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测试卷(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21:5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测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测试卷》。

第一篇: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测试卷

柳堡镇中心初中地理教研组

吕坤林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资源,均为可再生资源的是()

A.耕地、森林、水资源

B.阳光、水能、铁矿 C.石油、煤、天然气

D.草地、荒漠、纸张

2、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的是()

A.淡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草场资源

3、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A.输水线路较短

B.可以自流引水

C.有京杭运河及天然湖泊可以利用,且取水有保证

D.沿线有众多河流可以利用

4、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注意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

B.写作业时节约每一页作业本 C.随意扔掉还可以利用的铅笔

D.注意节约用水用电

5、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很难发生干旱

B.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合理,有利于农业生产 C.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不可能发生水资源危机

D.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难以满足当地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6、下列用水较紧张的城市是()

A.天津

B.南京

C.广州

D.福州

7、下列对于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资源极度缺乏

B.自然资源分布均匀 C.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少

D.自然资源品种单一

8、下列土地资源中属于农业用地的是()

A.铁路建设用地

B.城镇规划用地

C.旱田改为稻田

D.学校建设用地

9、在我国土地资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组是()

A.林地、耕地B.耕地、建设用地C.草地、沙漠、石山D.建设用地、林地

10、我国可供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后备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A.东部沿海地区

B.我国南方丘陵地区 C.东北、西北等边远地区

D.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

11、我国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

A.西北内陆地区

B.江南丘陵区

C.东部三大平原区

D.云贵高原区

12、淡水养殖用地属于()

A.非农业用地

B.种植业用地

C.农业用地

D.建筑用地

13、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不同,但在土地利用上基本相同B.在土地利用中,目前聊城市用地数量较大 C.耕地、林地和草地为农业用地

D.建设用地也为农业用地

柳堡镇中心初中地理教研组

吕坤林

14、在我国农业中,最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渔业B.牧业C.种植业D.林业

15、我国北方地区从东向西草地的产草量逐渐减少的原因是()A.热量多少的影响B.降水多少的影响C.地形因素的影响D.光照条件的影响

16、我国农业生产中南方水田与北方旱田的大致界限为()A.黄河一线B.长江一线C.秦岭一线D淮河一线

17、下列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做法正确的是()

A.在缓坡开垦梯田国,发展种植业B.确定合理载畜量,保护草场资源C.城市扩建占用基本农田D.禁止围湖造田,退耕还湖

18、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

A.提高复种指数B.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C.山区由林业转为种植业D.在北方地区减少种植面积,扩大水面养殖业

19、漫画“节水曲”反映了()

A.工业用水

B.农业用水

C.家庭用水

D.水资源的浪费

第19题

第20题

20、读漫画“美好的回忆”,漫画反映当地发生的环境问题是()A.过度放牧

B.过度垦殖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二、综合题

21、读我国北方和南方水资源的比较图,回答问题。

(1)读图可知,我国北方土地资源比南方____(多或少),但不资源却比南方____(多或少)。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加剧了我国_____(北方或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该地区缺水的人为因素有: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正实施的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入华北、西北地区的引水工程是_________。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说出两条可行的家庭节水做法: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水患感思”,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是对_______资源破坏,这种破坏对山区来说,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

柳堡镇中心初中地理教研组

吕坤林

(2)这种破坏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灾害严重,要想尽量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对上述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东线逐级提水示意图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A_______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的_______和_______ 地区。

柳堡镇中心初中地理教研组

吕坤林

(3)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利用__________调水,缓解了B_______、C_______、海河三大流域的用水紧张状况。

(4)中线方案从长江上游的______及汉江上的_____水库,向北经郑州、D______,直达京津两市。

(5)西线方案是把长江________游的水资源调到河流C解决________地区缺水问题。(6)东线工程在______省穿过黄河。由材料二可看出能自流调水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学过的知识和示意图,分析东线工程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答案:(1)分布不均匀,南丰北缺(2)长江;华北;西北(3)京杭运河;淮河;黄河(4)三峡;丹江口;石家庄(5)上;西北

(6)山东;黄河以北

(7)利用京杭运河调水,工程量小调水量大;易受污染,水质较差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内容为________标志。

(2)该标志是由______、______和地球三部分组成,圆代表______,标志图中空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和S变形而成,寓意_______,同时,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3)1993年3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____月_____日为“世界水日”。

(4)针对全球水资源紧张的状况设计一则公益广告。

柳堡镇中心初中地理教研组

吕坤林

第二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广州市天华中学朱海敏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第五单元的第一章中第二节的第二课时,学生在第一课时已了解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创建开放式的学习的平台,对典型的陆地动物——蚯蚓进行实验探究、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和归纳,进一步深化理解陆地生活的动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二、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教材的改革,初二年级的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认识,因此对于《蚯蚓》这节课,重点内容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蚯蚓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但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往往对蚯蚓缺少亲切感,女孩子还会有恐惧心理,而这种心理必然会影响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饲养和观察蚯蚓,阐明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点。

(2)说出蚯蚓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其对自然界的意义。

(3)通过简介水蛭和沙蚕,学会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讨论、交流和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判断、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心,树立“动物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蚯蚓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通过比较、判断、实验、观察、归纳等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

实验、竞赛游戏

六、教学媒体

PowerPoint

八、教学反思

1、关注学生心理,促进师生交流

互动的课堂不仅仅表现在一问一答,它更需要师生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出发,而学生的心理因素更是不可忽略。例如,对于学生不喜欢或害怕蚯蚓的心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处理。首先在课前,男女生搭配组成观察小组,让学生自己制作观虫器,并合作饲养蚯蚓。这样,既可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又可培养学生的爱心。一定时间的近距离接触,可以帮助减少恐惧感。另外,我摒弃了传统的复习引入,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一个普通的小调查,再一次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上课前我们先做个小调查,有哪些同学害怕蚯蚓呢?”对于我的亲切问话,学生非常乐意地与我分享他们的情感,课堂气氛一下子就变得格外的亲近、活跃,为整节课奠定了情感基调。从谈话中可以了解学生对蚯蚓的初步认知,然后给予正面引导,让学生正确了解蚯蚓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建立亲切感,减少学生恐惧的心理障碍,有利于以后学习的开展。还有,在实验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对于不敢做实验的学生,要亲力亲为,师生一起探究,使学生产

2生安全感,同时要显出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实验中忘记恐惧。

2、为学生创建开放式的学习的平台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实验前的指导中,我并没有一步一步地教学生如何进行实验,只简单说明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当然,为了照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为了使学生能达到实验的目的,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表格,以填空为主,还添加了“新发现”一栏,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我对实验的材料也进行了一些补充,例如低浓度的酒精。很多学生都利用了酒精来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有趣的实验结果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更感兴趣地探究。但时间有限,有些学生往往因为沉迷观察某一现象而没有完成实验内容,这无疑对教学的内容会有影响,但我并没有责备学生,反而赞扬他们的科学态度。这些学生往往能从实验中发现许多问题,例如:在蚯蚓附近滴一滴酒精,蚯蚓马上朝相反方向蠕动,为什么呢?蚯蚓有嗅觉吗?与学生一起探讨他们的“新发现”,比单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更显得有价值。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全班同学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这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3、重视学生的交流和总结

实验的交流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巡视实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提出许多问题。如果此时教师一一作答了,那么从某个程度上,其实已经剥削了学生探究的机会,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可用引导性的语言或创设问题情景来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和交流。实验后的交流是实验的“高潮”,但由于很多学生不能明确交流的内容,而使之显得平淡、乏味,因此我利用不同的方式有意地提出一些问题来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成果,哪怕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只要人人都开口说,那么人人就会有实验后的成就感,这往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更大的热情和动力。实验后的总结是实验的“精华”,但经过一番经验交流后,学生往往不愿意听,因此我采用了另一种方式——竞赛游戏。让学生自己判断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法,寄学于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

4、情感渲染,快乐学习

从课堂的引入到实验,以及课堂小结,我都刻意渲染了一种轻松的,活泼的课堂气氛。有时候学生不一定是被课堂内容所吸引,但学生都喜欢快乐的学习,只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就能很好地促进师生互动的关系。新时代的课堂,要求的是一种平等的、互助的关系。情感渲染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亲切的笑容、活泼的语言,加上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更加深刻难忘。比如我问学生:“在实验中,有没有同学被蚯蚓咬到呢?”学生都笑着回答说:“没有,蚯蚓根本没有牙齿。” 如此轻松的对话怎能不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呢?当然,如果教学形式过于花俏,很容易陷入“课堂热闹闹,课后乱糟糟”的局面。但只要适当地把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好,精心的设计不仅可以丰富课堂,还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和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第三篇:2013年审定,负数教案2013年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负数

单元解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长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生原有的数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存折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来通过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然后借助数轴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教学难点: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第一课时 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产生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2、体会负数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重要性。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主题图。

2、揭示课题。

3、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 和 3℃ 各代表什么意思?)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3、教学例2。

4、归纳正数和负数。

1、教学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3)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4、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

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 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4)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5)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

组织学生动手填一填,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设 计

负数的认识

0℃: 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3℃: 零下3摄氏度

3℃(+3℃): 零上3摄氏度 正数: 负数: +2000-500 +500-132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作业布置

1、先读一读,在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括号内。-8 +23 17-41 5.5-0.7 0.004 0 正数:()负数:()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3题。

第二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负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直线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初步体会直线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以及正数与负数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借助直线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

教学难点:充分理解正数、0、负数,能正确比较大小。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主题图。

2、揭示课题。教师用白板课件演示教材第5页的主题图。

教师: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3。

2、观察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1、教学例3。

(1)教师: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汇报。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出示数轴,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3)让学生说出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4)教师总结:

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

2、观察数轴,比较数的大小。引导学生观察数轴。

①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②在数轴上分别找到

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师及时小结: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4、5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上面这样的直线叫做数轴。作业布置

一、判断。

1、比0大的数都是正数。()

2、比5小的数只有0、1、2、3、4。()3、0是负数。()

4、气球上升2米,又上升-2米,共上升4米。()

二、填空。

1、去年亩产小麦增加26千克,记作+26千克;前年亩产减少10千克,记作()。2、3月份出生人数300人,记作+300人; 2月份出生人数是-100人,表示()100人。

3、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边,离开原点()个单位长度。

三、填>、<或=。

-5()-9 0()-7 +5()0 +1()+14 0()+1-10()11-6()+3-2()-100-9()+3

四、将0、+

5、-

3、+

1、-6从小到大排列

()。

第四篇:新课改2013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肖像艺术》教学设计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肖像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物肖像画“以形写神”的重要特征,认识不同的艺术形式。

2、能准确地描述和评价作品,会区分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

3、利用传统文化来丰富学生的认知,教育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要虚心好学,不断进步,要努力提升自身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作品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一)学生齐读《红楼梦》中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二)、思考并回答指的是什么,属于什么描写?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来丰富学生的认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一)、教师解释:肖像艺术表现的是一个人的长相,也就是所谓的形。

(二)、出示、齐读宋代朱熹的“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

(三)、学生熟读教材,小组竞赛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学生齐读出示的《弟子规》中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五)、小组选择喜欢的作品学习:

1、艺术家表现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2、画面是如何通过人物刻画表现人物神态的?

3、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六)、出示、齐读《弟子规》中的“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七)、学生欣赏、辨别:这些作品各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创作?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何为形。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要虚心好学,不断进步,努力提升自身素养。理解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习人物精神。

四、课堂练习:

(一)、学生把书中作品用其他方法来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二)、相机渗透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学会多种表现方法,丰富作品形式。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堂总结:

(一)、展示个别学生作品。

(二)、引用宋代朱熹《朱子语类》中的“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利用传统文化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六、板书设计: 课题 以形写神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肖像艺术》教学设计学行高者 生名自高 作人所重 品非貌高

《肖像艺术》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九册中的内容。导课时我借用《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先设置悬念让学生猜是描写谁的,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他的面部特征。既使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又使学生懂得了艺术是相通的,无论是文学中的肖像描写还是美术创作中的肖像艺术都要抓住人的面貌特点来表现。通过课堂上引导学生去读去理解此句传统文化,我感觉这样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就是深入观察,理解体会不同形式的肖像艺术的表现方法。此处我采用的是小组讨论的方法,要求学生解决三个问题:

1、艺术家表现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2、画面是如何通过人物刻画表现人物神态的?

3、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这三个问题是我照搬教学参考书设计的,备课时我也很矛盾,学生是否能分得清三个问题的不同呢?最初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总是反复问我三个问题是什么意思?于是在下一个班授课时我就以一幅作品为例,讲解了三个问题的解答方法,但是后来学生汇报交流时,我发现他们还是没有真正明确三个问题的不同。课后我又仔细研究了一下,觉得此处的问题设计应该与前面学生阅读归纳欣赏肖像艺术的方法相结合,只需让学生抓住“形”和“神”两个方面来分析就可以了,也就是先让学生说出人物外形的特点,再让学生说出人物的内在性格特征,这样学生就清楚了。在第三个班教学时我就依此进行,果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看来生搬硬套教学参考书,只会让我们走进死胡同。只有针对学生现状量体裁衣,选用恰当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肖像艺术》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中的内容。尽管我先前曾执教过此课,但是为了完成学校申请的“学习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的课题研究工作,课前我边重新认真分析教材边仔细寻找传统文化的渗透点。我发现《弟子规》中的“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特别适合教育当代学生不要单纯讲究穿着打扮,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内在的修为。

于是课上在引导学生欣赏完所有的作品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作品是不是因为选择表现的人物相貌出众才获得成功的呢?”学生稍作思考就立刻回答:“不是。”我相机将《弟子规》中的那句话抛出,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深入地阐释:“我们欣赏肖像艺术重在欣赏人物的神韵。人物的品格高,即使他长相不美,透露出来的内在精神也会让人觉得很美。”

课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这种设计,认为还是有点偏于说教。我应该在欣赏具体人物时,就提出:“他的长相很美吗?”因为有的人物长相普通,用“美”一词来描述不恰当。我接着可以这样问:“作品所呈现出的人物让你觉得美吗?”答案是肯定的,学生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下还会说出因为人物的内在美,所以即使样貌普通,也会觉得很美。此时我再将《弟子规》中的那句话引出就不会显得突兀,学生也容易接受了。而且他们还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使学生更注重修炼自己内在的品格,少一些过分追求外表美的冲动,净化了学生的思想,他们就能健康成长。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

2、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利用《弟子规》等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钻研精神和进取心。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一)、我们怎样才能在一张平面的纸上画出现实世界的三维空间立体事物?

(二)、引用《弟子规》中的“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讲授新课:

(一)、看书,回答书上的相关问题。

(二)、引用唐代杜牧的“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三)、阅读书中的小资料,准确把透视的概念。

(四)、欣赏霍贝玛的作品,了解消失点和视平线。

(五)、引用《论语》中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六)、找出《北京颐和园长廊》图片上的视平线和消失点。

(七)、学生讨论、总结作画的要点,教师简单示范。

(八)、引用宋代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九)、作业要求:选择教室或校园的一处场景,体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设计意图: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明确主要表现方法及具体要求。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的进取心,鼓励学生亲身实践。

四、课堂练习:

(一)、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二)、根据学生表现相机渗透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学生能运用透视规律表现景物。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堂总结:展示评述,相机渗透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六、板书设计: 课题

心有疑示范就人问 随札记求确义 本课所用素材:

1、《弟子规》中的“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2、唐代杜牧《留诲曹师等诗》中的“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3、《论语》中的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013教育部审定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1课 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2、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2、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讨论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师生共同讨论)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应“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教学的重点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小结

4、课后作业: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最好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是一首三拍子的波兰民歌,表现了用煤的 童话意境。

2、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体会外国民歌的优美意境。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材分析:《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是一首优美的波兰民歌,歌曲为三拍子,歌词十分的优美,旋律十分的动听,表现了一种近乎于童话的美感。歌曲的节奏型比较简单,主要是三拍子的不停重复,好像是在给听歌的人婉婉道来优美的童话故事。

教 具: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1、播放课件。

2、提问:刚才看到的图画美吗?它描绘的就是波兰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的优美意境,大家想不想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呢?

3、在此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聆听。

二、学习歌曲:

1、出示歌曲谱例

2、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意境

3、视唱歌曲的旋律,感受三拍子的节奏感。

4、填词视唱,纠正错误的地方。

5、完整演唱。第二课时

一、复习试唱

二、拓展延伸

1、再次播放歌曲录音

2、学生聆听体会歌曲的意境

3、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演唱歌曲:如齐唱、对唱、轮唱

4、分组比赛

5、在欣赏一组优秀的国内外童声合唱曲。感受优美的和声效果

第3课 学唱歌曲《土拨鼠》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能用悠长平稳的气息,柔和连贯的歌声,唱出怜爱和亲切的情感。

2、通过学唱这首歌曲,掌握弱起乐句的韵律,巩固急吸缓呼的技巧。

3、通过听、唱,感受贝多芬的部分作品,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

教学重点: 感受与表现六八拍歌曲的韵律,表现歌曲的感情。教学难点: 唱好弱起乐句。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境

1、背景音乐:在欣赏《土拨鼠》旋律过程中出示流浪艺人与土拨鼠图片。师:这是什么动物?它的主人是什么样的身份? 师:听!答案在歌曲里。

2、听碟片(或教师范唱)。

3、师:土拨鼠又名旱濑,属于鼠科,身体粗壮,生活在草原旷野地带,以植物为食。在今天学习的这首歌里,土拨鼠是流浪者的伙伴,陪着它的主人到处漂泊。所以我们在学唱的时候要表现出游子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情感。出示课题,朗读歌词

4、师:这首歌的歌词是德国诗人歌德的作品,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一下什么地方是语气最为强烈的地方。(啊,土拨鼠)

二、感受旋律,学习歌谱

1、再听歌曲,律动参与。

师:这是一首六八拍的歌曲,请同学们找一找它的强弱规律,跟着音乐拍一拍。

2、学习歌谱

(1)师:旋律可以分为几句?有没有相似的乐句?(2)视唱第一、二句乐谱。(3)师生接龙完整地演唱(学生唱第一、二句,老师接第三、四句)。(4)师:第三四句最高音落在哪个音上?歌曲的情绪是否有变化?

(第一二句旋律比较平稳,感情比较平静;

三、四句旋律上行,情绪显得比较激动。)(5)完整地视唱歌谱。

三、歌曲处理

1、看乐谱,结合听觉印象,确定歌曲的高潮所在。《土拨鼠》全曲最高音为mi

2、讨论歌曲的强弱处理。教师出示力度记号:p mp mf f讨论如何运用力度来 表现歌曲。(对学生提出的方案都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选择。)

3、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四、相关文化的拓展:贝多芬及作品简介

1、介绍贝多芬的生平。

2、贝多芬的作品听赏。

五、小结 师:请同学们课后通过自己的资料收集,更多的了解贝多芬这位音乐大师。

第4课 学唱歌曲《采莲谣》

一、学习过程:

1、学唱歌曲《采莲谣》(使用多媒体平台)

<1>这首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维点在第三乐句,先做下面的练习: <2>视唱歌谱:把全班分成二组,每组唱一个声部。(注意:第二声部音准较难,练习时要突出强拍。)

<3>朗读歌词按照乐谱上所标力度记号朗读,并突出强拍。(按6/8拍)<4>分声部学唱歌词。(一、二乐句歌词是写夕阳湖中景色,突出莲花的“艳”、“娇”,三、四乐句是写情,通过划桨、撑篙动态地描绘了人们在湖中采莲时的愉快心情,全曲高潮在第四乐句,演唱时要注意情景交融,词曲结合,发挥力度记号的作用使歌声充满生气与乐观。)

二、活动与练习:

选择正确答案时可采用两种方法:(1)、学生自己先做题,同座同学相互改题,最后老师公布正确答案。(2)、老师提问复习有关知识,后做题,老师公布答案。

第5课 学唱歌曲《渴望春天》

教学目的:

<1>认识并学会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2>启发学生用中速、抒情、甜美的歌声来演唱《渴望春天》,从而激发起对春天的赞美、向往之情。本课重点

通过练习亚了解与初步学会三种休止符的停顿。教学过程 学习三种休止符的停顿。

1、玩游戏: 2 0 4 5 0 0 8 9 10 1 2 0 0 5 6 7 0 0 10 1 2 0 0 0 0 7 8 0 10 1 0 2 0 0 6 0 0 9 10 通过这样的节奏游戏让学生感受与理解全休止符与二休止符的停顿时间。2、3、讲解休止符的概念及符号。(注意课文中对照表)巩固练习。(视唱练一练1、2)

第6课 学唱歌曲《渴望春天》

教学目的:

<1>认识并学会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2>启发学生用中速、抒情、甜美的歌声来演唱《渴望春天》,从而激发起对春天的赞美、向往之情。

本课重点 通过练习亚了解与初步学会三种休止符的停顿。

一、学唱《渴望春天》。(使用平台)

1、发声练习。

2、节奏训练: 6/8 X | X X X X | X.X X„„

3、视唱训练: 6/8 1 | 1 3 5i | 5 5 3„„(通过以上练习,感受6/8拍奏)

4、找乐句、(做到弱起前换气)

5、按乐句学唱歌谱(注意

1、弱起小节,做到弱起前换气

二、学唱歌曲(唱准 #1,#4

3、唱好倚音)

三、有感情朗诵歌词。

四、演唱歌曲。

(注意:把掌歌曲的表达风格;活泼、优美、流畅,表现少儿渴望春天到来的心情。)

第7课 学唱《青年友谊圆舞曲》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

2、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学生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并为增进团结、发展友谊、争取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崇高精神。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2、表演唱中身体动作的表现。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学习(1)音符

音符:用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符号

音符:1 2 3 4 5 6 7 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师:让我们一起唱一遍。师:这节课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一个新的知识——节拍。什么是节拍呢?(2)节拍 节拍[Meter] :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如 2 / 4、4 / 4、3 / 4 拍等。(课本61面)比如: 节拍 拍 号 含 义 强弱规律 二拍子 2 / 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 ●○ 三拍子 3 / 4 3 / 8 以四

(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 ●○○ 四拍子 / 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 六拍子 6 / 4 6 / 8 以四

(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

●○○○○○

二、导入新课《青年友谊圆舞曲》

师:现在,我们对节拍已经有了最基本的了解,既然学了,我们就要学有所用,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一首新的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2面,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 生:三拍子。师:同学们说的很对。

三、发声练习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做一个发声练习。(站立练习)

(用开口音“a”唱,因为农村的孩子性格上稍微有点内敛,碰到音高一点的都不能很好的演唱,所以开口音有利于他们的演唱。)发声练习《雪绒花》(时间:5分钟)

四、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了解什么是圆舞曲。

师:让我们一起聆听一遍《青年友谊圆舞曲》在听的同时思考一下歌曲的特点。圆舞曲知识简介:又称“华尔兹”,它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额一种三拍子的舞蹈。分快步与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

其特点为:节奏明确、轻快,旋律流畅、热情,节拍感鲜明,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多媒体出示)

五、学唱《青年友谊圆舞曲》(多媒体出示歌谱)

1、歌曲背景介绍:

2、学唱谱(教两遍,跟琴一遍)(1)学生学唱乐谱,老师清唱或辅以琴声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三拍子的击拍方式,把你们的右手拿出来边学习边划拍。(2)讲述歌曲的结构:共六个乐句,前四句节奏一样,五、六两句有小的变化。(3)跟琴视唱一遍。

3、学习歌词

(1)一起朗诵一遍歌词,找学生说出歌曲的含义。含义:珍惜友谊、热爱和平、增进团结

4、教唱歌词(1)三段教唱一遍。

(2)生填词演唱,教师辅以琴声。

5、跟媒体音乐演唱

可以加以身体的动作进行演唱,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找几个同学上台表演。

六、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舞蹈视频。(多媒体播放)

七、小结

这首歌歌曲旋律活泼、优美,主题集中表现了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并为增进团结、发展友谊、争取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崇高精神。老师也把希望寄予你们。

第6课 学唱歌曲《小熊过桥》

学习内容:

1、听赏并学唱一首带有情节的歌曲《小熊过桥》,视唱A部分旋律。

2、认识音乐知识:回旋曲式结构。

学习目标:

1、通过听赏带有情节的歌曲《小熊过桥》,体会小熊由害怕到勇敢跑过小桥的心理变化,以教育学生在在困难面前应做勇敢自信的人,启发学生学生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

2、认识回旋曲ABACA的曲式特点。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体会回旋曲在音乐中的表现。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歌曲多变的节奏。

学习过程:

1、听赏《小熊过桥》乐曲,谈谈你对这首曲子的感想。

2、播放A部分旋律,听一听这段旋律在曲子中出现了几次。

3、欣赏乐曲《娃哈哈》,听出其中哪些部分相同哪些部分不同?跟随音乐用下 面部分的方法演唱。

唱、拍手、唱挥舞双手、唱、挥舞双手

4、学唱歌曲旋律。A部分视唱,分清三个A的不同处,并把它唱准.BC两段用 LU跟钢琴模唱。

5、学唱歌词。注意唱每段词的不同感情,能用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角色。.6、师生讨论哪种演唱形式用在歌曲的哪一部分合适,师生跟随录音按照自己选 择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齐唱、学生齐唱、教师齐唱(合唱)、独唱、(合唱)、独唱、(合唱)

7、介绍回旋曲这一曲式结构的特点.8、根据《小熊过桥》一曲的情节,师生共同创编并表演一场微型的小歌舞剧。

(1)小羊过生日:主角小羊,客人B 小白兔,客人C小狗。学生可选择喜欢的动物创作声音和动作表演。(2)学生自行创编出童谣《排排坐,吃果果》。方法:A.用X—、X X X 节奏与531三个音围绕童谣的内容与情绪创作三段音乐,用O 表示老师创作的一段,用△☆□表示学生创作的三段.案O△O☆O□O形式演唱,边唱边做声势或律动.B.用不同方言演唱童谣.体会不同方言的不同效果.课后记: 通过听赏带有情节的歌曲《小熊过桥》,学生体会到小熊由害怕到勇敢跑过小桥的心理变化,并教育了学生在困难面前应做勇敢自信的人;还认识了回旋曲ABACA的曲式特点,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回旋曲在音乐中的表现。

第7课 学唱《我架飞船上蓝天》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我驾飞船上蓝天》,能准确把握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用轻快而热情饱满的歌声演唱歌曲《我驾飞船上蓝天》,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奇妙太空”的向往之情。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教学方法:听唱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参加了隆重庄严的开国大典,我们聆听了渴望、深情的七子之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到2003年10月15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神舟五号发射升空了„„

三、节奏练习。

随老师有节奏地朗读课本第11页上的诗句,学习3/8拍子,了解其含义和强弱规律。

四、律动。听《我驾飞船上蓝天》的伴奏音乐,身体自由随之律动,感受 3/8拍子的韵律,体验音乐“飞”的感觉。五.教学新歌

1、跟录音学唱旋律;

2、随琴轻声唱,难点句教唱:

0 6 ∣ 6 0 5 4 ∣ 6.7 6 5 ∣ 6.║ 星 星 朝 我 笑

3、讲解力度记号

4、按照力度处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5、教学生三拍子指挥图示.生随音乐边唱边指挥.6、延伸。请学生上教材中的“音乐网站”,自学“单拍子和复拍子。

7、、用轻快而热情饱满的歌声演唱歌曲《我驾飞船上蓝天》,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奇妙太空”的向往之情。

六、小结本课。收获到了什么? 祝福同学们朝着自己的理想,飞的更高更远.第7课 不同色调的音乐 学唱《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时唤起儿时的梦想,同时激发珍惜现实、热爱生活、展望美好的明天的情绪。

2、能初步具有吹奏简单的二声部乐曲的技能。

3、初步了解歌曲的常用体裁。【教学重难点】

1、歌曲的常用体裁

2、二声部乐曲的吹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播放作品《梦幻曲》(轻音乐),并问:童年时候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

(二)学生交流(音乐循环播放)

(三)出示曲名,并简单介绍此曲

说明:(1)选择轻音乐《梦幻曲》既复习上节课的知识,也为本课介绍体裁知识做准备。(2)优美、柔和的旋律把学生带入儿时的梦境,以此感染学生,启发学生。

二、乐曲听赏

(一)介绍歌曲的常用体裁

(二)听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创作背景介绍(这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中国人举办的2006迎新春节目中也唱到了这首歌,可见这是一首多么经典的老歌)

2、听赏并说出此歌属于哪一类体裁风格,及为歌曲标上速度记号。

3、教师弹奏,学生跟唱。

(三)听赏歌曲《小白鸽之歌》

1、创作背景介绍

2、听赏并说说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及为歌曲标上速度记号。

3、用律动或走华尔兹的舞步来感受歌曲的情绪

4、与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相比较,说说速度与情绪间的内在联系。(两首歌曲循环播放)

(四)做自我测评

1.说明: 这一活动既及时掌握了新知识,也复习了以前学过的音乐要素;用律动或华尔兹舞步的方式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真正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愉悦的情绪。

三、口琴吹奏《龙舞》

(一)熟悉歌曲

1、拍打歌曲中常用的节奏型,如:XX XX|XX X|

2、学生熟悉乐谱

3、教师示范弹奏或吹奏

4、学生视第一声部唱乐谱

(二)吹奏歌曲

1、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吹奏能力选择某一个声部吹奏,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两个声部都学

2、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吹奏

3、改变节奏型,重新编配第二声部

4、选用适当的打击乐器为乐曲编配伴奏 说明:

(1)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所以让其选择声部进行吹奏,或者让不会吹奏的同学用打击乐器作伴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

(2)重新编配节奏型,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来判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布置作业:继续准备“配乐朗诵”。

学唱《妈妈之歌》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妈妈之歌》,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子间的真挚。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 10

二、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妈妈的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

三、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二):新课学习:

1、导入(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知道妈妈的心中最牵挂、最关心的是谁?生:自由回答)

2、放录音,(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妈妈的心》,听后说说这首歌(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曲唱了什么内容?用什么速度演唱?出示大歌片《妈妈的心》听录音范唱两遍,学生轻轻跟着录音哼唱

注意区分: 5 3 3.1 │2 3 0│ 妈 妈 的 心 里

3、引 入四分休止符

(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板书“0”简单介绍: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就是用“0”表示,“0”是四分休止符(板书)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4、练习: 1)念与拍: ХХ 0∣ХХ 0‖ 0 ХХ∣0 ХХ‖

2)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3)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里状态? 结论:这里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与妈妈心心相印之情 4)学生轻声跟唱(注意四分休止符的停顿)谈话: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

5、教师范唱

6、分段练唱再连起来唱(教师弹旋律,学生用打击乐进行合作排练。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跳,表演《妈妈的心》)三)、欣赏《妈妈之歌》

1、导入:(老师又带来一首《妈妈之歌》,听后说说歌曲又唱了什么)内容?

2、初听(师生交流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3、介绍(师: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4、学生跟录音轻轻哼唱自已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母亲的深情。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8课 多彩的乡音

(五)学唱《青春舞曲》 教学目标:

学会并背唱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3、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4、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饰、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难点:本首歌曲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又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教具准备:

1、音响设备(多媒体、录音机、等)。

2、教学相关的音像资料。

3、钢琴(电子琴、手风琴或其它伴奏乐器)、新疆特色乐器(手鼓、串铃、沙锤等)各种打击乐器或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提问: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样 的情绪? 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完后讨论、回答 旋律——优美 节奏——明快 情绪——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

二、学唱歌曲:

1、放音乐,跟着音乐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觉,找出主要的节奏型

2、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咬字吐字”。

3、教师范唱(师边弹边唱,学生总结:歌曲情绪欢快、跳跃、充满青春活力的风格)

4、教师教唱歌曲旋律及歌词

5、再次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与欢乐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三、训练与表现(教师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节奏练习

2、角色分配:手鼓敲击节奏、串铃敲击节奏、沙锤敲击节奏、学生表演时教师引导学生按歌曲情绪做到自信,有感情地演唱。

3、让学生了解并教给学生一些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拓展延伸

1、了解“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概况及主要作品

2、学生一边唱歌一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青春舞曲》伴奏,请会跳新疆舞的学生上台表演。教师带领一块完成表演。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新疆有了一些了解,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9课 环球音乐探宝

(四)——欧洲名曲集锦 教学内容:歌曲教唱课《雪绒花》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达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电影《音乐之声》故事情节,通过学唱歌曲《雪绒花》,感受三拍子音乐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学唱歌曲《雪绒花》,感受抒情性三拍子歌曲的美感。教学过程:

二、导入新课:(2分钟)

师问:我想请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见到过什么花呢?

生答:玫瑰花,月季花,百合花,茉莉花,牡丹花、水仙花„„(恩,不错,大家知道的还真多)师问:那么大家有听说过雪绒花吗?(板书标题:雪绒花)生答:知道(请人说说雪绒花)(补充)或生答:不知道,(不知道不要紧,老师今天将会给你们介绍一下雪绒花)

三、新课教学 雪绒花是奥地利国花。(板书:奥地利国花)。雪绒花通常生长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地方,由于它只生长在非常少有的岩石地表上,因而极为稀少。在奥地利,雪绒花象征着勇敢,因为野生的雪绒花生长在环境艰苦的高山上,常人难以得见其美丽容颜,所以见过雪绒花的人都是英雄。说到雪绒花,我们今天所学的歌曲呢也叫《雪绒花》。是出自影片《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板书:音乐之声)

问:我们班有同学看过《音乐之声》吗? 请同学简介《音乐之声》的剧情。(鼓励并给予补充)

《音乐之声》是好莱坞经典音乐剧,荣获了奥斯卡金像奖。《雪绒花》这个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萨尔茨堡一座修道院中有一名叫玛利亚的年轻修女,她生性活泼、热爱生活、善弹吉他、喜欢唱歌。后来,玛利亚到了一位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玛利亚用爱心与音乐和几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上校离家期间玛利亚和孩子排练了合唱。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深深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歌唱的兴致。上校轻拂六弦琴,第一次唱了《雪绒花》。

不久后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德国兵占领了上校德家乡,他们要求上校回去服役,上校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他不愿意屈服于敌人,于是决定带着自己的孩子和玛利亚逃到瑞士去,就在他们准备逃跑的那夜,被敌人发现了,上校伪称去参加音乐会,于是在那个剧院里,再一次的响起了这首《雪绒花》当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生活安宁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听众非常激动。他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雪绒花》这首歌曲的高潮部分就是最后一句。“祝我祖国万年长”表达了歌唱者的爱国之情。(以上5分钟)师:听了音乐之声的故事内容,那么我们便结合故事情境来一起欣赏一下《雪绒花》这首优美的歌曲,听的同时大家可以去体会和想象一下音乐的优美意境(音乐起)(2分钟)听完音乐,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大家将歌词大声朗读一下。(学生朗读,鼓励)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朗读一次英文歌词吗?(学生答,鼓励)

现在请大家一起跟着老师读一遍英文歌词,(领读)(以上3分钟)我们学的这首《雪绒花》它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

三拍子我们通常会用三角形来画节拍,就像华尔兹音乐(嘣叉叉),我们先来看几个节奏,XXX、X-X、X--、X 0X X这几个节奏用三拍子的三角形怎么打。(请同学打,并鼓励。强调最后一个节奏。)

现在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边用手打着拍子一边再读一次英文歌词。(很好,大家都做的很不错)(以上7分钟)

大家现在一定迫不及待的想唱了吧,那好,老师把音乐播放一遍,大家跟着音乐来哼唱一下,会唱的同学可以把声音放出来唱。(音乐起)

跟着音乐唱了一遍大家应该更熟悉了吧,注意看书本上每行谱子上都有个“v”的符号,这是换气记号,表示歌唱时在这换气。还有这首歌曲是比较深情婉转的曲子,唱的时候声音要柔和一点,不要唱得跟看到仇人一样。让我们有感情的再唱一遍。分2组分别演唱,以更巩固对歌曲的熟练。

课堂小节:每一首歌曲本身都是一个小故事。有的时候唱歌就是在讲故事。让我们一起再把这首歌唱一次。(以上10分钟)

如还剩余时间,播放《音乐之声》里另几首有名的插曲。

第11课 咏唱古诗词 歌曲《春晓》

1、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教学重点、难点:

1、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2、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 ——让学生自由演唱。

3、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

三、古诗文化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提问: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师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想听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出示歌单,老师做示范演唱。

3、老师逐句教唱。

4、老师唱词,学生唱la音。

5、轻声演唱歌词。

6、解决难点: 1)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2)最后一句附点节奏

7、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9、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10、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11、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处理

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六、小结

第13课 冬日的遐想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表现儿童明朗、乐观的性格,展示纯洁、美好的心灵。

2、认识降记号,并进行听辨及练唱。

3、指导学生针对歌曲特点,进行有个性的音乐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握歌曲情绪,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并进行独特 的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歌曲的强弱对比 教学教法:指导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季节是——冬季,你喜欢冬天吗?你喜欢冬天的什么景物?雪花是冬爷爷派来的使节,它带着冬爷爷的叮嘱与祝福,乘着银色的马车“哒、哒、哒、哒”地向我们走来了。请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1、初听歌曲,谈感受。

导言:这是一支活泼、欢快、富有童话般色彩的歌曲.那么.同学们你们见过马车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看看这些漂亮的马车.2、新歌教学 ①学习旋律 A、教师带唱歌谱

师:同学们,在演唱这首歌之前首先我们一起来唱唱歌谱.B、用“la”轻唱。师:接下来,我们用“la”轻轻的演唱.C、指导演唱。

②学习歌词,有感情地齐读歌词。想一想 A、这首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拟人......B、冬爷爷的叮嘱和礼物是什么呢? 生:祝天下的小朋友..........导言:同学们说的真好,我希望你们不仅要唱好歌曲,同时,也要做一个心地纯洁善良、身体健壮的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C、填词齐唱 有表情的演唱

③歌曲处理,教师置疑,小组讨论。

A、“银色的马车„„冬爷爷的叮嘱”该怎样演唱? 轻声地演唱 B、过渡句“送给你,送给我,送给他”声音如何处理? 渐强

C、“祝天下的小朋友„„心灵永远洁白无暇”该怎样演唱? D、结束句该如何处理? 从弱渐强,休止符时停顿,结束音越来越弱.3、音乐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导言:同学们,我想在我们教室里塑造一幅鲜活的雪景图,老师给你提供三种方式: A、歌唱 B、表演

C、打击乐伴奏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尽情地表现音乐。①小组合作创编阶段,老师巡视指导。②才艺展示阶段。

4、总结性评价 导言: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快乐吗?让我们一起唱着好听的歌曲,在寒冷的冬天愉快的学习,生活.歌曲《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教学难点:

1、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2、唱好二声部,与一声部做好融合。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唱歌曲(铃儿响叮当)(欢快 高兴 活泼的情绪)

(二)、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寻梅》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1)欣赏PPT视频歌曲(踏雪寻梅)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提问:听到这首歌你们的心情如何?

师:在欢快的歌声中,踏着皑皑的白雪,闻着悠悠的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完歌曲歌中 16 的哪些字或者词有哪些不理解的? 霁 “ji” 四声,指的是雪后放晴。“灞桥” 有扶手的石板桥

2、师: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生平。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思考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这首歌表达怎样的情绪? 运用什么演唱形式?(2)学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

师: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歌曲中哪一句表现了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四个“响叮当”)学唱四个“响叮当”

师:歌曲中四个“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记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跳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要怎么处理?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师指挥,生练习一遍。1.师示范演唱

2.请同学们用‘LA ’跟随琴唱一遍(注意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3.请同学们试着把歌词加进去唱一唱(断音记号)

4.放开声音,完整的唱一唱(要求 唱出愉快 欢乐的情绪)

注意第六小节和第十五小节两句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第六小节“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第十五小节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花”字。

师:其实呀,歌曲和节拍、旋律有关系以外还和演唱时的强弱力度处理有很重要的关系。

5、出示力度标记的课件(力度小游戏)

(三)、实践与创造: 男生用第二声部的“叮当叮当”为女生伴奏。要求由慢到快

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和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欣赏铃儿响叮当的歌曲视频

(五)课堂小结: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问,去寻访。“踏”和“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第14课 十二生肖篇

教学内容:

一、唱:《十二生肖歌》

二、听:《母鸡与公鸡》

三、采集与分享、歌表演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用稍快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和诙谐的声音演唱《十二生肖歌》,通过模唱,唱准X 0 X|节奏。

二、通过欣赏圣.桑斯的弦乐曲《母鸡与公鸡》,让学生感受其音乐形象;

三、能根据采集到的动物音乐进行表演。教学重点:

学习用稍快的速度,诙谐幽默的歌声演唱歌曲,在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形象。教学难点: 唱准× 0 × ∣节奏 教学用具:

钢琴、音响资料、十二生肖玩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媒体出示画面)你知道自己属什么吗?为什么有属老鼠的,没有属猫的呢?这里有个故事。(让小朋友听《生肖故事》。

二、读儿歌:(媒体出示儿歌,《十二生肖歌》作为背景音乐)

(一)教师范读:鼠牛虎,兔龙蛇; 马羊猴,鸡狗猪; 快到生肖乐园来; 唱歌跳舞乐一乐。

(二)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有节奏地读一读。

(三)小朋友边读边表演。

三、教唱新歌:

师:小朋友,你们听,十二生肖在开音乐会呢!

(一)范唱歌曲,请小朋友边听边体会歌曲情绪;

(二)请小朋友自己轻声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三)跟着老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四)小朋友,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读?

(五)我们一起来练一练:X X X X | X 0 X | X X X X |X 0|| 加上“哎”字读一读 兔儿跳得快(哎)兔儿跳得 快。鸡唱天下 白(哎)鸡唱天下 白。请把顺序 排啊,请把顺序 排。

(六)请小朋友根据这样的节奏自己编一编。读一读。

(七)听歌曲录音,小朋友边听边轻声哼唱。

(八)教师弹奏旋律,小朋友哼唱旋律。

(九)跟琴声分段学唱歌词。(跟着老师唱)

(十)完整地演唱歌曲。

(十一)小朋友,愿意把优美的歌声送给大家吗?

(十二)歌曲处理:

1、相互讨论:怎样唱更能表现歌曲的情绪?

2、用稍快的速度,诙谐幽默地演唱。

(十四)唱一唱、演一演。(小朋友自由发挥,创编动作)

四、欣赏(《母鸡与公鸡》)

(一)下面,老师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听听想想,音乐表现了哪种动物? 听听,演演。

(二)师讲解:

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母鸡与公鸡》,由法国作曲家圣.桑斯作曲的,下面请小朋友仔细听,哪里表现的是母鸡,哪里又表现了公鸡。用动作演一演。

(三)听音乐,编故事,看哪个小朋友编的故事生动有趣?

(四)师小结

这首曲子以钢琴和小提琴用音演奏,模仿母鸡不停地咯咯叫,之后又用钢琴模仿公鸡报晓的啼叫——喔喔喔,公鸡和母鸡的叫声有时此起彼落,有时交结在一起就象他们在对话和吵架,生气盎然,十分有趣。

五、采集与分享:

1、选择一段小朋友喜欢的音乐,并上台来演一演,请其他小朋友猜一猜,你演的是什么?

2、开始活动:演一演,猜一猜?

六、唱唱、跳跳,出音乐教室。

下载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测试卷(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测试卷(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部审定2016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2016年秋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新的学期,新的任务,我由高年级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转到一年级的语文及班主任,如何适应高年级到低年级工作重心的转变,如何尽心尽力地搞好本职工......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测试卷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测试卷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测试卷 班别:姓名:学号 分数: 命题人:王绥辉(海口市义龙中学) 一、......

    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教育部审定2013)

    第1课 哆来咪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3.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4.掌握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六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六年级上册 16﹡青山不老 案) 兰考县孟寨乡憨寺小学 李寒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六年级上册 16﹡ 青山不老 执教人:兰考县孟寨乡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雪2 雨说 3 星星变奏曲4 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5 敬业与乐业 6 纪念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在山的那边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3 生命生命 4 紫藤萝瀑布 5 童趣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 6 理想 7......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上册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上册 泥塑恐龙 一、教材分析: 恐龙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教材中安排了恐龙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