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山西的环境问题及改善情况
论山西的环境问题及改善情况
一、内容简要:
1、山西的基本状况
2、山西存在的环境问题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4、山西省采取的措施及办法
5、现状及遗留问题
6、提出解决方案
二、前言:
作为山西人,总是听到一些关于山西环境问题的讨论,总觉得不是滋味,可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山西在环境方面的问题不容乐观,但同时我也看到山西正在尽一切办法改变这一现状,以往在不久的将来,她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
三、正文:
山西的基本状况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人口2875.9万。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全省山脉很多,大部地区海拔达 1000米以上,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以上。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山脉延绵起伏,纵横排列,雄险巍峨。山西境内河流很多,注入黄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汾河纵贯全省。是省内的主要河流,是仅次于渭河的黄河第二大支流。地理上依山傍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侯区,即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为400到650毫米。
山西被称为“ 煤铁之乡”、“ 能源重化工基地”。主要矿藏有煤、铁、铝。铜、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膏等。现已探明的煤矿储量为2000亿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铁矿储量为30.5亿吨。由于煤炭储量丰富,煤炭工业在山西工业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电力工业、轻纺工业、消费品工业、民用工业的发展也很迅速。山西的公路交通,已达到所有县区都通车,总长3万多公里。
山西存在的环境问题
山西环境污染居全国首位,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世界污染第一。其环境问题很复杂,兼有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沙尘暴、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水资源短缺及污染:
山西地处内陆山区,降水较少,但出于黄河沿岸,且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处于山西
内,近几个世纪以来,由于多种原因,黄河水逐年减少,尤其是上个世纪时,黄河曾多次断流,汾河作为山西的母亲河也多年多处断流,几近干涸。除此之外,山西每年都有多处水源干涸,且山西的地下水也逐年减少。山西的到城市中有至少六成水资源不足,目前山西省地下水位平均下降近百米,全省22个城市和70个县城缺水,44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从发展趋势看,今后山西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到2010年,全省中等干旱年预计缺水将达50亿立方米。
另外,水资源的污染也加剧了水资源危机,26条主要河流中有88%以上的断面受到污染,62%的断面失去使用功能。水环境恶化已威胁到人们的生存。除其发源地雷鸣寺断面为二类水质外,整条汾河再没有达到三类以上水质的断面,而五类和劣五类水质断面则分别达到5个和14个。城市地下水有六成不达标,在开展地下水监测的10个城市,共监测水井56眼。有67.9%的水井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超标水井中主要超标项目为硫酸盐、总硬度、氟化物和氨氧,其污染分担率之和占95.1%。受污染的水体中的一些有毒物质严重超标。
2、空气污染:
山西空气污染相当严重。据山西商报报道,山西省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约10吨二氧化硫排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全省11个省辖市空气质量没有一个达到国家规定的适合人居环境的最低标准——二级标准。2005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151.64万吨,烟尘为112.19万吨,工业粉尘为69.47万吨,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一位和第四位。城市环境空气污染依然严重,二氧化硫为首要污染物,污染负荷占到56.7%,其次为颗粒物占32.3%,二氧化氮占11.1%。在对环境空气中苯并芘进行检测发现,太原、清徐、临汾、孝义部分区域空气中苯并芘平均浓度明显超标,最高值超标达9倍。
此外,山西省空气中可吸入颗粒无严重超标,到处是煤灰沉降,浮尘严重,窗台桌椅等不到一天就可以落满灰尘。春季,受西伯利亚冷气流及北方沙尘影响,沙尘暴现象及其严重。山西的天空一年四季几乎都笼罩着一层暗黄色。据调查,山西省会太原空气质量再到多数情况下为中轻度污染,污染严重时可达重度污染等级,不是以人类居住,3、水土流失,生态资源破坏及荒漠化: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其土地由泥沙黄土淤积而成,结构松散,级易受到风化,形成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特有地形。近几年来,山西的水土流失及荒漠化情况日益加重,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特别是晋西北地区,长期以来由于滥挖、滥采、滥垦、滥牧导致了国土资源和植被的严重破坏。该地区风沙持续时间长,每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40天以上,6级大风天数达到60天以上,最高达150多次。频繁的大风使当地土壤风蚀严重,每年春季平均每亩要刮走4-8立方米土壤。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破坏。生态破坏在山西是一个很原始的问题,从秦汉时期开始,山西的森林大面积被砍伐,近几个世纪,破坏更是与日俱增,每天都有大片的森林被破坏,有一些生物灭亡或濒临灭亡。山西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也直接影响到山区生态系统平衡。现在的山西整体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是全国沙漠化防治重点省份之一,不再是山清水秀,裸露的地皮伴着干裂的风,吹进人们受伤的心灵。
论山西的环境问题及改善情况
一、内容简要:
1、山西的基本状况
2、山西存在的环境问题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4、山西省采取的措施及办法
5、现状及遗留问题
6、提出解决方案
二、前言:
作为山西人,总是听到一些关于山西环境问题的讨论,总觉得不是滋味,可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山西在环境方面的问题不容乐观,但同时我也看到山西正在尽一切办法改变这一现状,以往在不久的将来,她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
三、正文:
山西的基本状况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人口2875.9万。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全省山脉很多,大部地区海拔达 1000米以上,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以上。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山脉延绵起伏,纵横排列,雄险巍峨。山西境内河流很多,注入黄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汾河纵贯全省。是省内的主要河流,是仅次于渭河的黄河第二大支流。地理上依山傍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侯区,即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为400到650毫米。
山西被称为“ 煤铁之乡”、“ 能源重化工基地”。主要矿藏有煤、铁、铝。铜、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膏等。现已探明的煤矿储量为2000亿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铁矿储量为30.5亿吨。由于煤炭储量丰富,煤炭工业在山西工业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电力工业、轻纺工业、消费品工业、民用工业的发展也很迅速。山西的公路交通,已达到所有县区都通车,总长3万多公里。
山西存在的环境问题
山西环境污染居全国首位,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世界污染第一。其环境问题很复杂,兼有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沙尘暴、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水资源短缺及污染:
山西地处内陆山区,降水较少,但出于黄河沿岸,且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处于山西
内,近几个世纪以来,由于多种原因,黄河水逐年减少,尤其是上个世纪时,黄河曾多次断流,汾河作为山西的母亲河也多年多处断流,几近干涸。除此之外,山西每年都有多处水源干涸,且山西的地下水也逐年减少。山西的到城市中有至少六成水资源不足,目前山西省地下水位平均下降近百米,全省22个城市和70个县城缺水,44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从发展趋势看,今后山西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到2010年,全省中等干旱年预计缺水将达50亿立方米。
另外,水资源的污染也加剧了水资源危机,26条主要河流中有88%以上的断面受到污染,62%的断面失去使用功能。水环境恶化已威胁到人们的生存。除其发源地雷鸣寺断面为二类水质外,整条汾河再没有达到三类以上水质的断面,而五类和劣五类水质断面则分别达到5个和14个。城市地下水有六成不达标,在开展地下水监测的10个城市,共监测水井56眼。有67.9%的水井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超标水井中主要超标项目为硫酸盐、总硬度、氟化物和氨氧,其污染分担率之和占95.1%。受污染的水体中的一些有毒物质严重超标。
2、空气污染:
山西空气污染相当严重。据山西商报报道,山西省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约10吨二氧化硫排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全省11个省辖市空气质量没有一个达到国家规定的适合人居环境的最低标准——二级标准。2005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151.64万吨,烟尘为112.19万吨,工业粉尘为69.47万吨,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一位和第四位。城市环境空气污染依然严重,二氧化硫为首要污染物,污染负荷占到56.7%,其次为颗粒物占32.3%,二氧化氮占11.1%。在对环境空气中苯并芘进行检测发现,太原、清徐、临汾、孝义部分区域空气中苯并芘平均浓度明显超标,最高值超标达9倍。
此外,山西省空气中可吸入颗粒无严重超标,到处是煤灰沉降,浮尘严重,窗台桌椅等不到一天就可以落满灰尘。春季,受西伯利亚冷气流及北方沙尘影响,沙尘暴现象及其严重。山西的天空一年四季几乎都笼罩着一层暗黄色。据调查,山西省会太原空气质量再到多数情况下为中轻度污染,污染严重时可达重度污染等级,不是以人类居住,3、水土流失,生态资源破坏及荒漠化: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其土地由泥沙黄土淤积而成,结构松散,级易受到风化,形成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特有地形。近几年来,山西的水土流失及荒漠化情况日益加重,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特别是晋西北地区,长期以来由于滥挖、滥采、滥垦、滥牧导致了国土资源和植被的严重破坏。该地区风沙持续时间长,每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40天以上,6级大风天数达到60天以上,最高达150多次。频繁的大风使当地土壤风蚀严重,每年春季平均每亩要刮走4-8立方米土壤。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破坏。生态破坏在山西是一个很原始的问题,从秦汉时期开始,山西的森林大面积被砍伐,近几个世纪,破坏更是与日俱增,每天都有大片的森林被破坏,有一些生物灭亡或濒临灭亡。山西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也直接影响到山区生态系统平衡。现在的山西整体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是全国沙漠化防治重点省份之一,不再是山清水秀,裸露的地皮伴着干裂的风,吹进人们受伤的心灵。几点建议
现在山西环境在逐步改观,但还是很严重,同时还有不法分子投机取巧,破坏环境,山西的环境污染有增无减,但已基本得到控制。那太钢为例,上世纪末,太钢排放的烟粉尘和废水占太原市总污染负荷的14.3%和42.3%。2000年以来,我们不断推进清洁生产,烟粉尘排放总量下降近80%,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下降60%。2003年,太钢集团产品销售收入达207亿元,实现利税25亿元。
当然山西的问题还很严峻,仍然无法脱掉世界污染大省的称号,对此我有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工业技术改造及集约化生产,大力推广节能降耗的新技术、新工艺比如太原钢铁厂对废钢渣及烟尘的处理方法取得了和好的效果,值得引起重视,引进到其他重工业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促进全体的技术改造。同时,要引进身外、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对产业结构、运作模式,废物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优化,达到技术改造保护环境的目的。
可以引进国内位先进设备,调整生产模式和产业结构,对工业三废进行统一治理,建立大型废水、废渣、废气处理系统,对工业产出的污染物进行统一治理,集约化治理。这种智利方式可以化零为整,减少治理成本,且统一排放,避免了一些企业的违规行为。
大力宣传环保思想,增强人们的环保节约意识这点一直以来都在强调,但做的总是不尽如人意,问题在哪?我想教育针对的人群是关键。首先,我认为,接受教育的人群应由青少年及儿童转向全社会各年龄段,尤其是一地中青年人。人们总认为成人有辨别对错的能力,而儿童正处在思想发育期,应该予以正确的引导。但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是儿童很懂得环抱,反而是一些家长图一些方便不去理会污染问题,更甚者教育孩子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以孩子误入歧途。加强教育应该从全体开始。其次,应该加强对大范围低收入人群及未受过高等教育人群的教育。大部分流浪人群、低收入低素质人群对环境污染视而不见,积极成为污染环境的主力军。对于这些人,一些对资源再利用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减缓生活危机,同时可以利用它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还有就是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在农村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应该对农民进行技术教育及环保思想教育,增强其环保意识,同时教会他们如何把农业废料变为清洁的能源。
四、后记
每每听到人们在谈论山西的环境问题时,总感觉有点心痛,向自己成长的地方给人的印象就仅限于此,特此写了这篇论文,本是想替山西申辩的,可是在查资料的同时慢慢意识到山西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让人吃惊,希望以后可以看到山西的环境可以得到很大改善,可以成为山西人的骄傲。也希望自己为来可以为山西的发展和环境治理作出贡献。
五、参考文献 《山西晚报》、《山西日报》、《山西青年报》、《中新网》
第二篇: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
山西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自开展大气环境监测以来至2006年,所有城市没有一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即人类长期居住所需要的空气质量最低要求)。大多数泉源衰竭、干枯,使大多数河流无径流或仅有源头少且短的溪水,河道里流着的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多年来有约60%的河道监测断面为失去使用功能的劣五类水质。水土流失面积达70%以上,到处荒山秃岭,黄尘弥漫。挖煤造成的地面塌陷和矸石堆放污染环境的现象在广大矿区普通存在。山西污染严重不但是全国之最,也在当今世界之最的行列。
一、山西环境问题探源
多年来,山西省的环保工作可以说是下了大力气、付出了大代价的。炸药包、推土机、停电、停运、停贷、抓人、处分干部的措施都用上了。累计关停取缔土(小)企业和设施以及违法建设、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或设施在2万个上下。1997年在全国的取缔污染严重的土(小)企业和设施行动中,就取缔关闭了1.3万家,占到全国的1/10。2000年在全国的工业企业限期达标、逾期关停活动中,关停不达标企业4000多家,占到全国关停总数的1/7。近两年来掀起的环保风暴又关停了4000多家污染企业的设施。与此同时,对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建设了7000多台污染防治设施。为什么以这样的大力度、大代价,在产污与治污的对垒、较量中,环境保护没有占到压倒优势,环境污染仍很严重呢?
通过分析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教训、剖析深层次原因,得到如下启示:
(一)过渡开发造成了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首先是千百年来的农耕生产对地上的高强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山西丘陵山地占80%,其中20度以上坡地占60%。在丘陵山地开荒由生态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下水补给不足,形成泉源衰竭、河流干枯,反过来又因生态用水不足,影响到生态系统,使原来的生态良性循环变为了恶性循环。二是以采煤为主的地下过度开发,破坏了地下水与地表之间的连接、贯通,加剧了水环境的失衡,造成了干旱增多,有河必干的环境。三是在以煤炭为主的矿物超强度开发和初级产品加工,使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水体和固体废物污染。
(二)对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片面理解导致了重污染企业的无序发展,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一度时期曾错误地以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只能发展能源重工业产业。从而形成了严重的产业结构问题。一是主导产业结构单一,更多地注重了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忽略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平衡。在结构已极不合理情况下,虽然强调了经济结构调整,但重心没有放在产业门类的调整上,基本上是在重污染产业的圈圈内打转转,突出“关小上大”,结果是小的没关好,大的上来了,形成了重污染企业犹如割韭菜一搬的轮回重复。以炼铁炉为例,取缔了“一脚蹬”上了6m3的炼铁炉,取缔了6m3的上13m3的,取缔了13m3的上30m3的,然后依次是60m3、100m3,拆了再建,建了再拆,轮回重复,现在正在关闭拆除200m3以下的。炼焦炉也是如此,取缔了坑式土焦,上了萍乡炉,取缔了萍乡炉,上了改良炉,取缔了改良炉,上了小机焦,取缔了小机焦,上中机焦、大机焦(其实也是国外在2000年就形成共识要关闭的重污染难以治理的炼焦炉)。耐火材料、铁合金、水泥窑都是这样。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重复,实际上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路子。对山西严重污染的根源是产业结构的问题,社会早有共识。省委、省政府也大抓了经济结构调整。“十五”期间提出了采煤、炼焦、炼铁等传统产业“关小上大”新型化,发展旅游、文化、信息及新型材料等产业并规模化。多年的努力使传统的煤炭开采、电力、焦化等企业在规模上有所扩大,技术装备上有所提升,旅游等新型产业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对发展一产和三产重视不够,政策、投资支持力度不大,使重污染的产业结构不但没有改变,反而进一步加重,重污染产业的比重以70%、80%至90%的直线上升。原来基础好的纺织、电子、机械、日用化工、服装鞋帽等产业逐步委缩。与之相随的是,除了少数重点城市因为一定程度控制了重污染产业的发展,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外,在其它大多数县城和工业集中区,空气污染却在加重。相当多的县城全年二级天数不到100天。水环境污染超标浓度和固体废物堆存量均为全国之最,山西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
(三)区域功能定位模糊和错位导致了对人居环境缺乏有效保护和改善。山西是国家确定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但同时还是3000多万人口休养生息的地方,特别是各个城市、县城,更是人口稠密的地方。能源重工业产业,必然比其它产业产污及排污量大,对区域环境污染严重,而人居区域,必然要求优良的环境质量。这两者是矛盾和不能共容的。但是长期以来没有高度重视这一不同区域的功能区别,没有分区进行区域功能定位,实行合理布局,不少城市不顾人居环境的要求,提出发展能源重化工城市的目标。在城市市区及周边建设和扩张重污染项目,使人居环境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太原市2001年至2006年这一阶段为例,问题就看得很清楚。这六年来,太原市下了很大的力气抓污染治理,开展了企业达标升级和蓝天、碧水、生态、净化等五大环保工程,使全市999个重点工业企业中,有708个完成全面治理,实现排污达标任务,269个企业被关停,取缔推平土焦坑4255个,取缔关闭严重污染的土小企业和落后生产设施1129个,拆除燃煤锅炉1804台,更新改造锅炉2110台,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600平方米,新建、改建、扩建污水处理厂4个,取缔了市区城乡结合的756个非法储煤场。而与此同时,从2001年至2006年,太原市原煤产量增加了56%,粗钢产业增加了75%,发电量增加了75.6%,焦炭产量增加了44.9%,水泥产量增加了93.1%。这些重污染产业的扩张,必然是能源原料的高消耗、污染物的大量产生和排放。尽管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使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下降,空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浓度值分别下降了22.8%、41.6%和40.5%,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下降了40.5%,二级以上天数增加了141天。但是太原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距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仍有较大距离,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和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排名仍在靠后。也是这同一时期,曾经和太原排名不相上下的周边几个城市都在大步前进。在2001年前后,在沈阳、天津、北京、石家庄、呼市、西安、兰州、郑州等城市的排名中,太原位于中间位置,而2006年则下降到了位于倒数第二的位置。特别是沈阳市由原来的和太原市不相上下,发生了质的飞跃,空气质量达到了二级标准,二级天气多年保持在310天以上,成为全国的环保模范城市。两市环境质量变化的显著差异,在于治理环境污染路子的迥异。沈阳市对工业污染源采取的做法是“关小的、搬大的、严堵进来的”,而太原市采取的做法是“关小的、上大的、治理超标的”。
(四)产业政策的低标准和生产方式的粗放型,增加了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在这样一个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极容易上马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产业的地区,对这些产业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但长期以来,没有重视山西这一特点,而是被动跟着国家的产业政策走,对规定淘汰的工艺设备,远远滞后于国家的时限要求。应该看到国家产业政策是在全国范围内的最低要求,在山西这样一个重污染产业高度聚集的地方,按照国家的最低要求走,永远是最落后的。我们多年来就是跟着最落后的脚印走,旧的被关闭后新建企业按最低要求建,往往是还没有建成投产,国家更严格的产业政策又颁布了,再来一遍取缔关停。结果是污染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而投资也变成了被关闭摧毁的破砖烂瓦、破铜烂铁,教训十分深刻。
(五)财政税收政策导致了山西收入低,公共财政用于环保等公益事业的投资严重不足。按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山西的资源型高能耗、重污染产业税收高、上缴比例大,地方留成少。以河南省和山西省相比,2006年,河南省GDP为1.246万亿元,财政收入为600多亿元,每元GDP收税费不到5分钱,没有上缴任务,中央转移支付为1千亿元。山西GDP为4746亿元,财政收入达1048亿元,每1元GDP收税费接近2角1分钱,是河南省的4倍多,上缴600多亿元,自己留成400亿元,中央转移支付100亿元。相比之下,山西税收高,地方留成少、转移支付少的状况十分明显。税收高,则使职工收入降低,山西省的电力、冶金、煤炭各个行业职工收入都较外省要低许多。而地方留成少,则使地方可自由支配财力少,有的市政府可支配财力仅为几千万元,可用于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捉襟见肘。从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也可看出,我省这种单一的重型经济结构不但有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一面,还有从业人员收入低、地方财政收益低的一面。
(六)山西环境问题的隐忧。近几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下大决心要采取大措施使山西的环境面貌有大改观。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和削减排污总量为主线,大刀阔斧地对重点污染原实行摧枯拉朽式的整治,取缔、关闭、治理、改造,多管齐下,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样继续下去,环境状况还会有进一步改善。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隐忧。
一是大量的煤化工产业的上马,给恶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和危害,埋伏了隐患。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污染危害造成了潜在威胁。经清理整顿后,保留的焦炭能力约为1.57亿吨,同时还有大量的煤化工要上马,焦化和煤化工在生产过程中,要有污染物排入环境。这些污染物大多数是具有强列毒害作用的有毒有害物质,有相当多数还是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因为土壤难以降解,这些污染物会随着降水的下渗而下渗,终有一天要和地下水对接起来。目前,山西人生活主要靠的是地下水。如果地下水被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人畜饮水就会成大问题。目前已有个别地方的地下水饮用水源出现了含铬、含氨氮的有毒有害物质。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长此下去,会怎么样呢?再有,就是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生产、贮存、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往往是灾难性的。去年繁峙、昔阳的水污染事故,就是运输化工物质的车辆翻倒,使有毒有害污染物流入水体,影响到饮用水源地安全的。
二是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采煤要对地下形成一个个的大窟窿。当降水穿过地表下渗时,就渗到大窟窿里,破坏了地下水上下的连通。使地下水位下降,泉源衰竭。目前,山西全省大多数泉源已干涸,人们主要靠从浅层地下水取水饮用,维持生活。一些矿区已因浅层地下水干枯而造成饮水困难,而这种挖煤造成的地下水破坏的势头,随着产煤量的增加,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增加。按目前的年采煤量连同矸石、岩石、泥土在内测算,每年会在地下形成一个超过10亿立方以上容积的大库容,那么20年以后呢?会更大范围地影响到水环境的平衡,缺水将会更加严重,加上炼焦、煤化工可能出现的对地下水的污染,水环境危机的潜在威胁形势十分严峻。
三是大量重污染企业的建设,使排污总量和正在改善的大气环境质量有可能出现反弹。尽管全省正以摧枯拉朽之势治理污染、削减排污总量,新上项目通过建设严格的治理设施,使新增排污量最小化。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由于投资者在山西看好、看重的主要还是那些能源、原材料项目,这一点在近年来举办的招商会上反映的非常明显。而且山西强大的习惯势力还是侧重发展这些项目。这些项目的大量上马,又会形成又一轮的再污染。即使这些项目都采取了严格的排污量削减措施,但因其规模大、排污量也大,众多项目的排污总量就会超过环境容量,并抵消了花大力气减下来的排污量,从而使改善环境质量的步伐有可能停顿,甚至出现反弹。
二、山西环境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的对策建议
山西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是就污染论污染、就生态论生态能解决的。必须扬弃围着污染源打转转的事倍功半的做法,以科学的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理念,在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合理区域功能定位的高层面上,统筹考虑、综合决策。通过追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平衡、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的优美。
(一)解决区域功能矛盾,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合理布局。重点是将能源、重工业产业与人居区域分开布局。一是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以人居环境为主导功能定位,实行以人为本,环保优先。把满足人居环境的要求作为最高要求,对破坏人居环境要求的生产活动设立红色警戒线和高压线。对重污染的企业,车间或生产设施,实行关小、搬大、堵进的政策,同时,加大投入,进行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发展集中供热、供气,增加绿地和景观水域,建设优美的人工环境,并大力发展无污染产业。二是对满足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需求的产业,实行大分散、小集中。大分散是就整体来说,在全省范围内要科学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充分利用环境的稀释扩散能力,并结合平衡区域的经济布局和收益水平,对这些重污染产业实行分散布局。小集中是就一个区域来说,对这些产业建立园区,集中布局,既避免重污染企业的分散污染,又便于企业相互之间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循或者集中处置,发展循环经济。同时,远离人口稠密和饮用水源地等与集中人群生活紧密相关的地方,避免重污染企业影响人居环境。
(二)发展良性产业,实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平衡。要破除能源重化工基地只注重发展能源重化工产业的狭隘认识。要认清这种产业结构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破坏环境,而且税收高、地方留成少,从业人员和地方财政得实惠不多的实质。要大力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低能耗、低税收、多留成的产业。一是制定鼓励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发展无污染、少污染、多收益产业,同时适度限制煤炭、焦炭、炼铁、铁合金等产量,把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朝着平衡合理的方向推进,再不能走那越调越重的路了。二是争取国家对山西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增加转移支付,让山西人民在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更多地得到改革开放和能源基地建设的实惠。三是在实现产业之间的平衡的同时,还必须使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环境承载能力平衡,排污总量与环境容量平衡,对环境的影响要与对环境的恢复平衡。即使是工业集中区,也必须以工业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来要求,控制这个区域的最高允许排污总量。煤炭开采量要与采煤形成的地下窟窿的填补效果相平衡,从现在起,就要狠抓对地下窟窿的填补。
(三)制定山西地方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技术政策。一是在山西这样一个重污染产业集中的地方,必须对高能耗、高消耗、重污染的行业实行严于国家的产业政策。对现有的要从严、从快淘汰或高标准提升。对新建的,要制定高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准入条件。这样,才能高起点、高质量地提升这类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节能减排水平。近年来,山东省就制定实施了严于国家的产业政策。二是制定主要产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包括技术设备水平、资源能源利用转化水平在内的具体的经济技术政策,并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出现及时调整,使每个企业在主要环节上有所遵循和约束。过去,国家曾颁布过环境保护技术政策,详细具体,实用性很强。虽然随着大量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许多技术政策已过时,但是这种做法可以借鉴,对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企业整体水平大有益处。
(四)建立正确的经济、社会、环保考评体系,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要按照科学发展,优化结构、改善民生、改善环境,增加地方收益的思路,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引导、推动山西的产业结构得到良性调整,环境得到改善,人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公共财政和公益性投资得到迅速增加。一是突出考核地方可支配财力指标,好处有二,一方面可促进地方可支配财力增加,对提高地方公共投资、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可激励地方政府降低发展高消耗、高污染、高税收、低留成、低收益产业的热情,转而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低能耗、低税收、高留成的产业,引导产业结构向良性调整和发展。二是突出考核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指标。节能减排是国家确定的刚性指标,对山西这样一个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地方,更迫切需要强化对这项指标的考核,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三是降低考核GTP指标的力度,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将这项指标列为了预期性指标,而非刚性指标。对山西来说,由于发展高能耗、重污染产业的习惯性势力很强,考核GTP指标会导致地方追求产量产值,偏离科学发展,大力发展重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四是弱化或不考核财政收入指标。如前所说,财政收入指标对山西是有虚名而无实惠的。反而促进了重污染、高能耗、高税(费)收、低留成产业的增加和扩张。故应当弱化对其的考核,以促使山西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良性发展。
第三篇:论环境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改善
论环境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改善世纪是信息化的知识经济型社会,对人才的复合型要求越来越高,既懂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所以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专业英语的开设,是当前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一专多能的人才,英语和计算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除了要掌握一般英语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外,还应掌握专业英语词汇,了解专业语句的结构,并能够对专业文献进行简单的翻译,这将对他们的就业起到极大的帮助。
下面就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的改善等进行论述:
一、以培养目标为大方向合理设置课程
大中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实用性、技能型的人才,因此,课程的设置就以够用为主,强调的是如何运用技术,而不多深究原理。很多专业性的知识,需要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例如,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其核心课程废水处理技术与环境监测技术,其中的很多水处理方法和设备仪器是外国进口的,说明书等都是英文,因此,专业英语的开设是很有必要的。专业英语课程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在大一大二学习了一般英语,掌握了充足的词汇量和语法结构,且学完了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程后,再来学习专业英语,更容易驾轻就熟。专业英语课程结构,应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需够用为度,以提高学生对社会、对职业的适应能力为出发点,以便能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提高学生阅读和翻译科技资料的能力。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目标,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专业词汇,要求学生掌握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污染控制及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专业术语的英文词汇,能够正确分析专业英语的句子结构,掌握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并能对相关语句进行简单翻译,能够看懂专业仪器设备的英文说明书,在字典的帮助下能阅读简单的专业文献。几年的教学过程表明,这样的教学目标比较符合实际,专业英语的语法和句子结构相对一般英语要简单,学生在经过两年的一般英语学习后,只需要适应专业英语相对陌生的专业词汇,而语法和句子结构在学完两篇课文后,就已经熟悉,并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了。
三、选择深浅度合适的教材
教材作为载体,一定要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考虑学生实际的词汇量,应尽量选择高职高专专用教材,选择收集最新国外专业文章的教材。但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性不如其他课程多,举个例子,化学工业出版社李居参主编的环境专业英语这本教材,该教材力求将环境知识和专业英语的学习与高年级英语学习融为一体,既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英语原著和报刊的能力,又向学生提供广泛的环境专业知识及有关的英语知识。课文选材广泛,涉及环境专业诸多方面,如环境问题、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环境法规等,均选自近年来英、美等国的环境专业的期刊、文献,收集了比较全面的专业内容,如环境学概论的英译本,定位准确,内容深度非常适合高职学生选用。
四、精心设计教学课堂
课堂应注重听、说、读、写、译全方位训练。与基础英语相比,专业英语有自身的特点,除了专业词汇、术语及特定的构词方法外,还有科技文体、句法结构、语态、时态等方面的特点,这些是专业英语课程需要重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当然,考虑到专业英语的实用性,也不能忽略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听力训练可以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教师用双语讲课,通过给学生提供一
个语言环境,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科教光盘,如Discovery中关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科普类的环保小短片。在锻炼专业英语听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开口锻炼的机会。正式上课前,可以开展“3分钟演讲”之类的英语口语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轮流安排让每位同学朗读3~4个句子,或者就课堂提问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回答。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能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读。要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首先要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环境工程专业词汇很多都是复合词、缩略词及利用前后缀构成的派生词。因此在每个单元的词汇教学中,应注重构词法的分析,介绍一些常见的前后缀和词根以及词性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硝酸盐(nitrate)、亚硝酸盐(nitrite)、硫酸盐(sulphate)、硫化物(sulfide),等等。在课堂上要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学习一个词根后,立刻给出一个含有该词根的新词让学生进行联想学习。
专业英语应注重行文连贯、简洁,力求客观和准确,句子以长句和被动语态居多,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非限定动词和后主定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穿插科技英语文体的介绍和翻译技巧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尤其是复杂长句句子结构能力。通过典型句子分析,结合专业知识背景,训练学生分清句子种类、找句子主干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每个句子中的主句以不同颜色和字体与修饰成分区分开,将谓语以粗体字显示,并让学生共同参与朗读,使他们在读句和断句的同时了解句子的语法构成。
写译。对于很多高校,大三学生开设专业英语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毕业论文服务。这一点直接表现为毕业论文的外文翻译任务和正文中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和图表的英文翻译。根据笔者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体会,很多学生往往借助电子工具或在线翻译软件来完成,结果驴唇不对马嘴。因此,除了加强课堂讲解训练,课后布置适当的汉英和英汉翻译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根据毕业论文课题的要求查阅相关外文文献,在阅读文献的同时,也掌握英文摘要的撰写。
五、更新考核方式,注重课堂考核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考核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如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安排适当的测试,综合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出勤等方面。期末考试试题题型尽量多样化,可以增加口试、摘要写作等内容。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既是一门语言课,又具有专业课的特点。专业英语任课教师既要熟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掌握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还需要较高的听、说、读、写、译水平,同时具备一定的英语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方式、多渠道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稳定教师队伍,不能随意指定。其次,对专业英语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或者提供出国或访学的机会,开阔眼界,提高英语口语授课的能力和水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发挥专业英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第四篇:论小学生的成长环境状况及其改善策略
论小学生的成长环境状况及其改善策略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环境也在渐渐发生改变。尤其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利的,学生缺乏关爱,隔代教育严重,社会环境不良诱惑形形色色,学生抽烟喝酒,沉迷网络上网玩游戏...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生能健康成长吗?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是当前教育的一个课题,笔者就当前实际谈谈小学生的成长环境状况,探讨改善的策略,让小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 小学生
环境
隔代教育
一
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环境也发生质的改变,而当前的现状是人们过分的追求物质的需要,缺乏对精神方面的补给,尤其在年轻一代的成长方面,很多家长投入的力度比较的缺失。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许多家长都忙于工作,多数把孩子交付于爷爷奶奶负责看管,而家长很少与子女交流沟通。现在的小学生比较早熟,对生活形形色色的事物比较好奇,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沉迷网络,上网聊天玩游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社会环境已经不能还原小学生成长所必需的良好生活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改变这些生活现状,作为家庭、学 校、社会该从哪些方面去改善呢?这是一个三者协调解决的问题。
环境对学生成长起到关键的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已经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孟母的家教思想,在今天的很多家长看来,那是相差甚远。文明发展的今天,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缺失的,而对社会环境来说则是一种人文道德的缺失。下面笔者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小学生成长环境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缺失,隔代教育严重。
(二)学校缺乏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利益当前,道德缺失,无视未成年保护法。
二 策略讨论 三 结语话
第五篇:改善就诊环境
改善就诊环境、提高病人满意度
门诊部针对目前我院门诊就诊环境管理的检查,总结出如下不足之处:门诊大厅设施陈旧,便民措施稍有欠缺,部分标识过时,工作人员佩戴标识不规范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医院面临二甲复评达标,门诊部把上述调研情况反馈给院领导,制定出如下措施: 一.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大厅是患者对医院了解的第一步,就诊环境的优劣代表着医院的管理水平,我院门诊楼始建于2000年,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门诊大厅墙面及部分设施已陈旧不堪,针对目前状况对门诊大楼墙壁重新粉刷,换掉陈旧的灯具,使门诊大厅焕然一新。二.改善便民措施,增加并更新部分担架车、轮椅。二楼开设洗手间及残疾人专用卫生设施,使卫生间清洁无味,防滑防摔。增加预防意外事件的警示标识。有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及明显的路径标识。大厅设门诊候诊区,各门诊科室配备适宜座椅及屏风以保护患者隐私。导医台提供一次性水杯,开水,以方便病人就诊需要。并发放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及病人满意度调查表。三.拆除老旧标识,换上醒目清楚、用字规范的导诊图、门诊平面图及说明患者权利的图文介绍资料。
四.医务工作人员必须熟知各种服务流程,实行首问负责制,上岗时佩戴标识规范的胸卡易于患者识别。
通过持续改进门诊就诊环境,及时发现门诊就诊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分管领导,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患者在就诊时处于良好环境,提高病人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