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昭通市农业环境问题及对策(范文模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昭通市农业环境问题及对策
作者:阮荣辉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1期
摘 要:本文在全面分析昭通市农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防为主,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环境问题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a)-0127-02
昭通市是一个农业生产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大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滇、川、黔三省结合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2°52’-105°18’、北纬26°18’-28°40’之间,全市辖10县l区,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整个地势由于受乌蒙山脉和五莲山脉以及江河深切割,形成陡峻峡谷,西南高、东北低,北部最低海拔水富县滚坎坝267米,南部最高海拔巧家县药山4040米,相对高差3773米。由于水平位置和垂直高度的差异,构成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立体农业的特点。农、林、牧、副、渔五业俱全,粮、油、丝、茶、糖、菜、烟、果、药、杂都能生产。改革开放以来,昭通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形态由粗放型的传统农业逐步向集约型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生产结构由以种植业为主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转变,生产结构渐趋合理;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对农业生态环境只开发不保护,乱用、滥用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情况突出,排污企业,在追求个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时,对于环境公益的保护和增进还没有形成自觉行为,造成了我市农业生态日益脆弱,并将影响到今后我市农业的又好又快续发展。本文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和数据收集,就农业环境有关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1现阶段昭通市农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产业结构调整困难,传统产业结构制约着农业环境改善
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调整到一、二、三产业结构比较协调、布局比较合理,从而摆脱工业污染;要从粗放型经济调整到集约型经济;要从低科技含量型经济调整到高科技含量型经济,从单一所有制经济调整到多种所有制经济。
1.2 农业环保设施基础薄弱、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体系不健全
农业环境保护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底子太薄,需求量太大,昭通市从2003年成立专业机构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至2009年底,我市11个县(区)仅有8个县(区)逐步独立了农业环境保护机构,因此要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农业环境保护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难度也比较大,同时也造成我市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指标体系尚不健全,监测技术与评价方法
落后,相关资料可比性不足,在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上,存在设备与技术的严重滞后。导致我市环境执法一直以来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当、违法不究的状况。从而影响了昭通市整个农业环保产业的发展速度,造成农业环保产业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
1.3 农民收入低,难于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9年全市农业人均收入仅2445元,低于全省3369元,普遍的低收入状况与强烈的致富期望的矛盾,导致只开发不保护情况突出,对环境质量会造成比较大的压力。
1.4 工业污染严重
昭通市工业污染企业类型主要为工矿、水泥、火电、石油化工和造纸行业,尤其是小工矿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更为严重。根据2009年我市开展的产地安全划分取得数据汇总显示昭通全市主要排污企业数有303家,每年排放污水143.33万吨,使用企业排放污水进行灌溉的土地面积为41.5万亩,污水灌溉区平均每亩农田承受污水34.5吨。
1.5 农业自身污染严重
据我市农业污染源普查以2007年为普查结点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种植业方面农药施用1205.17吨,按常用耕地5142986.47亩计,每年每亩施药量达到0.22公斤。全市化肥(折纯)施用量达到181673.59吨,平均每年每亩化肥(折纯)施用量高达到31.94公斤,地表径流途径肥料流失1367.58吨,地下淋溶途径肥料流失255.39吨,合计流失1622.97吨,畜禽养殖粪便产生量46069吨、排放量46069吨;折合的COD11603.699吨、排放4693.145吨,氮产生588.139吨,排放248.03吨、磷产生205.025吨,排放52.138吨,其排放污染物主要流入金沙江、横江、牛拦江、大关河等主要河流的支系河流。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不仅使农产品质量下降,农产品中农药、重金属、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而且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磷等物质及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污水和生活垃圾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库及河流的水体富营养化。
1.6 森林功能日益降低
昭通市森林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60年代大跃进时期,对原有森林的较大破坏,后期植树造林步伐慢,存在明显的“两多两少”。其一,中幼林多,近成熟林少。其二,针叶林多,阔叶林少。长期大面积砍伐导致天然林面积锐减,从整体上削弱了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得特别明显。此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和短期行为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地区仍然存在森林资源的过量消耗;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近年来全省林地资源被侵占他用的数量有所增加,这些人为因素进一步削弱了森林的生态、防减灾等功能。昭通市农业环境保护对策探讨
2.1 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的组织领导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市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参谋部”和“作战部”—当地政府的农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农业环境保护执行单位。
2.2 加大对农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
我市行政执法检查的重点就是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是农业部提出的“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去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有明确的论述。实行农业综合执法,对深化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农业执法效能、维护农业和农村经济秩序、保障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只有各部门的协调与和谐,才有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环境、野生植物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涉及到各行业和各部门,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建立起权责明确、制度健全、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专业执法队伍;使农业执法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2.3 注重各有关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提高农业环境保护的综合效果
要实现昭通市农业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环保局应该与农业环保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加大合作力度,不能只作“工业污染防治局”,也不能只在系统内搞“内线作战”。应当在现有基础上,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从工业污染防治扩大到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到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实行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执法和生态建设并举,工业污染治理、城市环境保护与农业环境保护相结合。应充分利用“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解决好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将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布局调整、城市布局调整相结合。
2.4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我市必须在建立相关监测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调研、资料收集、综合分析和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示范,为明晰我市环境质量问题,为有效实施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和为政府提供食品安全决策提供依据。只有通过检测,才能判定我市农业环境污染状况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否,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对生产环境和上市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逐步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对未经认定或不合格的产地生产的产品和未经认证、检测(检疫)或经检测(检疫)不合格的农产品,严禁上市流通。
2.5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力度
首先,加强工业“三废”的治理。严格执行“谁破坏、谁恢复,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政策,从源头上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从根源上杜绝污染的发生。同时,建立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和质量评价制度,以废水、废气为防治重点,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综合管理体系,切实抓好水泥、火电、造纸、石油化工等重要污染源的治理,尤其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山区,更应做好小工矿企业的“三废”治理工作。
其次,做好农村生活污染源的防治。加强农村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沼气和推广太阳能。搞好村镇规划建设,并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重点解决住宅、给排水、家庭养殖业、乡镇企业以及农贸市场、垃圾场和厕所的合理布局问题,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再次,必须注意防治农业内源污染。一要改变施肥习惯,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氮肥深施、化肥与有机肥搭配施用、叶面喷施等施肥方式,减少化肥流失,防止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再污染。二要推广使用低残留、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化学农药的污染。三要加强农用薄膜的使用管理和回收,推广使用降解薄膜,减轻农村的白色污染。四是加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养殖规模场、养殖小区均要配套建设沼气池。结语
本文虽然分析和总结了昭通市农业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初步探讨了其对策,然而,这对于农业的环境保护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么庞大的系统工程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政府部门作出科学决策,同时公众积极而广泛参与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走高效集约的生态农业之路,方能真正实现昭通市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阜.农业生态学教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122-158.[2] 秦国明.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A].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82-84.[3] 张存信.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A].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90-93.[4] 莫测辉,吴启堂,李桂荣.关于我国21世纪农业清洁生产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00,10(1):42-45.
第二篇:昭通市环境问题
昭通市家乡环境问题
我的家乡位于滇东北昭通市鲁甸县的一个坝子里,即昭鲁坝子的桃源回族乡。那里大部分的村民都为回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我的家乡这几年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水泥房拔地而起。尤其是近年国家倡导新农村建设,家乡的变化更是飞快。但同时随着家乡新农村的不断建设,家乡的小区域内也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而且日益突出。
我们这个乡属于回族乡,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相对比较晚。又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所以人口比较多。而家乡可用的耕地面积又有限,大部分地区为山地。家乡的农作物主要以种植经济作物烟草为主。近年以来随着烟价不断看好,为了扩大烟草的种植面积,农民们只有向山要地。再加上人口的不断增多,大量的平坦土地被村民用来作为建筑用地或工厂用地。农民们为了增加土地只能大量毁林开荒,甚至在大于三十多度以上的山坡上种植烟草。这样以来不但造成家乡森林锐减,使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削弱,改变家乡的局地小气候,造成近年来家乡春末夏初出现干旱现象。同时大量开垦荒山,荒地使土地裸露,岩石破碎。造成家乡夏天局部地区发生泥石流,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
由于上述干旱的原因,家乡坝子地区的一些水田由于缺水只能改造成旱地。生活在水域里的一些小动物,如各种鱼
类,虾类,野鸭,白鹤等逐渐减少。造成家乡生物多样性的锐减。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家乡也发展起了一些小型工业,尤其是采掘业。如作为混泥土材料的采石厂,沙厂,砖瓦厂,水泥厂等。这些厂的建设不但占用大量的耕地,还排放大量的“三废“,污染家乡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家乡的饮用水水质,大气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更突出的是大量毫无规划的开采沙石,使山体裸露或被开采得千疮百孔,这一些都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滑坡灾害的产生。
面对上述家乡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政府部门虽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但力度还不够。家乡的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09的电化学2班米高梅
2009-1-10
第三篇:云南省昭通市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云南省昭通市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摘 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有效实现了农户和市场之间的联系,从而不断引导、组织农民有序的进入市场,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但是从云南省昭通市农业合作社来看,依然存在各个方面的问题导致不能将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本文笔者就以云南省昭通市的农业合作社为例,分析了该市农业合作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农业合作社发展发表了自身的看法。
关键词:昭通市;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对策
农业合作社不仅仅是农民谋求切身利益的一种合作经济组织,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进步的推力。促进农业合作社发展,有助于早日实现建设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但是从云南省昭通市的农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现状来看,因为各种原因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探讨云南省昭通市农业合作社在发展上存在问题;并就相关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提高农业合作社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昭通市发展农业合作社的意义分析
从昭通市农村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农民的散化、缺乏充分的权益保证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昭通市经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作为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一种制度资源,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社企团体,是对分散家庭经营的必要补充,是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因此,从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经营现状来说,大力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具有建设性意义。云南省昭通市农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发展模式不一,发展不平衡 虽然说最近几年,云南省昭通市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从2000年的1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将近150家,但是从昭通市农业合作社的整体发展水平来看,依然处于发展的阶段,存在着合作社的发展规模不一甚至偏小的现象,导致整体合作社发展不平衡。目前,昭通市绝大部分的农业合作社的注册资金都在5―10万元之间,经济实力相对落后,部分农业合作社存在名义上的社员及家庭合作社。目前昭通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合作社较少,农业的省级龙头企业也只有1―2家,因此不能为合作社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人才 从昭通市参加农业合作社的人员来看,绝大部份都是农民,因此整个社员的文化层次不高。农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也主要是由合作社的内部人员担任,管理者在文化知识、技术水平以及经营管理理念方面相对较低,导致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不能适应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给合作社日常经营决策造成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再加上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薪资待遇低、环境恶劣等难以吸引到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合作社中,从而制约合作社的发展。
2.3 产业化水平不高,效益低 从昭通市农业合作社来看,其中绝大部分的中小型规模的合作社因为自身农产品单
一、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合作社的生产效益不高。然而对于部分有一定规模的农业合作社来说,自身的主导产品可能在云南省以及周边地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因为经济实力不强、深加工滞后导致农产品存在结构性、阶段性过剩以及价格的低向性、不稳定等现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合作社经营的风险,降低了合作社的经营效益。如昭通苹果的品质很好,但由于规模化种植不够,产品深加工没跟上,导致初产品价格上不去,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未形成市场竞争力。
2.4 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昭通(市、县)政府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手段比较简单,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直接拨款的方法进行补助,因此导致了政府在资金支持上缺乏效率。农村专业合作社在使用这些款项的时候,并不会详细对资金用途及效益进行分析和讨论,政府的补贴和拨款就达不到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目的。促进云南省昭通市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发展多种形式农业合作社,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环境对昭通市合作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不断丰富合作的内容、实施多层次合作方式等,从而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从昭通市农业合作社合作主体来看,不仅有农业企业、村集体领办、涉农部门;有部分农村能人以及农户联办的;还有部分是农户和农户联办的。从昭通市的农业合作内涵来看,不仅有围绕主导产业、产品进行专业合作的;有以盘活集体“三资”为目标的社区经济合作;还有为了明确土地产权、提高产出率进行土地股份合作的。笔者认为要促进合作社发展,还应该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例如:大力鼓励“企业+农户+农业合作社”的合作形式,从而鼓励昭通市涉农企业或者个人积极参与到合作社中。
3.2 提高农业合作社质量,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 要实现云南省昭通市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就应该结合昭通市当地的地理优势以及资源特色,选择部分重点农产品和产业,围绕重点农产品策划包装项目,在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社中进行重点推广。不仅如此还应该立足于新兴的农产品项目和大型农产品项目,从而不断带动全体农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提高农业合作社的质量。
3.3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昭通市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当地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不断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各项公共政策咨询、收集工作,要及时发布农资、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市场供求关系以及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二是要不断建立农业合作社的服务设施,从而实现昭通市各类农业合作社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搭建公共服务信息和网络营销平台;三是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的各项标准,从而加大农产品、水产品等质量的监督和检测,从而最大程度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增强农业合作社主导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四是积极在昭通市各个乡镇开展各种农产品的展销会、经验交流会以及产品发布会等,从而为合作社开拓市场创造基础和
条件。
3.4 重视人才培养,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 昭通市政府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鼓励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农技人员参与到农业合作社中;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合作社发起人、建设创始人的教育和培训,从而提高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潜力。要对培训规划进行科学的制定,按照分类指导、落实责任、注重时效的原则不断建立、健全业务培训制度,从而让他们更加对农业合作社的理论和政策更加熟悉,从而提高合作社决策
水平。
3.5 健全合作社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 要实现昭通市农业合作社沿着良好的发展轨道发展下去,离不开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做保障。特别是在目前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昭通市的农业合作社必须加快自己的步伐,不断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从而有效的保障合作社员的各项权利和利益。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当地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制度。截止到目前,我国只颁布了一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该法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缺乏对领办农业合作社的企业家进行激励机制,缺乏鼓励合作制企业的机制以及缺乏对农民分配和积累进行划分等规定,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昭通市农业合作社实现健康发展的因素,所以,云南省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关于农业合作社产业支持、税收优惠以及信贷支持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要根据昭通市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等。二是建立、健全相关农产品风险保证制度。因为农业生产会受到自然灾害、政府调控以及市场波动等方面的影响,在收益上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因此昭通市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以政府补贴为主、社会企业资助以及农业合作社自身积累三者相结合的农产品风险保证金制度,从而降低农业合作社会员的各种风险,实现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不断地推进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从而有助于实现我国农业和国际农业发展的接轨。虽然云南省昭通市的农业合作社在经营发展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但是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解决办法,就能够实现我市农业合作社健康稳定的
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锋.林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365.[2] 李玉秀.关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M].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64,370.[3] 余金凤.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0,(11):10-11.[4] 江联军.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及发展措施[M].现代农业,2010,(11):60.
第四篇:论县级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县级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结合农业行政执法实践,分析了县级农业行政执法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健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监督并确保依法行政、突出重点并强化源头监管等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县级农业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对策与措施
县级农业行政执法是农业行政执法体系中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目前,农业和农村工作已进入一个重要时期,农业行政执法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县级农业行政执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业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高,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绝大多数专职执法人员原来从事的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农业法律、法规系统学习时间较少,缺乏行政执法所必备的法律知识及相关的执法技能,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执法人员不善执法和不敢执法的现象。
1.2管理相对人和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依法行政的舆论氛围不浓在市场检查过程中,管理相对人受到处罚时,往往以不懂法、不知法为由,推卸责任,逃避处罚,干扰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往往在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知或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3农业行政执法机构的性质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目前,县级农业行政执法主体属于行政机关的比例不高,均是按“不增编制、理顺体系”的办法组建起来的,属事业性质,农业行政执法分散于各个基层单位。有的没有解决农业执法办案经费,农业行政执法没有专项经费保障,导致执法手段落后,执法检查、调查取证和实施处罚困难。缺乏相应的配套和保障,以致于影响了执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1.4行政执法面临的难点
农业行政执法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相对人、执法人和行政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素质不同,导致执法难,难执法。有些由于认识不到位,行政执法难以放到应有位置,执法中取证难,处罚决定难以实施,执法机构履职无法独立完成,干扰因素多,法律法规未能有效落实;在少数地区,农资产品质量问题日趋严重,管理机构重标识、轻质检,重处罚、轻管理,重外地、轻本地产品现象普遍存在。
2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2.1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将分散在各事业单位的执法职能统一起来,单立机构,专司执法工作,单独行使职能;把农业行政执法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人头经费、日常办公经费和执法办案经费,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清政廉洁、秉公执法、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2.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特别是管理相对人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只有努力学法,真正懂法,才能守法。法制宣传教育要建立一些长期有效的制度。使普及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法律化、制度化。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标语、印发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推动全社会依法治农氛围的形成。
2.3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
通过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管理制度、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行政执法公开制度、重大案件审批、查处、备案制度、执法过错和错案追究制度。做到制度到位,责任到人。依靠制度,强化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做到主体合法、依据合法、行为合法、程序合法。
2.4加强执法监督,确保依法行政
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一是加强行政机关内部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明确执法机构领导干部及执法人员的责任。二是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向全社会公布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投诉电话,接受管理相对人的监督,接受人大的监督检查,接受司法机关和社会舆论监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纠正本位主义和地方及部门保护主义,坚决消除执法中的腐败现象。2.5突出重点,强化源头监管,促进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抓住关键环节和关键季节,组织开展系列执法行动,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对农资生产单位强化重点管理;加强农资信用监管,指导企业建立生产经销档案等,引导连锁经营,建立完善激励和警戒机制;经常组织明查暗访,通报典型案例并予重点回访,对农资市场管理始终保持有力的监管态势;严厉查处坑农害农事件。通过集中执法、专项整治、明查暗访、接受举报等途径,及时掌握违法案件线索,发现一起,严厉查处一起。通过重大案件的查处,有力地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第五篇:昭通市马铃薯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昭通市马铃薯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种子2010310196段连东
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是制约昭通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的主要“瓶颈”。主要体现在:一是种薯扩繁体系仍很薄弱,品种单一,菜用型品种多,加工型品种少,鲜薯市场竞争力不强,商品率低,鲜薯外销季节强;二是投入严重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工业反哺农业、财政支持的能力弱;三是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型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经营意识落后,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加工企业生产达不到环保要求;四是服务体系薄弱,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主产区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较差,以致招商引资难度较大;五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六是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加工储藏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
为切实加快昭通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尽快把马铃薯这一传统产业培育成昭通市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培育成试验区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突出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促进马铃薯产业向要素集约化、取向市场化、手段科技化方向发展,扎实推进试验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着力抓好区域化生产布局。根据昭通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围绕省内外鲜薯市场和加工企业需求,加大淀粉型、早熟菜用型、加工型等专用脱毒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优化脱毒马铃薯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逐步形成“中西部春种秋收种用和加工、菜用商品薯,中部冬种夏收菜用、饲用、加工型商品薯,东部冬种春收早熟菜用商品薯优势区”三大马铃薯优势区,集中力量打造昭通市的优势产业带,推进马铃薯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着力抓好种薯基地建设。继续支持地区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加快温、网室等基础设施改扩建工作,使昭通市马铃薯微型薯生产能力尽快达到1000万粒以上。同时加强原种、一、二级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力争建成原种繁育基地2000亩,一、二级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 10万亩,进一步提高我区脱毒马铃薯种植比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支持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合理流转土地发展马铃薯种薯生产,率先在种薯生产上实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化规模经营,建立”政府推动、企业运作、中介参与、整合资源、品质优良”的脱毒种薯扩繁供应体系。改变过去财政投入和扶贫资金无偿使用的做法,按照“企业为主、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辅、政府贴息、部门监管、农民自愿”的原则进行种薯生产经营。在种薯基地建设中严格种薯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促使其依法生产、依法经营;切实加强脱毒种薯生产、销售、采购、调运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重点抓好备案登记、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等关键环节,确保合格脱毒种薯应用于生产。
着力抓好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微型种薯及商品薯生产技术标准,按照“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开展马铃薯科技入户,培育科技示范户和标准化示范带,打造一批标准化专用商品薯生产基地,大力推广脱毒良种、合理密植、起垄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沟施垄种、病虫综合防治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依托项目实施建立专用商品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实行合同订单、配套服务、标准化生产,走产加销一条龙发展道路。通过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带动,提高全区马铃薯科技化水平,增强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
着力抓好资金整合。切实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国家、省扶持马铃薯产业的资金投向,围绕昭通市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策划、筛选、上报一批项目,争取纳入上级计划盘子,力争更多的资金投入;整合农业、财政、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等部门的有关马铃薯项目资金,统一规划,捆绑使用,力争把相关的条块资金集中连续地投入到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上来;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扶持力度,简化信贷手续,提高信贷服务质量,解决龙头企业生产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着力抓好品牌建设。积极引导昭通市技术服务单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队伍营销协会和企业,加大对马铃薯产品产地环境、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申报评审力度,加强外销鲜薯的分级、包装、保鲜、储运等工作。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产品品牌开发,做好“威宁洋芋”品牌的策划、宣传、推介和申报注册工作,创建“昭通市名牌产品”、“昭通市著名商标”,力争实现“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争创 “地理标识产品”,发挥品牌效应,增加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节,组织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推介会等产业宣传活动,提高马铃薯品牌知名度。切实把文化节办成宣传推介我区马铃薯产品和提升我区马铃薯产业形象的盛会。
着力抓好市场营销。按照取向市场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昭通市马铃薯交易市场配套设施,加快昭通市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进度,力争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南方马铃薯交易市场,尽快建立马铃薯营销网络。按照“产前签定单,产中推技术,产后抓营销”的市场营销模式,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国家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创新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马铃薯市场营销,组织以马铃薯营销组织、经销大户为主体的营销队伍,认真做好产地市场与销售市场之间的连接、交流、沟通与合作,引导和鼓励在马铃薯主销区建立马铃薯直销窗口,鼓励和支持营销组织在定等分级、精细包装、商标注册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我区马铃薯市场认可度、市场占有率、商品率和竞争力。
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拉动产业发展战略,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按照“着力改善基础条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提高配套服务质量,坚持办事廉洁高效”的要求,积极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采取推介招商、上门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方式,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吸引更多的区内外、省内外优强加工企业和社会力量来我区投资发展马铃薯,并切实帮助引进企业解决用地、用电、用水及信贷等问题,使其愿进来、稳得住、安得下、能发展。大力引进和发展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生产线,积极发展马铃薯全粉、变性淀粉、膨化休闲食品加工业,带动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同时,通过资金、技术和项目倾斜扶持现有淀粉加工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进行技术改造,提升其加工能力,支持生产企业尽快通过环评。围绕加工企业着力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以龙头企业园区为核心,带动农村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拉动作用,加快马铃薯产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