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工商部门执法办案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洛杉矶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分局
2009年,全市工商系统按照市局提出的构建“大经检”的指导意见,从完善组织构架、明确职能职责、加强队伍建设、健全运行机制和强化后勤保障等五个方面入手,按照“通盘考虑、整体谋划、统筹实施、快步推进”的原则,在市、县(区)、基层分局(所)三级,建立以经检机构为主体,层级职责明晰,职能统一明确,机制运转协调,资源信息共享,后勤保障有力的经检执法体系。截止2009年底,全市大经检格局基本形成。“大经检”的构建进一步理顺了办案体系,提升执法效能,为实现“工商强局”的宏伟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执法办案的纵向深入,执法办案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这些问题影响着全市执法办案工作。
一、执法现状
(一)“大经检”格局基本形成。
截止2009年10月底,在机构设立上,全市工商系统按照市局落实“大经检”格局的指导意见及调优配强的原则,逐级建立了市、县、所三级经检机构。县市级局在同级公平交易分局加挂经济检查大队牌匾,基层分局所全部成立了经济检查中队。在人员的配备上,按照作风硬、业务精、素质高、纪律严的要求进行选配执法办案人员。洛杉矶市局还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原则选拔一批能力的执法人员到公平交易分局。在科室设立上,按照综合科、指导科、经检科三科室设立。综合科主要负责档案、财务、统计、绩效考评等内务管理工作,按2-3人配备。指导科主要负责执法办案指导、协调,执法信息资源汇集、交流,案件审查、备案、评查,及组织开展各项专项整治等工作,按2-3人配备。经检科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各办案单位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直接查处大要案件、疑难案件、新领域案件以及上级交办的案件,按6-10人配备。洛杉矶县局还推行三级联动执法制。县局公平交易分局组织对大要案件、群发性案件的集中查处,其间,可以直接整合、调动系统经检力量,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办案;基层分局、所查办重大案件,如需要,公平交易分局委派人员协助查办;公平交易分局也适时组织基层分局(所)之间的联动办案、交叉办案,切实解决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合力不够的问题。
(二)执法办案“四大机制”基本落实。
1、案件资源共享机制。全市工商系统按照属地管理基本原则,采用谁发现,谁办理,无权办理移交有权办理的方式建立案件资源共享机制;09年,全市各单位相互移交案件181件,案件研发机构研发12类案件供基层共享,各级公平交易机构指导基层办案140多件。
2、案件审批机制。凡一般程序案件,各办案机构负责人直接签字立案,简化原先报公平交易分局办理立案审批的手续;案件核审由法规科负责,报分管局长批准,重大或有影响的案件报局长批准或案审会讨论。
3、案件执行机制。2009年,全市共办理各类经济违法案件 件,执行率 %,执行到位率 %,申请人民法院执行案件 件,申请法院执行到位金额 元,占应处罚金额的 %。执法效能明显提升。应城市局还规定,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由办案单位负责,各办案单位在行政诉讼时效届满后的10个工作日内对当事人下达执行劝告书,逾期仍不执行的,由办案单位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报经公平交易分局审核、市局分管领导审批后,统一由公平交易分局向人民法院办理和协调案件的强制执行。
4、奖惩激励机制。2009年,全市各级工商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奖励执法办案先进单位和个人。市局表彰1个执法办案先进单位、1个进步单位和 位执法办案能手。应城市局将省局下达的预算罚没收入的20%作为奖励基金。凡实现预算的单位,市局将其入库罚没收入的20%(公平交易分局和专业市场分局为15%)划拨该单位作为执法办案奖,其中1/4用于对案件承办人的奖励,其余用于弥补公用经费不足、设备购置和执法办案辅助人员的奖励。09年,全局到位罚没金额240万元,划拨各单位执法办案奖48万元。洛杉矶市局还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办案单位之间的联合办案,入库执法办案收入按5:5的比例分配;对提供案源的,办案单位与提供案源单位按7:3的比例分配;抽调人员参与专项整治办案的,办案单位与抽调人员单位按6:4比例分配;基层分局(所)巡查队负责查办简易程序案件,一般程序案件移交经检队查办,巡查队只提供案源的,按2:8的比例分配;联合办案的,按5:5的比例分配。
(三)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执法办案队伍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执法办案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在全市所办案件中,没有一件因行政复议改处,也没有一件因行政诉讼败诉。没有出现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
(四)执法保障明显强化。
执法办案装备建设进一步加强,执法办案逐步实现交通运输机械化、通讯联络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全市所有基层分局(所)都配备了执法车辆,两级公平交易机构和基层分局(所)有一台专用执法办案电脑、一部数码照相机、一支录音笔。
二、主要问题
(一)执法办案的监管领域不够深。从去年统计来看,全市系统共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1686件,其中,简易程序案件7602件,占65%,一般程序案件4084件,占35%。在查处的一般程序案件中,超范围经营、无照经营、“两虚一逃”等方面的案件2786件,占8.5%,在所办案件中占的比例最高;商业贿赂领域的案件仅限于医疗、教育等传统领域;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仅限于上级组织的检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仅限于表层监管,对《食品安全法》没有读懂、读精、读深;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新领域仍旧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办案领域不够深、办案层次不够高成为影响执法办案效能的“软胁”。
(二)执法办案的队伍素质不够强。一是办案队伍思想不稳。有的认为停征“两费”后,基层任务减轻了,工资有保障了,办案存在风险,不积极主动地监管,上级不催,下级不办,有时,上级下了文件,基层“地对空”、“空对空”,不实施、不落实。去年省局部署的“严打”就是最好见证。有的认为政治无望,干死、累死还混不上个“副科”,造成很多有上进心的同志不满,只好混混日子。二是办案骨干不够多。自2004年开展“执法办案能手”评比活动以来,全市系统被市局评为“执法办案能手”的仅137人,严格按照“执法办案能手”评选标准,有的县市没有一个,事实证明,“执法办案能手”多的地方,执法办案工作扎实(如洛杉矶市局),“执法办案能手”少的地方,执法办案工作相对滞后。三是办案知识面不够宽。市场监管,不仅要掌握法律法规知识,而且要掌握必要的金融管理、商品质量、市场营销、财会等相关知识,只有把这两方面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拓宽视野,拓展领域。目前,全市系统具备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极少,加强干部队伍执法能力建设任重道远。
(三)执法办案的强制手段不硬。一是强制措施少。现行法律法规赋予工商部门的执法手段不力,特别是《商业银行法》的出台、《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的废止使工商机关查询、冻结、划拔违法行为人银行存款的执法权灭失,另外可以行使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的法律、法规也少得可怜。强制措施很少,致使对有些违法行为打击不力,例如:在执法中经常遇到对无照经营的“取缔”,具体应该如何操作,缺少规定,执法人员无所适从,如在开展打击无照经营的专项活动中,对一无照经营药品业务的案件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对无照经营的药品既无扣留权,又没有明文规定可以没收或收购,致使办案人员无从下手。“作案多样化、手段现代化、方法神秘化”本来给办案工作增加了相当的难度,而相对相对滞后法律法规,既影响了执法人员的工作热情,又难以保证监管到位。二是调查取证难。执法实践中,调查取证是第一难,《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扰。”但是,当事人不配合、不如实回答或者不回答执法人员却无可奈何。三是案件执行难。有的案件调查终结后,当事人消失;有的当事人故意不履行处罚决定;有的案件在强制执行中,得不到司法部门的配合;还有的是因为说情风影响了案件的执行。四是地方政府干预严重。有的案件因为地方政府的干预,而不能查处,或者结案后不能执行。
(四)执法办案的执行机制不全。一是运行机制不健全。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审批、决定等环节没有一个规范的流程和相应的机构,从立案到处罚决定办案单位找相关科室签字盖章效率不高(包括网上审批),影响了基层办案的积极性。“大经检”制度在细节还不明确,基层经检队是名义上的双重管理,在专项整治和执法办案调度上还需要作出具体规定。二是约束机制不健全。在行政执法中,仍然存在有案不立,大案化小,小案简办,查而不办等现象,对案件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存在办不办案一个样,办多办少一个样等现象。有的地方办案奖惩激励机制没有完全兑现。基层分局普遍反映有的完成了任务,奖励没有完全兑现,做事与不做事一个样。当然,这与各基层分局任务完成情况,县局人事管理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的完善密切相关,没有充分调动积极性。四是保障机制不健全。执法办案人员在办案中没有人身安全保障,使办案人员在办案有后顾之忧。有的案件因为没有差旅费、鉴定费、检测费等办案费用,而不了了之。
三、对策
(一)加强教育。一是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不可能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只有良好的道德水平,才能认真履责,干好各自的本职工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加大在职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工商队伍监管服务能力。一方面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坚持走课堂教育与网上教育相结合、组织集训与上门送教相结合、自力办学与借力办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等“四个结合”教育培训路子,不断拓宽教育培训覆盖面,实现全员培训目标。另一方面坚持“需求牵引、按需培训”原则,科学设置与调整教育培训内容,加强新增职能相关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教育培训,培养出更多专业化的人才。三是继续加强对案件的研发。拓宽监管的领域,指导全市办案。
(二)健全机制。一是推行襄樊市局的“五分离”办案运行机制。办案“五分离”是指立案、调查、核审、审批和执行五个环节的相分离,做到立案机构不负责案件的调查,案件调查机构不负责案件的核审,案件审理机构不负责案件的审批,案件审批机构不负责案件的执行,案件执行机构不负责案件的决定。做到立案集中管理,调查指定办理,核审统一把关,审批分级决定,执行集中实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执法办案运行机制。这“五分离”办案运行机制是:立案实行集中管理、案件实行指定调查、核审实行统一办理、落实案件分级审批、案件实行集中执行,提升办案效能。二是完善保障制度。对一线办案人员办理人身意外安全保险,适当提高办案经费。三是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人人办案,提倡协作办案,激发办案活力。
(三)推广专业化监管。“两费”停收以后,工商部门如何转型去应对监管,采取何种方式监管,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有的推行网格化,有实行标准化。但我们认为,转型后的工商应该走专业化的道路。工商部门虽不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部门,但它的职能工作,如食品安全监管、电子商务、网络监管、知识产权、产品质量、传销、垄断行业的监管等却相当专一,需要具有专门知识和掌握专门技能的专业人才来担当,没有专业化的知识是难以监管好流通领域,专业化监管是工商部门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四)协调关系。一是要协调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一方面,要围绕各级政府的中心开展工商工作,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重大案件、重大事件积极主动提前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二是要协调好与公检法的关系。必要时适当投入经费,争取司法部门支持,加大办案的力度。三是要协调好与其他执法部门的关系。避免交叉执法,形成执法合力。
第二篇: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工作规范
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工作规范》根据《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及相关规定,结合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办案工作实际,借鉴系统规范执法经验做法,梳理成文,为使系统执法办案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要求提供参考。
【目录】
绪论
第一篇执法办案工作规范
第一章执法办案机构规范
一、执法办案机构
二、执法办案人员
三、执法办案装备
四、执法办案职责
第二章执法办案行为规范
一、案源
二、案前调查
三、立(销)案
四、调查取证
五、强制措施
六、自由裁量
七、核审
八、告知
九、听证
十、处罚
十一、送达
十二、移送
十三、期限
十四、涉案物资
十五、执行
第三章执法办案内务规范
一、信息管理
二、录入管理
三、案卷管理
第四章执法办案考评规范
一、考核评议
二、奖励
三、过错责任追究
第五章执法办案制度规范
一、办案公开
二、案件主办人
三、集体通案
四、备案审查
五、********
六、案件回访
七、保密
八、监督
九、协查
十、罚缴分离
十一、复议诉讼
十二、举报奖励
十三、宣传教育提示
十四、行政指导建议
十五、轻微问题告诫
十六、突出问题约见
十七、案后规范服务
第二篇附则
第一章常用执法依据
一、市场准入规范中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二、市场监督管理中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第二章适用强制措施法律依据
第三章常见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
第四章执法办案工作考评标准
公平交易监督管理工作综合考核表(表一)公平交易执法办案工作评查表(表二)案件质量评查表(表三)
内务管理工作评查表(表四)
专项治理工作评查表(表五)
案件涉及物品单位(表六)
第三篇:执法办案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公平交易局执法办案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重要职能和法定职责。公平交易局作为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基层单位之一,是市场监管执法的前沿阵地。随着“两费”的停收和工商行政执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商执法办案工作被摆到了空前重要的位臵,就我局公平交易局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平交易局的执法办案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案件数量与罚没入库数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公平交易局已然成为工商部门执法办案的一支生力军。但不能忽视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违法手段日益复杂化、隐蔽化,而目前我局公平交易局无论是机构设臵、职能定位还是人员结构及素质等方面都与新的复杂的形势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平交易局执法办案职能的发挥。
一、目前公平交易局执法办案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执法水平有待高。
现有的部分基层工商干部没有经过系统、正规的法律法规教育培训,不熟悉办案法律法规、执法程序、执法技巧等,能办案、会办案、善办大案的人力资源匮乏。另外,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不仅要掌握法律法规知识,而且要掌握金融管理、商品质量、市场营销等必备的相关知识,目前,具备这些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能够满足目前执法办案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办案效能的提升。
(二)对执法办案认识不够,查处案件偏重于罚款
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一些执法人员对行政执法的目的和意义缺乏 1
清晰地认识,还没有充分认识和贯彻“执法只是一种行政手段,根本在于落脚在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上来”。这就导致在执法过程中“重处罚、轻纠正”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思想下的工商执法办案所产生的后果是:一方面违法经营者仅仅接受了处罚,其违法行为却没有得到有效地遏止和纠正,另一方面也可能会给违法经营者造成“交了罚款便万事大吉”的错误认识,从而更加放纵一些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三)执法环境不容乐观
一是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较多,但系统性差,不完备,部分法律法规滞后现实,可操作性不强。二是现行法律法规赋予工商部门的执法手段不多,强制措施力度不够,致使对某些非法经营行为打击不力。例如,执法中遇到案件当事人拒不配合或有意阻挠执法时,可采取有效手段少,要求当事人协助、配合很困难。由于强制手段缺乏,执法力度不足,难以保证工商监管职能完全到位。三是存在不当的行政干预干扰正常的监管执法,给执法工作带来较大的阻力。四是社会法治意识有待增强,尤其是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对法律的尊重程度需要提高。一些经营者不知晓工商法律法规,错地误认为违法经营并不是刑事违法犯罪,对社会没什么危害,对工商行政执法抱有比较强的抵触对立情绪。
(四)办案专用经费少,保障机制未能同步
市场监管执法是一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工作,多年来,基层执法保障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总体增幅不大,仍然存在执法供给缺口。必要的财力、物力是执法办案的重要保障,特别是一些比较复杂的、需
要跨地域调查取证的案件。如果没有充足的办案经费,一方面会使办案缺少必备的办案工具,如微型摄相机、必要的检测工具等现代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案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办理产品质量案件时,往往需要对产品进行检验,而经费不足也会束缚对产品质量案件的办理,轻则会对对此类案件的执法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重则会影响工商对涉及到产品质量的监管。
(五)工作目标考核不够科学
由于历史原因,对监管执法、市场巡查等职能工作的考核一直缺少一个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标准。对监管执法工作的考核则倾向于对案件数量、罚没金额的考核。案件目标考核设臵的不科学,在客观上造成了区县局乃至公平交易局为达到目标而办案、为完成任务而执法的现象产生。重收费、重罚款的考核机制背离了工商部门监管执法的初衷和本意,成为制约公平交易局监管执法职能的全面实现重要因素之一。
二、提高公平交易局执法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加强执法办案队伍的能力建设和素质提高
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措施,在实现执法办案人员能力素质整体提高的基础上,大力打造执法办案专业队伍。在培训内容上,要将一般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以监管执法的基础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提升监管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有针对、有重点的对专业执法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例如专业法律法规,执法办案专业技巧等,以增强其执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在培训方式上,要点面结合,逐步推进,集
中学习、集中培训,实现基层培训的全覆盖。另一方面要严格学习制度,认真做好学习考核。以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成效为目标,大力提倡学习之风,创建学习型工商所。要完善学习机制,创新学习方法,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二)加强工商所的思想认识教育工作
当前,外部监管环境的深刻变革、工作转型的全面推进,都对执法办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式下我们更应当充分认识执法办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方式,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全系统尤其是基层执法人员的思想认识问题,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还应当要明确工作责任制,推行“案件主办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落实,确保思想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工商行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座谈会、法制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工商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群众和经营户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为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次,要根据执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依法运用现行法律法规赋予工商部门的执法手段,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区别对待一般违法与性质比较严重的违法,依法合理使用强制措施,坚决打击社会危害性较大的违法经营行为,体现工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工商
执法的震慑力。
第三,要有意识、主动地多宣传工商行政执法工作,经常性地多向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领导汇报工商执法工作,争取让党委政府、领导和群众知晓工商执法工作,了解工商行政执法是法律赋予工商部门的职责和责任,理解工商行政执法是的根本目的在于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保护广大群众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从而让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工商行政执法工作,尽可能减少工商行政执法工作中的阻力与干扰,形成比较理想的工商执法外部环境。
(四)统筹预算管理,制订专项办案经费管理制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针对当前工商所办案经费不足的情况,可也考虑建立专项办案经费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率。公平交易局应该按在年终时统计当年执法办案工作收支情况,其中特别要据实统计支出项目及资金使用数额,分析本办案经费的收支核算信息,作为下一执法办案经费预算和发布成本预警信息的参考。另外,对工商所执法办案经费的预算要有一定的浮动空间,以便应急追加。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两费”停收以后,过去以收费、罚款论英雄的简单的考核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工商执法工作,新形势下对执法办案的考核应当坚持“新思路、新标准、新方法”,应当明确对案件查处情况进行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经济案件的查处质量,加大工商尤其是作为监管执法前沿阵地的公平交易局综合执法力度,以这种思想为指导,我们对执
法办案工作的考核就不应当单纯的放在罚了多少款,完成多少任务上,而是应当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如:是否充分履行了监管执法职责;是否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促进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等。只有建立一个更加全面、公正的评判体系,才能真正客观的反映监管执法工作的真实状况。
第四篇:文化行政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对出版物市场的执法力度 , 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治理活动 , 对制黄、贩黄等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 取得了显著效果 , 但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 亟待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办案程序不合法。随着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 各项执法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程序化 , 但在日常执法办案中仍经常出现程序不合法的问题 ,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办案人员采取的强制措施手段不规范。文化执法人员在“扫黄”“打非”办案过程中经常要采取暂扣、封存、扣留等强制措施,在采取这些强制措施时,往往在程序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暂扣物品时,不开物品暂扣单或以后补开,对暂扣的物品不进行清点,在填写物品暂扣单时,品名填写不详不全、规格不明确、特征叙述不清甚至不填。例如我们在查处万朋文化市场非法贩卖光盘的案件时,许多商户丢弃非法光盘逃离现场,致使大量暂扣物品无法开具相应手续,存在法律漏洞。
2、办案人员调取证据材料不规范。近年来 ,根据案件评查结果 , 反映办案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取证要求,调取证据时往往主次不分。有用的、没有的、有效的、无效的全部拿来;而且,调取来的证据材料不注明来源和出处 , 不注明出证单位或个人,不加盖公章或签名,原始凭证复印件不注明 “ 与原件无误气导致有些案件的关键性证据出现漏洞,经不住复议、诉讼的考验。
3、办案人制做处罚决定书不规范。处罚决定书是交给处罚相对人的一种法律文书, 一定要格式规范,用语严谨。而有些办案人员在制作处罚决定书时,常常采用艺术语言对事实情节进行渲染 , 而不是用法言法语对事实如实叙述;有的办案人员不给案件定性,引用法律条文不具体,依据两部以上法律进行处罚;有的甚至依据此法定性,而依据彼法处罚。
(二)滥用自由裁量权
自由裁量权是执法人员依法在一定情况下或一定范围内自行决定怎样实施行政处罚的权力,即行政处罚在法定的处罚幅度以内变化。我们有些执法办案人员往往利用这种权力对事实不深入调查,对法律不认真研究,只凭自己所想 ”估量 “, 决定处罚幅度,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擅权弄法,宽怠放纵 ,有的办案人员在进行即时处罚时,凭主观意愿运用自由裁量权,随意改变罚款数额,处罚畸重畸轻,既侵害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又损害了法的权威,影响了法的正确实施。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文化行政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 , 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及建议。
(一)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执法行为规范。加强执法监督,根本是要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并使之发挥最大的效能,为此,应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1、转变观念,正确理解案件审核制度的重要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案件审核 , 作为科学 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法定的执法程序的重要环节 , 应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要逐步实行法制机构 对各执法机构进行执法检查,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互相制约的制度。执法检查要多样化、经常化,要定期检查,适时抽查,专项检查、部门互查,对发现的问题,法制部门要阐明观点并有权纠正,充分发挥法制机构的综合监督作用,保证行政执法质量。
2.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严格执法程序,确保具体行政行为的准确适当,把过去一个部门查办到底的做法改变,分解为调查取证、审核定案,执行处理三个阶段,由不同部门把关,避免先入为主,造成执法失误。还要努力解决系统内部存在的多头执法问题,依照法律合理分工,互相配合,减少职责交叉,形成执法合力,严格、全面地贯彻执行规范了的执法程序和执法方法,逐步建立执法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执法工作迈上新台阶。
3、加强领导,充实法制机构力量。确定主要领导亲自抓法制,使行政执法工作有统一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要努力提高法制工作人员,特别是直接承担案件审核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并且在各科、所一线执法单位配备业务素质较高,有一定法律知识的同志作为本单位的法制员,明确职责,监督把关,更好地保证依法行政。
我区自2000年以来一直执行特约监督员监督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制度,目前特约监督工作的着眼点有两个,一是监督全区文化市场秩序,促使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二是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加强文化委自身的党风廉政建设。
特约监督机制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文化行政管理的触角,增大了我们执法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同时为群众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参与社会管理的机会与范围,这也符合当今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会趋势。
(二)加强自身建设,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廉洁的执法队伍。执法者的水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执法的效力与权威,办案工作直观地反映文化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形象。当务之急是尽快把队伍调整好,努力建立一支忠诚、积极、公正、廉洁的高素质执法队伍。一是要加强学习和集中培训 , 提高现有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加强办案基本功的训练,让每一个办案人员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二是继续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做到勤政、廉政一起抓 , 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三是不断增强各级文化行政管理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同时也应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并切实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三)正确把握自由裁量的度。文化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处罚要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避免畸轻畸重和显失公平,因此,必须正确把握好自由裁量的度。首先,要求文化行政执法人员要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法制意识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在运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 , 对当事人违法行为准确定性,做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决定,在考虑罚与不罚、罚多少时,基准应是立法的目的和精神。其次,处罚的结果应是公正的,自由裁量权使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出合法并且合理的选择、判断,但具体动用裁量权的人是具有主观色彩的 , 因此在 ”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时,应力避成见、偏见、恶 意 , 要全面考虑 ” 具体情况 ", 而且应在一定程序上保持裁量的连贯和相对的可比性。
本人结合多年来的执法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记住四句话:
1、事实要清楚;
2、证据要充分;
3、依据要正确;
4、程序要合法。
二是五大行政法律要学习:
1、《行政处罚法》:(1)牢牢掌握处罚法定原则;(2)三个程序要掌握,其中一般程序一定要掌握,并记住两句话:先立案后取证,先取证后裁决;
2、《行政诉讼法》:自觉接受司法监督;
3、《行政复议法》:加强内部监督;
4、《国家赔偿法》:不要给当事人造成损害,要文明执法;
5、《行政监察法》:严格要求自己。
三是树立六种意识:
1、服务意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何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要见诸实际工作之中。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稳定服务,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样也是文明执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只有树立了服务意识,才能有文明执法的思想基础,服务意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是文明执法的力量源泉。
2、程序意识。程序是依法行政的保障。行政执法只有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才能使执法活动增加一份合法保证。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在当前行政执法中普遍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的做法,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行政管理中的诸多程序法律法规已清楚载明,即使实体方面都正确,因为某一项程序上操作违法,同样会导致行政执法错误而被推上被告席。严格按程序操作,是我们文明执法的保证。
3、效果意识。效果是衡量执法水平的标尺。要端正执法观念,“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要切忌盲目执法,杜绝执法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做好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因此,我们要通过查处大量的行政违法案件,扩大案件的社会效果,让更多的人接受法律的规范,依法行事,这也是我们文明执法的初衷。
4、效率意识。效率是行政的生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经济违法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这就要求我们反应迅速,出击有力,及时查处,依法多办案办好案,从而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驾护航。这是我们文明执法的目的。
5、质量意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肃执法,秉公办案,保证案件质量,是我们文明执法的核心。所办案件,要经得起司法审查,经得起时间检验。
6、形象意识。人民群众对工商执法干部的信任是从外表开始的。如果衣着不整,满嘴脏话、粗话,举止轻浮,蛮横无理,人民群众就会失去对工商执法人员的信任感,文明执法就无从谈起。因此,实施“形象工程”,养成良好的品行和端庄的举止,文雅的谈吐,整齐的穿戴,给人民群众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我们文明执法的良好开端。
四是把握七大原则:
1、法律至上原则
法是国家意志的重要表现形式。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表述意志的最基本的途径和形式是制定法律。行政机关也就是执行法律的机关。依法行政才能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法律至上实际上正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际工作中,要敢于坚持原则,不唯权,不畏势,法无明文规定不为,处罚法定。
2、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原则
“严格”指在执行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 “公正”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文明” 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与野蛮相对。行政机关是国家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最直接的执法者,它代表国家在最广泛、最关切群众利益的层面上与广大群众打交道,它是法制形象的重要方面。执法的严格、公正、文明关系到“依法治国” 治国方略的顺利实施。实际工作中,对违法行为不枉不纵,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做到过罚相当。
3、执法与服务并重原则
执法与服务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依法行政是政府及其部门的天职,执法不到位就是失职,就是最大的服务缺位;服务是执法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执法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因此,既要严格执法,又要热情服务;既不能因强化服务而削弱执法,也不能因强调执法而放松服务。要寓执法于服务之中,达到执法与服务的完美结合。
4、兼顾效率和保护原则
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执法保证行政机关迅速有力地打击行政违法行为;二是在此过程中不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既要效率,又要保护,二者不可偏废。通过行政处罚达到维持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目标,同时也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者是统一的。
5、惩戒和教育相结合原则
在对违章行为人的处罚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惩戒和教育相结合,处罚仅仅是一种管理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使当事人认识到其违法的行为,通过惩戒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其知法、懂法、守法。
6、按程序办事原则
程序是依法行政的保障。行政执法只有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才能使执法活动增加一份合法保证。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在当前行政执法中普遍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的做法,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行政管理中的诸多程序法律法规已清楚载明,即使实体方面都正确,因为某一项程序上操作违法,同样会导致行政执法错误而被推上被告席。严格按程序操作,是我们依法行政的保证。
7、接受监督原则
绝对的权利,绝对的腐败。不受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要自觉接受司法监督,以及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正确实施行政处罚,防止或减少错误;也有利于防止执法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侵害公民的合法权利。
第五篇:浅谈当前工商行政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工商行政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法制办主站 发布时间: 2010-06-12 09:25 阅读次数:
浅谈当前工商行政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兆宏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主管市场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负有重要职责。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的领域越来越宽,执法任务越来越重。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日趋增强,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人员依法办案的能力,克服或减少办案中的差错和失误,提高办案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办案要求,结合近年来笔者在案件评查和案件指导工作中的实践,现就当前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当前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
(一)办案激情不高。随着“两费”的取消,工商系统人员工资待遇得以保障,昔日困扰着每个人的沉重经济目标任务一下子如释重负。因而在职能转型期,办案人员在感受“吃皇粮”的美好时普遍抱着“喘口气”的心态,导致办案激情锐减。同时,由于部门预算未定,奖励机制不明,影响了办案人员工作积极性。
(二)办案领域不宽。突出表现案件类型比较单一。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在全县系统办结的437起案件中无照经营类案件就有389起,且有90%为无照经营农资案件,不正当竞争案件仅有11件,商标案件5件,产品质量案件24件,广告案件4件,登记类案件3件,其它类型案件结1件。商业贿赂、走私贩私、网络交易等案件为零。
(三)办案证据不全。一是证据不充分,取证不完整。突出表现在把当事人的陈述或询问笔录作为唯一的处罚证据,没有其它相关证据予以支持。二是涉案证据不能相互映证,没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突出表现在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与收集的证据材料有一定的差异或不符。三是案件讨论形式化或无案件讨论记录。突出表现在对案件的集体讨论记录笼统记录成为“经全体讨论同意……”等主要结果,而不详细记录讨论的整个过程和各案件研究人员的具体意见,甚至根本就无案件的集体讨论记录。
(四)办案程序不遵守。办案中有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往往比较注重案件的定性处理及罚没款的收取,而对法定程序不够重视,对一些法定程序不加以严格遵守,在立案、调查取证、采取强制措施、告知、听证、结案等方面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规范的问题。譬如,立案倒置,先调查、后立案;超越管辖权,越位执法;违法使用行政强制措施等。
(五)办案文书不规范。一是行政处罚告知书的内容不完整,主要表现在告知当事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不全,五何要素(何人、何时、何地、何种违法行为、何种危害后果)表述不清;二是处罚决定书和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过于简单。表现在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表述不完整,对违法所得交待不清,处罚决定书中未载明认定违法事实的证据。案件调查终结报告与处罚决定书简单雷同,相互成为一种翻版;三是各类审批表不规范,不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文书使用手册》中各审批表的填写要求规范的填写,处罚依据不准确;四是行政强制措施使用不规范,手续不完备。表现在只给当事人出具“暂扣财物凭单”,而不送达行政强制措施的相关通知书。
(六)办案风险防范不严。一是碍于涉案当事人是亲戚朋友熟人或说情者的情面,不依法办案,导致的徇私枉法的风险;二是执法不廉、以案谋利,导致的廉政风险;三是应当移送不移送,以罚代刑,导致的渎职风险;四是随意减免应当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导致的后续问责风险;五是办案重利、处罚不合理导致的政治风险。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执法办案中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办案人员对提高办案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只要把钱罚到手就是真本领,办案程序、内容无所谓,过得去就行,即使有什么差错,有各级领导签字把关,与自己关系也不大。所以在办案过程中,对违法的证据、案件的审批、处罚的依据、种类及处罚幅度,没有认真核对,草率结案。导致案卷不完整,证据不充分,逻辑性不强等问题。二是机关各审批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对先调查取证后立案、先处罚后审批的现象没有即时指出,予以纠正,导致办案程序不规范,甚至出现“做案子”的现象。三是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执法人员素质不过硬,职业道德修养不高,法律、行政基础理论知识贫乏,业务知识不精通,对法律法规理解不透、掌握不够全面,知识结构不合理,对相邻法律和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不懂得执法程序、执法技巧及查账、取证等专业知识,并且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满足于对法条的机械运用,不注重法理知识的掌握,致使办案机械、模式化,难以适应行政执法发展的需要。
三、解决上述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办案质量是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依法办案的具体体现。新形势下克服办案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办案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认清当前形势,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提高办案质量。首先,认清形势,提高对办案质量的认识,是提高办案水平的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我们不重视办案质量,不注重基础工程,就会冒行政败诉的风险。其次,认清形势,提高对办案质量的认识,是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依法办案的迫切需要。其三,认清形势,提高对办案质量的认识,是解决当前执法办案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办案程序,打造依法办案平台。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办案程序,要求机关各审批审核机构,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认真履行职责,对每一起案件要严格把关,对不按法定程序办理的案件,能退回的要退回,不宜退回的,要对办案单位和办案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曝光直至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以引起各单位和办案人员的高度重视,促使办案人员自觉养成按程序办案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业务培训,强化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办案水平。加强业务培训,强化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办案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办案质量的关键,也是执法办案人员的生命线。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学习:一是以“一月一法”学习为契机,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重点组织执法办案人员进行“以案说法”活动,通过学习使大家能够对法律法规全面掌握、灵活运用,不断提高执法办案业务水平。二是开展案件检查评析活动,定期召开案件检查评析会,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案卷进行交叉互检,互相查找问题、交流经验。通过案件的评查工作,使执法办案人员从思想上对依法办案工作更加重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引以为戒,不断规范执法办案行为。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平台,开展网上执法练兵活动。每月或每季由法规机构设计一个案例,组织执法办案人员按照案例的要求制作从立案到结案所涉及的全部办案文书,并组织评比,对优秀制作者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激励办案人员的参与热情,提高办案人员对办案程序和法律适用的认知把握能力及制作办案文书的水平。四是结合实际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学习方式,对执法办案人员进行业务指导,解决办案中的实际问题。“走出去”就是组织基层办案人员到兄弟单位去学习取经,吸取别人的先进办案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请进来”就是请有关部门办案经验丰富的专家传授办案技巧,采取“一小时讲述法律知识、一小时介绍案例、一小时讨论”的形式,并结合近期基层执法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对照法律法规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答疑。(作者单位 公安县工商局公平交易分局 荆州市政府法制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