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种设备管理办法
特种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了规范公司特种设备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相关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 2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单位的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安装、修理、检查、检验、培训等管理。
第 3条 本办法所称特种设备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第 4条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技术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及有关技术文件。
第二章 职责
第 5 条 为全面加强特种设备管理,集团公司成立特种设备管理领导组。组
长:董事长,总经理
副组长:分管机电、燃气、安全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成员:机械动力部,燃气管理部,安全监察局,基建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计划管理部,供销分公司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机械动力部。
(一)领导组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标准;(2)协调、指导各单位、部门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对集团
— 1 — 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3)启动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对特种设备重大事故进行责任追究。
(二)办公室职责:
(1)及时修订《特种设备管理办法》;(2)完善各种基础资料;
(3)对特种设备登记、检验进行监督管理;(4)对现场运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第 6 条 成员部室职责
(一)机械动力部:负责公司范围内特种设备的业务技术管理,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行使服务、指导、协调、监督、推广应用新技术等职能,参与特种设备的选型论证、招标和技术方案审查,对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大修、使用、维护、注册登记、检验检测、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二)燃气管理部:负责燃气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三)安全监察局:负责公司范围内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管理,牵头组织特种设备重大事故调查、分析;
(四)计划管理部:负责特种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的编制、资金安排、项目落实;
(五)基建管理部:负责基建安装工程中特种设备的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等工作,负责基建施工单位用于施工的特种设备管理;
(六)人力资源部:负责特种设备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培
— 2 — 训工作,监督检查特种设备相关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七)供销分公司:负责特种设备的购置、到货验收; 第 7 条 使用单位职责
(一)是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主体;
(二)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三)应当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
(四)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五)建立特种设备从业人员档案;
(六)组织特种设备应急演练;
第 8 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明确特种设备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责,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的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要经当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培训取得管理资格证书。
第 9 条 特种设备管理部门职责:
(一)编写制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二)制定并落实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及日常检查计划;
(三)负责特种设备使用状况日常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发现问题,整改问题;
(四)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申报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
(五)编写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协助事故调查处理;
(六)负责安全技术档案的管理,建立特种设备台帐;
(七)按时上报统计报表和相关资料;
— 3 — 第 10 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职责:
(一)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标准、规程,按章作业;
(二)参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持证上岗;
(三)进行特种设备使用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四)做好各种记录;
第三章 基础管理
第 11 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如下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一)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二)岗位责任制度;
(三)安全和节能责任制度;
(四)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制度;
(五)操作规程、检修规程、安全技术规范;
(六)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及应急演练制度;
(七)定期检验、检测制度;
(八)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九)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第 12 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实行一机一档,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监督检验证明;
(二)安装、改造、更新、大修、使用、维护保养等技术资料和文件;
(三)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检查记录;
(四)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五)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定期校验、试验记录;
(六)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第 13 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建立特种设备台帐(格式见附表),每年更新一次。
第四章 登记注册
第 14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特种设备登记机关)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登记标志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第 15 条 使用单位申请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时,应当向特种设备登记机关提交以下相关资料,并且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一式两份);
(二)产品合格证;
(三)监督检验合格证书;
(四)安装质量证明资料;
(五)投入使用前的验收资料;
第 16 条 特种设备改造、长期停用、移装、变更使用单位或者使用单位更名,使用单位应当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 17 条 特种设备进行改造、修理导致其在使用登记中
— 5 — 的信息如设备型号、技术参数等发生变化,使用单位必须提供相关材料向原设备登记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变更后设备方可继续使用。
第 18 条 特种设备拟停用1年以上的、跨登记机关行政区域移装的,使用单位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报停手续或申请办理注销,并且将《使用登记证》交回登记机关。重新使用时,应当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验符合要求,使用单位到登记机关办理启用手续,领取新的《使用登记证》。
第19条 特种设备报废时,使用单位应当到登记机关,予以注销。审批报废的特种设备必须进行解体去功能处置,严禁整机出售。
第五章 选型购置和安装改造修理
第 20 条 特种设备选型、购置、使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生产厂具有特种设备生产制造许可证;
(二)经监督检验,取得监督检验合格证;
(三)国家未明令淘汰的;
(四)未报废的;
第 21 条 特种设备选型应由使用单位提出初步选型意见,报公司机械动力部审核后确认。
第 22 条 特种设备到货验收内容包括:
(一)检查验收设备本身的质量情况和完好情况;
(二)检查验收附带的设计文件、制造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书、监督检验证明等资料;
(三)填写到货验收单;
第 23 条 使用单位应当在制定设备更改计划中,对不符合安全性能,不符合节能要求的特种设备逐步更新、改造。
第 24 条 负责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的资质。严禁使用无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锅炉清洗要由具备清洗资质的单位进行。
第 25 条 特种设备实行资质许可备案制度,即从事特种设备的生产、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资质,必须取得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监督部门许可证,报公司机动部备案。
第 26 条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使用单位必须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修理方案,经本单位主管厂(矿)长签字同意,书面报公司机动部备案。
第 27 条 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许可证的单位进行。
第 28 条 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修理进行过程跟踪管理。对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应当进行合格验收,并签字记录。
第 29 条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大修后由施工单位负责联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验,经检验合格,取得检验报告方可进行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否则不得交付使用。
第六章 检测检验
第 30 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属地特种设备检验机构
— 7 — 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 31 条 特种设备检验严格按法定周期执行,具体规定如下:
(一)锅炉的检验周期为:(1)外部检验每年进行1次;(2)内部检验每2年进行1次;(3)水(耐压)试验每3年进行1次;
(二)电梯的检验周期为:每年进行1次;
(三)起重机械的检验周期为:
(1)塔式起重机、升降机、流动式起重机每年进行1次;(2)轻小型起重设备、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每2年进行1次;
(四)压力容器检验周期为:
投运3年内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以后的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按压力容器的安全等级确定。
(1)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一般为每6年进行1次;(2)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一般为每3~6年进行1次;(3)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监控使用,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一般监控周期不超3年;
(五)压力管道检验周期为:
— 8 —(1)在线检验(年度检验)为每1年进行1次;(2)全面检验一般不超过6年,基于风险检验(RBI)的结果确定的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9年;
(3)新投运的压力管道首检一般不超过3年;
(六)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包括叉车等)每年进行1次;
(七)压力表检验周期为:每半年进行1次;
(八)安全阀检验周期为:每1年进行1次;
(九)其它安全附件、装置按国家有关规定;
第 32 条 压力管道的在线检验(年度检验)由使用单位负责,在线检验人员要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检验完毕要填写检验报告,做出检验结论。在线检验报告要归入压力管道档案。
第 33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提供特种设备相关资料和必要的检验检测条件,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 34 条 锅炉使用单位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并按照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要求进行定期检验。
锅炉清洗,应当遵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洗完毕要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合格,方可交付运行。
第 35 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按照特种设备报表要求(格式见附表)于每年1月31日前报公司机械动力部。
第七章 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
第 36条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对特种设备使用状
— 9 — 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整改;情况紧急时,有权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情况要作好记录。
第 37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操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第 38条 特种设备的专业维护保养应与制造单位或者取得许可证的专业维护保养单位签定维护保养协议。专业维护保养单位的维保资质要在有效期内。专业维护保养单位的维保资质要在维保协议签定一周内报公司机械动力部备案。
第 39条 使用单位必须督促专业维护保养单位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其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并负责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特种设备的专业维护保养单位对其维护保养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接到故障通知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
第 40条 使用单位必须确保每台特种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齐全,整定值合理准确,动作灵敏可靠,并进行定期校验和试验。
第 4 条 在公司范围内从事特种设备专业化维保的单位应符合如下条件:
(一)有符合国家规定且在有效期内的特种设备专业维修保养资质;
(二)有一定数量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持有相关资质证件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三)有能满足维保要求的仪器和设备;
(四)在本地区有满足维保要求的常驻人员;
第 42条 符合要求的专业化维保单位应将相关资质原件报送公司机械动力部审查备案。经审查符合要求,方可从事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公司机械动力部要对维保单位的资质、维保质量、服务能力进行检查。
第 43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对委托其它单位运行的特种设备按照本办法要求进行管理。
第 44 条 维保单位所承揽业务,不得转包或违法分包,以保证维保质量。
第 45 条 使用单位必须对维保项目和维保质量进行监督,发现缺项漏项或达不到标准要求,应责令整改。维保记录未经使用单位现场监督人签字无效。
第 46 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每季至少一次对所有特种设备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发现特种设备存在问题要及时整改处理,处理结果要有记录。
第 47条 特种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对特种设备必须每日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特种设备完好、保护装置齐全可靠、性能良好。
第48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每年至少一次对所有特种设备进行年度检查,年度检查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定期检验情况、特种设备运行状况检查、特种设备本体及安全附件检查等。
— 11 — 对年度检查中发现的特种设备隐患要及时消除并做好记录。
第 49 条 特种设备年度检查报告内容要有检查结论(检查结论分为:符合要求、基本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存入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年度检查由使用单位的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
第八章 应急管理与培训教育
第 50 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制定每类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专项预案要报公司机动部备案。
第 51 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每年应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前要制定方案,演练过程要有记录,演练结束要有总结。
第 52 条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事故现场和有关证据,并及时向公司和有关部门报告。报告程序按公司事故管理规定执行。
第 53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按期对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保证持证上岗。
第 54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有计划的安排特种设备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培训要列入本单位的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要有记录、有大纲、有考试。
第 55 条 特种设备培训的内容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安全法》;
(二)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三)特种设备《安全规程》、《操作规程》、《检修规程》和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四)特种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
(五)特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安全技术要求等;
第九章 评价与考核
第 56 条 使用单位每年应对特种设备管理做出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报公司机械动力部备案;机械动力部对全公司的特种设备管理做出评价,并编制评价报告。
第57条 各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应纳入月考核,对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的,予以考核。
第 58 条 对下列情形之一,必须予以严格考核:
(一)使用未取得国家特种设备许可证的;
(二)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
(三)存在事故隐患,不进行整改,继续使用的; 第59条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按公司《事故管理办法》执行,情节严重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十章 附 则
第 60 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通过对外输出介质的形式,提供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
— 13 — 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特种设备包括其所用的材料、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第 61 条 本办法从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特种设备管理办法
特种设备管理办法
1目的
为加强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事故的发生。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的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
3职责
3.1
人事行政部负责联系特种设备的检测,负责安全阀的校验与维修。
3.2
质量部负责全公司内压力表校验。
3.3
人事行政部负责组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和复审培训工作。
3.4
各部门负责安排员工参加相应的取证和复审培训。
3.5
各部门对本部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工作负责。
3.6
各部门对本部门特种设备依安全操作规程使用负责。
3.7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的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
4内容
4.1 定义
4.1.1 特种设备:是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公司现有的特种设备有:起重机、电梯、叉车、压力容器。
4.1.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指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公司现有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包括:压力容器工、叉车司机 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
4.1.3
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公司现有的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作业和危险化学品作业。
4.2
使用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4.2.1
使用具有相应资质单位制造的特种设备和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安装、维修和改造特种设备;并要求对方提供安全性能参数和可靠的质量保证及有关证明,如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监检证明和设计图纸;
4.2.2
各使用部门应对新购进特种设备进行到货检验,并签收相关资料,设备部电气工程师负责特种设备进行安装后的验收和年检工作;
4.2.3
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在规定期限内到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取得特种设备使用证或者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后,方可将特种设备投入运行;
4.2.4
设备部电气工程师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维修保养制度,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维修、保养和定期检测,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防范措施;
4.2.5
设备部电气工程师应建立《特种设备台账》,完善运行及检查记录并由专人填写;
4.2.6
对在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在规定期限内向具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4.2.6.1
压力容器检验周期是六年,附件安全阀检验周期一年,压力表为半年;叉车检验周期为一年;各类气瓶的检验周期,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a.盛装腐蚀性气体的气瓶,每二年检验一次。
b.盛装一般气体的气瓶,每三年检验一次。
c.液化石油气瓶,使用未超过二十年的,每五年检验一次;超过二十年的,每二年检验一次。
d.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每五年检验一次,并做好记录。
4.2.6.2
叉车每年检测一次。
4.2.7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4.3
特种设备的过户、停用管理
4.3.1
特种设备过户使用应当由原使用单位到原注册登记机构办理注销手续后,由过户后的使用单位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申请注册登记。特种设备跨地区使用的,使用单位在使用前应当到使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备案。对达到使用 检
验周期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提前向使用地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申请检验;
4.3.2
特种设备因故暂停使用半年以上,使用单位应当到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启用停用一年以上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4.4
特种设备的报废管理: 在用特种设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报废:
4.4.1
超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规定的寿命期限要求的;
4.4.2 经检验不能保证安全运行又无维修价值的;
4.4.3
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报废的特种设备进行破坏性处理,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有关注销手续,对未进行破坏性处理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应当现场监督其进行破坏性处理。
4.5
叉车的日常使用参见《叉车安全管理规定》
4.6
压力容器使用安全:
4.6.1
氩气、二氧化碳瓶、氮气瓶等应分类存放,并配备齐全防震圈、瓶帽,而且存放区要有明显标识,空瓶与满瓶不得混放;
气瓶使用时要固定好、防止曝晒、远离明火,两瓶之间的距离要满足安全距离;氩气、二氧化碳瓶、氮气瓶用完后及时返 回供应商,以旧换新。
4.6.2
压力容器一定要轻装轻卸,防止撞击,搬运可用橡胶轮胎的搬运车,以防止剧烈震动。
4.7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要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做好现场调查,查清事故原因。
4.8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4.8.1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4.8.2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建档。
4.8.3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要按规定定期复审,确保证件有效。如复审体检时发现有职业禁忌症要及时通知本部门和人事部。由本部门和人事部负责安排换岗。
4.8.4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作业时严格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5相关文件和记录 [特种设备台账] [设备点检表] [特种设备操作及特种作业人员清单]
第三篇:特种设备管理办法
第八章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
8.1 特种设备的管理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储气罐、分离器、各类气瓶)、压力管汇、电梯、起重设备、静电接地及避雷装置等设备(装置)的管理和安全监察。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改造、检验和报废等必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玉门油田分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8.2 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应设兼职技术干部负责特种设备的统一管理,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所属特种设备进行安全监察。油田技术检测中心负责对特种设备进行周期检验。特种设备的管理实行油田主管部门和省地技术监督部门或劳动部门双重管理。
8.3锅炉压力容器管理 8.3.1引用标准和政策规定
a)TSG 21-2016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b)TSG G0001-2012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c)GB/T 1576-2008 工业锅炉水质;
8.3.2使用锅炉应向当地劳动部门办理锅炉设备的登记使用证手续。使用单位必须对每台锅炉、压力容器进行编号、登记、建立设备档案。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周期检验制度。还应该将数量统计上报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备案。8.3.3压力容器分类(一)第一类压力容器
低压容器(第(二)、(三)款规定的除外)。
(二)第二类压力容器(下列情况之一,第(三)款规定的除外):(1)中压容器;
(2)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3)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4)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5)低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三)第三类压力容器(下列情况之一):(1)高压容器。
(2)中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3)中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大于或等于10MPa·m3);(4)中压反应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大于或等于0.5MPa·m3);
(5)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pV大于或等于0.2MPa·m3);
(6)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7)中压搪玻璃钢容器;
(8)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指相应标准中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9)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罐式汽车、[液化气体运输(半挂车)、低温液体运输(半挂车)、永久气体运输(半挂车)]和罐式集装箱(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10)球形储罐(容积大于等于50m3);(11)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5m3)。
8.3.4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周期,应根据《玉门油田分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办法》。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验,每三年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每六年进行一次全面检验。经检验安全等级判定为5级的压力容器应报废停用。压力容器的安全阀应每年校验一次。
8.3.5起重设备定期检验周期,应根据《玉门油田分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办法》。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检测提出的问题应积极组织整改,经局检测中心复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检验结论判定为停用的起重设备严禁使用。8.3.6 压力容器外部检验项目
a)容器的防腐层、保温层、铭牌及各部连接螺栓紧固完好。b)容器外表有无裂纹、变形、局部过热等不正常现象。
c)容器的接管焊缝、安全阀等有无泄漏,安全附件是否齐全、灵敏、可靠。8.3.7 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项目 a)包括外部检验的全部项目
b)容器内外表面,开孔接管处有无介质腐蚀或冲刷磨损等现象。
c)容器的所有焊缝、封头过渡区有无裂纹,并进行磁粉、着色表面探伤或采用10倍放大镜检查。
d)筒体、封头等通过上述检验后,若发现内外表面有腐蚀等现象时,应对有怀疑部位进行多处壁厚测量。测量的厚度如小于设计壁厚时,应重新进行强度核算,并提出可否继续使用的建议和降低许用最高工作压力,并做出检验报告。e)容器内壁如由于温度、压力、介质腐蚀作用有可能引起金属材料金相组织或连续性破坏时(如脱碳、应力腐蚀、晶间腐蚀、疲劳裂纹等),在必要时还应继续进行金相检验和表面硬度测定并作出检验报告。
8.3.8压力容器全面检验的项目
a)外部检查和内部检验的全部项目。
b)对主要焊缝(或壳体)进行无损探伤抽查,耐压实验。c)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容器,在投入使用前,应作内外部检验。d)停止使用二年以上,需要恢复使用的容器。e)由外单位拆卸调入将安装使用的容器。
f)改变或修理容器主体结构,而影响强度的容器。
g)压力容器壳体及受压元件不得有裂纹存在,经内外部检验发现有严重裂纹的容器,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应执行检测报告判定的处理意见。8.4 锅炉管理 8.4.1 所使用的锅炉必须按《锅炉使用登记办法》的规定,在地区(或省)劳动部门取得锅炉使用登记证。
8.4.2 使用锅炉的单位,必须做好锅炉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停炉后、点炉前),做好安全阀和压力表的校验工作(每年一次),组织做好锅炉设备的检测工作。
8.4.3 锅炉操作人员应持相应级别的操作证。锅炉运行时,值班人员应执行岗位责任制,严格劳动纪律,不得擅自脱岗,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锅炉压火以后,应保证锅炉压力不回升。以防止负荷突变发生事故。
8.4.4严禁在有压力或锅炉水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修理锅炉受压元件,以防止汽、水喷出伤人。
8.4.5运行的锅炉每年由地区锅检所进行一次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8.4.6 安全阀、压力表及低水位连锁保护装置应符合规程要求,灵敏可靠。有定期校验记录。为防止安全阀的阀芯和阀座粘住,应定期对安全阀做手动或自动排汽或排水。
8.4.7使用锅炉的单位应根据锅炉型式及本地区水质情况等,按照GB/T 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应有水处理措施并达到锅炉水质标准。
8.4.8锅炉运行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报告队领导和公司安全、设备部门。并采取措施停炉。
a)水位表里看不见水位时。b)给水设备全部失效。
c)所有水位表、压力表、安全阀,其中有一种全部失效。d)锅炉元件或炉墙损坏,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e)紧急停炉应着重防止事故扩大,具体步骤如下: ①先关鼓风机,后关引风机。②清除炉排上的燃料。
第四篇:特种设备管理办法[最终版]
特种设备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哈尔滨地铁项目部特种设备的管理,更好地执行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防止并减少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项目部特种设备的范围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辆等。
第三条
项目部及其所属单位特种设备的采购、安装、运行、改造、维修、拆除、检验检测、报废处理及其监督检查,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第四条
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拆除,必须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取得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拆除许可证的单位方可进行相应的作业。
二、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项目安全质量部和设备物资管理部门设立专(兼)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完善特种设备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大型特种设备购置前的安全审查、现场运行检查、大(中)修理、报废处理等工作;负责建立特种设备的台帐,对其使用和分布情况实行监督管理;负责特种设备随机技术资料、验收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参与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及鉴定处理。对其使用、维护保养、修理等进行检查和考核工作,对特种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第六条
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负责制定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度,负责对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拆除及安全运行环节实行安全监督管理,参与大型特种设备购置的安全技术性审查;参与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及鉴定处理。参与特种设备安装、拆除、改造安全施工措施的编制及过程控制,负责办理特种设备安装告知手续,负责组织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鉴定处理及上报工作,配合综合办对特种设备管理、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七条
生产技术管理办公室参与大型特种设备选型和招标采购工作,负责大型特种设备安装、拆除、改造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施工措施的编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及鉴定工作。参与大型特种设备购置的安全技术性审查。
三、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和验收
第八条
由生产技术管理办公室编制安装、拆卸、改造、维修作业指导书,其具体内容包括:确定安装的指挥人员、执行人员、检查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资质及技能,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统一指挥;安装的基本方法、步骤、安全技术方案、试验大纲等规范完整。
第九条
安装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操作证、并持证上岗。第十条
安装前,要了解现场的环境,以及周围的不安全因素。第十一条
安装人员进入工地时,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绳。
第十二条
整个安装过程中,都必须设专人指挥。第十三条
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安设齐全,动作灵活可靠。第十四条
特种设备的安装、拆卸、改造、维修,必须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施工期间的安全,由质量安全办公室控制管理。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质量安全办公室保存其资质证和操作人员有效证件复印件。在施工前须将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以书面形式告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特种设备搬移、重新安装及改造并使用时,须重新在当地技术监督部门登记并取得使用许可证。
第十五条
特种设备安装后应由施工单位牵头组织对其进行空载、静载和荷载试验,试验大纲由生产技术管理办公室负责编制。设备安装验收试验项目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产品技术要求,试运转正常。试验合格达到使用要求的设备方可投入运行。
第十六条
特种设备验收由物资设备部组织,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和生产技术管理办公室参加,地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参加,并共同办理验收手续。特种设备验收时还需具备生产厂或经销商提供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图纸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进口设备经销商应提供的中文说明书等,以及安装、改造、维修施工单位提供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技术资料。
四、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
第十七条
物资设备管理部负责建立经理部特种设备台帐和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并对特种设备使用情况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物资设备管理部及使用单位要建立并严格执行设备安装、使用、修理及操作等有关制度,并对各个安全环节进行严格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对经理部的特种设备安全实行监督管理,对特种设备的安装、拆卸资质、取证等实行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指挥人员、操作人员、安装及维修保养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可操作特种设备,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严禁无证操作。实习人员不得独立操作。
第十九条
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对在用的特种设备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日常维护保养,做好维护保养记录,设备物资部将定期和不定期对保养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十条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再投入使用。
第二十一条
起重设备使用单位要定期对钢丝绳和起重装置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对不符合使用要求的要及时进行更换;要对限位器、力矩限位器、报警器等安全辅助装置进行经常性检查,对不能正常工作的要及时进行更换;要经常检查支腿油缸、大臂举升油缸以及起重臂伸缩油缸,对产生泄露的油缸要及时更换密封件;要经常对液压系统进行维护,防止系统出现泄露和卸压现象。
第二十二条
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按期进行校验。
第二十三条
物资设备管理部会同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使用许可证或合格证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当地安全技术监督机构申请检验,取得合格证或使用许可证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五、事故处理
第二十四条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行,保护事故现场,及时报告本单位领导和设备物资管理办公室、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及有关部门,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调查。如事故情节复杂、损失严重,经理部应立即报告项目部主管领导及分局管理资产部,由分局组织有关人员共同调查、分析并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第二十五条
经理部在规定时间内将事故经过及处理意见以文件形式报分局资产部及有关部门。当发生重大设备事故时,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抢救、降低损失。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第二十六条
对事故等级划分及事故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罚,按照“设备管理办法”相关条款执行。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项目部物资设备管理部。第二十八条
本设备管理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煤矿特种设备管理办法
煤矿特种设备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我矿特种设备的管理,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程序,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根据国家《特种设备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适用范围
1.本办法涉及到的特种设备是指起重机械(车载起重机除外)、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电梯,不包括煤矿专用特种设备。
2.术语
⑴起重设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起重量大于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和承载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年检周期:2年。
⑵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年检周期:1年。
⑶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年检周期:1年;压力表、减压阀等安全附件半年检测一次。
⑷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道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年检周期:1年;压力表、减压阀等安全附件半年检测一次。
二、组织领导和职责
1.煤矿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在特种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工明确”,“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体制。
特种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机电副矿长 副组长:机电副总工程师
成 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
特种设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机电科,机电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指导全矿特种设备管理工作。
2.相关业务部门(业务科室)与责任单位按照下列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特种设备管理工作:
机电科: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业务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主要负责落实特种设备购置和改造计划的完成,配合采购部门组织实施;负责特种设备的过程监督控制工作;参与购置、大修合同做好技术协议的签订;负责到货特种设备的验收;负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取证;机电科设有分管特种设备的科长,技术员和专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各单位有分管特种设备领导(机电区队长、班长)和兼职特种设备管理员。计划科:负责编制、下达特种设备购置和系统改造计划。
经济运行科:负责组织机电科、纪委、审计科、法律办公室、财务科签订特种设备修理合同,把好价格关,参加修理设备到货验收。
财务科:参与相关合同的签订,负责生效合同的费用结算。法律办公室:参与相关合同的签订。
审计科:负责特种设备的大修过程的监督与价格审计。
其它各单位:负责职责范围内特种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工作;所辖特种设备附属计量器具的维护、送检和更换工作。
3.建立特种设备国家最新标准、规范、规定识别和获取机制,矿有关职能部门与科室要认真落实适用的国家最新标准、规范、规定,领导和组织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对特种设备实行监督及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4.机电科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由专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共同参加的特种设备检查;机电矿长、机电副总工程师牵头,机电科负责组织定期召开特种设备工作会议,研究、布置、检查特种设备管理、特种设备运行完好情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等工作。
三、特种设备购置与安装
⒈凡是列入月度计划采购的特种设备必须具备本办法规定的使用条件。列入固定资产购置的设备,由机电科与使用单位共同办理特种设备购置、安装、取证手续;凡未列入购置计划而因生产需要购置或列入非固定资产的设备时必须将书面申请报机电科,机电科协助经济运行科与使用单位共同办理特种设备购置、安装、取证手续,机电科做好建档管理。
⒉特种设备到货时必须检查是否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否则,不予入库或现场投入使用。
⒊特种设备安装必须是持有特种设备安装资质(《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的单位安装,施工前应告知机电科。
⒋特种设备安装前,使用单位或安装监督部门应协同安装单位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报检手续,报检手续在机电科存档。
四、特种设备的使用
⒈特种设备使用前或投入使用20日内持该特种设备随机资料,和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名单,到机电科申报注册登记(机电科30日内,应按规定到济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注册登记成功后,领取注册登记证,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⒉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后,应当保存和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及使用维护记录。
3.闲置超过一年的特种设备,重新使用前必须经过技术监督部门的检验方可投入使用。经过自然灾害或者重大事故,可能使机构和机构的重要性能等受到损害的特种设备;经过大修、改造过的特种设备,在交付使用前必须经过技术监督部门的检验方可投入使用。
4.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应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一演练”。使用单位必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安全操作常规检查、维护保养、定期检验等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运行的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应急救援预案),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专人负责维护和操作;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必须持有相关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签发的安全操作证和资格证等。
5.电梯、起重设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在安装完成后,还必须到机电科申请维保单位,并签订维保合同。维保的特种设备在每次维保人员维护保养结束后包机人必须要求维保人员出示维保记录核对后签字确认;维保人员未能在维保周期内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包机责任人要及时通知机电科,由机电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6.特种设备安全保护装置定期试验。(1)特种设备运行前必须按照《特种设备日常运行及安全保护装置试验记录》所列项目认真检查,并作好记录。
(2)对于维保的特种设备,各种试验由包机人监督维保人员操作完成,并作好记录。
(3)对于强检安全附件必须在有效期满前到法定检测机构检验。(4)特种设备的常用安全保护装置试验周期: ①起重机械的极限开关、闭锁开关每天试验一次,额定载荷试验及失压保护半年试验一次。
②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压力表和安全阀,有试验装置的,每月试验一次。③电梯(全部由维保人员负责试验)的限位及极限开关每半月试验一次,限速器每月试验一次。
7.矿井应当保证必要的安全和节能投入。
8.鼓励实行特种设备责任保险制度,提高事故赔付能力。
五、特种设备的报废
⒈特种设备到了预期报废,经权威机构检验确实不能再使用的,应在停用15日内到机电科办理报废申请,未到逾期报废的特种设备经权威机构检验不能再使用的并且无修复价值的,应当及时到机电科办理停用申请,报废或停用的特种设备残体必须经机电科报请上级特种设备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拆除处理,严禁自行拆除和丢弃。
⒉报废或停用的特种设备,在没有拆除处理前,严禁再次使用。
六、特种设备检查标准及其奖罚
(一)起重设备 ⒈使用与管理
⑴必须使用经过安全技术监督检验合格证书的产品。
⑵使用单位必须建立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专人负责维护和操作;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必须持有相关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签发的安全操作证和资格证等。
⑶安装后的起重机械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安全检查,合格并取得准用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⑷对在用的起重机械及其安全防护装置的安全性能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每两年一次的定期监督检验,核发起重机械准用证,才可以继续使用。
⑸以下情况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安全检查后方能使用: ①正常使用的起重机械,每两年一次;
②经过大修、新安装、改造过的起重机械,在交付使用前; ③闲置超过一年的起重机械,再重新使用前; ④经过自然灾害或者重大事故,可能使机构和机构的重要性能等受到损害的起重机械。说明:检验的项目包括技术档案(如产品合格证和说明书,验收资料、检验和试验记录、人身或设备事故记录)、主要零部件和安全装置、金属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电气和电路保护、安装及作业环境等。同时,还要进行载荷试验(空载、静载和动载)以确认各组成部分和机构的工作可靠性。
⒉检查与考核标准
⑴证件必须齐全。否则,每缺一项罚款50元,并限期整改。①设备出厂技术文件及产品合格证和说明书。
②安装、维修记录、验收资料、检验和试验记录。③使用、维护、保养、检查和试验记录。④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报告。(机电科保管)⑤操作人员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⑥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起重机械准用证。并把该准用证标识粘贴在起重设备的显著位置上。
⑵起重机械设备主要部件每出现一个不符合项,罚款责任单位100元,造成部件报废的罚款500-1000元。
①吊钩的检查:不准有任何明显的缺陷和变形,开口度的增加不应超过原尺寸的0.25%。不准有补焊,不准采用铸造吊钩,吊钩应有防脱钩的安全防护装置,吊钩组件滑轮应装防护罩。当吊钩出现裂纹,危险断面磨损达到原尺寸的10%、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扭转变形超过10°的,应报废处理。
②钢丝绳的检查: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应低于《特种设备安全法》中的规定要求,钢丝绳严禁拧结、缠绕在一起,钢丝绳在滚筒上应能按顺序整齐排列,当吊钩位置处于最高点时,缠绕在滚筒上的钢丝绳禁止超过滚筒壁高度。吊钩位置处于最低点时钢丝绳在滚筒上的缠绕除固定绳尾的圈数外,必须不少于2圈。当钢丝绳在一个捻节距内断丝达到总丝数的10%,则应报废处理。
③滚筒的检查:滚筒出现裂纹和滚筒壁磨损达到原壁厚的20%的应当报废处理。
④滑轮的检查:滑轮槽应光洁平滑,不得有损伤钢丝绳的缺陷,滑轮应有防止钢丝绳跳出轮槽的装置,滑轮工作时滑轮轴禁止跟随滑轮一起转动。当滑轮出现裂纹、轮槽不均匀磨损达到3mm、轮槽壁厚磨损达到原壁厚的20%、因磨损使轮槽底部直径减少达到钢丝绳直径的50%、其他危害钢丝绳的缺陷的时候应当报废处理。
⑤制动器的检查:起升机构、变幅机构的制动器,必须是常闭式。制动器应有符合操作频度的热容量。控制制动器的操作部位应有防滑性能。当制动器出现裂纹、制动器摩擦垫片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50%、弹簧出现塑性变形、小轴或轴孔直径磨损达原直径的5%时应当报废处理。
⑥制动轮的检查:制动轮的制动摩擦面,不应有妨碍制动性能的缺陷或沾染油污。当制动轮出现裂纹、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轮,轮缘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40%、其他机构的制动轮,轮缘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20%、轮面凹凸不平度达1.5%mm时应当报废处理。
⑦钢轨工作的车轮检查:不能有裂纹,轮缘厚度磨损不超过原厚度的50%,踏面厚度磨损不超过原厚度的15%,轮缘厚度弯曲变形不超过原厚度的20%,否则报废处理。
⑧减速箱的检查:减速箱油位不得低于油标规定的最低限,不得有漏油现象。当传动齿轮出现裂纹,断齿,或者齿轮磨损严重时,不得再使用,应当报废处理。⑶安全装置部件,每出现一个不符合项,罚款责任单位150元。①超载限制器:灵敏可靠,指示准确,动作及时。
②极限位置限制器:灵敏可靠,动作及时,安装位置正确。③缓冲装置:灵敏可靠,动作及时,安装位置正确。
④两端防冲撞装置:灵敏可靠,动作及时,安装位置正确。⑤防偏斜装置:灵敏可靠,动作及时,安装位置正确。⑥导绳器应能工作正常。
⑷操作台、电气系统及其它部件,每出现一个不符合项,罚款责任单位20-100元。
①操作台控制器功能应标注清晰,应灵活可靠,档位分明。②电气布线要整齐紧凑,动力线和控制线要用不同颜色标识。如有滑触线排的应装设指示灯。
③应使用单独的电源开关,并将该开关置于易操作的位置,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供电线路必须为三相五线电缆输电,线缆应该能和起重设备平滑移动。
④起重设备应在明显的位置悬挂吨位标识牌。⒊其他未尽事宜按相近条款执行。
(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部分 ⒈使用与管理
⑴必须使用有经过安全技术监督检验合格证书的产品。
⑵安装后的压力容器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安全检查,合格并取得准用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⑶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专人负责维护和操作;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必须持有相关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签发的安全操作证和资格证等。
⑷对在用的压力容器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每年一次的定期监督检验,核发压力容器准用证,才可以继续使用。
(5)压力容器的使用、维护应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 号)、《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3-2007)、《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2—2005)、《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1—2004)、《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DB37/1615-2010)等要求。
(6)压力管道使用、维护应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2009)、《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DB37/1615-2010)等要求。
(7)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使用单位根据设计和厂家说明编制操作规程,并按程序进行审批。操作规程应明确操作工艺指标、操作方法、重点检查项目和部位等安全操作要求,防止超压、超温、超量。
(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超温、超压、变形、泄漏、剧烈振动、安全保护装置失效、阀门及监控装置失灵等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规定程序报告。
(9)使用单位应做好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工作,保持保温层、防腐层完好,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使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处于完好状态。
(10)气瓶的安全装置、运输、储存、使用、托管,应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定》(质检总局令第46 号)、《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 号)、《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劳锅字„1993‟4 号)、(11)使用单位应建立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台帐和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①资料目录。
②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使用登记证。
③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计文件、设计变更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④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记录(一般包括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告知书、特种设备安装前的检查验收记录、特种设备安装记录、基础检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压力试验记录)。
⑤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⑥修理改造记录(一般包括修理改造方案或图样及施工方案、修理改造告知书、实际修理改造情况记录、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质量检验技术文件和资料)。
⑦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⑧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⒉检查与考核标准
每出现一个不符合项,罚款责任单位100-200元。⑴容器的原始技术资料。包括容器的设计资料、安装图纸和容器的制造资料,产品合格证和说明书。
⑵容器使用记录。
①容器的实际操作条件记录。包括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工作介质、压力及温度的波动范围、间歇操作周期、工作介质的特性等记录。
②容器的使用情况。包括开始使用日期、每天开停日期、变更使用条件的记录等。
③容器的检验和修理记录。包括每次检验的日期,检验内容、检验结果、水压试验情况以及发现的缺陷和检修情况。
⑶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报告(机电科统一管理)。
⑷操作人员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证件。⑸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准用证,并把该准用证标识悬挂在压力容器附近的显著位置。
⑹压力表、减压阀有检验标志和检验合格证且严禁超期使用。
(7)检查保温层、防腐层和保护层情况,保证完好,减少管道表面腐蚀。定期检查紧固螺栓的完好状况,做到齐全、不锈蚀、丝扣完整、连接可靠;对高温管道,在升温过程中需对管道法兰连接螺栓进行热紧;对低温管道,在降温过程中进行冷紧。
(8)检查管道的振动情况,发现异常振动应采取隔断振源、加强支撑等措施,发现不当摩擦应及时采取措施。
(9)检查管道和支架接触处等容易发生腐蚀和磨损的部位,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10)静电跨接、接地装置应保持良好完整,发现损坏及时修复。(11)停用的压力管道应排除内部介质,并进行置换、清洗和干燥,必要时作惰性气体保护。
⒊其他未尽事宜认真执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管理规定(试行)》,按相近条款执行。
(三)电梯部分 检查与考核标准
每出现一个不符合项,罚款责任单位100-200元。⒈必须使用经过安全技术监督检验合格证书的产品。⒉安装后的电梯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安全检查,合格并取得准用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⒊使用单位必须建立电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电梯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考核后签发的安全操作证。
⒋对在用的电梯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每年一次的定期监督检验,核发电梯准用证,才可以继续使用。
⒌电梯必须有维保单位,每15天对电梯的钢丝绳及其连接、滑道、制动器及其它安全部件维护检查一次,并记录清晰。
⒍电梯的准用证必须粘贴在轿箱中。
⒎限速器有检验合格的报告,并且严禁超出检验日期。⒏电梯的应急报警系统功能正常。⒐电梯各类按钮、指示牌工作正常。⒑其他涉及电梯安全运行的不正常状态。
(四)奖励
对在特种设备管理中工作积极主动、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工作性质和贡献大小,每半年评出特种设备管理先进单位2个,特种设备管理先进个人5个,并对考核相关人员给予一定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