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执法中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执法中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执法经费不足,办公条件落后,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一是许多地方财政拨款的经费只够用于执法人员工资的发放,甚至有些地方连工资都很难得到保障,使执法工作难以正常有序开展;二是因工作经费不足。导致执法装备缺乏,执法工作还是靠一支笔、几张纸和两条腿,使违法行为难以取证,影响了执法公正性和力度;三是农业综合执法人员队伍极其不稳定,执法人员很难在这一岗位长期工作。导致总体执法水平提不高,业务不精。
农资市场面广量大,经营人员多而杂,监管难以全面到位一方面,随着农资市场的放开,农资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个体经营者不断增多。经营人员也相当复杂,一些企业下岗人员和不懂农业生产、缺乏农资经营常识的人相继融入了经营农资的行列,有的人因利益驱动故意违法,有的因不懂法而违法,这些都给农业执法工作带来了许多难处;另一方面,基层农业执法因人员编制有限,面对县乡村庞大的农资市场。使农资监管很难全覆盖。
违法违规的农资经营行为隐蔽。难以发现和取证近年来.经过农业执法队伍对农资市场的严格监管,一部分农资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违法经营行为更加隐蔽,将违法农资不上门面柜台,而是暗处与下级农资经营者或者农民做交易。因违法违规农资大多价格较便宜,少部分农资经营
者、小商小贩和部分农民贪便宜,购买违法违规农资,且大多数没有票据,使得下级经销商和农民很难,农业执法也很难取证。
对策.
支拨执法经费是基础,建议将基层的执法人员全额工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工作经费纳入上级农业执法部门财政预算,改善执法装备。以有效地提高执法能力。
广泛宣传服务是手段本着服务群众的原则,积极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一方面,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和散发资料、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农业法律法规与农资识假辨假常识、注意事项以及途径,鼓励他们 向执法部门举报假劣农资;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讲座和市场检查等方式,向农资经营者广泛开展种子、农药、肥料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服务活动,告知其违法经营的后果和导致农业生产事故的赔偿责任。
突出重点整治是关键一方面,在每年购买农资旺季前。由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分别对农资市场的种子、农药和肥料实施抽检,凡是质量不合格的农资再送往有资质的检测部门复检,根据检测情况,决定是否让其在市场上销售;另一方面,农业执法部门在重要的农时季节,对重点市场、重点品种、重点经营户进行拉网式执法检查。另外,还要对市场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要立即予以制止,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
完善执法监督是保证一是农民监督。农民发现有经营假劣农资的,可以向农业执法部门投诉、举报。执法部门必须建立档案、记录查处情况和处理结果。二是农资经营者监督。农资经营者发现其他违法经营农资的,可以向农业部门举报。发现农业部门执法不公的.可以向农业的监察部门或者同级政府的法制部门或者上级农业部门举报。三是农业部门内部监督。农业部门一般都设立了政策法规科(处),对农业执法的文书格式和程序、依据都进行审查。四是同级政府法制部门监督。同级政府法制部门可以调阅行政处罚案件,接受行政复议,对行政处罚案件的移动学习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五是人大政协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委员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可以对农业执法部门的工作随时检查,可以明察暗访农资市场。六是上级农业部门监督。上级农业部门可以接受行政复议,对行政处罚案件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还可以对下级管辖范围内的农资市场明察暗访、检查督促指导,并可对下级辖区内的重大案件提取处罚。七是社会舆论监督。由社会群众利用报纸、电台、网络和言论监督。
建设长效机制是根本一是健全工作责任制度。按照属地
管理原则与机构内部职能层级实行分级负责,层层建立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并定期进行责任考核。二是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将市场监管的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把好三关:一要严格把好种子生产经营者资格准入关,对相关许可学校体育必须以实施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申请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严格审查审核,不符合条件要求的,坚决不审批;二要把好产品准入关,重点放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农药和肥料登记、产品的包装标签上,不符合规范的,不得流入市场;三要把好产品质量的准入关,在督促生产经营企业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的同时,组织力量进行监督抽检,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依法查处,杜绝流入市场。三是完善问题发现制度。向社会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和具体负责部门,设立举报信箱,并完善“有诉必接、闻报必动、接案必查”的处理机制;通过网络、案件通报交流,农业执法体系内部实行信息共享机制;县(区)各乡镇聘请2名以上农资监管信息员,及时报告违法农资信息,信息员实行金钱激励机制。四是协调部门联动综合执法制度。农业部门与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要分工负责.并积极协调配合,形成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的高压态势。
第二篇: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和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和对策
2005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又发出一号文件,再一次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我市农业经济从1998年开始进行全面的调整和优化,至2004年农业生产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和全国一样,结构调整的进程比较缓慢,制约因素比较突出。本文试从我市七年来农业发展情况,围绕结构调整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供领导和农业农村工作者参考。
一、七年来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情况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市农产品供求逐渐进入买方市场,结束了长期以来供不应求的局面,粮食、生猪、柑桔等传统和有地方特色的大宗农产品开始出现普遍的过剩,特别是1997年下半年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首次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 www.xiexiebang.com出现下跌,与此同时,优质绿色农产品缺口很大,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1998年以来,我市贯彻实施《**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提出了种植业生产以经济作物和商品粮为重点,引导农民发展高科技设施型栽培,种植名、特、优、新品种,做大做强做优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形成富有特色的农业结构新格局的思路,相继制订了《**市年种植业产业化发展规划(1999-2005)》、《**市特产产业化发展规划(1999-2005年)》、《**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划(1999-2005年)》三大规划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1999-2005年)》,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确定了整体发展方向。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出台了《扶农四十条》、*委[2001]4号《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具有具体扶持内容的文件和政策。于1999年进行了二轮承包,2001年开始调减了粮食种植和粮食定购任务,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农民有了更大的生产自主权,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2004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以实在、优惠的政策促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农业政策牵动农民的心,也直接体现农民的切身利益。一系列的政策得到了切实的贯彻和落实,我市农业生产完全体现了政策效应和宏观调控目标,我市农业生产内部结构得到了较大的调整。2001年末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在农民有了更大生产自主权的同时,早稻等一些效益比较低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至2003年我市早稻播种面积仅9.78万亩,比2002年下降了33.8%,种植业产值比重也一度下降到42.8%。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以后,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涨,效益农业发展与粮食生产得到“双提升”。粮食生产成为今年农业生产的新亮点,粮食种植面积也得到了恢复性增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40.13万亩,比上年增加了4.3万亩,增长了12.0%;粮食总产量达到15.7万吨,增长了14.4%,扭转了我市连续6年来粮食面积下降的趋势。其中早稻播种面积为12.88万亩,比上年增加了3.1万亩,增幅达31.7%,居**各县市区之首。种植业产值比重也从2003年42.8%提高到44.4%。
二、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七年来,我市农业生产总量在下降,农林牧渔四业结构变化也不大,据统计,2004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2亿元,其占GDp的比重为4.5%,比1998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见表一)。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比1998年提高0.5个百分点,林业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但总量很小,畜牧业和渔业仅分别下降0.4和0.6个百分点。(见表二)但从增长方式上和工作效率上,我市农业已发生深刻的变化,体现在以下特点:
表一**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构成20042003年2000年1998年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29.110.39.5占GDp的比重4.54.86.87.0
表二**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构成2004年2003年2000年1998年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65223156985
一、种植业比重(%)44.442.842.543.9
二、林业比重(%)1.41.30.70.7
三、畜牧业比重(%)10.010.19.010.4四、渔业比重(%)44.245.847.845.0
注:本表中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均以剔除农兼营工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一)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我市种植业通过结构调整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一方面,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大幅度减少。由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农业用地大量减少,据统计,2004年我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65.93万亩,比1998年减少了44.69万亩,减幅达40.4%,年均递减7.45万亩。另一方面,种植业产值仍然维持原来的总量,保持稳定低位增长。2004年我市种植业总产值78109万元,比1998年增长了13.4%,年均递增2.1%。种植业在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体现了结构调整的功绩。
(二)在品种选择上处处突出市场导向。
我市
第三篇:论县级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县级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结合农业行政执法实践,分析了县级农业行政执法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健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监督并确保依法行政、突出重点并强化源头监管等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县级农业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对策与措施
县级农业行政执法是农业行政执法体系中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目前,农业和农村工作已进入一个重要时期,农业行政执法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县级农业行政执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业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高,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绝大多数专职执法人员原来从事的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农业法律、法规系统学习时间较少,缺乏行政执法所必备的法律知识及相关的执法技能,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执法人员不善执法和不敢执法的现象。
1.2管理相对人和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依法行政的舆论氛围不浓在市场检查过程中,管理相对人受到处罚时,往往以不懂法、不知法为由,推卸责任,逃避处罚,干扰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往往在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知或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3农业行政执法机构的性质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目前,县级农业行政执法主体属于行政机关的比例不高,均是按“不增编制、理顺体系”的办法组建起来的,属事业性质,农业行政执法分散于各个基层单位。有的没有解决农业执法办案经费,农业行政执法没有专项经费保障,导致执法手段落后,执法检查、调查取证和实施处罚困难。缺乏相应的配套和保障,以致于影响了执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1.4行政执法面临的难点
农业行政执法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相对人、执法人和行政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素质不同,导致执法难,难执法。有些由于认识不到位,行政执法难以放到应有位置,执法中取证难,处罚决定难以实施,执法机构履职无法独立完成,干扰因素多,法律法规未能有效落实;在少数地区,农资产品质量问题日趋严重,管理机构重标识、轻质检,重处罚、轻管理,重外地、轻本地产品现象普遍存在。
2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2.1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将分散在各事业单位的执法职能统一起来,单立机构,专司执法工作,单独行使职能;把农业行政执法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人头经费、日常办公经费和执法办案经费,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清政廉洁、秉公执法、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2.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特别是管理相对人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只有努力学法,真正懂法,才能守法。法制宣传教育要建立一些长期有效的制度。使普及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法律化、制度化。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标语、印发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推动全社会依法治农氛围的形成。
2.3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
通过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管理制度、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行政执法公开制度、重大案件审批、查处、备案制度、执法过错和错案追究制度。做到制度到位,责任到人。依靠制度,强化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做到主体合法、依据合法、行为合法、程序合法。
2.4加强执法监督,确保依法行政
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一是加强行政机关内部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明确执法机构领导干部及执法人员的责任。二是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向全社会公布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投诉电话,接受管理相对人的监督,接受人大的监督检查,接受司法机关和社会舆论监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纠正本位主义和地方及部门保护主义,坚决消除执法中的腐败现象。2.5突出重点,强化源头监管,促进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抓住关键环节和关键季节,组织开展系列执法行动,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对农资生产单位强化重点管理;加强农资信用监管,指导企业建立生产经销档案等,引导连锁经营,建立完善激励和警戒机制;经常组织明查暗访,通报典型案例并予重点回访,对农资市场管理始终保持有力的监管态势;严厉查处坑农害农事件。通过集中执法、专项整治、明查暗访、接受举报等途径,及时掌握违法案件线索,发现一起,严厉查处一起。通过重大案件的查处,有力地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第四篇:浅谈交警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交警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多年来,公安交警部门的执法工作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虽然各级交警部门始终将执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视为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就当前交警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规范交警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谈一谈个人的一点拙见和看法。
一、当前交警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交警部门是以行政执法为主,兼有部分刑事司法权的执法单位。交警最广泛的执法活动,属于行政执法范畴。当前交警执法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警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差。甚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一个罚字管交通,重处罚轻教育,特别是干警执勤执法时不能耐心听取当事人的申诉和陈述理由,不把此作为一个正当的执法程序来对待,从而出现窗口部门服务不周,执勤执法生冷硬横,执法形象不佳的现象。
2、极少数干警对执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个别干警工作习惯于“老一套”,不加强学习,对《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的不好,导致执法质量不高,执法工作不规范。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是越权处罚。如公安部规定交通民警当场处罚不得超过200元,超过的,应当在24小时以内由县级以上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但实际执行时并未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二是随意暂扣车辆和证照,不出具合法的暂扣凭证。有的甚至引用的法律依据不当,存在着道路交通违法的事实和填写违法条款不相符现象。
3、由于基层单位资金紧张,致使必要的执勤执法检测装备不齐全,对个别违法行为管理的不到位,不彻底。
4、个别干警存在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问题,受人情风、说情风的影响,一些民警法制观念淡薄,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中,对待本地和外地、生人和熟人处罚标准高低不一,执法随意性较大。
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客观因素外,少数交警部门领导对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执法机制不健全,执法监督检查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规范执法作为加强交通管理工作和交警队伍建设的战略措施来抓。交警是公安机关的一个警种,是国家重要的执法机关。进一步完善执法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是实施以法治国方略的需要;也是改善公安交警执法形象,促进廉政建设,密切警民关系的需要。因此,交警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新形势下完善执法机制和规范执法的极端重要性,把它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完善执法机制,就是要建立起严格的法制教育培训制度,完备的执法规范,健全的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监督办法。它是
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法制教育培训是基础,执法规范和执法监督是保障,建立执法责任是关键,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保障和促进交警执法活动的正常进行。所谓规范执法,它有三个特定的要求:一是合法化。即执法行为要有法律依据;二是程序化。即各个执法环节的运作在序状态下进行;三是文明化,即要文明执法。要达到这三点,必须加强权力制约,强化内外监督,做到执法责任落实到位,奖惩措施公正严肃。规范执法行为,要从以下两方面提高认识:一是交通管理职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执法活动来实现;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机制不健全,交通管理工作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在有些民警把法制工作与业务工作看成“两张皮”,认为规范执法讲得过多,就会束缚手脚,影响工作效率。事实上,规范执法正是为了加强交通管理。二是规范执法是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形势。我们要通过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实现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建立规范的机制,强化措施,推动规范执法活动上台阶
1、加强执法教育培训。各级交警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通过相应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大力开展岗位学法,增强服务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提高法律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不同岗位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进一步规范民警执法行为,切实提高队伍整体执法水平,增强执法效果。
2、严格执法质量考评。继续完善民警执法质量检查制度,落实好执法质量考评工作,各级交警部门要全面建立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并设立专兼职法制员,由法制员具体负责监督检查工作。为真正实际
掌握每位民警执法数量和质量,实行每月一统计,每月一考核,每月一通报制度,要按照考核办法进行扣分,各单位要结合平时审核、检查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切实掌握各部门的执法质量,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部门的绩效考核,评出优劣,兑现奖惩,执法考核不合格者一律离岗学习。
3、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各单位领导要充分重视执法工作,适时对各单位执法行为进行明察暗访,强化现场督察力度,对措施不得力、工作不落实的部门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民警在执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因执法引起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败诉的,要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要充分发挥警风警纪监督员的作用,每季度召开一次由监督员、驾驶员和事故当事人参加的执法工作评议会,积极听取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加强对民警在执法中引发群众上访和行政复议案件的处理工作,正式干警被投诉两次以上,调离交警执法岗位。
4、要认真按照《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中的要求,配齐配全各种执法装备,做到着装整齐、车容整洁、态度文明、程序合法。要规范执法主体的行为,交警执法要依法出示执法证件,严禁交警协管员和其它临时雇用人员行使交警行政执法权。在执法工作中,对情节轻微的交通违法行为要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缩小处罚面、扩大教育面,同时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 教育干警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服务执法理念,树立形象改善优化服务环境。全面实行值日警官制度,为办事群众提供咨询服务。
5、切实加强交警系统法制队伍建设。在贯彻以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公安交警部门迫切需要一个健全的机构和一部分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来搞好法律服务和内部执法监督工作。执法中要依法履行《行政处罚法》新增加的执法程序,要依法制作告知笔录,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对符合听证条件的要依法组织听证。
总之,各级领导要重视公安队伍法制建设,积极教育干警转变执法思想,树立形象胜于一切的执法理念,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树立严格、文明、公正的执法形象,努力营造良好的道路执法环境,为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价格执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价格执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近年来,基层价格执法机构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积极开展价格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案件,为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价格执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亟需我们研究和探索监管的思路,创新解决的办法,不断提高价格监督检查的整体水平。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价格执法中遇到的困难有增无减,内部体制、机制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案件查处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涌现,已成为当前制约基层价格执法工作的瓶颈。
(一)“三难”问题依然存在
一是检查难。我们在研究违法行为,研究监管对象的同时,监管对象也在研究我们,许多违法行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越来越强,有些甚至还披着“合法”的外衣。如教育收费,合理的就开票,不合理的收费就不开票,不入账;或者将食堂当成“后花园”,与伙食无关的费用在其中任意列支,很容易被忽视。
二是处罚难。价格问题既牵涉企业和个人利益,也同样涉及部门、地区间的利益,在价格行政处罚中,必然损害一些人、一些部门或地区利益,不同程度地受到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的干预,不可避免地遇 1 到各层面的压力和阻力。再加上一些部门经费等原因,客观上造成了价格监督检查的处罚难。这种情况在一些机关单位尤为突出。
三是收缴难。在处罚执行过程中,被查单位往往以资金困难、欠帐、还贷等为由故意拖延罚没款;以多收款已被公用支出等为由无法上缴罚没款。而按照相关规定,价格执法无划拨、扣押等强制手段,实际操作又很难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使得收缴工作难以落实。
(二)“三个不适应”逐渐显现
一是检查方式的不适应。大多数基层价格执法人员只习惯于进驻被查单位后,采取翻帐册,查凭证票据的传统检查方式,由于受年龄和知识的限制,对新的检查方式也不愿去研究和探讨,因而在应对复杂的价格违法行为时往往力不从心,难以判断,更不要说把问题查深查透。此外,受人员编制和职数的限制,老的出不去、新的进不来,造成一线检查队伍人员老化,缺乏活力和后劲。
二是机构属性的不适应。价格监督检查机构是物价局的下属机构,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许多县级物价机构大部分退出了政府序列,成为挂牌机构或被合并,一方面,机构的变动造成基层执法人员思想波动,无心去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价检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机构的不稳定性,执法人员普遍感到底气不足,从严执法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是体制配套的不适应。在财政体系方面,虽然上级部门一直强调严禁下达罚没款指标,但因地方财力不足影响,很多地方的财政都以罚没款的返还冲抵经费的拨付,这种情况在基层物价部门比较突 出,检查机构疲于完成指标任务,往往致力于办几个大案,而忽略了对新形势下价格行为的研究,忽视了对市场价格行为的监管。而反价格垄断、反价格欺诈恰恰是今后价检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三个不到位”根深蒂固
一是理念不到位,以监管代替服务。传统的价格检查以监管为主,与被查单位是管与被管,查与被查关系,执法机构缺乏一种变管理为服务,变权力为责任的理念,习惯提要求,疏于服务。
二是力度不到位,以形式代替内容。由于诸多原因,在履行价格检查职能中,宣传力度、监督力度、查处力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比较注重形式,忽视执法内容和实际效果。
三是方法不到位,以处罚代替监管。受现有财政体制等因素制约,基层价格监督检查部门难以转变工作方式,仅仅注重处罚多少,而忽视对相对人价格行为的引导,甚至有放水养鱼的思想,导致违法行为屡查屡犯,不能达到纠偏引正,维护市场价费秩序的根本目的。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面对困难,我们应知难而进、积极创新,深入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摸索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艺术性的检查途径。
(一)排找案源,提高检查针对性
一是从价格举报中发现案源。价格举报中心在收集基层价格违法案件信息、提高识别违法行为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以直接接听和通话转接等方式,确保价格投诉举报24小时接通。
二是从收费年检中发现案源。通过配合收费年检工作寻找案源将价格检查融入收费年检工作全过程,做到以“监”促“管”,寓“管”于“监”,加强与管理科室的配合,破解案件检查处理难题。
三是从部门信息中发现案源。从纪检、纠风和审计等部门获取信息,是发现案源的良好途径。如从农民负担监督卡、企业缴费登记表、《纪检情况通报》、《审计报告》等信息中获取线索,可以更好地提高案件查处的针对性。
(二)创新方法,提高检查实效性
一是创新检查方法。改变传统方法,探求外围取证、支出审查、成本剖析等新的检查方式。外围取证,从调查或检查与其有业务联系的单位或个人中发现问题,形成第一手证据。对财务不健全的经营者的价格行为,以明查暗访、调查摸底等方式,广泛搜集包括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相关证据材料;支出审查,对一些乱收费行为不仅要查收入,而且要查支出,违规支出往往是单位负责人最为敏感的,一旦这些情况被通报,将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更有利于案件查处工作的落实;成本剖析,对当事人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分解和剖析,从中可以发现不少问题。一些价格和收费在申报时往往包含了许多实际发生的费用,而当事人在销售、收费时又以实际发生的费用为借口,在规定的标准之外代收、加收这些费用,形成隐藏较深的重复收费、变相加价等违法行为,这种情况在房地产价格、学校代办服务收费中屡见不鲜。
二是整合检查资源。纵向联合检查,在检查中采取联合办案、下查一级、交叉检查、上级督查等方式,提高基层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打破地方保护;横向联合检查,在开展对行业性较强的单位价费检查时,注重与行业主管部门配合。如汽车维修、建筑工程、锅炉检验、环境监测等行业,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参与或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优化人才配臵,及时充实和更新人才资源。对一些影响大、权力集中以及垂直管理部门的专项检查,建议由国家或省级统一安排,从人才库中调取各地的精兵强将组成检查组,开展直接检查或交叉检查,保证专项检查取得良好效果。
三是拓展取证方式。在查处商业流通、交通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的明码标价、价格欺诈行为等需要当场取证时,在查处举报违法行为事后难以取证时,充分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现代电子设备,对当事人的销售票据、商品进行照相、复印,对价格违法行为当场使用摄像、拍照等手段及时取证。
(三)加强沟通,提高检查艺术性
一是注重说理。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执法相对人法律意识日益增强。为保证良好的执法效果,从检查开始到案件处理结束,都紧扣一个“理”字,调查取证晓之以理,法律文书推行说理,行政处罚合情合理。
二是注重宣传。要与新闻媒体保持经常性联系,加大价格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大监督检查动态要求的宣传,对存在侥幸和观望心理甚至情节严重、态度恶劣的违法者,采取公开审理、案件曝光等方 法,确保案件顺利结案。对屡查屡犯的单位负责人建议组织、纪检部门通报批评甚至行政处分,不断加大治理乱收费的力度。
三是注重攻心。执法过程中,通过与工作人员交心,可以在发现问题和调查取证时迅捷方便;发现问题后讲清利害,真心规劝,可以使当事人消除戒心;处理时遇到困难,主动向领导汇报,可以掌握主动权。
三、进一步完善价格执法工作的思路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价格执法部门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也应深入思考涉及自身建设发展等深层次问题,加强宣传和引导,研究探讨提高执法效果的思路,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节奏和步伐。
(一)健全制度。研究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政策提醒告诫制度、案件回访制度,加强事前防范和善后整改,把服务寓于检查管理之中,走出为罚而罚,以罚代管的误区;制定和完善廉政执法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价格执法情况反馈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研究制定检查工作例会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案情分析制度、执法资格等级认定制度等,进一步强化价格执法水平建设,激励大家奋发向上,勇于创新。
(二)完善体系。一是建议研究如何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价格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二是建议罚没收入和财政指标的完全脱钩,不应带着任务和心理负担去开展检查,要遵循服务为先的原则,思路要清、定位要准;三是建议构建全国或是全省上下垂直管理的检查条线,或在检查机构单设和升格上想办法,从 体制上解决价格监督检查中的各种问题,减少执法不严的现象,更好地提高执法效果。
(三)提升队伍。一方面加强学习培训,以脱产学习、在职培训、检查交流会、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升学习意识,提高大家的检查业务能力、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科学实用的激励机制推动能力提升。一是用人上的竞争机制。因才施用,优化组合;二是分配上的激励机制。制定目标任务,实行量化考核;三是纪律上的约束机制,实行严格管理制度,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