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争议案件分析新

时间:2019-05-14 21:3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刑事争议案件分析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刑事争议案件分析新》。

第一篇:刑事争议案件分析新

14起刑事争议案件分析

一、A驾驶电动车载B在路上行驶,C警官发现A无证驾驶且违规载人,遂驱车上前阻拦,A不停车继续前行,C警官驾车超越A车从旁边拦截A车,两车相撞倒地,C警官起身拔掉A的电动车钥匙,A去抢钥匙,C警官不给,后来A将C警官的对讲机抢了过来,称要与C换钥匙,后迫于压力将对讲机还给C警官,然后被带到警卫室。C警官和D警官对A进行讯问,途中A多次接电话,C警官去夺A手中的手机以使其配合讯问工作,A挥拳打向C警官的左脸颊(后经鉴定为轻微伤),第二拳因C警官避开而打在D警官脸上。对于当时的殴打事件,A称C去夺他的手机,并打了他一下,他才还手打人的,C警官称其为使A配合询问工作而去取A的手机,D警官称C在拿到手机之后使劲按了一下A的脖子。

此案有几个争议的地方:

1、A在C警官要求其停车的情况下继续开车前行以及夺取C警官的对讲机的行为是否已经构成妨害公务罪?

2、A的动手打人是出于反击还是妨害公务?如果A在C警官打了一下之后动手打人是否属于妨害公务?如果C警官并未在取了手机之后打了A一下,A的行为是否构成妨害公务罪?

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中和突发事件中,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案中A在C警官要求其停车时拒不停车,且从C警官手中夺取对讲机要求换电动车钥匙,其行为应该属于以威胁方法阻碍公安机关执行职务,构成妨害公务罪。

关于民警执法存在瑕疵是否构成妨害公务罪:本人认为要看此瑕疵是否达到违法程度,如果瑕疵并未达到违法程度,依然构成妨害公务罪;如果执法活动本身存在违法瑕疵,抗拒执行则不构成妨害公务罪,例如,在土管执法人员在强制拆迁时,遭到房屋所有人的抵抗并发生冲突,则不构成妨害公务罪。另外,还要看嫌疑人是否有妨害执行公务的故意,如果其只是出于自卫或者还击,则其行为不应当定性为妨害公务,例,本案中,如果A出于反击而打了C警官,并无妨害执行公务的意图,则不构成妨害公务罪,而这方面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很难把握。

二、A与B在甲地进行毒品交易(A贩卖毒品,B购买毒品),交易完成后,A离开,B正准备离开时被警察抓获。后经警察工作,B同意再与A联系在甲地购买毒品。在第二次毒品交易时,两人均被抓获。

对于本案有几点疑问:

1、第二次的侦查行为是否属于诱惑侦查?

2、诱惑侦查是否合法?

3、第二次的毒品交易的交易额很大程度由侦查人员决定,将其交易额计入贩毒人员A的贩卖毒品数额中是否合理?

4、第二次毒品交易额应否计入购买毒品人B的购买毒品数额中?

诱惑侦查亦称犯罪引诱,在英美法中被称为执法圈套(entrapment),其包括两种类型:

1、“犯意诱发型”,诱惑者(暗线)促使被引诱者产生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此类诱惑犯罪中侦查机关无疑在诱使和鼓励无罪人犯罪,所以应当属于非法的侦查行为,不应当被认可。1

2、“提供机会型”,被诱惑者已经具备犯罪意图或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诱惑者仅仅提供了一种有利于犯罪实施的特定条件和机会。此类侦查中,实施人构成犯罪是没有问题的。

此案中的诱惑侦查属于第二种类型,即“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是合法的。第二次毒品交易实际上也是贩卖毒品人向购买毒品人转让毒品并收取毒资的行为,毒品数额应计入贩卖毒品的数额之中。而对于购买毒品的行为,如果其目的是贩卖,应当构成贩卖毒品罪;如果仅供自己吸食,非法购买较大以上数量(刑法348条“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或行为人非以营利为目的,为他人代买仅用于吸食的毒品,数量达到较大数量的,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第二次的毒品交易活动因其是在公安机关的监督下购买人向贩卖毒品人购买毒品以诱使其出现,所以不应计入购买毒品人的购买毒品数额之中。

三、A通过电话欲向B购买毒品,后因其他罪行在其居所被警察抓获,此时B正好到达A的居所,在警察查看其身份证时,B乘其不注意将所带毒品扔到沙发缝隙,被警察发现,遂将B抓获。B是否构成贩卖毒品罪?

贩卖毒品罪表现为明知是毒品而故意实施贩卖的行为。其构成要件为:

1、主体要件,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要件,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是毒品而事实贩卖行为,过失不构成本罪;

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和人民的生命健康;

4、客观要件,行为人进行贩卖毒品的行为,包括有偿转让毒品和以贩卖为目的而收购毒品。有偿转让毒品,即行为人将毒品交付给对方,并从对方获得物质利益。而出于贩卖的目的非法收购毒品的,也应认定为贩卖毒品。

对于贩卖、运输毒品犯罪,如果行为人只是实施了一个购买行为或者未完成出售行为,或者尚未将毒品运到目的地就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的,应当如何定罪?是既遂还是未遂?

贩卖毒品罪和运输毒品罪一样应当为行为犯而非结果犯。即行为已经开始即构成本罪,而不管其完成与否。对于贩卖毒品罪的既遂与未遂,应以毒品是否进入交易环节为准,至于行为人是否已经将毒品转移给买方以及是否从中获得利益,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与既遂,但如果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进入交易环节,则是本罪未遂;对于运输毒品罪的既遂与未遂,应以毒品是否起运为准,而不管其是否将毒品运到目的地,只要毒品已经开始运输,即构成本罪既遂。

贩卖、运输毒品既遂与未遂应注意的几点:

1、以贩卖毒品为目的,实施了购买毒品的行为(包括正在进行毒品交易人赃俱获和已经完成毒品交易两种情形),应当认定为贩卖毒品罪既遂;

2、对于非以购买方式(如祖传,受他人馈赠等)获得毒品予以贩卖的,只要将毒品带至与买方约定的地点开始交易或者实际成交的,应以贩卖毒品既遂论处;

3、对于贩卖毒品被抓获后在其住所查获的毒品,应其贩卖故意确定并购买了大量毒品,应全数作贩卖毒品的既遂认定;

4、误把假毒品当做真毒品予以贩卖的,应以贩卖毒品罪未遂论处;

5、明 2 知是毒品而予以运输的,只要开始起运,不管距离远近,无论是否到达目的地,均以运输毒品罪既遂论处。

故本案中A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且为既遂。

四、2013年11月25某日晚19时左右,韩某驾驶轿车沿武汉市洪山区某生鲜市场门前路段由西向东行驶,行至生鲜市场门前时,遇程某拖行手推垃圾车与其同向行驶,韩某所驾轿车前部与程某拖行的手推垃圾车左后角处相撞,程某受伤。事故发生后,韩某驾车离开现场,程某经抢救无效与次日上午死亡。

据犯罪嫌疑人韩某供述,当天晚上天色不好,视线较差,其从亮处驾车驶到暗处,影响了视线,当时以为只是撞到了一个垃圾桶,仅从后视镜看了一下,发现地上一地的垃圾,也没有发现有人,又因为家中有急事,所以并未停车查看就驾车离开了。而事发第二天晚上19时许,犯罪嫌疑人又驾车到事故发生路段的附近,报“122”警,称自己的车子发生交通事故,撞了垃圾桶,然后从交警那里拿到一张定责书。之后他又开车到某4S店并通知保险公司定损,后被警方抓获。

本案的争议在韩某的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条件:

1、肇事者明知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肇事者在逃逸时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2、主观上是为逃避事故责任。如果肇事者仅仅是躲避肇事现场受害人家属或者群众的暴力行为,则不应认定为逃逸;

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对于交通肇事之后逃离现场之后又投案的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逃逸存在两种不同意见:(1)属于交通肇事的行为,至于其逃跑后又报警的行为,应当作为量刑时所考虑自首的一个从轻情节;(2)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人在逃离后又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主观上并无逃避责任的故意,故不宜认定为逃逸。在此应当取第一种意见。

从当时现场的监控视频(此案在补充侦查的过程中,公安机关将现场的监控录像送至检察院)看,当时车辆的碰撞导致的震动并不剧烈,韩某仅是踩了一下刹车,并未下车查看,就开车离去了;从证据材料看,韩某于案发后次日在肇事现场附近报警称车辆撞了垃圾桶,取得交警的定责书之后又向保险公司索赔,按理其应该并不知道前日撞人的事实。故本人认为此案不应当认定为逃逸。

而老师则认为此案应当认定为逃逸,理由如下:

1、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韩某在车辆发生事故时,应当下车查看事故情况。韩某未查看而直接驾车离去;

2、韩某确实有逃离现场的行为,其行为导致被害人因延误救治时机而死亡。

五、2013年3月某日上午,阮某在路上实施抢夺行为,在逃离现场的过程中遭到便衣警察吴某的追捕。吴某因当时情况紧急未及时出示相关证件,阮某为摆脱吴某的追赶,使用路边的木棍将吴某打伤后逃跑。

针对此案,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1、阮某构成抢劫罪。其在实施抢夺行为之后,为抗拒 3 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将吴某打伤,已经转化为抢劫罪。

2、阮某构成抢夺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阮某在实施抢夺的行为逃离现场的过程中抗拒警察吴某的抓捕行为,属于妨害公务罪,应与抢夺罪并罚。

关于转化型抢劫罪:据《刑法》269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和《刑法》267条第2款“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论处。转化型抢劫罪,须以“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前提条件,以“为窝藏脏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为主观条件,以“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为客观条件。

本案应当按照第一种意见处理:

1、据据《刑法》269条的相关规定,阮某在实施抢夺行为之后,为抗拒抓捕用木棍将吴某打伤,系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故构成抢劫罪的转化犯;

2、据《刑法》277条之规定,吴某在执法的过程中身着便衣且因情况紧急并未出示相关证件,所以应当推定犯罪嫌疑人阮某不知道其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不构成妨害公务罪。

六、2013年4月份某日下午,犯罪嫌疑人武某介绍并带许某到犯罪嫌疑人张某的住处购买毒品。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某洗脚城对面的巷子内,犯罪嫌疑人张某以人民币500元的价格卖给许某10颗毒品“麻果”,后被民警当场抓获,并从其身上搜出贩卖毒品的毒资500元。

为他人介绍贩卖毒品人构成何罪?

贩卖毒品是指有偿转让毒品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购毒品,有偿转让毒品即行为人将毒品交付给对方,并从对方处获取利益,贩卖方式既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秘密的;既可以是行为人请求对方购买,也可以是对方请求行为人转让;既可以是直接交付给对方,也可以是间接交给对方。

在间接交付的场合:

1、如果中间人以营利为目的或者明知买受人以贩卖为目的的,构成贩卖毒品罪。

2、不以营利为目的且不知道买受人以贩卖为目的的,如果为贩卖人找买受人的,构成贩卖毒品罪;为买受人找贩卖人的,与买受人的定罪及处罚相同,即(1)超过348条规定的较大数额的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2)未超过348条规定的较大数额的不构成犯罪。

七、犯罪嫌疑人凌某在某废品收购站卖废品时,趁购买人不注意将购买人的账本上的数字更改,共从购买人处多取得人民币2000元。

犯罪嫌疑人凌某的行为构成何罪?(诈骗罪或者盗窃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两罪在主体、客体和主观方面基本相同,区别主要在客观方面,犯罪嫌疑人究 4 竟实施了何种性质的犯罪行为,即在本案中,财产的非法占有是基于被害人的瑕疵意志还是违背被害人意志而取得财产。

本案中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盗窃罪。因为犯罪嫌疑人凌某虽然实施了欺诈行为将账本上的数字改了,但其取得非法价款是通过趁购买人不备时偷偷修改账本的行为实现的,其改账本的行为并未被发觉,非法取得的价款也不是因为购买人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给凌某的,多出的价款的所有人仍然是购买人。故盗取行为是犯罪嫌疑人凌某取得非法价款的关键,且其先完成的“盗”的行为使得后来形式上“骗”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不存在被察觉的危险性。类似的行为如通过电脑技术将银行存款中的2000元的数字改为20000元,第二天到银行取出20000元。

综上所述,诈骗罪和盗窃罪区分的关键在于“被害人是否陷入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财产”。所以,本案应定为盗窃罪。

八、2013年5月份某日,犯罪嫌疑人万某在其租住的房间内接受王某、杜某在此吸毒的请求。王某、杜某在进入房间后,通过犯罪嫌疑人万某联系犯罪嫌疑人李某帮助购买毒品“麻果”和冰毒。犯罪嫌疑人李某外出为二人购买毒品后从所购买毒品中截留一颗“麻果”和部分冰毒(后被李某吸食)。返回后,犯罪嫌疑人李某与王某、杜某一起在该房间中吸食毒品至离开,后被查获。

本案中万某及李某是否构罪及构成何罪?

1、万某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万某在其租住的房间容留王、杜二人吸食毒品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而在购买毒品的行为中,万某和李某是作为中间人,但万某并未从中获利,且购买的毒品仅供买受人吸食,故不构成贩卖毒品罪,仅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

2、李某构成贩卖毒品罪。贩卖毒品是指有偿转让毒品或者以贩卖为目的非法收购毒品。而在有中间人的贩卖毒品案件中,中间人如果从中赢利或者明知买受人是以贩卖为目的的,构成贩卖毒品罪。此案中的争议点在李某在为王、杜二人购买毒品后从中截留的一颗“麻果”和部分冰毒以吸食是否属于从中获利。本人认为,案件中的李某从中截留的一颗“麻果”和部分冰毒应视为其作为中间人所得利益,故其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而如果其在购买毒品后未截留“麻果”和部分冰毒,而仅与王某、杜某一同吸食毒品,则不能认定为从中获利,故不构成贩卖毒品罪,而与吸毒人王某、杜某受相同的处罚。

九、薛某因危险驾驶罪被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判处拘役3个月,缓刑6个月,并处罚金10000元。判决生效后,薛某将银行卡内的存款全部取走,未在法定期限内缴纳罚金,在收到法院的执行通知后,薛某到法院执行庭,称所处罚金太高,其对判决不服,后在与执行人员理论的过程中将执行人员打伤,经鉴定为轻微伤。

本案的争议在薛某的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还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刑法》第313条规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即“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 5 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妨害公务罪见《刑法》第277条规定。两罪的区别主要在犯罪主体和犯罪的客观方面:妨害公务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则是特殊主体,即必须具有执行判决、裁定义务的当事人或者依照法律对判决、裁定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人;妨害公务罪通常必须是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且行为人侵害公务人员的行为必须发生在后者依法执行公务期间,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则不要求必须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可以是能够损害法院裁判约束力、权威性的任何方法,比如欺骗隐瞒、消极抵制、无理取闹等。

在本案中,法院执行人员在要求薛某执行法院的生效判决的过程中,薛某明知法院执行人员是在依法执行职务的情况下,而采用暴力方法,阻碍执行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并将执行人员打伤,其行为已构成妨害公务罪;薛某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后,将银行卡内的存款全部取走,未在法定期限内缴纳罚金,符合“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其行为已经构成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综上,薛某的两个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应以妨害公务罪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数罪并罚。

十、A和B是好友,一日两人逛街,A因临时有事将自己的皮包交由B保管。A返回后,B称包内的手机被小偷偷走实则将手机据为己有,此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在所处理的案件中,有较多类似的情形,例如王某谎称自己是赴大陆旅游的台湾游客以获得贾某的信任,在借用贾某的手机时乘机将其盗走;刘某谎称自己是日本留学生,与女大学生许某确定恋爱关系,一日两人逛街的时候,刘某借称去上厕所将许某的皮包及包内钱物盗走。

此类案件的争议在如何定罪,即应定诈骗罪、盗窃罪还是侵占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和盗窃罪区分的关键在于“被害人是否陷入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财产”。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侵占罪与诈骗罪、盗窃罪的区别在财物是否由行为人保管,合法持有他人财物是侵占罪成立的前提条件。

对于B的行为,如果是偶发行为即拿到A的皮包时临时起意将其非法占有,则其行为应构成侵占罪;如果B多次实施类似行为,即事先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则其行为构成盗窃罪。

而对于谎称自己是留学生或者港澳台旅客等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应当定为盗窃罪。在此类案件中行为人虽然确实有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事实,但其并未使被害人陷入错误的认识而自愿作出处分财产的行为,财产的所有权依然属于被害人,是行为人秘密窃取的行为使财产与被害人脱离,因此在此类案件中窃取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完成的关键,故应当定为盗窃罪。

十一、A乘坐B的出租车到甲地,下车时因匆忙将随身携带的皮包忘在出租车内,包内有合同文件、账本、银行卡和身份证等物品及现金500元。A回家后发现皮包丢失,才想起将其落在出租车上了,但无法联系到出租车司机。几天后,出租车司机B打电话给A并告知A如果想拿回皮包须先付5000元现金,考虑到包内物品的重要性,A同意先想B支付5000元现金,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次日,B在指定地点取钱时被警察抓获。

对于此案存在两种观点:

一、此案系民事纠纷。根据我国《物权法》10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B在其出租车内拾得A的皮包,包内财物可视为其不当得利,之后以索要5000元为条件归还A的钱物,可以视为归还失主财物的报偿,由此引发的纠纷,应当属于道德调整的范畴,可以通过民事调解或者诉讼的方式解决,不宜将其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

二、B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B以索取高额报酬为条件归还A的财物,其目的正是为非法取得不属于自己的钱财;B所拾得的A的财物对于A来说具有相当的重要性,B要求A向其支付5000元现金,否则将不归还A的财物,这对于A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故其在索要钱财的过程中使用了要挟的方法;B向A索要5000元现金,其数额已经达到敲诈勒索罪较大数额的标准。

在此应当取第二种观点。另外,如果本案中B仅仅是将A的财物据为己有,而没有实施此后的敲诈勒索行为,因其非法占有的数额未达到侵占罪较大数额标准,应作为不当得利,不构成侵占罪;而如果其非法占有的数额达到侵占罪较大数额标准,则构成侵占罪。

十二、2013年5月份某日,A在武汉市洪山区某小区盗窃一辆电动车,后以500元的价格卖给B,C在听说此事后预谋将车骗过来。次日,C以买车为名将B约出来,到达指定地点后,C称自己是该电动车的失主,要求B将电动车返还给他,否则就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作出打电话的动作,B由于惧怕将车交给C。几天后,C被警察查获,后经查证被盗电动车价值为2600元。

此案的争议在C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还是敲诈勒索罪。

一种观点认为,C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本案中,C预谋将车骗过来,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在从B处骗取电动车的过程中,C谎称自己是电动车失主,使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C的欺诈方法使B陷入错误的认识,并作出处分财物的决定,将电动车交给B;C涉嫌诈骗的电动车价值2600元,超过敲诈勒索罪较大数额的标准。故C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另一种观点认为,C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其中的“威胁”是指以恶害相通告 7 迫被害人处分财产,即如果不按照行为人的要求处分财产,就会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遭受恶害;威胁在内容上包括被害人及其亲属的生命、身体自由、名誉等,威胁只要足以使对方产生恐惧心理即可,并不要求实际上使对方产生恐惧心理;威胁的内容也不要求合法与否,即行为人知道他人的犯罪事实,向司法机关告发是合法的,但行为人以向司法机关告发进行威肋索取财物的,也成立此罪;威胁的方法既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暗示的;既可以便用语言文字,也可以使用动作手势;既可以直接通告被害人,也可以通过第三者通告被害人;被害人处分财产,并不限于被害人直接交付财产,也可以是因为恐惧而默许行为人取得财产,还可以是与被害人有特别关系的第三者基于被害人的财产处分意思交付财产。本案中,C预谋骗取B的电动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虽然在在骗取电动车的过程中采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但其最终取得电动车实际上是利用了B购买的车是A盗窃所得而惧怕受到法律制裁的心理,使B交出电动车;B在交出电动车时,主要不是因为错误的认识到C位电动车的车主,而是受到C欲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威胁,其作出的处分财产的决定并非是处于“自愿”;C涉嫌敲诈勒索的电动车价值2600元,超过敲诈勒索罪较大数额的标准。故C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本人同意第二种观点。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并使用要挟或者威胁的方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应当以其取得财物的主要方法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处分财物还是采用要挟、威胁方法占有他人财物来确定构成诈骗罪还是敲诈勒索罪。

十三、2013年8月份某日,邓某在武汉市洪山区一居民区巷子内违规摆摊,因阻碍道路与一行人发生冲突,派出所在接到举报后委派城管人员到现场处理。邓某不服从城管人员的管理,之后双方发生争执,邓某煽动、教唆其亲属及朋友采用暴力方法阻挠城管人员执法,在拉扯的过程中,其朋友徐某用椅子将一城管人员的头部打伤,经法医鉴定为轻伤。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邓某的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还是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刑法》第278条规定了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即“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刑法》第277条妨害公务罪第1款“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和第四款“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的”,是妨害公务罪的两种客观表现。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是通过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履行公务来进行的,因而阻碍其公务执行也可看作阻碍法律、行政法规实施。两罪的区别在于:

1、犯罪对象不同。妨害公务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具体的公务行为,而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针对的是抽象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

2、客观方面表现形式不同。妨害公务罪是采用暴力、威胁方法,而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是煽动内容的暴力性,而非实行行为本身具有暴力性;

3、侵犯的法益不同。妨害公务罪侵犯的法益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的公务,而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侵犯的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秩序;

4、犯 8 罪类型不同。妨害公务罪是抽象危险犯或实害犯,而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属于举动犯(即时犯),即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犯罪完成,从而构成既遂。

两罪在出现界分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一个行为,一个犯意。行为人仅实施了“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或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的”中的一个行为的,分别按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和妨害公务罪论处;

2、一个行为,两个犯意。行为人在煽动特定的多数人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规实施时,在煽动的具体内容中又有以暴力等方法阻碍公务行为的,应以想象竞合犯依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定罪处罚;

3、两个行为,一个犯意。行为人既煽动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又组织、参加妨害该法律实施的公务活动,但两个行为是出于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的同一目的,则煽动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应看作妨害公务行为的预备行为,或犯罪手段,符合牵连犯的情形,应当从一重处,即定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

4、两个行为,两个犯意。行为人煽动特定的多数人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又以暴力等方法阻碍公务行为,其出于两个不同的目的实施了两个相对独立的事实行为,两个行为分别符合两个犯罪构成,故以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本人认为此案中邓某实施了两个行为,只有一个犯意,应按照牵连犯的有关规定,以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论处。

十四、A到B的修理店修车,车修好后,A到店内与B结账,出店之后驾车离去,行驶十余米,发现B的徒弟C躺在修车的地方,C经送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A和B作为犯罪嫌疑人涉嫌交通肇事罪。

此案应当如何定罪和量刑?

案件的一个争议点在此事故认定为意外事件还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刑法》16条规定的“意外事件”指“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其具有以下特征:

1、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

2、行为人在主观上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

3、损害结果是由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刑法》15条规定的“疏忽大意的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其具有以下特征:

1、行为人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在主观上不希望、不放任结果的发生;

2、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包括(1)预见义务,即行为人对于结果的发生有预见责任,(2)预见能力,即行为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本人认为此案应当认定为疏忽大意的过失,虽然C在事故发生中应当有一定的注意义务,但A和B分别作为驾驶人和修理店老板应当负查看车辆行驶状况以确保车辆安全行驶的义务,而在事故中A和B均有疏忽大 9 意的过错,且如果A和B是车辆启动时能够小心谨慎、认真负责,是可以预见进而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的,故认定为过失犯罪,即A和B构成交通肇事罪成立。

在量刑方面,应当视当时的具体状况而定。据本案的案卷材料,C当时是在收拾车下的一个千斤顶时发生事故的;而根据A的供述,当时他问B是否可以开车走时,B说可以了,他才开车走的,且对话时C也在场;而据B的供述,当时A问他是否可以走的时候,他说等一下,然后将挡在店前的车开走,且对话时C也在场。因此在本案中应当弄清楚在A和B对话时,C是否在场和听到双方的对话以及B是否对A说过可以开车离开了,以确定事故责任,进而对其量刑。

第二篇:刑事自诉案件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是指刑事案件不需要经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不通过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而由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起的诉讼直接立案和审判。这类刑事案件,在刑事诉讼中称为自诉案件。刑事诉讼法

第18条第3款规定: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这一规定清楚地表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只限于自诉案件。所谓自诉案件,是指由被害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三类案件: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所谓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指只有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出控告和起诉,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解决的案件;如果被害人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或者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共有四种:即刑法分则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公然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第257条第1款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虐待案和第270条规定的侵占他人财物案。这四种案件,犯罪情节轻微,案情都比较简单,不需要侦查即可查清案件事实,所以适宜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需特别说明的是依照刑事诉讼法第88条的规定,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如果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是指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不需要进行专门调查和采取有关强制性措施即可查清案件事实的案件。这是对原刑事诉讼法关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所谓“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的刑事案件”规定的修改,有利于防止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相互推诿而使被害人告状无门的现象发生。这类刑事案件主要包括:(1)故意伤害案(轻伤);(2)重婚案;(3)遗弃案;(4)妨害通信自由案;(5)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7)侵犯知识产权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8)属于刑法分则第4章、第5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以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其他轻微刑事案件等。

这类案件不仅案情比较轻微,而且事实明显,被告人明确,被害人有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不需要动用侦查机关的力量去侦查,只需采用一般的调查方法就可以查明案件事实,所以也适宜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上述所列八项案

件中,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被害人无证据或证据不充分的,人民法院应当说服其撤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伪证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3项的规定,这类案件从性质上说原属于公诉案件范围,若成为自诉案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被害人有足够证据证明;二是被告人侵犯了自己的人身、财产权利,应当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三是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并已经作出书面决定的。这类刑事案件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不立案侦查或撤销的案件,也包括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的案件。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公安、检察机关立案管辖工作的制约,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告状难”的问题。

上述由被害人起诉的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有无证据证明,是否属于轻微刑事案件,应由人民法院根据立案标准予以确认,并可以进行调解(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3项规定的案件除外),这样既可以简化诉讼程序,避免诉讼的拖延,减轻群众的讼累,又有利于案件的解决和处理。

第三篇: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分析

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分析

陈连合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劳动争议案件呈日趋上升之势。为此,爱辉区法院对2007年至今的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和分析研究。

一、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情况

2007年至今年10月,爱辉区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3件,审结43件,涉及劳动者91人。

二、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

1、处理程序复杂,耗时冗长

我国现行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程序为一裁二审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是司法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必要前置程序(60日内提起,60日内作出裁决),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15日内提起,3或6个月内审结),民事诉讼又实行二审终审制(15日内提起,3个月内审结)。如果以上程序都走一遍,即使都在审限内结案,最长要420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实行一套十分复杂的程序,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及时、有力的保障。

2、涉及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社会保险金支付的案件大量增加

近年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险金成为职工今后生活重要的保障,但大部分国有、集体企业人员较多、效益较差、亏损严重,历史负担过重,职工的正当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职工与单位的矛盾较大,企业内部无法解决,职工只好诉诸法律,使得该类案件增多。

3、主体日趋多元化,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呈上升趋势

劳动者的就业格局已向多元化发展,各种经济成份、不同所有制、不同企业职工的就业条件和福利待遇已经开始出现差距,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因此劳动争议的产生不可避免,特殊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劳动争议增多。如企业与返聘退职、离退休人员之间的劳动争议,职工流动形成双重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工不规范,内部规章不健全甚至无章可循,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仅订立口头协议而引发争议。

4、当事人双方利益矛盾明显,调解处理难度大

在已审结的43件劳动争议案件中,判决结案的34件,占80%,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案件的判决率;调解结案的案件9件,仅占20.9%,较其他类型案件明显偏低。其原因有三:一是多数劳动争议案件是劳动关系双方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案件调解可能性较小,劳动争议的处理难度增大;二是在诉讼过程中,企业法定代表人往往并不出庭参加诉讼,而诉讼代理人出于各种原因参与调解的积极性不高;三是部分案件劳动者一方受某些媒体夸大宣传的误导,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请求,致使调解工作缺乏基础。

三、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做法

根据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我院坚持依法审理,平等对待,保护弱者的原则,针对审判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坚持全面审查原则。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不仅仅拘泥于劳动部门的裁决书,而是坚持全面查清事实真相,依法做出正确判决。对当事人在仲裁阶段的请求仲裁机关只对其中一项或几项请求做出部分裁决,当事人不服而起诉到法院的案件,只要当事人在仲裁阶段提出的请求符合法律规定,在起诉时又提出这些请求的,我们就依法对该请求做出全面裁决;如果当事人在起诉阶段提出了仲裁阶段未提出的诉讼请求,而且该诉讼请求与诉争的劳动争议具有不可分性,我们就合并审理;如果该诉讼请求属独立的劳动争议依法应“先裁后审”的,我们就告知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驳回该项诉讼请求。

二是坚持平等对待,保护弱者的原则。劳动争议案件涉及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与劳动者权益的冲突,是两个平等主体间的纠纷,所以审理案件时,要坚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财产保险或先予执行措施,切实做到既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结合劳动关系双方存在的管理和被管理的特点,注意保护弱者即劳动者的权益。如我院在审理刘某诉某服装厂工伤待遇纠纷时,因该服装厂系个体工商户,且其经营效益较差,劳动者反映该业主有弃厂逃匿的可能。获悉此情后,我们立即建议由劳动者向法院提出劳动争议仲裁财产保全申请,并及时办理保全手续,制作裁定书,然后派出法官立即对该服装厂的财产依法进行查封,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坚持调解的原则,努力化解劳动纠纷。当前,有关的劳动制度、劳动法规和劳动管理各个环节仍不尽完善,所以劳动争议一旦形成,劳资双方便出现较强的对立情绪,矛盾容易激化。因此,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应急当事人之所急,做到及时立案、及时审理。在审理时注重调解、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以公允之心依法对当事人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规劝,化解双方的矛盾,使纠纷得到合情、合理、合法的解决,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达到统一。

四是积极做好法制宣传工作,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产生。我院通过报刊、电台等媒体对有典型意义的劳动争议案件曝光,借此让广大弱势群体知道通过合法途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警示经营者要合法经营,尊重劳动者的权益。同时我院还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地到联系点进行法律讲座,并邀请各界人事旁听某些典型案例的庭审活动。

四、对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建议

1、要把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工作出发点,坚持及时妥善处理原则和有利于社会稳定原则。应当看到劳动争议案件不同于一般的民事纠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不平等关系,劳动者往往是弱者。劳动争议纠纷的解决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家庭利益,处理不好,容易导致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特别是群体性案件要给予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对那些可能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要做好疏导工作,稳定情绪,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支持。同时要快立案、快审理,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要对劳动者适当倾斜,及时妥善排解纠纷,以取

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2、成立劳动争议案件专门合议庭。由于劳动关系涉及内容广泛,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较多,变化较大,难于掌握,且一直以来,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较少,民事审判法官对劳动法律了解、掌握得不够,对一些疑难的劳动纠纷往往把握不准。因此,必须加强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项审理,组成相对固定的合议庭或指定专门的法官来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并加强这些法官的业务培训,系统学习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确保审理劳动纠纷案件。

(三)要注重以调解方式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具有劳动合同关系,争议解决后,劳动者还可能在单位工作,一起共事,因此调解是有一定基础的。但近几年来审理的案件调解率极低,远远低于其它民事案件的调解率。实践证明,通过调解及时消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隔阂,化解矛盾,排除纠纷,有利于最终建立和发展良好和谐的劳动关系。因此,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必须强调调解工作,每件劳动争议案件判决前都提倡先行调解,以实现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的效果。

(四)要加强与仲裁机关的沟通与联系。劳动仲裁委员会是专门处理劳动争议的仲裁机关,他们处理的案件较多,对劳动法律、法规了解也较多,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法院应与仲裁机关建立联系制度,对疑难问题多作交流,有利于劳动争议纠纷的妥善处理。

第四篇: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方式的分析和建议

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方式的分析和建议

我国目前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程序为一裁二审制。即:劳动争议发生后,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并作出裁决后,对该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经人民法院审理并作出裁判后,对该裁判不服的,在法定期限内上诉于二审人民法院,经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并作出裁判后,劳动争议纠纷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一、笔者认为目前这种处理方式至少有以下三个很明显的弊端:

(一)人民法院是司法机关,劳动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关,人民法院既无权维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亦无权改判或发回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劳动仲裁委员会只有在当事人服从裁决而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情况下在能显示其存在的必要性,只要一进入司法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做的工作就没有任何价值。而根据目前具体的司法实践来看,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服从裁决的比例,这就造成了国家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经过一裁二审,处理和审理时间加在一起,比一般的普通民事案件的审理时间还要长,以至于当事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了其自身诉讼成本的加大。

(三)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过程中,出现了劳动仲裁程序和民事诉讼程序诸多的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的问题。立法的不明确造成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职权的不明确,无形中损害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形象。

更大的弊端则是目前这种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方式在具体的实践中缺乏法理依据、法律依据和可操作性。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和劳动部屡屡采用解释、细则、答复、说明等多种方式来弥补其不足,但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作到既要符合我国的立法精神,又要处理好具体的案件,往往是不能两全其美,只能照顾其中一个方面的需要了。但这样所带来的危害后果是巨大的,不仅给法律的适用带来了混乱的隐患,还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法律架构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二、以下笔者将对目前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方式进行具体分析,以证明这种前置程序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

(一)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缺乏足够的法理依据和法律依据

何为仲裁?仲裁是指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由第三者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式。当事人自愿选择、非司法机构审理、裁决具有法律约束力是仲裁三个特点。而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不具备这三个特点的。首先,对争议的解决方式不是由当事人选择的,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必须要经过仲裁。当事人使用劳动局制定的格式劳动合同尚能勉强称之为当事人对仲裁机构和仲裁事项进行了选择,而当事人使用非标准格式的劳动合同或者根本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就不能认为他们对仲裁机构和仲裁事项进行了选择,但事实上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还是接受并处理了这类案件。

其次,完整意义上的仲裁程序是与司法程序平行的一种制度,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司法程序不是仲裁程序的后续,当事人不能采用先裁后审的方式来解决纠纷。而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只是司法程序的前置程序,当事人不服裁决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而最终的裁判权是司法机关而不是非司法机构,劳动争议最终变成了由司法机关审理而不是非司法机构审理。

第三,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司法机关必须经过严格的司法程序才可以撤销已经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和对已经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并且司法机关无权改变仲裁裁决。但是,根据目前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司法机关是无权而且没有必要撤销劳动仲裁裁决的。因为在司法机关审理的时候,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已经处于效力待定的阶段,只有人民法院准予当事人撤诉和当事人超过起诉期间被驳回起诉,劳动争议仲裁裁决才能恢复其效力。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情况,劳动争议仲裁裁决都没有法律约束力,是一个没有法律效力的裁决,司法机关可以自行对劳动争议进行审理。

第四,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架构来进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同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法律,即“二级大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低于宪法而高于其他法。而我国在程序法方面规定了“三诉一仲”制度,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对劳动争议的仲裁解决程序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仲裁程序相违背的,是一种游离于“三诉一仲”程序之外的另外一种程序。而这种似是而非的程序是没有必要存在的,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以上两部法律已经涵盖了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多出一个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重复和多余的,何况它还和它们相抵触呢?这只能给法律体系和实际操作带来混乱。因此,我认为把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称之为“仲裁”程序是没有法学理论上的依据,至少是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具体工作中会发现目前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有一点“四不象”的感觉,很多时候无法作理论上的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把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称为行政机关的“行政确认行为”反而比较恰当。所谓行政确认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以书面形式予以确定、证明、澄清等。其实,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正是在行使这样一种确认的权力。

我们可以借鉴目前公安机关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作法,根据劳动争议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改进,制定一个劳动争议机构对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纠纷的行政确认制度。因为这种行政确认不是行政处罚,当事人不能对该确认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为这种行政确认是行政行为而不是民事行为,所以,当事人也不能对该确认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该确认行为不服只能向上级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复议。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时候,对劳动行政机关就该劳动争议作出的行政确认决定,如认为确属不妥,则不予采信,以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案件事实作为定案的依据。

但是,这并不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因为,它只是从法理和法律上的确定了劳动仲裁机构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并没有缩短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时间,还是浪费了诉讼资源,没有达到节约诉讼成本的目的。

(二)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方式在具体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

衡量一部法律是不是一部“良法”,最起码的标准就是好用,这就是我们指的立法是否科学,是否运用了立法技术,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一部漏洞百出、逻辑混乱的法律是无法实施和遵守的、更谈不上能达到当时的立法意图。笔者总结了依照目前的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方式,在处理案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用以说明其缺乏可操作性。

1、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部分事项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的审理范围如何确定?

例如:某用工单位甲因其单位职工张某患病,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而向张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但是没有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张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甲单位给予张某经济补偿金、医疗补助费和额外经济补偿金共三项费用。张某认为裁决中认定的医疗补助费金额偏低,向人民法院提出不服此项裁决内容。法院应当如何确定审理范围呢?

如果依据民事诉讼“不告不理”的原则,法院只能对医疗补助费的金额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进行审理,而不能对经济补偿金和额外经济补偿金进行审理。最终只能作出对医疗补助费的认定的裁判。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后,当事人对裁决中的部分事项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张某只能依据法院裁判的内容,就医疗补助费的支付,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因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依据必须是已经生效的仲裁裁决,而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对经济补偿金和额外经济补偿金的裁决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所以,张某会必然丧失了就该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很显然,这种结果是不符合我国的立法意图的。

那么,人民法院是否可以对张某的案件进行全面审理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姑且不说全面审理本身就是一种重复和没有价值的劳动,单说原告张某的诉讼请求、经审理查明和判决主文部分就无法恰当表述。审判人员把经济补偿金、医疗补助费和额外经济补偿金共三项要求都写上,于事实不符,于法律无据,而且还有审判人员鼓动原告起诉,使自己陷于不公正之嫌。

由于没有规则可循,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往往是审判人员按照自己的想法,想全面审理就全面审理,想部分审理就部分审理,审理范围由自己定。总之,采用哪种方法审理都不妥,结果导致审判人员陷入两难境地。

2、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范围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准。

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事实劳动关系有如下规定:

(1)《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2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不论是否订立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并符合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

(2)《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条:“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只要形成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

(3)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条:“‘个体经济组织’是指雇工在七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

(4)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条:“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

根据以上的规定,我们归纳出事实劳动关系的定义如下:凡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不论是否订立劳动合同,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的,双方之间就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也就是说,事实劳动关系是建立在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

什么是劳务关系呢?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我们只能根据日常的习惯来进行定义了:是指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动的形式满足他人的某种需要的活动,提供劳务的人称为务工人员或者雇工,一般是从事手工业生产或者家务劳动,接受劳务服务的是个人。

那么,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劳动者个人之间是否可以建立劳务(雇佣)关系呢?个人是否可以作为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个人建立劳动关系或者事实劳动关系呢?

例如:用工单位甲雇佣城镇居民乙为其清洗办公楼玻璃幕墙,乙不慎摔伤。他们之间是什么事实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如果说是劳动关系,乙和甲既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又不是甲单位的成员,找不到适用劳动法的依据。如果是劳务关系,乙又不属于不适用劳动法的那几种人。对乙应该按工伤还是按人身损害赔偿处理?是用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还是按照民事诉讼程序来处理本案? 再例如:某歌星常年雇佣的私人保镖、司机和经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法律关系?是事实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如果按劳务关系来处理,势必会使被雇佣者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但是按照事实劳动关系来处理又没有法律依据。

如果我们不能准确理解事实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就有可能导致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会采用错误的程序。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适用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只有四种:劳动合同纠纷、集体劳动合同纠纷、事实劳动关系争议、劳动保险纠纷。而劳务(雇佣)合同纠纷是不适用劳动法的规定的,而是直接采用民事诉讼程序来对案件进行处理的。

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我国目前在劳动立法与民事立法的衔接和冲突上没有运用科学的立法技术,所以才出现了这种定义、范围模糊的现象,在具体工作中使人感到无所适从。

3、人民法院是否能接受劳动者的反诉?

例如:劳动者刘某因用工单位甲扣发其工资,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仲裁裁决甲单位补发其被扣的工资,甲不服而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对刘某作出扣发工资的处理是正确的。

在此,法院依法只能审理甲单位的确认之诉,而不会主动审理刘某的给付之诉。在甲单位的诉讼请求不成立而被判决驳回的情况下,法院就无法在该案的判决中表明对刘某的原主张给予支持,而在此阶段,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已经没有法律效力了,刘某的合法权益是得不到法律保护的。在本案中,刘某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提起反诉,要求法院判令甲单位给付被扣发的工资。但是,刘某的这种“反诉”是否属民事诉讼意义上的“反诉”,法院应否一并审理?很显然,由于两个诉的种类的不同,刘某的反诉是不成立的,但法院要是不对其“反诉”进行审理,刘某的诉讼权利就得不到保障。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对这种情况的出现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可供审判人员参考。

4、对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可以先予执行的规定没有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在给劳动部劳动关系和监察司的回函中,就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能否先予执行的回答是:对涉及到职工生活保障、工伤医疗保障等有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经过初步审理后,确属紧急情况的可以比照国际经济贸易仲裁中的中间裁决或部分裁决的形式,裁决企业支付职工的劳动报酬或因工负伤急需的医疗费。但此种裁决与民事诉讼法赋予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是不同的。企业对中间裁决或部分裁决不服的,应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规定,赋予企业向原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的权利。该裁决生效后,如企业不执行,职工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首先,人民法院肯定可劳动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先予执行与人民法院作出的先予执行的效力是不一样的,是一种类似于经济仲裁中的中间或部分裁决。但是,经济仲裁中的中间裁决和部分裁决也是裁决,一经作出就有法律效力,并没有复议的过程。

其次,劳动仲裁委员会在紧急情况下作出的含有先予执行内容的部分裁决,也是一种效力待定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当事人不服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是回函却剥夺了当事人的起诉权,因为,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在复议期间是不停止裁定的执行的。

第三,该回函无异是给本来就很混乱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设置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又搞出一个似是而非的规定。特别是剥夺当事人的起诉权等于是改变了“一裁二审”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使之变成了“一裁终局”的制度,可是,最高人民法院是没有权力作出这种改变的。

三、建议

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方式中问题很多,很乱。最好是一步到位,彻底改变。笔者建议如下:修改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程序,将其归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调整范围,将“一裁二审”改为“或裁或审”,即:

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协议选择由劳动仲裁委员会通过仲裁程序进行裁决或者由人民法院通过诉讼程序进行裁判的方式来处理劳动合同争议。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和劳务(雇佣)关系,在出现争议后,当事人可以通过达成仲裁协议,选择通过仲裁途径解决争议。劳动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既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又达不成仲裁协议的,一律由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实行“两审终审”制。

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人民法院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有关部规定对仲裁裁决行使撤销权和裁定不予执行权。

第五篇:刑事和解后怎么撤销案件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yingle.com

刑事和解后怎么撤销案件

生活中对于一些犯罪行为触犯了刑法的话,当事人可以提起刑事诉讼,在进行庭审的时候一般法院会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成功就不必要在进行审理,依照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进行履行责任,那么在刑事和解后怎么撤销案件?接下来由赢了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和解之后撤销案件,公安机关应当报经上级领导审查批准,然后写出撤销案件报告。检察机关在办理直接受理侦查的刑事案件,对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被告人,可以决定撤销案件。对决定撤销的案件,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应制作撤销案件决定书。公安机关对决定撤销的案件,应写出“撤销案件通知书”,报送检察机关。

撤销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撤销案件,公安机关应当报经上级领导审查批准,然后写出撤销案件报告。检察机关在办理直接受理侦查的刑事案件,对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被告人,可以决定撤销案件。对决定撤销的案件,应制作撤销案件决定书。公安机关对决定撤销的案件,应写出“撤销案件通知书”,报送检察机关。

撤销案件决定书

公安机关对案件经过侦查,发现不应该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依法撤销案件是制作的文书,称为撤销案件决定书。

结构、内容和写作方法

该决定书系三联填空式文书,由撤销案件决定书正本、副本和存根组成。

1.撤销案件决定书正本。该联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⑴首部。包括文书标题和编号,写法与一般的侦查文书基本相同。

⑵正文。包括下列两项内容:①犯罪嫌疑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单位及职业。对以上项目依次填写,力求准确无误,简洁明了。②撤销案件的案由、原因、依和决定事项,为一段天空式文字,行文为:“我局办理的案,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 条之规定,决定撤销此案。”填写案由时应当同时写明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如“××抢劫”案;填写原因应当根据当地法律规定,属于何种情形,如因“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法律条款应针对撤销案件的具体原因,填写“十五”条或第“一百三十”条。

⑶尾部。加盖公安局印,并注明年月日。该联应当附卷备查,因此将撤销案件决定书副本送达原案件犯罪嫌疑人,要让其在该联的下文空白处写明“本决定书副本已收到”,并签名,同时注明年月日。

2.撤销案件决定书副本。该联有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各部分内容和写作方法,与正文相同。该联送达原案件犯罪嫌疑人,原案件嫌疑人死亡的交其家属。该联是犯罪嫌疑人被撤销案件,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凭据。

3.撤销案件决定书存根。该联由手部和正文组成。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⑴首部。文书标题及编号与正本相同,只在标题的下方有“(存根)”字样。

⑵正文。依次填写下列项目:案件名称,案件编号,原案件犯罪嫌疑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单位及职业撤销案件的原因,批准人,批准时间,办案单位,填发时间,填发人。以上项目填写要准确、清楚,无遗漏项目。该联是公安机关撤销案件的凭证,应当保存备查。

 网络暴力的案例分析具体内容

http://s.yingle.com/w/xt/680077.html

 多等级伤残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

http://s.yingle.com/w/xt/680071.html

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http://s.yingle.com/w/xt/680061.html

 一般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和计算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w/xt/680058.html

 农民工意外伤害赔偿

http://s.yingle.com/w/xt/680053.html

 国际人权日的简介和构成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xt/680049.html

 南国早报问题解答 http://s.yingle.com/w/xt/68004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著作人身权有哪些权利

http://s.yingle.com/w/xt/680037.html

 雇佣关系人身损害赔偿

http://s.yingle.com/w/xt/680033.html

  人身损害司法解释 http://s.yingle.com/w/xt/680028.html 饲养动物伤人责任认定及如何赔偿 http://s.yingle.com/w/xt/680021.html

 老师打学生致伤,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w/xt/680016.html

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2018http://s.yingle.com/w/xt/680010.html

年)(2018年) 如何防止对方当事人转移隐匿财产 http://s.yingle.com/w/xt/680004.html

 江苏省2018年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w/xt/679998.html

 无偿保管他人财物丢失被盗亦须担责 http://s.yingle.com/w/xt/679994.html

 人身损害赔偿—赔偿额是对方诉求的十分之一 http://s.yingle.com/w/xt/679989.html

 精神损害还有哪些其他规定(2018)http://s.yingle.com/w/xt/67998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美容祛斑竟致毁容不具资质高额赔偿 http://s.yingle.com/w/xt/679974.html

 2018年山东省人身损害赔偿标准(2018年)及计算公式 http://s.yingle.com/w/xt/679966.html

 丈夫意外身亡公婆捏着赔偿款不放 http://s.yingle.com/w/xt/679960.html

 隐私权的责任构成要件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xt/679956.html

 人身损害赔偿伤残鉴定标准(2018年)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xt/679951.html

  伤害案件程序 http://s.yingle.com/w/xt/679942.html 紧急避

故的责

http://s.yingle.com/w/xt/679939.html

  故意伤害判几年 http://s.yingle.com/w/xt/679932.html 刑事案

http://s.yingle.com/w/xt/679926.html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http://s.yingle.com/w/xt/679922.html

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http://s.yingle.com/w/xt/679917.html

 轻微伤赔偿及处罚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w/xt/67991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 动物侵权怎么赔偿 http://s.yingle.com/w/xt/679906.html 新闻侵

http://s.yingle.com/w/xt/679900.html

 2018年云南省人身损害赔偿计算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w/xt/679895.html

 本案孙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乘人之危 http://s.yingle.com/w/xt/679887.html

 人身损害赔偿项目一览表

http://s.yingle.com/w/xt/679883.html

 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xt/679877.html

 影视作品网络侵权的归责原则

http://s.yingle.com/w/xt/679869.html

 九级伤残鉴定赔偿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w/xt/679863.html

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诉讼时效的起算 http://s.yingle.com/w/xt/679858.html

 网络著作权的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http://s.yingle.com/w/xt/679854.html

最新

 抚恤金、丧葬费的法律性质

http://s.yingle.com/w/xt/67984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务工人员损害赔偿纠纷

http://s.yingle.com/w/xt/679842.html

 生活中被严重误解的法律常识:非法同居和杀人偿命 http://s.yingle.com/w/xt/679836.html

 民事审判实务中的若干问题(下)http://s.yingle.com/w/xt/679830.html

 什么是侵权患者隐私权责任

http://s.yingle.com/w/xt/679825.html

 电线架设不规范村民触电获赔偿

http://s.yingle.com/w/xt/679821.html

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http://s.yingle.com/w/xt/679817.html

 侵权责任的定义和法律特征

http://s.yingle.com/w/xt/679811.html

 2018年江苏省人身损害赔偿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w/xt/679807.html

 医疗侵权损害赔偿中如何进行司法鉴定 http://s.yingle.com/w/xt/679801.html

 2018年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损害抚慰金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w/xt/679797.html

 人体轻伤的鉴定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w/xt/67979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2018年河南省人身损害赔偿准

http://s.yingle.com/w/xt/679784.html

 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及标准(2018http://s.yingle.com/w/xt/679778.html

年) 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http://s.yingle.com/w/xt/679772.html

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相关知识点 http://s.yingle.com/w/xt/679767.html

 侵权行为的分类与构成要件

http://s.yingle.com/w/xt/679760.html

 工伤和人身损害赔偿可以同时主张吗 http://s.yingle.com/w/xt/679751.html

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什么,其免责事由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xt/679745.html

 侵权损害赔偿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w/xt/679738.html

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给赔偿权利人侵权责任人保险责任人的建议 http://s.yingle.com/w/xt/679735.html

 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http://s.yingle.com/w/xt/679729.html

 根据侵权责任法能否主张被抚养人生活费 http://s.yingle.com/w/xt/67972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2018年山西省人身损害赔偿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w/xt/679718.html

  体育课上摔伤致残 http://s.yingle.com/w/xt/679712.html 帮工

http://s.yingle.com/w/xt/679706.html

 其他科技成果权纠纷

http://s.yingle.com/w/xt/679700.html

 雇员受侵害后的求偿选择权

http://s.yingle.com/w/xt/679697.html

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xt/679693.html

 关于人身伤害的赔偿标准(2018http://s.yingle.com/w/xt/679686.html

年) 2018陕西人身损害赔偿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w/xt/679680.html

 人身损害赔偿的责任构成

http://s.yingle.com/w/xt/679670.html

 补充责任的含义及其合理性

http://s.yingle.com/w/xt/679665.html

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诉讼时效起算的几种情形 http://s.yingle.com/w/xt/67965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之解读 http://s.yingle.com/w/xt/437860.html

 2018江苏省人身损害赔偿标准(2018年)规定(2018)http://s.yingle.com/w/xt/679650.html

 网络名誉侵权是什么 网络名誉侵权如何认定责任 http://s.yingle.com/w/xt/679645.html

 “闲言碎语”中的法律风险

http://s.yingle.com/w/xt/679639.html

 侵权责任中举证责任是什么,怎么举证 http://s.yingle.com/w/xt/679633.html

 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w/xt/679620.html

 环境污染侵权的归责原则及其责任承担 http://s.yingle.com/w/xt/679615.html

 2018年甘肃省人身损害赔偿标准(2018年)及计算公式 http://s.yingle.com/w/xt/679608.html

 非法删帖需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雇佣网络水军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http://s.yingle.com/w/xt/679602.html

 人身损害赔偿计算公式

http://s.yingle.com/w/xt/679597.html

 劳务派遣工干活受伤 工伤赔偿谁负责 http://s.yingle.com/w/xt/67958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关于印发四川省2018有关统计数据的通知 http://s.yingle.com/w/xt/679581.html

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w/xt/679576.html

 2018年河南省交通事故及人身损害赔偿最新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w/xt/679570.html

 伤残鉴定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w/xt/679565.html

 人身损害赔偿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w/xt/679561.html

 侵权责任实务问题律师解答

http://s.yingle.com/w/xt/679552.html

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

http://s.yingle.com/w/xt/679547.html

 用人单位替代责任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xt/679541.html

 论对生命的紧急避险

http://s.yingle.com/w/xt/679535.html

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2017最新)http://s.yingle.com/w/xt/392641.html

 山东省人身损害赔偿标准(2018年)及计算公式 http://s.yingle.com/w/xt/67952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灶间住租客出事房东赔

http://s.yingle.com/w/xt/679521.html

 无偿帮工受重伤责任该谁承担

http://s.yingle.com/w/xt/679515.html

 发生空难后,受害者可以得到哪些赔偿 http://s.yingle.com/w/xt/679508.html

 如何确定建筑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人 http://s.yingle.com/w/xt/67950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下载刑事争议案件分析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刑事争议案件分析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离休政策争议案件

    离休政策争议案件 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 唐湘荣(三级残废),男,1930年4月出生,现年83岁,第一次参加工作1948年5月在原湘江煤矿井下工作,1949年8月湘潭解放时,中国共产党接管湘江煤矿,198......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调解书

    (调处机关)土地权属争议案件调解书 (首页)(文号)申请人:; 法定代表人:;职务:;地址:; 被申请人:; 法定代表人:;职务:;地址:; 因一案,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土地权属争议主要事实:经调解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

    劳动争议案件复习材料

    一、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流程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按照下列基本程序请求解决: ⑴ 双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自行协商解决。双方通过协商方式自行和解,是当事人应首先争取解决......

    关于劳动报酬争议案件的情况分析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推荐5篇)

    关于劳动报酬争议案件的情况分析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为了充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和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广东省各级法院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法院不断加强劳......

    刑事自诉案件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刑事自诉案件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我们知道,刑事案件分为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对......

    刑事自诉案件的范围

    刑事自诉案件的范围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自诉案件范围有以下几类: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所谓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指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

    刑事案例分析

    101、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注册某咨询公司后一直亏损,后发现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盈利,即以此为主要业务,该行为属于咨询公司单位犯罪 B.乙公司在实施保险......

    刑事证据分析

    三、被害人陈述被害人陈述,是指刑事被害人就其受害情况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自诉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如果是被害人,他们的陈述也是被害人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