成党群矛盾和干群矛盾。

我在这里给大家举几个典型的例子。2004年10月18日,发生在重庆市万州区的民众冲击政府的“万州事件”,就是因为一个很小的偶发事件产生的,就是因为一名农民搬运工不小心撞了一名市民引起来的,这样的一件非常小的民事纠纷居然演变成了一场冲击政府的党群干群矛盾。

2005年6月26日,发生在安徽池州城区的一起因为交通事故引发的砸燃轿车,袭击现场武警,洗劫超市的“池州事件”,居然因为一起交通事故引发了一场尖锐的党群干群冲突。

在2006年8月,浙江瑞安市三中29岁的女教师戴海静坠楼身亡,这一个刑事的事件居然引发了砸工厂机器和汽车、冲击政府的“瑞安事件”。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有时候因为某一些人民群众自己经营不善也会引发成干群矛盾,如内蒙的一个牧民买了山西的黄牛发生了经营亏损,要求当地政府进行赔偿,所以很多的一些简单的社会纠纷和一些自身原因引发的一些事件,往往演变成干群矛盾。

(四)个别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基础脆弱

我们党群干群关系的第四个新变化,个别地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基础脆弱。有一些地方部门干部与民争利,与民争地,部分群众仇官、仇富、仇警、仇政府,在有一些地方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鱼水关系已经开始演变成了“蛙水关系”,青蛙与水的关系,青蛙可以在水里,也可以跳到岸边,有的甚至变成了“油水关系”,互不相溶,相互融合不进去,有的甚至演变成了“水火关系”,视同水火,尖锐对立。

而历史经验表明群体之间的社会矛盾只是一种局部的不稳定状态,但官民关系的恶化却会导致政权的瓦解,所以我们对个别地方的干群关系紧张要高度重视。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研究报告》,它调查了社会各阶层对近十年来获益最多的群体的排序,其中69.84%的人认为国家干部是近年来收益最多的群体,其次认为演艺人员是排第二位,认同的人占53.71%,有52.13%的人认为私营业主是最大的获利群体,有47.98%的人认为国有/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最大的获利群体,有44.11%的人认为专业技术人员是最大的获利群体。所以干部排在获利群体的首位值得警惕,在这样的一种条件下,有很多人认为干部是获益的群体,这就表明社会上很多人对干部的形象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容易引起干群之间的矛盾冲突。

(五)干群冲突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冲突

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的第五个变化,干群冲突成为了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冲突。调查结果显示:民众普遍认为干群差别是较为显著的社会差别,而干群冲突是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冲突。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全国上访案件中70%—80%是由党群干群矛盾激化所引起的。中组部党建研究所有一项研究显示:79.36%的人认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是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因素,71%的人认为腐败现象严重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最主要的问题,69.39%的人认为干部作风差,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最主要的问题。所以,党群干群关系当中存在着这些新的变化和新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三、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与问题

(一)当前我国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

下面来讲第三个大问题,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与问题。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改革发展的过程当中,广大的人民群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众获得了很大的实惠,是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的实践基础。党的一系列利民亲民政策是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的政治保证。各级党委、政府力求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我们党采取了很多的惠民措施,保障性的安居工程,医保社保全覆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改善低保户的待遇等等,一系列的惠民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群众的受益面不断地扩大,极大地拉近了广大群众和党的距离,化解了很多矛盾。

我们绝大多数的党员干部真心实意地为民谋利,为民解忧,是党政关系和谐的直接动力。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和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的活动当中,在危难时刻,各级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救助灾区群众,“同人民在一起”成为了震撼人心的时代强音,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

(二)当前我国党群干群关系中的问题和困惑

但我们也应客观地看到,党群关系当中存在着一些比较冲突的问题。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漠,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一些地方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甚至发生冲突。

干群矛盾的现状现在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干群之间缺乏信任,集体上访,干群矛盾增多的情况;因为利益分化和分配不公造成的干群矛盾的频发;部分干部的贪污腐败所导致的干群矛盾;群体性冲突事件是干群矛盾的最集中的体现。

在干群关系的处理当中有很多的矛盾和困惑是值得我们去加以认真思考的,在这里,我给大家讲几个我们干群矛盾的几个困惑,这也是很多领导干部头脑当中比较困惑的问题。困惑之一,为什么国家的法律制度日趋完备,可是涉法涉诉纠纷案件仍然不少,老百姓越级上访事件依然不少,干群矛盾依然不少?

根源在哪里?根源在于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不够,各类调解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我们注重“法律无情”,轻视“人间有情”,有些干部有的事情处理虽然合法,但缺乏清理,或合情合理却不合法,导致部分群众心不服、气不顺,有一些干部处理问题方法简单,甚至动粗蛮横,留下了不少的矛盾和棘手的问题。所以根源还是在一些干部。

困惑之二:为什么国家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好、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可是群众对干部的意见却仍然不少呢?

其根源还是在干部,我们群众对干部的认同感和信赖感减弱了。一些干部为政不清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益、捞好处,或为政不公,执行政策的时候照顾亲友,或为政不实在,喜欢说一些不切实际的话,办一些脱离实际的事情或深入实际调研不够,对群众的呼声听的不真切,制定的办法脱离实际,办了好事群众也不领情。所以根源还是在干部。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困惑之三:为什么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不少的群众还是反映自己不够幸福呢?

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群众的比较标准变了。群众随着眼界和视野的不断拓宽,素质和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他们对党的评价内容也日益多样化,从原来的单纯的经济建设逐步地发展到社会发展、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等等多个方面,评价的标准也日趋多样化,不仅看政绩的大小,还要看创造政绩的目的,创造政绩的成本,要看人民群众是否受益,评价的范围也逐渐地扩大化,不仅要进行纵向的党的发展史的对比,还要进行各级政党之间的横向比较,所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高的期望和要求对党的能力提出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现在人民群众的比较的标准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标准。

去年9月份,我们到新加坡访问和考察的时候,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一个执行副理事长在接待我们的时候就跟我们说: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做了很多惠民的好事情,特别是新加坡80%多的人都住到了政府建设的租屋里边,但是人民群众依然不满意。在前年在议会选举的时候,人民行动党的得票率降到了60%左右,反对党的得票率大幅度地往上升,原因在哪里?为什么人民群众对人民行动党开始有不满意?原因不是人民行动党做得不够,而是人民群众的评价标准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些新加坡的国民到迪拜去的时候,发现迪拜的公共汽车站是有空调的,所以这一个新加坡人马上用3G手机拍下来发给新加坡的交通主管部门说,为什么在迪拜的公共汽车站有空调,而新加坡气侯这么热,为什么不装空调?而在新加坡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如果它装空调的话,人来人往,公共汽车站的成本是非常之高的,这说明人民群众的横向比较使很多的政党面临着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的挑战。

其次,人民群众的比较观念发生了转变,过去人民群众习惯于“往前比”,现在热衷于“往后比”,更加关注发展的前景,关注未来的生活保障;过去习惯于“向下比”,现在热衷于“向上比”,喜欢跟富裕户比;过去习惯于“纵向比”,现在热衷于“横向比”。

第三个原因,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情况。目前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所以人民群众反映自己不幸福,最后是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也让人民群众感到不幸福,所以根源还是在干部。我们要对现在的党群干群矛盾的根源加以一个深刻的梳理和划分,找到当中的关键环节。

(三)我国党群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

我们现在的党群干群矛盾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客观原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因,我们现在的收入分配不公,利益分化和失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出现的客观现象,这也是带有决定性的原因,我们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也是一个客观原因。

但我们来看一下关键原因是什么,公共权力的滥用,政府能够能够做到公正协调利益是关键性的成因。

有一些干部与富人谋利,官商勾结,进一步地加剧了群众对富人的反感,当权者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恶化。有一些地方政府与民争利,在土地流转、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等问题上面,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瓮安事件”发生后,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指出,瓮安事件的发生有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地大量的矿群纠纷、移民纠纷、拆迁纠纷这一些事件当中利益处理不当,许多合法正当的群众利益非常被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和解决,长期积累干群矛盾白热化,最终酿成了群众烧砸党政机关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云南的“孟连事件”发生背后的原因是胶农、橡胶企业和国家三方利益协调不够,所以当地政府在“孟连事件”发生之后,决定彻底清除引发矛盾的根源,提出来“两个兼顾”:必须兼顾胶农、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所以我们的政府没有公正协调利益是关键原因,也是我们处理党群干群关系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干群矛盾还存在着一些主观的根源,有一些党员干部官本位意识严重,公仆意识和宗旨观念淡漠,作风不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权力观念错位,有的人把手中握有的权力当成是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腐败现象的蔓延加剧了干群关系紧张,进而危机到党群关系,使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形象的认识负面化。

同时由于我们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约束不力,惩戒力度不够,所以也容易引发党群干群的矛盾。

同时,党群干群关系还有群众方面的原因,我们一味地把原因归结为党和政府也是不公正的。客观地看,群众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原因,群众往往考虑局部实际利益的多,群众不同于干部,在一些问题的考量上,群众往往思维是直线式的,现实而又感性,特别是对一些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决策往往缺乏理解,群众比较注重利益之间的比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的第一选择是实惠,特别是在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比较利益决定着群众的干劲和方向,所以群众和干部之间必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和矛盾。

在干群矛盾当中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部分群众也有政策观念、法治观念、是非观念淡漠的问题,有一些群众不愿意承担应尽的责任,不服从正当的管理,在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矛盾的时候,过于看重个人的利益。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有几个煤矿发生事件之后,有几个煤矿的遇险人员得救之后,升井之后,第一件事是向领导要押金费,又比如说发生山林着火、河堤涨水抢险的时候有一些群众无动于衷,干部动员群众上山灭火、上堤抢险,有一些群众张口就是要钱。所以群众方面的原因也应该重视,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群众也是我们解决干群矛盾当中也必须考虑到的因素,群众也有它落后的一面。

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措施

下面我们来讲第四个大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措施。目前党群干群关系良性互动不足,主要原因是在党委政府、在干部,所以我们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首先是要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一系列观念和做法进行转变。

首先,第一个方面,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观念。我们的各级党员干部心中始终要装着群众,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群众的利益是党的利益,要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把服务群众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树立民主的理念,善于运用民主的手段来开展工作,要树立法治的理念,越是矛盾突出,越是要依法办事。

第二个措施,解决好发展的问题,使我们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首先是要进一步地加快发展经济,提高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的水平。在我们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分好蛋糕,要完善收入的分配调节机制,完善利益的协调机制,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平衡利益分配的机制。当前的重点在农村,是要重点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坚决纠正侵犯农民权利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加快完善一系列的制度,要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民集体产权制度;加快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加快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补偿的办法。

第三个方面,健全党群干群关系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要目前党群干群关系,首先要有一整套的机制、体制作为保障。首先一个机制,要建立健全民意畅通表达的价值,拓展和畅通社情民意的反馈渠道。怎么样来畅通民意的反馈渠道呢?群众跟党委政府联系可以有多种的方式,有热线电话、电子邮件、论坛发贴、发短信、写信、直接找有关部门等多种方式。

但政府和党的干部要主动地联系群众,主动地去拓展民意沟通的范围,所以我们重点要建立机关党员干部联户制度,机关党员干部要主动地去联系几户,乃至几十户的人民群众,要建立党员干部派驻基层的建筑。山东就搞了一个“第一书记制度”,把很多机关干部派到基层的农村社区里边去担任第一书记,去真正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地到基层驻点。要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我们的党委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自己的联系点,解决那一个地方的实际问题,要建立民情登记,民意调查和公布的制度。各级党委机关要真正地去登记、了解民情,了解每一个家庭的情况,建立民情档案,同时还要搞好民意调查,通过民意调查来发现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存在着哪一些问题。要完善民情的恳谈制度,我们要通过各种恳谈的方式、座谈会的方式真正了解老百姓心中所想,要建立党群的对话制度,建立听证和质询制度,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都可以搞一些听证和质询制度来方便了解民意。要完善群众的意见征集制度,同时要完善信访的联席会议制度。

领导干部要定期下访、定期地接待群众来访,及时地阅读处理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的舆情等等,所以各级党委和干部要主动地去畅通民情民意的反馈的渠道。在这个方面,列宁同志就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据苏联人民委员会接待室的统计表记载,仅仅在1922年10月2日到12月16日两个半月的时间里边,列宁就亲自接待了125人次,平均每天会见2到3个人,曾经采访过列宁,目睹了接待场面的美国记者威廉斯,把列宁的办公室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接待室”。所以,列宁接待群众,主动畅通民意的这一个做法是值得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的。

同时,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政党领袖的一些做法也是可以借鉴,如美国总统奥巴马作为美国民主党的领袖,他每天都要回复电子邮件,回复老百姓的一些信件,直接与人民群众联系,目前是要让人民知道他在想什么,以及让他知道人民在想什么。

在我国的基层也创造了很多的协商民主、畅通民意的一些举措,如浙江温岭泽国镇的“民主恳谈会”;杭州市构建“政府、媒体、公众三位一体”的信访工作机制;成都市新都区的村民议事会;成都市社区的居民议事会,都是一些很好的基层畅通民意的协商民主的。

第二个机制,建立健全群众事项的督促办理机制,狠抓落实对群众提交的诉求要给予及时而周到的答复和服务。

第三个机制,建立健全公众知情参与监督机制,拓宽公众的参与渠道,可以采取群众公开评议、立体监督的方式。

第四个机制,建立健全目标考评与责任追究的机制,把干部受理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情况作为年度工作目标的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第四个措施,要创新党的联系群众的方法。从原来的过多地依靠单位组织的集中方式到主要面向社会的分散的方式,从单一的、简单的、平面的个别推荐的方式到多样化的、复杂的、立体的整体关系拓展。特别是我们要全面地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完善基层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完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制度,建立健全选区责任制,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密切跟群众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要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把行业协会、社工组织,这一些新型组织形态也发展为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的渠道。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国外的执政党密切党群关系的一些经验的研究,随着各国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模式、社会基础不同,但作为执政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有一些共同的规律,所以,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的形势下,国外政党在增强自身吸引力、加强组织动员能力、增强突发危机处理能力等等方面的密切党群关系的一些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密切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第五个方面的措施,要建立一个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我们既要有好的作风来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又要有好的制度和机制作为保障,特别要建立一些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

我们要建立健全民主的决策机制,政府出台法规和相关政策,要立足于民众立场,关注、重视民心民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从而杜绝或削弱目前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形式左右政策走向的状况。同时我们要改变政府与民争利的状况,政府要从市场主体、与民争利的角色当中完全退出来,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同时我们要健全利益的补偿机制、完善财政的倾斜制度,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弱势行业、弱势群体,在改革发展或者当中所承担的一些代价进行补偿,要完善税收调节制度,通过“提低”、“扩中”、“调高”、“打非”等方法,缓解收入分配扩大的趋势,逐步地建立一个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的分配格局,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救助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网和兜底的保障机制。

我们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第六个方面的,要完善政治监督和制约机制,特别是要完善政治监督机制,政权公共权力运行和监督的机制,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我们要完善行政问责制度,严格领导干部问责机制,对一些影响群众利益,损害群众利益的一些违法违纪的干部进行问责,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地健全基层的民主的建设机制,确保基层的党支部书记和基层的领导干部由老百姓一人一票直接选举出来。同时,我们要加强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社会心理的疏导机制,特别是要在全社会普及心理健康的教育,让群众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提高社会整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政府也要注重及时调节负面的社会心理,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第七个方面的措施,加强党风政风廉政建设,提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是要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通能力、应急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党的干部改变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依法行政、照章办事,让群众真正地得到实惠。同时,我们也要提高群众的思想政策水平和民主法律素质。要进行非常细致的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像城市拆迁、农村征地等等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除了政策的制定要合乎民众(主)的利益之外,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也要向群众反复地宣传,讲政策、讲道理。我们要真正地做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和谐的方式达到我们的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这是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内容,讲了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讲座心得体会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讲座心得体会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讲座心得体会 5月29日上午,我们听取了市委党校教授的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短短一上午的课堂讲授,只是为我们掀开了冰山一角,但使我们受益匪浅,体会颇深。下面就此次课,谈一点感受和体会。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

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两个重要的论断指明了新时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性,对于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作风,依靠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早出自孔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观点,也使历代统治阶级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这一论断在历史上无数次地被证明过,这一光辉思想,对历代统治者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起到了积极参与的促进作用。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

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党成功做好“三件大事”、取得“三大成就”的关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但新形势下,我们有些干部不仅没有真正地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和作用,而且对人民群众的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说明现在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里对“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已经比较淡漠,更有甚者有些干部将人民群众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甚至把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由“鱼水关系”变成了毛泽东同志

过去批判过的“猫鼠关系”,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所有这些都是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格格不入的,这样就无法发动人民群众,就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所以只有充分的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道理,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依靠人民群众、发动人民群众、才能发挥人民群众的无限创造力,才能把社会主义建设得有声有色,确保各项事业的顺利完成!

新时期下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世界观是领导干部坚持和维护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基础。加强个人“德”的建设,德才兼备,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做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再次要自觉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第三篇: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心得体会

湘东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黄彩国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推进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群众路线、坚持执纪为民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方向和重要职责。通过积极投身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践行群众路线,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带头改进作风、带头反对“四风”,为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对一名县区纪委书记来说具有更加特殊而重大的意义。通过前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接受红色教育、警示教育,本人觉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准抓手,持续发力,心无旁骛坚持好这条生命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抓住理想信念“总开关”,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

理想信念是立身做人之本,也是从政之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的精神动力。践行群众路线,解决“四风”问题,首先必须补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上的“钙”,防止“软骨病”。

必须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一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其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他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完整、最有体系、最令人信服的科学理论。践行群众路线,必须争做一名马列主义信仰者,熟练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事业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影响,真正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二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践行群众路线,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自觉抵制“渺茫论”,克服“信念危机”,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把思想信念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坚持以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不背离。三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共产党员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做到思想上先人一步,工作上先人一拍,作风上先人一筹,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做到始终关心群众疾苦,重视群众问题,带给群众实惠,从群众中汲取力量,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永保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必须努力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民务实清廉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是党心和民心所向,是体现和衡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要素,共产党员应以其为核心价值观,经常对照自省,做到知行合一。一是突出“为民”,践行正确的宗旨观。要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化宗旨观念和群众路线意识,树立让群众满意意识,把最终评判权交给群众,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纠正本末倒置、不知大小的错位现象,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把群众作为老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保持耳聪目明,把才干的增长、力量的源泉植根于群众的实践创造中。二是把握“务实”,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弘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多出针对性强、可行性强的实招,言必信,行必果;多办顺应民意、惠及民生的实事,追求货真价实、不掺水分的业绩,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三是守住“清廉”,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清廉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基。共产党员要用党章规范一言一行,守住信念、道德和法纪防线,不断改进作风,坚决抵制歪风,崇廉

2敢于当面批评。对事实客观实际,要实事求是,敢于谏言,勇于纠错,坚决反对说假话。要自省所干。要以岗位为舞台,以工作为追求,当好人民公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是要严明规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树立规矩意识。在当前“为官不易”的形势下,懂规矩、守规矩,不仅是工作之所系,大局之所需,更是个人旅途顺畅,家庭幸福之保证。纠正行为失范,领导干部应自觉作懂规矩、守规矩、用规矩的表率,在党纪、国法、道德等各种规矩面前保持清醒、冷静和定力。要树立规矩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党员干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应切实做到真正懂规矩、带头用规矩、自觉守规矩。要把讲规矩当做一种责任,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自觉置身于规矩之下,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切实在制度的“笼子”里管人管事。要善于“把自己摆进去”。坚决纠正和杜绝连一些最基本规矩都不讲,毫无制度意识,毫无敬畏之心的现象,坚决防止口无遮拦,随心所欲,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的无组织无纪律现象。要牢记公私之分。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是为政用权的基本准绳。“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公烛之下不展家书”。在古人看来,廉与贪之间的界线,就是公与私之间的红线。拿一分钱财,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一次失守,次次失守。领导干部只有公私分明,“有所行,有所止;有所为,有所戒”,才能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事业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

三是要大度。领导干部的职责不外乎两条:一是组织、二是服务,无论是发挥组织优势,还是服务人民群众,都需要宽容大度。要有大视野。善于从全局、宏观、长远上把握问题,坚持方向与原则,把握规律与节奏,做到游刃有余、从容不迫,沉得住气,受得了委屈,经得起检验,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大胸襟。能够虚怀若谷,具有容人之心、容事之器、容己之能;能够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包容个性、尊重特点、善待差异,多交流、多沟通,以诚相待,比学赶超,不勾心斗角;能够互相学习,不嫉贤妒能;能够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能够吃得了亏,受得住批评。要涵养大气度。真正走出自我、超越自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舍弃对名利的渴求,不为俗事所困;舍弃对财富的贪婪,不为物欲所累;淡泊名利,进入忘我境界,成为自我主宰,追求更多为群众认可的“名”,争取更多对群众有益的“利”。要成“大我”。“汤、禹罪己”而兴盛,“桀、纣罪人”而速亡。群众拥护的,就是我们弘扬的;群众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群众反对的,就是我们禁止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发生冲突时,党员干部应坚决克服小我、服从集体。

第四篇:十八大报告学习心得体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什么时候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托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聪明和气力。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勇于开辟,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节约勤俭,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慵懒惰奢等不良风气,果断克服情势主义、官僚主义,以良好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正当权益。

落实这些要求,就是要坚持党的群众线路,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往。群众线路是中国共*产*党长时间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线路是党的根本线路,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明显标志。

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役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往的群众线路,是我们的事业不断获得成功的重要宝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九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党,必须始终牢牢依托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极力量。联系并结合工作实际,必须 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工作:z一要知民情。就是要了解群众在想甚么、盼甚么、要甚么。要真正深进到群众中间,多方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在与基层群众的思想交换中,融会感情,及时了解和解决群众关注的热门、难点题目;在与实际、实情的接触中,找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真实的民心***所在,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知民情从手段上来讲,可以是一次面对面的深进谈心,可以是一个及时雨的慰问电话,也能够是一场互动式的思想交换,乃至现在流行的微博关注,等等。二要顺***。就是要尊重人民的意愿,把人民拥戴不拥戴、同意不同意、兴奋不兴奋、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具体工作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斟酌;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同一起来,做到既符合上级要求又符合人***愿;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说群众想说的话,多办群众想办的事,杜尽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三要解民忧。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同道就要求必须解决群众的穿衣题目,吃饭题目,住房题目,柴米油盐题目,疾病卫生题目,婚姻题目等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题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xx等党的历代领导也反复夸大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群众工作,想方设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重视并善于展开群众工作,既站在群众的前面引导群众,又时刻关心群众的亲身利益,其实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人民群众才真心实意地拥戴党,无怨无悔地跟党走。

四要热民心。领导干部要把群众放在心上,就是要感情上真心关心群众,通过热民心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心中时刻装着群众,遇事多同群众商量,真正融进到群众中往,和群众打成一片。要在工作上依托群众,制定决策要汲取群众聪明,落实决策要发挥群众作用,把党的主张化为群众自觉的行动。要在生活上关心群众,少弄锦上添花,多做雪中送炭,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五篇: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文章标题: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和目标来建设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自我发展壮大,走向新境界的豪迈宣言。它不仅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也是党面对新时代世界大势所做出的一个重大时代性抉择,是坚持党的宗旨所做出的又一次庄严的历史承诺。

“三个代表”的核心和归宿,是最忠实地代表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忠实地贯彻体现人民的意志,使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获得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对于这一点,特别需要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性和现实敏感性,才能充分地理解和贯彻执行。

一、党的宗旨是确定党的性质的价值导向

毛泽东曾多次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政权、党所领导的全部事业的唯一的最高宗旨。所谓“宗旨”,就是根本的、最高的、统率一切的价值取向、价值标准、价值原则。“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凝聚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实质的价值取向,它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一般说来,奉行什么样的根本价值观,则表明政党、团体和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性质、政治面貌和历史地位。党的宗旨的内容是“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并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quot;(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这是从价值与评价、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高度,明确而完整地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导向。这一价值观所特有的价值取向,它所包含的全部信念、信仰和理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自觉无条件地站在历史的主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忠实地贯彻人民的意志,去争取实现人类自身的彻底解放和美好前途。

这一人民主体论价值观的科学基础,在于以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趋势。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彻底的科学的实践观和社会发展动力的辩证法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同上)党的宗旨即最高价值观的一大理论特色,是对历史规律、客观真理与人民价值的深刻理解。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真理与人民利益一致“这个具有高度理论创造性和实践指导性的命题。他说:”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同上)一般说来,真理与价值之间是彼此存在差异和对立的。真理不是价值,价值不是真理;真理不一定对任何人都用,对人有用也并不一定符合真理。但是,站在人类历史进步发展的高度,以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以符合人民的利益、满足人民的需要为价值标准,那么这种价值就与社会发展的客观真理之间有着内在的、无可否认的高度一致性,”不一定“就可以变成”一定“。这是因为,社会历史的客观真理,归根到底是社会历史主体及其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显现,它必然存在于、表现于社会历史主体--人民大众自身存在、活动及其条件和过程的深处,必然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其条件的变化互为表里。社会历史的客观真理就是人类和人民的存在、利益、活动及其条件运动变化的逻辑;人类、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变化所遵循、所体现的逻辑,就是社会历史的客观真理。因此应该说,”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高度自觉的历史主体意识,是一种达到了与科学历史观相统一的先进价值观。

党的宗旨决定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是一种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这种联系对于党本身说来,是根本性的、普遍性的和决定性的要求,它必须通过党的全部纲领、路线、战略、方针、政策和策略、乃至工作作风等得到全面的贯彻体现,并保持始终。如果没有了这种联系,就意味着党改变了性质,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党的思想理论的先进性,不仅在于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先进性,也在于价值观上代表人民利益的先进性,在于科学世界观与先进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性。没有这二者之间的高度统一性,就不能始终体现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就不是一个高度成熟、自觉和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了党的先进性的这一要求:”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quot;我们要把这些号召提升到党的宗旨高度来理解和执行,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践中贯彻体现。

二、”人民“范畴的现实定位

贯彻党的宗旨的观念前提和决定性

环节之一,是正确理解和掌握”人民“这个历史范畴。要为人民服务,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准确、深入、完整一贯地理解人民,心中真正地有”人民“。

有人认为”人民“这个概念过于抽象的、空泛,实际上往往流于感情化和随意化。实际并非如此。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人民“的确是一个既具体又广泛,既有很强历史普遍性、又有很强政治性和

政策性的概念,需要用一套科学、积极、清醒的观念和方法去理解和把握它。

一般说来,马克思主义确认”人民“的具体范围有两条基本的标准:一是”质“的标准,即依据现实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历史任务和趋势,针对人们同这一历史任务的关系,来划分人民和敌人:作为人类现实的的”健康肌体“部分,站在历史前进方向一边,对完成历史任务起推动和辅助作用的人们,他们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他们就是人民;而站在对立面,成为革命对象和历史进步障碍的人,则是人类肌体上的”病变“部分,他们才不属于人民范畴。这一标准可以叫作”历史进步原则“。二是”量“的标准,即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由多种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构成的一个最大复合体,是人民。量的规定来自质的规定,由于社会生活必然是由绝大多数人来共同承担的,所以人民永远是人口中绝大多数。这条可以叫作”绝大多数原则“。在质的标准上坚持”历史进步原则“,在量的标准上坚持”绝大多数原则“,并通过具体的历史分析、阶级分析和政策策略分析,使两个标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念的精髓。

”人民“范畴所具有的一般涵义,总是指承担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任务的所有个人的总和,是对实实在在地承担各种社会正常职能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成员的统称。简言之,人民永远是指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的绝大多数人。显然?quot;人民”范畴的内涵要比阶级、阶层、政党、集团的内涵更简单、单纯许多;因此它的外延则比其他范畴的外延更宽泛、灵活许多。理解“人民”既要以对个人、团体、阶层和阶级等的分析和综合为根据,又要超越个人、团体、阶层和阶级等特定范畴。唯其如此,“人民”才能全面地复盖社会历史主体的现实形态,才能真正符合社会发展动力因素的客观现实。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毛泽东曾指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拿我国的情况来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都是人民的敌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级阶的国民党反动派,都是人民的敌人;一切反对这些敌人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文中黑体字为笔者所标)在这些具体的分析和判断中,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质和量两个标准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在实践中是否做到真正地站在最大多数人民的一边,并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是直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成败的根本因素。因此党在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都把确立清醒的、准确的“人民”即党所服务和依靠的对象范畴,作为首要的问题提出来,给以科学的回答,并作为制定具体的路线、战略、政策和策略的依据。?quot;人民“是个广泛的、复杂的、动态变化着的历史范畴,即使主观上十分尊重人民,如果实际上不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态度去把握现实,也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在我们党已往的经验教训中,确实出现过人民即服务对象错位――”想为人民却或伤害了人民“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极其复杂和隐蔽的:

例如,正确地判断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历史任务、方向和目标,是运用质的标准正确把握人民范畴的前提。这需要与时俱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透彻地分析并抓住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现实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的任务之所在。离开了主要矛盾,或者不能正确地抓住主要矛盾,也就意味着不能真正地认识人民和依靠人民。在这方面,我们已往最大的教训是?quot;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路下,依旧沿用阶级对抗时期的思维方式,把阶级对立看作是主要的社会形势,用狭隘、极端化的阶级观念取代了人民观念,用阶级斗争冲淡了为人民服务,而把人民群众切身的物质文化需要放在一边。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去判断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同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主要矛盾去划分人民与敌人的界限,结果是一样的,都必然会损害人民的利益,并导致失败。“文革”的教训就是如此。

再如,正确处理社会上人们的客观地位和主观态度之间的关系,是正确地把握为人民服务大方向的一个试金石。根据人们的立场同当前历史任务的关系来判断社会上的人们是否属于人民范畴时,所谓立场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客观利益和作用,还是指人们具体的主观态度?依据马克思主义“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原理,应该是用人们的客观地位来说明主观态度的根源和实质,进而把握客观地位和主观态度的统一。正因为如此,我们党能够始终毫不动摇地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一边,坚信不管群众目前的觉悟如何,他们本质上都是社会进步的主力军;也正因为如此,能够透过一定时期内某些非基本群众(某些中间阶级、阶层)动摇不定、犹豫反复的政治态度,从其客观利益和地位中,看到他们属于人民的本质方面,看到使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转向革命一边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是在思想和行动上,使党所领导的人民队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quot;绝大多数“规模的一个基础。相反,如果不能客观地全面地看待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或者仅仅根据人们一时的主观态度(是否拥护某项措施,是否积极、先进)来划分人民与敌人的界限,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例如在知识分子问题上,过去曾较多地从阶级出身方面来考察,而很少从更深的一个层次--知识、科学、技术、文化在社会进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理解知识分子,并且把他们的某些独立个性当作是离心离德的表现,以主观态度划线,就一度出现了把知识分子排除于”人民“之外的倾向。这些都导致了对人民观念的偏离和实际上脱离人民群众的行为。

邓小平深刻地总结了上述历史经验,在正确认识世界形势和国内外历史条件的基础上,确立了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使我们党实现了工作中心的转移,同时也就意味着重新团结和依靠全体人民,把全面地贯彻为人民服的宗旨务摆在了中心地位。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整套思想,其中特别包?quot;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和措施在内,自始至终都明显地饱含着对全体人民群众的深刻理解、深切关怀和充分尊重。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的阶级和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的具体形态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江泽民的“七一讲话”敏锐而准确地抓住了这一新的时代特征,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其中关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精辟论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在内,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一道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之中的先进分子也可以加入党的组织,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成员。这就是说,他们不仅理所当然地是人民中的一部分,是我们党的宗旨中规定的服务对象一部分,而且可以经过努力而成人民之中的先进分子。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可以看到这些重要论述实际上也是对于新时代人民定位问题的科学回答,使我们对新时?quot;人民“范畴的理解更深入、更全面、更具体了。

江泽民的”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告诉我们:全体人民正是党的广大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而全体人民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着新的历史。不论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不论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精神生活条件等出现了如何多样化的情况,都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人民的权力和力量之所在,看作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显示。因此要使我们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使我们眼中?quot;人民”更具有活生生的时代的形象,就要始终关注社会生活实践本身的发展,始终关注绝大多数乃至全体人民的自身动向,并使自己的观念与之相适应,决不能用陈旧的、脱离实际的教条束缚住头脑。必须彻底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方式,才能充分理解“人民”范畴新的定位及其意义,才能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变成切实的行动。

三、代表人民与服务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和中华民族振兴事业的核心力量。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地位,同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宗旨,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保持党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分不开。在革命年代是如此,才有了革命的胜利;在执政的建设年代更要如此,才能有政权的巩固和事业的兴旺。

而党的宗旨的贯彻、党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归根到底表现为党在思想上和行动中,都要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坚定维护者、真诚服务者。党的事业,归根到底也就是为了人民,发动人民,依靠人民,实现人民自己解放自己的事业?quot;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因此,党”代表人民“与”服务人民“是统一的:”代表“的根本是”服务“;”领导“也是服务,是在服务基础上的”代表“。

”代表人民“与”服务人民“之间的统一,是党得到人民群众衷心信任和拥护的基本条件;始终体现和保持这种统一,则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就如何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了深刻的阐述。其中包括:

1、要从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根基方面理解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自觉地以中国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者、执行者为己任,它同中国人民大众的关系,并不能用古代帝王的”舟水关系“说来理解,而是一种更加密切一致的关系。毛泽东曾用”鱼和水“、”种子和土地“、”愚公和上帝“等来作比喻,邓小平则称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并且用”船长与水手“的关系来比喻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之间共命运的关系。他们都反复地强调了党在根本上来自人民群众,生存于人民群众之中,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道理。如果离开了这一根本关系,把党看作是在人民群众之外或之上某种神秘的、宗派式的团体,就必然会歪曲党的性质,割断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要从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方面理解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的利益也就是党的利益。党的事业本质上是、也只能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事业。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党没有任何私利可图。党领导的革命是人民革命,军队是人民军队,政权是人民民主政权。若偏离了这些,党的性质就会改变,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就会丧失。因此防止党在人民利益之外形成特殊利益,是防止党变质的根本保证。其中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最为重要的,?quot;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而腐败现象的严重性,也恰恰是在这一点上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3、要从总体上把握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标志,“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quot;就是说,”代表人民“并不是仅仅取得一次性的授权,”服务人民“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愿望和响亮口号,而是要通过党的全部思想、言论和行动来实现的原则,并且这项原则最终要依靠人民来实践和监督,通过人民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效果来加以检验。依照这个总体的标志,达到它的要求,我们党就将拥有无限的力量源泉,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领导者。

4、要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方面理解党的工作任务和领导责任。人民的利益并不是抽象的和一成不变的。这里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党的领导责任就是要善于了解分析具体情况,处理好这些关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得以不断实现。正如江泽民所说?quot;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

5、要从党的作风和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理解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全党同志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党的群众路线不仅仅是指思想感情、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问题,在方法和作风的背后联系着党的性质、宗旨和命运。改善党的作风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还在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是个动态的历史范畴,人民的意识和要求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任何领导者“代表人民”的地位,都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次性地、一劳永逸地获得的。任何“人民公仆”、领导者主观上要忠于人民、代表人民,还必须时时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健全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机制,才能深刻反映和正确集中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正意愿,避免把自己代表人民忠于人民的良好意愿当作唯一根据,用它代替了人民的客观要求。对于来自人民、忠于人民的人来说,保持这种自觉性极其重要。

等等。总之,“三个代表”、特别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结合当代新的形势极大地深化了党的宗旨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观,为新世纪保持并深化党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开辟党的建设新局面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四、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从根本上保持和加强党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包含着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始终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

“实践是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哲学原理我们并不陌生。但世界上的具体实践各种各样,在现实中随意地抽取任何例子来证明任何一种观点都是不难的。归根到底“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唯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才始终是最普遍、最持久、最客观也最有效的基本实践。马克思主义把人民群众看作社会历史的主体,并坚信“真理与人民的利益相一致”,因此它必然承认,如同在科学上要充分尊重科学观察、实验和应用的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就要充分尊重和理解人民群众的实践反应。

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的实践体现着人类实践的本质、特征和主流。确立实践标准的权威,就意味着要确立人民群众的权威。对于社会主义事业说来,一个理论、一项政策是否正确,其真理性只有依据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检验,其价值也只能看最终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什么才能确定。在此意义上应该说,总体上,人民群众的检验也就是实践的检验,在人民群众中是否行得通,也就是在实践中是否行得通。这一点对于解决我们思想和行动上的许多疑难问题也有普遍的意义。

例如,关于判断政治上或政策上的倾向性,判断是“左”了还是右了的划分标准,过去曾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事情常常是由于论者自己所具有的倾向影响着他对形势的判断。特别是一度泛滥的极“左”思潮下,总是把党内外绝大多数群众看作是“右倾、保守、落后”的,有“自发资本主义倾向”的,等等。因此在他们那里,要革命就只能反右,不能反“左”,“左”永远比右正确。事实上他们总是以自己的片面意愿为标准去判断别人,从不知道要以人民群众的意愿为标准来检验自己。正因如此,这种思潮必然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前进的步伐所超越。

在反倾向的问题上,一个真正贯彻唯物史观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严肃成熟的党所抱的基本态度,是以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立场为准。正如毛泽东所说:“当着群众还不觉悟和时候,我们要进攻,那是冒险主义。群众不愿干的事,我们硬要领导他们去干,其结果必然失败。当着群众要求前进的时候,我们不前进,那是右倾机会主义。”(《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在此之前毛泽东还曾说过:“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quot;(《论联合政府》)把是否适合群众的具体要求,在群众现有的基础上(而不是脱离这个基础)再提高一步(而不是尾巴主义),作为党本身犯不犯错误的界限之所在。这种以人民群众为基准来自我检验的思考方式,同”左“右倾机会主义者惯于以自己为基准,动辄指责群众”过火“,或怪罪群众”落后“的思想作风,是截然相反的。只有以此为标准,”有右反右,有左反左“才是切实可行的,也才能切实有效。

按照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一切思想、理论、政策、策略在人民群众中的反应,特别是在人民群众实践中的反应。因为这一切并不是为了说说好玩,而是最终为了人民的切实利益。既然如此,那么就必然要把最终检验和评判是非得失的权力,交给人民群众,寄托于人民群众的客观实践。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有一个自觉地、彻底地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立场和态度,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心为人民。其次要努力学会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检验发展一切正确的理论和政策。这就需要更深入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深入研究和建立相应的科学机制和组织方法。这本身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都极为重大的课题,当然不是简单的结论所能够代替的。但是我们完全应该明确这个方向,自觉地确立”尊重群众与尊重实践相统一"的观念,并致力于在实践中去不断地落实、发展、完善之。

《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下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支持和参与,是关系我们党能否长期执政、执好政,......

    加强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

    加强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 的作风建设 内容概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善党群关系是当今领导干......

    加强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

    加强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 论文摘要: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善党群关系是当今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意义所在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这个重要的论断深刻揭示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与加强......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意义所在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意义所在 摘要:应对新形势下党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面临的新挑战,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

    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王永泉内容提要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至关重要,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与否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目前,从总体上讲,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

    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建设改革创新5篇

    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建设改革创新 作者:陈存根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3970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