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医院护理标识的规定
关于医院护理标识的规定
1、各种标识管理制度能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提醒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在医嘱开具与执行、发药、手术等过程中,认真查对,有效的防止医疗过失,消除安全隐患。
2、腕带标识:手术、危重、急诊抢救、新生儿等病人施行“腕带”管理,“腕带”标识由病区护士正确填写,双人核对无误后为病人佩戴。
3、过敏标识:药物过敏的病人要有三种过敏标识分别警示医务人员注意:床尾挂药物过敏警示牌;床头卡、病历夹及病人一览表有红色药物过敏标识;护理记录单中注明具体过敏药物。
4、各种管道标识:有导管的病人要在管道的适当位置上贴有全院统一的相应名称管道标识,并在床尾悬挂防导管脱落的警示牌。
5、各种护理安全标识:临床各科根据需要,提醒护士重点观察的项目在病人床尾挂各种相关警示标识:如“防坠床”、“防跌倒”、“防压疮”、“药物过敏”、“防管道滑脱”等。
6、特殊输液治疗明显标识:化疗药物“黄色”标志,高危药物“红色”标志,均贴于输液袋外。
7、各种护理级别标识:一级护理:红色标识;二级护理:绿色标识;三级护理:白色标识;病危:大红色标识。
护理部 2015年1月8日
第二篇:各类护理标识规定
防城区人民医院各类护理标识规定
为了严格执行《护理风险(管道脱落、跌倒、坠床)防范管理制度》,做好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特规定患者各类护理标识如下:
1、手腕带:危重患者为红色手腕带;手术患者为绿色手腕带;新生儿为粉红手腕带;其他特殊患者(意识不清,年老患者、无陪人患者等)为蓝色手腕带。
2、管道标识:胃管为红色标识;尿管为绿色标识;其他引流管为蓝色标识。
护理部
2013年1月
第三篇:护理标识管理规定
护理标识管理规定
1.病房及有特殊要求区域应有防滑、安静、禁烟等提示性标识。
2.每张病床固定床号,床号标识在床头上方。每病床相应一本病历夹,病历夹上明确
标明床号。病历夹架上按序标明病历序号。
3.设备标识:设备上应标有科室编号、设备编号。测量设备应标有校准标记。中心吸
引、供氧有明确的“吸引”、“吸氧”标识。瓶装氧气挂有氧、无氧标记。口服药车上注有病区名称,药车架上按顺序标明床号,药杯盖上注明床号标识。
4.物品标识:做到标识与放置物品相符,科室内的物品标识格式应统一。无菌物品的外包装上应有已消毒及消毒有效时间标识,待消毒的物品贮放位置应有“未消毒”标识。
5.药品标识:注射药、内服药、外用药以及麻醉精神药、放射性药品等高危药品,分
开放置,有醒目标识。
6.级别护理标识:在病人一览表和床头牌上有级别护理标识。特级护理用黄色标识,一级护理用红色标识,二级护理用蓝色标识,三级护理无标识,危重病人用星号标识。
7.入院标识:病人入院安排床位后,当班护士在微机、病人一览表、病床床头牌上作
入院标识,军人病员用专用诊断牌标识。
8.住院患者标识:病人入院后佩戴腕部识别带,并穿病号服。
9.新生儿标识:新生儿娩出后由接产的助产士给新生儿系标识手圈及胸牌,标识手圈
用钢笔或蓝色圆珠笔注明产妇姓名、新生儿性别。胸牌注明产妇住院号、姓名、新生儿性别、体重、身长、出生时间;儿科收治的新生儿患儿,由接诊护士给新生儿系上标识手圈,标识手圈上用钢笔或蓝色圆珠笔注明新生儿姓名/母亲姓名、性别、住院号。
10.特殊护理标识:禁食在床尾以蓝色布条标识,记尿量在床尾以黄色布条标识,记出
入量在床尾以红色布条标识。有坠床危险的患者在床尾以绿色布条标识,精神异常及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在床尾以灰色布条标识。
11.检验标本的标识:病房送检的标本由采样或值班护士在盛器表面上贴上检验单标
识,并填好病人姓名。门诊送检的标本,由门诊接待人员在化验申请单上填上病人姓名,写上抽样序号,并将抽样序号填在化验单的记账栏上,交给病人作为领取化验报告的依据。
12.病理标本标识:住院病人手术后的病理标本,由手术室护士做好标识,写明病区、病人姓名、性别、住院号、标本名称等,并签名。
13.药物过敏标识: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为阳性时,由执行护士在病人床头卡上作“xx
过敏”标识,在临时医嘱单上用红钢笔注明“+”标识,通知医生下达“xx”过敏的长期医嘱在病人的治疗单、输液单上用约色笔注明“xx过敏”,并口头通知病人或家属。当知晓病人有药敏阳性史时,应在治疗单、输液单以及病人床头牌上作标识。
14.护理人员标识:各级护理人员上班时着工作服,佩带工作牌,穿护士鞋。监护室护
理人员着上下两截装,其他护理人员着裙装。
15.垃圾袋标识:垃圾须进行分装,生活垃圾用黑色垃圾袋,医疗垃圾用黄色垃圾袋。
16.可追溯性标识记录:护士转抄、处理及执行医嘱后应及时打勾签名。各种治疗单执
行后签名,并保存1日以备查验。摆药、配药后在输液瓶签上签名。
第四篇:护理标识
关于护理标识管理的有关规定
切实可行的护理标识管理规范,能够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确保临床护理质量安全。为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保证患者安全而制定。适用范围:总医院各临床科室。
一、护理标识原则
要求简洁明了,易于辨认、字体规范、字号统一,放置醒目,样式美观。
二、护理标识内容
能充分表达与标识对象有关的重要信息,对出入人体的标识应有严格、醒目的区分,标识内容应在医院内部统一格式。
三、护理标识形式
可采用标牌、标签、标语、色牌、色带、印章、卡片、腕带等形式对标识对象进行标识,也可采取粘贴式、悬挂式、系绑式、插卡式、直立式等方法。
四、护理标识分类
1、人员标识(1)患者标识
可通过病员服、腕带、等级护理、床头卡、一览表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区分,特别是对住院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危重患者、特殊患者(残疾人、智障、无名氏等)加以标识。患者标识可通过系粘贴式手腕带进行识别。
危险或意外标识:使用不同颜色绸带折叠成蝴蝶结状固定于床头设备带醒目之处。
(2)工作人员标识
原则上应在工作服、工作卡上对护士长、护士及卫生人员的职务、职称加以区分。
2、管道标识
采用一次性粘胶式标签,用于患者治疗所置出入患者体内的管道。颜色标识:红色标签用于输入患者体内的管道,蓝色标签用于引流至体外的管道。黄色标签用于即可输入体内又可引流至体外的管道。书写格式:标签上第1行注明管道名称,第2行注明置管人姓名、置管日期。标识部位:气囊导尿管标识贴于气囊分叉段处;胃肠减压管标识贴于鼻胃管上,距负压吸引连接处20cm;鼻饲管标识贴于距接口处20cm处,深静脉置管使用贴膜配套标识,贴于肝素帽前端醒目处并固定于皮肤上;胸腔闭式引流管标识贴于管道上与床沿平齐处;膀胱造瘘管标识贴于距管道连接处20cm。
3、药物警示标识
使用长方形有机塑料标牌,采取悬挂方式,以底色及字体颜色相区分。包括药物过敏标识、特殊用药标识、内用、外用区分标识。特殊静脉用药输注状态时在标识牌下段贴上书签贴,第1行注明药物名称,第2行注明滴数(或每小时毫升数)、用药时间,如果滴数需根据病情进行调整则在调整后及时修改滴数,若使用注射泵时可将标签贴直接贴于注射器空筒后段,药物使用完后及时更换。
4、环境标识
设置黄底黑字三角形标牌,包括无烟区域标识、工作区域标识、防滑防跌倒标识等。
5、器材、器械标识
急救车、氧气筒、接线板、插头等器材应有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标识,器材、器械浸泡时应标识,治疗、护理中所用各类消毒物应标识。医院内感染预防过程中的运作环节标识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6、沟通标识
采用白底红字方形标牌,可悬挂、可直立。如“您三查七对了吗”、“您还有治疗未完成,回病房后请呼叫护士”、“护士在病房”。
7、特殊饮食与特殊体位标识
特殊饮食可采用白底红字卡片插于床头牌;特殊体位标识可采用白底红字标牌系绑于床尾。
标识管理是护理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延续,标识作用凸显,减少护士工作量的同时为管理者提供了便利,为患者的护理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护 理 部
二零一零年一月四日
第五篇:保健食品标识规定
保健食品标识规定
卫生监发[1996]第38号
颁布时间:1996-7-18发文单位:卫生部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保健食品标识和产品说明书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国内销售的一切国产和进口保健食品。
第三条 本规定所用定义如下:
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功效成分:指保健食品中产生保健作用的组分。
食品标识:即通常所说的食品标签,包括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说明物。借以显示或说明食品的特征、作用、保存条件与期限、食用人群与食用方法,以及其他有关信息。
最小销售包装:指销售过程中,以最小交货单元交付给消费者的食品包装。
主要展示版面:指消费者选购商品时,在包装标签上最容易看到或展示面积最大的表面,一般的食品销售包装至少有一个表面可用作主要展示版面。
信息版面:是紧接“主要展示版面”右侧的包装表面。如果因包装设计原因,紧接“主要展示版面”右侧的“信息版面”不能满足标签标示的要求(如折叠的包装袋)时,则“信息版面”可选择右侧版面右侧的下一个版面。
保健食品专用名称:表明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产品物理形态、主要加工工艺等食品属性的名称。
保健食品作用名称:在保健食品名称中,用于表明保健食品主要作用的名称部分。
保健作用声明短语:以短语形式,对保健作用的简单介绍或描述。
第四条 保健食品标识与产品说明书的所有标识内容必须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保健食品名称、保健作用、功效成分、适宜人群和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必须与卫生部颁发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所载明的内容相一致。应科学、通俗易懂,不得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宣传。应与产品的质量要求相符,不得以误导性的文字、图形、符号描述或暗示某一保健食品或保健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的相似或相同。不得以虚假、夸张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符号描述或暗示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也不得描述或暗示保健食品具有治疗疾病的功用。
第五条 保健食品标识与产品说明书的标示方式必须符合以下基本原则:保健食品标识不得与包装容器分开,所附的产品说明书应臵于产品外包装内。各项标识内容应按本办法的规定标示于相应的版面内,当有一个“信息版面”不够时,可标于第二个“信息版面”。保健食品标识和产品的说明书的文字、图形、符号必须清晰、醒目、直观,易于辨认和识读。背景和底色应采用对比色。保健食品标识和产品的说明书的文字、图形、符号必须牢固、持久,不得在流通和食用过程中变得模糊甚至脱落。必须以规范的汉字为主要文字,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少数民族文字或外文,但必须与汉字内容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并书写正确。所使用的汉语拼音或外国文字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
计量单位必须采用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
第六条 保健食品标识与产品说明书必须标示本《办法》附件所规定的各项内容,其标示方式必须符合本《办法》附件1所规定的相应要求。
第七条 凡保健食品标识和产品说明书的标示内容或标示方式不符合本《办法》者,依照《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五、四十六条处罚。
第八条 本规定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保健食品标识与产品说明书的标示内容及其标示要求
保健食品标识和产品说明书必须标示以下内容,其标示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保健食品名称
1.1 必须采用表明保健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当以原料或功效成分名称作为专用名称时,该原料或功效成分必须是产生主要保健作用的原料或功效成分之一。
1.2 在采用表明保健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的同时,可使用能表明该保健食品保健作用的保健食品作用名称。当有多项保健作用时,可同时采用多个保健食品作用名称,也可采用能综合性地表明所有保健作用的保健食品作用名称。保健食品作用名称应是词组或短语。
1.3 在采用表明保健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的同时,可使用“新创名称”,“牌号名称”或“商标名称” 还可同时使用按规定所采用的保健食品作用名称。
1.4 当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已规定了某食品的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选用其中的一个。
1.5 不得使用国家已规定使用的药品名称;不得使用人名、地名、代号及夸大或容易误解的名称。
1.6 保健食品名称应标于最小销售包装的“主要展示版面”的明显位臵。当同时使用按1.1、1.2和1.3规定所采用的专用名称、保健食品作用名称和其它名称时,这些名称应平行排列,字体可大小有别,但都应以宽大或粗体字书写,应端正、清晰、醒目,并大于其它内容的文字。保健食品标志与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2.1 当“主要展示版面”的表面积大于100个平方厘米时,保健食品标志最宽处的宽度不得小于2厘米;2.2 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分为上下两行,上行为“卫食健字()第 号”,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2.3 由卫生部颁发的保健食品标志与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应并排或上下排列标于“主要展示版面”的左上方;
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
3.1 按以下计量单位标明食品的净含量:液态食品:用体积。单位为:毫升、升,或ml、L;固态与半固态食品:用质量。单位为:克、千克,或g、Kg;3.2 销售包装中含有固、液两种物质的食品,除标明净含量外,还必须标明该销售包装中所有固形物的总含量,用质量或百分数表示。
3.3 同一销售包装中的保健食品分装于各容器或以相互独立的形态包装时,应在最小容器的包装上标示该容器中保健食品的净含量。同时,销售包装的保健食品净含量应标示为最小容器的数量乘以(×)最小容器中的保健食品净含量,或独立形态的保健食品数量乘以(×)单一形态的保健食品净含量;3.4 净含量应标于“主要展示版面”的右下方,应与“主要展示版面”的底线相平行。
配料
4.1 各种配料必须按其使用量大小依递减顺序排列。食品添加剂列于后。
4.2 如果某种配料是由两种以上的其它配料构成的复合配料,标示该复合配料时,应在其名称后的括号内按使用量依递减顺序列出构成该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名称。
4.3 配料、复合配料、原始配料的名称必须使用能表明该配料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或国家、行业标准中的规定名称。食品添加剂名称必须使用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规定名称,营养强化剂名称必须使用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规定名称。
4.4 配料应标于“信息版面”的上方或右侧,标题为“配料表”
功效成分
5.1 所有功效成分均以每100克或100毫升,或每份食用量的保健食品计算其实际含量,实际含量可以用平均值表示,也可以用含量范围表示。实测值的允许偏差范围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执行。
5.2 能量5.2.1 凡通过调整食品中的能量产生保健作用的保健食品,必须标示食品中的能量含量。
5.2.2 能量以KJ(Kcal)表示。
5.3 营养素5.3.1 已列入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营养素,其名称应使用该标准规定的名称。
5.3.2 各营养素的单位如下所列:蛋白质、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以克为单位;脂肪及脂类物质以克或毫克为单位;总碳水化合物以及分类碳水化合物以克为单位,应以百分比标示其中的蔗糖含量;膳食纤维以克为单位;维生素以毫克、微克或国际单位为单位;矿物质以克、毫克、微克为单位。
其它功效成分依不同物质以克、毫克、微克或其它单位标示。微生态产品需标示在保质期内所含每种活性生物体的数量。
5.5 功效成分应标于“信息版面”,位于“配料表”之后,标题为“功效成分表”。
5.6 “功效成分表”应以表格形式排列,各功效成分以产生保健作用的大小依递减顺序排列(见附件——功效成分表的标识方法)
保健作用
6.1 保健作用应与卫生部颁发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所载明的内容相同。
6.2 不得用“治疗”、“治愈”、“疗效”、“痊愈”、“医治”等词汇描述和介绍产品的保健作用,也不得以图形、符号或其它形式暗示前述意思。
6.3 保健作用应标于“信息版面”,位于“功效成分表”之后,标题为“保健作用”。
6.4 可在“主要展示版面”的保健食品名称附近标示保健作用声明短语,短语的字体不能大于保健食品名称的最大部分。
适宜人群
7.1 适宜人群的分类与表示应明确。
7.2 当保健食品不适宜于某类人群时,应在“适宜人群”之后,标示不适宜食用的人群,其字体应略大于“适宜人群”的内容。
7.3 适宜人群应标于“信息版面”,位于“保健作用”之后,标题为“适宜人群”
食用方法
8.1 应准确标示每日食用量和/或每次食用量。食用量可以质量或体积数表示如××克,××毫升。也可以每份量表示,如只、瓶、袋、匙……。
8.2 如销售包装中有小包装时,食用量应与小包装的净含量有对应关系。如小包装的净含量为10毫升,食用量可标示为每次10毫升。
8.3 如不同的适宜人群应按不同食用量摄入时,食用量应按适宜人群分类标示。如儿童每日食用量:10克,成人每日食用量:20克。
8.4 应标示保健食品食用前的调制、勾兑、加工等方法,可用图形或符号辅以说明。
8.5 当保健食品的食用量过大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或不适宜于发挥保健作用时,应在食用方法后,标示不适宜的食用量,其字体应略大于“食用量”的内容。
8.6 必要时,应标示食用保健食品时的食物禁忌或其它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应标于“信息版面”位于“食用量”之后,标题为“食用方法”。
日期标示
9.1 保质期的标示可采用下列方式:A 保质期……个月B 保质期至……
C 在……之前食(饮)用9.2 日期的标示为年-月-日,如1996-08-12.9.3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应标于“信息版面”,位于“食用方法”之后,标题为“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贮藏方法
如保健食品的保质期与贮藏方法有关,应标示其贮藏条件与贮藏方式。
保健食品的贮藏方法应标于“信息版面”,标题为“贮藏方法”
执行标准
必须标示所执行的标准代号和编号。
执行标准应标于“信息版面”,标题为“执行标准”
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与地址
12.1 保健食品制造、分装、包装的企业名称和地址,进口保健食品的国内进口商或经销代理商的名称和地址必须与依法登记注册的相一致。
12.2 进口保健食品必须标示原产国、地区(港、澳、台)名称及国内进口商或经销代理商的名称。
12.3 保健食品制造、分装、包装的企业名称,进口保健食品的制造企业及其原产国(地区)的名称可标于“主要展示版面”,也可标于“信息版面”,在“主要展示版面”时,应标于“主要展示版面”的下方,并与底线相平行。
保健食品制造、分装、包装企业的地址,进口保健食品的国内进口商或经销代理商的地址应标于“信息版面”,位于“执行标准”后。
特殊标识内容
13.1 经电离辐射处理过的保健食品,必须在“主要展示版面”的保健食品名称附近标明“辐照食品”或“本品经辐照”。
13.2 经电离辐射处理过的任何配料,必须在配料表中的该配料名称后标明“经辐照”。
13.3 应在“主要展示版面”的右下方的明显位臵标示卫生部颁发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中载明的“警示性标识内容”。